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技术要点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一、鲟鱼网箱养殖1.水体要求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库、湖泊和河流,要求水体面积较大,应在100亩以上,水深**好在5米以上,底质为泥沙或沙泥均可。
水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水温能保持在4~28℃之间,水中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
网箱应设置在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水深4米以上、水流畅通、溶氧量高、水质适宜的区域。
同时应注意避开水上交通要道,但要临近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
2.网箱规格与制作鲟鱼养殖网箱多为双层网箱,制作材料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大网箱规格为3米×4米×2.5米,小网箱规格为3米×2米×2米,网目依鱼种的大小而定。
为避免饲料流失,在网底缝上密眼筛绢布作食台。
网箱可用浮式,也可用沉式,一般静水水体用浮式网箱,流动水体用沉式网箱。
浮式网箱用浮桶支撑,用绳索固定于岸边,可随水位波动而升降;沉式网箱用竹排固定,并用支脚固定在水底。
一般每4个网箱为一组,每组网箱间隔2米以上。
3.幼鱼放养利用网箱养殖鲟鱼,只能养殖成鲟,而不能用于育种。
放养鱼种规格应在20厘米以上,体重在20~50克。
要求幼鱼体质健壮,摄食能力强。
网箱放养密度。
4.饲养管理(1)投饵管理利用网箱养殖鲟鱼成鱼,一般都使用全价人工配合颗粒饵料。
饵料粒径视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2~6毫米。
根据水温变化、天气变化、水中溶氧变化、鱼的活动情况及鱼的增长状况,随时调整日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在投喂饵料时,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并保证每次投喂时间在15~20分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确保每尾鱼都能吃到饵料。
(2)日常管理坚持每1~2天清刷网箱1次,及时排除箱内残饵、排泄物,保持网箱清洁卫生,保证箱内外水体交换。
经常检查内外箱网衣及框架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修理,以防逃鱼。
定期对箱内鱼体进行消毒,每10~15天用2~3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以防感染疾病。
二、鲟鱼庭院养殖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场地,开挖长50米、宽4米、深0.5米的长方形水泥池,上覆盖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池的中间搭建一跳板式人行过道,配备充气泵并连接充气石,将充气石均匀布入池水中,打一口深20米左右的手压井,**好同时设置一小水塔,用小水泵取水,水温一般可保持在16℃左右,可以起到夏天降温、冬天保温的作用。
中华鲟鱼怎么养,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

中华鲟鱼怎么养,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回答1、准备池塘:将比较平滑的水泥池当作饲养池,池壁也要具有一定的光滑度,避免中华鲟沿着池壁游动时导致鱼身受损。
2、放苗入池:放苗入池前用浓度适宜的盐水进行消毒,规格为10-15厘米的鱼苗每亩可放养600-1000尾。
3、投喂食物:投喂新鲜的动物性饵料,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前期为体重的5-7%,后期为体重的4-5%。
4、科学管理: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注意水温和酸碱度,PH值一般要控制在7-8。
一、中华鲟鱼怎么养温馨提示:中华鲟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1、准备池塘(1)选择比较平滑的水泥池作为饲养池,池壁也要具有一定的光滑度,若池壁较粗糙,则中华鲟沿着池壁游动时容易导致鱼身受损。
(2)饲养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并且要确保供水、排污都比较方便。
2、放苗入池(1)中华鲟幼苗较弱小,容易受到疾病侵染,放苗入池前要用盐水或其他水产专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2)选择健壮活泼、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作为放养对象,体长为10-15厘米的鱼苗可放养600-1000尾/亩。
3、投喂食物(1)将新鲜的线虫、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饵料作为中华鲟的食物,每次投喂食物后都要及时清理残渣。
(2)投喂次数为2-4次/天,前期投喂量为体重的5-7%,后期投喂量为体重的4-5%。
4、科学管理(1)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注意水温和酸碱度,一般情况下要将PH值保持在7-8左右。
(2)幼苗具有趋光性,但光照对于鱼苗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要注意光照导致水温变化的问题。
二、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1、野生的鲟鱼其食物会随着生长阶段而发生变化,仔鱼期通常以浮游生物为食,幼鱼期通常以小型鱼虾、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为食,成鱼期通常以底栖动物、动植物残渣为食。
中华鲟饲养方法

一、人工养殖鲟鱼条件鲟鱼对于水的温度适应能力比较强,低至零度都可以生长,高到三十五度之内,为了更好的生长,最好是把水温控制在二十度左右,孵化繁殖期间温度恒定在十九度最佳。
而水中的溶解氧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每升控制在五毫克左右,低于三毫克的话,会直接影响鲟鱼的生长。
水体不能是酸性的,最好把ph值控制在7.5左右,因为酸性水体会增加水中二氧化碳成分,那么溶解氧成分会减小,而透明度保持在五十厘米左右便可。
二、鲟鱼的选池整池一般池塘面积控制在六到九亩之间最为合适,过大后期的管理不方便进行。
而水深要在两米或者两米半之间,附近最好是比较安静的环境,且要准备好增氧等器材。
选好池塘先把水体排出在进行全面消毒工作,之后可以晾晒四五天注入清水,在水中加入一些粪便培养一些浮游生物,作为后期投放鲟鱼的饵料。
三、鲟鱼的选苗投放选择鱼苗当然要挑游动活波的幼仔,且鱼体表面完整没有损伤,包括外观颜色看着要纯正,没有斑点之类的,一般都是选择鱼体长度在二十厘米左右的。
如果想要确保不会出现水质不合适的情况,可以先购买一小部分,投放两三天,正常且没有病态鱼出现,在大面积进行投放,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重新做消毒换水等工作。
投放之前需要对鱼苗进行消毒哦,如果不想消毒的话,可以在放养池内放一些盐,主要也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但是用量不能过多的,盐分过量的话,鲟鱼会出现厌食情况。
四、鲟鱼饲养的日常管理鲟鱼对于水质要求比较高的,一般一两天要更换一次水,慢慢鱼苗适应这种环境就可以减少换水频率。
一般都是十天左右会适应下来,后期改成半个月左右换水一次。
为了保持更好的水质情况,每次投喂之后要把剩料打捞一遍,且及时清理渔具。
鲟鱼是一种惧光鱼类,一般不喜欢光线较强的环境,但是其他季节还好,在炎热夏季最好做好遮阳措施,搭建遮阳棚之类都是可以的。
而鲟鱼平时饵料就是一些轮虫、卤虫、水蚤以及蚯蚓之类的,如果人工饲养的话,不仅投喂前期用活饵开胃,后期要适当的增加一些饲料,一般是用鱼粉、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混合而成。
中华鲟养殖技术

中华鲟养殖技术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淡水鱼类,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
中华鲟养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养殖技术体系。
一、选址和场地准备中华鲟养殖需要选取水质清洁、流速适中、水温稳定的河流、湖泊或人工池塘进行养殖。
场地应该远离工业污染和农业化肥污染的区域,同时要考虑到交通便利和市场需求。
场地准备方面,需要进行清理、平整和加固,确保场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种苗选育和放养中华鲟的种苗选育是中华鲟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选育出健康、生长快速、抗病能力强的种苗,可以提高养殖的效益和降低风险。
种苗的放养需要根据场地的水体情况和养殖规模进行合理的数量和时间安排,同时要注意放养的密度和饵料的投喂。
三、水质管理和水体养护中华鲟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清洁、透明、稳定。
水质管理包括水质监测、水体调节和水质改善等方面。
水体养护包括水体清理、水草管理和水生生物控制等方面。
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水体的清洁是中华鲟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四、饲料管理和营养调理中华鲟的饲料管理和营养调理是中华鲟养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
中华鲟需要高蛋白、高能量、低脂肪的饲料,同时需要适当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饲料的投喂需要根据中华鲟的生长阶段和饵料的营养成分进行合理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安排。
五、疾病防治和养殖环境卫生中华鲟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疾病的防治和养殖环境的卫生。
疾病防治包括疫苗接种、疾病监测和疾病治疗等方面。
养殖环境的卫生包括场地清洁、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方面。
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疾病的防治是中华鲟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以上是中华鲟养殖技术的主要内容,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中华鲟养殖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中华鲟鱼是我国珍贵的淡水鱼类资源之一,因其稀有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而备受关注。
为了保卫和繁育中华鲟鱼,人们通过不息探究和实践,总结出一系列适合中华鲟鱼淡水养殖的技术方法。
起首,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特殊重要。
中华鲟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选择水质澄莹、无污染的水域作为养殖场地。
同时,要充分深思水源丰富、水流适合的特点,以保证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其次,控制养殖水温是中华鲟鱼淡水养殖的关键。
中华鲟鱼对水温的要求较为严厉,适合的水温范围为18℃-22℃。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依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实行相应的降温或加温措施,保持水温在适合范围内。
第三,合理投喂是中华鲟鱼养殖的重要环节。
中华鲟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鱼、虾、虫等为食。
养殖者可以依据鱼的进步阶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进行投喂,并注意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和投喂时间,以满足中华鲟鱼的营养需求。
此外,合理管理水质也对中华鲟鱼养殖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准时调整和改善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
定期更换部分养殖水,保持水体清洁和新颖,有助于中华鲟鱼的健康进步。
最后,准时防治疾病也是中华鲟鱼养殖的重要工作。
养殖者应定期观察鱼群的进步状况和行为习性,一旦发现异常,要准时实行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缩减病菌的滋生和传播,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养殖者的阅历和科学管理水平。
通过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控制水温、合理投喂、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中华鲟鱼的养殖效益,增进其数量的增加和保卫。
同时,这些技术方法的不息完善和创新,也将为中华鲟鱼的淡水养殖事业提供更多的进步机遇。
人工鲟鱼养殖技术,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人工鲟鱼养殖技术,对水质有什么要求1、苗种培育:刚开始,每平方米放养600尾,投喂轮虫和水蚤,16天后,每平方米放养480-540尾,投喂轮虫、水蚤或切碎的水蚯蚓,每天投喂饵料8-12次。
2、商品鲟鱼养殖:每平方米放养10-30尾,入池后第二天开始进行饲喂,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总体重的2-3%。
一、人工鲟鱼养殖技术1、苗种培育(1)培育池选择室外普通水泥池,水源应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刚开始的时候,每平方米放养600尾,投喂轮虫和水蚤。
16天后,每平方米放养480-540尾,投喂轮虫、水蚤或切碎的水蚯蚓,每天投喂饵料8-12次。
(3)45天过后,培育成幼鱼,体长9.3cm,体重3.2g。
2、商品鲟鱼养殖(1)如果是室内,水泥池规格为3.5-3×4.5-6m,如果是室外,水泥池规格为1.5-2×8-12m,水深为1-1.2m。
(2)放养之前,使用5%食盐水浸浴15分钟左右。
每平方米放养10-30尾,规格保持一致。
(3)入池后第二天开始进行饲喂,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总体重的2-3%。
饲料配方:鱼粉45%,饲料酵母15%,豆饼15%,玉米面5%,干乳5%,混合盐3%,氨基酸2%,粘合剂2%,引诱剂5%。
(4)养殖11月龄的幼鱼体重可达1053g,平均体长约为56.9cm,已经接近商品鱼规格。
(5)如果养殖过程中患上了水霉病,使用0.08%孔雀石绿浸浴20分钟左右。
如果患上了小瓜虫病,使用0.0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30060分钟左右。
二、人工养殖鲟鱼对水质有什么要求1、水温(1)鲟鱼最低可以忍受0°C的水温,最高不能超过35°C。
(2)人工养殖鲟鱼,适宜水温为20°C,生产期和孵化期的时候,水温控制在19°C,冬季的时候,水温控制在15°C。
2、氧气溶解量人工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氧气溶解量保持在5mg/L以上。
如果氧气溶解量低于5mg/L,鲟鱼的食欲会有所下降。
鲟鱼饲养方法

鲟鱼饲养方法如下:
1.养殖场地选择:鲟鱼是温水鱼,养殖鲟鱼的场地池水要
较深,并且水质要干净无污染,养殖场附近的交通比较
便利,在养殖场内,要设有专门的饲料台。
2.鱼苗放养:选择没有病害的鲟鱼苗,大约20厘米左右,
鱼鳞、鱼翅等完好,并且比较活泼、勤快。
在鲟鱼苗放
养前可以先在养殖池适应养殖几天,及时清除死鱼后再
放养。
3.水温管理:适合鲟鱼生长的水温在14~24℃,而21℃则
是适宜鲟鱼生长的水温温度。
4.饲喂管理:在喂养鲟鱼的时候,一般选动物性的饲料,
也可以选择合成饲料。
而喂食量则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水质情况、鱼的密度而定。
5.日常管理:养殖户们平时每天都需要巡视3次,特别是
在夏天的夜晚要格外注意,如果鲟鱼有浮头的现象,便
需要立即检查水中溶氧量是否过低。
鲟鱼高效健康养殖技术-V1

鲟鱼高效健康养殖技术-V1
鲟鱼是一种高档水产品,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但是,由于鲟鱼数量的减少以及养殖技术不断的更新,它的养殖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如何实现鲟鱼的高效健康养殖一直是养殖者们关注的问题。
1.选择好品种
鲟鱼种类繁多,养殖不同品种的鲟鱼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
比如养殖大鲟和侧带鲟就需要养殖池水体深度较大,在养殖前需要对养殖池的水质进行调节。
2.控制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养殖池内水质恶化,影响鲟鱼健康。
因此,要根据鲟鱼的品种和大小,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
一般来说,适宜大鲟鱼养殖的密度为每立方米2-4条,适宜小鲟鱼养殖的密度为每立方米10条。
3.建立科学化的饲料体系
合理的饲养方案和饲料组成是鲟鱼养殖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鲟鱼的需求量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脂肪,而在不同生长阶段鲟鱼的饲养需求也不同。
因此,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鲟鱼饲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
4.监测水质情况
水质是鲟鱼生长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水质不良会导致鲟鱼免疫力下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要掌握养殖池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调节水质。
5.加强疾病防治
鲟鱼在养殖中容易发生一些疾病,在养殖前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
加强疾病的防治。
对于发生疾病的鲟鱼应当及时隔离治疗,以免疾病扩散。
综上所述,实现鲟鱼的高效健康养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只有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加强养殖管理,才能提高鲟鱼养殖效益,推动鲟鱼产业的发展。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中华鲟鱼,被誉为“活化石”,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资源。
由于过度捕捞和水质污染,中华鲟鱼的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和繁殖这一宝贵的鱼类资源,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应运而生。
首先,选址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中华鲟鱼需要清澈、富含氧气的水域进行繁殖。
选取水质优良的河流、湖泊或人工水体作为养殖场的基地。
在选址时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水质、流量、温度等因素,以确保鱼儿的健康生长。
其次,饲养管理是中华鲟鱼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饲养方式可以提高鲟鱼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对于饲料的选择,应以鱼类自然食品为主,如浮游生物、虾类和软体动物等。
在养殖过程中,要按时、适量地投喂饲料,并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洁与稳定。
第三,疾病防控是中华鲟鱼养殖的关键环节。
中华鲟鱼具有较弱的抗病能力,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鱼群进行健康检查,并进行疫苗接种。
同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最后,定期监测和科学养殖是中华鲟鱼淡水养殖的必要条件。
养殖过程中,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掌握水质的变化和养殖环境的基本情况。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科学调整和管理,以保持养殖水域的适宜环境。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的应用,为中华鲟鱼的保护和繁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通过合理的选址、科学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提高中华鲟鱼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同时,还能保护这一珍稀的鱼类资源,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护。
鼓励更多的养殖户通过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的应用,为中华鲟鱼的保护和繁殖贡献力量。
鲟鱼吃什么饲料,附养殖方法

鲟鱼吃什么饲料,附养殖方法鲟鱼在鱼苗时期主要吃轮虫、水蚤、水蚯蚓等饲料,成鱼则以鱼粉、酵母、小麦、蚕蛹等为食。
鲟鱼属于栖鱼类,它的饮食范围比较窄,专吃肉食,主要吃一些小型的或者行动较缓慢的底栖动物,在大海里主要吃鱼类,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最少。
鲟鱼在年幼开始进食的阶段就能够觅食浮游动物,不过很快它就生长成营底栖生活。
一、鲟鱼吃什么饲料1、鲟鱼在鱼苗时期主要是吃轮虫、水蚤、水蚯蚓等饲料,成鱼以鱼粉、酵母、小麦、蚕蛹等为食。
这种动物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在产卵期就会向上游进行移动,在冬季时则在河道或近岸的深水处。
人工饲养时一定要注意饲养密度,同时还要做好疾病防控工作,以免其生病后出现大量死亡。
2、鲟鱼属于栖鱼类,它的饮食范围非常窄,喜欢吃肉食,主要是吃一些小型的或者行动较缓慢的底栖动物。
在大海里主要是吃鱼类,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最少。
3、鲟鱼在年幼开始进食的阶段就会觅食浮游动物,但是它很快就会生长成营底栖生活,这时鲟鱼的嘴部会凸起、下位。
鲟鱼在开始进食后就可以直接投喂饲料,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对刚开口摄食的鲟鱼苗用活饵,比如浮游动物或切碎的水蚯蚓。
二、鲟鱼养殖方法1、建设养殖场(1)养殖鲟鱼时由于体型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有池塘进行养殖,如果没有池塘可以修建水泥池养殖,一般池子大概长4米、宽3米、深2米以上即可。
(2)池养的鲟鱼数量一定要根据鲟鱼大小决定,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最好是活水养殖或者流动水养殖。
(3)培育鱼苗的地方要单独建设,一般可以做棚室,用大型的塑料容器进行育苗。
2、养殖准备(1)放养前一定要清洗水泥池,泼洒石灰溶液,浸泡1周左右就可以洗刷干净,再换清水浸泡几天。
(2)养殖前一定要放掉重新灌水进来,水位在1.5米左右即可。
(3)幼苗培育到一定大小才能放养入池,放养前要准备好饲料,还要准备增氧机,深水要补充氧气,进出水口要覆盖网纱,过滤水源。
3、鱼苗放养(1)放养前鱼苗一定要进行消毒,比如一开始可以使用盐水或是石灰水浸泡几十分钟,彻底杀菌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再放养。
鲟鱼养殖用什么饲料 鲟鱼(匙吻鲟)的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用什么饲料鲟鱼(匙吻鲟)的养殖
方法
鲟鱼也叫匙吻鲟,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吻部特别长,约占体长的1/3,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寿命长达30多年。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鲟鱼养殖用什么饲料,以及鲟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鲟鱼养殖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鱼苗培育阶段,是从刚孵出的鱼苗养成体长为5厘米的小鱼种。
第二阶段为鱼种培育阶段,是从小鱼种养成体长15-20厘米的大鱼种。
第三阶段为成鱼养殖阶段,是从大鱼种养成体重1千克以上的食用鱼。
二、鲟鱼养殖用什么饲料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鲟仔鱼在全长3.05±0.07厘米时开始摄食,主要摄食水生寡毛类、摇蚊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幼鲟以水生寡毛类(水丝蚓、颤蚓、尾鳃蚓等),枝角类(蚤状溞、隆线溞等),水生昆虫幼虫(摇蚊幼虫)和虾类等为主食。
成鲟则主要摄食各种饲料鱼块(如鲫鱼、罗非鱼、鲢鱼和草鱼等)。
三、鲟鱼(匙吻鲟)的养殖方法
鲟鱼一般是混养,可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混养。
1、在养殖草食性和肉食性的池塘中混养少量匙吻鲟,在养殖肉食性鱼类的池塘中,匙吻鲟的规格必须大于肉食性鱼类。
每亩水面混养匙吻鲟15-20尾,一般在第二年年底其规格可达到15千克左右。
2、主养鱼为匙吻鲟,池塘中混养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混养鱼的种类有草鱼、沟鲶等,每亩水面放养匙吻鲟鱼种200-250尾和混养鱼150尾左右。
混养鱼的规格必须小于匙吻鲟。
饲养期间需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混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还需要投喂嫩草或水草。
鲟鱼的养殖方法

鲟鱼的养殖方法鲟鱼的养殖方法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因地域或品种不同又有中华鲟、中国鲟、鳇鱼、苦腊子、鳣等名称,小编收集了鲟鱼的养殖方法,欢迎阅读。
1、幼鱼养殖:可采用室外水泥池,使用流水养殖。
水泥池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切去四角,这样池中的水流旋转无死角。
池底应为锥底形,坡度为1—2%,排水口设在锥底部,再通过可调节高度的管道排水。
要保证洗刷水池时能彻底排干池水。
池规格在9平方米以内,深度1米便可,池壁要光滑,以免刮伤鱼苗。
水池上应设遮荫网。
对于未开口的水花,水温应保持在18—20°C,水深0.6米左右,溶解氧不低于6毫克/升,流速不超过0.1米/秒。
放养密度初期为10000尾/立方米。
开口饵料可采用卤虫无节幼体、轮虫、小型枝角类等,开口两天后可改喂剁碎的水蚯蚓和碎鱼虾。
要少量多次投喂,最初10--12次/天,1周后可改为8次/天。
鲟鱼喜弱光,灯光下摄食积极,故夜间必须投喂。
随着鱼苗长大必须注意及时分池,这样还可以减少幼鱼互噬的.机会。
鱼苗长到8--10厘米后便可开始转喂人工配合饲料。
可以采用逐渐增加配合饲料投喂次数,相应减少活饵投喂次数的办法,直至取消活饵投喂。
此时要注意配合饲料的粒径必须适应鱼苗的口径。
对于在此过程中生长停滞的鱼苗,应及时捞出再次投喂活饵,待体质恢复后再重新进行饲料转口。
大苗适应性强,水温18--28°C均可,水深可在0.8—1米。
2.成鱼养殖A、水泥池养殖:可采用鳗鱼池或经改造的甲鱼池,面积从100—400平方米均可,水深在1.5—2米之间,不必过深。
流水养殖可大密度放养,15厘米/15克鱼苗可放养500尾/立方米,随长随分池。
投喂次数可减至4—6次/天,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随鱼生长逐渐降低到1%。
对于无流水条件的水泥池,也可采用定期换水的办法。
但放养密度应较流水养殖低一些,并应及时清除池底的残饵和排泄物。
B、网箱养殖:鲟鱼可在水库中进行网箱养殖。
鲟鱼的饲养方法

鲟鱼的饲养注意事项
一、池塘条件鲟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3米,水质较稳定,水体溶解氧值高,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五、饲料投喂池塘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鲟鱼鱼苗刚下塘 时,尚未形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要及时驯化。可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便于日常观察。有些鲟鱼,如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中华鲟等都有夜晚趋光的特性,夜间驯化时可在靠近饲料台的地方加以照明。投喂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鱼的口裂的1/2为好。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左右,日投喂3-4次,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
六、日常管理巡塘和生长情况观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尤其在夜间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节气压低时,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定期检查鲟鱼的生长情况及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率和放养密度,当池中鲟鱼生长差异过大时,要按其规格及时分塘。在水质管理工作上,每天测量水温3次,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态氮等理化因子要定期测定。值得注意的是:鲟鱼是典型的底栖鱼类,一般不会上浮游动,有些种类如中华鲟,即使在水体溶解氧不足时也不象家鱼那样明显的浮头,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温过高、水色不对或天气闷热时,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每天清晨都要测定水体溶解氧。当池塘水色过浓时,水体透明度低于25厘米或溶解氧小于5毫克/升时,池塘要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新。鲟鱼生长最适合的pH值为6.5-8.0,pH值过低会影响鲟鱼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鲟鱼生存的温度上限为32℃,水温超过30℃则对鲟鱼生长有危险。水温控制可以参考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投放大规格鱼种,以缩短养殖周期;争取在每年高温期过后再投放大规格鱼种,在翌年高温期到来之前达到养成规格上市,可以避开高温;在高温期到来时加深水位,减小放养密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加大换水量和搭棚遮光等措施。
中华鲟与其他鲟鱼的养殖技术

③糖类。肉食性鱼类饲料中糖类含量不能过高,否则会妨碍其他营养
成分的消化和吸收;中华鲟饲料中糖类的适宜添加范围为20%-
30%,糖的最适含量为25.6%,纤维素的适宜含量为2%-4%。 ④维生素和矿物质。目前鲟鱼这两方面的营养研究国内外都不多。 一些研究结果未发现鲟鱼有对维生素C和磷脂的需求;但发现鲟鱼有 对胆碱的需求,当饲料中胆碱的含量为0.2%-0.4%时,有促进生长、 提高饲料效率的作用。
驯化转食
中华鲟在行为上要经历垂游、平游
而过渡到底栖生活,故应及时进行饲养和驯食。 始喂饲料为市售活水蚯蚓或浮游动物等活饵,喂 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消毒,每天投喂3次;在体长 达4~9cm,体重达1~4g时.要完成从活饵到配合 饲料的食性驯化。配合饲料前期用软颗粒,后期
用硬颗粒。
2.鱼种培育
采用已驯化转口的中华鲟,尾重5~10g,体长10~15cm。 水质要求无污染的江河水,PH值7.2~8,透明度20~40cm.经 沉淀过滤后使用。水温保持在10~32℃,当低于10℃或高于 32℃时,用锅炉或深井水调温。使用增氧泵保持水中溶解氧在 6mg/L以上,水交换量不大于10L/min。定期清洗鱼池,及时 清除死鱼和污物。
三、人工采精和挤卵
采精
挤卵
精液收集:30 h的效应时间后开 始采集精液,显微镜下观察精子 活力并充氧低温保存。
卵收集:第二针24 h效应时间后 雌鱼陆续来卵,收集的卵立即开 始人工受精。
四、人工授精和脱粘
授精
手工脱粘
授精:精:卵:水=1:100:150, 时间90 s,清水漂洗2次后脱 粘。
脱粘:用浓度为20%的滑石 粉加2L水进行脱粘,时间1 h。
天然饵料
野生的中华鲟以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幼虫、浮游 生物、沙蚕、小鱼、虾、蟹、蚬等为食。天然饵料的优 点是适口性、诱食性强,营养丰富全面,活饲料在水中 能长期存活,不污染水质,在有的地区价格低廉。缺点 是来源不稳定,不易贮存,品质不一,由于含水量高, 成鱼养殖饲料系数高,用量大。
鲟鱼在鱼缸里的养殖方法

鲟鱼在鱼缸里的养殖方法鲟鱼,是淡水和海水中的一类大型底栖鱼类。
因为它们的珍贵和美味,而成为高档菜肴和珍稀品种。
在多种养殖方式中,利用鱼缸进行鲟鱼养殖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方式之一,本文将详细分析鲟鱼在鱼缸中养殖的方法,包括鱼缸的选择、水质的控制、饲料的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
第一部分:鱼缸的选择鱼缸的选用对于鲟鱼的养殖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鲟鱼的生长和存活。
选择鱼缸时应该首先考虑到鲟鱼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水质的控制。
1. 鱼缸的大小和数量:加入一个鲟鱼到鱼缸,需要至少30-40升的水量,如果添加的鲟鱼数量过多,那么鱼缸的容积也需相应增大,以确保鲟鱼不会因为缺乏空间而生病、互相攻击等。
2. 鱼缸的材质:选择具有良好防水效果的鱼缸,防止水漏出,同时需要保持轻便方便移动。
3. 鱼缸的形状:鱼缸的形状应当能够充分体现水的流动性,优秀的鱼缸会提供更多流动性以增加水的氧气含量。
第二部分:水质的控制鲟鱼的养殖需要严格控制水质。
水质污染和氧气不足是鲟鱼常见的养殖问题。
以下是保持水质的一些基本措施:1. PH值:维持PH值要求在7.5以上,尤其需要注意如果水太酸会直接危及鲟鱼的健康。
2. 温度:水温应保持在12度以上,通常在18-20度之间最为适宜,如果水温过低,鲟鱼会变得不服气,而水温过高则会使鲟鱼受到较大的伤害。
3. 氨氮:氨氮是非常危险的污染因素,可以通过设计生物滤池或手动更换水等方法进行控制。
4. 氧气:水中氧气含量的不足是鲟鱼无法生存的一大原因,氧气不足会导致鲟鱼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问题。
第三部分:饲料的管理鲟鱼的食物包括浮游生物、小型鱼类、虾蟹等水栖生物。
如果在家庭养殖中,鲟鱼的食物可以通过购买鱼粮的方式来补充,饲料应选择专门为鲟鱼设计的合适磨细程度的鱼粮。
此外,一些人也会将鲟鱼喂食肉类,然而这不被建议,因为不同于活鱼,肉类偏膩,过多喂食可能导致鲟鱼出现脂肪肝。
第四部分:防治疾病在鱼类养殖中,疾病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需要将它们保持在最小限度。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中华鲟的养殖技术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中华鲟的养殖技术一、鱼苗培育1、苗种培育池可用圆形玻璃缸制成或采用正方形的水泥池。
直径3~5m,深1.5m,池底坡为6%~8%,水泥池壁和底部贴瓷砖。
水深0.6加0.9m,水温控制在20~29℃之间。
进水采用喷淋和直接注水,排水为中心溢排水,根据水质及鱼苗情况每隔2~3d吸底排污1次,及时清除死鱼,每7~10d放水洗池1次。
2、刚受精的仔鱼在体形和犯罪行为上变化很大,处在体表及卵黄体温向鳃体温迁移阶段,此时须要供给充裕的氧气。
通常可以在水泥池内置放气泡石,自动定时开关间隔充气增氧,并使溶氧量维持在6mg/l以上。
氨、氨在0.5mg/l以下。
中华鲟在犯罪行为上要经历垂游、平游而过渡阶段到底栖于生活,故应及时展开圈养和驯食。
始喂食饲料为市售活水蚯蚓或浮游动物等活饵,喂食时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消毒,每天投过喂食3次;在体长超过4~9cm,体重超过1~4g时。
必须顺利完成从活饵至协调饲料的食性驯养。
协调饲料前期用软颗粒,后期用软颗粒。
饲料应当具有以下特点:(1)颗粒大小适合,前期直径为1.5mm,后期逐渐减小至3mm;(2)水中定形时间仅约1~2h;(3)营养成分合理,蛋白质含量低,具淡鱼腥味。
其中粗蛋白含量在38%~45%、粗脂肪6%、灰分10%、粗纤维1%,微量元素相对较低。
二、鱼种培育使用已驯养转口的中华鲟,尾重5~10g,体长10~15cm。
水质建议无污染的江河水,ph值7.2~8,透明度20~40cm.经结晶过滤器后采用。
水温维持在10~32℃,当高于10℃或低于32℃时,用锅炉或深井水孔曜。
采用增氧泵维持水中溶解氧在6mg/l以上,水交换量不大于10l/min。
定期冲洗鱼池,及时去除死鱼和污物。
协调饲料成份为:鱼粉55%、花生粕20%、面筋15%、烫酵母4%、鱼油2%、食盐1%、维生素及微量元素3%。
协调饲料中首先必须考量蛋白质的含量,实验说明蛋白质对幼鲟的生长影响**,其它依次为脂肪、糖、纤维素。
鲟鱼的养殖技术和市场行情

鲟鱼的养殖技术和市场行情鲟鱼的养殖也是最近几年来发展的,其中有国家保护动物中华鲟,有些从俄罗斯引进的,也有些的产自我国的黑龙江。
因鲟鱼的种类较多,其种类有匙吻鲟、史氏鲟、达氏鳇、小体鲟、杂交鲟等。
(一)市场:鲟鱼的养殖兴起主要是两年以前,那时的市场售价相当高,尤其在南方几省,多数在上百甚至几百元一斤,但目前的销售价,多在50元/斤以内,而且市场销售也没以前那么旺,养殖是有一定的效益的,但是否进行养殖,则由你自己酌情考虑。
(二)养殖技术:因为鲟鱼的种类较多,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及食性各有差异,养殖的具体条件要求也有不同,这里不能一一介绍。
1、多数鲟为动物食性,其中匙吻鲟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比较适合在大水面进行放养)。
2、鲟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酸碱度在7―8之间,水质清新,最好有微流水环境,溶氧量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部分养殖品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多数鲟在水温18―28℃时生长良好,水体具有较高的硬度。
3、鲟鱼的养殖既可单养,也可以进行混养;既可在池塘养殖,也可进行网箱养殖、温流水养殖、流水养殖,也可在水库或湖泊放养。
4、鲟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的特点,一般目前养殖中主要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饲料系数一般大2左右。
在鲟鱼的鱼苗和鱼种阶段需投喂浮游动物或其它动物性饲料,而且鲟鱼在卵孵化至食性转化阶段自然死亡率较高。
5、在养殖的高温季节需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良好,当水温超过33℃以上时最好有遮阴或降温设施;在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时必须有增氧或充气设施。
6、养殖的日常管理是最重要的,要注意水质管理、水温调控、及时分养、巡塘、调整投饵量、遮光(有些品种)等。
7、鲟鱼的养殖过程中也会有病害发生,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

种苗管理
选择健康、品质优良的种苗,避 免近亲繁殖。
疫病防治技术
疫病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鲟鱼的免疫力,定期进行消 毒和驱虫。
疫病识别
了解常见的鲟鱼疫病症状,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 措施。
疫病控制
采用药物治疗、隔离等措施控制疫病的传播。
03
鲟鱼繁殖技术
亲鱼选择与培育
亲鱼来源
选择天然水域捕获的成熟鲟鱼作为亲鱼,或使用人工养殖的鲟鱼 。
02
鲟鱼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环境与设施
养殖场地选择
选择安静、远离污染源、 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养殖 场。
养殖设施
配备养殖池、进排水系统 、增氧设备、水处理设施 等。
池塘条件
池塘应宽敞、水深适宜、 水质良好,并配备相应的 消毒和净化设施。
养殖饲料与营养
饲料种类
根据鲟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 选用不同种类的饲料,如沉性
05
鲟鱼加工与利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鱼加工技术
1 2 3
鲜鱼处理
刚捕捞的鲟鱼应立即进行鲜鱼处理,包括去鳞、 去内脏、清洗等步骤,以保持鱼的新鲜度。
冷冻保存
为了延长鲟鱼的保质期,可以进行冷冻保存。一 般采用慢冻法进行保存,可以保持鲟鱼的原有品 质。
解冻方法
解冻是保证鲟鱼品质的关键环节,通常采用缓慢 解冻和微波解冻等方法,以避免对鱼肉造成损害 。
鲟鱼特性
鲟鱼是底栖鱼类,喜欢在清澈的缓流河段生活。它们耐寒性 强,生长缓慢,寿命长,通常需要几十年才能成熟繁殖。
养殖鲟鱼的意义
01
02
03
保护野生资源
野生鲟鱼数量急剧减少, 通过养殖可以保护和增殖 鲟鱼资源,维护生物多样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鲟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引言
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能够成功养殖鲟鱼,养殖者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技术要点。
本文将介绍鲟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帮助养殖者进行有效的养殖管理。
二、水质管理
鲟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水质管理是鲟鱼养殖中非常重
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水质管理的要点:
1.水源选择: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避免水源中
含有有害物质或过多的杂质。
2.水质监测:定期监测水的温度、溶解氧、PH值等指
标,确保水质符合鲟鱼的需求。
3.水体通气:保持水体中的氧气充足,可以通过设置
水泵、增氧机等设备进行通气。
三、饲料管理
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鲟鱼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
一些饲料管理的要点:
1.饲料选择:选择适合鲟鱼的专业饲料,根据鲟鱼的
生长阶段和体重给予合适的饲料。
2.饲料投喂:根据鲟鱼的食欲和生长情况,合理投喂
饲料,并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浪费和污
染。
3.饲料消化:观察鲟鱼的食欲和排泄情况,及时调整
饲料种类和投喂时间,确保饲料的充分消化。
四、疾病防控
鲟鱼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
疾病防控的要点:
1.疫苗接种:定期给鲟鱼接种疫苗,增强其免疫力,
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
2.疾病监测:定期检查鲟鱼的身体健康状况,观察是
否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3.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养殖场的废弃物,保持养殖环
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五、水温控制
鲟鱼对水温的要求较为严格,恰当的水温控制对于鲟鱼的
生长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水温控制的要点:
1.水温监测:定期监测水温,确保水温始终保持在适
宜的范围内。
2.加温措施:冬季或水温过低时,可以采取加温措施,
如设置加热器等设备进行加温。
3.降温措施:夏季或水温过高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
如增加水流、增加水体的通风等方式进行降温。
六、养殖密度
合理的养殖密度能够保证鲟鱼的生长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
养殖密度控制的要点:
1.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根据养殖场的空间以及养殖
者的经验,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鲟
鱼争食和压力增大。
2.监测生长情况:定期观察鲟鱼的生长情况,如发现
鲟鱼间存在明显的争食和伤害现象,应适当调整养殖密度。
七、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鲟鱼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仅靠养殖技术的
掌握是不够的。
以下是一些市场营销的要点:
1.了解市场需求:认真调研市场需求,了解消费者对
于鲟鱼的要求和偏好。
2.建立销售渠道:与餐饮企业、超市、酒店等建立良
好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3.品牌宣传: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品牌宣传,例如线下
展览、网络宣传等,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和品牌知名度。
八、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保障鲟鱼养殖过程中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安全生产的要点:
1.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员工
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
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3.应急预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应对各种突
发事件和灾害,确保及时有效的处置。
九、结论
鲟鱼养殖技术的要点涉及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水温控制、养殖密度、市场营销和安全生产等多个方面。
养殖者应该综合考虑这些要点,并在实际操作中加以合理运用,以确保鲟鱼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鉴于鲟鱼养殖的潜力和前景,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鲟鱼养殖产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