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篇ppt课件
合集下载
短新闻两篇优秀PPT课件
黑色“劳斯莱斯” 广场上灯光渐暗 绿树丛 白色建筑 南海的夜幕 巨 幅紫荆花图案 五星红旗
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1 象征意义:用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代表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2 讽刺意义:词语“别了”表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结束。 3 强调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引人注意 。
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两种 参与的情况:
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 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 身说话;
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 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
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
奖 1、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短新闻两篇
身高2.51米世界第一高人成婚, 新娘1.75米
什么是新闻?
含义:新闻属于记叙文,是报社、通讯 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国 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 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什么是新闻?
广义;是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特写、新闻评论等诸种新 闻文体的总称。 狭义:专指“消息”。
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指的是新闻性,它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应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 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报告文学的新闻性首先表现在它的真实性原则上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和新闻报道一样,文中涉及的一 切材料,包括细节,都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不能像新闻报道那样,只有事件的故事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 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由于它的新闻性,就和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不 同,由于它的文学性,又与一般的新闻报道有明显不同。 报告文学要刻画人物,挖掘深刻反映人物性格的情节故事。报告文学还可以吸收 小说的描写技巧、戏剧的对话艺术、电影分镜头的叙述方法以及诗歌的跳跃手法 等。
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1 象征意义:用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代表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2 讽刺意义:词语“别了”表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结束。 3 强调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引人注意 。
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两种 参与的情况:
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 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 身说话;
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 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
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
奖 1、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短新闻两篇
身高2.51米世界第一高人成婚, 新娘1.75米
什么是新闻?
含义:新闻属于记叙文,是报社、通讯 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国 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 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什么是新闻?
广义;是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特写、新闻评论等诸种新 闻文体的总称。 狭义:专指“消息”。
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指的是新闻性,它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应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 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报告文学的新闻性首先表现在它的真实性原则上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和新闻报道一样,文中涉及的一 切材料,包括细节,都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不能像新闻报道那样,只有事件的故事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 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由于它的新闻性,就和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不 同,由于它的文学性,又与一般的新闻报道有明显不同。 报告文学要刻画人物,挖掘深刻反映人物性格的情节故事。报告文学还可以吸收 小说的描写技巧、戏剧的对话艺术、电影分镜头的叙述方法以及诗歌的跳跃手法 等。
短新闻两篇优秀课件
针对新闻主题提出建议或展望未来 ,引导读者思考。
引用名言或数据
用名言或数据作为结尾,增强新闻 的感染力。
03
优秀短新闻案例分析
案例一:简洁明快的短新闻
总结词
言简意赅,信息准确
详细描述
这篇短新闻采用了简练的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冗余,直接传达了核心信息。 标题和导语都十分精炼,让人一目了然。正文部分对新闻事件的描述清晰明了, 没有过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重要性。
特点
突出重点
短新闻需要突出重点信息,避 免冗余和无关紧要的细节。
及时性
短新闻需要及时报道,让读者 尽快了解事件的发展和最新动 态。
简明扼要
短新闻通常只有几百字,语言 简洁明了,不拖沓。
客观公正
短新闻报道事实,不添加个人 观点或情感色彩,保持客观公 正。
可读性强
短新闻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表达,方便读者快速理解。
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
通过快速浏览标题、导语和段落 首尾句,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和
结构。
精读细节
针对重点信息,如数据、人物、 事件等,进行深入阅读,理解新
闻的具体内容。
对比分析
将多篇新闻进行对比,发现它们 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加深对新闻
的理解。
理解要点
主题
明确新闻的主题,理解 新闻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和事件。
引用引言
引用相关人士的话语或数 据,增强新闻的说服力。
主体结构
层次分明
运用数据和事实
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新闻内容,使读者 易于理解。
用数据和事实支撑观点,增强新闻的 可信度。
详略得当
对重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次要内容 可适当省略。
结尾处理
引用名言或数据
用名言或数据作为结尾,增强新闻 的感染力。
03
优秀短新闻案例分析
案例一:简洁明快的短新闻
总结词
言简意赅,信息准确
详细描述
这篇短新闻采用了简练的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冗余,直接传达了核心信息。 标题和导语都十分精炼,让人一目了然。正文部分对新闻事件的描述清晰明了, 没有过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重要性。
特点
突出重点
短新闻需要突出重点信息,避 免冗余和无关紧要的细节。
及时性
短新闻需要及时报道,让读者 尽快了解事件的发展和最新动 态。
简明扼要
短新闻通常只有几百字,语言 简洁明了,不拖沓。
客观公正
短新闻报道事实,不添加个人 观点或情感色彩,保持客观公 正。
可读性强
短新闻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表达,方便读者快速理解。
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
通过快速浏览标题、导语和段落 首尾句,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和
结构。
精读细节
针对重点信息,如数据、人物、 事件等,进行深入阅读,理解新
闻的具体内容。
对比分析
将多篇新闻进行对比,发现它们 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加深对新闻
的理解。
理解要点
主题
明确新闻的主题,理解 新闻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和事件。
引用引言
引用相关人士的话语或数 据,增强新闻的说服力。
主体结构
层次分明
运用数据和事实
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新闻内容,使读者 易于理解。
用数据和事实支撑观点,增强新闻的 可信度。
详略得当
对重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次要内容 可适当省略。
结尾处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共33张PPT)
新闻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新闻? 把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及时地、如实地报道 出来叫做新闻。 2、新闻的特点 ? 真实性、 及时性、准确性、意义性
3、新闻的分类?
广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狭义:消息
• 4、新闻的体裁分类? • 四大类:消息报道、特写、通讯 和报告文学
• 5、新闻的结构?
•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结语(最后1段) 与开头呼应,交代英国 在香港的统治背景。
2、本课的结构 ①、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②、导语: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第1段)。 ③、主体: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日落仪式”; 7时45分,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④、背景:港督府的变迁 ⑤、结尾: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别了, “不列颠尼亚”
作者:周婷 杨兴
导入新课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 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这也是中华民族洗 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 时刻。在这样一件百年盛事之际。数位新华社 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 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 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新闻。
5.介绍每一仪式之后作者总要介绍一些背景材料,这 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
明确: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
每一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厚度,因
而虽然作者并不直接发表评论,说出仪式
的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
研读课文
• • • • • • • • 0 : 40 港 –新闻事实 30日下午 告别拉开序幕 4:30 港督旗帜降落 4:40 港督离开港督府 6:15 告别仪式 7:45 第二次降旗仪式 0:00 中英交接仪式 “ 不列颠尼亚”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 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 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 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 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 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作业分析
二、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 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 江 区域) 、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 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二十日夜起”开头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说到督战原因:接着以嘲笑的口吻说“不料”,这一 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豫 绥靖 逃窜 歼灭 溃退 泄气
阻遏 锐不可当 要塞 管辖
• 新闻内容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 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内容,包括引题、正副题;
导语: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 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 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 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2、释义 业已:已经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新闻知识: 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4、用简洁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A1新闻两则 (共29张ppt)
布置作业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 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100字左右。 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72021/3/17Wednesday, March 17, 2021
❖ 简洁而具有气势
❖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 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 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 要打响。
新闻的结构
❖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 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 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 记叙的六要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字词辨析
要塞( sài) 阻塞( sè) 堵塞( sè) 塞子 ( sāi ) 荻港( dí ) 获得( huò) 溃退( kuì ) 歼灭( jiān) 阡陌( qiān) 纤维(xiān ) 锐不可当( dāng ):不可抵挡。 当真(dà ng )
《语文新闻两则》课件
公正性
新闻媒体应该公正地报道事实,不偏袒任 何一方。
新闻的分类
01 按媒体分类
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 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 等。
03 按报道内容分类
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
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
等。
02 按传播方式分类
可分为文字新闻、图片新 闻、音频新闻、视频新闻 等。
04 按时效性分类
可分为时事新闻、特写新
《语文新闻两则》 PPT课件
目录
•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 新闻的结构与要素 • 新闻的写作技巧与风格 • 新闻的阅读与分析 • 《语文新闻两则》内容解析 • 课堂互动与讨论
01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记录社会、 01 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它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 02 ,或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最新的事实信息
快速浏览标题和导语:初步了解新闻的主 题和要点。
留意新闻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注意新 闻的语言准确性和客观性。
如何分析新闻
识别新闻类型
判断新闻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了解 其报道目的和受众。
挖掘新闻深层含义
透过新闻报道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 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
分析新闻结构
了解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 等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新能源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
关于新闻的热门话题讨论
01
总结词
激发学生兴趣
02
详细描述
选取当前社会关注的热门新闻话题,引导学生展 开讨论,激发他们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新闻报道
总结词
新闻媒体应该公正地报道事实,不偏袒任 何一方。
新闻的分类
01 按媒体分类
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 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 等。
03 按报道内容分类
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
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
等。
02 按传播方式分类
可分为文字新闻、图片新 闻、音频新闻、视频新闻 等。
04 按时效性分类
可分为时事新闻、特写新
《语文新闻两则》 PPT课件
目录
•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 新闻的结构与要素 • 新闻的写作技巧与风格 • 新闻的阅读与分析 • 《语文新闻两则》内容解析 • 课堂互动与讨论
01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记录社会、 01 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它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 02 ,或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最新的事实信息
快速浏览标题和导语:初步了解新闻的主 题和要点。
留意新闻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注意新 闻的语言准确性和客观性。
如何分析新闻
识别新闻类型
判断新闻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了解 其报道目的和受众。
挖掘新闻深层含义
透过新闻报道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 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
分析新闻结构
了解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 等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新能源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
关于新闻的热门话题讨论
01
总结词
激发学生兴趣
02
详细描述
选取当前社会关注的热门新闻话题,引导学生展 开讨论,激发他们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新闻报道
总结词
初中语文七年级《新闻两篇》PPT课件
新闻两篇
•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生字、生词
• • • • • • ⑴字音 芜湖wú 荻港dí 溃退kuì 督战dū 要塞sài 阻遏è 阌乡wén 绥靖区suí jì ng 鄂豫区è yù 宋希濂lián 杜聿明yù 锐不可当dāng
• • • •
⑵解词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绥靖:安抚、平定。
为文章分层
文章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说了 什么?
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
研讨与练习三-3
渴望和平,远离战争
课后作业
•
• • •
分析《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六要素,在 书上圈出来 自己写一则小新闻,要求:有标题、导语、 主体。 生字、词(每个生字组词写三遍,解词每 个两便,多音字注音组词) 预习下一课
• ⑶多音字 • 当(dāng\dàng)
• 塞(sài\sāi\s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
整体感知课文
• 文章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 内容,是从哪方面概括的? • 新闻中导语一般处在新闻的开头(“电头” 之后),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 者一目了然;那么下面同学们一起思考, 本篇新闻的导语是哪一部分,概括了哪几 方面?
品味词语
• 这篇课文既然是一篇新闻,那用词就会相 对的简洁明了,不能有太多的描写,可是 文章用词的简洁明了并没有影响文章的生 动性,下面我们来看这篇新闻是怎们简明 又不失生动的进行报道的:
请看研讨与练习三
课堂小结
• ⑴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 ⑵电头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导语的作用、 主体的作用 • ⑶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 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生字、生词
• • • • • • ⑴字音 芜湖wú 荻港dí 溃退kuì 督战dū 要塞sài 阻遏è 阌乡wén 绥靖区suí jì ng 鄂豫区è yù 宋希濂lián 杜聿明yù 锐不可当dāng
• • • •
⑵解词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绥靖:安抚、平定。
为文章分层
文章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说了 什么?
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
研讨与练习三-3
渴望和平,远离战争
课后作业
•
• • •
分析《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六要素,在 书上圈出来 自己写一则小新闻,要求:有标题、导语、 主体。 生字、词(每个生字组词写三遍,解词每 个两便,多音字注音组词) 预习下一课
• ⑶多音字 • 当(dāng\dàng)
• 塞(sài\sāi\s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
整体感知课文
• 文章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 内容,是从哪方面概括的? • 新闻中导语一般处在新闻的开头(“电头” 之后),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 者一目了然;那么下面同学们一起思考, 本篇新闻的导语是哪一部分,概括了哪几 方面?
品味词语
• 这篇课文既然是一篇新闻,那用词就会相 对的简洁明了,不能有太多的描写,可是 文章用词的简洁明了并没有影响文章的生 动性,下面我们来看这篇新闻是怎们简明 又不失生动的进行报道的:
请看研讨与练习三
课堂小结
• ⑴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 ⑵电头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导语的作用、 主体的作用 • ⑶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 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
阻遏 溃退 悍然 ——阻止 ——败退。“溃”,溃败。
——蛮横的样子。
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内容表达 出来?
用一个语句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标题 用几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导语 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 主体
主体
找出文章主体部分,可分为哪几个 层次?分别简要讲了什么?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 表达效果。
要塞(sà i) 阻塞(sè ) 瓶塞(sāī)
溃(kuì )退 匮(kuì )乏 馈(kuì )赠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 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 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1949年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 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 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 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 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稿。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蛮横的样子。
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内容表达 出来?
用一个语句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标题 用几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导语 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 主体
主体
找出文章主体部分,可分为哪几个 层次?分别简要讲了什么?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 表达效果。
要塞(sà i) 阻塞(sè ) 瓶塞(sāī)
溃(kuì )退 匮(kuì )乏 馈(kuì )赠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 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 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1949年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 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 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 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 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稿。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新闻二则 ppt课件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 启示。
2.了解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结构、新闻 的六大要素。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 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书法家 和诗人。其主要著作收在 《毛泽东选集》中,其他 已行公的开著发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 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 《毛泽东诗词集》等。
消息有三个特点:
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 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阅读理解
1.怎样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 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的六要素也不难。只 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 这六点,时刻注意,就能清楚地把握了。例如 读到“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 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
词语释义
要塞: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 御设备的据点。
神采奕奕: 精神饱满的样子。
安然无恙: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 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锐不可当: 气势旺盛,勇往直前,不可抵挡。 当,抵挡。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 报道及时的消息。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 启示。
2.了解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结构、新闻 的六大要素。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 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书法家 和诗人。其主要著作收在 《毛泽东选集》中,其他 已行公的开著发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 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 《毛泽东诗词集》等。
消息有三个特点:
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 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阅读理解
1.怎样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 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的六要素也不难。只 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 这六点,时刻注意,就能清楚地把握了。例如 读到“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 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
词语释义
要塞: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 御设备的据点。
神采奕奕: 精神饱满的样子。
安然无恙: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 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锐不可当: 气势旺盛,勇往直前,不可抵挡。 当,抵挡。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 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两篇》ppt
1、思考:消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详写了 哪层? 为什么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 军写起?
主体部分从东、西、中三路军锐不可 当的渡江气势及敌军的纷纷溃退两方面, 重点展示了我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 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
本文除按时间顺序安排外,也按事件本身的特 点安排结构顺序。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的敌人 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却较为 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后 写。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这篇新闻生动全面地报道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 仪式隆重举行的全过程,表明了香港回归祖国重大而 深远的意义。
(1)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 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么?
主体部分具体叙述交接仪式举行的 全过程 。重点写了降旗、升旗仪式、江 泽民主席的讲话三个内容。
3、从本文来看,新闻体栽有什么特征?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字音 荒芜(wú 锐不可当(dāng) 歼 ) (jiān)灭 举世瞩(zhǔ)目 崭(zhǎn)新 肃穆 (mù ) 镶嵌(xiāng qià n) 国徽(huī)
听后分别用一句话和一段话说出 新闻的主要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关于《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 文的有关背景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 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 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又通过《展拓香港界 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 香港地区。1984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 《联合声明》。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 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隆重举行了香港 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 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 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 殖民统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 新纪元。
新闻(短新闻两篇)PPT
新闻的内容多由五部分组成: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结语注意简要概括,进行评论或提出希望。结语
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用是阐明事实的意 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 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一般有对事实结果简 要概括,对主要内容进行评论和根据报道的内容提 出希望三种形式。不过,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 在主体中。
文体特点:
真,真实性。再现生活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任何虚假
的、幻想的内容都不应该写到新闻里来;
快,时效性。新闻报道一定一是指内容要新,不重复旧的内容,二是形式上也
要求新,注意表现上不落俗套;
活,是指新闻的表现形式要活。新闻本来就是鲜活的内 容,鲜活的写法,鲜活的语言,甚至鲜活的排版。
特写是区别于消息和通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
一般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 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 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 地表现新闻事实、新闻人物和新闻主题。阅读时 参照通讯的阅读方法,可重点以表现手法、社会 背景等为突破口来解读文本。
几种新闻体裁文本的阅读关注点: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
•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主体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
明。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 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 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 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 • • • • •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 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 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 闻的内容。
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 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注音: 鄂 ( è )豫( yù)绥靖(suí ) 阻遏( zǔ)( è )泄气( xiè ) 溃退(kuì)歼灭(jiān )管辖( xiá) dāng dàng 锐不可当( )上当( ) sài sāi 要塞( )瓶塞( ) sè sāi 阻塞( )堵塞( )
(2)句好。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
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 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 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
问 题 讨 论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 括了全文?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 衔接的呢?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导语
主体
东路军
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 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 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 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 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 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 果。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 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
本文的语言特点
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
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1)准确:
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本文的语言特点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 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 标题
– 导语 – 主体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 有时可省略。
时间
20日夜——21日夜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队伍
地点
渡过兵 力
30万
2/3 大部
中路军 安庆——芜湖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下午5时 起——22日22时
东路军 南京——江阴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辅助
– 背景 – 结语
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高屋建瓴,大气磅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 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伟大的革命导师。 主要作品都收集在 《毛泽东选集》中。
毛泽东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 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 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 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 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稿。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 • • • • •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 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 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 闻的内容。
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 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注音: 鄂 ( è )豫( yù)绥靖(suí ) 阻遏( zǔ)( è )泄气( xiè ) 溃退(kuì)歼灭(jiān )管辖( xiá) dāng dàng 锐不可当( )上当( ) sài sāi 要塞( )瓶塞( ) sè sāi 阻塞( )堵塞( )
(2)句好。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
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 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 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
问 题 讨 论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 括了全文?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 衔接的呢?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导语
主体
东路军
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 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 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 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 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 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 果。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 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
本文的语言特点
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
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1)准确:
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本文的语言特点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 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 标题
– 导语 – 主体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 有时可省略。
时间
20日夜——21日夜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队伍
地点
渡过兵 力
30万
2/3 大部
中路军 安庆——芜湖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下午5时 起——22日22时
东路军 南京——江阴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辅助
– 背景 – 结语
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高屋建瓴,大气磅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 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伟大的革命导师。 主要作品都收集在 《毛泽东选集》中。
毛泽东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 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 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 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 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