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三)2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三)2〔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关心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
要紧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点给以强调和点拨。
〔复习目标〕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形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4、明白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明白得物体的浮沉条件5、明白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把握分析咨询题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明白得.4、二力平稳及其条件的应用.5、正确明白得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稳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课前预备〕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明白得或需要讨论的咨询题〔教学过程〕教学时期与时刻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要点内容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三、长度、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刻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如何使用刻度尺?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即我们心中假定不动的物体,假如另一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改变,那么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假如另一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不改变,那么另一个物体是静止的。
〕公式:V=S/t 1m/s= 3.6km/hV——速度——米每秒〔m/s〕 s——路程——米〔m〕t——时刻——秒〔S〕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时刻及其测量.四。
力的概念同学们已整理出了一些思路,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
在梳理过程中,你有哪些疑咨询的地点或是有哪些新见解请随时提出。
什么是力?顾名思义,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那么,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需要相互接触吗?能举例讲明吗?我们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对此是如何明白得的呢?那确实是讲,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施力物体本身也受到了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请举例。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
(3)了解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
(4)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5)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巩固速度的计算方法。
(2)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加深对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特点的理解。
(4)设计小实验,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5)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及其计算方法(1)回顾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通过实例分析,巩固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2. 匀速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1)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介绍曲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3)利用动画演示,加深对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计算方法,匀速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特点。
2.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匀速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两种运动形式的区别。
3. 课堂讲解: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计算。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力的分类及作用效果,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5. 实验验证:设计小实验,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6. 知识拓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速度的计算方法,完成相关练习题。
3. 思考力的分类及作用效果,家庭成员间的作用力。
4. 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尝试在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讲解速度计算方法和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特点时的理解程度。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2012年考纲】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理解速度的定义及其数学定义式,知道其单位m/s、km/h及其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和简单地计算等)。
2.会选用适当的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知道时间的国际单位s,知道其他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会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m,知道其他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结合生活经验粗略地估测物体的长度。
4.经历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5.知道什么是物体的惯性,知道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6.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实际情况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并能与牛顿第一定律联系起来分析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过程,深入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2.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注重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强调力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运动和力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
2.知识梳理: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情感教育:教师强调运动和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课后作业:布置与运动和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a.运动和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2)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能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3)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1)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3)机械运动和非机械运动。
2. 力的概念及其分类(1)接触力和非接触力;(2)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3)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2)运动和力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运动和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运动和力之间的定量关系;(2)运动和力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运动和力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力的应用,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动和力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3. 制作思维导图或概念图,梳理运动和力的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的意义,能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说明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质量间的关系。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
4.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理解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理论依据(即二力平衡条件),并能对该实验过程和结论等作出正确的说明。
二、复习过程展示课标要求,《运动和力》章节思维导图(一)牛顿第一定律1.基础知识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填空,掌握基础知识。
2.考点分析:教师重点讲解:(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总”指一直,不变,“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就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力不是___________ 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 ____________ 物体运动的原因学生根据学案回顾“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一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考题赏析:1.如图 1 所示的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毛巾棉布木板(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近,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慢。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4)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 ,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
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5)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全文5篇)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考情分析:运动和力是安徽中考的必考题,每年至少有两道题涉及,每个题型均有涉及,主要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考察,分值为2—8分,考察的知识点有:惯性、摩擦力、二力平衡、受力分析。
二、学情分析:本届学生物理基础相对薄弱,从多次检测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始终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物理的方法,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上仅停留在听话不捣乱的表象上。
因此,本次总复习应以激发兴趣为起点,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三、复习目标:1、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的意义,能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说明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质量间的关系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
4、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理解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理论依据(即二力平衡条件),并能对该实验过程和结论等作出正确的说明。
5、能定性说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问题说明如何增大有益摩擦或减小有害摩擦。
四、复习重难点:1、二力平衡条件;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
2、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五、复习过程(一)、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教材中本章知识要点,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教材考点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2、结合考试要求的内容,以典型例题引领学生如何解析试题,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
考点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斜面小车实验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条件、现象、结论
回顾实验的条件、现象、结论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
引导学生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是如何得到的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来的一条重要规律
实验基础上科学的推理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惯性
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一直运动,直到被力做改变
尝试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洒水车洒水车水箱中的气泡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平衡力
平衡状态下物体一定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或者不受力),
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分析平衡状态下的物体的受力情况
桌子上的水杯匀速下落的跳伞员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天花板上的吊灯弹簧测力计下挂着的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静止”、“匀速”、“不动”、“没动”
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
结论: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阻力无限小,运动无限远,如果阻力为零,小车将一直做。
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
结论: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阻力无限小,运动无限远,如果阻力为零,小车将一直做。
斜面上静止的物体
水平传送带上运动的物体
倾斜传送带上运动的物体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1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为了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能够全面发展,我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富有挑战性、趣味性、探索性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我以“运动和力”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景引入、互动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运动和力的关系。
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运动和力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知道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运动和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球、滑轮、绳子、力的图示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车、一个球、一段绳子。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
动画片内容为一辆小车在力的作用下,从一个斜坡上滑下来,撞击一个球,球被弹出去。
2. 互动探究(10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辆小车、一个球、一段绳子。
要求孩子们用绳子牵引小车,使小车带着球前进,观察球的运动状态。
然后,让孩子们改变牵引力的大小,观察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3. 力的图示(5分钟)孩子们根据刚才的实验,用力的图示表示出球的运动状态变化。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运动和力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了解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知道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动脑、动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相关推荐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运动力运动和力运动和力运动力运动和力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 1.知识重现,深化重点难点,整体把握教材知识2.通过典例攻关,由点及面,活化思维,鼓励创新,提高解题能力3.通过练习往年中考题,了解中考动态,让学生心中有数复习过程一、中考知识点概括:(快速浏览)运动: 1、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速度的定义、单位、公式及相关计算、匀速直线运动3、长度及时间的单位、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如何减小误差力:4、力的定义、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和力: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得出方法、惯性及其现象解释6、力的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典例精讲例题1:烧锅炉的时候,用铲子送煤,铲子往往并不进入灶内,而是停在灶前,煤就顺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为什么?分析:(1)确定该题的研究对象是煤。
(⒉)煤原来是跟铲子一起运动的。
(⒊)当铲子突然停在灶前时,煤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顺着铲子运动的方向向前进入灶内。
解答:用铲子送煤时,煤原来是跟铲子一起运动的当铲子突然在灶前停止运动,煤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继续沿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解释惯性现象的要领:①说清物体原来是处于什么状态(运动或静止)②说出后来发生什么变化;③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④所以……。
★★★学案:比比看,谁最快1.★★★ 例题2、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 人在云里行”是以为参照物的。
分析:“人行”即物体处于运动状态,那么就应该看被研究物体和其他什么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来确定。
答案:云。
例题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乙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 分析:频闪摄影每拍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甲物体每次距离是相同的,沿着直线快慢不变,而乙物体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越来越远,方向变化。
教案运动和力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 知识重现,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了解中考知识点
2. 通过针对练习,由点及面,活化思维
3. 通过课后练习,克服自己的难点,全面提升解题能力
复习过程
一、快速浏览本章知识,并分析出近几年的中考知识点。
二、针对性练习
针对考点,选出相应的练习及相关中考题,根据不同题目的难易,采取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练习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
同类题型采取课堂上讲典型,其它作为课后练习巩固的方式,目的掌握巩固各个考点。
三、课堂反思
学生反思:练习中你觉得哪些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哪些题目仍有困难?你打算如何解决?(1、自己多进行攻关练习;2、小组合作解决;3、找老师帮助)
教师反思:哪些知识点学生还没掌握?布置对应习题强化练习。
四、课后作业----查漏补缺
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选择相应的练习题目。
运动和力
运动 力 运动和力
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速度的公式及相关计算 长度及时间的测量、误差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得出方法 惯性及其现象解释 力的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运动和力》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活动目标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回忆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学案运动与力龙岗学校备课,命题人:邙金全审核人:一、考点梳理考点1牛顿第一定律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_________ 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考点2二力平衡1 .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 这两个力互相 _____________ 或二力平衡.2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如果大小 >方向>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考点4摩擦力1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 ; (2)相互间存 在; (3)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 .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 方向相反.3 .摩擦分为 _ 摩擦和 ______ 摩擦,动摩擦又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滚 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4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的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2.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 考点3运动和力的关系越—,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反之,滑动摩擦力越小.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二、中考考点精讲精练考点1牛顿第一定律考点精讲【例11 (2016安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标枪投掷出去后能继续飞行是标枪具有惯性的缘故B.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自身惯性的表现C.跳远时助跑可以增大运动员的惯性,从而提高成绩D.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考题再现1. (2016滨州)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究跳远成绩是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研究中,他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为460 m/s,滨州市城区地面的自转速度约为370 m/s.关于跳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A.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绩更好B.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惯性大,所以向西跳成绩更好C.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一段距离,所以向西跳更有利于提高成绩D.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2.(2015广东)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①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作用;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③ 小汽车配置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3.(2015台州)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1-8-1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 1 — 8 -1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4. 如图1-8-2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放置一块橡皮, 当书突 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会;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上述现象中橡皮 将会.(填 向右倾倒”向左倾倒”或 保持静止”)考点2二力平衡考点精讲【例2】(2016宜昌)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A.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汽车的引力B.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D.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考题再现5. (2015广东)如图1-8-3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装 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C.沙子受到 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6. (2014广东)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如图 1-8-4所示,下列属于一对毛巾 棉布 木板甲 乙 丙图 1 —平衡力的是(A.水杯的重力与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B.水杯的重力与水杯对桌面的压力C.水杯的重力与水杯对地球的吸引力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考点3运动和力的关系考点精讲【例3】(2016郴州)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在太空中的宇航员没有惯性D.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考题再现7.(2014广东)在水平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此时汽车的牵引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8.(2016福州)第一个通过理想实现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C.牛顿D.帕斯卡9.(2016邵阳)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C.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考点4摩擦力考点精讲【例4】(2016湖北)用5 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改用10 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仍在这一水平桌面上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A.大于5 N,小于10 NB. 10 NC. 5 ND.无法判断考题再现10.(2013广东)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关于汽车交通安全警示语中与惯性无关的是()A.保持车距B.雨天路滑,减速慢行C.行车时系好安全带且D.禁止逆行I-1产11.(2016临夏州)如图1-8-6所示,用水平力F=30 N,按|一\住一重G二10 N的木块在竖直墙壁上,当木块沿竖直方向匀速下笏图1 - 8 - 6滑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A. 40 NB. 30 NC. 20 ND. 10 N12.(2016成都)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8-8所示.图 1 —8 — 8(1)从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的是对木块的拉力大小,实验中需要让拉力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应满足的主要条件是:木块放在水平面上,拉动木块时,木块应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状态,拉力方向水平.(2)利用如图1-8-8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试验后,在木块上再叠加另一个木块来进行实验.分析叠放木块与不叠放木块两种情况对应的数据,是为了验证下列猜想中的.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3)交流评估时,某实验小组提出: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A.木板的长度太长B.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D.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太大三、易错点透析①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辨析不清【例11 (2015常德)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②惯性理解不够【例2】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B.高速公路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D.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增强战斗机的灵活性③不能正确区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理解不够,不会做受力分析。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分类及相互作用。
(4)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和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实验、演示、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1)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2. 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分类及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及其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分类。
(4)力的相互作用。
4.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1)二力平衡的条件。
(2)二力平衡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分类及相互作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2. 难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转化与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判断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实验、演示、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和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课时(4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知识讲解:讲解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这两种运动形式。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分类及相互作用。
4. 实验演示:进行二力平衡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初中物理_第八章《运动和力》中考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
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产生有关现象。
2.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3.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4.知道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熟练掌握本章基础知识;通过练习,巩固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运动和力的关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判别物体受到的平衡力;运动和力的关系;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三、教学方法:小循环多反馈、四层次五环节教学,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学习方法:问题导学小组合作,自主复习,听练结合四、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复习本章知识点2.教师录制微课视频: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实例五、教具学具使用:多媒体典题引导:1.关于惯性的问答题:锤头松动时把锤柄往地上撞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几下,锤头自动套紧在锤柄上。
汇总,积极发言2.验证实验:证明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证明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复习反馈一;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物体受力情况物体B 情况1不受力- 玄静止状态]运动状态 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一\匀速直线r 运动状态J不改变运动状态嶷建学生看书复习基础 学生 知识自主 复 习, 形成 知识 框架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慢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 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inertia).•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愤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基础知识梳理理解加记忆 教师 引导 学生加强 对基 础知 识的 理解 和记 忆要求:快、静、思2 分钟完成,公示答案 后错题点拨讲解3.平街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和平衡力「静止状态平衡状态卜』受力为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二力平衡新同体、共线、反向、等大的两个力5.重点实验(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从静止下滑。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2)掌握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学会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2. 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 运动的描述方法;4. 力的作用效果;5. 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2)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运动的描述方法;(4)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运动和力之间的定量关系;(2)摩擦力、重力、弹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运动的描述方法、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点;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摩擦力、重力、弹力的实验现象,探讨其性质和特点;3. 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和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和力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知识点:分别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运动的描述方法、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点;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重力、弹力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其性质和特点;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和力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速度公式的应用,三种常见力
难点
惯性及其应用
教
学
过
程
学生看教材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基础填空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注意: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速度公式的应用,三种常见力
难点
惯性及其应用
教
学
过
程
学生看教材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基础填空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
主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方给以强调和点拨。
〔复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理解或需要讨论的问题
〔教学过程〕
附:本章知识树形结构。
中考复习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doc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学设计学科:物理课题:201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一运动和力执教人:黄承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班级:九(1)班授课时间:2018-3-21课题:力与运动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的惯性,知道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获得规律。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岀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皖考解读见PPT二、近三年安徽省中考考查情况分析见PPT三、考点聚焦1、牛顿第一定律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过程解读、结论见PPT教师指出:这就有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他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一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⑴牛顿对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又加以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来的,并不是实验定律;“一切物体”说明该规律适合于所有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的成立条件;“或”字说明物体只能处于其中一种状态,即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这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即 ___________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惯性、惯性现象:老师提问:什么是惯性?学生回答(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合作的精神。
(下附复习学案及课堂测试)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学案运动与力龙岗学校备课,命题人:邝金全审核人:一、考点梳理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______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______.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考点2 二力平衡1.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______或二力平衡.2.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方向______、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考点3 运动和力的关系考点4 摩擦力1.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_______;(2)相互间存在_______;(3)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 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 摩擦分为_____摩擦和_____摩擦,动摩擦又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4.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的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反之,滑动摩擦力越小.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二、中考考点精讲精练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考点精讲【例1】(2016安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标枪投掷出去后能继续飞行是标枪具有惯性的缘故B. 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自身惯性的表现C. 跳远时助跑可以增大运动员的惯性,从而提高成绩D.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考题再现1. (2016滨州)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究跳远成绩是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研究中,他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为460 m/s,滨州市城区地面的自转速度约为370 m/s.关于跳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绩更好B. 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惯性大,所以向西跳成绩更好C. 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一段距离,所以向西跳更有利于提高成绩D. 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2. (2015广东)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①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作用;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③小汽车配置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3. (2015台州)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1-8-1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B.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4. 如图1-8-2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放置一块橡皮,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会____________;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上述现象中橡皮将会____________.(填“向右倾倒” “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考点2 二力平衡考点精讲(2016宜昌)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 【例2】A. 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汽车的引力B. 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C. 汽车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D. 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考题再现5. (2015广东)如图1-8-3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B. 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C. 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6. (2014广东)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如图1-8-4所示,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 水杯的重力与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B. 水杯的重力与水杯对桌面的压力C. 水杯的重力与水杯对地球的吸引力D. 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考点3 运动和力的关系考点精讲【例3】(2016郴州)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 在太空中的宇航员没有惯性 D. 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考题再现7. (2014广东)在水平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此时汽车的牵引力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8. (2016福州)第一个通过理想实现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B. 亚里士多德C. 牛顿D. 帕斯卡9. (2016邵阳)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C.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考点4 摩擦力考点精讲【例4】(2016湖北)用5 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改用10 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仍在这一水平桌面上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A. 大于5 N,小于10 NB. 10 NC. 5 ND. 无法判断考题再现10. (2013广东)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关于汽车交通安全警示语中与惯性无关的是( )A. 保持车距B. 雨天路滑,减速慢行C. 行车时系好安全带D. 禁止逆行11. (2016临夏州)如图1-8-6所示,用水平力F=30 N,按住一重G=10 N的木块在竖直墙壁上,当木块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滑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A. 40 NB. 30 NC. 20 ND. 10 N12. (2016成都)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8-8所示.(1)从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的是对木块的拉力大小,实验中需要让拉力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应满足的主要条件是:木块放在水平面上,拉动木块时,木块应处于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拉力方向水平.(2)利用如图1-8-8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试验后,在木块上再叠加另一个木块来进行实验.分析叠放木块与不叠放木块两种情况对应的数据,是为了验证下列猜想中的________.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D.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3)交流评估时,某实验小组提出: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 木板的长度太长B. 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C.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D. 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太大三、易错点透析①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辨析不清【例1】(2015常德)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②惯性理解不够【例2】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A. 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B. 高速公路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D. 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增强战斗机的灵活性③不能正确区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理解不够,不会做受力分析。
【例3】如图1-8-9,小明用力F按住一质量为m的木块,使其始终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压力F越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物体越容易处于静止B. 木块的质量越小,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C. 墙面越粗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越大D. 木块始终处于静止,是因为压力F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四、中考考点演练(课堂过关检测)1. 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为了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2. 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B. 牛顿第一定律是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想象的C.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的一条重要规律D. 牛顿第一定律认为物体没有惯性3.针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小军进行了下列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文具盒受到重力、桌面的支持力和桌面压力的作用B. 文具盒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平衡力C. 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平衡力D. 因为文具盒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不具有惯性4. 小雨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猜想两个力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设计了如图1-8-11所示实验,向挂在轻质硬纸片两端的小盘中加质量相等的砝码时,硬纸片保持静止;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硬纸片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1)通过上述现象,叶子姐姐得出结论:只有作用在__________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从而证明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2)请画出图中轻质硬纸片静止时的受力示意图.5. NBA马刺队邓肯的45°角擦板进球堪称经典.篮球擦板时,篮板的主要作用是( )A. 改变篮球的运动方向B. 改变篮球的运动快慢C. 改变篮球的运动时间D. 改变篮球的重力势能6.如图1-8-1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 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B. 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C. 小球运动到B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D.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保持不变7.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 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C. 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D. 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8. 如图1-8-14所示,某同学用50 N的力将重30 N的长方体物块紧压在标有刻度的竖直墙壁上静止,则该长方体的长为________cm,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