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中地理《人口的迁移》说课稿

合集下载

1.2人口迁移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额册

1.2人口迁移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额册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同伴评价:组织同伴互评,让学生互相借鉴、学习,提高评价能力。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有效的建议,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认知水平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和督促。
在地理学科方面,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概念有一定了解,但对迁移的分类、影响因素等深入知识掌握不足。此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就学习兴趣而言,学生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较为关注,对人口迁移这一话题具有一定的兴趣。
-我国的人口迁移现状及政策。
2.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需要运用地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
-我国人口迁移现状及政策,涉及政策理解、实地调查等多方面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二、学情分析导
1.2人口迁移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额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1册,主要讲述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在我国的地理课程体系中,人口迁移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人口地理、经济地理、社会地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本节课首先介绍了人口迁移的定义、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人口迁移现状及政策。

人口迁移——以山海情为例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迁移——以山海情为例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图3 宁夏省地形图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说教学过程
②问题探究
【教师活动】材料三:闽宁镇位于银川南部,
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是著名的引黄灌
溉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年均气温
在9.2℃左右,无霜期可达165天,水资源丰
富,适合农作物生长,素有“塞上江南”之
美誉。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分析政府组织西海
分布
迁移
特点 影响因素
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人口迁移”选自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 是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教材从人口迁移的概念入手,分析影响因素 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变化影响人口分布的时空特点, 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使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促进城镇化不断发展。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图4 西海固生态修复前后对比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说教学过程
②问题探究
【教师活动】材料五:立足区位优势的闽宁 镇,在福建对口帮扶下培育出酿酒葡萄、菌 菇、光伏等一批特色鲜明,与地方成长性较 好的产业集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 式”。曾经的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走上了 脱贫致富之路。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分析西海固人民迁 至闽宁镇对迁入地的影响。 【设计意图】围绕“西海固吊庄移民”这一 情境主线,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①区域认知:根据图文材料,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②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特征与宁夏西海固吊庄移民案例,分析影响 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 难点 ③人地协调观:结合资料,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④地理实践力:实地调查自己家乡所在区域人口迁移的情况,分析 迁移原因和影响。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市级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市级优质课说课稿

《人口的迁移》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口迁移》是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从人地关系角度讲述有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下一章城市的内容做铺垫。

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的模式》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探究第二节《人口容量》提供了条件。

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掌握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的能力和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角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2、说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从而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3、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教学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二、说学情(1)“人口迁移”这一概念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

(2)有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学中涉及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有:①案例分析法:充分地利用图片和资料展示的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引导学生阅读具体的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口的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的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的迁移》教学设计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中图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

本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从人地关系角度讲述有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下一章城市的内容做铺垫,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的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探究第三节《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提供了条件。

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空间形式”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两大模块,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学习。

教材中设置了一个探索、一个阅读、三个读图分析和案例分析。

除了案例分析,前面的探索、阅读和读图分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不同的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概况一节迁移的分类,案例分析主要适用于分析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由于课本对于人口迁移的概念的相关材料不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增加对不同人口流动行为的判断,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以及它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二、学情分析“人口迁移”这一概念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

有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些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三、教学设计1.配乐导入:公元前54年,昭君因为政治原因,不远万里,远嫁匈奴,她的这次迁移换来汉朝和匈奴的和平长达60年,但是她也永远居住在了异国他乡。

人教版人口迁移说课稿

人教版人口迁移说课稿

人教版人口迁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人口迁移”这一章节。

本章节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人口学、城市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且对于学生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本章节的教学目标,然后分析教学内容的结构和重点,接着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后提出对学生进行评估的方式。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了解历史上和当代的人口迁移模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原理分析人口迁移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对个人、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分析:本章节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分类和特点。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人口迁移的两种基本类型: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以及它们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这包括经济因素、战争、自然灾害、政策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如何影响人口迁移。

第三部分是人口迁移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人口迁移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口迁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迁移的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人口迁移的过程和影响。

评估方式: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主要包括: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2. 作业和小测验:通过定期的作业和小测验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人口迁移说课稿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迁移说课稿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的迁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与人口流动的区分教学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教学过程】过渡:接下来进入本节说课最重要的部分说教学过程,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播放电视剧山海情片花,提问剧中主人公离开西海固去到闽宁镇这种移民搬迁叫什么?主人公为什么要搬迁?设计意图:这样的视频和图片导入,活泼,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环节二讲授新课我将本节新课分为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三部分。

一、人口迁移西海固移民的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地理位置,明确迁居的时间。

补充人口流动概念: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人口迁移?设计意图:人口迁移的概念知识点比较简单,因此引导学生上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明确指出人口迁移时间必须在一年以上和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限。

(2)下列案例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哪些属于人口流动?1. 西海固移民搬迁2. 剧中福建来的教授来当地出差一个月教当地人种蘑菇3. 当地农民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农的农工。

4. 剧中学生在本镇读小学5. 剧中配角到沿海工作定居设计意图: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在学习人口迁移的概念基础上,通过展示人口流动的概念,创设不同案例情景,引导学生辨析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展示西海固与闽宁镇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经济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概况,请学生阅读课本P9-12,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回答下列问题:2.从自然因素的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组织西海固人搬迁到闽宁镇?3.从人文因素的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组织西海固人搬迁到闽宁镇?4.除了之外,世界上还有哪些人文因素影响人口迁移,试着举例说明?如印巴分治,俄乌战争等。

人口迁移说课稿[1]

人口迁移说课稿[1]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沿河官舟中学:田志刚一、说设计理念教学理论及依据:国家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化,强调学习方法、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学习的选择性。

要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就必须实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结合我校是乡镇中学以及学生基础差的实际,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就必须实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口的迁移》是中图版必修2的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的二节,《人口的迁移》在本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的推进。

因此,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2)、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案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五、说教学时间本节《人口的迁移》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2—3课时才能完成。

所以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讲授人口的空间形式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

人口迁移说课稿最终

人口迁移说课稿最终

《人口的迁移》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口迁移》是中图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从人地关系角度讲述有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下一章城市的内容做铺垫。

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探究第三节《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提供了条件。

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掌握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的能力和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角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②探讨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③归纳总结出人口迁移的正负影响(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例对比,明确知道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区别②通过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③通过合作探究法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人口迁移学习中的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②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③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是学生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教学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二、说学情(1)“人口迁移”这一概念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

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一个地方。

这种迁移不仅影响地球上人口的分布状况,面且对文化传播和资源利用也起者重要作用。

我们处在一个人口迁移日益频繁的时代。

人口迁移是人在空间位置的移动,它是人类社会固有的社会现象,客观上促进了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人口迁移是影响人口变动的变量,对于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有重要影响。

有关人口迁移的研究是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城市、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讲述回答了人口迁移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通过探究这些问题,获取人口迁移的知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让学生在比较熟悉的春运情境中开始本节的学习。

讲述回答了人口迁移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本节共有三个标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总体编排思路是“迁移概念——迁移原因——迁移特点",即从核心概念出发,分析迁移背后的主要原因,再解释不同类型迁移的时空特点和现实情况,以突出人文地理中的“理"及其运用。

教材中合理布局案例、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中去。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人地带来。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说课精品课件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说课精品课件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学会知识的迁移, 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分析的方法。
新课讲授
➢环节3:回归课本。整合课本又不能脱离课本,对于 之前课堂没有讲到知识,再通过阅读课本后进一步补 充和完整。同样由学生来完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知识还要以课 本为本,基础知识扎实之后才能进一步学习。
学以致用:挑选几题易错题 ,让学生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知识,完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时间段事件的展示后,让学生 在导学案上完成材料上体现的人口迁移的类型和人 口迁移的原因。然后在由教师补充完整人口迁移的 概念,注意区分人口移动。
新课讲授
➢环节2:从个人向整体的知识的迁移,探讨世界和我 国人口迁移的状况。分2个小组,一个讨论世界迁移状 况,一个谈论我国人口迁移状况。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有哪些相似 之处和不同之处。 分别请同学们在导学案上小组写下自己的观点,并进 行讨论分析。
七、说亮点
努力尝试一条主线,希望可以给学生带来一节 有文学色彩的地理课,希望学生总结归纳知识 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请批评指正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觉得好奇,这是谁?跟 这一节课有什么关系?引学生如课堂,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环节1:展示各个时间段的重要的事件 1900年出生于江苏宝山 1912年去苏州求学 1915年嫁到浙江徐家 1918年前往美国读书 1926年返回中国后开办服装公司 1949年解放前夕移民香港
(一)知识与技能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a 人口迁移的因素 b 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c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法的学习,能够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和交流,发展 与人沟通的能力。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地理《⼈⼝迁移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迁移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迁移对⼈⼝分布的影响。

(2)掌握并会分析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3)调查和运⽤本地⼈⼝资料探究本地⼈⼝迁移的特点。

2. 过程与⽅法(1)通过图⽰理解⼈⼝迁移的概念,培养学⽣的判读能⼒。

(2)通过剖析⼈⼝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和拉⼒作⽤,帮助学⽣进⼀步理解各因素对⼈⼝迁移的影响,使学⽣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迁移的学习,使学⽣能够结合⽣活实际,解释⽣活中的实际问题,⽤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活。

(2)激发学⽣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1. 重点:⼈⼝迁移的概念,引起⼈⼝迁移的因素2. 难点:引起⼈⼝迁移的因素三、教学策略及⼿段主要通过谈话法、案例分析法、⾃主学习法、互动探究法进⾏教学四、教学准备⾃制PPT、活动表格(见附件)五、教学过程[导⼊]播放容中尔甲的歌曲《迁徙》导⼊本节复习内容--- ⼈⼝迁移[板书] ⼀、⼈⼝迁移的概念与分类展⽰知识点⼈⼝迁移和⼈⼝流动的区别【⽅法指导】⼈⼝迁移三个条件:①变更居住地②持续⼀段时间③跨越⼀定的⾏政界线【学以致⽤】据报道,新疆每年6 ⽉到8 ⽉初需要⼤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8 ⽉底到11 ⽉初⼜需要⼤量采摘棉花的民⼯。

新疆每年对季节⼯的需求在50 万⼈左右,季节⼯中,河南⼈最多,每年有15 万~20 万⼈前往新疆打短⼯,其次是⽢肃和四川民⼯,但缺⼝仍很⼤。

每当这⼏个季节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到全国各地招⼯。

据此完成1.材料中提到的民⼯流动A.属于国内⼈⼝迁移B.属于⼈⼝流动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D.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迁移⼆、引起⼈⼝迁移的因素(⼀)⼈⼝迁移理论——推拉理论推⼒:原定居地排斥⼈⼝的因素(⾃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人口说课稿

人口说课稿

人口说课稿人口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该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人口的迁移和影响因素,对于这两部分教材的处理很简单,课标要求为:根据资料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而考试对于特点这方面也较重视,在__的内容中这节算次重点,是基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基础上讲诉的,进而结合教材和课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内涵,能够根据有关资料说出国际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够分析一地人口迁移的原因,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的展示总结归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索取所需信息的能力;通过活动探究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会尊重他人不要对移民产生歧视,人人平等的情感。

人口迁移分布的特点人口迁移分布的特点二、说教法读图分析、活动探究、案例分析多媒体课本图1.8,人口分布的相关图表三、说学法1、利用图表历史知识分析解释,提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2、结合社会潮流引入课题,吸引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同学们最近几年民工潮盛行,大量民工往东南部城市迁移,同时许许多多的外国公民在我国定居,又有许多我国公民定居外国,人口迁移现象从古至今一直不曾间断,为什么会不断的有人口迁移呢?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口的迁移一节,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八页。

◆设计意图:结合社会现象进行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进行学习。

2、练习设计(分析)思考: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人口迁移分别属于哪一类?A.15世纪扳卖非洲黑人奴隶B.王工程师因工作需要从前黄调往马杭C.三峡工程大移民◆设计意图:利用习题,知识迁移巩固活学活用,深入理解知识。

3、总结设计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分析总结我国人口迁移现象。

人口迁移的阶段人口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谈一谈我对《众多的人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了解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迁移问题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课件。

2. 教学软件展示地图和图表。

3. 黑板用于书写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人口迁移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影响。

3.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人口迁移的新闻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

2. 讲授新课: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和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配合PPT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2023年《人口的迁移》说课稿

2023年《人口的迁移》说课稿

2023年《人口的迁移》说课稿2023年《人口的迁移》说课稿1一、说教材人口迁移内容在__和第二章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人口迁移是以人口增长为基础的,而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又一起塑造了人口分布的面貌。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没有大批的农民由乡村到城市的迁移活动,城市化水平就不可能快速提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教材在编排上使用了陈述的方式将人口迁移概念、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逐步列出,并列举了一系列人口迁移的案例来论证不同的影响因素,总体上体系是完整的,但仔细分析是材料的堆砌与排列,这给学生的学习运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的设计上通过整合要素,努力创设一个完整的剧本故事,来浓缩各种影响因素,在不偏离教学的重点的基础上,让教学的流程层次感鲜明、体系性更强,具体见下面的设计。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1、一学生本身就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但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3、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但是由于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对策】针对上述学情,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下列环节。

1、努力创设学生身边熟悉的教学情境,以完整的故事来串联凌乱的知识点,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2、尝试用不同的知识获取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思考、表达来获取科学的人口知识与人口环境观点。

高中地理说课比赛课件必修二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说课比赛课件必修二人口迁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1 2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通过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引导人口向重点发展区 域和城市群集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限 制,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和均衡发展。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交通、通 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为人口迁移提供便利 条件。
通过本次说课比赛,旨在提高教师对人口迁移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 能力,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提升。
教材内容与地位
教材内容
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及 影响等基础知识,以及人口迁移 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联 系。
教材地位
人口迁移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核 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综合 思维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具有重 要作用。
非洲奴隶贸易引起的人口迁移
16世纪至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大量掠夺黑人作为奴隶,运往美洲等地从 事劳动。这种人口迁移给非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实例分析与讨论
01
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环境
因素等。在实例分析中,可以探讨不同人口迁移案例的具体原因。
THANKS
02 03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例讨论中,可以 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 及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人口迁移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迁移的趋势也在发生变化。在实例分 析中,可以探讨当前人口迁移的趋势和特点,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
人口迁移还会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 进城市化的进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中图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

本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度,从人地关系角度讲述有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下一章城市的内容做铺垫。

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的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探究第三节《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提供了条件。

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二、说课标课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三、说三维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利用资料或图表,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

3.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四、说重难点本着遵循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本节中“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这部分内容,首先说明按不同标准人口迁移可分为多种。

重点介绍了国际、国内两种人口迁移方式,尤其是国际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同时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其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情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学情“人口迁移”这一概念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一、说设计理念教学理论及依据:国家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化,强调学习方法、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学习的选择性。

要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就必须实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结合我校是乡镇中学以及学生基础差的实际,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就必须实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口的迁移》是中图版必修2的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的二节,《人口的迁移》在本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的推进。

因此,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2)、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案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五、说教学时间本节《人口的迁移》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2—3课时才能完成。

所以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讲授人口的空间形式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

高中地理 1.3《人口迁移-说课稿》教案5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1.3《人口迁移-说课稿》教案5 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迁移从容说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

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那么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教具准备投影图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生复习回顾,回答。

推进新课师〔投影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前超过中国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005年2月24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93亿。

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2025年人口将达到14.41亿,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回落到13.92亿。

2023年人口说课稿

2023年人口说课稿

2023年人口说课稿2023年人口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该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人口的迁移和影响因素,对于这两部分教材的处理很简单,课标要求为:根据资料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而考试对于特点这方面也较重视,在__的内容中这节算次重点,是基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基础上讲诉的,进而结合教材和课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内涵,能够根据有关资料说出国际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够分析一地人口迁移的原因,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的展示总结归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索取所需信息的能力;通过活动探究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会尊重他人不要对移民产生歧视,人人平等的情感。

人口迁移分布的特点人口迁移分布的特点二、说教法读图分析、活动探究、案例分析多媒体课本图1.8,人口分布的相关图表三、说学法1、利用图表历史知识分析解释,提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2、结合社会潮流引入课题,吸引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同学们最近几年民工潮盛行,大量民工往东南部城市迁移,同时许许多多的外国公民在我国定居,又有许多我国公民定居外国,人口迁移现象从古至今一直不曾间断,为什么会不断的有人口迁移呢?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口的迁移一节,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八页。

◆设计意图:结合社会现象进行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进行学习。

2、练习设计(分析)思考: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人口迁移分别属于哪一类?A.15世纪扳卖非洲黑人奴隶B.王工程师因工作需要从前黄调往马杭C.三峡工程大移民◆设计意图:利用习题,知识迁移巩固活学活用,深入理解知识。

3、总结设计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分析总结我国人口迁移现象。

人口迁移的阶段2023年人口说课稿2一、说教材知识与技能: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两者的关系以及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影响因素并掌握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做法;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合中国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及案例分析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通过问题探讨掌握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机械增长的表现,是引起人口增长的另一种原因。

本节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掌握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的能力和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角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培养和情感培养目标,教学中通过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不同时期的四个人口迁移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并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故教学重点在案例分析,难点在于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课标分析课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1.运用比较法,对比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迁移路线、迁移原因等方面的差异。

2.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3.结合其他案例对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行探究。

4.举行小型辩论会,加深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理解。

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利用资料或图表,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

3.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3.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四、说学情在讲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时会涉及历史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可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本课的学习要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

学习时我会将相关资料准备好,让学生分析。

另外对于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比较,要引导学生看图,对重点的迁移流向及迁移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五、说教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六、说教学程序1.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人口迁移的视频。

2.设计思路:本课没有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走,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

在讲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知识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基本都涉及到了,因此,可以直接用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大量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导入时,用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情感。

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然后换位思考,可能会引起人口迁移。

结束时,再让学生观看这些图片,并进行情感的升华。

3.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放映两组图片,一组是天津的美好生活图片,另一组是西部贫困生活的图片,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感触。

提问: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住所,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们站在西部这些贫困孩子的角度,你们会选择什么地方呢?我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就可能发生人口迁移。

多媒体展示: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布洛赫《希望原理》(二)讲授新课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提问:什么是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板书]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提问:旅游、购物、出差等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请简单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出符合“人口迁移”的3个要素:(1)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区界限);(2)居住地变更(迁移目的是改变“定居地”);(3)时间限度(一般在一年以上)。

多媒体展示:超越行政区域界限的判断。

学生活动: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说出判断理由。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由于不同的缘故、特点,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口迁移”,请大家看书本,找一下“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永久迁移、季节迁移——这是按时间划分;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这是按迁移方式划分;国际迁移、国内迁移——这是按地理范围划分。

“人口迁移”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按地理范围(也就是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划分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是主要的分类方法。

多媒体展示:为什么要迁移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进入下面的学习。

问卷调查:家族人口迁移的过程及原因,分析图表,结合现实举例、分析回答问题。

问卷结果可能有两种时期的人口迁移,一个是改革开放前的,一个是改革开放后的,让同学们总结人口迁移的的方向和原因。

(投影显示: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20世纪50年代支援边疆建设有组织的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的迁移路线,得出结论: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改革开放前让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的同学结合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提问1:当时人口迁移的路线是什么?迁出地在哪?迁入地在哪?提问2:哪类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哪类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好?提问3:当时人口这样迁移的原因何在?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图把迁入区和迁出区总结一下。

[板书] 迁移特点:人口自由迁移较少,国家大规模有组织的迁移迁移方向:从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净迁出区:上海、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净迁入区:东北、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迁移原因:响应国家号召,开发内地和边疆(国家政策)。

老师简介当时人口自由迁移较少的原因。

2.改革开放后探究活动:材料1:截至2006年年底,本市常住人口为1075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计算人口增长率:材料2:本市2006年人口出生率为7.67 ‰ ,死亡率为6.07 ‰计算自然增长率:以上两个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3:天津市流动人口快速增加,从1987年的3.03万人,迅速增加到2000年的89.14万人。

流动人口年均增加速度达到25.19%。

说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观看民工潮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流动人口确实在增加。

课外调查:选择一个建筑工地走访和调查:1. 建筑工地人员数量、年龄和性别比例2. 建筑工地人员收入和居住情况调查3. 建筑工地人员子女生活状况调查4. 建筑工地人员外出打工的原因5. 建筑工地人员家乡所在省或地区让学生汇报调查的结果,并进行整理,总结人口流动的特点。

得出结论:◆从性别构成看:流动人口以____性为主◆从年龄构成看:流动人口以____为主◆从迁移方向看: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迁移原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前两个特点,几个工地可能不能完全概括出这个特点,这样,就选择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春运时民工返乡的图片来反映。

观看春运图片,让学生体会图片中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特征等。

针对人口流动的方向,让学生观看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流向图,概括总结。

强调: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

课堂活动: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体会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这部分知识算是对课标的延伸,让学生正确认识民工潮,产生尊重民工的感情。

由于课时有限,所以辩论会要限时3分钟,并让学生在课下充分查找资料,从民工潮对迁入地和迁出地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辩论。

共计6人,3人作为正方,辩题是: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

另外3个人是反方,辩题是: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

同学们辩论的真是很激烈,说明课下真的下了不少功夫,查找了大量资料,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

目前,我国正进行西部大开发,人口流动出现了新变化,谈谈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并说出西部大开发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多媒体展示:政策移民(政治因素)结合以下案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案例一:三峡移民的图片和资料三峡移民的原因:生态环境因素案例二:巴勒斯坦难民图和资料分析迁移原因:战争(政治因素)案例三:印巴分治的图片和资料迁移原因:(民族歧视)社会文化因素最后,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人口迁移的例子,并分析原因。

总结:经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

其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板书]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结束语:再观看图片引出结束语:再次看图片大家又有什么感触呢?我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如果大家都进行迁移,谁来开发自己的家乡。

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教案点评人口迁移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不是很难理解的部分,林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身边的现象入手,深入浅出的将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巧妙结合,导入方式合理。

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案例让学生对人口迁移有正确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