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并具体了解一些基本概念;3.能够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授,互动式教学。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人类所需的能源、物质和生命等各种自然物质和现象的总和。

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人类的物质需求,二是由自然界所提供。

2.自然资源的种类:根据它们的特点不同,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气候资源:指气温、降水、光照、风力等自然因素组成的资源。

(2)土地资源:指土地的肥力、地表形态、地质构造等因素,以及与人类耕种和养殖相关的土地资源。

(3)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山泉、地下水和海洋等自然水源资源。

(4)矿产资源:指地质和化学作用形成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种金属、非金属矿物资源。

(5)生物资源: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时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1)可再生资源:指自然界中的一种资源,在人类需要它的时候,它可以通过自我更新和再生来进行恢复和利用,如阳光、风能、水能等。

(2)不可再生资源:指自然界中的一种资源,在人类需要它的时候,无法通过自我更新和再生来进行恢复和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3)绿色资源:指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资源,如太阳能等。

(4)灰色资源:指对环境和生态有一定负面影响的资源,如煤炭等。

4.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对紧密联系的关系。

保护是为了保持资源的持续利用价值,而利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

如何在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5.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或尽量减轻对后代能力的损害,留给后代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并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2.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主要讲述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从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课时分配上为1个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以“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地理,引入正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文部分首先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判断依据,并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自然资源的判断方法。

接着通过图文资料和案例来区分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接下来通过呈现数据,从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两个方面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意识。

四、教学流程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钢铁B.两极冰川C.小麦D.森林2.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①太阳能②天然气③核能④风能⑤地热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3.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许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B.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但种类少C.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D.就自然资源总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均资源小国”4.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森林B.河流C.煤炭D.阳光5.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B.生活用水做到一水多用C.大量使用一次性消费品D.日常不用或少用贺卡答案:D;D;D;C;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自然资源1.概念: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2.两个判断条件:①自然性:它是自然界存在,还是人类创造的?②有用性:现阶段,它能否被人类利用,造福于人类?3.分类:可再生资源保护、培育非可再生资源珍惜、节约二、中国的自然资源1.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保障自然资源供给的途径:扩大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培养节约意识改进技术,提高利用率八、课后作业围绕“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收集相关资料,设计一期手抄报。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如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和多用性等。

(3)能够举例说明常见的自然资源,并分析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教学难点(1)理解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和多用性。

(2)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森林、河流、矿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自然景观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2、知识讲解(20 分钟)(1)自然资源的概念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强调自然资源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2)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分别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如森林、水、太阳能等)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并让学生讨论两者的区别和特点。

有限性:通过展示一些数据和图表,说明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如矿产资源的开采年限等,让学生理解资源的有限性。

整体性:以生态系统为例,讲解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性特征,如森林的破坏会影响水的涵养和气候的调节。

地域性: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如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相对短缺,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性。

多用性: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其不仅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还可以用于发电、航运等,体现自然资源的多用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有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有待加强。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应关注以下几点: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度。
-自然资源的概念: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分布特点:自然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介绍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图表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我国及全球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关爱地球家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4.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利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通过实地考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案例,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
7.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美丽景观,如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引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特别是关于自然资源分布特征和应用的相关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查阅资料,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练习,特别是第3、4题,它们将帮助你们巩固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稀缺性:“然而,有些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在人类开发利用后,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因此具有稀缺性。”
-分布的不均衡性:“我国水资源分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则相对匮乏。”
-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我们要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利用地图、统计数据、实例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探讨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利用周末时间,请大家开展一次资源调查活动,通过实地观察,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资源使用状况,并尝试提出改善的建议。”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2)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2)提问:同学们能想到哪些自然资源?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下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2)学生观看地图、图片等资料,加深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了解。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 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自然资源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图片资料: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2. 选择一个具体的自然资源,分析其特点和作用,写成小论文。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一、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2. 理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数量:自然资源的数量的概念、衡量指标。

2. 自然资源的质量:自然资源的质量的概念、衡量指标。

3. 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性。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3. 讲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介绍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和案例。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定义。

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有限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案例,总结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理解。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知道自然资源的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有限性。

3.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有限性。

三、教学难点:1.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使学生了解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a. 数量性: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性,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利用。

b. 区域性:讲解自然资源的区域性,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

c. 可利用性:讲解自然资源的可利用性,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价值。

d. 有限性:讲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培养学生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爱护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意义。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一.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理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系统认识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弥补这一缺陷。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理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2.难点: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中的作用,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自然资源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资源案例和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讲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的自然资源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1.1 细节说明:通过展示自然景观、资源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直观的认识。

1.1.2 细节说明: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1.3 细节说明:通过讨论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有限性。

二、知识点讲解2.1 自然资源的定义: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2.1.1 细节说明:解释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价值。

2.1.2 细节说明: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种类,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1.3 细节说明: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三、教学内容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属性。

3.1.1 细节说明:介绍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3.1.2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3.1.3 细节说明: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布规律。

4.1.1 细节说明:能够准确描述自然资源的定义和特点。

4.1.2 细节说明:能够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4.1.3 细节说明:能够了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5.1.1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5.1.2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5.1.3 细节说明: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5.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5.2.1 细节说明: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5.2.2 细节说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5.2.3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2)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2)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深入理解;(2)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分布和利用状况;2. 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利用状况。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料;2. 实例材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2)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2. 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1)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2)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性、质量性、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可利用性等。

3.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1)展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图;(2)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3)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利用率、开发利用程度、可持续利用等。

4. 实例分析(1)选取具体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2)引导学生反思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6. 布置作业(1)复习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2)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实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 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概念与分类。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怎样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馈赠,比如:我们家里做饭用的铁锅,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铁矿来自于自然界并且对人类有价值,它就是一种自然资源。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自然资源有关的内容。

(一)自然资源概念与分类1.什么是自然资源?想一想: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哪些生活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已经了解了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学生读课本,找到答案,并回答)概念——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你认为判别自然资源的两个必然条件是什么?第一:存在于自然界;第二:对人类活动有价值2.自然资源的种类?提问: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和水能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3 .自然资源的分类在我们刚才了解这些自然资源中,有部分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有一部分是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那么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提问:图片中的数据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什么特点?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地大物博!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这也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一大优势。

我国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

以矿产资源为例,我国已探明储量的矿种就有 160 多种,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因此,但从资源总量上讲,用地大物博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a) 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的需求增加,资源日益减少。

b) 分布规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受地理、气候、地质等因素影响。

c) 多样性: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分类。

2. 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展示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a) 有限性:举例说明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需求增加导致资源减少。

b) 分布规律:分析地理、气候、地质等因素对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

c) 多样性:介绍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分类。

4. 展示直观教具:地图、图片等,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5. 小组讨论: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珍惜资源意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规律。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自然资源定义、基本特征和分类的理解。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规律,提出合理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七、教学拓展1.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提高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知道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特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直观认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准备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特点: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以及各类资源的特点。

3. 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讲解其分布规律和利用状况。

4.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强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问题。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包括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开发利用状况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各类资源在地区间的差异。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包括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开发利用状况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前两章的相关知识,如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念。此外,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案例分析。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爱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聚焦于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旨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具体包括:
1. 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 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特征和作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教师布置一道关于自然资源的练习题,如“判断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醒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产生困惑,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此外,学生可能对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存在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3. 自然资源的分类4. 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5.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基本特征、分类和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自然资源的图像和数据。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 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资源的图像和数据,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数量有限、质量差异、可再生与不可再生性等。

4.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资源的图像。

5.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6. 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7. 讲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8.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典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如南水北调、退耕还林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自然资源定义、基本特征和分类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4. 作业论文:通过学生的作业论文,评估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2008-8T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2008年4月12日发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特种邮票1套2枚。

(2-1)T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1.2元 1149.18万枚
(2-2)T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1.2元 1149.18万枚
志号:2008-8
发行日期:2008年4月12日
邮票规格:50×30毫米
齿孔度数:13×13.5度
整张枚数:16(4×4) (横两枚连印)
整张规格:240×150毫米
版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荧光喷码
设计者:李志宏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Su Tong Yangtze River Highway Bridge),简称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市之间,西距江阴大桥82公里,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公里,是国家高速公路沈海高速的过江枢纽,也是江苏省公路骨架重要的过江节点。

建成时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全长32.4公里,其中跨江部分长8146米。

工程于2003年6月27日开工,于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苏通大桥北岸连盐通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通启高速公路,南岸连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

2018年2月26至28日,苏通大桥进行了夜间全封闭式“体检”。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归纳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并说出其类型。

2.结合实例,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阅读图文资料,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提出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自然资源的类型。

难点:区分自然资源的类型。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水、矿产……很多资源居世界前列,不愧是“资源大国”,但也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小国”。

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无道理?由这个问题切入本节学习之中。

新课讲授:一、自然资源的特点读图,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出示图片,学生找出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读图片,学生找出其中的自然资源:土地、天然宝石、藏羚羊、阳光。

2.归纳自然资源的特点:来自大自然、未加工、有价值。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学生列举身边的自然资源:如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2.学生讨论,比较这些自然资源的不同点,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

自然资源可分为两类,短时间内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是可再生资源,人类历史时期无法再生的是非可再生资源。

知识小结:三、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出示中国自然资源与世界的对比表格,进行比较,归纳中国自然资源特点。

1.通过表格对比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位次、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值的对比、人均居世界位次,归纳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人均不足。

2.对于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现状,同学们讨论保障资源供给的措施,主要措施有:(1)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如节约用水,随手关灯、绿色出行;(2)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如风能、潮汐能、太阳能;(3)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值使用,如用甘蔗废料做饮料瓶;(4)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等。

四、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小组讨论: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14)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14)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根本特征教学目的:①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资源的重要关系。

②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③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缺乏的现状及其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点:①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②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缺乏的现状及其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施教策略:运用资料、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难点:①对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②对地大物博的正确剖析。

克服方法: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评价。

设计思路:运用讲述和讲解法、比照和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资源①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②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进行课堂辩论。

③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相关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总量很大的自然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关系?其数量上有何特征?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我国的学生活动也可用其他方法导入,如提问的方法、列举的方法讲授新课提问出示提问板书讲述投影片总结自然资源呢?这些都是我们在第三章中要学习的问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缺乏一、自然资源与我们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有哪些种类呢?3.哪些自然资源是非可再生的呢?4.为什么气候、水、土地和生物资源是可再生的呢?资料、数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怎样利用自然资源才算是合理呢?如对矿产资源应当怎么办?对可再生资源又应当怎么办?二、资源总量丰富人均缺乏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个大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根本国情。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约相当于3个多印度,6个蒙古,17个多法国,40个英国。

我国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管辖的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我国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个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

如何的物博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去认识我们物产丰富的伟大祖国。

(板书课题)一、自主探究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归纳提升: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 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二、认识现状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小组讨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探究三:1.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你认为未来资源需求量会如何变化?总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资源供给呢?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

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3.你还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办法呢?分组讨论:(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等活动)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了人类自己,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课后小结学生整理,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并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

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

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可见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

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

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二、新课教学(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所以,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有自然属性,还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即经济属性。

教师举例说明:铁矿石、小麦、甘蔗和闪电哪些是自然资源? (铁矿石是;小麦和甘蔗虽然对人类有用,具备了经济属性,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而是经过人类的培育和加工,所以不是自然资源;闪电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所以它只具备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不是自然资源。

) 教师总结:判断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时,要看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和经济属性。

过渡: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那我们就来看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图片: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学生谈感受)同学们说一说自然资源与我们衣、食、住、行、学习各方面的关系。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自然资源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疑导读:(1)土地资源属于什么资源?(学生充分想像,积极发言,最后教师总结)人们把秧苗种入土地,秋天水稻收割后,在耕地上种植一季绿肥作物。

来年春天,将绿肥犁入农田。

这样不仅增加了肥源,恢复稻田的肥力,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

所以土地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说能够循环使用。

咱们把像它这样循环周期较短的自然资源叫做可再生资源。

(2)煤炭资源属于什么资源?煤炭是由沼泽中的植物遗体转变成泥炭,泥炭长期被埋入地下,经过高温、高压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

这一过程需要几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煤炭资源总是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小练习:考一考下列几项中,哪些是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多媒体展示图片: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纠错。

过渡: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是不是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结合两个实例,完成课本P64活动2.(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教师总结:(1)从可以循环利用的角度来看,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内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3)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及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以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承转)针对可再生资源的特点,我们应如何利用它们呢?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点评:合理利用,并且注重保护和培育,使其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我们经常用地大物博来形容我们伟大的祖国,你知道地大物博是什么意思吗?那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自然资源的特点,希望同学们搞清了这个问题后,对我国自然资源能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对比知现状大家请看这样一组数据:(大屏幕展示)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师问)谁能用一句话总结出这五句话所反映出的我国资源状况?(生答)我国资源丰富。

用投影仪在原内容的右侧,依次打出: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但人均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通过以上数据,大家能否说出我国资源状况除了资源丰富外,还有什么?(生答)人均不足。

(师问)我国资源丰富,又为什么会出现人均不足呢?(生答)我国人口众多。

教师可补充说明: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约l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师问)如果以人均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衡量。

还能说我国资源丰富吗?(生答)不能。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

因此,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既要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更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继续减少。

所以说,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与本国资源的承载力相平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还会上升,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师问)我们知道在我国许多地方存在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情况,我国许多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这又会给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生答)使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下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的紧张状况。

2.阅读材料谈收获学生阅读课本P65阅读材料,谈谈你得到的收获或启示。

经济发展资源需求增大进口石油巨额外汇(负担加重)教师总结:如果我国更多的自然资源都发展为进口物资的话,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将更加沉重,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答或教师提示)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自然资源,也知道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平常的生活实践,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时时讲环保,处处当节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