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第二课时(后两首)
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还品味了李白诗中的深情厚谊,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古诗,一起去体味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
(出示课件44)二、朗读诗歌,学习新课次北固山下(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走近作者(教师补充作者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46)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2.写作背景教师指正:(出示课件47)《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
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听读范读后,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出示课件48)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细读诗歌,精读细研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9、50、51)(四)深读诗歌,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出示课件52)(学生朗读后思考回答。
)学生: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出示课件52)学生: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30课诗四首(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30课诗四首(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30课诗四首(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德育目标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
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二、指导学生自读《渡荆门送别》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请一位同学介绍李白,并背诵李白的诗歌一二首。
教师补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
25岁时,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16年漫游生活。
半个中国的奇山异水,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高昂强烈的时代精神,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胸怀,增长了他的社会阅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节奏划分如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后两首很详尽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 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暗含 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 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 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 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 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 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 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 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 的心情。 前三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为 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 堤 春 晓
曲 院 风 荷
平 湖 秋 月
断 桥 残 雪
柳 浪 闻 莺
花 港 观 鱼
雷 峰 夕 照
双 峰 插 云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西湖远眺
苏堤
杭州西湖白堤,杭州人民为纪念白居易任杭 州刺史时的政绩而命名
今日白堤
白堤上的断桥
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就在这里
三潭印月
西湖晨曦
西湖晚霞
西湖春景
西湖桃花
西湖桃花
西 湖 秋 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作者生平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 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 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 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 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 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 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 三年春,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 西湖的别名。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 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
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 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地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 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 千年老树,瑟瑟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 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 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 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又是那么温馨。而 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
元代:
明清:
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 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 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 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 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 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 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 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 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 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 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 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天净沙· 秋思
(题目) (曲牌名)
[元]马致远
体裁:散家、散曲家。有“曲状元” 之称。他与关汉卿、王实甫、 白朴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 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其风 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 《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元 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凝练、 流畅自然。
《天净沙 秋思》全篇仅 5句,共28个字,9种景 物,寄情于物,把凄苦 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 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 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 致。生动地表现了一个 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 悲哀,堪称悲秋思乡的 经典!这首小令,因此被 后人称赞为“秋思之 祖”。
第三课时 课堂检测
古代诗歌四首
强化训练营
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 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 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 离我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 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 追求功名呢?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 己。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的古道上了…… •
4《古代诗歌四首》(后二)导学案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后二)导学案【参考答案】1.cháo píng 悬 cán yè雁洛2.停留。
旅人前行的路。
潮水涨满,与江水齐平。
风顺。
挂。
夜将尽未尽。
3.(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唐,写景抒情,五言律诗。
首,颔,颈,尾,五言。
旅途的乡愁,羁旅,宽阔博大6.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7.“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8.不能。
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9.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作者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也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表现了一种新旧交替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天净沙·秋思》1.藤昏鸦瘦涯2.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形容悲伤到极点;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1)小桥流水人家(2)古道西风瘦马(3)断肠人在天涯5.东篱,戏曲作家、散曲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元杂剧四大家,秋思之祖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十课《诗四首》(第二课时)
诗四首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两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学习鉴赏诗歌的名句,用想象呈现诗歌的意境,用散文化的语言对诗歌进行再创造。
教学重点学习鉴赏诗歌的名句,用想象呈现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用散文化的语言对诗歌进行再创造。
教学准备课件。
教时安排第二课时(总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诗人趣名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维——诗佛刘禹锡——诗豪李贺——诗鬼二、学习《使至塞上》(一)边塞诗歌介绍、诗歌背景介绍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
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二)课文赏析1.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节奏。
2.小组讨论,试着串讲全诗。
目的:明确诗歌的事件、主要描写对象等,不要求作为严格的翻译处理。
明确:“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可以这样说: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里“在燕然”并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这里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明确:抓住“蓬草”和“归雁”这两个诗歌意象,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说说作者想要表达在怎样的情感?这里实际上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
4 《古代诗歌四首》课时训练第二课时1.从诗的体裁看,《次北固山下》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手法?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6. 《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两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五言律抒情2.描绘的是初春。
从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等词语中可以体现出来。
3.表达了思念故乡的感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用“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来描绘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5.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6.这两个字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惆怅之情。
语文培养语感很关键语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
平时对一种说法或一个句子的表达有没有问题做出判断的时候,我们主要靠的是语感,而不是对语法的分析。
2高效学习经验——注重培养对语文的感觉中考状元XX认为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语文学习,培养语感。
语文,处处皆在。
它可能是生活中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可能是偶然间看到的一景,也可能是我们学习中听见的一首诗。
当我们的所见所感传到我们的大脑中时,我们就有了一定的反应,这样,语感就形成了。
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里能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形象生动的立体画面;再比如,当我们朗诵古诗时,可以通过字、词、句的各种组合,感受到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这也是一种语感。
在我看来,语感有了,我们学起语文来就会纲举目张、游刃有余。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语感呢?方法有很多,比如:1.多看多记。
多看,既看生活,又看书本。
多记,中外名篇、文学常识、成语、典故,都要记。
冰心诗四首第二课时
童年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两首诗 搜集诵读冰心你最喜欢的的小诗 同步练习: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成为 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 思、凝练的 语言.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 人生.
学习《成功的花》
1.听录音,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欣赏。质疑探究: (1)“明艳”、“惊羡”是什么含义?表达什么感情?
复习
检查背诵
看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你们推测这个 人会不会成功?你对他的成功有什么感受?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23岁,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想进法学院学法律,但进不去。 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年底破产; 26岁,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病逝。 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 29岁,努力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31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了。 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了。 生下来就一无所有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他曾经绝望 至极,但从没有放弃人生这场跳高比赛。
学习《嫩绿的芽儿》
听录音,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欣赏: 1.诗中的植物色彩上有什么特征?“发 展”“贡献”“牺牲”有什么含义?
• 发展:不断学习,提高 • 贡献:不保留,用?
拟人,反复,生动形象地劝勉青年人努力提高自 己,甘于奉献,回报社会。
3.感悟本诗蕴含的人生哲理,写 100字左右的构想自己的人生三步曲。 以“人生奋斗”为话题,谈谈学习体 会。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教案(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
新疆石河子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案(第二课时)新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游山西村》陆游导入新课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
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
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
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
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全班讨论、交流明确:a.围绕一个“游”字展开。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
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
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
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b.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
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竞背课文抽查背诵■研读赏析齐背诗歌,思考下列问题:《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拓展延伸《归园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明确:《归田园居》(其三)流露出了归隐田园后的遁世思想。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的留恋。
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歌?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月》……■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歌。
古诗四首后两首
第 15 课《古诗后两首》(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鉴应用字词白沙堤没马蹄枯藤√√句精彩语句赏析:“几处早莺增暖树,谁家新年啄春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段篇分析诗的意境及思想感情√修辞对偶√√语法写作文学常识了解白居易、马致远的生平。
√其他拓展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诗词。
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2、自读诗歌 整体感知3、精读诗歌 鉴赏名句4、课内检测 了解课堂掌握情况【学习导航】(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我们读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品味了王湾诗中淡淡的思乡愁绪,今天,我们将去领略白居易诗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我们将到元代马致远的小令中体味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走进诗人 (1)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字号香山居士。
原籍太原,曾官太子少傅。
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
(2)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
代表作有《汉宫秋》等,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在他的散曲中以小令《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
课内检测讨论交流 整体感知情境导入归纳总结合作交流精彩语句赏析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白沙堤.没.马蹄天涯.3、整体感知分组讨论、交流同学们,你读了这两首诗歌以后,你觉得这两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诗中描写了西湖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天净沙秋思》这是一篇抒情作品,极其出色的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生动地表现出深秋时节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习《钱塘湖春行》分析诗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边塞战争诗四首(第二课时)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 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
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 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 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 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 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分析下列诗歌中借典抒情的手法。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 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 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 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 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 的无限感慨。 借用典故抒情 。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首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的余
韵.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动, 意气飞扬.“不坠盛唐风格.”
此诗句句用典,语言凝练,准确生
动.
直抒胸臆
《诗四首》第二课时
庆坪中学语文学科教师备课活页第二课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一、《使至塞上》解释引读:这是一首边塞诗,唐朝时由于边境战火不断,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那么谁能够说说王维呢?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人称“诗佛”。
当时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二、诵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①教师范读②学生反复朗读诗歌,以至背诵。
2.说一说:学生对照注释,解词析句,理解诗歌内容。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三、品读提升,感悟意境。
1.《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内容?(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
)-2.你能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
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这里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你能画画它的图景,说说它的意境吗?(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课题:《诗四首》主备人:董富智参备人:刘玉花时间:2014年月日“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送别诗歌,感受李白。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 第二课时
4 《古代诗篇四首》
课时练习
第二课时
1.从诗的体裁看,《次北固山下》是一首诗;从表达
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描绘的是哪个时节的风光?从哪些地
方能够看出?
3.《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维爱情?哪两句
诗会集表达了这种爱情?
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深秋暮景,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方法?
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安静的现象,联络
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6. 《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两字,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思维情感?
第二课时课时练习答案
1.五言律抒发
2.描绘的是初春。
从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等
词语中能够表现出来。
3.表达了怀念故土的爱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用“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落日”等词语来描绘深秋暮景,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5.以乐景写哀情,经过比照,衬托出游子的孤单苍凉及
对家乡亲人的怀念。
6.这两个字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惆怅之情。
八年级语文《诗四首》(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课题
诗四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颔联中,”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2、背诵课文
3、作业
学生背诵
学生讨论交流 a.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
教学反思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诗四首(后两首)
课型
新课
主备
审核
班级
八年
姓名
时间
2012.12
组别
语文
编号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1、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其中的理由。
教与学反思
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力,教师只需抓住精要之点,指点一两句,诗的滋味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年时正值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失去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数十种存世。
学
习
过程或学习内容
1.解释加点字:
(1)江入大荒()流(2)仍怜()故乡水
2.按原文填空: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3、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观书有感》(其一)
南宋朱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全诗以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
10、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二)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长河落日圆(长江)带月荷锄归(扛着)晨兴理荒秽(野草)
B:仍怜故乡水(爱)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C:山随平野尽(完)拄杖无时夜叩门(随时)从今若许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
D:衣冠简朴古风存(保留)丰年留客足鸡豚(小猪)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
重难点
预测
重点
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学法指导
朗读法,问答法,串讲法,点拨法。
知识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父经商、家豪富。他从幼受到充分的文化教育。喜游名山大川,二十六岁出蜀,游踪遍四方。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性高傲,不为权贵所容,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衣沾不足惜丰年留客足鸡豚B、大漠孤烟直烟消波静
C、属国过居延国破山河在D、归雁入胡天带月荷锄归
【合作探究】
6、讨论各首诗的思想感情。
7、找出各首诗中最精彩的句子,并好好体味其好处。
8.默写两首诗。
背诵
学案整理
达标测试
【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