《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预防医学(5年制本科或专科)课程类别:主干课程总学时数:96学时(其中实验或实践教学48 学时)二、课程性质、目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中包含密切相联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学是研究人为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合理膳食营养和有关保证措施的科学,食品卫生学主要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质量,使之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科学。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观点出发,掌握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科学发展方向,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人体营养、预防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及其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次教学内容学时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营养学基础社区营养食品卫生总论各类食品的卫生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品卫生监督管理1448884合计46序次教学内容学时数1 2 3 4 5 6 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蛋白质功效比值膳食调查食品中抗坏血酸测定食品中总糖的测定亚硝酸盐的测定4484447 8 9 10、食品中砷测定食品中快速检验食物中毒案例讨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案例讨论4444合计44 五、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学生的自学,向教师提问。
教师授课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形式。
六、成绩考核方式考试为期末1次,以闭卷形式进行,平时以实验课作业形式进行考查。
卷面考试成绩占70分,平时实验成绩占30分。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教学要求:1、掌握:营养学的概念、意义、内容和方法,氮平衡,必需氨基酸;食物蛋白质质量衡量方法与指标,蛋白质供给量;必需脂肪酸(定义、生理功能、来源);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热能单位和热能系数,人体的热能消耗及影响热能消耗的因素,热能供给量及生热营养素供热比;Ca、Fe、生理功能、吸收及其影响因素,缺Fe性贫血食物来源、I、An生理作用,缺乏与过量,食物来源,Cu、硒的生理作用;VitA、D、E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与过量。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65402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英文名称:Food Nutrition and Hygien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酒店英语、烹饪学基础二、课程简介《食品营养与卫生》以“营养为本,烹饪为用”为理念,课程主要内容以高中生物、生理卫生、有机化学为理论基础,与中国丰富悠久烹饪文化技术结合,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架构、体系和特色。
从形式上,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内容上,能够更好地与烹饪、食品和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公共卫生、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过程相联系,使《烹饪营养与卫生》的体系更完整、更科学,并注重从方法上,更加注重营养卫生基础知识、中国烹饪文化知识与烹饪技能的综合应用,特别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及实践意义。
“Food Nutrition and hygiene”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utrition-oriented and cooking-oriented" .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re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high school biology, physiological hygiene and organic chemistry, and are combined with the rich and long-standing cooking cultur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formed its own theoretical framework, system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form,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on the post; in terms of content, it can be better connected with the public health, production, processing, sales and service processes of the cooking, food and beverage service industries, etc. , to make the system of "cooking nutrition and hygiene" more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an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basic knowledge of nutrition and hygiene, knowledge of Chinese cooking culture and cooking skills in termsof methods, in particular, it has a strong Operabilit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hotel managemen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饭店餐饮管理的基本概念、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为今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塑造良好形象、提高中国旅游服务艺术系统,经营餐饮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

****技工学校实施性教学大纲审批表专业名称:烹饪(中式烹调)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制定:审核:审批:二0二二年二月二十六日食品营养与卫生实施性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适用于技工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方向)专业,为专业基础课。
内容包括食品营养基础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两个部分,主要讲授各种营养素在人体中的功能、人体缺乏中毒症、影响吸收的因素,推荐营养素需要量和主要来源,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食品污染途径及预防措施,食物中毒的发病机理及预防,食品卫生标准与管理,各类食品的营养与卫生要求。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较为全面而系统掌握各种营养素在人体中的功能、人体缺乏中毒症、影响吸收的因素,推荐营养素需要量和主要来源,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食品污染途径及预防措施,食物中毒的发病机理及预防,食品卫生标准与管理,更有利于提高识别能力及烹饪运用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要求1.基本内容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第二节热能第三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二章各类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第一节烹饪原料营养价值概述第二节植物性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第三节动物性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第四节加工性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第三章平衡膳食与营养食谱设计第一节平衡膳食第二节营养食谱设计第三节特殊人群的营养与膳食第四节营养干预第四章合理烹饪第一节合理烹饪的概念与意义第二节营养素在烹饪中的变化第三节烹饪对营养素含量的影响第五章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微生物的有关知识第二节食品的腐败变质第三节食品污染第六章各类烹饪原料的卫生第一节植物性烹饪原料的卫生第二节动物性烹饪原料的卫生第三节加工性烹饪原料的卫生第七章食源性疾病第一节食物中毒第二节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第三节食物过敏第八章饮食卫生管理第一节食品卫生法规相关知识第二节饮食业的卫生制度第三节饮食业的卫生要求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营养素的组成、分类及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熟悉不同人群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各种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以及在烹饪中的作用;熟悉人体热能的食物来源及需要量,掌握热能的计算方法。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一、引言- 背景和意义- 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二、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和学分- 课程简介和内容概述-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营养学基础知识- 营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人体营养需求和营养素分类- 营养素的摄入、消化和吸收- 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代谢-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代谢和利用- 营养需求随生命周期的变化五、食品安全与卫生- 食品安全的定义和意义- 食品中的常见有害物质及其危害-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法规政策- 食品卫生与食品中毒的预防与控制六、膳食营养与健康- 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南和营养需求- 饮食均衡和合理搭配的原则- 不良饮食习惯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健康饮食的推广和实践七、营养评估与膳食干预- 营养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营养问题的识别和评估- 膳食干预的目标和策略- 膳食干预的实施与评估八、社会与环境对营养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饮食行为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膳食选择的影响- 营养健康促进的社会与政策措施- 可持续发展与营养健康的关系九、食品与营养教育- 食品与营养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食品与营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食品与营养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食品与营养教育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十、教学资源和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目- 网络资源和教学工具- 标准和指南(如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标准)结语- 总结和展望- 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价。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2000年制定,2003年修订)课程编号:200020英文名: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后置课:食品分析、食品工艺、粮油分析、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食品化学与技术学分:2学分<课时:36课时主讲教师:王素雅、鞠兴荣选定教材: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课程概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际是两门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即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
概括地说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而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含有的或混入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虽然它们共同的研究对象是食物与人,但它们的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各不相同,因而实际上是两个学科。
营养学的内容包括:食物中的各类营养素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人体的营养需要量、宏量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及其膳食指南、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的有关理论、技术和社会措施等社区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问题、各类主要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藏中的有关卫生问题、各种性质的食品污染物、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为保证食品卫生质量而进行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
本大纲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或掌握科学知识的学习方法;(2)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术语,为学生今后的自学奠定基础;(3)普及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科学合理进行食物搭配和摄取,理解营养卫生与疾病的关系,理解营养卫生与机体健康的关系;(4)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分析与解决生活过程遇到具体的饮食、卫生问题;(5)使学生初步具备营养膳食平衡的宣传的能力,以便能够对一般性有关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需要帮助人群进行指导;(6)为学生今后从事营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使受教育人群能正确运用营养科学知识和营养与健康关系于饮食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膳食模式,使多种膳食危险因素下降,以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7)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有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奠定基础。
《常见食品营养价值与卫生》教案

《常见食品营养价值与卫生》教案教案名称:常见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卫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常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知识,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食品营养成分和了解食品卫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饮食和生活健康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惜食物、注重饮食卫生的良好习惯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常见食品的营养价值:大米、鸡蛋、蔬菜、水果、肉类等。
2.食品的卫生知识:食品的存放、加工、烹饪及食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于食物的兴趣,了解学生对食品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学习常见食品的营养价值: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介绍大米、鸡蛋、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健康价值。
3.学习食品的卫生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食品的存放、加工、烹饪及食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卫生知识,如正确洗涤食材、保持饭菜清洁卫生等。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食品的健康鉴定和卫生检查,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食品样品进行研究并给出评价。
5.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讨论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知识。
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食品的了解和认识。
3.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工具1.PPT课件:用于介绍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卫生知识。
2.食品样品:用于实践操作和讨论。
3.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进一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知识。
六、评估方法1.学生实践操作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评价结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
2.学生讨论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班级讨论中的发言和观点,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有机会了解常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知识,提高了他们的饮食卫生意识和生活健康水平。
食品营养与卫生 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食品营养与卫生》是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
餐饮业作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国人民的营养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就餐方式也导致了国民慢性疾病的增多。
该课程以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现代旅游企业及餐饮业的相关基础理论,对酒店及餐饮行业配餐等进行相关指导,是研究酒店营养配餐及安全卫生知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习者掌握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知识,旨在让学生掌握酒店营养配餐,为餐饮原料的选择和菜肴风味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对烹饪过程中营养素的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为推广科学配膳、平衡膳食提供理论上的科学指导。
为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酒店餐饮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酒店营养配餐和食品卫生学知识。
教学内容共分七章,分别为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概述、营养学基础、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膳食与健康、营养学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不同地域及国家的饮食风俗、酒店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等。
以上都为讲授内容,其中营养学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包括酒店营养菜肴配餐方法、营养食谱的设计和宴席菜谱的设计是实验内容。
选讲内容包括特殊环境下人群的营养与膳食和不同地域和国家的饮食风俗。
(四)教学时数1、时数:2学时/周,总计:3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2学时,实践操作演练4学时2、进度:《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进度表(五)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法为主,并采取多媒体演示、案例教学,讲座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法。
要求学生按要求事先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课堂上经常交换、交流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考核内容期末课程论文(60%)与平时成绩(含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测验及小组作业等成绩,共占40%)结合。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了解、区分、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应用六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2000年制定,2003年修订)课程编号:英文名: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后置课:食品分析、食品工艺、粮油分析、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食品化学与技术学分:2学分课时:36课时主讲教师:王素雅、鞠兴荣选定教材: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课程概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际是两门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即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
概括地说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而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含有的或混入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虽然它们共同的研究对象是食物与人,但它们的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各不相同,因而实际上是两个学科。
营养学的内容包括:食物中的各类营养素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人体的营养需要量、宏量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及其膳食指南、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的有关理论、技术和社会措施等社区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问题、各类主要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藏中的有关卫生问题、各种性质的食品污染物、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为保证食品卫生质量而进行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
本大纲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或掌握科学知识的学习方法;(2)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术语,为学生今后的自学奠定基础;(3)普及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科学合理进行食物搭配和摄取,理解营养卫生与疾病的关系,理解营养卫生与机体健康的关系;(4)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分析与解决生活过程遇到具体的饮食、卫生问题;(5)使学生初步具备营养膳食平衡的宣传的能力,以便能够对一般性有关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需要帮助人群进行指导;(6)为学生今后从事营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使受教育人群能正确运用营养科学知识和营养与健康关系于饮食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膳食模式,使多种膳食危险因素下降,以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7)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有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奠定基础。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一、前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深入理解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人体营养,预防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包含相互密切联系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预防医学领域内的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而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宏观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要加强科学思维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根据我院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6学时,实验教学44学时。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营养、营养素、营养学、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食品卫生学的概念。
2.熟悉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营养素生理需要量。
3.了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发展;我国已取得的成就和今后任务。
教学内容:营养、营养素、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
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进展,我国已取得的成就和今后任务。
营养素生理需要量的概念。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和应用。
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人体构成(自学)第二节蛋白质目的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必要氮损失、氮平衡、必需氨基酸、限制氨基酸、氨基酸模式、蛋白质的互补作用;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及缺乏症;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内容:
第一章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第二章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营养原理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原理
第四章脂类的营养原理
第五章热能的营养原理
第六章水的营养原理
第七章维生素的营养原理
第八章矿物质的营养原理
第九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第十章植物化学物
第十一章食品营养强化
第十二章公共营养
基本要求:
了解人体消化道与消化吸收、人体所需的六大主要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植物化学物与人类健康、食品的强化和公共营养等。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内容:
第一章营养调查
第二章膳食调查及结果评价
第三章食品中营养素含量测定
第四章能量摄入的计算
基本要求:
通过膳食调查,了解膳食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掌握膳食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食品中营养素的的定方法及人体能量摄入的计算方法。
四、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本课程自学内容:各类人群的营养。
2.本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都用英文。
3.本课程为双语教学,讲授时基本为英语,重点和难点可增加中文解释.
4.学生要掌握较多的食品专业和健康有关英语词汇,有较好的听力能力。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食品营养与卫生》是食品工艺专业及烹饪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包含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学习本课程的任务是继承和发扬祖国食品及烹饪文化遗产,适应我国及世界各国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提高目前食品加工及烹饪文化层次,为今后制作经济、卫生、方便和营养结构更合理的食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运用现代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来研究食品营养价值、食品卫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加工过程中各种营养素生化变化情况,使学生懂得如何在加工过程中保护和提高营养,并掌握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方法,以维护人们的健康。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础知识,了解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及其对人体的作用;懂得怎样在加工和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保护、了解《食品卫生法》,使学生具有从事加工和烹饪工作所必需要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分为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大基础模块。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营养学模块食品卫生学模块五、教学实施(一)学时安排建议本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的分配可参照下表:(二)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食品工艺和烹饪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寓职业道德教育于专业知识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树立在未来烹饪和食品加工中保证食品卫生的责任感。
另外,根据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运用直观演示方法,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好这门课。
(三)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体现烹饪专业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旅游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烹饪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
六、考核与评价1. 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1.前言
1.1课程类别
专业课
1.2前置课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
1.3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1.4 教材
李京东、倪雪朋主编《食品营养与卫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课程概述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研究食物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的科学,通过学习食品中基本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及现代营养学观点上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营养特点与功能,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对各种营养需要量。
熟悉不同人群的能量代谢状况以及特殊生理条件下如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等各种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了解由于营养摄入失衡而造成的相关疾病。
在此基础上将营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人民生活实践,从宏观上研究解决合理营养的有关理论、技术和社会措施等社区营养,并对开发营养强化食品、功能食品提供理论支持。
作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主干课程,其重点在于阐述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明晰营养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指导学生做到膳食平衡,并从食品保健角度开发新食品。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或掌握营养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2)掌握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术语,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普及营养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科学合理进行食物搭配和摄取;
(4)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与解决生活过程遇到具体的饮食、卫生问题;
(5)使学生初步具备营养膳食平衡的宣传的能力;
(6)为学生今后从事营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使受教育人群能正确运用营养科学知识于饮食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膳食模式,使多种膳食危险因素下降,以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
(7)提高学生对我国国民营养卫生健康状况的了解;
4.教学方法
(1)部分内容通过出思考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自学,并把这部分内容纳入成绩考查范围,以提高学生自学主动性;
(2)通过课堂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力求通过举例等理论联系实际方式讲清、讲透背景内容;
(3)凡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堂前或后进行复习,课堂上不再进行讲解,但作为成绩考查范围;
(4)通过自制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时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5)提问教学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
(6)每章布置思考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绪论
课时分配:2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食品营养学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掌握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转基因食品及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定义。
了解国内外有关食品现状和最新进展,知道食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关系。
本章重点是相关营养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内容和转基因食品最新进展。
每章结束后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础知识
第二节食品营养及卫生学研究内容及任务
第三节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
模块一营养学基础知识
课时分配:22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纤维素等的基本概念,熟悉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主要矿物质和维生素相关功能,了解各种营养素的营养学评价,掌握人类对营养素的日需求量,了解人类所需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了解人体能量消耗整个过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基础代谢,了解人体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了解食物热效应,了解不同人群能量供给。
本章重点是各种营养素的基本概念、各种营养素主要功能及营养素评价、人体能量消耗整个过程。
每章结束后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
第二节脂类
第三节碳水化合物
第四节能量
第五节维生素
第六节矿物质
第七节水
第八节膳食纤维
模块二食物营养知识
课时分配:10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掌握膳食蛋白质互补的原则和评价,了解食品营养强化意义和作用,掌握食品强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强化食品的种类。
并需要掌握保健食品的概念、保健食品的种类和来源及标志,了解保健食品申报与审批的基本情况。
本章的重点是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以及保健食品的功能分类。
每章结束后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性食物
第二节动物性食物
第三节食品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
模块三食品卫生知识
课时分配:14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食品的污染情况,并能够采取合理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
要求学生熟悉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食品化学污染及其预防,了解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食品的污染情况,并能够采取合理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种食物中毒,并能够采取合理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
要求学生熟悉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熟悉细菌性食物中毒与有毒动植物中毒,了解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本章重点是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和食品化学污染及其预防,各种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措施。
每章内容讲授结
束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品污染
第二节食品腐败
第三节食物中毒
第四节食品添加剂、消毒剂、洗剂剂及食品包装卫生
模块四公共营养学知识
课时分配:20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膳食调查与评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人体体格测量的指标和方法,了解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与居民健康、我国2010年事物与营养发展总体目标、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等,并知道国家关于促进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政策措施。
要求学生熟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国内外膳食结构、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了解中国2001~201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掌握营养食谱编制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了解不同人群所需要的营养,掌握特殊生理条件和特殊环境人群生理特点的差异,指导不同人群营养调理。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以及不同人群需要不同的营养调理。
每章内容讲授结束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膳食调查与评价
第二节人体体格测量与指标
第三节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第四节营养食谱编制
第五节特殊生理条件人群合理膳食
第六节特殊环境人群合理膳食
模块五营养与疾病
课时分配:1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熟悉营养与肥胖之间关系,营养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营养与糖尿病之间关系、了解营养与肿瘤之间关系。
本章重点是营养与肥胖,营养与心血管疾病、营养与糖尿病及营养与肿瘤之间关系。
每章内容讲授结束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膳食营养与肥胖
第二节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第三节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第四节膳食营养与骨质疏松症
第五节膳食营养与痛风
第六节膳食营养与肿瘤
模块六营养教育与社区营养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营养教育的目的,熟悉营养教育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掌握营养教育活动的步骤和程序,了解社区营养的研究内容,熟悉社区营养干预的具体运作,掌握社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编制方法。
本章重点是营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社区营养干预的具体运作。
每章内容讲授结束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营养教育
第二节社区营养与营养干预
参考书目:
1、焦广宇. 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孙远明,余群力. 食品营养学[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3、殷丽君. 转基因食品[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陈明春. 中国膳食营养指南[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朱中平. 绿色食品使用手册[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6、陈君石. 功能性食品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7、于千千. 饮食营养与卫生[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8、唐仪. 实用妇女营养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9、陈君石. 食物、营养与癌症预防[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