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同步练习1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1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同步练习一、选择类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人穷则反本(穷:贫穷)其文约,其辞微(微:微妙)B.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C.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D.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存:存在)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2.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离骚"者,犹离忧也B.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C.齐与楚从亲D.嚼然泥而不滓者也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熟悉②屈平属草稿未定属,写③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④平伐其功伐,夸耀⑤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痛恨⑥人穷则返本穷,贫穷⑦其文约,其辞微微,微小,细微⑧举类迩而见义远迩,近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②③⑥⑦D.①④⑤⑧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屈原列传》测试卷同步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测试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
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初即位,谦让未皇也。
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而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谕。
其辞曰:“……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
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鸮翱翔……”(节选自《汉书·贾谊传》)文本二: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屈原列传》测试同步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测试一、文言文阅读(共0分)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擅长B.屈平属草稿未定属:撰写、写作C.隳名城,杀豪杰隳:毁坏D.空以身膏草野膏:肥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者,名平。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指编写,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
屈原列传练习
《屈原列传》练习(一)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一、找出通假字,并翻译1、犹离忧也通_______ _2、人穷则反本通___________ _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 _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 _5、靡不毕见通___________ _6屈平既绌通___________ _7、厚币委质事楚通___________ _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__________ 通 ____________ _9、被发行吟泽畔通___________ _二、重点实词解释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甚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争宠而心害其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屈平属草稿未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伐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离骚”者,犹离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人穷则反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靡不毕见 _______________ _14、其文约,•其辞微 ____________ __________15、举类迩而见义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16、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仃、不获世之滋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19、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0、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C.从亲,指的是秦国和楚国两国合纵相亲,“从”同“纵”,合纵,就是联合抗秦。
D.婚,本义是女子出嫁到男人家。古时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候进行,以此谐音而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
(节选自《屈原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断句是正确的,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廉进A止详华B凡有献纳搢绅C皆属以目奏议D未尝不焚稿E家人无见者少F识太宗非常人G以所出女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节选自《新唐书》)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地。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屈原列传练习
《屈原列传》练习(一)班级:姓名:一、找出通假字,并翻译1、犹离.忧也通2、人穷则反.本通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5、靡不毕见.通6、屈平既绌.通7、厚币委质.事楚通: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通9、被.发行吟泽畔通二、重点实词解释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王甚任.之3、上官大夫与之同列.4、争宠而心害.其能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6屈平属.草稿未定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8、平伐.其功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10、“离骚”者,犹离.忧也11、人穷.则反本1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13、靡.不毕见.14、其文约.,其辞微.15、举类迩..而见义远16、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7、不获世之滋.垢}1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9、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20、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2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2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2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25、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2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者乎..,受物之汶汶三、写出下列加点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
今义:下一年。
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
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
今义:无理狡辩。
4、颜色..枯槁..憔悴,形容古义:。
今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彩。
古义:。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
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
四、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和翻译1、蝉.蜕于浊秽活用为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活用为3、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活用为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活用为5、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活用为五、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屈原列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屈原列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屈原列传》练习一、文学常识:屈原,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主义诗人,代表作为抒情长诗《》主要作品有《》、《》、《》、《》等汉代把它们合编成《楚辞》二、字音练习:给括号前的字注音属()草稿惨怛()帝喾()靡不毕见()濯()淖()蝉蜕()滋垢()浊秽()?()然泥()而不滓()既绌()商於()既咎()眷()顾被()发渔父()憔()悴()哺()育啜()泣罹()难()三、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亡走赵,赵不内9、被发行吟泽畔10、厚币委质事楚四、古今异义1、颜色憔悴2、形销骨立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4、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五、解释加点的词:1、娴于辞令2、争宠而心害其能3、屈平属草稿4、平伐其功5、王怒而疏屈平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7、可谓穷矣8、其文约其辞微9、惠王患之10、大兴师伐秦11、臣请往如楚12、奈何绝秦欢13、屈平既嫉之14、人君无愚、智15、王怒而迁之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17、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六、解释加点词的词类活用:1、谗:因谗之曰2、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邪曲:邪曲之害公也方正:方正之不容也4、明:明道德之广崇5、蝉:蝉蜕于浊秽6、虎狼:秦,虎狼之国,不成信7、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8、日:其后楚日以削七、判断文言句式: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4、秦,虎狼之国,不成信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6、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8、数十年,竟为秦所灭9、此不知人之祸也10、“离骚”者,犹离忧也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1、求人可使报秦者13、是以见放八、一词多义:(一)实词: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②无何,宰以卓异闻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③其志洁,其行廉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3、疏:①王怒而疏屈平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④《谏太宗十思疏》⑤梅以疏为美⑦其于计之疏也⑧十三经注疏4、害①争宠而心害其能②为陶谦所害③除国之大害④不能害人5、许①而赵不许,曲在赵②时人莫之许也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④塞上长城空自许6、属①亡国破家相随属②属予以记之③司命之所属④屈平属草稿不决⑤有宁越徐尚……之属7、离①“离骚”者,犹离忧也②约从离衡③如有离违,宜别图之④多情自古伤拜别8、迁①王怒而迁之②再迁为太史令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9、与①与之斗卮酒②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③何哉?与秦而不助五国也④蹇叔之子与师(二)虚词:为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3、竟为秦所灭()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以啮人,无御之者()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6、为其不成得而法()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7、闻秦王善为秦声()7、其后楚日以削()8、我为赵将()8、传以示美人()9、为生死之交()9、皆以美于徐公()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姜氏欲之,焉辟害()4、今君乃亡赵走燕()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9、家祭无忘告乃翁()九、名句默写:1、长太息以掩涕兮,2、亦余心之所善兮,3路漫漫其修远兮,4、信而见疑,,能无怨乎?5、举世,,是以见放6、明道德之广崇,,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行廉,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其行廉,,蝉蜕于浊秽,,不获世之滋垢,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十、难句翻译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拓展延伸工人善琴万历末(1),詹懋举者守颍州(2)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白叟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不雅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罢了”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白叟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王士?《池北偶谈》[注释](1)万历:明朝神宗朱翊钧的年号(2)守颍州:任颍州的太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适弹琴适:(2)矫首矫:(3)善否否:(4)贸薪贸:(5)囊此囊:(6)受工之直直:(7)白叟所贻贻: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颇善此乎?译文:(2)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译文:(3)工即鼓前曲一过译文:3.这位木工令太守“惊异”之处有:(1);(2);(3);(4)翻译:万历年间,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昂首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詹很惊讶,问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见一白叟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白叟赠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附屈原列传【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博识,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出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不决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夺走它,屈原不肯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本身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本身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外分《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称道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示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方,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肯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爱妾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成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时刻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并且反覆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示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本身办事,选拔贤才来辅助本身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本身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并且火上浇油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本身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必然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必然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本身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本身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参考答案一:平,原,战国,浪漫,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哀郢等二:略三:1.罹2.返3.现4.旨5.浊6.黜7.纵8.纳9.披10.贽四:1.脸色;色彩2.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加以描绘3.说话得体,善于应酬;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样子4.第二年;本年的下一年五:1、熟悉2、嫉妒3、写作4、夸耀5、疏远6、恨,痛心7、处境艰难8、简约含蓄9、担心10、发动11、到12、断绝13、恨14、无论15、放逐,流放16、这类人17、效法六:1、名词作动词2、动词作名词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形容词作动词5、名词作状语6、名词作状语7、名词作动词8、名词作状语七: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被动句4、判断句5、否定句6、被动句7、被动句8、被动句9、判断句10、判断句11、被动句12、定语后置句13、被动句八:实词1、见闻、闻名、名声、听到2、志向、记忆、志向、心意、标识表记标帜3、疏远、用奏折陈述、稀疏、给皇帝的奏议4、嫉妒、杀害、祸害害处、损害伤害5、答应允许、赞许赞同、处所地方、称赞应许6、连接、嘱托、隶属归属、写作、类7、遭遇、使离散、背离违背、离开8、流放、升职、贬官、变动变更9、给、和、结交亲驸、参加虚词:为1、做2、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3、被4、成为5、替、给6、因为7、弹奏8、做9、成为以1、2、用3、任用4、如果5、因为6、因为7、而,修饰关系8、而,顺承关系9、认为10、而,表并列关系乃1、于是2、竟然3、这才4、却5、是6、是7、竟然8、竟然9、你的焉1、语气词2、语气词3、怎么哪里4、形同次词尾5疑问代词,什么6、之,代词7、语气词8、于此,在这里九、名句默写(略)十、难句翻译(参考译文)拓展延伸1、(1)正、恰好(2)抬起(3)坏(4)卖(5)用袋子装着(6)值,薪酬(7)赠送2、略(见译文)3、(1)木工懂得音乐(2)演奏甚妙(3)不受金(4)赠琴。
《屈原列传》课堂同步练习 (1)
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课堂同步练习一、夯实基础1.下列词语的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疾痛惨恒.(dá)濯.淖污泥(zhuó)饣甫·糟啜醨(bǔ) 从.容(cóng)B.搏闻强.志(qiáng) 谗谄.蔽明(xiàn)靡不毕见.(xiàn) 眷.顾楚国(juàn)C.怀瑾握瑜.(yú) 商於.之地(wū)屈原既绌.(chù) 滋垢.(gòu)D.蝉蜕.(tuì) 宠姬.(jī)累.世(lèi) 哀郢.(yǐng)项,“恒”应为“怛”,“饣甫”应读“bū”;B项,“搏”应为“博”,“谄”应读“chǎn”;D项,“累”应读“lěi”。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C.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分:职分D.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辞:文辞,这里指文学项,害:嫉妒。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人穷则反本B.{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C.{王怒而疏屈平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项,均为连词,就。
B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去。
C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项,介词,用/介词,凭借。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B.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D三项均为被动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项“形容”,古义:外貌,模样。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3 屈原列传(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皭.然(jiào)汶.汶(wén)啜其醨.(lí) 博闻强.志(qiánɡ)B. 温蠖.(huò) 诡.辩(ɡuǐ)帝喾.(ɡù) 眷.顾楚国(juàn)C. 憔悴.(cuì) 惨怛.(dá)枯槁.(ɡǎo) 靡不毕见.(xiàn)D. 濯淖.(nào) 屈匄.(ɡài)属.草稿(zhǔ) 谗谄.(xiàn)解析A.“汶”应读mén;B.“喾”应读kù;D.“谄”应读chǎn。
答案 C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4分)A.“离骚”者,犹离忧也B.屈平属草稿未定C.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D.亡走赵,赵不内解析A.“离”能“罹”;C.“从”通“纵”;D.“内”通“纳”。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短.屈原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列:行列,位次。
C.顷襄王怒而迁.之迁:调动官职。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称为鼻祖。
解析A.短:诋毁,说坏话;C.迁:放逐,流放;D.祖:效法。
答案 B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父母者,人之本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解析A.判断句/被动句。
B.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C.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D.均为被动句。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5~9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
9.《屈原列传》同步练习一、选择类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B.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C.明于治乱,娴于辞令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形容..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枯槁B.山东C.明道德..百倍..之广崇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谗之曰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屈平不与.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冀幸君之.一悟D.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虽.放流,眷顾楚国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人穷.则反本(穷:贫穷)其文约,其辞微.(微:微妙)B.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C.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D.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存:存在)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二、情景默写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课文总结一、重点问题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一般认为是鲁迅从史学和文学两个角度对史记的赞美,这里的“离骚”代表的是文学。
但是,如果我们从人生经历和创作宗旨来看,《史记》与《离骚》确实有关联之处。
司马迁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慷慨激愤,无以言表,但为创作《史记》只好忍辱含垢,苟且偷生。
其人生命运与屈原类似,于是将其引为知音。
他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众多贤圣事例,其中也提到屈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以屈原著《离骚》自况《史记》的撰写,因二者皆“意有所郁结”而成。
正因为有这种惺惺相惜的情感,司马迁为屈原所作的这篇传记,别具一格,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赞颂、同情、悲叹之情,与一般传记的客观实录、隐藏观点颇为不同,更像一篇怀人的散文;而且文章夹叙夹议,叙评结合,有些段落议论甚至超过叙事,更像一篇人物评传。
2、作者为什么大篇幅写与屈原无直接关联的历史事实?文章第4—7段,叙述了楚国在屈原被黜之后,为秦国和其他诸侯国侵凌,日削月割,内外交困的情形。
先是怀王惑于群小,为张仪利诱,背信弃义,与齐国绝交,导致外无强援。
接着,怀王盛怒,"大兴师伐秦",兵败,失去汉中之地;又"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为魏偷袭,陷于“大困”;“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
这中间,又内惑于宠臣靳尚、宠姬郑袖,放走张仪。
最终,怀王听信子兰,入武关与秦昭王会,却被扣留在秦,三年后客死异国。
这大段叙述中,涉及屈原的只有两处,一是劝怀王杀张仪,未果;二是劝止怀王赴秦王会,不听。
堂堂一国之君被张仪玩弄于股掌之中,足见楚国上下之昏聩。
屈原虽被疏远,却直言劝谏,显示出其精忠尽职。
粗看起来,这些叙述似与屈原无关,有跑题之嫌,细究起来,却是很高明的写法:其一,作者将屈原的命运置于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表现,通过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展现出人物的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表现出屈原这样的优秀人物在历史滚滚车轮中的无力感,寄寓着浓重的悲剧意味。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屈原列传》讲述了楚国大臣XXX的生平故事。
XXX曾多次劝阻XXX不要与秦国交往,但XXX不听,最终被秦国围困并死去。
XXX虽然被放逐,但一直怀念楚国,希望能够改变当时的政治风气。
然而,他最终还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无奈。
5.XXX为何反对XXX与秦国交往?为什么XXX最终还是前往秦国?
答:XXX认为秦国是一个凶狠的国家,不可信任。
但XXX不听,最终还是前往秦国。
6.XXX的稚子子兰为什么劝XXX前往秦国?结果如何?
答:XXX认为不能绝交秦国,结果XXX被秦国围困并死去。
7.XXX为何被放逐?他对楚国有何愿望?
答:XXX因为反对与秦国交往而被放逐。
他希望能够改变当时的政治风气,挽救楚国。
8.XXX最终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什么?
答:最终XXX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无奈。
9.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答:本文主要讲述了楚国大臣XXX的生平故事,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无奈。
他还不到三十岁就做了官,而且官位不低,但不到两年就放弃了。
他的品行不稳定,有时像儒家,有时像墨家,有时像XXX,有时像XXX,没有一种准则可以评价他。
当他的母亲去世时,他觉得世上没有什么值得哭泣的,只有失去母亲才值得哭泣。
这篇自传写的是他一生的经历,文笔奇特,使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含答案)
《屈原列传》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材料一: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材料二: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
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
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
”景定元年,登进士第。
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至幕中。
二王①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
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
旋与宜中议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
张世杰让宜中曰:“此如何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
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属井澳②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
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9.《屈原列传》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不一致的一项是()例句:短.屈原于顷襄王A.明.道德之广崇B.素善.留侯张良C.商人重利轻.别离D.举贤.以自佐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率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C.人穷.则反本穷:处境艰难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二、非选择类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 ”,6.判断句。
④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表判断④秦,虎狼之国“ ”表判断7.补充省略句省略的成分。
被发行吟泽畔完整句子为“ ”8.被动句④信而见疑“ ”表被动④而自令见放为“ ”表被动④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表被动④忠而被谤“ ”表被动④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表被动④为天下笑“ ”表被动④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表被动④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表被动⑪是以见放“ ”表被动⑫不凝滞于物“ ”表被动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0.解释下列加点字。
归(1)竟死于秦而归.葬( )(2)后五年,吾妻来归.( )(3)吾妻归.宁( )(4)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11.名词的活用(1)泥.而不滓( )(2)蝉.蜕于浊秽( )(3)其后楚日.以削(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三、填空题1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⑬枯槁.( )⑭啜.( )其醨.( )⑮渔父.( )⑯怀瑾.( )握瑜四、文言文阅读A.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B.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C.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D.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1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放:流放C.新浴者必振衣振:振奋D.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随:顺应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形容枯槁B.何故深思高举C.颜色憔悴D.渔父莞尔而笑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离骚者,犹离忧也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数十年竟为秦所灭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D.夫天者,人之始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B.明道德之广崇C.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D.其后楚日以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怀王卒行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B.⎩⎪⎨⎪⎧ 秦虎狼之国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 内惑于郑袖身客死于秦D.⎩⎪⎨⎪⎧ 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亡走赵B .屈平既嫉之C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D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8.下列句子不能表现屈原忠君爱国以及其政治智慧的一项是( )A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屈原列传练习
《屈原列传》练习(一)班级:姓名:一、找出通假字,并翻译1、犹离.忧也通2、人穷则反.本通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5、靡不毕见.通6、屈平既绌.通7、厚币委质.事楚通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通9、被.发行吟泽畔通二、重点实词解释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王甚任.之3、上官大夫与之同列.4、争宠而心害.其能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6屈平属.草稿未定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8、平伐.其功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10、“离骚”者,犹离.忧也11、人穷.则反本1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13、靡.不毕见.14、其文约.,其辞微.15、举类迩..而见义远16、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7、不获世之滋.垢1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9、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20、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2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2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2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25、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2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者乎..,受物之汶汶三、写出下列加点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
今义:下一年。
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
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
今义:无理狡辩。
4、颜色..枯槁..憔悴,形容古义:。
今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彩。
古义:。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
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
四、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和翻译1、蝉.蜕于浊秽活用为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活用为3、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活用为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活用为5、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活用为五、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译:2、屈平疾王听之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屈原列传一、用点拼音单词1.属()草稿未定2.谗谄()之蔽明也3.惨怛()4.谗人间()之5.帝喾()6.濯淖()7.()然8.滓()9.从()亲10.商于()之地11.屈()12.靳()尚(2)(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是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绌6.亡走赵,赵不内7.濯淖污泥之中8.厚币委质事楚9.被发行吟泽畔三、解释多义词1.属曲平家的草案仍在等待中()/国家被征服,家庭被打破()/家庭被写在作文中()/名字属于老师坊第一部()/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吾属今为之虏矣()/神情与苏、黄所不属()2.伐每下一次命令,都要进行一次均衡的进攻。
秦朝要攻打齐国。
南山砍柴烧炭。
五霸的进攻。
向军队进攻,然后进攻敌人。
用语言和文字攻击敌人。
稀疏的王怒而疏屈平()/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论积贮疏()/十三经注疏()4.离那些“离骚”的人仍然担心离别/离别恒/如果有任何违反离别的行为,最好不要计划离别/多情自古以来就伤害了离别()。
5.父母者,人之本也()/本末倒置()/今背本而趋末()/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在冀州之南()/己后典籍皆为板本()/今存其本不忍废()/用芽者自从本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臣本布衣()/抑本其成败之迹()6.志虽然它可以与日月争光()/一篇文章中的三支之言()/博学而坚强的支()/它的支是干净的,它的行为是廉价的()/聊斋志异()/向基宣支()7。
指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如削葱根()/璧有瑕,请指示王()/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哙遂入??头发上指()/指通豫南()8.闻能诽谤和嘲笑城邦,能听到少数人的耳朵的人在我之前就出生了,他的听觉方式在我之前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放:流放C.新浴者必振衣振:振奋D.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随:顺应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形容枯槁B.何故深思高举C.颜色憔悴D.渔父莞尔而笑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离骚者,犹离忧也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数十年竟为秦所灭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D.夫天者,人之始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B.明道德之广崇C.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D.其后楚日以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怀王卒行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B.⎩⎪⎨⎪⎧ 秦虎狼之国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 内惑于郑袖身客死于秦D.⎩⎪⎨⎪⎧ 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亡走赵B .屈平既嫉之C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D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8.下列句子不能表现屈原忠君爱国以及其政治智慧的一项是( )A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B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C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D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9.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以“与楚婚”为借口邀怀王会,从结果来看,其目的被屈原识破,即使这样,顷襄王也没有任用屈原。
B.屈原在位期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遭流放的时候仍心系祖国。
C.怀王之所以落得“竟死于秦”这样悲惨的下场,主要原因在于他不能任用像屈原这样的忠臣。
D.文段有叙有议,目的在于更加全面更加集中地表现屈原忠君爱国的高尚品德。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以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力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及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恶足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以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王诚能听臣 诚:的确B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 C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超过 D .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 来:使……到来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①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 ①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①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A.⎩⎪⎨⎪⎧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B.⎩⎪⎨⎪⎧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王大怒,折节以事秦,齐、秦之交合C.⎩⎪⎨⎪⎧ 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D.⎩⎪⎨⎪⎧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 .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面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 .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裂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却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一边。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2)攻之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力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参考答案:1.答案 C解析振:抖动。
2.答案 D解析A项古义:形体容貌。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B项古义:行为高出于世俗。
今义:高高地举起。
C项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3.答案 C解析A项“濯”同“浊”。
B项“离”同“罹”。
D项“质”同“贽”。
4.答案 D解析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D项为判断句。
5.答案 D解析A、B、C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D项为名词作状语。
6.答案 A解析A项都是“最终,终于”。
B项助词,的/动词,到。
C项介词,被/介词,在。
D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7.答案 D解析A项古义:逃跑。
B项古义:恨。
C项古义:颠倒。
8.答案 D解析D项说的是楚怀王。
9.答案 B解析劝阻怀王是在屈原被流放期间。
10.答案 D解析A项诚:如果。
B项吊:表示哀痛。
C项绝:断绝。
11.答案 A解析A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①动词,做;②动词,是。
C 项①副词,才;②副词,竟然。
D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凭借。
12.答案 A解析B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齐王。
C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韩国、魏国的做法。
D项前一句说的是张仪,后一句符合要求。
13.答案 C解析孟子不认为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
14.(1)译文:为您考虑,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
(2)译文:攻打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
解析(1)关键词“阴”“阳”的理解。
(2)一是“因”的理解;二是“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介词结构的理解。
【参考译文】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请奏我王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
”楚王十分高兴,允诺了张仪的建议。
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
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你为什么要哀痛?”陈轸回答说:“您的想法不对。
依我之见,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而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
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做盟友。
现在如果我们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土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的许诺。
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
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我们。
为您考虑,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
(秦国)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
”楚王说:“请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受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了他。
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
楚王听说后,自语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
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于是齐国、秦国和好。
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
”使者愤怒,回国报告楚王。
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
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攻打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
现在大王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如果发兵)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楚王仍是不听他的劝告,派屈匄率军队征讨秦国。
秦国也任命庶长名叫章的起兵迎击。
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屈匄及以下属于侯爵、执珪爵的七十多名官员被俘,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
楚王又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