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_PPT幻灯片

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_PPT幻灯片

(三)传出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和消除
主要合成部位:神经末梢
1. Ach 1)合成:胆碱 + AcCOA
ChAT
2)贮存:囊泡(vesicles)
3)释放:胞裂外排,量子释放
4)灭活: Acetylcholinesterase(AchE)
Ach 胆碱酯酶
胆碱 + 乙酸
Fig.5-4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a generalized cholinergic junction (not to scale). A (a sodium-dependent carrier) B (a second carrier) P (peptides) SNAPs( synaptosome-associated proteins) VAMPs(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
M1、M3 胆碱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示意图
ACh与心脏M2受体结合
抑制腺苷酸 环化酶(AC)
G蛋白(Gi/Go)激活 钾通道激活
抑制L-型钙通道
cAMP水平下降
心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心肌收缩减弱、 房室结传导减慢
心脏起搏电流减弱, 自律性下降
M2 胆碱受体的激动效应
2.N receptor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由四种亚基: 2α、β、γ、δ,在α亚基有Ach的结合位 点。 当ACh与α亚基结合后,离子通道开放, 调节Na+、 Ca2+、K+离子流动。Na+、 Ca2+ 进入细胞,肌肉收缩。
在突触前膜的α2兴奋时,抑制递质释放(负反馈)
β受体:β1和β2
在突触前膜的β2兴奋时,促进递质释放(正反馈)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ppt课件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ppt课件

最新编辑ppt
26
第四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 用及分类
(一)基本作用
1.直接作用于受体:
激动药:药物直接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产生的 效应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效应相似。
阻断药或拮抗药: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 递质的作用,并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递质相反 的作用。
突触:节前神经末梢与下一级神经元的接头或者神经末梢与
效应器的接头,均称为“突触”。
证明迷走神经兴奋时 释放递质的双蛙心灌流实验
一、传出神经递质
递质(transmitter):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末 梢释放的一种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递质传递神经 的冲动和信号,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介导自主神经系统冲动传导的化学递质主要有去甲 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生 物 效 应 最新编辑ppt
19
受体-反应耦联
1、 受体-反应耦联定义(或称级联反应)
神经递质或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后,触发一系列生化过 程,生物信息通过逐级放大,产生生物效应,这个过 程称为“受体-反应耦联”、或称“级联反应”。
最新编辑ppt
20
2 、常见的离子通道耦联、受体-反应耦联 (1)受体操纵的Ca2+通道 (2)受体与G蛋白偶联 (两种方式)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最新编辑ppt
1
中枢神经
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
周围神经 传出神经
心肌 平滑肌
腺体
自主神经 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运动神经系统
传出神经系统:
骨骼肌
将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向外周的神经系统,植
物性神经有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之分。
神经递质+受体 效应器

第05章传出神经系统概论ppt课件

第05章传出神经系统概论ppt课件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General Consideration of Drugs Affecting the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本章学习要求
★ 掌握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分型及生理效应
◆ 熟悉传出神经的递质分类及其作用消除方式
▲ 了解两种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 传出神经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和药物分类
Summary
1 传出神经系统中哪些属于胆碱能、NA 能神经。
2 Ach NA受体分型、分布。 3 受体激动后的效应。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efferent NS
NA
heart
stimulateβ1
Blood vessel contrictionα1
GI smooth
dilationα1
骨骼肌血管β2 Smooth muscle:
胃肠道 膀胱M, 支气管β2 Gland腺体: M Eye: pupil shrink
第四节 传出神经药物的基本作用 及分类
• 直接作用于受体 • 激动药( agonist) • 阻断药(blocker) • 影响递质 • 释放、转化、储存 • 药物分类(自学)
摄取-2 (uptake-2) 或摄取代谢型。心 肌、血管、肠道平滑肌摄取NA, 被儿茶 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MAO代 谢。
第二节重点掌握的内容 Ach的灭活 AchE 乙酰胆碱酯酶 NA的灭活 摄取贮存型
MAO COMT
2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受体的分型、分布(type distribution) 分子机制(了解)
• M受体
胆 • M1-自主神经节 碱 • M2-心脏 受 • M3-平滑肌、腺体 体 • N受体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PPT课件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PPT课件

较少
• 释放 • 消除
促进 抑制AchE
(二)分类
• 药物
– 激动药(拟似药) – 阻滞药(拮抗药)
• 神经递质
– 胆碱受体 – 肾上腺素受体
(一)Ach受体
(二)肾上腺素受体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功能及分子机制
• M胆碱受体 • N胆碱受体 • 肾上腺素受体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器官 循环
呼吸
交感
心率↑心收缩力↑冠状血流↑ 内脏、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血管舒张
支气管舒张
副交感 心率↓心收缩力↓ 冠状血管血流↓
支气管收缩,粘膜分泌↑
消化 泌尿
胃肠运动↑,胆囊收缩↓ 膀胱逼尿肌舒张
唾液、胰腺分泌↑胃肠运动↑括 约肌及胆囊收缩↑
膀胱逼尿肌收缩

瞳孔开大肌收缩
瞳孔括约肌收缩
代谢
糖原分解↑肾上腺素分泌↑
胰岛素分泌↑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器官 循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呼吸
交感
心率↑心收缩力↑冠状血流↑ 内脏、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血管舒张
支气管舒张
副交感 心率↓心收缩力↓ 冠状血管血流↓
内脏神经) 副交感神经
非自主神经:运动神经
• 节前纤维
– 胆碱能
• 节后纤维
– 交感神经去甲 肾上腺素能
– 副交感神经胆 碱能
– 交感神经胆碱 能
• 汗腺,骨骼肌 血管舒张神经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 的递质和受体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100多年前 突触冲动传递 争论 电传递?化学物质? 1921年 离体双蛙心灌流实验 1936年诺贝尔奖 Loewi 1926年 证实乙酰胆碱 1971年诺贝尔奖 Dale 1946年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NA 确定传出神经系统的化学递质学说

[课件]药理学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PPT

[课件]药理学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PPT

生去极化,Ca2+内流,靠近突触前膜的囊泡膜与突
触前膜融合,囊泡破坏,乙酰胆碱或NA释放出来。
19
2018/12/4
三、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与消除 乙酰胆碱(ACh) (4)消除 ACh AChE 去甲肾上腺素(NA)
(4)消除 重摄取 摄取1:神经组织——胺泵——主动转运(7095%)。
胆碱+乙酸
药理学 第五 章 传出神经 系统药理概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传出神经受体及其生理效应、传出神 经药物作用方式与分类; 2、了解传出神经解剖分类、突触、递质和受 体的概念。传出神经药物按递质的分类。
2
2018/12/4
第一节 概述
感应器
效应器
传入神经 CNS
3 2018/12/4
传出神经
第一节 概述
一、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突触结构:
上一级神经元与次一级神经以及神经 元与效应器之间的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的接头, 实质上也是突触结构。
13 2018/12/4
突触的结构
前膜 间隙 后膜
囊泡(含递质)
14 2018/12/4
突触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囊泡与前膜融合
摄取2:非神经组织——
酶灭活: COMT(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
移酶)、MAO破坏——VMA——排出体外。
20
2018/12/4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受体: 是处于细胞膜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 选择性地与相应的递质或药物结合,从而产生 一系列效应。 受体的命名常根据能与之选择性结合的药 物或递质而定。
(1)Loewi在1921年通过蛙心灌流实验证明递质的确 是存在的电剌激迷走神经 甲蛙心(心率↓) 灌注液 乙蛙心(心率↓) 证明:甲蛙心迷走神经受到剌激时产生了一种物质,这 种物质能抑制心跳,所以将这种物质灌注乙蛙心,乙蛙心 也受到抑制; (2)1922年,Dale证明这种物质是乙酰胆碱;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可修改版ppt]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可修改版ppt]
薄髓(节前纤维) 无髓(节后纤维)

躯体运动神经 骨骼肌 只有一种
1个神经元
神经干形式 粗的有髓纤维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一节 传出神经的分类及化学传递
2.按照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分类
传出 神经
胆碱能神经
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
传出神经的分类与化学传递示意图
中枢 神 经副 交 感
第二节 传出神经递质
一、乙酰胆碱(Ach)
1.合成
部位:胆碱能神经末梢
胆碱+乙酰辅酶A
胆碱乙酰化酶
Ach
2.储存:Ach以结合型储存在囊泡或游离于胞浆
3.释放:胞裂外排
4.降解: Ach 胆碱脂酶 胆碱+乙酰辅酶A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二节 传出神经递质
一、去甲肾上腺素(NA)
1.合成
部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和效应
2. β型肾上腺素受体 (β受体) :
主要分布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
β1受体 分布:主要位于心脏、肾小球旁系细胞 效应:心脏兴奋。
β2受体 分布: 主要位于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肝脏。 效应: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突触前膜β2 受体兴奋可以正反馈调节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和效应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根据能与之选择性结 合的递质来命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 称为胆碱受体;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 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受体。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和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romaffin Cells
Epinephrine
精神 警醒
ACTH TSH
糖原 分解
胃肠 抑制
交感神经 激状态下的反应,如创伤、恐
惧、低血糖、寒冷或运动时。
交感兴奋的效应 心搏加强、加速,呼吸兴奋,血 压升高;动员机体能量储备,代谢提高;骨骼肌和心 脏血流增加, 同时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的血流减少; 汗腺分泌增加;瞳孔和支气管平滑肌扩张。
肾上腺
中枢N元纤维投射至肾上腺髓质, 形成 “突触” 连接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入血循环
Autonomic — Sympathetic NS
立毛肌 、汗腺
血管
虹膜开大肌 /睫状肌 唾液腺 心肌/起博点 /传导系统 支气管/腺体



膀胱/生殖器官
肾上腺髓质
扩张 气道
心脏 兴奋
骨骼肌 兴奋
脂肪 动员
依赖Ca2+的释放 • Ca2+的荧光标记法测到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活性
带附近的Ca2+通道开放,时间大约300s。
• Ca2+进入后,在离钙通道口 50nm范围内,短时间 (200s)造成高Ca2+,在钙通道口10nm处Ca2+升高 到100-200mol,触发囊泡的胞裂外排。
突触传递 —— 受体 ( receptor )
神经末梢与次一级神经元 或效应细胞之间的小间隙
突触传递 —— 递质 ( transmitter )
由神经末梢合成的特殊化学物质,预先储存于突触 前膜内的囊泡内 神经冲动引起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与后膜/前膜上特异性的受体结合,引发冲动或效应 突触间隙中的递质被迅速清除, 活性迅速消失
神经递质的释放
1921 德国科学家 Loewi 的离体双蛙心灌流实验
化学传递
突触 (synapse)
突触传递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 主要方式。
突触(synapse)
是实现神经元之间 或神经元与效应细 胞间信息传递的机 能性接触部位,是 特化的结构和区域。 在神经信息的处理 中处于关键地位。
突触的结构
前膜 神经末梢膨大处贴近次级 神经元的细胞膜, 膜内侧 有许多装满递质的囊泡。 后膜 次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 贴近上级神经末梢的细胞 膜,膜上有许多受体。 间隙
躯体运动神经
Somatic motor N.
内脏运动神经
visceral motor N.
即自主神经
autonomic N.
主要特点
运动神经 中枢N元纤维直接投射至效应器(骨骼
肌),以“突触”结构相互连接。
自主神经 中枢N元纤维首先投射至神经节,与神经节
N元形成“突触”连接,神经节N元纤维投射至效应器 (心脏、血管、腺体、平滑肌),以“突触”结构连接。
Bronchi/Bronchial Glands Stomach

Small Intestines
小肠
Bile Ducts Gallbladder
胆囊
Kidney
Large Intestines
Parotid Gland
腮腺
Bladder Genitalia
副交感神经 为生命活动所必需, 维持和调节机体 基础的生理活动, 如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
副交感兴奋的效应 心搏减慢、血压降低、消化道 平滑肌兴奋, 消化腺分泌增加,皮肤和内脏的血管舒 张、瞳孔缩小和膀胱收缩等。分别影响不同的组织 器官以适应机体的“休养生息”。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关系
相互协调, 相互拮抗
多数器官接受交感、副 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如迷 走神经减慢心率而心交 感神经加快心率, 但一般 情况下只有一种神经系 统功能占优势。
Autonomic — Parasympathetic NS
SA & AV Node Sphincter Muscle of Iris
Ciliary Muscle
虹膜括约肌 睫状肌
Lacrimal Gland
泪腺
Submaxillary & Sublingual Glands
舌下腺、颌下腺
支气管/支气管腺
少数器官如大部分血管、 肾上腺髓质、肾、立毛 肌、汗腺等只接受交感 神经支配。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关系
传出神经的信号传递
生物电传递
神经冲动:讯息以动作电位的形式进行传递,
主要见于神经元内部
化学传递学说的发展
1869年外源性毒蕈碱可以模拟电刺激迷走神经的 效应,阿托品可以对抗电刺激和毒蕈碱的作用。 1904年TR Elliott 肾上腺素是交感神经的化学传递物。 1905年(Longley)尼古丁和箭毒在N-M起作用。 1907年Dixon尝试刺激狗迷走神经释放物可抑制另一狗心脏,但 失败。 1921年德国的Loewi 利用并联灌流蛙心证明刺激迷走神经释放 出抑制另一心脏的物质(半夜做梦醒后忘,第二夜重复梦,凌 晨3点实验成功)。 1930年Dale 发现Ach在N-M和神经节是传递物质。 1946年Von Euler 证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是NA而不是Adr.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S)
(autonomic NS)
支配心脏 、平滑肌和
腺体等
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S)
运动神经
(somatic motor NS)
支配骨骼肌
NA ACh
ACh/DA
ACh ACh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efferent/motor nerve)
第5章 传出神经系 统药理学概论
PNS在形态和机能上与CNS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作用是联络于CNS和机体其它各系统器官之间。
将各种内外环境刺激转变为神经信号向CNS传递的 神经纤维称为传入纤维,由这类纤维所构成的神经 叫传入神经或感觉神经(afferent/sensory nerve)。
向外周效应器官(effector)下传中枢指令的神经纤 维称为传出纤维,由这类神经纤维所构成的神经称 为传出神经或运动神经(efferent/motor nerve)。
是位于细胞膜(突触后膜/前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能识别并结合特异性的配体(递质或药物) 通过一系列分子机制将配体携带的信息传入次级神 经元或效应器从而产生冲动或效应 与Ach结合的称乙酰胆碱受体, 与NA或肾上腺素(AD) 结合的称肾上腺素受体
受体种类
乙酰胆碱受体
M受体 (毒蕈碱型 ): M1 、M2 、M3、M4、M5 N受体 (烟碱型): N1 、 N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