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 导学案

合集下载

《运动与力导学案》

《运动与力导学案》

《运动与力》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力的观点,掌握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2. 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掌握运动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力的观点及分类2. 力的计算方法3. 牛顿运动定律4. 运动的基本规律三、导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并让学生思考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2. 进修:教师介绍力的观点及分类,讲解力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拓展: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加深对运动与力的理解。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导学评判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力的观点及分类。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4. 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和实践。

五、导学反馈1.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和实验报告。

2. 学生参与教室讨论,回答问题。

3. 学生能够自主进修,探索力与运动的相关知识。

六、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拓展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参与竞争或活动,增强对力与运动的理解。

3.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加深对力与运动规律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置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干系,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不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愿学生在力与运动的世界中,探索未知,创造奇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运动与力1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运动与力1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运动与力1导学案目标本导学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与力的概念,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力的作用及其影响。

知识点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作用及其影响-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具体力的概念和特点研究内容- 研究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研究力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力的作用及其影响- 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具体力的概念和特点研究步骤1. 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思考物体的运动方式。

例如,自行车是怎样运动的?为什么会停下来?2. 将物体按照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

可以将物体分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类。

3. 研究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是什么?有哪些不同种类的力?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4. 分析力的作用及其影响。

例如,如果没有重力,物体会怎样运动?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怎样运动?5. 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具体力的概念和特点。

例如,重力是什么?什么是弹力?摩擦力有哪些特点?6. 完成课堂练,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解题方法和答案。

7.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运动的分类有哪些?- 力的概念是什么?- 举例说明力的作用及其影响。

-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分别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特点?作业1. 完成课堂练册上的相关练题。

2. 自行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不同力对物体的影响,并记录实验结果。

将实验结果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知识拓展如果有兴趣深入研究运动与力的知识,可以参考以下拓展内容:- 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 研究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 研究电动物体和自然界中各种力的作用与效果。

参考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 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力与运动教案范文

力与运动教案范文

力与运动教案范文标题:力与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并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等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性质。

2.力的作用及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和分解。

2.将力与运动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常用到力吗?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力”的概念。

2.理论讲解(20分钟)a.力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并解释力的概念和性质。

-示意图展示力的方向和大小,并强调力的大小用矢量表示。

b.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指导学生了解弹簧秤的使用,并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 讲解力的计算公式F=ma,并进行相关例题讲解。

3.实践操作(30分钟)a.实验:利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品的重力,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b.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有关力的计算练习,包括单个力的计算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

4.拓展应用(20分钟)a.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力与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

b.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力的作用过程,并对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作用和计算方法,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拓展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和探究活动,进行个人表现评价和小组合作评价,旨在评估学生对力与运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理论讲解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需要加入更多的生动案例和形象图像进行说明。

另外,在拓展应用环节设计活动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让活动更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初中运动和力教案

初中运动和力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力和运动的关系2. 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

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15分钟)1. 讲解力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明白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20分钟)1. 布置实验: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速度。

3. 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观察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出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2. 提问: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3.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车、自行车等,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 学生是否能通过实验观察到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 牛顿第一定律 导学案 (解析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 牛顿第一定律 导学案 (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自主预习】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做惯性定律。

2.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变化或形状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4.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惯性的缘故。

5.马路上的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后倾倒,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前倾倒,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人有惯性而造成的。

6.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仍具有惯性。

(没有/仍具有)7.虽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大量事实经验的基础上的,经过科学总结而得出的,因而是正确的。

8.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内,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球,突然小球向前运动,这时列车是在减速行驶。

(填“加速”或”减速”)9.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A.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C.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三要素相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1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3. 掌握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4. 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运动与力的概念和关系。

2.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运动与力的定义。

2. 运动与力的关系。

3.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分析的方法。

2. 学生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与力。

2. 新知讲解运动与力的定义: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照物改变位置的过程,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方向、改变形状或停止运动。

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运动。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就会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单位是牛顿(N);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a是物体的加速度,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3. 练习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2) 物体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加速或减速运动?3) 物体的质量对运动有何影响?4) 给定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如何计算物体所受合力?4.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验证运动与力的关系,并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运动与力的应用,如汽车开始和停止运动、游泳运动与力的关系等,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思考。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关系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运动与力相关的练习题,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设计导学案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设计导学案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2.能描述牛顿第一定律3.知道二力平衡会判断是否一对平衡力【知识梳理】一、牛顿第一定律1.一个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保持。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保持。

2.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得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性质。

3. 惯性和惯性定律不同之处在于:描写物体运动规律,描写物体本身的性质;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而是任何物体都具有。

二、二力平衡1.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

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到的力叫做。

2.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其实就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我们也称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三、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课堂探究】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C.与运动的快慢有关 D.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慧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带钩的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如图8.3-9所示。

(1)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

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利用了知识。

(2)他设计的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次数压力/N接触面木块放置木块运动测力计示数/N1 2.0 木板平放慢2 2.0 木板平放较快3 2.0 木板平放快小慧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填字母符号)是否正确。

2、用大小为1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桌子受到的摩擦力(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N.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它将。

3、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自行车最后还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的缘故.若路面光滑,自行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对此做过研究,并总结出定律.4、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具有,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的(填“运动”或“静止”)。

第7章 运动和力 课堂导学案

第7章 运动和力 课堂导学案

11第七章 运动和力一、力[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其表示方法.[课堂导学]一、力 自学课本23—24页的内容,完成:1.人推车时,人对车施加了作用;手提箱子时,手对箱子施加了______;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对铁钉施加了______。

我们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这种作用叫做____.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____________。

有施力物体,必定有____________。

3.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人离墙而去,这说明人推墙时,人也同时受到了墙的作用。

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在人推墙的过程中,若以墙为研究对象,是人对墙施加了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___,受力物体是___;若以人为研究对象,人也受到了墙对人的作用,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

4.力一般用字母___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符号___。

拿起两只鸡蛋的力大约是____N,中学生的重力大约是______N.*5.当两个物体间存在力的作用时,两物体_________ (一定/不一定)直接接触,如磁力,重力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 自学课本24—25页的内容,完成:如图的情景表明:力可以使台球由静止变为_____,可以使足球由运动变为_____,可以改变排球的运动方向,可以使弹簧伸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称为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可见,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2)力可以使物体____________.三、力的三要素 自学课本25—26页的内容,完成:1.把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会影响力的____________.2.用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只把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_________.[课堂导练]1.磁铁靠近铁块时,磁铁吸引铁块,这表明磁铁对铁块有___的作用,同时铁块对磁铁也有___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

第八章 运动和力系统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 运动和力系统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中考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知识网络】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________概括出来的。

2.惯性(1)一切物体都具有体持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惯性。

事实上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内容,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__________。

(2)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_______.。

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3)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4)惯性的应用与防止各举两个例子:二、二力平衡1.平衡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力平衡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力和运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摩擦力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四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导学案

初四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导学案

初四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导学案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熟悉而陌生的力 1、力 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什么叫力的作用??)任何一个力都有它的________物体和________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①使物体的_______发生改变(即:使物体发生______)②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物体由静到动,由____到_____,以及运动_____和_____的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4)力的单位:_______,简称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5)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他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6)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带________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

2、力 的测量工具 (1)结构:_______、________和刻度盘等组成(2)原理: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__________就越_____。

(3)用法(参考课本P88)①所测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________) ②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使用前应该________。

③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3、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施力物体:________(3)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跟它的________成正比。

公式是________,式中g=________,意思是质量为_______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教案标题: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知道力的作用和种类。

3. 理解运动的三要素。

4. 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5分钟)1. 准备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图片和玩具,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

2.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4. 运动的三要素:物体、力、运动状态。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探究力的作用- 准备一块光滑的桌面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用手控制力的大小,尝试将书从桌面上推动到桌边。

- 学生记录推动的结果,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 实验二:探究力的种类- 准备一本书和一条绳子- 要求学生用绳子拉书,用手推书,比较拉力和推力对书的作用。

- 学生总结拉力和推力的区别和作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回答问题:- 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力?- 有哪些种类的力?- 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如何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2.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的作用和种类,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运动和力的例子。

2.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运动和力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同种类的力以及运动的三要素。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第六章力和运动二》导学案

《第六章力和运动二》导学案
《第六章力和运动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及方向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课时安排】1 课时 【学习过程】
学案
【模块一】 一、 《基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以下内容: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这就是 。 2.重力 ⑴重力的定义: 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其中 g=9.8N/kg 它表示 。 可 取 g=10N/Kg ⑶重力的方向: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 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 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 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 将会出现的 现象: ( 只要求写出 两种生活中 可能发生 的) 。 ☆降低重心可增加稳定性(机器底座笨重,滑雪时要下蹲) 二、 《基础知识展示》——小组交流、展示,并提出疑惑。 三《典型例题精解一》 1.重力 【典型例题 1】地球上不同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 落, 但从地球外面看, 几个苹果下落的地方显然不同。 那么我们所指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答: 。 【典型例题 2】建筑工人在砌砖时常常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 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如图 6-7 所示. (1)说明它所利用的物理知识. (2)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四《巩固提高一》 1.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登月工程",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引力为地 球的六分之一.宇航员登上月球,( )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 )轻而易 举地举起 150kg 的物体, ( )用手机通话.(均填“能”或“不能”) 2.如果没有重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能流动 B.人一跳起就离开地球 C.物体没有质量” D.茶杯中的水无法进入嘴里

《第六章 力和运动一》导学案

《第六章 力和运动一》导学案

《第六章力和运动一》导学案【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2、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原理
3、了解生活中各种与力有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为什么?
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工作的是(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发现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上,用这个测力计测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球受到的力
3)车向前加速运动,悬 4)静止在墙角的球板书设计:。

14力与运动(导学案)

14力与运动(导学案)

学案14 力与运动 第 - 1 - 页 共 2 页学案14 力与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2、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惯性相关的例子; 3.会进行力的简单合成; 4.会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5.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识梳理】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二.惯性与惯性相关的例子三.力的简单合成四.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五.知道并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典例分析】 1.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它受到的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块将( )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C .落到地面上D .立即停止运动2.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 [ ]A .苹果从树上落下B .汽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弯C .物体在斜坡上匀速直线滑下D .向上抛出的石块3、下列现象不是..由惯性引起的是( ) A .拍打衣服,拍去灰尘 B .将足球射入球门 C .洗手后,用力甩去手上的水 D .跳远快速助跑4.如图所示,一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5.如图3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马拉车的力总是大于车拉马的力B .马拉车的力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C .加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D .减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6、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如图6中惯性最大的是( )7.吊车以2m/s 的速度将1×104 N 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吊车改为2m/s 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若吊车改为4m/s 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8.空降兵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力将匀速下落,它的体重为650N ,伞重200N ,若人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则伞对人的拉力为 N ,伞受到的阻力为 N.图3A .奔跑的小朋友B .静止的磁悬浮列车 D .漂浮的氢气球C .飞奔的猎豹 图6【课堂达标】1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B.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大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并击中目标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2、图1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有()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4.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10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 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B.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C.木块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7、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我们做了如图16所示斜面小车实验。

《第六章力和运动三》导学案

《第六章力和运动三》导学案

《第六章力和运动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惯性。

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惯性。

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④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⑤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
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加速时发生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减速时发生。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导学案2(无答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导学案2(无答案)
18.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纽扣的直径是cm。
19.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
A.8 crn B.8 mm C.8 dm D.8µm






20.“条条大路通罗马”。图12—3—9是北京到重庆的交通简图。小明认真阅读和思考认为,从北京到重庆,并非只有一条 路和一种交通方式,为此,他提出了三种方案。
③从北京到重庆两地间的位置和方向的变化能否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
17.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下面的一竖(cd)的高度;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答:。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面的一竖(cd)的高度;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答:。
15.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尺会因为受潮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怎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值比真实值大,这是一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测量值比真实值小,这是一种误差,是不可避免 的
C.测量值将是错误的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6.小明 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一枚硬币的直径。由图可知,一枚硬币的直径为cm.
2.某同学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A.一支学 生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3.下列测量中选择的测量工具较合适的是( )
A.测量窗户上玻璃的尺寸用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
B.测量课本厚度用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导学案1(无答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导学案1(无答案)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 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15.春节过后,小明的爸爸要到上海去工作,小明和妈妈一起到车站去送爸爸。她们站在站台上,看到一辆开往杭州的火车停在站台上,爸爸乘坐的火进 站了,缓缓地从东驶来。小明说:“爸爸,火车来了。”这时小明以参照物。火车停下来,爸爸上了火车,小明看见那辆开往杭州的火车惊叫:妈妈,爸爸坐的火车在向后退!”话刚说完,小明发现 那辆开往杭州的火车已经不见了,而爸爸乘坐的火车还在原地。这时小明以为参照物。火车开走了,爸爸的身影渐渐远去,这时小明以为参 照物。
知识链接




复习
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 均每年靠近2.9 c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 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有时看到远处的地平线发生了倾斜,这是由于飞行员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




14.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18.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19.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不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导学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导学案

1.如图所示,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 A .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中考链接1.(2012•嘉兴)如图是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实验过程用到了许多科学方法.(1)怎样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呢? 方法是:把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下滑. (2)怎样反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方法是: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或 . (3)怎样得到“小车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呢?必须要用推理的方法,即: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车将 . 2.(2012•襄阳)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 。

(2)实验中保持F 1和F 2相等,用手拉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 巩固训练1.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 .离弦之箭B .风驰电掣C .一日千里D .姗姗来迟 2.图像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12-106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哪一段( )A .AB 段和EF 段 B .AB 段和DE 段C .BC 段和EF 段D .BC 段和DE 段3.如图12-107所示表示四个力作用下体现的不同作用效果,其中有一幅图与另外三幅不同,你能说说是哪一幅图吗 ( )4.煎鸡蛋时,将鸡蛋往灶台一碰,则鸡蛋很容易打破,而灶台却没有破,是因为( )A .灶台作用鸡蛋的力比鸡蛋作用灶台的力要大B .鸡蛋和灶台受到的力一样大,而鸡蛋壳易碎C .鸡蛋的质量比灶台的质量要小D .灶台没有受到力的作用5.今年我省的雪灾特别严重,在与雪灾的抗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列举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因惯性而造成损害的是 ( )A .禁止载重车辆上路B .及时给电线除冰C .将水表包起来D .在汽车水箱内加防冻液 6.“水涨船高”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以 为参照物时,船是静止的.7.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了 ,还使落叶的 发生了改变.8.如图12-110所示,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有水的两个杯子.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 随之运动(填“会”或“不会”),这表明杯子 .9.小利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5 N 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 N ,突然,小利发现前面有一小孩,她马上用10 N 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小车受的阻力为 N ,方向 . 10.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12-111所示,则由图知道:(1)这是一次 m 的赛跑.(2)甲、乙两人中先到终点的是 . (3)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 m /s . 11.如图12-113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 的长度是 ,.12.如图12-114甲所示,小朋友用力推车,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可是车却一动不动.请在乙图中画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13.某地区道路如图12-118所示,歹徒在A 处作案后沿AB 以5m/s 速度逃跑,到达B 时停留1 s ,接着沿BC 以6m /s 速度逃命.在歹徒经过AB 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 出发,沿AC 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 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在C 处被捕共历时多长时间?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运动和力》导学案
【方法提炼】
【中考风向标-考点分析】
考点1.惯性的理解及应用
例1 (2014岳阳)许多交通事故是由于超速造成的。

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时,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及时停下而发生交通事故;汽车速度越大动能越(选填“大”或“小”)出事故时破坏越严重。

考点2.二力平衡
例2(2013张家界)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罐都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

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C、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
D、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例3(2014株洲)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与上升的高度h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钩码所受的重力为N.
(2)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N.
考点3.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例4 (2015 湘潭)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汽车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些
C.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
D.手紧紧抓住爬杆向上运动
考点4.受力分析
例5 (2014 湘潭)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

地面对车的摩擦力f的大小()
A.大于F B.等于F
C.小于F D.等于0
考点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6 (2015 衡阳)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________;(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平面的压力________(“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6)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_____(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6.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例7 (2015 邵阳)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____(选填“甲”或“乙”)更科学。

(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

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______________(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考点7.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例8(2015 张家界)小红用15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3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若小红改用20N的水平推力沿同一水平面推着该物体运动,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

例9 (2013 长沙)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小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_______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和乙两组数据可知,压力一定时,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华比较甲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老师指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