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静止》教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背景二、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安排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活动设计六、教学过程反思一、教学背景静止和运动是二年级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孩子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次教学设计我们选择了常见的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尤其是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作为范例,让孩子们通过感官体验,认识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状态,对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经典的“静止”与“运动”,明白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不同2.了解常见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状态3.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感,对于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安排1.预习阶段: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处于静止和运动状态的物体。
通过带孩子们看图、看书、唱歌等形式逐渐引入本课内容。
2.导入阶段:老师带孩子们通过小游戏、语言互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3.讲解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常见物品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老师详细讲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引导孩子们思考静止和运动的区别。
4.实践操作阶段:孩子们通过模拟运动场景的表演、自己手动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亲身感受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性,增强孩子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5.结束阶段:总结本次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总结感受、认识,加深对于静止和运动的认识,为下一次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讲解、游戏、表演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多媒体、语言互动、配合实物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以使学生在听、看、说、做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活动设计本次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1.游戏环节——小动作猜猜我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进行一系列小动作,在每一个动作结束后,问孩子们它们们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2.演练环节——动一动通过对“动一动”重点物件的演示和操作,让孩子们真正亲身体验静态状态与运动状态的比对过程,感受物件示范动态行为的省略。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及相对性原理。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3. 计时器或其他测量工具,用于测量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运动和静止的图片,如汽车、自行车、行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3.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这些物体是运动或静止的呢?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静止和运动的定义。
解释:在物理学中,静止是指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不发生位置变化的状态,而运动是指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发生位置变化的状态。
2. 解释相对性原理。
解释:相对性原理是指在物理学中,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 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举例:在火车上,坐在火车里的人相对于火车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三、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参考系,观察并判断给定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相对性原理,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2. 让学生反思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可能不同?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相对性原理。
初中运动与静止的教案
教案:初中运动与静止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相对的。
2. 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参照物的选择。
3.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准备:1. 课件。
2. 实物例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如汽车行驶、树叶飘落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哪些是运动?哪些是静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a. 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b. 静止:物体位置不发生改变。
2. 参照物的选择:a. 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物体。
b. 选择参照物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3.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a. 判断方法: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b.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物例子,分析其运动和静止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它们是如何判断的?2. 练习: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其运动和静止情况,并写出解答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了参照物的选择方法,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认识到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
1. 教学目标
- 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和静止状态的描述
- 能够区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 教学内容
- 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 静止的定义和特点
- 运动形式的描述和举例
- 静止状态的描述和举例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环节
- 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3.2 知识讲解
-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实例,讲解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如物体的
位置、速度、方向的变化。
- 讲解静止的概念和特点,如物体保持不变的位置、速度和方向。
3.3 运动形式的描述
- 通过图片、视频或模型等展示物体运动的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和规律。
3.4 静止状态的描述
- 通过图片、实物或场景展示物体的静止状态,如站立、躺着、停止等。
-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静止状态下物体的特点和形状。
3.5 深化理解
-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并记录其特点和描述。
-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和静止状态有何区别。
4. 教学评价
- 设计简单的练题,检验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程度。
-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运动形式和静止状态的描述能力。
5.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原理、静止状态下的力和压力等。
以上是《运动与静止》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运动和静止教案
初中运动和静止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概念。
2. 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 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运动现象?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改变。
2. 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 讲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三、实例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参照物,观察组内成员的运动和静止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出机械运动、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2. 布置一道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体验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难易程度的把握,既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度负担。
运动与静止教案
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
两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①运动方向相同,②运动快慢相同
机械运动分类:①直线运动②曲线运动
教学
后记
(4)小组成员模拟演示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说山在运动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说船在运动是选为参照物的。
(4)、交流讨论
传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种事情有可能发生吗?理由是什么?
各小组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几分钟后展示
(1)你能说出图3-3中小男孩相对大树、小女孩相对小男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吗?
(2)你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你是运动的;路边的电线杆,以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
二、知识精讲
(一)参照物与机械运动
观察以下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多媒体出示运动各种物体运动的图片)如鸟的飞行、动物爬行、地球自转、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细胞的运动等等。
(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动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2、地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我们的房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二)机械运动分类
学生观看图片并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按照经过的路径可以分成哪几类?
物体从—个位置运动到另—个位置,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可以将它们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八年级物理一运动与静止—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2.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3.能够区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并能够用图示法表示运动。
教学重点:1.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2.区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教学难点:1.用图示法表示运动。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实验器材:滑动电路、各种小车、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播放一段物体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带领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物体位置、时间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
二、讲解1.开始介绍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别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解释。
2.引导学生从平常生活中的例子出发,描述他们所见到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并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实验1.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滑动电路,观察杯子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请同学们描绘实验中杯子的运动轨迹。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能力。
四、巩固1.巩固运动与静止的概念,进行小组活动。
教师将小车放在不同地点,让学生通过描述小车的位置变化来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并用图示法表示出来。
2.收集每组的描述和图示法,进行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是否一定是线性的。
通过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小车,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运动情况。
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不同形状物体的运动特点。
六、作业让学生查找并总结有关运动与静止的实例,并写一篇关于运动与静止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对下节课的教学准备进行安排。
物理八年级《运动与静止》 教案
集体备课共案研讨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讲述:一战期间法国飞行员的奇遇(阅读课本P60图3-4内容)。
思考:你认为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吗?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知探索1、宇宙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
阅读章首文字,举例说明:宇宙中的天体如银河系、太阳、地球等,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做运动。
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房屋、教室中的课桌、椅子等都在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也都在做运动。
2、机械运动思考:什么运动?说明: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来源: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如行驶的列车、奔流的河水、飞翔的鸟儿、比赛的运动员、跑步的同学等。
3、参照物提问:我们在生活中常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那个物体是静止的与运动是绝对的矛盾吗?演示实验:老师拿着课本在走廊行走,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生实验:将课本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上笔,推动课本,笔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观察讨论:看课本第59页图3-1,3-2,3-3 思考问题,说明自己的看法。
思考:对同一物体,运动和静止是一定的吗?取决于什么?归纳:在生活中人们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参照物选定的标准:1)可以选取任意物体为参照物,但不能选取自身为参照物。
2)研究地面上的物体常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3)选定的参照物就假定它是静止的。
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具体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3)看被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 教学方法: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教案章节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参照物。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
实验和观察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3 教学方法: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坐在行驶的车辆中观察窗外的景物。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实验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
教案章节三:运动和静止的转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之间的转换。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运动和静止的转换。
3.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转换原理。
实验和观察运动和静止的转换。
3.3 教学方法: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推动一辆停车的汽车。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实验中的运动和静止转换现象。
教案章节四:运动和静止的测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测量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测量方法。
实验和观察运动和静止的测量。
4.3 教学方法: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实验中的运动和静止测量方法。
教案章节五:运动和静止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5.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例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5.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和静止。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运动和静止应用的理解。
运动和静止教案
第三章简单运动第一节运动与静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听参与让学生了解运动相对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2.从运动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参照物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运动相对性在生活、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这一课题及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并引导学生把简单的现象上升到知识的高度。
(3)从物理上对参照物的选取问题来启发学生:看待事物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重点难点】参照物的选取问题与判断问题。
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法】讲授;讨论;观看图片等与提问想结合。
【引入新课】通过课件演示“飞行员的奇遇”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一、【自学提示】看课文P59上回答:1、什么是参照物?2、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运动和静止是的。
4、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做参照物?5、什么是机械运动?6、什么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二、趁热打铁1、观察图3-1回答下列问题:(1)以汽车为参照物刘东是运动还是静止?(2)刘东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呢?(3)若以他所选的参照物看,他坐的火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结合图3-2回答下列问题:(1)“小小竹排江中游”说的哪个物体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2)“巍巍青山两岸走”说的哪个物体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又是什么?3、结合图3-3回答下列问题: 图3-1(1)说图中小女孩是运动的是以_____为参照物?(2)以小男孩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旁边的树木呢?4、空中加油、飞行员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此时的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是_____;飞行员相对于子弹是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5、“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哪个物体是参照物?“乌云过来遮住了月亮”这里的参照物又是谁呢?6、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前,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十是的,对接成功后,以天宫一号位参照物,神十是的7、这个是什么成语故事?这个人找不到他的宝剑,是因为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是的道理。
运动与静止教案
→ → →
变化
运动
静止
课 后 反 思
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 “满眼风 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 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描述,所选择的 参照物分别是( A. 风和水 C. 山和船 ) B. D. 船和地面 风和地面
2.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 “去 年一场大风,把我院内 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了.” 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
学生活动:两个同学并排起步行走,讨论他们是 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总结相对静止的条件:速度相同,方向相同。 阅读教材“交流讨论”并观看视频,说一说为什么 飞行员能够抓住子弹。 举例: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 二、课堂练习:
4、学生活动并讨论 相对静止的条件。
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讨论知道飞行员之所以能 够抓住子弹是因为飞机和 子弹相对静止。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一、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叫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
板 书 设 计
↓
研究对象
↓
→ ↓
→ 相对
weizh i 位置 Weizh 参照物 i weizh i
→
不变
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相对静止 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第 1、2、3、4 题
多媒体课件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备注
新课导入:
一、播放音乐《红心照我去战斗》引出歌词“小小 欣赏音乐,感受物理
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和“小小竹排江中游, 的奇妙。 滔滔江水向东流”。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一、参照物与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 观察图片,找出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看看谁动了,你是怎样判断的?并 介绍什么是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1.参照物的概念: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 —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中谁动了,得出机械运动 的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 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 变化。 认真听讲,知道什么 是参照物。 观看课件,了解一切物体 都是运动的。并思考老师 提出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与静止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2.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和静止的规律。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区分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
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分析不同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介绍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概念,分析实例中的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阐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区分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分析不同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 分析实例: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参照物选择和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实例视频:收集与运动和静止相关的实例视频,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练习题:编写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运动与静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3. 能够描述不同场景中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 运动的特征:速度、方向和轨迹。
2. 静止的概念和特征- 静止的定义:物体位置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
- 静止的特征:位置不变。
3.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观察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 观察物体的速度是否为零。
- 观察物体的轨迹是否直线。
4. 不同场景中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描述- 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 描述不同环境下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认知和兴趣。
2.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运动和静止中的状态和变化。
3. 展示不同场景中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或静止。
4.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总结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5. 练: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场景和物体图像,让学生判断并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6. 小结:回顾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状态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展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场景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进一步探究速度、加速度与运动的关系。
2. 探索不同物体的运动特征,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3. 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入力和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介绍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能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添加更多实例和案例,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概念应用能力。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doc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现象的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例子。
互动法:学生分享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经验。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1.4.2 讲解: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例子。
1.4.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经验。
1.4.4 总结: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教案第二章:运动的种类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往返运动。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观察法: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类型。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种类的运动。
2.4.2 讲解:教师讲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的特点。
2.4.3 观察: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类型。
2.4.4 总结:教师总结不同种类的运动。
教案第三章:静止的意义3.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静止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静止现象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静止的定义。
静止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静止的定义及意义。
分析法:学生分析和思考静止现象的意义。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静止的概念。
3.4.2 讲解:教师讲解静止的定义及意义。
3.4.3 分析:学生分析和思考静止现象的意义。
3.4.4 总结:教师总结静止的意义。
教案第四章: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4.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概念。
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例子。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概念及例子。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教案标题:运动与静止教案目标:1.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特征和区别;3. 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实际场景;4.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和特征;2. 运动和静止的区别;3. 运动和静止的实际场景。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运动和静止的实例图片;3. 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 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与静止。
2. 探究(15分钟)-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和特征。
-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几个运动和静止的实例,例如:小车行驶和停止,球滚动和停止等。
- 与学生一起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3. 拓展(15分钟)- 给学生分发练习纸,让他们在纸上画出几个运动和静止的实例,并用文字描述。
- 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其中的运动和静止特征。
4. 归纳(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特征和区别。
-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运动和静止的实际场景。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给学生出示一些图片,让他们判断其中的物体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状态,并解释理由。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6. 结束(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发现运动和静止的实例。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寻找更多的运动和静止实例,并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对生活的影响,例如:交通运输、体育运动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学生练习纸上的绘画和描述是否准确地表达了运动和静止的特征。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2. 运动和静止的实例图片;3. 学生练习纸。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举例说明实际场景。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2)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运动和静止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平动和转动”和“静止和位置”的概念,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将从物体的外观变化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运动和静止现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和概念的归纳整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出示一段视频,由此导入新课:“大家看,这个小球在什么地方?”2.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小组,鼓励他们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讨论观察结果。
(2)引导学生提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展示每组的观察结果和描述,共同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特征。
3.概念归纳:(1)在黑板上绘制运动和静止的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通过讨论,归纳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是指物体的静止,物体在某一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是指物体的运动。
4.实践活动:(1)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进一步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特征。
(2)方案一:让学生站立不动,观察自己和周围的物体,判断他们是运动还是静止。
(3)方案二:放置一个小球在平整的台面上,观察小球是否发生运动。
5.概念巩固:通过板书总结和再次对概念的澄清,强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6.课堂小结: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和交流,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四、板书设计:运动和静止运动: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静止: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不变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初中物理教学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教学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相对性原理。
教学难点:1. 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运动和静止的图片,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二、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3. 教师提出问题:“参照物的选择对判断运动和静止有影响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参照物的选择对判断运动和静止有影响,即相对性原理。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相对性原理解决问题?”2.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如判断公交车是运动还是静止、判断地球是运动还是静止等。
3. 教师总结并解释相对性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动手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观察滑轮组的运动状态、观察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等。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提高(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有关运动和静止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相对性原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相对性原理。
五年级科学教案: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应用
五年级科学教案: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应用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应用本节课程旨在教授学生运动和静止的基本概念,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介绍许多应用场景。
同时,学生将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科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一、学习目标1.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区分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差异;3.探究应用场景;4.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探究应用场景;3.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可以用一些引人注目的实例或图片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例如,播放街头运动员做花式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运动和静止的不同之处。
2.概念解释通过运动和静止的图像或实例,说明两者的概念差异。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老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明确区分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差异。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识别运动和静止。
例如,探索运动车辆的运动方式,区分静止车辆和行驶的车辆,并分析在不同条件下车辆的运动状态。
4.提问解惑将从分组活动中得到的问题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们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提问和解决。
同时,让学生们尝试回答各自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并与老师和其他组进行交流。
5.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之前,老师应该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概念、问题和应用场景,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发表对本课程的总结。
四、教学工具1.视频和图片;2.讲台或白板;3.小组活动板;4.问题解决模板。
五、教学评估老师应该结合课堂上的演示、交流和解答,对学生进行评估,以确保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有关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评估应该包括学生对于运动和静止的定义掌握、应用探究成果、学习方法和思考能力。
※课程延伸:在这节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可以在家里自己探索运动和静止的应用。
例如,去观察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试着找出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差异,以及乘车后速度的变化。
这将为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提供更多的实践和探索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静止》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静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生,教学内容为《运动和静止》。
本节课主要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分类以及相关物理量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的相关物理量的度量。
2.能力目标:•掌握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图示和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在运动和静止状态下的特点,引发他们对物体运动的好奇心。
2. 概念解释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按照不同的角度解释运动、静止的概念,然后交流分享,进行概念澄清。
3. 运动和静止的分类让学生探究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特点,并帮助他们掌握这些运动的相关物理量的度量方法。
4. 实验设计引入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在观察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轨迹,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的认知。
5. 总结归纳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梳理归纳了课程中所提到的各种概念和物理量。
同时,他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案分析1.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程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2.本节课教师提供了多种视觉资源,如图示和运动影片,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得到充分的体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3.本节课教师采用了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难以理解一些概念。
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2.在实验环节中,有些学生难以操作实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他们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3.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对理论概念难以理解,可能需要更加详细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课题
第一节 运动与静止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知道什么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 程 与 方 法 1.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验运动的相对性。
2.在观察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通过对具体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引导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准备
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自制PPT 课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教 学 活 动 流 程 设 计
修订与补充
_ huoyejiaoan
_
续页1
1
_ 活 页 教 案
_ huoyejiaoa _
首 页
_
活 页 教 案
问题导入
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3. 运动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类。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61页3、4题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修订与补充
板书设计
运动与静止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
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运动的分类
_huoyejiaoan
_续页2
_活页教案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教 学 反 思 与 随 笔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导 学 案 设 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现象。
2、知道参照物,并能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和根据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学习难点】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 称为机械运动。
2、可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看以哪个物体作为参考标准,这个标准物体就是 。
二、课堂学习 自学教材59、60页 1、机械运动
达成情况
_ huoyejiaoa n
_ 活 页 教 案
_ 续页
3
通过看课本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例举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运动。
参照物:
例举:
2、参照物
思考:小明在车上看到路上汽车飞快的驶过,他认为车上乘客是运动的,而车上的司机看乘客却不动,司机认为乘客是静止的,同样是研究乘客的运动状态,为什么小明和司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
(1)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参照物怎么选取?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习课本60页内容后回答:
(1)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2)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的物体运动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来源:学科网]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
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
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来源:学科网]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4、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
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飞机 B.地面 C.模拟气流 D.他本人
【课后练习】
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齐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孙悟空相对于地面是______ ,孙悟空相对于白云是___________ 。
[来源:学科网ZXXK]
2、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3、从图中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
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两车都运动
D.两车都静止
【学习反馈与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将你的收获和反思记下来。
审阅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