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我国电子银行产品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学院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金融学
学生姓名蒙浪林
学生学号N**********
指导教师郑琰
实习单位农业银行贵港港北分理处
编号
2014年1月
我国电子银行
产品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蒙浪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I页
个人申明
我申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由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作者:蒙浪林
签字:(手写)
时间:2014年1月
我国电子银行产品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学生姓名:蒙浪林
指导老师:郑琰
摘要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金融业正经历着新的变革,在这个变革时代背景下催生了电子银行。
电子银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新的战略性业务、利润增长点和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中国农业银行虽然是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之一,但电子银行建设起步较晚,在电子银行快速发展的今天,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农业银行必须做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规划。
鉴于电子银行在电子信息化大潮中的重要性,研究我国电子银行的现状,找出阻碍其发展的障碍,为其在我国的应用普及提供建议和措施就成了当务之急。
本文从电子银行的概念、产品分类及功能入手,先介绍电子银行的基本情况,然后回顾了国内外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接下来分析了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就我国电子银行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电子银行产品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因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发展最快,在电子银行中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重点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上进行分析。
本文使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借助本人在农业银行实习的金融从业经验,参考前人的研究文献和统计资料,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数据,提出了对电子银行业务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尽管电子银行发展中还有诸多问题,但是旺盛的市场需求为电子银行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促进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电子银行在我国的应用普及指日可待。
关键词:电子银行,农业银行,第三方支付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e-banking in China
——The 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
Author: Meng Langlin
Tutor: Zheng Yan
Abstract
As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the global finance experience a transformation and gradually integrates. Electronic banking, or e-banking, emerges as the time requires. After years’development, it becomes a sharp weapon of modern commercial banks to operate new strategic businesses, to increase profit, and to gain more market share. Among the four biggest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ABC) comes relatively late to the idea of electronic banking. It is facing hug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an era when electronic banking is making a remarkable progress. Therefore, ABC needs a strategic plan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s electronic banking business.
Conside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e-banking in electronic times, it’s urgent for us to study its status quo in our country, to figure out what impedes its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This paper will firstly brief on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electronic banking, namely, its concept, its classification of products, and it functions, and then reviews its histor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following its development,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challenges in China, and this paper will conclude with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mong the products of electronic banking, including online banking, mobile banking, telephone banking, and self-service banking, etc., the former two enjoy the fastest development and they are more representative, thus the analysis will mainly focus on these two product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practice. By referring to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statistics of previous scholars, together with the researcher’s experiences as an intern in ABC, a large quantity of data was collected and processed. Based on the data,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feasibl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banking. Even though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the booming market demand provides a favorable opportunity for e-banking in China to develop in a rapid,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way. The popularization of e-banking in China can be expected soon.
Key words:electronic banking, the third party payment, The Agricultural Bank
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的背景 (1)
1.1.2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2.1国外研究动态 (2)
1.2.2国内研究动态 (2)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3)
1.3.3研究框架 (4)
1.4论文创新点 (4)
2 我国电子银行介绍 (5)
2.1电子银行的定义 (5)
2.2我国电子银行产品综述 (5)
2.2.1网上银行 (5)
2.2.2手机银行 (6)
2.2.3电话银行 (6)
2.2.4自助银行 (6)
3 国外电子银行的发展状况 (8)
3.1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 (8)
3.2国外手机银行的发展 (8)
3.3国外电话银行的发展 (8)
3.4国外ATM、POS及自助终端的发展 (9)
4 国内电子银行的发展状况 (10)
4.1国内网上银行的发展 (10)
4.2国内手机银行的发展 (11)
4.3国内电话银行的发展 (11)
4.4国内银行卡及自助银行的发展 (12)
5 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13)
5.1农业银行概况 (13)
5.1.1农业银行背景 (13)
5.1.2农业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成果 (14)
5.2 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与同行业对比 (15)
5.2.1网上银行对比 (15)
5.2.1.1网上银行服务水平对比 (15)
5.2.1.2网上银行安全措施对比 (16)
5.2.1.3网上银行交易份额对比 (17)
5.2.2手机银行对比 (17)
5.2.2.1手机银行产品特点对比 (17)
5.2.2.2手机银行使用情况对比 (18)
5.2.2.3手机银行交易份额对比 (19)
6 第三支付发展对电子银行的影响 (20)
6.1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状况 (20)
6.2第三方支付对电子银行的影响 (20)
7 我国电子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2)
7.1电子银行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22)
7.2电子银行营销手段有待加强 (22)
7.3电子银行产品功能有待丰富 (22)
7.4电子银行售后服务有待完善 (22)
7.5电子银行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23)
8 我国电子银行未来发展应对措施 (24)
8.1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电子银行重视程度 (24)
8.2强化宣传力度,扩大电子银行营销策略 (24)
8.3加大业务创新,丰富电子银行产品功能 (24)
8.4健全服务体系,提升电子银行服务水平 (24)
8.5强化风险管理,保障电子银行安全运营 (25)
8.6发挥融资优势,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合作 (25)
结语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网络金融竞争日趋激烈,这几年电子银行正成为国内多家银行发展的焦点。
电子银行的迅速发展使得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在发展中更具有生命力,它是各大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可见研究电子银行对金融业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全球金融的同步发展也使得国内银行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特别是这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电子银行如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市场。
大力发展国内电子银行产品,是当今国内银行创新和发展的大势所趋,起着决定一家银行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位。
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虽然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目前农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仍存在跟随其他银行的风气,并没有切实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战略。
农业银行要树立自己的电子银行品牌,就必须改变这种跟风的发展方式。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只要做好长远的规划,相信农业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上超越其他商业银行并不是不可能。
而随着中国上网用户和手机用户的逐年攀升,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使用电子银行的用户特别是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用户也随之增多,所以对电子银行产品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将对今后金融业的发展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1.2 研究的意义
针对农业银行研究电子银行业务更具现实意义,通过对电子银行产品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一些有益的意见促进国内电子银行产品的发展,以此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有助于推动我国电子银行产品的稳健有序发展;有助于改善国内金融环境;有助于加强电子银行的风险监管,提高电子银行的安全性;有助于银行结合客户需求,开发出
更多不同功能的电子银行产品。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的学者比较注重研究影响电子银行接受度的因素,例如文化、性别、地域差异等等,同时对于电子银行的实现方面也提出了各种实现方案。
Ondrus 和Pigneur 在瑞士对被调查者进行分类,从不同角度研究市场,研究结果显示,人们仍然倾向于使用银行卡而非电子银行进行消费支付,并认为,在初期发展阶段,网上支付只能是现有支付手段的补充。
而Dahlberg 和Rni 在芬兰的调研也指出,日常消费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支付方式,电子银行只不过是作为补充的手段。
Davis 将有用性认知和易用性认知看作影响电子银行接受程度的核心因素,其研究成果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偏重于从个人角度分析。
Tommi Laukkanen 与Suvi Sinkkonen 合作研究中,得出电子银行被接受存在三大障碍——使用障碍、价格障碍和风险障碍,而价格障碍的衡量指数最高,其次是使用障碍,最低是风险障碍。
这说明定价合理依然是电子银行发展至关重要的所在。
1.2.2 国内研究动态
在电子银行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学者也在电子银行的发展和应用方面有较多的研究,相比国外对于电子银行的研究,国内专家关注的重点放在搭建完善的电子银行产业链及提出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外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国内电子银行发展的机遇;电子银行各种可能的商业模式的比较。
方腾根据用户距离的远近,提出“远程控制”和“近距离通信”两种运营模式,远程采用一般的通信模式和链路,近距离则可以采用蓝牙无线等加密通信方式进行。
高从从博弈论、激励相容和超边际分析理论入手,提出电子银行在大额支付上更倾向于与金融中介合作共同提供服务。
施华康用调查数据对电子银行用户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他以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等位基础,研究电子银行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宋颖分析了国内移动支付成功的案例,再结合全球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认为电子银行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由于电子银行对我国的金融业来说还是一个新问题,论文首先研究电子银行产品的基本问题,如对电子银行的定义、分类等进行介绍,对电子银行产品进行分析,使大家对电子银行这个新事物有一个初步认识;其次,分析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外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与国内电子银行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国内电子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接着,通过介绍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说明电子银行面临着很大的冲击,最后,针对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以便我国电子银行得到更好更快的地发展。
1.3.2 研究方法
论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理论著作、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本人在银行实习电子银行业务的经验,总结归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电子银行产品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
(1)文献研究法
本文具体的研究框架确定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文献主要来源于学校数据库资料,包括从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百度文库、谷歌学术搜索、Elsevier ScienceDirect等工具获得的一些论文和数据,并据此做相关整理、分析和总结。
(2)实地调研法
在本文电子银行的营销方式、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因此,需要在银行网点,通过各种方式了解银行的营销方式、客户了解程度、信赖度。
(3)对比分析法
主要通过数据表格、图表的形式,纵向综合几年的数据,通过柱状图、折线图对电子银行交易规模,客户增长量等进行研究;横向通对各大银行电子银行的产品功能,资费、服务、安全等进行研究。
1.3.3 研究框架
本文在文献阅读和整理总结的基础上,从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入手,进一步阐述我国电子银行的现状,重点对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成熟市场经验,提出相应的推广措施。
具体来说,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第一章为引言,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简单介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对整个论文的具体框架作介绍。
第二章具体介绍电子银行的定义,就电子银行的种类、功能、优势及风险作详细说明。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
第三章首先简单介绍国外电子银行状况。
第四章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的总体情况,主要从电子银行的发展阶段和管理服务进行介绍。
第五章重点介绍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状况,并与同行业进行一个对比,找出农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第六章介绍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分析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第七章提出电子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第八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现状,提出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1.4 论文创新点
电子银行在国外一些国家发展得已经十分成熟,是作为商业银行具有竞争力的业务之一。
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电子银行仍属于新兴业务,本论文研究的是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选题比较结合实际热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以下三方面:
(1)选取热点话题对电子银行进行研究,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更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分析电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展望。
(2)运用对比分析方法,通过阐述电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清晰明确,逻辑性强,能很好的突出电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优势及问题。
(3)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国内市场发展特点,为电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建议,对促进电子银行的推广有重大意义。
2我国电子银行介绍
2.1 电子银行的定义
电子银行是现代科技和金融创新相结合产物,电子银行打破人们常规消费金融产品“鼠标+水泥”1的传统习惯。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3月1日施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的有关定义,电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开展的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业务,如自助终端、ATM、POS等。
电子银行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
2.2 我国电子银行产品综述
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延伸,我国商业银行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电子银行产品,主要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下面就这些产品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2.2.1 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另一个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提及网上银行,更多是第二层次的概念,即网上银行服务的概念。
网上银行业务不仅仅是传统银行产品简单从网上的转移,其他服务方式和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产生了全新的业务品种[1]。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1鼠标+水泥:是指传统商业模式与互联网商业模式(主要通过网站、电子邮件、FTP以及其他互联网技术手段与顾客发生联系)的联姻。
户提供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劵、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
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网上银行又被称为“3A 银行”,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2.2.2 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即通过移动电话办理银行相关业务,又被称为移动银行,是借助移动通信网络平台开发的一项创新业务,是电子银行和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手机银行被认为是网上银行的延伸,它最大的特点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平台,将用户手机与银行信息系统相连接,使用户在手机界面上进入自己的账户,进行账户查询、交易、支付等操作,办理各种金融业务[2]。
手机银行的出现归功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只要手机能连上网络,便能在任何时间通过手机银行享受多种金融服务。
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在经过初期的发展后,慢慢走到现在的成长期,怎样解决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障碍从而增加手机银行的普及率,成为各方关注的主要方面。
2.2.3 电话银行
电话银行是近年来国外日益兴起的一种高新技术,它是实现银行现代化经营与管理的基础,它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把用户与银行紧密相连,使用户不必去银行,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通过拨通电话银行的电话号码,就能够得到电话银行提供的往来交易查询、申请技术、利率查询等其它服务,当银行安装这种系统以后,可使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客户,为银行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3]。
相比网上银行来讲,电话银行业务不像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一样具有可视性,所以操作起来很麻烦,比如语音报读过于长,十几位数的银行帐号输入也不方便,增加了不必要的话费,影响了客户使用电话银行的热情,导致越来越多的客户远离电话银行。
2.2.4 自助银行
自助银行又称“无人银行”、“电子银行”,它属于银行业务处理电子化和自动化的一
部分,是近年在国外兴起的一种现代化的银行服务方式。
它利用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转账、缴费、补登存折、打印对账单、网上银行等智能化程度高、不受银行营业时间限制的24小时全天候金融服务,全部业务流程在没有银行人员协助的情况下完全由客户自己完成。
3 国外电子银行的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互联网、电话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话银行、自动柜员机、销售终端系统(POS)开始得到普及使用。
1995年10月,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First Union National Bank)的成立标志着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进入崭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形态——电子银行服务阶段。
3.1 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龙头的全球商业银行更注重综合自身拥有的各方面资源,不断在金融服务市场上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的出现不仅开创了网上银行服务的先河,更代表了一种全新银行服务模式的创新。
继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之后,美国各地的网银数量、资产和用户数在短短几年时内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传统银行的增长速度,网上银行业务覆盖了除现金外的所有零售业务。
在欧洲,通过网络办理银行业务的客户占银行总客户的75%,英国和德国的发展速度最快[4]。
如英国保诚集团成立的EGG银行、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和德国的德累斯顿银行都相继发展网上银行。
国外发达国家网上银行主要有以下特点,即,网上银行发展迅速、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创新、竞争激烈、差异明显等特点。
3.2 国外手机银行的发展
手机银行是客户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和手机终端自助办理银行业务的一种方式,是银行服务电子化和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服务形式。
捷克Expanded Bank在1998年5月1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家手机银行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提供包括账户查询、在线支付结算等基本服务。
美国花旗银行、法国Gemplus公司和美国Ml公司通过合作于1999年1月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能够为客户提供下载账单等服务。
2011年6月,Javelin Strategy & Research发现美国用户对手机银行的使用在2010年到2011年间增长了63%,从3500万增加到5700万人。
该公司估计到2016年,1.11亿的手机用户将会使用手机银行业务,占手机用户的51%[5]。
3.3 国外电话银行的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电话银行起步比较早,它是随着理财观念的变化慢慢发展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发展了电话银行业务,Seattle First National Bank最早推出了TBL(Telephone Bill Payment)业务,可以进行账单支付等银行服务;欧洲和澳大利亚的电话银行业务在60年代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电话银行业务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基本上能够满足客户提供所有网点所能提供的服务[6]。
3.4 国外ATM、POS及自助终端的发展
1967年,伦敦出现了全世界第一台ATM机,从这以后,ATM就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美国、韩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为止拥有ATM数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ATM除提供账户查询、存款、取款、转账及缴费等多种服务外,同时它还是一个全面的服务终端。
国外很多银行利用ATM作为产品营销宣传的一个重要工具,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多种日常生活服务,如代售各地旅游门票、邮票、足球比赛门票等。
1968年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商场、饭店、酒吧等场所出现了最早的POS机,POS的出现使使用银行卡的人方便进行日常消费结算。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POS消费额已经占到市场总销售额的70%以上,成为发达国家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
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ATM和POS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和终端,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我国内近些年ATM、POS 服务也得到了大力的拓展,街道上到处可以见到ATM机,很多商户也给顾客提供了POS 刷卡服务,刷卡消费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容易接受的消费方式。
除此之外,一些如移动POS、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以及适合大型批发市场业务的无线自助服务终端等新理念的新型服务方式也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既安全又方便的创新产品正成为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新型银行服务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