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活动介绍本次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数学概念——相等的概念。
通过有趣的小鱼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理解和感受到相等这个数学概念。
活动目标•帮助幼儿认识相等的概念。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和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1.活动前准备:–准备足够的小鱼图案卡片。
–准备一个大海洋场景背景。
–准备计数工具,如计数棒、珠子等。
2.活动进行:–首先,教师将大海洋场景背景悬挂起来,让孩子们可以看到。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堆不同数量的小鱼卡片,让他们猜测哪堆小鱼的数量相同。
–分组让孩子们自行组合小鱼卡片,使每一组的小鱼数量相等。
–孩子们可以用计数棒或珠子等辅助工具进行计数和比较。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进行展示和总结,让孩子们总结其中的规律。
3.活动总结:–教师可以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收获和体会。
–结合小组表现和个人发言,对孩子们进行激励和认可。
–最后,可以让孩子们将活动中的收获记录在自己的绘本中,留作纪念。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数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相等概念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语《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数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更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态度。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可以带着快乐和收获回家,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成果。
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成一样多

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成一样多活动目标:1、运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小鱼变成一样多。
2、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3、在游戏比赛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10的数字;2.物质准备:教具:1——10的数字卡;游戏时进行的音乐、学具:细竹杆30根、夹子若干、作业纸、笔活动过程:一、串小鱼比赛。
1、第一次串小鱼比赛。
师:这么多的小鱼啊!我们来玩串小鱼比赛,怎么样?这么串呢?只要把小鱼一个个夹在细竹杆上,等会只要音乐响起,你就使劲向竹杆上夹小鱼,音乐一停,就不能再夹了,我们来数一数,谁夹的小鱼最多?幼儿串鱼比赛。
交流:你夹了几条小鱼?师相应贴上数字卡。
夹了几条小鱼的小朋友是第一名?大家对得冠军表示祝贺。
2、第二次串小鱼比赛。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才串了几个,说明什么问题?(夹得要快)。
这次比赛可要加油哟!幼儿串鱼比赛。
交流:你串了几条小鱼?有谁夹的小鱼数量比他的多?有谁夹的小鱼的数量比他夹的小鱼数量要少?夹了几条小鱼的小朋友是第一名?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几”或“去掉几”的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1、师:刚才,小朋友串了两串鱼,请小朋友比一比,你第一次串的小鱼和第二次串的小鱼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2、怎么样让两串小鱼的数量变得一样多?3、幼儿操作:两串鱼变成一样多。
4、交流:谈谈用什么办法使两串小鱼的数量变成一样。
三、作业。
(图上的两排小鱼变成一样多)师:小朋友串的小鱼变成了一样多,可是这些图片上的小鱼也想变成一样多,你们看图上有有两排小鱼,你们数一数,每一排有几条鱼,然后想个办法让两排鱼变成一样多。
做好的小朋友可以跟旁边小朋友说说你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评价作业:找出错误并更改。
四、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本领真大,把两排不一多的小鱼变成了一样多,那么三排、四排甚至更多排的物品你能用最简单的办法把他们变得一样多呢?以后我们再来讨论。
幼儿园中班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通过操作认识相同数量的概念。
2.学生能认识到同一装置可以变换不同数量。
3.学生能够认识到相同的数量,可以经过重组、分组、合并等处理成新的数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数量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
2.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
3.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升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比对法和操作设备法,让学生认识相同数量,认识到同一装置变换不同数量,经过处理可以变成新的数量。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实物比对法和操作设备法中寻找相同数量的规律。
如:可以用相同数量的积木搭成相同的高度,或者用相同数量的小球放在相同的容器中。
2.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数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变成不同的数字来引出本次课的学习重点。
第二步,课中活动1.老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鱼和装置,例如运动赛场、舞蹈教室、游泳池等装置。
每个小组要根据课上要求把鱼的数量变得一样多。
2.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鱼变得一样多。
考虑不同装置、不同操作方式下,如何让鱼的数量相等。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例如“这个装置会使数量增多”、“这个操作能让数量减少”等。
3.学生完成任务后,老师可以让小组展示出鱼数量相等的方法。
第三步,课堂总结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了本次课的学习重点:相同的数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变成不同的数量。
2.老师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并提醒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重量和数量不一样”、“增大数量并不一定增大体积”等。
3.最后,老师提醒学生需要在生活中认识不同领域中的数量关系,并通过实践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和学习兴趣。
课程内容接地气,实物操作形式,使学生深入体验到学习乐趣。
但是,在分配任务时应该有所考虑,避免让学生相互等待和浪费时间。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_1

示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相同”、“不同”的基本概念2.能够通过图形理解“一样多”的概念3.能够将图形进行分组,以便找到一样多的数量4.能够通过操作实现“一样多”的概念教学内容1.数学概念:相同、不同2.数学概念:一样多3.数学操作: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学活动1.导入活动•同学们手中持有一个小鱼,老师会要求同学们分组将所有的小鱼都放在一起,以此引出相同和不同的概念2.讲授概念•同学们通过图片辨认相同和不同的形状•可以让同学们将课堂上的玩具、用品分类找出其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讲授操作•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数量不同的图形,同学们通过眼睛分辨哪一个较多,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通过图片、玩具等来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找出一样多的数量4.扩展活动•邀请同学们自己带来小鱼或其他形状的物品,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教学方法1.想象+辨认法:让同学们想象一张图形,然后辨认一下它们是否相同或不同2.操纵法:让同学们通过手把手的操作,找到一样多的数量3.拟物法:通过现实物体来引出概念,让同学们感性理解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老师用一条有三个小鱼的画面作为导入。
让同学们手中持有一个小鱼,把所有的小鱼都放在一起,以此引出相同和不同的概念。
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手中的鱼相同还是不同?第二个问题是:你们分别有多少条小鱼?第二步:讲授概念通过图片来辨认相同和不同的形状,可以用课本上的图来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同学们发现相同和不同的规律。
第三步:讲授操作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数量不同的图形,同学们通过眼睛分辨哪一个较多,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
接下来通过图片、玩具等来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找出一样多的数量。
第四步:扩展活动邀请同学们自己带来小鱼或其他形状的物品,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
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画图,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
教学评价1.通过基本概念的讲解,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辨认相同和不同的形状2.通过操作实现“一样多”的概念,同学们逐渐建立了一样多的概念3.扩展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教学反思1.有些同学可能还未能很好地理解“一样多”的概念,需要适当加强讲解和实践2.在扩展活动中,如果同学们带来的形状过于杂乱,可能会出现难以分辨一样多的情形,需要老师进行适当调节教学具体时序安排时间活动内容5分钟导入让同学们手中持有一个小鱼,把所有的小鱼都放在一起10分钟讲授概念通过图片来辨认相同和不同的形状20分钟讲授操作通过图片、玩具等来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找出一样多的数量15分钟扩展活动邀请同学们自己带来小鱼或其他形状的物品,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以上就是本次的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且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参考借鉴。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理解“一样多”的概念。
2.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理解数量的等量关系。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教学内容:本活动主要围绕“把小鱼变得一样多”这一主题,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和掌握“一样多”的概念。
教学准备:1. 制作或购买一些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小鱼模型,数量不等。
2. 准备一个大篮子或者盘子,用于放置小鱼。
3. 准备一些小碗或者小桶,用于幼儿分放小鱼。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两个装有不同数量小鱼的篮子,提问:“这两个篮子里的小鱼数量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2. 操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不同数量的小鱼和容器。
让他们尝试通过添加或减少小鱼,使每组的小鱼数量变得一样多。
3. 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他们理解“一样多”的含义,并强调可以通过添加或减少物品来达到这个目标。
4. 游戏:进行“小鱼变变变”的游戏,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数量,幼儿需要快速调整自己的小鱼数量,使其与教师所说的数量一样多。
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寻找和发现“一样多”的实例,如餐桌上的餐具、书包里的书本等,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总结:本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了“一样多”的概念,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了解他们对“一样多”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幼儿能否正确操作,使小鱼数量变得一样多。
3.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可以作为评估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一样多”概念的一个重要参考。
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计数的能力;2. 让幼儿了解数量的变化和相等概念;3. 培养幼儿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活动准备工作:1. 提前准备海洋主题的教具,如小鱼、贝壳等;2. 准备一个可供幼儿操作的容器,如透明的鱼缸或水盆;3. 准备足够的小鱼,数量要超过幼儿的人数;4. 准备一些贝壳或其他适合计数的物品。
活动步骤:1. 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和讨论图片、故事或玩具等,让幼儿对海洋及其中的鱼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可以使用问题导入,如“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鱼?鱼有多少种颜色呢?”2. 数鱼游戏(20分钟)将准备好的小鱼放入容器中,让幼儿围坐在容器旁边。
教师模范先将一条小鱼拿出来,然后让幼儿逐个取出一条小鱼,直到每个幼儿都取到一条。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数数,每个幼儿一共有多少条小鱼。
3. 分组比较(15分钟)将幼儿分为数个小组,每组用贝壳或其他计数物品比较已经取出的小鱼的数量。
教师可以提问,哪个组的小鱼最多?哪个组的小鱼最少?并引导幼儿讨论数量的概念。
4. 增减鱼游戏(20分钟)教师将一些小鱼放入容器,然后拿出一些小鱼,让幼儿观察和数数。
然后,教师提问,现在还有多少条小鱼?是否和之前一样多?如何才能让鱼的数量和之前一样多?引导幼儿讨论和找到解决的方法,如再放入一些小鱼。
5. 延伸活动(15分钟)将活动延伸到其他物品和场景中,比如把小鱼变得一样多的练习应用到其他日常生活场景中,如食物、玩具等。
幼儿可以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如绘画、角色扮演等。
6. 结束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这次活动的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可以提问,如更多的小鱼意味着什么?如何将小鱼的数量变得一样多?幼儿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学到数量的变化和相等的概念,培养观察、比较和计数的能力,同时锻炼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样的数学活动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有助于幼儿的数学素养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数量的守恒。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教学素材:小鱼图片若干、数字卡片、操作板。
2.教学活动: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会用增减相同数量的物品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1)教师出示小鱼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数量,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小鱼是怎样排列的?”2.教学活动(1)教师将小鱼图片分成两组,一组多,一组少,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两组小鱼数量的不同。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怎样让这两组小鱼数量一样多呢?”(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尝试让两组小鱼数量相等。
如:从多的一组中拿走一些小鱼,或者从少的一组中添加一些小鱼。
(4)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操作活动(1)教师发放数字卡片和操作板,引导幼儿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将小鱼图片摆放在操作板上。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操作成果。
(2)教师出示更多小鱼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拓展活动,如:用小鱼图片进行排序、组合等。
(3)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次活动,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如:积极参与、乐于助人等。
3.评价幼儿对数量守恒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1.导入(1)教师出示小鱼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数量,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小鱼是怎样排列的?”2.教学活动(1)教师将小鱼图片分成两组,一组多,一组少,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两组小鱼数量的不同。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怎样让这两组小鱼数量一样多呢?”(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尝试让两组小鱼数量相等。
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相等的概念,并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相等的效果。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提高幼儿的数学识别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准备1.环境:教室内应该保持安静整洁,教学用桌和学生座椅应该摆放整齐。
2.教具:小鱼图案卡片、色彩卡片、盒子、卡片、计数棒等。
3.学具:传递物品等。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带来一盒小鱼,将其中的小鱼分成两堆不同的数量,询问幼儿两堆小鱼是否相等,并引发幼儿对于相等的思考。
•通过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相等的效果,使幼儿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等的定义。
2. 学习内容1.首先,教师将两堆不同数量小鱼放在桌子上,鼓励幼儿认真观察,思考其中有什么不同,并询问幼儿对于两堆小鱼的数量关系,是否相等。
2.教师适当引导,鼓励幼儿通过感官接受相应的信息,比如数数、比较两堆数目的大小等,让幼儿自己来感受并体验相等的现象。
3.然后,教师将两堆小鱼混在一起,让幼儿自由地去摆放小鱼,将两堆小鱼变得相等,再重新数一遍小鱼的数量,让幼儿感受到数量相等的情况,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4.最后,教师让幼儿绘画,用色彩卡片画出两堆小鱼的样子,并用语言描述两堆小鱼的颜色、数目和大小的关系,让幼儿练习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3. 课堂互动•提问幼儿:两堆小鱼有什么不同?如何使两堆小鱼变得相等?•在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要适当引导路径,比如:教师提示可以新建一个盒子将两堆小鱼混在一起。
4. 落实巩固1.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学“相等”的符号“=”,并且让幼儿进行相等的练习,如 1+1=?或者2+0=?。
2.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通过情境创设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观察、体验、表达、沟通,逐渐提高幼儿的数学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相等的效果,非常适合幼儿阶段的认知特点,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加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中班数学: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中班)活动目标:1.在正确感知8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8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比较数量的游戏中体验数学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1~8的数字卡;八条红鱼和四条蓝鱼的示意图一份;红、蓝水彩笔各一支;幼儿每人红、蓝的小鱼若干,筷子,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活动过程:一、教师领着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做游戏“晒红色小鱼”,引导幼儿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和要求:教师和幼儿一起晒小鱼比赛,先晒小红鱼。
音乐一响,大家开始把小红鱼加到竹竿上晒小鱼,音乐停,大家全部停止,把晒好的小鱼拿好坐下来,并数一数有几条小红鱼。
2.师幼一起在音乐中“晒小鱼”,教师提醒幼儿变晒小鱼变点数(数量尽量控制在8以内)。
3.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小红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了小鱼数量。
5.教师出示1~8的数卡,每出示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做游戏“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和老师一样多。
•教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小红鱼(数量为8),提问:老师晒了几条小红鱼?请幼儿一起数一数。
•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教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教师一样多。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教师小结:大家都用了添上的办法把小鱼变得和老师一样多。
2.师幼比赛晒蓝色小鱼•师幼在音乐中比赛“晒小蓝鱼”,游戏规则与上面晒红鱼的规则相同。
•音乐停,幼儿停,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一样多。
•教师:小朋友,请你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4条),哪些小朋友晒得比老师多?•教师小结:原来5条、6条、7条、8条还有更多都比4多。
•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和老师一样多。
中班数学课教案详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课教案详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课题: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等的概念,并能通过比较数量来判断是否相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把两个集合的数量变得一样多。
3. 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 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数量来判断是否相等。
2. 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把两个集合的数量变得一样多。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计算和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鱼图卡,每个图卡上贴上相同数量的小鱼。
2. 教师准备两个数量不同的小鱼集合,用于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问题1. 教师将两个数量不同的小鱼集合分别放在教室的两侧,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边的小鱼数量是否相等?2. 学生通过比较数量来判断是否相等,并回答问题。
Step 2:探究相等的概念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等?如何通过比较数量来判断是否相等?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3. 教师通过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相等的概念。
Step 3:发现问题1. 教师将小鱼图卡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用小鱼图卡组成两个集合。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组成两个集合,并观察两个集合的数量是否相等。
3. 学生回答问题:两个集合的数量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如何使它们相等?Step 4:合作解决问题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小鱼图卡。
2. 学生讨论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两个集合的数量变得一样多。
3. 学生展示并比较各自的解决方法,讨论哪种方法更有效。
Step 5:归纳总结1. 学生总结出不同的方法,如:移动小鱼、增加小鱼、减少小鱼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任何数量的小鱼集合?是否存在更简便的方法?Step 6:拓展练习1. 教师出示更多数量不同的小鱼集合,让学生继续尝试把它们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课教案详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课教案详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详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一样多”的概念。
2. 能够通过移动、组合小鱼的方式使两组小鱼变得一样多。
3. 能够用图形和数字表示一组小鱼的数量。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和理解“一样多”的概念。
2. 能够通过移动、组合小鱼的方式使两组小鱼变得一样多。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图形和数字表示一组小鱼的数量。
四、教学准备:1. 小鱼图形卡片。
2. 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入问题:小明养了4条小鱼,小红养了3条小鱼,小明和小红共养了多少条小鱼呢?2. 让学生集体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Step 2 概念认识1. 展示两只小鱼的图形卡片,问学生两只小鱼的数量是否一样多。
2. 再展示两组小鱼的图形卡片,问学生两组小鱼的数量是否一样多。
3. 引导学生发现“一样多”的概念。
Step 3 通过移动小鱼使其一样多1. 给学生发放小鱼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2. 让学生用图形卡片表示小明养的4条小鱼和小红养的3条小鱼。
3. 让学生通过移动小鱼的方式使两堆小鱼的数量一样多。
4. 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小鱼的数量,解答问题。
Step 4 小结1. 归纳总结“一样多”的概念。
2. 让学生回答问题:“要想两堆小鱼一样多,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3.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图形和符号表示一组小鱼的数量。
六、巩固练习1. 随堂练习:给出两组小鱼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一样多,并用数字表示数量。
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册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一样多”的兴趣,让他们动手实际操作,并用图形和数字表示一组小鱼的数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使用还不够熟练,下次可以增加训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同时,我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并总结规律。
中班数学把小鱼变得一样多精品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把小鱼变得一样多精品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数量的比较与分配》,主要围绕“把小鱼变得一样多”的活动主题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一样多”的概念,运用比较、增加、减少等方法,使两组小鱼数量相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样多”的概念,掌握通过比较、增加、减少等方法使数量相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一样多”的概念,运用增加、减少等方法使数量相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鱼模型、数字卡片、磁性白板。
2. 学具:每组一套小鱼模型、数字卡片、磁性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两组数量不等的小鱼,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两组小鱼数量一样吗?怎样才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呢?”2.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组小鱼数量的差异。
b.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增加、减少等方法,使两组小鱼数量相等。
3.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方法使小鱼数量相等,并在磁性白板上展示。
b.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把小鱼变得一样多”2. 内容:a. 两组数量不等的小鱼模型。
b. 增加和减少的示例。
c. 各组学生展示的解决方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一些物品,通过增加、减少等方法,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找一样多”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增进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数学游戏学会将不同数量小鱼补齐至相同数量的操作。
2.培养幼儿加减的思维能力,初步认识数字大小关系。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活动准备1.收集需要的物品:小鱼卡片、拼图板、计数器等。
2.确认每组小组成员,确定分配的角色和任务。
2. 活动步骤步骤一:前置知识讲解1.介绍小鱼卡片,询问幼儿知道哪些颜色的小鱼。
2.利用计数器向幼儿展示小鱼数量不同时的情景,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它们变得一样多。
步骤二:数学游戏1.让小组成员在拼图板上将小鱼卡片摆放至相同数量。
2.如果组内有小组员摆放不齐,其他小组员可以帮助计数。
3.询问每个小组摆放小鱼的数量,并对比数量的大小。
步骤三:反思和总结1.每个小组成员针对这个游戏,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哪一个环节最让你感到困难?你是如何帮助组员的?你最享受哪一个环节?2.特别鼓励回答能够表达在团队活动中如何与其他孩子协作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1.本课程采用“任务型学习”教学模式,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寻找答案,这样利用情景式教学,加强学生认知策略的选择,追求协作学习的实效性。
2.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小团体合作学习方式,让幼儿通过合作,以互惠互利为基础,增加参与性,鼓励和激励幼儿自主思考、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1.在幼儿园中,数学活动通常是幼儿最不喜欢的,因为其中会存在着形式上的教育和学生主动性发挥的不足。
但是在本次数学游戏中,以游戏为载体,任务为切入,把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学生很快沉浸在其中,并产生了探索、发现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幼儿可能会感到拼图数量较多而产生困难,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伸手帮助而不是代替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更多的学习兴趣。
3.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默契和融洽的氛围能够促进幼儿解决问题和学习。
中班数学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反思(1)

中班数学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比较与排序》,具体内容为“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孩子们将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通过简单的操作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孩子们能够理解数量多少的概念,掌握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使孩子们理解数量相等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观察、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鱼图片、数字卡片、磁性黑板、磁性小鱼。
学具:每组一套小鱼图片、数字卡片、磁性小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展示一块磁性黑板,上面贴着数量不等的小鱼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哪边小鱼多,哪边小鱼少。
邀请孩子们上台操作,使两边的小鱼数量相等。
2. 例题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磁性黑板上的小鱼图片,讲解如何使两组小鱼数量相等,引导孩子们掌握方法。
老师操作磁性小鱼,进行示范,让孩子们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15分钟)老师发放学具,让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使每组的小鱼数量相等。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强调数量相等的概念,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把小鱼变得一样多2. 板书内容:小鱼图片(数量不等)数字卡片(110)操作过程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找一些物品,尝试将它们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并记录操作过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掌握了数量相等的概念,并学会了操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环节,如“找不同数量的物品”,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量的认知能力。
2.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量的表达和计算。
3.能够通过加减法进行数量的变化和运算。
二、教学重点
1.让幼儿理解数量的概念。
2.让幼儿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让幼儿通过游戏加深对数量的认知。
三、教学准备
1.小鱼板。
2.纸牌。
3.盖子。
4.十字乘法表。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步:讲解小鱼板的规则
1.将小鱼板分成左右两边,左边的小鱼要和右边的小鱼一样多。
2.可以通过盖子来盖住一些小鱼,也可以通过添加纸牌来增加小鱼的数量。
第二步:游戏环节
1.让幼儿做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小鱼板。
2.老师会给出一个数量,比如五,让幼儿通过把小鱼板中的小鱼添加或减少,使得左右两边的小鱼一样多。
第三步:数学教学
1.让幼儿试着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比如:“左边有两只小鱼,右边应该有几只小鱼?”
2.让幼儿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左边多了一只小鱼,那么右边应该减少一只小鱼。
”
第四步:练习
1.让幼儿自由玩小鱼板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对数量的认知和理解。
2.通过十字乘法表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练习。
五、教学总结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数量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并且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类似的游戏来帮助幼儿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_1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_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数图或物品视觉感受数量大小•能够根据数量大小运用加法及简单的分组方法•能够操作小鱼游戏中的游戏规则,完成游戏目标情感与态度•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游戏互动过程与方法•学习工具:小鱼游戏、数图、物品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游戏、实验等二、教学内容1.数量大小感受介绍数图和物品用于感受数量的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幼儿掌握数量感受方法,并且培养精细观察和思辨能力。
2.加法及分组方法根据数字大小给物品进行分组,然后通过加法进行总数计算,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同时也能促进幼儿对加法运算的认识和理解。
3.小鱼游戏介绍小鱼游戏规则,通过教师示范以及游戏练习,培养幼儿运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锻炼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活动活动一:数图感受数量大小教学目标通过数图的方式让幼儿感受数量,培养精细观察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通过数图展示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幼儿感受数量的大小•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请找出五个苹果”教学过程1.通过投影等方式展示数图,让幼儿观察并猜测数量大小。
2.让幼儿用手指进行计数,并指出数量多少。
3.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请找出五个苹果”,并帮助幼儿找出正确答案。
教学效果通过数图的方式,幼儿能够感受并掌握数量大小的方法,同时培养其精细观察和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其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活动二:加法及分组方法教学目标通过数字大小进行分组,然后通过加法进行总数计算,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同时也能促进幼儿对加法运算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根据数字大小给物品进行分组•通过加法进行总数计算•引导幼儿解决关于数字、计数的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并且根据数字大小对物品进行分组。
2.通过数图等方式介绍加法的概念及方法,让幼儿了解加法的概念及如何操作。
四年级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难点:能合理地用简便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健康教案、科学教案、语言教案、安全教案、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节日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ealt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language lesson plans, safety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holida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园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课《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幼儿园中班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的教学要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以下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 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州椒江区中心幼儿园王秀飞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难点:能合理地用简便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
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
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2.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4.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
(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3)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
(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
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