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三

合集下载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科综合题题组专练三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科综合题题组专练三

学科综合题题组专练(三)1.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

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很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

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宠爱,广为流行。

——摘编自《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材料二《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小勾栏50余座,其中大的可容数千人。

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般杂剧、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

材料三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有,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

……自一旦禁之,则利源堵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集。

——《明神宗实录》(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成因。

(12分)(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学问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

(6分)(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更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8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从前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可师,而不知变更。

……创办海军,糜帑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材料二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

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

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材料三1894年11月22日,我(美国驻中国公使田贝)与总署晤谈一次。

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斗争。

他们说,他们不能够了。

……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有事做。

”他们答称:“那些兵不能够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只是威吓老百姓。

”我于是说:“假如他们确信再战没有好处的话,他们应当议和。

”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是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他们怎能办到呢?”我回答说:“假如他们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谈商。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一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一

“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一)1.(2024湖南衡阳高三三模)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据曹广伟《世界经济秩序的历史变迁》制作从上图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现代学者中,许倬云先生曾运用社会分层理论,从上、中、下三层关系纵论中国历朝政治统治的得失,别具只眼,异峰突出。

仅举其标题或可略窥大意:西周的包涵——上层的坚凝;秦代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疏离;汉代政治权力的基础——中层的坚凝;东汉的缺失——上层与中层的断裂;唐代的用人——中层的改变;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明清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断裂。

这是切入政治体制架构的内部视察,将中国历史细化的理路,其中特殊重视中层的作用,认为凡是具有坚凝的“中层”,并能起上下转合作用的,一般治理国家都比较胜利。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评析材料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

(12分)答案精解精析答案论题:世界经济秩序与中国经济改变存在联动关系。

(2分)论证:①新航路开拓以后,西欧国家推行殖民扩张与暴力掠夺,中国凭借强大的传统经济坚持朝贡贸易体制并处于优势地位;②工业革命后,英国渐渐主导了世界自由贸易秩序,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自然经济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不断发展;③大危机期间,世界经济秩序发生猛烈冲突和动荡剧变,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政府主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④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进入两个市场对立时期,中国立足于本国国情实行了安排经济体制;⑤20世纪70年头以来,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分,答出4点即可)结论: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动,中国实行了相应的对策。

(2分)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首先从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可以从中外经济发展演化、中国与西方经济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论述,再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全解全析)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全解全析)

2019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全解全析24.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就周朝的范围而言,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地位上升;就各诸侯国而言,诸侯地位下降、卿大夫地位上升。

这反映了统治集团中严格的等级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故A项正确。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代,B错误。

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虽然下降,但仍是天下共主,C项错误。

周天子之下的诸侯以及卿大夫均属于贵族,当时贵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仍然存在,D项错误。

27.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原料生产与手工制造业的分离,扩大了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故D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农本商末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

B项“商业资本日益活跃”材料不能体现。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地区之间商品交换的状况,与农业无关,C项说法错误。

28.C【解析】根据“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并于这期间在西方帮助下加强军事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维持了暂时和好的局面,客观上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故C项正确。

《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的开放表明中国对外闭关锁国状态已被打破,A项错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仅在应对西学问题上产生分歧,但都是为了维护统治,且慈禧太后支持洋务运动,因此此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对立并未加剧,B项错误。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此新政策的实施使中外出现和好的局面不相符,D项错误。

29.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西学东渐。

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翻译西方著作增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42526272829303132333435A CB DCD B D A B B D文科综合历史第1页(共6页)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西学,并成为传播西学的主体。

他们传播西学已从之前的器物技艺等物质文化为主转为以思想、学术等精神文化为主,故A项错误,D项正确。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开放探究题课件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开放探究题课件

[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 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 “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 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 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 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 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 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 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2)从技术角度看,“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表明,作为后发 国家,中国不得不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
(3)从资金角度看,“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完全由政府买 单,“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导致亏损严重。盛宣怀接手“招商 股银200万两”,引入民间资本。“只得贷款”表明盛宣怀利用了 近代金融机构。
(4)从管理角度看,张之洞既未进行资源勘探也并不在意他人 的意见,在他的经营之下,汉旧铁厂亏损严重,困难重重。
解题策略 (1)了解赋分的主要标准 开放性试题评卷的一般套路为:观点分/论据分/结构分/逻辑分/ 表达分/整体评价分。强调观点的明确性和准确性。论证的角度 与深度、广度。与材料的结合度及逻辑表达等。 (2)明确答题的基本原则 ①紧扣主题:对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甄别,提出观点或提取信 息。 ②观点明确:观点要指向明确,具体化。 ③逻辑严密:在阐述理由时,史实要充分,逻辑要严密,形成 “因果关系”。 ④格式规范:表述成文,答案向多元方向发展,概括精炼,说 明简洁,论述合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3)把握应试的重要环节 是什么—你所认同的观点是什么。以“我认为”,或“我同 意”“我反对”等用语引领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即理由是什么,多从几个角度进行论证,必须史论结 合,论证充分。 怎么样—最后进行小结或提升。用“所以”“因此”“总之” 等用语,表明自己的结论是建立于扎实的因果推理之上的。

2019届《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三)Word版含解析

2019届《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三)Word版含解析

“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三)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性代表着事物唯一的最后状态,即在一些西方社会中所看到的那种‘事物状态’,是每个人都应模仿的,这样就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引自[美]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材料二以上观点是西方学者对“现代性(即现代化)”的经典性定义。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即“靠持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方式的企业活动来追求利润并且是不断再生的利润”。

他还认为,“理性”或“理性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的“独特性”,是现代西方文化所特有的现象,在西方以外的“其他地方还从未有过”。

因此,宗奉韦伯理论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家认定,西方以外的其他地方如果要搞现代化,就只能效仿“西方模式”。

换言之,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是普遍适用的。

――引自何顺果著《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北京大学出版社)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拟论题,简要评价材料中的观点。

(12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上述世界大事件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任意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也可以对上述世界大事件提出评价、修改、补充或否定意见;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答案精解精析1. £答案答题思路:(1)材料中的观点现代化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和西方特有的“理性文化”。

西方社会现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状态。

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是普遍适用的。

(2)答题步骤①解释“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的核心(包括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

②列举事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遇到了严重挑战。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东亚“四小龙”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瞩目成就;等等。

③深入分析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儒家文化在东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儒家文化在东亚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东亚在现代化事业中创造了高于西方的发展速度,这说明儒家文化肯定包含着有利于现代化的因素。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历史 课标版 高考增分第三招突破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四大策略word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历史 课标版  高考增分第三招突破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四大策略word

高考增分第三招 突破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四大策略策略一 熟练掌握“设计论题并论证说明”类设问的答题技巧解读1.题型分析此类题主要的命题特点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设计论题或者问题(如提出议题,修改观点或改写、续写等),并阐述你设计的论题或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2.基本方法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答题的要求,再根据要求下笔作答。

这类题的答题要求与方法一般为:(1)提出你的论题或设计。

(2)阐述你的论题或论证你的设计理由。

(3)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说明。

(4)论述时要求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逻辑严密,实际上是确保说明的观点是必然的、可靠的、无懈可击的。

(5)论述时要求表述清楚。

这里既包括高考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又包括对史实概括的合理性,也包括对事实阐释、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当然还包括逻辑上的一致性和思维的连贯性。

例证1.(2016课标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有一定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方式的革命必定伴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革命。

交通运输一旦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会反过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马克思《资本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策略二 熟练掌握“提供观点探讨论证”类设问的答题技巧解读  1.题型分析(1)回答观点型开放性试题常常需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等方面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要求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二)_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二)_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二)_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1. 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

这一变化反映出A. 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________B.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C. 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________D. 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2. 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

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________B. 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C. 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________D. 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3. 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军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

这反映出A. “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________B. 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C. 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________D. 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4.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________B. 商业竞争异常激烈C.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________D. 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5. 1877年,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蚕丝、茶叶,其出口比重分别为26.9%、49.4%,而到了1894年,这一比重则分别为26.2%、24.9%。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考试版)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考试版)

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并于这期间在西方帮助下加强军事力量”。据此可知,此项新政策的实施
A.打破了中国对外闭关锁国的状态
B.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冲突
C.提供了中国自强运动的良好环境
D.引发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9.1900—1911 年,中国通过日文、英文、法文共译各种西书至少 1599 种,占晚清 100 年译书总数的 69.8%,
地所植棉花不能满足需要,商人从山东、直隶、河南一带产棉区运来,而山东、直隶、河南则不事纺
织,“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种情况说明
A.农本商末观念发生变化
B.民间商业资本日益活跃
历史试题 第 1页(共 4页)
C.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D.地区之间商品交换扩大
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位 28 岁的亲王为中国制定了一项新政策: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的措施及目的。(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北京政府经济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积极作用。(12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务院正式下达扩大企业自主权文件的意义。(5 分) 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理论是重要的,相对于经济政策设计是第一层次的。经济理论相当于基础科学,经济政策 设计相当于应用科学。应当指出的是,人类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急功近利的 政策设计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为了使政策设计更为科学,必须给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

2019届高三全国大联考第二次模拟试卷历史

2019届高三全国大联考第二次模拟试卷历史

2019届高三全国大联考第二次模拟试卷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十二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

”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A. 燕国B. 齐国C. 秦国D. 楚国2.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导致中国古代天文记载呈现这一特点的思想是()A.人定胜天B.天人感应C.道法自然D.不法常可3. 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认为: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他)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考试版)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考试版)

C.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导致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 题~ 第 47 题为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2019 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5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滇南本草》中,就有关于玉米的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 约 1436 年
通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或小儿吹着,或睡卧压着,乳汁不通”
1578 年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有“玉蜀黍种出西土”之句,并对玉米形态作了描述
A.中国古代已从多角度研究玉米
B.三部著作的记述内容完全一致
C.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为可信
——摘编自雷颐《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 材料提供了一个近代战争中的细微情节,从中可管窥中国近代历史大变局。请从以上材料中自选
历史试题 第 3页(共 4页)
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 清晰) 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8 年 8 月,英国《养老金法》获准成为法律。法令对养老金领取标准做出如下规定:(一) 年满 70 岁;(二)作为英国居民至少已达 20 年,并居住在联合王国的土地上;(三)依该法令标准计 算的年收入不高于 31 英镑 10 先令。同时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没有或失去领取国家养老金的 资格:(一)1908 年 1 月 1 日以后仍领取各种形式的济贫补贴;(二)在达到养老金领取标准前,有工 作能力却未能为自己及其家人努力工作;(三)被拘禁于疯人院或同类机构的流浪贫民;(四)被控犯 罪处以监禁者,在监禁期间及释放后 10 年间无权领取(或继续领取)国家养老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三)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性代表着事物唯一的最后状态,即在一些西方社会中所看到的那种‘事物状态’,是每个人都应模仿的,这样就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引自[美]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现代化:理论
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 材料二以上观点是西方学者对“现代性(即现代化)”的经典性定义。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即“靠持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方式的企业活动来追求利润并且是不断再生的利润”。

他还认为,“理性”或“理性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的“独特性”,是现代西方文化所特有的现象,在西方以外的“其他地方还从未有过”。

因此,宗奉韦伯理论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家认定,西方以外的其他地方如果要搞现代化,就只能效仿“西方模式”。

换言之,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是普遍适用的。

——引自何顺果著《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拟论题,简要评价材料中的观点。

(12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上述世界大事件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任意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也可以对上述世界大事件提出评价、修改、补充或否定意见;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答案精解精析
1.答案答题思路:(1)材料中的观点
现代化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和西方特有的“理性文化”。

西方社会现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状态。

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是普遍适用的。

(2)答题步骤
①解释“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的核心(包括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

②列举事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遇到了严重挑战。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东亚“四小龙”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瞩目成就;等等。

③深入分析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儒家文化在东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儒家文化在东亚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东亚在现代化事业中创造了高于西方的发展速度,这说明儒家文化肯定包含着有利于现代化的因素。

因此,就不能说儒家文化或者传统文化与所谓的“现代化”是根本对立的,也就否定了西方“现代化”的“独特性”。

这说明现代化道路是多样的,并非只有西方一种模式。

④比较西欧最早启动现代化而东方文明古国向工业文明过渡较晚的原因。

从两者封建化的时间、成熟稳定程度、旧制度瓦解的彻底性和新制度建立的困难程度等方面说明:西方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现代化;东方国家在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厚积淀,决定了其迈向现代化的蹒跚步履。

⑤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概括出论题——“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实现现代化没有固定的‘模式’”。

评分细则(本题满分12分)
本题采用分层次评分方法,分三等:一等9~12分,二等5~8分,三等0~4分。

一等标准
①论题体现观点准确,2分。

②解释现代化核心内容要点全面准确,2分。

③列举史实正确,2分。

④能够分析发掘出史实中隐含的信息(原因、影响、联系等),3分。

⑤比较东西方现代化角度多元、准确,逻辑清晰,3分。

二等标准
①标题不准确精炼,1分。

②现代化理解片面有误,1分。

③史实缺乏针对性且有误,1分。

④分析发掘的隐含信息思路不清楚,1~2分。

⑤论证逻辑性不严密,1~2分。

三等标准:0~4分(略)。

解析通过归纳材料,可总结出材料观点,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评价材料观点即可。

2.答案示例1
论题:朝鲜战争使冷战扩大到亚洲。

阐释:二战结束后形成两极格局,美国为争夺霸权采取了“冷战”政策。

朝鲜战争是美国为保持在东亚的反共优势而介入的战争,显示了美国在亚洲对共产主义进行遏制的新政策。

新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进行抗美援朝。

新中国的参战迫使美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新中国、朝鲜采取了除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遏制行动,包括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使得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示例2
论题: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快速发展。

阐释:二战结束后,中国在1946—1949年发生了内战,内战的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

受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鼓舞,1962年阿尔及利亚反抗法国的战争结束,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表明二战以来民族独立运动进一步发展。

示例3
论题:该年表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

理由:1950—1953年应增加西欧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一事。

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煤钢共同体条约》,成立煤钢共同体并实现煤钢联营,这是当时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推动了之后西欧六国为建立新的共同贸易市场而建立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因此,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与大事年表中1957年六个西欧国家建立新的贸易共同市场有重要的历史关联,是欧洲一体化的开端,故应在大事年表中增加这一事件。

示例4
论题:该年表具有个人的主观偏见。

理由:①该年表主要介绍美、苏、中、法等几个大国以及与这几个大国相关的事件,带有明显的大国主义倾向,忽视了规模较小的国家发生的大事。

例如当时日本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该年表无法完全体现“世界性”。

②该年表列举的大事,主要涉及政
治领域,而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科技领域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但未被作为大事而记录,带有明显的个人偏见。

解析可以将表格中的历史事件分门别类提取相关联的信息,如国际方面,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冷
战的扩大;中国方面,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等。

调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合理解读。

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