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提供明确的任务目标、设立合理的团队规则以及引导学生合理分工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
一、提供明确的任务目标在进行合作探究之前,首先要明确任务目标。
清晰的任务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任务,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设立任务目标时,应该尽量避免过于模糊或过于具体,以免给学生带来困惑或束缚。
例如,在学习科学实验时,任务目标可以是“通过实验,研究并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这样的任务目标能够明确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激发他们对光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设立合理的团队规则团队规则对于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通过设立合理的团队规则,可以有效管理团队,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和学习成果。
团队规则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相互尊重:团队成员应互相尊重,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想法和建议。
2. 公平分工:合理的分工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
在分工时,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产生不公平的情况。
3. 共同沟通:团队成员之间应积极沟通,及时交流想法和进展。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协作解决问题,帮助团队取得更好的成果。
4. 责任心和合作精神:团队成员应培养责任心和合作精神,共同承担任务,并为团队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合理的分工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并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兴趣分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长进行分工。
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充分发挥创造力,并在合作中取得实际成果。
2. 角色分工:设立不同的角色,如组长、管理员、报告人等,并明确每个角色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通过角色分工,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责任。
3. 组内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评价,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及途径
合作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但有时候时间分配不合理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确
在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需要扮演指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等多种角色,但有时候教师的角色定位可能不够明确。
实践反思与改进建议
要点一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要点二
加强学生参与度管理
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充分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确 保时间分配合理、任务难度适宜。
教师可以制定一些管理措施,如随机 分组、小组评价等,来提高学生的参 与度。
要点三
明确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 指导作用,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和支持。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收获
1
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和合作能力。
2
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 判性思维。
课外活动与实践
组织多样化的活动
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模拟法庭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加强实践环节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网络环境与自主学习
利用在线教育资源
推荐优质慕课、公开课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学 习。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主探究问题解决方法,提高自主 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 作精神。
对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 论基础和实施方法。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如何提高合作探究式学习的 效果和效率。
未来研究可以研究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不同学科 领域的应用和效果。
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及途径
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及途径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多个人之间协同合作进行的学习方法,它通过组内互相配合和讨论,以达成团队合作探究结果的目的。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发掘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确立学习目标: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终极目标是什么。
在科学学习中,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物理原理或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是一本书籍或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确立了学习目标之后,学生们就可以共同努力实现目标,提高自己的视野和实践能力。
二、组建合适的学习小组:为了保证实现学习目标的成功,需要组建一支合适的学习小组。
当确定了学习目标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聪明才智、学习能力、个性等进行组合,并且应该注重团队中的专家知识的分配,以便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有着巨大知识储备的学生来带领小组。
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长处,也就能更有效、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三、设立分工、合作模式及评估制度:在学习小组内,每个人都有各自分工和职责,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推进整个探究项目。
例如,可以根据学科内容或项目要求来分配工作任务。
同时,在执行项目时,每位小组成员都应有一定的参与,在需要互相配合和讨论时,可以使用有效的协作工具和技巧,例如调查、研究、交流和讨论。
此外,老师还应该设立合适的评估制度,以便检测和跟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四、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环境:老师应该在探究学习中提供适当的方法和指导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或网站让他们查阅以加深掌握的水平,也可以提供一些在线辅导来解决他们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此外,老师应该提供一个支持性环境,使学生们能够努力攀登知识和技能的高峰。
五、心态意识:可持续性的学习心态使学习者能够自我管理和适应学习内容,这对于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使合作探究有效开展
如何使合作探究有效开展吐鲁番市第一中学徐冬梅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活动,如何使合作探究高效开展,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我校“373”课改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之后,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一、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安排合作小组。
有些班级根据学科情况进行师徒结对,表面上看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效果应该是很不错的,但经过观察,缺点凸显,师傅有傲气、徒弟有自卑感,对师傅的指导不领情,容易形成对立,影响同学的团结。
再者,两个人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六人一组又显得人多而杂,会出现学生偷懒的现象。
四人一组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可以便于监督,以防在交流之中有漏网之鱼。
这样就会有效解决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
二、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使小组成员真正的动起来。
怎样使合作小组真正的动起来,不出现偷懒现象?在这一方面,我颇费了一番心思。
一道合作探究题抛出来后,组员交流讨论,就有一些学生举手,如果一贯让举手的同学回答,就会有另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或不爱动脑子的同学产生偷懒现象。
如何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呢?那就是不要只请爱举手答题的同学回答问题,不举手的同学也要随时叫到,包括成绩优秀的、成绩一般的、以及学困生,尤其是那些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个别交流不积极的学生。
被叫的学生如果不会,就让他站着以示惩戒。
下一道合作探究题抛出来后,站着的学生有优先发言权,发言正确了就让其坐下。
这样一来,人人都会有危机感,探究合作活动就会人人参与,学困生即使不会,也会认真听组员的讨论,以备老师叫到自己能回答出来。
时间一长,学生就养成了习惯。
三、真诚的鼓励与表扬不可缺少。
成年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方面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更何况是学生呢?尤其是学困生,教师一定要及时的对学困生的发言给予重视,回答对时,热情表扬,回答不对时,给予真诚的鼓励和启发。
不能草草两个字“坐下”就完事了。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带给学生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一个学生的发言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小组,所以对个体学生的表扬也是在肯定小组成员,使组员们更有信心更团结!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不断花样翻新,因此教师要及时针对不同问题调整自己的策略,以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取得最大的成效!。
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
综合2013·10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
一、营造氛围,培养合作意识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精神上受到鼓舞,思维更加活跃。
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营造合作活动氛围,营建小组合作的心理基础和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1.分组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爱好特长进行了分组。
每个班都会有这样的两部分学生。
一部分是优势学生。
他们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成为主角,因为他们脑筋灵光,很快就能领会老师的意图或者很快就能设计出实验的操作方案,在其他学生还瞪大眼睛一脸茫然的时候,他们已经准备就绪,只要老师一声令下,就可以迅速进入状态。
另一部分则是动手能力差、思维不活跃的学生。
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主动设计实验操作的方案。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特别注意这两类学生,让这两类学生互相合作。
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2.分工不少实验教学活动,学生只是形式上分在了一组,由于没有合理的分工,随意性很大,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进来,成了旁观者。
我们的科学老师,应注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验前,各组应选好小组长,由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
在实验时,各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
”在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的分工进行有效的指导。
为了使组内的集体活动顺利展开,教师还要在组内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并采取轮换制,可以定时间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地轮换。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引言:在今天的社会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场所,小组合作都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
一、明确目标和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之前,首先要明确目标和任务。
明确目标可以帮助小组成员集中精力并保持一致的方向。
任务的明确性可以帮助小组成员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从而更好地分配工作和资源。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是进行有效小组合作探究的关键。
小组成员之间应该保持开放和透明的沟通,相互倾听和尊重。
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讨论和在线平台来促进沟通和信息共享。
此外,小组成员还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促进沟通,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在线协作工具。
三、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分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任务,并按照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进行分工。
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并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
四、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决策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小组成员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决策机制。
可以采用投票、协商和专家意见等方式来做出决策。
同时,小组成员还应该学会接受多数人的决策,并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保持团队的一致性。
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进行有效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
小组成员应该互相支持、鼓励和帮助,共同追求共同的目标。
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还应该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六、及时反馈和调整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及时反馈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小组成员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小组成员还应该学会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并及时进行修正。
七、解决冲突和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冲突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小组成员应该学会有效地解决冲突和问题,避免冲突升级和影响合作进程。
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及途径
在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和任务,合理分组,并及时提供 指导和反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形成更 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科和课程的需求。
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以更 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 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
促进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提问、讨论、角色扮 演等,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活动
01
教师可以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实验
02
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建立学习小组
01
02
03
异质分组
将不同能力、背景和兴趣 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有 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
明确角色
让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 色,如组长、记录员、发 言人等,以便更好地合作 完成任务。
建立信任
通过互相支持和鼓励,建 立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和 安全感,以便更好地开展 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强调在教师的 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讨论交流等方式, 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合作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相 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探究性
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 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 创新思维。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与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 室等资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方法引言:现代教育追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合作探究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合作探究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和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介绍合作探究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合作探究方法。
一、合作探究方法的重要性1.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探究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共同分工合作,相互协商,并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能够充分发掘自己和他人的优势,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1.2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自己主动探索问题,积极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自主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发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合作探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交流来交流思想和想法。
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合作,学生不仅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语言实践经验,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
二、合作探究方法的实施策略2.1 分组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来实施合作探究方法。
例如,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或者临时分组。
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之间形成合理的搭档,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2 设计合适的任务为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任务。
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合作。
同时,任务也要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相对应,能够促进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3 倡导合作与交流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引导学生相互倾听、相互分享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助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和方法:1. 分组策略:小组组成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进行平衡。
可以采用随机分组、按照学生的能力分组或者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优势,建立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
2. 探究性学习任务: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
给学生一些举一反三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规律和合作讨论找到解决方法。
3. 信息共享: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和答案,以及学习到的新知识。
4. 规划和组织:在进入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好任务的目标和步骤,并告诉学生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任务。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组织工具,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帮助学生组织和整理他们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5. 引导和激励:在小组实施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和赞扬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6. 总结和评价:在合作探究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和学习体会,并鼓励他们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以促进他们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和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可以建立起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时要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共同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中怎样有效开展合作与探究式学习?
教学中怎样有效开展合作与探究式学习?以语文为代表,我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开展合作与探究式学习。
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认识是实践的基础,那么,怎样理解“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为此,我认真学习了有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等著作、文章,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了如下初步认识: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
其特点表现为:1、有统一、明确的学习目标。
2、每个成员有单独的任务。
3、能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4、成员之间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开展互动学习。
5、能够总结归纳成员意见,形成统一认识。
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思考、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特点表现为:1、学习目标的方向性更强。
2、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
3、研究手段的多样性。
4、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操作。
总之,“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来的,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会学习”等现代教育思想,它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地位、选择、需求、个性。
这种学习方式,既是一种高品位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高品位的学习品质、态度。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学习的革命。
这必将迫使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更新与改革。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必须具备的前提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进行自合作、探究学习,不是一次简单的转变,它必须要从观念的更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方面为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基础,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前提:1、牢固树立教材是素材、学本、平台的教学观念。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引言1.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促进交流和讨论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在实验中充分讨论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提高实验效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分工合作,提高实验的效率。
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减少了每个学生的实验压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影响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加活跃地参与,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学生在合作中可以愉快地交流和探讨,获得更多的实验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更深入地了解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增强师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1.实验设计在小组合作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和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得到挑战和成长。
2.分组合理在小组合作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力和性格相对均衡,避免出现小组内部的矛盾和矛盾,从而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1、为学生提供探究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龚秀英老师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时,提供给学生12个大小相同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他们自行摆成一个大长方形来自主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地交流、探索,然后提问有几种摆法?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不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这样,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认识新知,加深感受,不仅有效地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而且极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体验到获取新知的成就感,增强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
2、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结、演绎等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学习。
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人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3、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问题,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和结论。
例如引入新课,留足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知识的形成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把知识的形成变成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练习要留足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和兴趣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知水平。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合作探究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交流意见、共同研究问题,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但也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目标不清晰、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效果不确定等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同时积极推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办法
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办法合作探究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疑惑所进行的由针对性的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被教师运用到课堂中,是指学生在充分自学或者在知识迁移运用过程中发现困惑、疑难,以一对一的互肋形式进行互检巩固,以一帮一、兵教兵的二人合作交流形式解决自身个性问题,以小先生讲解或多人讨论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组内共性问题,全班交流(组间交流或与外班小组交流)解决组内未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班内共性问题,从而产生兵强兵、生生互强的作用,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一、操作办法(一)合作探究内容的确定1. 需要合作探究的内容①个人无法完成必须由二人或多人合作进行的学习任务。
比如调研活动、外出考察、实验操作等。
②.同一性质多个内容或者同一问题有多个侧面需要实现资源共享。
③.问题解决方法多样性。
④.学生意见发生分歧需要统一的。
⑤.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新问题、新情况。
⑥知识需要拓展,问题解决需要创新思维。
2、不需要合作探究的内容①.课本上有明确答案且唯一的学习任务②.对于那些难度偏大(根据学生情况)即使合作也没有结果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方式的使用1.二人合作交流。
①.温故互查,可以采用2人合作互背、互写、互讲、互练、互查。
②.2人合作将自主学习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或答案核对。
③.新知生成后可以采用2人讨论后合作复述。
④.学生意见发生分歧需要统一的。
⑤..分层训练完成后,2人合作互判,互释不正确题目。
⑥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新问题、新情况。
⑦知识需要拓展,问题解决需要创新思维。
说明:互述过程中也可以有3人合作交流的形式,其中必须包括一名学困生,他先倾听另外两人互述,在多次强化知识点后,再进行复述。
2.三个人以上的小组合作交流。
①2人合作交流过程中存在疑惑或者意见不统一时,则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②教师根据预设的教材重难点,安排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交流。
③小组共同策划,快速制定出简单的课堂展示方案并进行展示。
教案编写中的合作探究模式
教案编写中的合作探究模式合作探究模式在教案编写中被广泛运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案编写中的合作探究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模式。
一、合作探究模式的重要性合作探究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共同探究问题,交流思想和意见,并最终达到共同学习目标的模式。
它具有以下重要性: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探究模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帮助,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和群体合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学生需要共同面对问题,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方法在教案编写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合作探究模式是一个关键问题。
下面提供几种运用合作探究模式的方法:1. 小组合作讨论:在教案中设置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和讨论。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2. 任务分工合作: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任务,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任务,通过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3.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他们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4. 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的过程来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三、合作探究模式的注意事项在运用合作探究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安排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和学习兴趣要相对均衡,尽量避免出现一个人主导整个小组的情况。
2. 提供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起到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享经验,解决困惑。
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法
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一种适用于初中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法。
第一步:确定合作小组在进行合作探究教学之前,首先要确定合作小组。
可以采用随机分组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
合作小组最好由3-4名学生组成,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确定小组后,教师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合作任务。
要求学生讨论一个数学问题,或者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合作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第三步:小组讨论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一开始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或者提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也应该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步:合作探究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和实践互相学习和帮助。
他们可以共同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或者计算验证。
教师可以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探究。
小组完成合作任务后,每个小组应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够让其他小组了解到更多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教师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和点评。
在合作展示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包括合作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的效果等方面。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供改进的建议。
合作探究模式实施方案
合作探究模式实施方案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种以合作学习为基础,通过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合作探究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课堂教学设计、学生角色定位、教师角色定位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合作探究模式的实施方案。
首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确保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同时,要注重任务的合作性,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任务的情境化,将任务融入到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在学生角色定位方面,学生需要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合作者。
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通过交流讨论、实验观察等方式,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角色定位方面,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最后,在评价方式方面,评价应该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项目评价等,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合作探究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关注学生的发展;评价方式要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法
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合作探究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和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下面针对初中数学,给出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践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前或者是教学前先引导学生对这个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通过呈现相关的知识内容,如文化知识、体验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来提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老师也要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和能力,创造一种让学生在愉悦中愉悦一同合作学习的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开展数学合作探究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几人小组,将课堂任务分解到小组各个任务点,让每个小组各自进行分工合作,达到任务目标,然后在各组之间开展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从而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三、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不同,可以采用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拼图法、角色扮演等,从而发挥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天性。
四、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在完成教学内容时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答案和解释,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要从自由探究到引导性探究转变,因地制宜地创造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使得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
五、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和总结做好数学探究后还要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一下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探究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老师也要多出示认可和鼓励,增加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合作探究教学法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以提醒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促进教学感情和情感。
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和提醒,使得探究活动合理并有趣。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探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浅谈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探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浅谈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合作探究教学则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本文就小学科学课堂合作探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展开一些浅谈。
1. 确定合作学习的形式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是小组学习、小组探究、小组分工合作等,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合作学习形式。
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表彰激励等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织:(1)确定学生的小组成员及小组角色,并告知学生各自的任务;(2)制定合适的合作学习计划,包括任务目标、合作学习内容、时间分配等;(3)配备合适的学习文具及工具,如笔记本电脑、磁带、实验器具等;(4)提供一些必要指导,如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辅导,对学生探究方法的讲授等。
1. 确定探究主题合作探究教学的核心是探究,小学科学课堂中,主题可以是日常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综合学科知识。
2. 开展课前的学生自主阅读在开展合作探究之前,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阅读,并记录下自己对探究主题的理解,并对自己的疑问进行总结整理。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在学生读完相关资料后,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小组探究,这里可以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资料阅读与归纳、实验操作与观测等不同任务。
4. 各小组成员自主分工合作同时,在小组内,每个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分工合作,达到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最大潜能,促进小组合作的成效。
5. 整理与展示成果在小组探究完毕后,学生可以汇总整理小组成果,并进行展示,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探究主题的理解,发现自身不足。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探究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堂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
盐城市亭湖区青墩小学钱晓明
“神舟”七号的零件数以亿计,它能圆满飞天,正是几十个部门自主创新、通力协作的结果。
未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精细,人与人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生产工艺上下流水线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要。
当前知识更新与技术革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越来越短缺,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一代团结协作、创新能力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必须从小学抓起。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从参与者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主探究,一类是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指多人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合作探究型的课堂越来越多。
运用得最多的方式是分小组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课前把班级分成4—8个小组,然后同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
笔者过去也经常引导学生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有时它确实能发挥较大的作用,不过有时也只能流于形式,并不能实现协作钻研。
主要是因为事先设定的小组成员的探究兴趣、探究方向大相径庭,无法共享资源、同谋“天下”,因此只能是同“组”异“念”,有时甚至阻碍教学活动的继续发展。
笔者最近三年,对语文课堂中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这一课题进行开发研究,有了点滴体会,似有拨云见日之隐约,但仍觉“云深不知处”,在这里抛砖引玉,唤得新鲜春风,与同仁共“裁”碧玉妆成的二月“细叶”。
讨论式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对同一知识点进行研究,讨论,获得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这一方式较适合字词教学和朗读教学。
在生字词教学中,让书写者与观察者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如何将生字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在交流自主探究的收获时,第一步,从“志愿者”中选几个同学板书生字,每个人2—3个,其他人观察。
这样分组既保证检查的量,又保证了研究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效率。
第二步,待生字写好后,观察的人来做老师,点评哪些字写得好看,哪些字仍需努力,哪些字需纠正,也可由书写的人自己讲一讲这样写的依据,或提出在书写中遇到的问题,供大家探究。
第三步,让书写的学生斟酌一番,将不正确的、不规范的、不美观的字按新要求再写一遍,自我比较,谈谈心得。
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的生字时,学生吴玥写的“黎”笔画不匀称,还将捺写成了点,观察组中有两名学生为她点了出来。
吴玥虚心接受了建议,第二次书写得很美观,赢得了同学的掌声。
我让她谈谈体会,她说:“我很感谢王林、吴昊同学,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进步,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王林、吴昊就是我的写字老师,我今后预习生字时就跟他们一起学,向他们请教。
也十分感谢钱老师,给我们创造了这个合作探究的机会”。
有时课堂时间有限,我就让学生将体会写下来,课外举行交流会,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生字的识记效率很快提升,书写日趋规范。
原来觉得学习生字索然无味的几名学生,也喜欢上了生字课。
他们还自我组成了课外生字兴趣探研小组,合作钻研课文中的生字,他们的识字量已远远超过其他学生。
交流课文朗读时,第一步,我让3—4名学生分页或分节朗读,其他
学生倾听,遇到读法上有歧义的地方,准备好欲讨论的问题或支撑己见的依据。
第二步,朗读结束后,提出来讨论,有共同看法的人组成一组,互相交流补充,由一人综合本组的看法。
第三步,经过合作探究,不同意见的小组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古人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型的学习活动,既尊重了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又纠正了学生的许多误解。
讨论式合作探究可事先分小组,也可不拘泥于事先分组,可临时组建,灵活操作,增强合作探究的指向性、有效性。
争辩式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表达效果和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及作者的感情等,有时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体验,这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教师若能及时抓住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各持己见,寻根刨源,然后按意见同异分组,小组之间开个辩论会,来个各抒己见,各表依据,还“真理”于“天下”。
争辩使学生概念清晰,记忆牢固,情感得以尊重,思维和表达能力得到发展,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不再空洞。
例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学生理解“衣裳“一词时,出现了争议。
生:“衣裳”就是衣裙。
生:杜甫是男的,哪有裙子?
我及时抓住这一资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查找依据,进行考证。
三分钟后,我再次让学生进行辩论,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释,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让学生明白了只有合作探究,才有“望外”之喜。
生1:《课课通》是这样讲的。
生2:《课课通》又不是标准的。
生3:唐代有个《霓裳曲》就是彩裙舞曲,我想“裳”在古代应该是裙子。
生4:那个舞是女的跳的,一个男人也没有参加跳。
生5:我认为“裳”的解释为裙子是对的,课文插图上杜甫就穿着裙子,还有古装电影、电视中,男人穿裙子屡见不鲜。
生6:字典里也有这种解释。
经过争辩,不同意“裳”就是裙子的同学终于同意了另一组的看法,模糊认识得到了澄清。
在教学《麋鹿》一课时,有个学生带了很多鹿的图片,其中有麋鹿,有其它类型的鹿。
学生们分辨真假麋鹿时,争得面红耳赤。
我及时抓住这一资源,让学生通读课文,同一理由的组成一组,进行合作探究,最后以辩论会的形式陈述正确答案。
教学《船长》一课时,学生问:“60人已上了小艇,船长还站在舰桥上,为什么还不下来冲上小艇?”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及时抓住机遇,让学生临时组成小组进行探究。
争辩的导火索可以是学生中产生的不同想法,也可以由教师点出来。
例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我来个峰回路转,问学生:“老师还有一处不明白,不知你们是否明白?”学生一听,顿时眼睛瞪得圆圆,我继续点火:“我们平时都说唱歌喝酒,为什么杜甫说‘放歌’‘纵酒’呢,”学生劲头更足了,组成小组,找依据,发挥想象,最后取得了一致答案:“放歌”是放声高歌,“纵酒”那是纵情地喝酒,是一醉方休式的“纵酒”“放歌”比喝酒唱
歌更能准确地表明杜甫内心的喜悦。
协作式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学习目标,不过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同,他们各自完成一个子目标,最后交流。
我在教学查字典时,有时同一个生字,学生说出两个部首,我将同桌的两个学生组成一个组,一人查一个,最后汇总。
让学生共同协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时机适当,可提高效率。
我在与学生一同学习《爱之链》时,让学生读课文后,找到自己感觉写得最有特色的地方,多读几遍,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我帮他们找“知音”,交换阅读体会,合作钻研。
这样把目标切成几块,一个成员承担一块,最后交流收获,成员互相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既钻得透,又掌握了方法,还节省了时间,学习效率提高了,效果也非常好。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获得真知,增强辨别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增强学生的思维力与语言表达力;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创新实践的精神;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肯定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开发,这里只是笔者粗浅的认识。
相信这枝迟开的玫瑰在千万教育工作者的精心呵护下,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