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中的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理解《西游记》中的哲理

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中,有一类小说,我们称之为神怪小说。其中成就最高、最受人喜爱的,就是《西游记》。

有关《西游记》的影视、动漫作品,我们从小看到大,可以说《西游记》一直伴同我们走过童年纯真时代。现在读文本原著,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领悟到其中的宗教情怀与哲理。

西门有春使,菩提树下留。

佛景有远近,各人自弘空。

《西游记》宣扬了佛儒道家的某些教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慈悲为怀,淡泊功利,色空观念等,个人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体悟;正如修行靠个人,佛理的禅悟得靠个人的慧根。但小说中的哲理却深厚至醇,“虽极幻妄无当,然每有至理存焉。”

“魔以心生,每以心慑”。一部《西游记》全在人性的回归和解脱。学者叶昼说:“学仙不惜求远,只在此心”。小说就以放心、正心、修心为线索演绎了一番心学说。取经之路九九八十一难,一路妖魔乃新的魔障,人心就是自己的牢笼,时而征服自己,时而被自己的各种邪念、恶念、私欲所征服……

我是我的王,我是我的臣;

我便是天下!

但“超我”的存在却使心陷入无穷无尽的思想矛盾的斗争中,心有一种想突围的感觉。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渐悟……如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修佛即修心。

猪八戒是小说中的主要典型形象之一,其在小说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普通村夫的形象,他既有懒惰吝啬、好吃好色、胆怯撒谎、耍小聪明的毛病,但也有令人喜爱的品性;但在唐僧、悟空等人的不断训诫下,他也在艰难地前进着。如第三十回,唐僧、沙僧被黄袍怪捉住,八戒闻言道:“你挣得动,便挣下海里去罢。把行李等老猪挑去高老庄上,回炉做女婿去呀。”小龙闻说,一口咬住他直裰子那里肯放,止不住眼中滴泪道:“师兄呀,你千万休生懒惰!”八戒道:“不懒惰便怎的?沙兄弟已被妖怪拿住,我是战他不过,不趁此散伙,还等什么!”八戒动辄散伙,生性懒惰。此外他虽名为“八戒”实则“四贪”:贪色、贪吃、贪睡、贪财。他不像唐僧,取经之路尽管“法性西来逢女国”“色邪淫戏唐三藏”,但唐僧一心修佛,心正意诚,“性正修持不坏身”。此圣人之行,但若八戒之徒则不然,如小说第七十回说道:盘丝

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显示出八戒的滑稽可笑,屡以色失职是八戒一大戒矣!猪八戒的形象更接近普通人,平凡而极富真实性,也正是由于作为人的性格特征小说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困苦对人性的磨砺,自我突破、不断完善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的真谛。

孙悟空这个独一无二的典型艺术形象是作者赋予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英雄主义形象,但他也有自己的心魔,如急躁、狂傲轻敌;如第三十四回:魔头巧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正因为急躁而陷入妖魔之手,使救师之举怠慢;再次他好名、虚荣心强,心高气傲,他屡次炫耀自己曾大闹天宫;正因为他心高气傲,虚荣心强,所以第三十一回: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八戒明了他的个性,便想到“请将不如激将”这一招请回他救师。小说以孙悟空的形象诠释了放心、正心、修心的心学之说。

取经路上形形色色的妖魔在这里上象征了修心过程中的魔障,西游之中,暗传密谛:征服自身便是修身修心之举,挣脱心的樊笼,便成仁成佛。全书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因各人之过之得而各自归真,诗曰: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

五行妙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正果方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

经传天下洪恩远,五圣高居不二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