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与顶针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修辞之互文、叠词、顶针、反复、通感导学案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之互文、叠词、顶针、反复、通感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互文、叠词、顶真、反复、通感五种修辞的格式、特点及效果。
能准确判断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
【知识要点】一、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例二:烟笼寒水月笼沙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二、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例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顶针(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作下一句起头的一种修辞方法。
顶真的效果: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一般包含下列两种形式:(一)联珠格:用在同一段文句间的顶真。
丑奴儿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二)连环体:用在段与段之间的一种顶真。
如蓉子《只要我们有根》一诗:第二段“……我们拥有最真实的存在,—只要我们有根。
”第三段“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四、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的效果: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例如:1、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1、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2、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五、通感(移觉):用另一种感官来描述此感官。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互文交错(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夸张(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借代(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的语言特点《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
《木兰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除了“万里赴戎机”六句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
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姿致谐适的排比,也有新奇幽默的比喻,这都是当时文人的拟作中所没有的。
……既然《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篇幅颇长,又多长短句,是否被乐府机关被之管弦?在我看来,此歌是能够入乐演唱的。
木兰诗中的修辞
木兰诗中的修辞《木兰诗》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夸张、对比、对偶、反复、互文、顶针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诗中的修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木兰诗中的修辞1修辞手法:互文交错(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修辞手法:复沓(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修辞手法:顶真(顶针)(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修辞手法: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修辞手法:比喻(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修辞手法:夸张(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修辞手法:设问(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修辞手法:对偶(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修辞手法:反问(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修辞手法:借代(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中的修辞2《木兰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木兰诗》的艺术美。
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而展现了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歌。
木兰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英勇女性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木兰已成了女中英杰的代名词,可见《木兰诗》影响之深远。
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修辞方法不只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根底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不能无视。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进步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照、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详细的,粗浅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陌生的事物。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似、假设、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风光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宏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详细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互文通感顶真借代双关
初中常见的几个修辞手法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意义双关【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借代 (散文常考)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例子(1):巾帼不让须眉。
(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
)例子(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
)例子(3):过尽千帆皆不是。
《梦江南》.其二温庭筠(以「帆」借代帆船。
)例子(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陶潜(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
)例子(5):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
白衣天使,代指护士。
顶真也称“顶针”、“蝉联”、“联珠”,是对联的一种修辞手法。
其特点是用联语中前一句的末字(词)作为后一句的起字(词),句子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读来令人拍手叫绝。
顶真联,按顶真单位分为字顶真、词顶真等,按联中的顶真位置,可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字顶真联,是以字为顶真单位。
如:水面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互文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
(王昌龄《出塞》)②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上了船。
(白居易《琵琶行》)③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凶悍的差役来到我们村里催租时,)到处叫喊,到处骚扰(即“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一、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兴、顶针、互文、用典等。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
①《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②《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情胜有情”。
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6.对偶: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顶真和互文
顶真和互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汉语言形式也自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常见的修辞方法就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对比、引用、夸张、反复、设问、反问、通感、顶真和互文等十多种,其中顶真和互文两种修辞方法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以至于有些同学总也分不清楚,有时甚至把二者混淆。
其实,要辨析到底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并不难,我们要从辨析他们的定义入手。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顶真”的解释为:修辞方式,下一句开头的词语与前一句末尾的词语相同,使句子头尾相连,递接紧凑。
例如:“有翼的床头仿佛靠着个谷仓,谷仓前边有几口缸,缸上面有几口箱,箱上面有几只筐。
”这样看来,《木兰诗》中的句子“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就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
“互文”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一种修辞方法,上下文各有交错省略而互相补充。
如“战城南,死郭北。
”意即战死在城南或战死在城北;“秦时明月汉时关”意即秦汉时期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隘。
如此看来,《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应当理解为:将士们从军十年,身经百战,有的战死疆场,有的凯旋归来。
注: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互文通感顶真借代双关
初中常见的几个修辞手法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意义双关【例】《》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借代(散文常考)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例子(1):巾帼不让须眉。
(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
)例子(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
)例子(3):过尽千帆皆不是。
《梦江南》.其二温庭筠(以「帆」借代帆船。
)例子(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陶潜(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
)例子(5):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
白衣天使,代指护士。
顶真也称“顶针”、“蝉联”、“联珠”,是对联的一种修辞手法。
其特点是用联语中前一句的末字(词)作为后一句的起字(词),句子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读来令人拍手叫绝。
顶真联,按顶真单位分为字顶真、词顶真等,按联中的顶真位置,可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字顶真联,是以字为顶真单位。
如:水面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互文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
(王昌龄《出塞》)②主人下马....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上了船。
(白居易《琵琶行》)....客在船,③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凶悍的差役来到我们村里催租时,)到处叫喊,到处骚扰(即“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
顶针是什么修辞手法有哪些顶针的例子
顶针是什么修辞手法有哪些顶针的例子
顶针是什么修辞手法
顶针是一种文学修辞方法,在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从而修饰两句子的声韵。
使用顶针时,无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这种方法,也用到影视剧及动漫的蒙太奇中,称为顶针蒙太奇。
顶针又称顶真,是一种在句子的开头使用前句的结尾词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修饰手法。
使用顶针时,不需要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
顶针可以使文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顶针的例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愚公移山》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长恨歌》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诗经》
顶针的作用
总的说来:
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用词手法介绍 比喻 对比 互文 顶针 双关 通感 反语 借代 对偶 反复 排比 夸张
比喻1、定义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⑴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作用(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5、构成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⑴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⑵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⑶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6、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7、举例恩重如山冷若冰霜胸有成竹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对答如流刀山火海a.明喻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b.暗喻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c.借喻望穿秋水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用互文顶真复沓的修辞手法写诗作文
用互文顶真复沓的修辞手法写诗作文《互文之美》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一种很有趣的修辞手法,叫互文。
你们看古诗里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可不是说将军都战死了,壮士都十年后才回来。
而是将军和壮士们历经无数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归来。
这就是互文,两个相对的句子互相补充,让意思更完整。
再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关,而是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这样一写,是不是就让我们感觉到时间的久远和边关的沧桑呢?互文让文字变得更有魅力,就像画画一样,一下子就把丰富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啦。
《顶真真有趣》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好玩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比如说“门外有条街,街内有个店”,前一句的末尾和后一句的开头是一样的,这就是顶真。
顶真能让句子读起来很顺口,像“山上有棵树,树上有个窝,窝里有只鸟”,是不是感觉一环扣一环,特别有趣?我再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只小猴子去摘桃子,桃子在高高的树上。
小猴子爬呀爬,爬到树枝上。
树枝晃呀晃,晃得小猴子心发慌。
心发慌呀手乱抓,差点就从树上掉下来。
这个故事里用了顶真,是不是很好玩?以后咱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顶真,让文章更精彩!《复沓的魔力》小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复沓。
比如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里连续用了两个“盼望着”,这就是复沓。
复沓能加强语气,让我们更能感受到那种盼望的心情。
就像“跑啊,跑啊,我们在田野里尽情地奔跑。
”是不是觉得特别欢快?我给你们讲个小兔子的故事。
小兔子找妈妈,找啊,找啊,怎么也找不到。
它着急地喊着:“妈妈,妈妈,你在哪里?”找啊,找啊,小兔子都快哭了。
终于找到了妈妈。
这里用了复沓,是不是更能体会到小兔子着急的心情?咱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复沓,让文章更生动!《有趣的复沓》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复沓。
“风儿吹,风儿吹,吹走了我的小风筝。
”这就是复沓,连着说两遍“风儿吹”,是不是感觉风一直在吹呀吹?再比如“笑呀笑,笑呀笑,我们一起笑哈哈。
《长恨歌》修辞手法
《长恨歌》修辞手法
《长恨歌》的修辞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比喻:如“温泉水滑洗凝脂”“芙蓉如面柳如眉”。
2.夸张: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反复:如“春从春游夜专夜”“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顶针:如“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
5.互文:如“蜀江水碧蜀山青”“旌旗无光日色薄”。
6.对偶:如“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本诗为乐府诗,非格律诗,原本不要求严格的对偶。
但白居易在格律诗成熟之后创作的新乐府,表现出高超的的创作技巧)。
7.双声叠韵、叠字: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使诗歌语言流畅婉转、声情并茂,极大地加强了审美属性。
这些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鲜明。
2023届高考二轮语文修辞复习:通感、移情、互文、顶针+课件6张
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等 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 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味道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 有重量。例如:“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 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又如:“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 莺歌溜的圆。”其中“燕语”“莺歌”都诉诸听觉,而“剪”是器物,“圆”用于形状,都属视觉 范围,怎么“燕语”会像“剪”,“莺歌”会成“圆”呢?原来人们可以从“剪”的形状上得出锐利 、轻快的联想,从“圆”的形态上获得珠圆玉润的启示。
通感,用具体事物表现抽象事物。大凡意觉的东西,多为抽象的,虚幻的,化为视 觉形象,就具体可感了。比如“愁”,作为一种只能会意的情绪,不可目睹,但古来许 多写愁的名句都打破了这种界律。杜甫的“忧端齐终南”,赵嘏的“夕阳楼上山重叠,未 抵闲愁一倍多”,均用山状愁,变意觉为视觉(兼及触觉)。其实,这种通感方法,就 是为抽象的意念寻找具体的形象。
移情与拟人的区别:
运用拟人时,作者着眼于物的本质,移情仅仅是移情于物;拟人重在塑造艺术形象,移情 只能深化情感,是形象产生的促成剂。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
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 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简言之,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读<<春望>>前半部分,我们似乎感到,未老先衰,愁容满面 的诗人正含泪眺望长安的断垣残壁的遍地草木,一种难以排 遣的忧愤袭上心头,不由得对山河依旧,人事巳非的荒凉景 象发出沉重的感叹。然后,他无可奈何地把模糊的视线由远 而近渐渐地移了眼前的花、鸟。大概花、鸟这种本无人情的 自然之物着实被诗人的绵绵愁绪感染,也禁不住为感叹时事, 痛恨离别而哭泣、惊心。这是由诗人置身于凄凉衰败的环境 中移情于物而又物显于情所致。人与花、鸟巳融为一体,达 到了“物我同一”的境界,即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则 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诗人写花鸟的泣和惊, 在修辞上则是拟人化手法的巧妙运用。
顶针的修辞手法举例
顶针的修辞手法举例顶针是用上一句的结尾作为下一句的起头,这种富于蝉联美趣的(上递下接)的修辞手法叫顶针。
顶针又叫顶真、蝉联、连珠。
或者说,把上句结尾的词语用在下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多指分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顶针。
顶针也写作(顶真),又叫连珠。
或者说,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或者说,用前一句的结尾,作后一语句的开头,使语句蝉联递接,这种组织句子的方法叫顶针,又叫联珠。
或者说,将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上下句的首尾蝉联,一环扣一环,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顶针)(或写作(顶真)),也叫(联珠)。
或者说,顶真又名(顶针),(继踵)、(联珠)、(链式结构)。
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后句开头的词语,或用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上递下接,环环相顶针还叫(连环),从结构上可分词顶针、词组顶针、句子顶针三类;从上递下接的紧松上可分近顶和远顶两类。
例如:[1]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初中语文第四册五课《井冈翠竹》)[2]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表面老了些,但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高中语文第二册十六课《祝福》)[3]也没什么难懂的。
反正说的都离不开修沟,修沟反正是好事,好事反正就得拍巴掌,拍巴掌反正不会有错儿。
是不是?老太太!(初中语文第六册十七课《龙须沟》)[4]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高中语文第四册十课《群英会蒋干中计》)[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初中语文第五册二十三课(《3盂子4二章》)[6]斯大林曾经说过,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
[精品]修辞方法辨析(四)(互文顶真回环层递)
[精品]修辞方法辨析(四)(互文顶真回环层递)修辞方法辨析(四)(互文、顶真、回环、层递)陛下的天堂互文【要点】两个或更多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相互拼合、共同地表达着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上文里省了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了在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互文。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
【示例】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乐府诗集·木兰辞》)越女侍前,齐姬奉后。
(枚乘《七发》)天不可在虑兮,道不可预谋。
(贾谊《鹏鸟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说明】例的意思是:(木兰)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头发,修饰面容。
例的意思是:齐越女姬,侍奉在前后。
例的意思是:天道不可顾虑和预谋。
例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修筑长城以御匈奴,起于秦汉,故谓明月照临关塞的景象在秦汉时已是如此。
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月和关,而意义上是合指的。
例的意思是:千村万户都是薜荔人遗矢、萧疏鬼唱歌。
【辨析】互文与对偶的区别是:互文主要是在意义方面(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对偶着重于语句结构形式方面(两个相对称的结构整齐的语句)。
大多数互文不是对偶;大多数对偶也不是互文;如果又是互文,又是对偶,便是两种辞格的兼用。
顶真【要点】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作用】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鲁迅《祝福》)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
(《阿Q正传》)我们要造成民主风气,要改变文艺界的作风,首先要改变干部作风;要改变干部作风首先要改变领导干部的作风;改变领导干部的作风首先要从我们几个人做起。
顶真手法文言文
顶真手法文言文1. 古文中“顶真”的句子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
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例如: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出了村就过了河,过了河就进了城。
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如:①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鲁迅《祝福》)2. 什么是语文中的“顶真”的修辞手法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爱上层楼,欲说还休就是顶针.顶真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
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例如: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出了村就过了河,过了河就进了城。
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翻译:
A秦朝的明月照耀着汉朝的关隘
B秦汉时期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期的关隘
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翻译
A轻烟薄雾笼罩着寒冷的江水,明月笼罩着寂静的沙滩
B轻烟薄雾与明月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寂静的沙滩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A将军与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站死在沙场之上,有的多年以后凯旋归来
B将军身经百战战死于沙场之上,战士们多年以后凯旋归来。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叫做互文,也称互文见义。
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
(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现行教材里的: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
"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
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
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
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
====到各处市场去买作战的武器装备。
东西南北====各个,到处
骏马鞍鞯辔头长鞭===作战的武器装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互文使用的同时,往往也有使用对偶的修饰手法。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选自《木兰诗》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选自《木兰诗》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选自《木兰诗》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一句,可称之"连环"。
根据其断句多少,可分为大小两种。
连环一般是三个断句,两处顶真。
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连环是三次以上的顶真。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穴未打未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这副大连环联,在平仄、对仗、重复等方面,明显带有民间传说的原始性,所以传说中下联乃一老农所对。
不同的顶真方法,有时候还可以综合运用。
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
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
如:
1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2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4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
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
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攻打魏国。
魏军统领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渭南。
由于诸葛亮远道而来,利于急战,司马懿采取了相持战术。
诸葛亮深知,这样相持下去,对蜀军是极为不利的,而发动强攻,魏军深沟高垒,很难取胜,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于是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派人大张旗鼓地前往魏营给司马懿送了一份"厚礼":一大堆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还写了一封信,说司马懿太胆小了,一个大英雄,掌握那么多兵将,竟不敢来战。
如果他领兵出战就是大英雄;如果不敢来战,干脆就用妇女的头巾包上头,再用脂粉化妆,证明他是个一般妇女!司马懿非常生气,却依然没有中计。
樊梨花,中国唐代女英雄,以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
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
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
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
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
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
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
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
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
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
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
宋高宗逃至越州。
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
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
结果金军大败。
穆桂英-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
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
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
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大破天门阵之后,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西夏,穆桂英亲挂先锋印,连破强敌,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
为了探测敌情,穆桂英带了两名女将,沿一条小道爬过一座山头,穆桂英向峡口瞭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
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
留守在崖下
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
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