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工程技术液体制剂1

合集下载

制药工程中的制剂技术与质量控制标准

制药工程中的制剂技术与质量控制标准

制药工程中的制剂技术与质量控制标准制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制药工艺、制剂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在制药过程中,制剂技术和质量控制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制剂技术和质量控制标准两个方面来探讨制药工程中的相关内容。

一、制剂技术制剂技术是指将药物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制成适合给药的药物制剂的过程。

制剂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剂技术。

1. 固体制剂技术固体制剂技术是指将药物原料制成固体剂型的技术。

常见的固体剂型有片剂、胶囊和颗粒剂等。

制备固体制剂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制剂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辅料和添加剂,以提高制剂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2. 液体制剂技术液体制剂技术是指将药物原料制成液体剂型的技术。

常见的液体剂型有口服液、注射液和眼药水等。

在制备液体制剂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和辅料,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可服用性。

3. 半固体制剂技术半固体制剂技术是指将药物原料制成半固体剂型的技术。

常见的半固体剂型有软膏、栓剂和凝胶等。

在制备半固体制剂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溶解性、黏度和渗透性。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基质和辅料,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渗透性。

二、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是指制药过程中对制剂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系列标准。

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制剂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以保证制剂的安全有效性。

1. 药物质量标准药物质量标准是制定制剂质量控制的基础。

药物质量标准包括药典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

药典标准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用于对制剂中的活性成分、辅料和杂质进行检测。

企业内部标准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要求和技术特点制定的,用于对制剂的质量进行控制。

2. 生产工艺标准生产工艺标准是指制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生产工艺标准包括原辅料的采购、贮存和使用、药物制剂的制备过程、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等方面。

药物制剂技术 第六章 液体制剂

药物制剂技术 第六章 液体制剂

(3)混悬剂(以微粒状态分散,>500nm)
不同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及其特征
液体类别 微粒大小 (nm) 1 低分子溶 液剂 1100 高分子溶 液剂 1100 溶胶剂 乳剂 混悬剂 >100 >500 特 征
以分子、离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 体系稳定,用溶解法制备 以分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体系稳 定,经溶胀后再溶解制备 以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不稳 定性,用分散法和凝聚法制备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 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制备

仿混溶,但不能与脂肪油混溶; 用作溶剂、润湿剂、保湿剂、防腐剂, 一定浓度的丙二醇尚可作为药物经皮肤或 粘膜吸收的渗透促进剂。

③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通式为H(OCH2CH2)nOH。
PEG200、300、400、600为液体,PEG1000、2000、4000、 6000、12000、20000为固体。
不能混溶。化学性质稳定,但长期受热和光照会徐徐氧 化。可作口服制剂和擦剂的溶剂。
③ 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

由异丙醇和肉豆蔻酸经酯化而制得。为无色澄明易流动 的油状液体,相对密度为0.846-0.855g/cm3。化学性质 稳定,耐氧化,抗水解,不易酸败。 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醇,可溶于乙酸乙酯、丙酮、矿 物油和乙醇,可与氯仿、乙醚、碳氢化合物和不挥发油 混溶,可分散于蜡、胆甾醇和羊毛脂中。 本品无刺激性、过敏性,易于被皮肤吸收,可溶解甾体 药物和挥发油,在外用制剂中可取代植物油作为润滑剂, 也可作为外用药物的溶剂和渗透促进剂。
1、致病菌:口服药品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药物制剂中的液体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药物制剂中的液体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药物制剂中的液体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液体制剂,作为药物制剂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丰富的制备工艺。

本文将从液体制剂的特点、研究方法以及开发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药物制剂领域的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液体制剂是以液体为基质载药的药物制剂。

相对于固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而言,液体制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生物利用度:液体制剂中的药物溶解度较高,易于消化吸收,从而能够提高生物利用度。

2. 准确的剂量控制:液体制剂能够准确控制药物的剂量,便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3. 便于服用:相较于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更易于服用,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儿童或者吞咽困难的患者。

4. 快速发挥作用:液体制剂的药物溶解度高,可快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迅速发挥药效。

二、液体制剂的研究方法液体制剂的研究是制剂开发的重要环节,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 溶解度研究:液体制剂的主要特点是药物的溶解度高,因此溶解度研究是其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通过研究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可选择最适宜的基质来制备液体制剂。

2. 稳定性研究: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对药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加入防腐剂、调节pH值等手段,来提高液体制剂的稳定性。

3. 流变学研究:液体制剂的流变学性质对其药效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测定液体制剂的黏度、流动性等参数,可以深入了解液体制剂的流变学特性,进而调整其制备工艺。

三、液体制剂的开发过程液体制剂的开发过程包括处方设计、原料采购与质量控制、制剂工艺开发和优化、稳定性评价以及临床前、临床中和临床后的研究等多个阶段。

1. 处方设计:根据目标药物、疾病特点和患者需求等因素,设计液体制剂的处方。

处方的合理设计是成功开发液体制剂的基础。

2. 原料采购与质量控制:选择高质量的原料是保证液体制剂质量的前提。

开发者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采购和质量检验流程,确保所使用的原料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

药物制剂技术 第六章 液体制剂

药物制剂技术 第六章 液体制剂


本品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破坏,有强亲水性,能与 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增加 药物的溶解度。本品能溶解许多水溶性的无机盐和水不 溶性的有机物,对一些易水解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用作溶剂、助溶剂,水溶性软膏基质和栓剂基质,固体 分散体载体、包衣材料、滴丸基质、增塑剂、囊材等。

第六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液体制剂的概述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第三节 真溶液型液体制剂 第四节 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 第五节 混悬剂 第六节 乳剂 第七节 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制剂 第八节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一、液体制剂的含义与特点
液体制剂(liqui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

仿混溶,但不能与脂肪油混溶; 用作溶剂、润湿剂、保湿剂、防腐剂, 一定浓度的丙二醇尚可作为药物经皮肤或 粘膜吸收的渗透促进剂。

③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通式为H(OCH2CH2)nOH。
PEG200、300、400、600为液体,PEG1000、2000、4000、 6000、12000、20000为固体。
(三)非极性溶剂
① 脂肪油(fatty oils)

为常用非极性溶剂,包括花生油、麻油、豆油、棉籽油、 茶油。 脂肪油能溶解固醇类激素、油溶性维生素、游离生物碱、 有机碱、挥发油和许多芳香族药物,不能与水、乙醇等 极性溶剂相混溶。多用于外用制剂,也可作为内服制剂 的溶剂。 脂肪油容易氧化酸败,也易与碱性物质发生皂化反应而 影响制剂的质量。
① 同等条件下,选择有效浓度小的防腐剂; ② 选择适宜防腐剂发挥作用的pH范围; ③ 与药物及其他附加剂间的配伍,防腐剂的作用易受到 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物质的影响而降低防腐能力;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是指将药物原料通过一系列工艺加工的过程,制备成适合使用的药物制剂的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涉及药
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药物与载体(如
胶囊、片剂、注射剂等)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常见的药物制剂技术有以下几种:
1. 固体制剂技术:包括片剂、颗粒、胶囊等固体制剂的制
备技术,主要考虑药物的物理特性和稳定性。

2. 液体制剂技术:包括注射剂、溶液剂等液体制剂的制备
技术,主要考虑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注射给药的要求。

3. 凝胶制剂技术:包括凝胶、凝胶片等半固体制剂的制备
技术,主要考虑药物的溶解度、黏度和质地的可控性。

4. 粉雾制剂技术:包括吸入剂等粉雾制剂的制备技术,主
要考虑药物在雾化器中的雾化性能和给药量的控制。

5. 控释制剂技术:包括缓释片、胶囊等控释剂型的制备技术,主要考虑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稳定性。

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旨在提高药物的吸收、降低药物的毒
副作用、改善患者的便利性和遵从性,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液体制剂的生产技术

液体制剂的生产技术

三、表面活性剂
(四)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增溶剂 2.润湿剂 3.乳化剂 4.起泡剂和消泡剂 5.去污剂
四、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一)制成盐类
如水杨酸的溶解度为1:500,而水杨酸钠的溶解度为1:1。 注意药物制成盐后溶解度增加,其稳定性、刺激性、毒性、 疗效等也常发生变化。
(二)选用混合溶剂
药物在混合溶剂中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 的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一、概 述
可以制成混悬剂的情况有哪些?
1.不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剂型应用; 2.药物的用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的形式应 用; 3.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或产生难溶性化 合物; 4.为了产生长效作用或提高药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等; 5.溶解度小或在给定体积的溶剂中不能完全溶解的难溶 性药物; 注意:为了安全起见,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
二、溶胶剂的制备
(一)分散法
机械分散法 胶溶法 超声分散法
(二)凝聚法
凝聚法就是利用物理条件的改变或化学反应使分子离 子等分散物质,结合成胶体粒子的方法。
➢ 1.物理凝聚法 改变分散介质的性质使溶解的药物凝聚成为溶胶。 ➢ 2.化学凝聚法 借助于氧化还原、水解、复分解等化学反应制备溶胶的
方法。如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硫分散于水中 形成溶胶,且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1)皮肤用液体制剂 如洗剂、搽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 如洗耳剂与滴耳剂、洗鼻剂与滴鼻剂、含漱 剂、滴牙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 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三、表面活性剂
三、表面活性剂
(一)定义
具有亲水亲油基团,溶解后,分子以一定方式定向排列 并吸附在液体表面或两种不相混溶液体的界面,或吸附在液 体或固体的界面,能明显降低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这类化 合物称为表面活性剂。

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1、药物制剂工程学(DPE):是一门以药剂学、工程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来综合研究制剂生产实践的应用科学。

1、硬件:厂房、设施、设备、环境等软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SOP)、生产记录等2、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的液体形态制剂。

3、中药制剂是指将中国的中药制成用于防病、治病目的并适合于患者应用的制剂。

4、中药是指中医药传统理论体系表述药物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按其理论指导应用的药物。

5浸出制剂系指利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制剂,因采取浸出法制备而得名。

6、生产计划就是从社会需要和生产可能出发,在充分发掘和利用内部生产潜力的基础上,正确地确定生产量的指标。

7、生产计划的内容:1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规定生产的药品品种及各种规格。

2、质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要求。

3、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数量。

4、产值指标:是指用货币表示的产品产量指标。

8、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合理的劳动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的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所规定的必要劳动量的标准。

劳动定额有两种表现形式: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

9、工时定额是指为完成某件产品或某道工序所必须消耗的工时。

产量定额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应当完成的产品数量。

10、基本生产过程是指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把劳动对象变为药品的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是指各种辅助生产活动所构成的过程。

11、中间站就是物料的中转站,对于固体制剂的生产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能起到调节各生产工序对物料需求的平衡作用。

12、批的概念: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为一批。

13、变动费用(变动成本):指随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增减的费用。

固定费用(固定成本):指不随产品产量变动而增减的费用。

14、质量控制(QC):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15、质量保证(QA):为提供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的适当信赖程度,在质量体系内所实施的并按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策划的和系统的活动。

药物制剂技术(于广华)2-1模块二液体药剂 专题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于广华)2-1模块二液体药剂 专题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技术
14
专题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技术
(二)溶液剂的制备 2. 滤过
注意点:
滤器及其检查 将砂滤棒有无裂缝、漏气等。 滤过温度 温度高时滤液的黏性较小,有助于加快过滤 速度。 但温度过高不利于药物的稳定。 滤过压力 压力过低,滤速太慢;压力过高,滤饼变形 易造成滤孔堵塞,导致过滤困难;压力的波动还会造 成滤饼松动从而引起微粒泄露。
22
专题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技术
二、其他溶液型液体制剂
(一)芳香水剂
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 近饱和的水溶液。浓度一 般都很低,作矫味、矫嗅 剂和分散剂。
质量要求:应澄明,具有 与原有药物相同的气味, 不得有异臭、沉淀和杂质。 制备方法:溶解法和稀释 法。
贮存:多数易分解、变质 甚至霉变,所以不宜大量 配制和久贮。
23
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制成 的含大量挥发油的溶液, 称浓芳香水剂。
专题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技术
(一)芳香水剂
滑石粉(或滤纸浆)为分散剂,吸附 剩余溶质和杂质,并起助滤作用。
溶解法 • 振摇溶解法:挥发性药物2ml(或2g),加纯化水1000ml, 强力振摇;用纯化水润湿的滤纸滤过,初滤液如混浊,重 滤至澄清。自滤器加纯化水至足量。 • 分散剂溶解法:挥发性药物2ml(或2g),加精制滑石粉 15g(或滤纸浆),研匀,加纯化水1000ml,振摇,润湿 滤纸滤至澄清,自滤器加纯化水至足量。 稀释法 浓芳香水剂1份,纯化水39份稀释而成。 浓芳香水剂:挥发油20ml,乙醇600ml溶解,分次加纯化水 使成1000ml,剧烈振摇,加滑石粉振摇,放置数小时滤过。
15
专题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技术
(二)溶液剂的制备 3.分装 又称灌封,灌装与封口
所有设备、器具、用具、操作台面 都已清洁,并挂有绿色状态标识 牌;无任何与本品生产无关的生产 材料及文件遗留;地面、门窗、墙 壁、电器等均已清洁干净,并挂有 绿色运行状态标识牌。

液体制剂的生产技术与设备—溶液剂(药物制剂课件)

液体制剂的生产技术与设备—溶液剂(药物制剂课件)
V. 糖浆剂 2. 特点
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儿童尤宜; 高浓度糖浆剂自身具有抑菌作用; 低浓度糖浆剂易染菌,需添加抑菌剂
原理
低分子溶液
V. 糖浆剂 3. 分类 (1)单糖浆:为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其浓度为85%(g/ml)或64.7 (g/g) 。不含任何药物,除可供制备药用糖浆的原料外,还可作为矫 味剂和助悬剂。 (2)含药糖浆:为含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具有一定的 治疗作用。其含糖量一般为65%以上。 (3)芳香糖浆:为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主要用作液 体药剂的矫味剂。
溶液剂——高分子溶液
溶液型液体药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制成的内服或 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 常用溶剂: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 ➢ 制备方法: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
原理
高分子溶液剂
• 高分子化合物以分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 • 高分子化合物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阿拉伯胶、海藻酸钠、胃
蛋白酶、琼脂等。 ▲以水为溶剂:亲水性高分子溶液或胶浆剂; ▲非水溶剂: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原理
高分子溶液剂
I. 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1.溶液中高分子化合物的带电性 高分子化合物结构某些基团解离而带电。 • 带负电:阿拉伯胶、海藻酸钠、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 • 带正电:琼脂、血红蛋白等。 • 有些高分子化合物随着水溶液的pH不同可带正电或负电:蛋白质
苯酚 甘油
5g 加至100g
主药 主药
制备:取苯酚加于甘油中,搅拌溶解即得。
原理
低分子溶液
IV. 醑剂 1. 定义 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剂,可供内服与外用。用于制备芳香水剂 的药物一般均可制成醑剂。醑剂中药物浓度可达到5~10%,乙醇浓度 一般为60~90%,醑剂除用作治疗外,也可用来做芳香矫味剂。 2. 制备方法 溶解法和蒸馏法。

药物制剂知识点总结

药物制剂知识点总结

药物制剂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与辅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制成固体、液体或气体剂型的制剂形式。

药物制剂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药物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主要研究药物在不同剂型中的制备方法、原理与技术规范。

药物制剂学的发展使得药物在制剂形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以下是关于药物制剂的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制剂的分类1. 固体制剂固体制剂是指含有固体药物的制剂,主要包括固体剂、颗粒剂和压片剂等。

其中,固体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压制或模压制成的品味良好、质地坚硬、不易分散的剂型。

颗粒剂是由粉末状的药物和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经过适当的加工形成的颗粒状制剂。

压片剂是将含有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物通过压片机压制成的片剂。

2. 液体制剂液体制剂是指含有液体药物的制剂,主要包括溶液剂、悬浮液剂、乳剂等。

其中,溶液剂是将固体或液体的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剂型。

悬浮液剂是将微粒状的药物分散于惰性液体制成的剂型。

乳剂是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混合而成的分散系统。

3. 气雾剂气雾剂是含有气雾剂原、药物及助推剂等的混合物,适用于通过喷雾器喷出形成细小液滴,通过呼吸道或皮肤等途径给药。

气雾剂主要包括喷雾剂和雾化剂等。

4. 凝胶制剂凝胶制剂是将溶剂吸附在多孔固体载体上,形成半固态的凝胶制剂。

凝胶制剂主要包括栓剂、贴剂等。

二、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1. 药物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在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的药物在溶剂中所达到的最大溶解度,通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2. 药物递释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对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控制药物在体内释放速度的技术称为药物递释技术。

药物递释的主要方式包括缓释、控释、延时释放等。

3.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在制剂中容易受到热、光、氧、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降解而失去治疗效果。

因此,药物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在制剂中可以长期保存而不降解。

药物制剂工程

药物制剂工程

名词解释:1、药物制剂工程学(DPE):是一门以药剂学、工程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来综合研究制剂生产实践的应用科学。

1、硬件:厂房、设施、设备、环境等软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SOP)、生产记录等2、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的液体形态制剂。

3、中药制剂是指将中国的中药制成用于防病、治病目的并适合于患者应用的制剂。

4、中药是指中医药传统理论体系表述药物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按其理论指导应用的药物。

5浸出制剂系指利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制剂,因采取浸出法制备而得名。

6、生产计划就是从社会需要和生产可能出发,在充分发掘和利用内部生产潜力的基础上,正确地确定生产量的指标。

7、生产计划的内容:1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规定生产的药品品种及各种规格。

2、质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要求。

3、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数量。

4、产值指标:是指用货币表示的产品产量指标。

8、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合理的劳动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的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所规定的必要劳动量的标准。

劳动定额有两种表现形式: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

9、工时定额是指为完成某件产品或某道工序所必须消耗的工时。

产量定额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应当完成的产品数量。

10、基本生产过程是指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把劳动对象变为药品的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是指各种辅助生产活动所构成的过程。

11、中间站就是物料的中转站,对于固体制剂的生产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能起到调节各生产工序对物料需求的平衡作用。

12、批的概念: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为一批。

13、变动费用(变动成本):指随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增减的费用。

固定费用(固定成本):指不随产品产量变动而增减的费用。

14、质量控制(QC):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15、质量保证(QA):为提供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的适当信赖程度,在质量体系内所实施的并按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策划的和系统的活动。

《药物制剂技术》第5章 液体制剂

《药物制剂技术》第5章 液体制剂
-用途:HLB5~13,O/W型乳化剂
NUAA
★脂肪酸山梨坦(Span,司盘)
-种类:司盘-20,司盘-40,司盘-60,司盘-65, 司盘-80,司盘-85
-用途:HLB1.8~3.8,是常用的W/O型乳化剂
O CH2OOCR
脂肪酸(种类决定不同的司盘类产品)
HO
OH
OH
脱水山梨醇
NUAA
★聚山梨酯(Tween,吐温)
NUAA
(2)羟苯酯类(尼泊金类)
❖ 几种合用有协同作用 ❖ 常用浓度0.03-0.16% ❖ 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均有效
作用强弱顺序: 在酸性溶液中>中性溶液中>碱性溶液中
NUAA
(3)山梨酸及其盐 ❖ 酸性溶液中效果好 ❖ 常用浓度0.2-1.2%。 (4)苯扎溴铵 ❖ 有强烈的杀菌,防腐作用,只作外用。
温度
NUAA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可增进或降低药物的吸收
★胶束增溶或包裹药物 ★增加生物膜的通透性
NUAA
(2)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不同条件下蛋白质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发生 电性结合。
--破坏蛋白质的螺旋结构
NUAA
(3)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刺激性
口服毒性
毒 性 阳离子型 大
形成比单一溶剂更易溶解药物的混合溶剂, 称为潜溶剂。 如:苯巴比妥(90%乙醇中溶解度最大)
NUAA
(三)助溶法 即加入第三种物质,使难溶性药物(溶质)在
溶剂中溶解度增大的过程。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 剂。
(助溶剂是一些低分子化合物,而不是胶体或表面活性剂 )
NUAA
助溶作用的机理: 形成了溶解度更大的络合物、复合物、缔合物。

液体制剂(药物制剂技术课件)

液体制剂(药物制剂技术课件)

硫酸化物 系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
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 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 十六烷基硫酸钠(鲸蜡醇硫酸钠) 十八烷基硫酸钠(硬脂醇硫酸钠)
乳化能力很强,较稳定 外用软膏的O/W乳化剂
R·O·SO3-M+
R: 月桂酸C12 软脂酸C16 硬脂酸C18 油酸C18
5
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54
四、起泡与消泡
消泡剂
HLB值 1~3
消泡剂:能使原来的泡沫破坏消失的表面活性剂称为消泡剂。 机制:消泡剂的表面活性很大,可吸附在泡沫表面,挤走原 来的起泡剂,同时,因为其自身碳链短不能形成坚固的液膜, 使泡沫迅速破坏。
55
五、杀菌与消毒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部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 代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以胶体微粒分散 以液滴状态分散 以固体微粒分散
有相界面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62
➢ 按分散系统分类
两亲性分子 亲水亲油性
硬脂酸钠
-COOH -SO3H -OH -NH2
亲水的极性 基团
亲油的非极性 基团
两亲性分子结构
长 链 烃 基
21
四、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




22
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6、配伍 5、毒性
1、胶束的形成
特性
2、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值)
3、起昙与昙点
应用
4、起泡、消泡
2、润湿 3、乳化
41
一、增溶
➢ 增溶:物质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作用,而增大溶解 度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 增溶剂: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 HLB值:15~18 如:吐温 卖泽 苄泽

(完整版)第四章液体制剂

(完整版)第四章液体制剂

授课内容 第三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一、概述
特点:溶液型液体制剂是均相分散体 系,在溶液中药物的分散度最大,服用 后与机体的接触面积最大,吸收完全而 迅速,故其作用和疗效比同一药物的混 悬剂或乳剂快而高。
授课内容 第三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二、Hale Waihona Puke 用溶液型液体制剂(一)溶液剂
1.概念与特点 指非挥发性药物的澄清溶液
(氨溶液等例外),供内服或外用。
授课内容 第三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二、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
(一)溶液剂
药物制成溶液剂,量取容易,分剂量快速,服用方 便,特别对于小剂量药物或毒性较大的药物更适宜 。溶液剂具有分散度大,吸收快,药效迅速等特点 。有些药物制成溶液剂储存、使用都较安全,如过 氧化氢溶液、氨溶液等。
优点
➢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 ➢给药途径广泛 ➢易于分取剂量,特别适合婴幼儿和 老年患者 ➢可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授课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二)液体制剂的特点
缺点
➢化学稳定性较差 ➢水性液体制剂易霉败 ➢体积较大,携带、运 输和储存均不方便
授课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体系分类
药物制剂技术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 材
《药物制剂技术》配套光盘
主编 解玉岭
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导学情景
第四章 液体制剂
授课 内容
课堂活动 实例分析
知识链接
点滴积累
边学边做 目标检测
学习目标
1.掌握各种类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各种类型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 质量要求和稳定性 3.了解液体制剂常用的分散介质和附加剂 4.熟练掌握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高

液体制剂—乳剂(药物制剂技术)

液体制剂—乳剂(药物制剂技术)

石灰搽剂
【作用与用途】 外用于烫伤。
鱼肝油乳
【处方】鱼肝油
500 ml (主药,油相)
阿拉伯胶(细粉) 125 g (乳化剂)
西黄蓍胶(细粉) 7 g (辅助乳化剂)
挥发杏仁油
1 ml (芳香矫味剂)
糖精钠
0.1g (甜味矫味剂)
尼泊金乙酯
0.5g (防腐剂)
纯化水 共制 1000ml (分散介质,水相)
鱼肝油乳
【作用与用途】
用于维生素A与维生素D缺乏症的辅助治疗。
石灰搽剂
【处方】氢氧化钙溶液 花生油
制备方法:新生皂法
10 ml (水相) 10 ml (油相)
石灰搽剂
【制法】 取氢氧化钙溶液及花生油各10ml,置50ml容量瓶中, 加盖用力振摇至乳剂形成。
石灰搽剂
【注解】 花生油中的有机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钙皂为W/O型 乳化剂,所制成的是W/O型乳剂,采用的制备方法为新 生皂法。
制备方法:干胶法
鱼肝油乳
【制法】
初乳
O/W型乳剂
取鱼肝油与阿拉伯胶粉置干燥乳钵内,研匀后一次性加入 纯化水250ml,不断研磨至形成稠厚乳白色初乳。
加糖精钠水溶液、挥发杏仁油、尼泊乙酯醇液,再缓缓 加入西黄蓍胶胶浆,加纯化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鱼肝油乳
【注解】
① 本品系用干胶法制成的O/W型乳剂,制备初乳时油、 水、胶的比例为4:2:1。 ② 本品在工厂大量生产时可采用湿胶法,即油相加到 含乳化剂的水相中,在高压乳匀机中生产,所得产品 洁白细腻,粒子直径在1~5μm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灭菌方法:有物理灭菌法、微波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等,具体实施可视 药物需要,适当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联合灭菌。目前最通用的是物理灭菌 法,其中更多应用热力灭菌法。对于口服液剂型,微波灭菌是一种很有前 途的灭菌方式。
6.检漏、贴签、装盒 封装好的瓶装制品需经真空检漏、异物灯检,合格之后贴上标
签,打印上批号和有效期,最后装盒和外包装箱。
一些药厂采用罐组提取或强制循环提取,工艺得到改进。中国引进日 本的动态提取流水线,经药厂工艺研究、消化、吸收,形成了先进的提取 工艺。
渗漉法是将粉碎为粗末的药材,用适当浓度的乙醇浸渍后渗漉,收集 漉液,常压或减压浓缩至1ml相当于1~2g药材,直接或经水转溶后加矫昧 剂、防腐剂,并调整至规定浓度。 2. 配制要求如下 ①配制口服液所用的原辅料应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查,合格方能采用。 ②按处方要求计称原料用量及辅料用量。 ③选加适当的添加剂,采用处理好的配液用具,严格按程序配液。
中药汤剂是中国经几千年发展的传统剂型,它是将药材饮片用 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液体剂型。
它吸收快、疗效好,至今仍然是中医最常用的剂型之一。 汤剂常用量为一日剂量,是小量制备。
1.2 口服液剂有如下特点
①采用单剂量包装,服用方便,易于保存,省去煎药的麻烦。 ②由于是液体制剂,吸收快,奏效迅速。 ③每次服用量小,口感好,易为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所接受。 ④制备工艺控制严格,产品质量和疗效稳定。 ⑤制备工艺复杂,设备要求较高,成本相对较高。 ⑥由于是成方批量制备,不能随意加减。
5.灭菌
是指对灌封好的瓶装口服液进行百分之百的灭菌,以求杀灭在包装物和 药液中的所有微生物,保证药品稳定性。
①必要性的判断:不论前工序对包装物是否做了灭菌,只要药液未能严格 灭菌则必须进行本工序——瓶装产品的灭菌。
②灭菌标准: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芽孢具有极强的 生命力和很高的耐热性,因此,灭菌效果应以杀死芽抱为标准。
3. 过滤、精制
药液在提取、配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带入的各种异物,提取液 中所含的树脂、色素、凝质及胶体等均需滤除,以使药液澄明,再通过 精滤以除去微粒及细菌。 4. 灌封
首先应完成包装物的洗涤、干燥、灭菌,然后按注射剂的制备工艺 将药液灌封于小瓶当中。
小瓶目前以玻璃瓶为主,也有少量塑瓶应用于口服液容器。
三、口服液剂洗瓶、干燥及灭菌设备
1.洗瓶、干燥设备概述 (1)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口服液瓶的洗瓶、干燥属于灌液前的重要准备工序。 为保证产品达到无菌或基本无菌状态,防止微生物污染和滋长导致药液 变质,除应确保药液无菌,还应对包装物清洗和灭菌。 药品包装物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为防止交叉污染, 瓶的内外壁均需清洗,而且每次冲洗后,必须充分除去残水,洗瓶后需 对瓶做洁净度检查,合格后进行干燥灭菌,灭菌的温度、时间必须严格 按工艺规程要求,并需定期验证灭菌效果,作好详细记录备查。
以缩小体积,又能提取并尽量保留有效成分以确保疗效。
目前国内口服液剂的制备主要采用煎煮法、渗漉法,所得药汁有的需 净化处理,如水提醇沉、醇提水沉等处理 。
煎煮法是汤剂的制备方法,遵循传统的调制理论和方素, 才能发挥预期的疗效。
国内大多数药厂采用单罐煎煮静态提取,加水量为药材的5~10倍, 其中大量的水分在蒸发浓缩工序中再蒸发掉,这种工艺古老,效率和出 率都较低,而且耗能量大。
二、口服液剂制备工艺简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 成药生产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列出 了口服液剂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区域 划分图,如下。
本图说明 对非最终灭菌产品空气 洁净度要求为 100000级。 对最终灭菌产品要求为 300000级。
口服液生产的工艺流程及 区域划分图
各工序简述如下
1.口服液的提取 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所选流程应当合理,既能除去大部分杂质
(2)常用洗瓶设备
①喷淋式洗瓶机: 一般用泵将水加压,经过滤器压入喷淋盘,由喷淋盘 将高压水分成多股激流将瓶内外冲净,这类属于国内低档设备,人工参 预较多。
在《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以前, 该设备较为流行,现已淘汰。
②毛刷式洗瓶机: 这种洗瓶机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接联动线,以毛刷的 机械动作再配以碱水、饮用水、纯化水可获得较好的清洗效果。
③直口瓶包装:这本是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进口灌装生产线的引进而发 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玻璃包装。
为了提高包装水平,国家医药管理局制定了《管制口服液瓶》(YY 0056—91)行业标准。
C型直口瓶规格表(YY 0056—91)
④螺口瓶:螺口瓶是在直口瓶基础上新发展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改进包 装,它克服了封盖不严的隐患,而且结构上取消了撕拉带这种启封 形式,且可制成防盗盖形式,但由于这种新型瓶制造相对复杂,成 本较高,而且制瓶生产成品率低,所以现在药厂实际采用的还不很 多。
: 第五: 章 液体制剂生产设备

第一节
口服液剂生产设备
一、口服液剂概况
1.1 口服液剂简介 口服液剂和传统汤剂
口服液剂是在中药汤剂基础上开发又集汤剂、糖浆剂和注射剂 3种剂型相结合的一种新剂型。
以传统的中药汤剂为基础,采用工业化制备工艺,提取药物中 的有效成分,加入矫味剂、抑菌剂,再经严格处理的一种单剂量、 小瓶装,按注射剂工艺生产而达到无菌或半无菌的口服液体制剂。
②塑料瓶包装:伴随着意大利塑料瓶灌装生产线的引进而采用的一种包 装形式。该联动机入口处以塑料薄片卷材为包装材料,通过将两片分别 热成型,并将两片热压在一起制成成排的塑瓶,然后自动灌装、热封封 口、切割得成品。
这种包装成本较低,服用方便,但由于塑料透气、透湿性较高,产品不 易灭菌,对生产环境和包装材料的洁净度要求很高,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7. 口服液包装方法、包装材料及前景
口服液核心包装材料是装药小瓶和封口盖,具有4种型式。 ①安瓿瓶包装: 20世纪60年代初,将液体制剂按照注射剂工艺灌封 于安瓿瓶中,成为一种新型口服液,服用方便、可较长期保存、成本低, 所以早年使用十分普及。但服用时需用小砂轮割去瓶颈,极易使玻璃碎 屑落入口服液中,现已淘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