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静止的导学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背景二、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安排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活动设计六、教学过程反思一、教学背景静止和运动是二年级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孩子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次教学设计我们选择了常见的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尤其是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作为范例,让孩子们通过感官体验,认识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状态,对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经典的“静止”与“运动”,明白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不同2.了解常见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状态3.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感,对于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安排1.预习阶段: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处于静止和运动状态的物体。
通过带孩子们看图、看书、唱歌等形式逐渐引入本课内容。
2.导入阶段:老师带孩子们通过小游戏、语言互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3.讲解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常见物品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老师详细讲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引导孩子们思考静止和运动的区别。
4.实践操作阶段:孩子们通过模拟运动场景的表演、自己手动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亲身感受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性,增强孩子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5.结束阶段:总结本次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总结感受、认识,加深对于静止和运动的认识,为下一次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讲解、游戏、表演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多媒体、语言互动、配合实物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以使学生在听、看、说、做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活动设计本次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1.游戏环节——小动作猜猜我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进行一系列小动作,在每一个动作结束后,问孩子们它们们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2.演练环节——动一动通过对“动一动”重点物件的演示和操作,让孩子们真正亲身体验静态状态与运动状态的比对过程,感受物件示范动态行为的省略。
运动与静止 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导学案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4.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课堂导学]一、参照物与机械运动自学课本58—60页内容,完成1.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2.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做_____,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做_____,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______,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___.3.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通常简称为______4.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性。
为了方便,通常选_____或相当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5.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一般步骤:首先选取________,然后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_____改变。
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自学课本61页内容,完成物体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________,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________.[课堂导练]1.整个宇宙都是由__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对__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______的,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2.坐在行驶的轮船内的乘客说岸边的树木向后运动,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岸边的人则说轮船在飞速前进,则岸边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3.传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4.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的同步卫星是______的,太阳是______的。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相对性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4. 实际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相对性原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三、动手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四、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五、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3. 实际问题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际问题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讲解不够清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帮助学生认识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静止和运动的种类及特点。
3. 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活动安排:1. 活动一:引入活动通过展示一系列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的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活动二:知识讲解教师进行简单而生动的讲解,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静止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活动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加深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
4. 活动四:展示成果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分享他们对静止和运动的心得体会。
5. 活动五:游戏环节设计一些与静止和运动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静止和运动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活动六:课堂讨论开展一个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观点,老师及时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四、评价方法:1. 实验报告:对小组实验结果进行评分,评价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游戏环节中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合作性和表达能力。
3. 思维深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思考中展现出的思维深度和扩展能力。
五、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深入探讨静止和运动的规律。
2.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或科普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更多与静止和运动相关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方法。
六、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导学案》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的原因。
2. 掌握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入引导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运动物体,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让这些物体停下来。
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进修内容。
三、知识讲解1. 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变速直线运动或做曲线运动。
运动的物体有速度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会导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 物体停下来的原因:物体停下来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外力作用使物体停下来,二是物体自身摩擦力使其停下来。
3. 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停下来的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比如,可以通过施加反向的外力来使物体停下来,也可以通过减小摩擦力来减缓物体的运动速度。
四、示例演练1. 示例一:一辆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遇到前方拥堵,司机要如何让汽车停下来?2. 示例二:一个滑板运动员在滑行时想要停下来,他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五、教室练习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并列举出不同的方法。
2. 情景模拟:老师设置几个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自主探索如何让不同类型的运动物体停下来,并总结规律。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作业安置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的原因,并思考如何让这些物体停下来。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学习目标1.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 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 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1.收集信息请你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各个方面)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运动的世界活动1:请看教材图2-1~图2-3,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二、运动的描述活动2:①阅读课本19页内容,思考:(1)诗人画家音乐家如何赞美运动的?说明本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世界的美好,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音像资料效果更好本环节意(2)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②阅读课本上的“交流与讨论”思考: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花花跑动却说花花跑得真快呢活动3:探究“什么是运动和静止?”⑴讨论:①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书包呢?②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③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⑵总结: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你对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有什么看法?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了吗?⑶分析: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名歌词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②以树木做参照物,你看到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③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在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让学生分析生活实例,为“参照物”做下铺垫本环节采用设疑,提问讨论的方法,要完全交给学生,可采用小组互相置疑,在矛盾碰撞中理解“参照物”,从而明白分析运动静止是离不开参照物的活动4:阅读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课本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分析的结果是不同的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运动和位置-导学案-教科版(2017)
运动和位置【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1.能够有依据的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能够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科学态度1.乐于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学习重点】1.知道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学习难点】1.能够有依据的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能够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南(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两人静止不动时,用_____和_____描述自己的位置。
2.在草原上,以白云为参照物,老鹰是_____的。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歌词中,_____和_____都是运动的。
4.在“我的位置在操场东南方约45米处”的描述中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
5.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择一个______。
参照物方向距离描述2.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两人静止不动时,怎么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4.根据提示,写出方向。
(1)一个人面向东,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2)一个人面向南,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3)一个人面向西,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4.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之外,还可以利用什么方法确定自己的位置?【学习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及相对性原理。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3. 计时器或其他测量工具,用于测量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运动和静止的图片,如汽车、自行车、行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3.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这些物体是运动或静止的呢?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静止和运动的定义。
解释:在物理学中,静止是指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不发生位置变化的状态,而运动是指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发生位置变化的状态。
2. 解释相对性原理。
解释:相对性原理是指在物理学中,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 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举例:在火车上,坐在火车里的人相对于火车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三、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参考系,观察并判断给定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相对性原理,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2. 让学生反思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可能不同?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相对性原理。
初中运动与静止的教案
教案:初中运动与静止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相对的。
2. 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参照物的选择。
3.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准备:1. 课件。
2. 实物例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如汽车行驶、树叶飘落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哪些是运动?哪些是静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a. 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b. 静止:物体位置不发生改变。
2. 参照物的选择:a. 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物体。
b. 选择参照物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3.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a. 判断方法: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b.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物例子,分析其运动和静止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它们是如何判断的?2. 练习: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其运动和静止情况,并写出解答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了参照物的选择方法,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认识到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能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静止和运动现象,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3. 增强学生对物体状态变化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特征;2. 常见的静止和运动现象;3. 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静止和运动的概念;2. 区分静止和运动的特征;3. 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现象并加以分类。
四、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静止和运动现象;2. 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认识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两者的区别;2. 学习:讲解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特征,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理解概念;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状态变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静止和运动的认识;4. 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静止和运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提高: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2. 理解度:检查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是否理解,以及能否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能否准确观察并分类物体的状态变化。
七、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2. 引导学生设计小实验,让他们动手做科学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 联系实际生活,讨论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对静止和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中的现象,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成为未来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初中运动和静止教案
初中运动和静止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概念。
2. 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 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运动现象?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改变。
2. 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 讲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三、实例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参照物,观察组内成员的运动和静止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出机械运动、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2. 布置一道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体验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难易程度的把握,既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度负担。
动与静 教案
1. 我们生活在一个( )的世界里?请举例?
2. 人们分别在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运动的世界?
3. 什么叫机械运动?简称什么?
4. 什么是参照物?
5.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6. 参照物选取的原则是什么?
四、合学解问
(1)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合作探究未解决的问题,对预设的问题形成答案。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七,作业:学检1-4页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身边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处在运动的世界里,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课上应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多检查学生对于身边例子是否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生展示,点评,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补充。
(3)交流结果如下
a.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 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都在运动。
b. 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描述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描述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述运动
c.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五、拓学再问
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2.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
C.迎面驶来的汽艇 D.油轮上奔跑的小孩
教学简案
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___ ________
单元
第二章
《静止和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和运动的种类;
3. 能够区分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
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及特点;
2. 物体运动的描述和种类;
3. 静止和运动的区分;
4. 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时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导他们思考物体的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
2. 进修:向学生介绍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及特点,让他们理解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形式。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并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
4. 拓展:指挥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运动,如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并让他们能够区分这些运动方式。
5. 应用:通过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及特点,掌握了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和运动的种类。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区分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加深对物体运动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认识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认识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体验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 参照物的选择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行驶、行人走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定义,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3. 实验:安排一些实验,如在操场上观察不同运动状态的物体,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并分享讨论结果。
5. 总结: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6.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实验法:观察和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4. 练习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操场、观察工具(如望远镜、手机等)。
2. 教学素材:PPT、教材、练习题。
3.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教育网站、教育杂志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运动与静止导学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导学案使用时间:第八周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导学案编号:81WL013运动与静止【学习目标】1、要学会运动与静止的概念;2、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情况。
【新知探究】一、参照物1、定义:2、参照物的选择3、运动:静止:4、运动与静止是,是相对于而言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2、分类:1)直线运动:2)曲线运动:【合作探究】1、2001年9月11日,美国两驾民用飞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并先后撞击世贸大厦“双子楼”,造成“双子楼”先后例塌,多人死亡、失踪的惨祸。
在飞机撞向世贸大厦时,以为参照物,飞机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若以飞机为参照物,则世贸大厦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世贸大厦是的。
2、五一假期,小明和父母坐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
1)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分别判断卡车和小车运动情况。
2)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3)妈妈说小明在动,她选择的参照物又是什么?4)以上事例可知,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
【达标检测】1、某同学站在运动的电梯里,如果以他所在的电梯为参照物,则他是的2、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这颗卫星是的。
3、“水涨船高”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为参照物,以为参照物时,船是静止的2.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处于运动的条件下,所选的参照物不能是()A. 河岸B. 山C. 山上的树D. 轻舟上的人3.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乘坐的“中华勇士号”橡皮艇在长江上游顺水漂流而下,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静止的B.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C.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运动的D.以探险队员为参照物,橡皮艇是运动的4.在飞机降落的时候,小明向外望时觉得大地向他扑过来,这是他以哪个物体做参照物()A.地面 B.飞机C.飞机场 D.无法判断5.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3-2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受油机 B.大地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6. 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升降机上,乙看到甲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甲看到楼房在上升,乙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各自的状态是()A. 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B.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C. 甲、乙都在上升D.甲上升,乙下降7.小明骑自行车在沱江河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8.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或斜向北下落图3-2。
鲁教五四学制课标版初中物理初二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运动和静止
鲁教五四学制课标版初中物理初二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运动和静止鲁科版初三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运动和运动»一、教材剖析本课是鲁科版初三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第一节,本节课内容较少,内容包括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以及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
重点是机械运动,看法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是应用参照物来描画运动;先生对我们往常说的运动和运动观念有些根深蒂固,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不容易了解,也是这节课的难点,需求教员多举贴近生活的事例,激起先生的求知欲,拓展他们的思想,培育先生处置效果的才干。
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幽默的图片,惹起先生学习的兴味;罗列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经过课文内容使先生体验相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引见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应引导先生结合身边实例经过火析思索,了解运植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动,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经过先生复杂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剖析,说明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进而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依据指定的参照物判别物体的运动和运动,会依据物体的运动状况判别参照物,取得运用物理知识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
这一节看似复杂,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此了解本节的内容对前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剖析初三先生刚接触物理,本节课是先生系统学习和研讨物理的第一步,先生的学习兴味很高,有剧烈的活动和探求愿望,但初中生的看法理性多于理性,他们的思想方式主要是笼统思想,而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在生活中运动随处可见,先生十分熟习,但大都停留在理性看法基础上,如何将理性看法转化为理性看法,迷信地描画运动,先生还未接触到。
可以说先生对运动的认知是浅薄的,外表化的。
如:乘坐车辆就经常出现判别上的错误。
关于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更是难于了解,因此教学进程中让先生直观笼统的去感受剖析,降低了解的难度。
基于以上剖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三、教学目的:1、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运动与静止导学案教案
班级第组姓名:课型:新授课课时:共3课时备课人:张忠武一、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和机械运动,会判定参照物;2、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知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学习过程:(一)、认知准备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符号是。
换算关系:1km= m = cm = dm = mm。
2、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m表示,V表示,计算密度的公式是;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3、密度是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水的密度ρ=千克/米3 ,物理意义是。
一杯水倒去1/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合 g/cm34、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测出质量m,用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2)求质量:m= 。
(3)求体积:V= 。
5、物体_____ 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_________,它不随物体的_____ 、_____ 、_____ 的改变而改变。
6、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
常用的质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1t=____kg=____g=____mg=____ug1、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理解:如下图a所示,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当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每个人的位置如图b所示.比较a、b两图,请找一找号小孩做了机械运动。
因为号小孩相对于而言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说号小孩做了机械运动;号小孩相对于而言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说号小孩也做了机械运动。
2、运动的分类:运动按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线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①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②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甲图飞机的运动是,乙图飞车的运动是。
(三)、参照物1、概念: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事先选定—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辨事物的能力;3.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观察的习惯;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2. 静止和运动的特征;3. 静止和运动的例子;4. 静止和运动的实验。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2. 帮助学生掌握静止和运动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之间的区别;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分辨静止和运动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概念;2. 学生小组合作,开展实验观察。
六、教学手段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3. 学生实验报告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2. 拓展:教师讲解静止和运动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3. 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开展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4. 总结: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表,总结静止和运动的特征。
八、作业设计1. 观察周围的物体,记录3个静止的例子和3个运动的例子,并说明原因;2. 完成实验报告表,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3. 调查家庭中静止和运动的事物,写一份调查报告。
九、评价方式1. 完成作业的质量;2. 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3. 调查报告的深度和逻辑性。
十、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带来自己观察到的静止和运动的例子分享;2. 组织学生进行室内外的实地考察,寻找各种静止和运动的事物。
十一、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辨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习惯,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次《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借鉴,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认知:五年级科学教案
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认知:五年级科学教案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研究。
当谈及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认知时,它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等课程。
五年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龄段,学生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很多的认知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对于五年级的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认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
第二部分: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认知发展让我们来看看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认知发展。
在幼儿时期,学生认为静止和运动是没有区别的,他们将运动和静止视为两种对立的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逐渐理解静止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运动不仅可以让物体改变位置,还可以改变物体的状。
比如在球形体育器材上爬布,在游泳池中游泳等。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会逐渐意识到,不同的物体的速度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走过相同的距离。
他们将关注到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等。
第三部分:教学建议1.设计基础教材教师们应该在教学中引入相应的基础教材,例如绘本、实验、科技活动等,来帮助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这些教材应该包括一些真实的场景,例如从球场上观察现场的足球比赛或者在游泳池中观察人们的游泳姿势等,有经验的学生也会发现角度,距离和方向变化对于视角也会产生影响。
2.利用互动性和体验性教学法互动性和体验性教学法是使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认知发展更加有趣和有效的一种方法。
出现图片或国际象棋等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去描述事物相对静止或运动的状态,让他们感受到具体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理解运动中加速度,角度,方向的影响。
3.课程中持续关注和指导学生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编写预测测试来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根据预测结果诊断所有学生的知识点和错误区域,并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和指导学生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运动和静止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流程:
导入:
1、在同学们眼里,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你是把什么物体作为标准才得出的结论?
2、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3、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
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上面看似矛盾的情景,在我们学了这节课后,你就能明白了。
自学一:阅读课本“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并完成检测题:
1、物理学中把物体叫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
如:火车在轨道上行驶、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都是机械运动。
请你再举三个例子:、、
自学二:阅读课本“参照物”,知道参照物的概念,并完成检测题:
1、P25如图所示,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1)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2)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2、参照物的定义:
3、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4、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 ____.
5、看课本图1-1-6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或静止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
①卡车是运动的,参照物是,②卡车是静止的,参照物是
③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参照物是,④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参照物是
(2)、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
①受油机是运动的,参照物是,②受油机是静止的,参照物是
③大型加油机是运动的,参照物是,④大型加油机是静止的,参照物是(3)当受油机和加油机的相同、相同时才能顺利地完成加油。
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运动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这种静止称为“相对静止”。
演练:一、填空题:
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的选择是的,也可选的物体为参照物,也可选的物体为参照物,若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我们常选择或固定在上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是。
2、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 __是静止的.
3、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展示了空中加油机,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它相对于____ 是静止的.
4、有一句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支朵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的;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中,又是以为参照物的。
5、“地球又自转又公转”,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若在某段时间内的距离保持不变,则在这段时间内,若以为参照物,甲汽车是静止的;若以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7、坐在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电线杆向正南方向运动,则乘
10、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
________我们是静止的.
11、坐在行驶的轮船内的乘客说岸边的树木向后运动,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岸边的人则说轮船在飞速前进,则岸边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_________.
12、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
13、“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__ ___;“奔驰”_____ ___;“后退”_____ ____.
1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5、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飞去,而他在舱内却感觉不到自己运动,则地面上的人和杨利伟分别以______和______为参照物.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谓的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
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C、如果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
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
2、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行驶,一个人在人行道上也向东行走,如以汽车为参照物,这个人的运动状态是()。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处于静止;
D、不能确定。
4、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是指各种机械的运动;
B、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同;
C、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作出了为参照物;
D、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5、一小说中写到:“一阵大风,将院内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之外”.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井 B、地面 C、院子 D、篱笆
6、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乘客,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是以下万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而过的船;
D、河水。
7、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
船 D、风和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