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密度对中华鲟行为、免疫力和养殖环境水质的影响

合集下载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放养密度对杂交鲟仔鱼摄食行为、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放养密度对杂交鲟仔鱼摄食行为、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l 2
《 渔业 现代 化 ̄ 2 o J 3年第 4 0卷 第 2期
循 环 水 养殖 系统 中放 养 密 度对 杂 交鲟 仔 鱼 摄食 行 为 、 生长 和 存 活 的影 响
任 华 ,蓝泽 桥 ,王 一 明 ,孙 宏 懋 ,兰大 华 ,李 义 勇
( 湖北天峡鲟业有 限公 司 湖北 宜都 4 4 3 3 0 0 ) 摘要 : 研 究 了达氏鳇 ( H u s o d a u r i c u s ) (早) 与欧洲鳇 ( H u s o h u s o ) ( 6) 杂 交仔 鱼在循环 水养殖 系统 中. 不 同放 养密度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设计 了 4组不 同处理 , 设 置放 养 密度 分别 为 0 . 3万尾/ m 、 0 . 7万尾 / m 、 1 . 0万尾 /m /L 、 1 . 3 7 Y  ̄/ m , 每个密度组设置 3个重复 , 为期 3 0 d 。结果表 明 : 杂交鲟仔 鱼生长速度 受
试验 于 2 0 1 1 年 4月 5日在湖 北天峡鲟 业有 限
公司生态渔业苗种 车间进行 , 试验鱼来 自公 司人工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7 - 0 3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03 - - 1 2 基金项 目: “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 淡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系统技术集成与示范” ( 2 0 1 2 B A D 2 5 B 0 3 ) ; 国家科技 支撑 计划项 目“ 鲟
如何科 学地 进行 苗种培育 成 为鲟 鱼养 殖业 发展 的 关 键 环节 之 一 。鱼 苗 培 育 过 程 中的 养 殖 密 度 控 制、 开 口饵 料 选 择 _ 4 J , 以及 投 喂 次 数 等 因素 都 影响着 鱼苗 的摄食 、 生长 与存 活 。 养 殖 密度作 为一个环 境胁 迫 因子能引 起鱼类 应激 反 应 , 也 可 导致 鱼 类 行 为 、 免疫 力 等 发 生改

中华鲟养殖条件水质要求

中华鲟养殖条件水质要求

中华鲟养殖条件水质要求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其独特的形态和悠久的生存历史使其备受人们的关注。

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境破坏,中华鲟的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养殖中华鲟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

中华鲟的养殖条件需要严格掌握,其中水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水质对中华鲟的生长和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华鲟养殖中的水质要求。

1. 水温要求中华鲟对水温的要求非常苛刻,它适应范围较窄,要求水温在15至22摄氏度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中华鲟的生长和养殖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温,并设有合适的水温调节设备。

2. pH值要求水质中的pH值是衡量酸碱度的因素之一。

中华鲟对pH值要求较为严格,一般在7.0至8.5之间,最适宜为7.5至8.0。

如果水质的酸碱度不符合要求,会引起中华鲟的生理紊乱,并进一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果。

3. 溶解氧要求中华鲟对水中的溶解氧非常敏感,它需要大量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

一般来说,中华鲟对溶解氧的要求为6至8毫克/升。

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会导致中华鲟窒息甚至死亡。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可以通过增加水中的水流或安装增氧设备来提高溶解氧水平。

4. 氨氮和氮化物要求氨氮和氮化物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有毒物质,对鱼类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

中华鲟对氨氮和氮化物的耐受性较低,要求水质中的氨氮含量低于0.05毫克/升,氮化物含量低于0.1毫克/升。

如果水中的氨氮和氮化物超过了标准限制,会引起中华鲟的中毒甚至死亡。

及时监测水质中的氨氮和氮化物含量,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必要的。

5. 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要求水体氧化还原电位(ORP)是衡量水体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指标之一。

中华鲟对水体ORP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在+200至+300毫伏之间。

如果水体ORP过低,则表示水体富含还原剂,会对中华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论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人为捕捞等因素的影响,野生鲟鱼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利用鲟鱼资源,人工养殖鲟鱼的工作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鲟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对养殖效益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了解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环境污染:由于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域中污染物质的排放日益增加,导致鲟鱼养殖水质的恶化。

水质恶化会使得鲟鱼的体质下降,容易生病。

2.饲料问题:不合理的饲料组成和喂养量会导致鲟鱼的肠道功能失常,影响免疫力,从而易受病害侵袭。

3.水温变化:鲟鱼对水温的适应范围较窄,水温的忽高忽低会导致鲟鱼的生理平衡受到影响,易导致感染病原体而发生疾病。

4.游泳能力差:鲟鱼由于自身特性,游泳能力较差,易受其他病鱼的侵袭,从而传染疾病。

5.病原体侵袭:外界的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也是导致鲟鱼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鲟鱼人工养殖病害防控对策1.改善养殖环境水质:合理设置和使用生活污水、化学肥料、养殖残余物的处置设施,保持水质清洁。

2.科学饲料喂养:确保饲料的质量,减少过度喂养,避免因过度喂养导致的污染和水质恶化。

3.控制水温变化:合理控制水温,避免水温的忽高忽低,保证鲟鱼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4.加强养殖管理:定期观察鲟鱼的生长状况,及时排查病害,加强防疫工作,及时进行防治。

5.饲养同源鲟鱼:尽量饲养同源鲟鱼,避免不同来源的鲟鱼混养,减少病害的传播。

6.定期检疫:定期对鲟鱼进行检疫,及时发现病害,对患病鲟鱼进行隔离,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鲟鱼人工养殖病害的发生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防控病害的关键在于提高养殖水质、科学饲料喂养、合理控制水温、加强养殖管理以及定期检疫等。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有效地减少鲟鱼的病害发生,确保鲟鱼的健康养殖和资源利用。

养殖密度对四种鲟鱼生长的影响

养殖密度对四种鲟鱼生长的影响
逻辑斯谛方程的积分式是:
N K (+ ) / 1e“ = () 1
的相互竞争,底层吃饱了的鱼仍占有底层 空间,而鲟鱼的摄食必须在底层完成,中 层的鲟鱼不能够及时地摄食,导致整体吃 食速度变慢。试验缸设有自 动排水装置,
未被及时利用 的饵料随水冲走,造成 了因 饵料的相对缺乏而形成限制因子;同时,
状态,K值取 1缸内鲟鱼所达到的最大密 #
度 2 .2gm。 26 k/ 由 ( )式得: 1
于低流速 (.6/ )组, 00ms 其生长效率与流 速 存 在 一 定 的正 相 关 关 系 。 许 品诚 等
(99 18 )也证明了草鱼、鲫鱼在流水状态
中的净增重率分别是净水中的34 和40 .6 .9 倍。试验过程中,特别是在投饲时,为防
关键词:养殖密度;鲟鱼;逻辑斯谛增长;最大增长率
近年来 ,鲟鱼逐渐成为我国新兴的淡 水养殖品种,在养殖过程中,人们遇到了 玻璃缸设有 自 动排水装置,使水深始终保
持在 6—0m 08a 之间。
很多问题。就养殖密度而言,多数养殖工
作者只凭经验,或只从表面看养殖效果而
养殖用水为天然温泉水,水温常年保
1 4
重庆水产
20 牟 篱2 ( - 6 期 ) 04 l 期 .第 7 6
养殖密度对四种鲟鱼生长的影响
陈永胜 姚维志 谢大敬
( 西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重庆北碚 401 ) 076
摘要:经过 5d 6 对五种不同养殖密度下鲟鱼生长情况的观察, 发现其生长曲线基本符 合逻辑斯谛方程。通过计算,得出在试验条件下鲟鱼潜在的最大增长率为 002。 .14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 淡 刻鲟鱼的瞬时增长率 mK2,假设养殖生 4 李大鹏. =/t

论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介绍鲟鱼人工养殖病害是指在鲟鱼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问题。

这些病害可能会对鲟鱼的健康和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及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鲟鱼人工养殖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鲟鱼人工养殖病害的问题日益突出。

加强对鲟鱼人工养殖病害的研究和管理,制定科学的防控对策,对于提高鲟鱼养殖效益、保障鲟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

随着人们对鲟鱼的需求增加,人工养殖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养殖方式。

在鲟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成为了制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研究鲟鱼人工养殖病害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鲟鱼人工养殖病害的发生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鲟鱼的健康状况和养殖环境的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病害的发生机制,可以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保障鲟鱼的健康生长。

深入研究鲟鱼人工养殖病害的常见类型,可以帮助养殖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因病害造成的损失,保证养殖效益。

总结鲟鱼人工养殖病害的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有助于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方案,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研究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我国鲟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分析1. 环境因素:鲟鱼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包括水温、水质、氧气含量等因素。

如果水质不符合鲟鱼的需求,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2. 饲料问题:不合理的饲料搭配或者过量喂食也会给鲟鱼带来病害。

比如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导致鱼体内代谢紊乱,容易引发病害。

3. 养殖密度过高: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鲟鱼之间的竞争激烈,增加鱼群之间的压力,从而降低了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容易发生病害。

4. 疫病传播:疫病是导致鲟鱼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密度和养殖密度控制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密度和养殖密度控制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密度和养殖密度控制养殖渔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满足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养殖密度和养殖密度控制问题的存在,养殖渔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养殖密度和养殖密度控制对养殖渔业工作的影响,并介绍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养殖密度的定义和影响养殖密度是指在特定水域或场地上养殖特定数量的水生动物的数量。

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养殖生产效益。

然而,如果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水体污染、疾病传播和饲养品质下降等问题,对养殖渔业产生负面影响。

1. 养殖密度过高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当养殖密度过高时,由于动物过多排泄物的输入,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会大量积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溶解氧降低,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2. 养殖密度过高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养殖密度过高使得动物之间的接触频率增加,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疾病的暴发不仅会对养殖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 养殖密度过高对饲养品质的影响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养殖水体中的饲料供给不足,造成动物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甚至导致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

二、养殖密度控制的方法为了解决养殖密度带来的问题,养殖渔业工作中采用了一系列的养殖密度控制方法。

1. 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养殖场的规划和布局是控制养殖密度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对养殖面积和水体容积的规划,可以合理安排养殖区域,避免养殖密度过高。

2. 积极实施循环养殖循环养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通过建立养殖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循环,减少因养殖密度过高带来的污染问题。

采用循环养殖可以使养殖密度得到有效控制。

3. 控制饲养量和饲养频次合理控制饲养量和饲养频次是控制养殖密度的重要手段。

减少饲料的过量投喂和频繁投喂,可以避免饲料残渣积累和水质的污染。

4. 加强疾病防控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疾病监测和隔离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养殖密度较大情况下疾病的传播。

鲟鱼高效健康养殖技术-V1

鲟鱼高效健康养殖技术-V1

鲟鱼高效健康养殖技术-V1
鲟鱼是一种高档水产品,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但是,由于鲟鱼数量的减少以及养殖技术不断的更新,它的养殖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如何实现鲟鱼的高效健康养殖一直是养殖者们关注的问题。

1.选择好品种
鲟鱼种类繁多,养殖不同品种的鲟鱼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

比如养殖大鲟和侧带鲟就需要养殖池水体深度较大,在养殖前需要对养殖池的水质进行调节。

2.控制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养殖池内水质恶化,影响鲟鱼健康。

因此,要根据鲟鱼的品种和大小,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

一般来说,适宜大鲟鱼养殖的密度为每立方米2-4条,适宜小鲟鱼养殖的密度为每立方米10条。

3.建立科学化的饲料体系
合理的饲养方案和饲料组成是鲟鱼养殖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鲟鱼的需求量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脂肪,而在不同生长阶段鲟鱼的饲养需求也不同。

因此,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鲟鱼饲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

4.监测水质情况
水质是鲟鱼生长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水质不良会导致鲟鱼免疫力下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要掌握养殖池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调节水质。

5.加强疾病防治
鲟鱼在养殖中容易发生一些疾病,在养殖前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
加强疾病的防治。

对于发生疾病的鲟鱼应当及时隔离治疗,以免疾病扩散。

综上所述,实现鲟鱼的高效健康养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只有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加强养殖管理,才能提高鲟鱼养殖效益,推动鲟鱼产业的发展。

中华鲟养殖条件水质要求

中华鲟养殖条件水质要求

中华鲟养殖条件水质要求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淡水鱼之一。

它在长江流域的水域中生活着,是中国自然资源丰富的象征之一。

然而,由于种群数量的减少和栖息地的退化,中华鲟濒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中华鲟这一珍稀鱼类,人们开始进行中华鲟的养殖工作,以期能够增加种群数量并且维持它们的生存环境。

而在中华鲟的养殖过程中,水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中华鲟的养殖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水质的要求符合中华鲟的生理特点和需求。

良好的水质能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中华鲟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中华鲟对水温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在15℃至30℃之间。

水温对中华鲟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影响,过低或过高的水温都会影响鱼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中华鲟的养殖中,必须保持水体的适宜温度,可以利用恒温设备进行调控。

水温的波动度也要尽可能小,以避免对中华鲟造成不利影响。

中华鲟对水质的溶氧量要求较高。

充足的溶氧可以保证中华鲟在水中呼吸正常,维持心跳和新陈代谢的稳定。

在中华鲟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水体的充氧状态。

可以通过增加氧气供应、提高水面对气体的接触面积和增加水的运动性等手段提高水质的溶氧量。

中华鲟对水的酸碱度(PH值)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中华鲟适应PH值在6.5至8.5之间的水质环境。

过低或过高的PH值都会影响鱼体的消化和免疫功能,甚至导致中华鲟的生长受阻。

在中华鲟的养殖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和调整水质的PH值,以保持其在合适的范围内。

中华鲟还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质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必须避免养殖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污染或溢出。

对于饲料的选用也要严格把关,避免过量或不合适的饲料导致水质的恶化。

中华鲟的养殖条件水质要求较高,主要包括适宜的水温、充足的溶氧、合适的PH值以及无污染的水质环境。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水质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

只有在合适的水质环境下,中华鲟才能健康地生长繁殖,实现种群数量的恢复和生态平衡的保持。

鲟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鲟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鲟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价值高昂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鲟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适宜的水质环境、合理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措施等,旨在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保证鲟鱼的健康成长。

正文:一、适宜的养殖环境1. 水质要求:鲟鱼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水温应保持在15~25摄氏度,PH值在6.5~8.0之间。

此外,水质应新鲜、清洁,充分氧化,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水源、清理池底杂物、使用过滤装置等措施。

2. 水体面积:鲟鱼需要足够的游泳空间,养殖基地的水体面积应根据鲟鱼数量合理规划,通常每尾鲟鱼需要约5至10平方米的水面。

二、合理的饲养管理1. 合适的饵料:鲟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鱼、虾和水生昆虫为食。

养殖者可以根据鲟鱼体型和年龄选择合适大小的饲料,定期投喂,保持鱼类的正常生长。

此外,也可添加优质鱼粉等高蛋白饵料,提供充足的养分。

2. 饲养密度:鲟鱼饲养的密度需要合理安排,一般建议每立方米水容纳量不超过10至20尾,以避免过度拥挤对鲟鱼生长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每日管理:鲟鱼养殖需要定时清理池塘杂物、检查水质,并在必要时加入增氧设备。

饲养者还需定期测定水温、PH值等关键指标,及时做好养殖记录。

三、疾病预防措施1. 定期体检:检查鲟鱼身体有无明显创伤或病变,如溃疡、腐烂等,若有异常应及时分离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2. 疫苗接种:在鲟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疫苗注射,提高养殖鲟鱼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四、鲟鱼养殖的注意事项1. 投资与市场需求:鲟鱼的养殖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包括场地租赁与建设、饲料购买、钓具和设备的采购等。

在投资前,应了解市场需求并制定合适的销售渠道,确保养殖收益。

2. 合法审批手续:办理养殖计划前,需了解当地养殖相关法规和审批手续,确保合法合规操作。

结论:鲟鱼养殖是一项具有潜力的养殖产业,在合适的环境下,合理的管理和饲养模式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养殖密度对水质环境的影响分析

养殖密度对水质环境的影响分析

养殖密度对水质环境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水质污染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养殖密度是养殖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养殖密度不仅会导致养殖产量的下降,还会对水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接下来,将从养殖密度对水质环境的影响入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养殖密度对水质环境的影响1. 密度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养殖池塘中废物、残料、饵料的积累,这些积累物都会消耗氧气,造成水体缺氧。

同时,养殖场发生在周期性漂浮藻类与蓝绿藻繁殖状态时,由于这些藻类的长期存在和繁殖,过度竞争,这些藻类就会繁衍数量极快,形成漫水藻华,同时繁殖大量异养细胞,即细菌,这些细菌又栖息在藻华中,它们利用藻华产生的有机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因此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促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华爆发与沉浸,严重危害生物安全。

2. 密度过高造成水体浑浊度增大大量养殖造成了大量发酵饲料产生的余热,从而制造了水体中磷和氮的过量积累,这些物质会导致水体中细菌、藻类的大范围繁殖,从而造成水体浑浊度增大,而且过多的浮游生物对于气氛有一定的破坏,使得水体中的溶氧量下降,对于水产标本来说是致命的影响,进一步费用水产养殖的生长与繁殖,进而降低养殖效果。

3. 密度过高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养殖密度过高,不仅导致了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过高、浑浊度增大,更进一步破坏了水体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中氧气的供给不足会致使水中氧气浓度下降,而氧气是细菌、鱼等水生生物的必需品。

生活在缺氧环境中的鱼类,其生长速度慢、耐病力降低、死亡率大大增加。

二、养殖规范化可以减缓养殖密度对水环境的影响为了减缓养殖密度对水环境的影响,规范化养殖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1. 对饲养密度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每种养殖产生的废物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每种养殖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来达到减少废物造成的损害,比如调整饲养密度,控制饵料的投喂过量,每日定时更换水体状况。

论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鲟鱼是一种淡水珍贵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高价值的皮革、鱼子酱和肉类等产品。

随着人们对优质鲟鱼需求的增加,鲟鱼人工养殖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

然而,鲟鱼人工养殖过程中易发生多种病害,极大影响养殖效益。

本文将分析鲟鱼人工养殖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一、鲟鱼病害发生的原因
1.环境因素:水质污染、氧气不足、光照不足、水温不适宜等因素对鲟鱼的免疫力造成影响,导致其易感染各种病菌。

2. 不良养殖管理:例如过度密养、不科学的饲料摄取等会导致鲟鱼免疫力降低,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3. 养殖设施缺陷:如缺乏过滤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测设施不完整等,会导致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

4. 病原菌入侵:如鱼体表感染、呼吸道、鳃腔内感染、肠胃道感染等,都可能导致鲟鱼感染病菌,从而发生各种疾病。

二、鲟鱼病害防控对策
1.保持水质清洁:鲟鱼对水质要求严格,应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使用有效的过滤、换水和消毒系统。

2.科学养殖管理:避免过度密养,合理控制饲料摄取量,根据不同鱼体尺寸和季节变化调整养殖环境,提高鲟鱼的免疫力。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的新鲜、卫生,饲养环境内定期消毒杀菌。

4.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鲟鱼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发现、诊断和处理,采用医学手段控制和治疗,防止其扩散。

5.定期检测:定期对鲟鱼进行检测,监测其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综上所述,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对于养殖业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通过加强养殖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及提高鲟鱼免疫力等对策,能有效降低鲟鱼病害的发生率,保证鲟鱼养殖行业的正常发展。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
措施。
种苗管理
选择健康、品质优良的种苗,避 免近亲繁殖。
疫病防治技术
疫病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鲟鱼的免疫力,定期进行消 毒和驱虫。
疫病识别
了解常见的鲟鱼疫病症状,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 措施。
疫病控制
采用药物治疗、隔离等措施控制疫病的传播。
03
鲟鱼繁殖技术
亲鱼选择与培育
亲鱼来源
选择天然水域捕获的成熟鲟鱼作为亲鱼,或使用人工养殖的鲟鱼 。
02
鲟鱼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环境与设施
养殖场地选择
选择安静、远离污染源、 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养殖 场。
养殖设施
配备养殖池、进排水系统 、增氧设备、水处理设施 等。
池塘条件
池塘应宽敞、水深适宜、 水质良好,并配备相应的 消毒和净化设施。
养殖饲料与营养
饲料种类
根据鲟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 选用不同种类的饲料,如沉性
05
鲟鱼加工与利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鱼加工技术
1 2 3
鲜鱼处理
刚捕捞的鲟鱼应立即进行鲜鱼处理,包括去鳞、 去内脏、清洗等步骤,以保持鱼的新鲜度。
冷冻保存
为了延长鲟鱼的保质期,可以进行冷冻保存。一 般采用慢冻法进行保存,可以保持鲟鱼的原有品 质。
解冻方法
解冻是保证鲟鱼品质的关键环节,通常采用缓慢 解冻和微波解冻等方法,以避免对鱼肉造成损害 。
鲟鱼特性
鲟鱼是底栖鱼类,喜欢在清澈的缓流河段生活。它们耐寒性 强,生长缓慢,寿命长,通常需要几十年才能成熟繁殖。
养殖鲟鱼的意义
01
02
03
保护野生资源
野生鲟鱼数量急剧减少, 通过养殖可以保护和增殖 鲟鱼资源,维护生物多样 性。

鲟鱼养殖密度

鲟鱼养殖密度

鲟鱼养殖密度鲟鱼放养的密度和规格鲟鱼放养密度每平米可以投放50尾,刚开始放养时,用3只网箱,共投放5000尾鲟鱼,放养密度平均分配,当鲟鱼放养一段时间后,开始根据大小疏散鲟鱼,减少放养的密度。

鲟鱼适宜的放养密度网箱养殖鲟鱼的实验得知,要想达到商品鱼1kg以上的规格,放养密度不宜过高,放养密度在5kg/m2左右时,鱼体重百分之百可以达到1kg以上。

鲟鱼的骨板坚硬,放养密度过大时,鱼体会相互摩擦碰撞受伤,鱼体受到感染而死亡。

所以网箱放养鲟鱼的最佳密度是2.0~4.0kg/m2,俄罗斯鲟鱼的最佳放养密度可以达到4~5kg/m2。

鲟鱼养殖品种的选择网箱养殖鲟鱼从生产实践上看,养殖的品种非常关键,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从生长速度和上市规格看,俄罗斯鲟的生长速度快于史氏鲟,而史氏鲟生长速度又快于杂交鲟。

目前水库生态条件适宜养殖鲟鱼的要求,鲟鱼属于偏冷性鱼类,如果水温超过25℃以上,会存在渡夏问题,而利用水库底层夏季水温偏低的条件进行网箱养殖鲟鱼,鲟鱼生长速度都非常快,目前网箱养殖鲟鱼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鲟鱼的投饵网箱养殖鲟鱼主要投喂的饲料是全价颗粒料,投喂量根据鱼的摄食情况而定,随着水温和鱼体增长状况来调整投喂的数量和次数,在17~20℃水温时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3%~3.4%,水温在21~25℃时,投饵为体重的4.5%~5%,一般日投饵次数在3次左右。

鲟鱼日常管理每天检查好鲟鱼的摄食情况,检查网箱是否破损,网箱上面的污物要定期清洗,池内的水要保池清新,水流畅通,根据鱼体的增长状况调整好放养密度。

鲟鱼的病害防治鲟鱼防御能力很强,一般在养殖期间较少发病,如果发现有细菌性肠炎病,用含痢特灵0.2%的药饵进行投喂,连续投喂5天左右就可以痊愈。

养殖密度对中华鲟行为、免疫力和养殖环境水质的影响

养殖密度对中华鲟行为、免疫力和养殖环境水质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FFECTS OF CULTURING DENSITY ON BEHAVIOR AND IMMUNITY OF CAPTIVE ACIPENSER SINENSIS
AND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IR LIVING POOL
作者: 张晓雁[1,2,3,5] 李罗新[4] 危起伟[1,3,4] 张先锋[1,3] 沈丽[4] 张艳珍[5] 杨道明[5] 栾钢[5] 刘健伟[6]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4]农业部淡水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荆州 434000 [5]北京海洋馆,北京100081 [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41 出版物刊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页码: 1348-135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1期 主题词: 中华鲟 养殖密度 循环水 水质 人工饲养 行为 免疫力
摘要:以北京海洋馆驯养的野生和子一代中华鲟为对象,研究了养殖密度对中华鲟行为、免 疫力和养殖环境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分别为2.7、2.4 、2.0k g/m3的循环水环境 中,中华鲟的泳层分布改变,体型小的中华鲟变化最大。3种密度环境对中华鲟食欲未有明显影响, 对野生中华鲟和F1-1998的泳速和呼吸频率也未有明显影响。2.7k g/m3的密度下,F1-1998的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值下降,而丙二醛水平上 升。在养殖密度为2.7和2.4kg/m3的水环境时,水体悬浮总细菌数量持续大于8 000cfu/100mL, 年龄大的中华鲟,包括野生中华鲟和F1-1998中华鲟细菌感染。同期对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氨/ 铵、亚硝酸盐和浊度稳定,硝酸盐、磷酸盐和总细菌随养殖密度下降而降低,溶解氧、酸碱度上升, 各密度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硝酸盐、磷酸盐、总细菌与养殖密度存在着显著的正 相关。实验表明,使用循环水养殖中华鲟,环境负荷对水体微生物和养殖鱼免疫力的影响是极为显 著的。推荐最佳养殖密度为2.0k g/m3。

实用鲟鱼夏季养殖水体的注意事项

实用鲟鱼夏季养殖水体的注意事项

实用鲟鱼夏季养殖水体的注意事项鲟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夏季适宜养殖的水温不超过22°C,最高不超过24°C,而夏季炎热,对鲟鱼养殖技术、设备要求较高。

为降低死亡率,对鲟鱼的经营者来说,夏季对养殖场的硬件设施、养殖的技术要求都有所提高。

此外,由于资金、养殖条件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小型批发商会选择减少单位进货数量,所以夏季市场鲟鱼的供给量会相应减少。

加强水质监测以鲟鱼为例,鲟鱼是典型的底栖鱼类,一般不会上浮游动。

所以在水温过高、水色不对或天气闷热时,需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同时夏季应注意每天清晨都要测定水体溶解氧。

在水质管理工作上,每天测量水温3次,此外定期测定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态氮等理化因子。

鲟鱼生长最适合的pH值为6.5-8.0,pH值过低会影响鲟鱼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夏季养殖过程中,当发现池塘水色过浓,发现水体透明度低于25厘米或溶解氧小于5毫克/升时,池塘要注意水体问题,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新。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自动监测、报警与调控,对于保障养殖对象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增氧方式包括空气增氧和液氧增氧。

空气增氧一般采用风机加曝气盘的形式;液氧增氧常采用低压纯氧混合器,在气液比为1:100 时,对氧气的利用率约为70%左右。

目前,工厂化养殖领域的控温方式主要包括锅炉加热、空调冷热机组、板式换热器等种类,根据养殖需要视情况配置。

增加巡塘频率鲟鱼在夏季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日常管理,夏季多雨季节气压低时,更要勤巡塘,可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

尤其在夜间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

注意养殖密度除了加强日常巡塘外,应定期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及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投喂比例和养殖密度很重要,因为养殖密度对鲟鱼的生长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密度过高对史吻鲟的生长具有消极作用,特别是在流水条件下,密度大,杂交鲟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及摄食率显著降低。

放养密度对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

放养密度对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

第42卷㊀第4期2023年8月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Vol.42No.4August 2023文章编号:1674-2419(2023)04-0258-03作者简介:周章(1986.4-)男,贵州印江人,畜牧师㊂研究方向:渔业技术推广,渔业资源保护㊂放养密度对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周㊀章,饶㊀瑞,袁㊀波,阙有清(铜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贵州铜仁554300)摘㊀㊀要:为了研究杂交鲟放养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选用体重(0.090ʃ0.025)g㊁体长(2.00ʃ0.22)cm 的达氏鳇ɬ(Huso dauricus )与施氏鲟ȶ(Acipenser schrencki )杂交的14日龄杂交鲟幼鱼43200尾㊂随机分为密度1组㊁密度2组㊁密度3组和密度4组,每一组分3个平行㊂密度1组㊁密度2组㊁密度3组和密度4组的杂交鲟放养密度分别为0.4万尾/m 3㊁0.6万尾/m 3㊁0.8万尾/m 3和1.0万尾/m 3㊂整个试验为期5周㊂试验过程记录杂交鲟的始末体重及饲料饲喂情况㊂结果显示,放养密度3组的杂交鲟终末体长㊁终末体重㊁日增重㊁特定生长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密度1组和密度4组(P <0.01);密度2组的终末体长㊁日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密度1和密度4组(P <0.05),显著地低于密度3组(P <0.05)㊂饵料转化率密度1组㊁密度2组㊁密度3组和密度4组呈上升趋势㊂成活率密度1组㊁密度2组㊁密度3组在同一个水平,密度4组相比下降了10%左右㊂研究表明,0.8万尾/m 3的放养密度最适宜杂交鲟生长,且对其成活率不造成影响㊂关键词:达氏鳇(Huso dauricus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杂交鲟;放养密度;生长性能中图分类号:S965.215文献标志码:A㊀㊀近年来随着鲟养殖和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了中国鲟人工养殖规模的壮大[1]㊂虽然现有技术研究和开发解决了鲟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但是对于如何更科学地进行苗种培育已经成了鲟养殖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㊂鱼苗在养殖过程中的养殖密度㊁饵料及饵料的投喂次数等均是影响鱼苗生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养殖密度作为一个环境因素,过高的养殖密度会造成鱼类应激反应,同时也会引起鱼类的一些行为和免疫力等发生改变[2]㊂铜仁市的水源主要由地下暗河和岩溶水组成,水温维持在15ħ~22ħ,是中国少数的适合冷水鱼养殖的地区之一㊂近几年随着铜仁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市目前已经有36个冷水鱼规模养殖场㊂2021年铜仁市鲟产量达到1.05万t,约占贵州全省鲟产量的40%以上㊁占全国鲟产量的10%,是中国鲟养殖大市[3]㊂该研究以杂交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铜仁鲟的科学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杂交鲟选自达氏鳇ɬ(Huso dauricus )与施氏鲟ȶ(Acipenser schrencki )杂交的14日龄杂交鲟幼鱼43200尾,体重(0.090ʃ0.025)g,体长(2.00ʃ0.22)cm,购于铜仁市某鲟鱼养殖基地㊂1.2试验方法试验于室内的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中进行,4320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4个密度组,密度1组㊁密度2组㊁密度3组和密度4组㊂每一组分3个平行,每个平行小组的杂交鲟养殖于配有循环水育苗养殖系统的圆形鱼缸中;不同组杂交鲟幼鱼投放量与放养密度详见表1㊂在正式试验前先把杂交鲟幼鱼置于试验缸中进行养殖环境的提前适应处理,待幼鱼适应养殖环境后进行正式的试验,整个试验为期5周,试验过程记录杂交鲟的始末体重及饲料饲喂情况㊂试验杂交鲟均饲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㊂㊃852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㊀杂交鲟幼鱼投放量与放养密度组别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组密度4组杂交鲟幼鱼投放量/(尾/缸)1200240036004800放养密度/(万尾/m3)0.40.60.8 1.0表2㊀配合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组成成分含量(%)营养水平含量(%)豆粕23.0粗脂肪11.2鱼粉34.5粗灰分7.2面粉27.0粗蛋白46.9鱼油 6.0谷阮粉 3.0大豆磷脂 2.5磷酸二氢钙 2.0三氧化二钇0.1预混料 1.9合计100.0注:(1)1kg预混料含维生素A10000IU,维生素E120IU,维生素D32500IU,维生素B118mg,维生素B120.12mg,叶酸7mg,生物素0.2mg,肌醇400mg,铁48mg,锌78mg,锰8mg,铜2.5mg,碘0.8mg,硒0.2mg,钴0.4mg;(2)营养水平均为计算值㊂1.3饲养管理试验初期杂交鲟在20日龄前每天投喂7次,每3.5hrs投喂1次,饲喂量为鱼体质量的25%㊂之后每日投喂5次,每次饲喂量为鱼体质量的15%㊂注意每次的饲喂时间控制在30mins以内,同时每4hrs 对水质中的残饵和粪便进行清扫㊂整个实验期间,采用水质监测仪测量水体中溶解氧㊁温度和pH,维持鱼缸溶解氧在4.0mg/L以上,水温16ħ~23ħ, pH值7.0~7.5㊂1.4生长指标测定杂交鲟体重和体长测量,于试验开始后的每隔7d随机挑选60尾杂交鲟,利用60mg/L的LMS-222麻醉剂麻醉之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其体长,然后再利用分析天平对杂交鲟鱼苗进行体质量称量,最后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杂交鲟的日增重㊁饵料系数㊁特定生长率及成活率:日增重=(试验末鱼体重-试验初鱼体重)/试验天数;饵料系数=总投饵量/(试验末鱼体重-试验初鱼体重);特定生长率(%)=[(ln试验末鱼体重-ln试验初鱼体重)/试验天数]ˑ100%;成活率(%)=[(试验前鱼尾数-试验末鱼尾数)/试验前鱼尾数]ˑ100%㊂1.5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先利用Excel表格进行初步整理后,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同时结合Duncan s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均用平均数ʃ标准差表示㊂2结果由表3可以看出,密度1组㊁密度2组和密度3组的鲟鱼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杂交鲟的体长㊁体重㊁日增重㊁特定生长率均随着升高,但是密度4组的杂交鲟的体长㊁体重㊁日增重㊁特定生长率则呈下降趋势㊂放养密度3组的杂交鲟终末体长㊁终末体重㊁日增重㊁特定生长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密度1组和密度4组(P<0.01),密度2组的终末体长㊁日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密度1和密度4组(P< 0.05),显著地低于密度3组(P<0.05)㊂饵料系数密度1组㊁密度2组㊁密度3组和密度4组呈上升趋势㊂成活率密度1组㊁密度2组㊁密度3组在同一个水平,密度4组相比之下下降了10%左右㊂表3㊀放养密度对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组别终末体长/cm终末体重/g日增重/(g/d)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成活率/%密度1组 6.93ʃ0.81a1.32ʃ0.03a0.05ʃ0.00a8.21ʃ0.05a0.8290.52密度2组7.28ʃ0.64b1.57ʃ0.04a0.09ʃ0.00b10.02ʃ0.02b0.8590.83密度3组7.58ʃ0.74c2.48ʃ0.04c0.13ʃ0.00c12.04ʃ0.03c0.9190.54密度4组 6.81ʃ0.63a1.45ʃ0.03a0.06ʃ0.00a9.05ʃ0.04a1.0380.21注:肩标字母相同表示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肩标字母不同表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㊂3讨论目前群体密度是影响鱼类养殖生长和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相关研究发现有些鱼类的终末体重㊁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是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4],但是该研究发现在0.8万尾/m3的放养密度下,杂交鲟幼鱼的生长情况明显优于低于这个放养密度的组别,同时对杂交鲟的成活率没有造㊃952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成影响,说明特定的放养密度还是比较适合鱼类的生长,可以促进群体对饵料的竞争,增强摄食的积极性[5]㊂同时也有相关研究表明鲟是喜欢集群聚集的鱼类,放养密度过低会造成鲟食欲不强,导致生长速度减慢的不正常行为[6]㊂但是在鲟养殖密度为1.0万尾/m3的放养密度下,鲟的生长速度则受到抑制,有研究发现放养密度过高的时候会导致水体耗氧量增加,代谢物废物增加,造成水体污染,同时过高的放养密度还会造成摄食掠夺的现象,导致死亡率增加[7],说明该研究结果和目前已有的研究结论相符㊂参考文献:[1]原居林,郭建林,刘梅,等.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7,32(5):534-543.[2]王尧,陈晨光,张洁若,等.养殖密度对厚颌鲂幼鱼生长㊁饲料利用及肠道抗氧化应激性能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22,43(1):106-114.[3]李世凯,杨兴.贵州省鲟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科学养鱼,2022(5):1-2.[4]庄平,李大鹏,王明学,等.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稚鱼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735-738. [5]任华,蓝泽桥,孙宏懋,等.投喂次数对杂交鲟幼鱼摄食率及生长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2(9):50-52.[6]刘文奎,樊启学,杜海明,等.养殖密度对杂交鳢仔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7,37(4):45-48. [7]程佳佳,李吉方,温海深,等.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生长㊁肌肉组分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5,22(3):433-441.Ef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hybrid sturgeon ZHOU Zhang,RAO Rui,YUAN Bo,QUE Youqing(Tongren City Fish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Tongren554300,Guizhou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reeding density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hybrid sturgeon,A total of43, 20014-day-old hybrid sturgeon were selected from Huso dauricus crossbred with Acipenser schrencki at body weight (0.090ʃ0.025)g and body length(2.00ʃ0.22)cm.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density group1,density group2,density group3and density group4,with3parallels in each component.The breeding densities of hybrid sturgeons in density group1,density group2,density group3and density group4were0.4thousand,0.6thou-sand,0.8thousand and10thousand,respectively.The trial lasted for five weeks.Body weight and feeding condi-tion of hybrid sturgeon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nal body length,final body weight,daily gain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hybrid sturgeon in breeding density3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density1group and density4group(P<0.01);The final body length,daily gain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in density2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density1and density4groups(P<0.05),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density3groups(P<0.05).The feed conversion density in groups1,groups2,groups 3and groups4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The survival rate of group1,group2and group3was at the same lev-el,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group4was about10%lower than that of group4.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breeding density of0.8million hybrid sturgeon/m3was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hybrid sturgeon,and had no effect on its survival rate.Keywords: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hybrid sturgeon;stocking density;growth performance㊃062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关系研究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关系研究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关系研究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密度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它对鱼类的生长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有关管理实践的建议。

一、引言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对于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密度的合理控制则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养殖密度对生长效果的影响1. 食物供给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类之间的竞争会导致食物供给的不足。

由于食物资源有限,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鱼类之间的争夺,部分鱼类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影响其正常生长。

因此,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可以提高食物供给,进而改善鱼类的生长效果。

2. 水质状况养殖密度过高会引起水体中废物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使水质恶化。

水质的恶化会导致鱼类出现应激反应,影响其抵抗力和生长速度。

因此,适度降低养殖密度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三、养殖密度的调控策略1.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养殖场的鱼群健康状况和生长情况,包括鱼体长、体重、饲料摄入量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殖密度。

2. 合理饲养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鱼类的食物利用率,减少饵料的浪费,从而降低养殖密度对食物供给的需求。

3. 优化水质管理加强水质管理是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的关键。

及时清理底泥,保持水体流通,添加氧气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水质条件。

4. 引入生物控制措施合理引入一些对水质有调节作用的生物,如水草、无害性藻类等,协助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降低养殖密度对水质的负面影响。

四、案例分析以某水产养殖场的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关系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该养殖场养殖密度进行适度降低,并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和优化水质措施,鱼类的生长效果明显改善。

此项研究为其他水产养殖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中华鲟养殖条件】中华鲟的养殖技术

【中华鲟养殖条件】中华鲟的养殖技术

【中华鲟养殖条件】中华鲟的养殖技术中华鲟养殖条件中华鲟的养殖技术中华鲟的养殖技术大家创业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中华鲟的养殖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华鲟的养殖技术一鱼苗培育1苗种培育池可用圆形玻璃缸制成或采用正方形的水泥池。

直径35m,深15m,池底坡为68,水泥池壁和底部贴瓷砖。

xxxx,水温控制在2029之间。

进水采用喷淋和直接注水,排水为中心溢排水,根据水质及鱼苗情况每隔23d吸底排污1次,及时清除死鱼,每710d放水洗池1次。

2刚孵化的仔鱼在体形和行为上变化很大,处于体表及卵黄呼吸向鳃呼吸转移阶段,此时需供给充足的氧气。

一般可在水泥池内放置气泡石,自动定时开关间隔充气增氧,使溶氧量保持在6mgL以上。

氨氨在05mgL以下。

中华鲟在行为上要经历垂游平游而过渡到底栖生活,故应及时进行饲养和驯食。

始喂饲料为市售活水蚯蚓或浮游动物等活饵,喂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消毒,每天投喂3次在体长达49cm,体重达14g时。

要完成从活饵到配合饲料的食性驯化。

配合饲料前期用软颗粒,后期用硬颗粒。

饲料应具以下特点:(1)颗粒大小适宜,前期直径为15mm,后期逐渐增大到3mm(2)水中定形时间可达12h(3)营养成分合理,蛋白质含量高,具浓鱼腥味。

其中粗蛋白含量在3845粗脂肪6灰分10粗纤维1,微量元素适中。

二鱼种培育采用已驯化转口的中华鲟,尾重510g,体长1015cm。

水质要求无污染的江河水,PH值728,透明度2040cm经沉淀过滤后使用。

水温保持在1032,当低于10或高于32时,用锅炉或深井水调温。

使用增氧泵保持水中溶解氧在6mgL以上,水交换量不大于10Lmin。

定期清洗鱼池,及时清除死鱼和污物。

配合饲料成份为:鱼粉55花生粕20面筋15湿酵母4鱼油2食盐1维生素及微量元素3。

配合饲料中首先要考虑蛋白质的含量,实验表明蛋白质对幼鲟的生长影响,其它依次为脂肪糖纤维素。

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视水温天气水质鱼体大小密度等灵活掌握。

鲟龙鱼养殖条件

鲟龙鱼养殖条件

鲟龙鱼养殖条件1、池塘条件: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鱼池的面积以3―5亩为宜,其形状长方形为好。

池底的淤泥小于10厘米。

如是水泥流水池其面积50―米不限。

池深2米。

2、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的氯离子也会导致鲟鱼死亡。

3、鱼种饲养:池塘在饲养前展开生石灰消毒,每亩用10公斤左右,然后干塘日晒。

于饲养前二周灌水,水深为2米。

鲟鱼的放养密度和其个体大小有关,通常规格在―克,每亩摆尾。

鲟鱼的忍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拉沙泰格赖厄县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出色不高于4―6℃ ,夏季池塘水温少于26℃时,应当及时注新水。

4、饲养管理:实行定时、定点、定量的投喂原则,日投饵率3%,以后随着鱼体长大,逐渐减少投饵率,当鱼达到1公斤以上时,日投饵率不超过1%。

由于鲟鱼怕光,所以投喂时间为每天黎明和黄昏各一次。

每半月加喂鱼健康2号、淡水鱼多维和酶制剂等,以提高鲟鱼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加快鲟鱼生长。

鲟鱼个体小,寿命长,性成熟晚。

大多数鲟鱼在天然环境中性成熟年龄为10年以上,雄鱼比雌鱼晚3-4年明朗。

史氏鲟明朗年龄通常就是雌鱼9-10年,雄鱼7-8年。

鲟鱼对产卵场的要求非常严格,它们在自然环境下有时溯河上千公里寻找合适的产卵场,如果雌鱼洄游到产卵场的道路被坝切断,找不到适合的产卵环境,雌鱼的卵泡就会退化吸收。

由于人工养殖条件与天然环境差异非常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鲟鱼必须达至性腺发育明朗必须使用人工调控温度、光照,水流等环境因子,协调生理诱导等技术达至性腺发育明朗。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需用人工协调颗粒饲料圈养。

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

鲟鱼的耗氧率属迎合型,即为水环境溶氧量低时,它的耗氧率也低;随着水中溶氧的上升,其耗氧率也随之上升。

中华鲟的生存现状及保护保育

中华鲟的生存现状及保护保育

中华鲟的生存现状及保护保育中华鲟的生存现状及保护保育王俊(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2008101140)摘要: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华鲟生理结构特殊,既有古老软脊鱼的特征,又有现代诸多硬骨鱼的特征。

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是长江中的瑰宝中华鲟是世界上现存27种鲟鱼中的珍稀鱼类,为全球分布最南的鲟种,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距今已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有“活化石”之称。

但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中华鲟由于受水域环境污染、工程建设及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中华鲟资源急剧下降,濒临灭绝状态。

近来中华鲟的生存现状已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中华鲟。

本文对中华鲟作了一个一般性的介绍,简要介绍了中华鲟的基本信息、生存现状、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保育措施及成就,最后对中华鲟的前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中华鲟濒危保护退化1、简介中华鲟,俗称:鲟鱼、鳇鲟、大癞子、黄鲟、着甲、腊子、覃龙、鳇鱼、鲟鲨等。

拉文种名为Acipenser sinensis ,英文种名为Chinese sturgeon ,法文种名为Sturgeon。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

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

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鲟属。

中华鲟鱼,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它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重逾千斤。

中华鲟的形状奇特,与一般鱼类差异很大。

体梭形,头大呈三角形。

眼睛很小。

眼后有喷水孔。

鳃孔大。

幼鱼皮肤很光滑,没有鳞片,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背部1行,体侧及腹侧各2行。

尾巴的上叶长下叶短,形成一个歪形尾鳍。

全身骨骼为软骨质。

肠子的构造很奇特,里面有7-8个漏斗状的螺旋瓣。

头部和身体背部青灰色或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各鳍灰色。

中华鲟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数 据 统 计 与 参 数 计 算 数据通过 统 计 软 件 SPSS13.0 进 行 分 析 处 理。
结果为平均值± 标 准 差。 水 质 数 据,鱼 的 泳 速 和 呼 吸频率利用方 差 分 析(one-way ANOVA)分 别 检 验 各实验组的差异显著性,利 用 S-N-K 法 进 行 多 重 比 较。使 用 Pearson Correlations分 析 养 殖 密 度 和 水 质数据的相关性。不同组的血清抗氧化酶活力利用 Independent Two-Sample T Test检 验 显 著 性 差 异 。
试 验 共3 个 密 度 组 ,分 别 为2.7,2.4 和2.0kg/ m3,也即分别为3 300、2 900 和 2 400kg 养 殖 总 重 量 ,通 过 移 出 子 一 代 个 体 以 调 节 养 殖 密 度 ,养 殖 数 量
分 别 为 68、46、25 尾 。 每 个 密 度 组 连 续 养 殖 3 个 月 。 1.4 水 质 参 数
饲养池为长方形水泥池,规格为 29.0 m(长)× 11.0m(宽)×4.4m(高),观 察 窗 为 20.0 m(长)× 3.0m(高),总 水 量 达 1 200 m3。 饲 养 池 循 环 率 为 50 min/次 ,可 以 对 水 温 及 其 他 水 质 指 标 进 行 实 时 人 工监控和调节。照明恒定为 8∶30~18∶30。 试 验 温 度 控 制 在 22.3±0.4℃ 。
摘 要 :以 北 京 海 洋 馆 驯 养 的 野 生 和 子 一 代 中 华 鲟 为 对 象 ,研 究 了 养 殖 密 度 对 中 华 鲟 行 为 、免 疫 力 和 养 殖 环 境 水 质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分别为2.7、2.4、2.0kg/m3 的循环水环境中,中 华 鲟 的 泳 层 分 布 改 变 ,体 型 小 的 中 华鲟变化最大。3种密度环境对中华鲟食欲未有明显 影 响,对 野 生 中 华 鲟 和 F1-1998 的 泳 速 和 呼 吸 频 率 也 未 有 明 显影响。2.7kg/m3 的密度下,F1-1998的超氧 化 物 歧 化 酶 和 谷 胱 甘 肽 过 氧 化 物 酶 活 力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丙 二 醛 值下降,而丙二醛水平上升。在养殖 密 度 为 2.7 和 2.4kg/m3 的 水 环 境 时,水 体 悬 浮 总 细 菌 数 量 持 续 大 于 8 000 cfu/100mL,年龄大的中华鲟,包括野生中华鲟和 F1-1998中 华 鲟 细 菌 感 染。同 期 对 水 质 监 测 结 果 表 明 ,氨/铵、亚 硝酸盐和浊度稳定,硝酸盐、磷酸盐和总细菌随养殖密度下降而降低,溶解氧、酸 碱 度 上 升,各 密 度 组 间 存 在 显 著 性 差异(p<0.05),硝酸盐、磷酸盐、总细菌与养殖密度 存 在 着 显 著 的 正 相 关。 实 验 表 明,使 用 循 环 水 养 殖 中 华 鲟,环 境 负 荷 对 水 体 微 生 物 和 养 殖 鱼 免 疫 力 的 影 响 是 极 为 显 著 的 。 推 荐 最 佳 养 殖 密 度 为 2.0kg/m3 。
2 结果
2.1 游 泳 行 为 实 验 表 明 ,随 养 殖 密 度 下 降 ,不 同 体 型 的 中 华 鲟
泳层分布 会 发 生 变 化 (表 1)。 高 密 度 时,体 型 较 大 的中华 鲟,包 括 W-N 和 F1-1998,主 要 分 布 在 鱼 池 上 层,体 型 较 小 的 中 华 鲟,包 括 F1-2001 和 F1- 2005,分布 在 鱼 池 下 层。 低 密 度 时,除 体 型 最 大 的 W-N 在上层活动居多外,其余体型的中华鲟在 各 水 层活动。高密度环境时下层鱼的碰撞频率明显高于 低密度时的频率。
(200903048);三 峡 工 程 环 境 保 护 补 偿 经 费 生 态 建 设 类 (施 工 区 外 )三 峡 工 程 珍 稀 鱼 类 增 殖 放 流 项 目 (2005-2009) 作者简介:张晓雁(1973~ ),女,山东省栖霞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鱼类生理生态学和水族馆科学与技术方向的研究 .
在北京海洋馆达到康复(简写为 W-N),子一代中华 鲟为1998、2001、2005 年人工繁殖个体(编号为 F1- 1998,F1-2001,F1-2005),实 验 初 始 体 重 分 别 为 227 ±39.7 kg(n=6),54.3±7.4 kg(n=7),36.1± 10.6kg(n=18),24.7±4.7kg(n=37)。 1.2 养 殖 设 施 和 日 常 管 理
E-mail:zn7@sina.com *通讯作者 E-mail:weiqw@yfi.ac.cn;zhangx@ihb.ac.cn
第 11 期 张 晓 雁 ,等 :养 殖 密 度 对 中 华 鲟 行 为 、免 疫 力 和 养 殖 环 境 水 质 的 影 响
1349
68尾,包括6尾野生中华鲟和 3 个 年 龄 组 若 干 子 一 代养殖中华鲟。其中野生中华鲟为人工产后亲鱼,
第20卷 第11期 2011年11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20No.11 Nov.2011
养殖密度对中华鲟行为、免疫力 和养殖环境水质的影响
张晓雁1,2,3,5,李罗新4,危起伟1,3,4* ,张先锋1,3* ,
1.5 行 为 与 生 理 观 察 观察项目包括:泳 层 (下 层:距 池 底 0~1.5 m;
中层:距池 底 1.5~3.0 m;上 层:距 池 底 3.0~4.4 m),平衡性,摄 食 主 动 性,泳 速,呼 吸 频 率 等。 前 三 项每天定时观察3次,每 次 观 察 40 min。 后 两 项 采 用随机采样,分别随机选取 4 尾 健 康 的 W-N 和 F1- 1998观察。固定每日监测发 病 鱼 的 呼 吸 频 率,并 增
加 B 超(SonositeMacromaxx)检 查 消 化 道 和 腹 腔 项 目。对病亡鱼类进 行 病 理 组 织 取 样,病 理 组 织 标 本 经常规石蜡包埋切片法光镜观察。
在 实 验 末 期 测 定 血 浆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SOD)和 谷 胱 甘 肽 过 氧 化 物 酶 (GSH-PX)活 性、丙 二 醛 (MDA)含 量 。 测 定 方 法 :尾 静 脉 采 血 后 用 肝 素 钠 抗 凝,3 000r/min 离 心 20 min 后 取 上 清,-4℃ 保 存 备用。SOD 含量 检 测 用 黄 嘌 呤 氧 化 酶 法,MDA 含 量测定用硫代 巴 比 妥 酸 法,GSH-PX 含 量 测 定 采 用 比色测定法。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 供。
表 1 不同密度组中华鲟的泳层分化 Tab.1 Swimming-level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Densities
项目
W-N F1-1998 F1-2001 F1-2005
2.7 上层 上 层 ,中 层 下层 下层
养 殖 密 度 (kg/m3)
2.4
2.0
上层
上 层 ,偶 尔 下 层
上 层 ,中 层
中 层 ,下 层 ,上 层
下层
中 层 ,下 层 ,上 层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 验 鱼 实 验 鱼 是 在 2005~2008 年 ,先 后 从 长 江 水 产 研
究 所中华鲟实验基地迁至北京海洋馆淡水饲 养 ,共
收 稿 日 期 :2011-03-07;修 回 日 期 :2011-03-31 基金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型业务专项(2011C002);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淡水 水 生 生 物 资 源 增 殖 放 流 及 生 态 修 复 技 术 研 究
每 周 定 期 吸 出 池 底 污 物 ,冲 洗 砂 滤 罐 。
饲料 主 要 以 鲜 饲 料 和 人 工 合 成 饲 料 为 主,每 周
喂5 次,每 次 投 饵 率 为 (体 重 比):W-N(0.8%),F1- 1998(1.3%),F1-2001(3%)和 F1-2005(3%)。 W- N 和 F1-1998采用潜水员水下喂食鲜饲料,F1-2001 和 F1-2005采用撒食鲜饲料和人工合成饲料。 1.3 试 验 设 计
实验期间对水 体 溶 解 氧 (DO)、酸 碱 度 (pH)每 日 测 定 1 次,对 氨/铵 (NH3/NH4+ )、亚 硝 酸 盐 (NO2- )、硝酸盐(NO3- )、磷酸盐(PO43- )、浊 度、总 细 菌 6 个 指 标 每 周 检 测 2~3 次 以 上 。
pH 值采 用 HANNA 便 携 pH 计 (复 合 pH 电 极,带自动 温 度 补 偿 ATC,产 自 意 大 利 )测 量;DO 采用 HACH 溶 氧 仪,渗 透 膜 法 测 量;NH3/NH4+ 、 NO2- 、NO3- 和 PO43- 含 量 采 用 HACH 分 光 光 度 计测量,检 测 值 低 于 0.01 mg/L 时,以 0.01 记 录。 总细菌 数 量 采 用 HACH 试 剂,Millipore膜 过 滤 法 检测。
关 键 词 :中 华 鲟 ;养 殖 密 度 ;循 环 水 ;水 质 ;人 工 饲 养 ;行 为 ;免 疫 力 中 图 分 类 号 :Q178.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4-8227(2011)11-1348-07
高养殖密度可 以 高 效 利 用 水 资 源,提 高 养 殖 效 益。但是高密度养 殖 容 易 导 致 系 统 负 载 率 增 高,系 统不能及时 清 除 代 谢 物,造 成 水 质 量 下 降 。 [1] 高 养 殖密度导致饲养个 体 间 食 物 和 空 间 竞 争,作 为 一 种 慢性环境胁迫因子,也 可 导 致 鱼 类 行 为 和 免 疫 力 等 发生改变 。 [2~4] 高密度养殖引 起 的 鱼 类 应 激 通 过 下 丘 脑 -垂 体 -肾 间 组 织 轴 ,交 感 神 经 -嗜 铬 组 织 轴 ,使 得 鱼 生 理 改 变 ,对 应 激 产 生 生 理 变 化 [5~6],增 大 鱼 类 疾 病发生的可能性。低 pH 值可使草鱼的呼吸生理功 能 受 到 干 扰,氧 代 谢 紊 乱,使 肝 脏 的 抗 氧 化 力 下 降[7~8];高 氨 氮 使 鲤 鱼 等 鱼 类 鳃 变 性 和 肝 细 胞 破 坏[9];高 亚 硝 酸 盐 也 可 成 为 影 响 鱼 生 长 的 胁 迫 因 子[10];鱼的 消 化 酶 活 力 也 直 接 受 到 生 态 因 子 的 影 响,进 而 影 响 鱼 的 健 康 和 生 长[11]。 中 华 鲟 (Ac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