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物与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
为
文物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
城 值的东西。在不同时期,具有典型代表的、特 市 别是历史上修建的许多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 文 其中蕴含着的历史文物价值更为宝贵。
物
指
什
么
?
.
8
《善待历史文物》
.
9
阅读 善待历史文物
前些时,媒体报道了两起有关历史文物迁移的事。
先有北京市蔡元培故居因城区改造,有关部门想对其作
“移址保护”,经市领导明确指示后,才使故居得以原
地保存;继而有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正觉寺遇
难同胞纪念碑”,因一家新开张的酒店而拆移,亦在当
地引起不小的反响。
文物拆移所以引起媒体和人们关注,在于文物是有
生命的,它连结着过去和今天。譬如,今人若提起中国
近代史,不能不说到北大和“五四运动”,说到因此被
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
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 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
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
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
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
术家》主编等职。
.
3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 灯前传》,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小说集《高女 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 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 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 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快速阅读的技巧:
注意力高度集中 扩大视幅 视幅的大小
眼停的次数
朗读
文字信息 视觉分析器 大脑
解码
编码
.
5
整体感知
请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写作本文的出发点和意图是什么? 2.作者认为城市文物指什么? 3.城市文化又是什么?
.
6
1.作者写作本文的出发点和意图是什么?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探索正确处理保 护城市历史文化与发展现代文明的城市文化的 方法与途径。
.
13
3 作
指名胜古迹,它们多是历史上的皇家和
宗教遗产中的精华。显示一个城市文化创造
者 的极致。
认
为
文物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
城 值的东西。在不同时期,具有典型代表的、特
市 别是历史上修建的许多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 文 其中蕴含着的历史文物价值更为宝贵。
物
指
什
么
?
.
14
城市文化的内容则广泛的多,更多的表 现在大片大片的民居中,它是整个城市文化 的载体;也是城市中真正独特之所在。
作为历史的印记,文物不仅承载着当年的史实,
更关乎后人的心灵和情感需求。如果将其随便迁移
或拆后复制,看似与原物差不多,但其原有的风貌
已荡然无存,真实性大打折扣,势必会失去纪念意
义和悼念警示的作用。
.
11
两起历史文物事反映出的问题,皆与商业 利益有关,或者说是为市场经济让路。蔡元培 故居因长期缺乏保护资金,院内住着很多居民, 故欲借拆迁由开发公司出钱,对其作移址保护。 而“正觉寺纪念碑”的拆移,据说是怕它“影 响酒店的生意”。应当说,凡文物保护怕都遇 到过类似的问题。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既要 保护城市风貌,又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既要留住历史文化遗产,又要不断提高人们的 生活水平,有时确乎有些两难。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作家,一直关注和思考 中国当代的文化建设,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思 考来观察法国的城市建设的成功之处的;希望 中国能吸取巴黎的成功经验,在自己的城市建 设中,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
7
指名胜古迹,它们多是历史上的皇家和宗教
2 作
遗产中的精华。显示一个城市文化创造的极
者 致。
不同的城市发展,因为它们的地理、环 境、人文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各具特色 的风格。
.
15
《中国的城市越来越相像了》
.
16
阅读 中国的城市越来越相像了
中国的城市越来越相像了,以前出差到很多城 市都可以看见相同的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岛,现在的 趋势是也会请一些国外的设计师来做一些城市项目, 其实邀请的这些国外城市设计师也没有这么大的差 异,我们发现城市还是会越来越象。要么就是把以 前的东西保护起来,就象我几年前去周庄,周庄就 象一个孤岛,为了它的旅游性(赚钱工具)而保护, 里面保护的确不错,可到了周庄的周边,全是卡拉 OK和夜总会,因此周庄被保存的是它的表象,而它 的精神反而会被忽略。
冯骥才
.
1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 脉络。 2、辨析文物和文化的差别。 3、理解作者意图,学会正确看待 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的关系。 4、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感 受城市文化的魅力。
.
2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
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 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 《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 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 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 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 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
.
4
速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区分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
迫辞去校长职务的蔡元培。而蔡元培故居与附近的北大
红楼、火烧赵家楼旧址,则构成“五四运动”的发祥地
和见证。
.
10
再如,对60多年前那场灭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人们亦是刻骨铭心没齿难忘。“正觉寺纪念碑”原 址,便是当年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现场,碑文刻有 “悼念死者,永戒后人,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和 17名被日军集体枪杀的僧人姓名,它是记载侵华 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然而时至今日,日本 军国主义仍在否认南京大屠杀。念及于此,擅自拆 移纪念碑,不能不说是在伤害同胞的感情。
源自文库
.
12
然而,靠移址来“保护”文物显然不是上策,作 为历史文物,不止于名人故居和纪念碑,即便一街一巷 甚至一砖一瓦,单独看,或许保护价值不大,然由其形 成的整体面貌看,无不蕴含着人们对往昔的记忆,折射 出历史风貌的特点,进而使整体价值得以升华。
保存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不能不顾及具体文物的 原址原貌。若只顾眼前,将其拆移也很容易,可由此 造成城市历史特色的消失,让后人去看失去原貌的复 制品,那真的历史又在哪儿?文物是历史气息得以存 在的延伸和前提,保护历史环境不能无视文物的原址 原貌。而拆移文物或重新复制,难免会切断其原有的 历史联系,给后人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