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枢纽机场陆侧换乘布局案例研究分析
中川机场陆侧交通优化
中川机场陆侧交通优化日期:目录•现状概述•陆侧交通流量分析•交通优化方案设计•实施方案与效果评估•成功案例借鉴与启示•总结与展望现状概述中川机场近年来旅客吞吐量持续增长,对陆侧交通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旅客吞吐量增长现有交通方式交通网络布局目前,中川机场的陆侧交通主要依赖公路运输,包括私家车、出租车和机场巴士等。
机场周边道路和高速公路网是旅客进出机场的主要通道。
030201中川机场交通现状在高峰时段,机场周边道路经常出现拥堵情况,影响旅客的准时出行。
交通拥堵目前主要依赖公路运输,缺乏其他交通方式,如轨道交通等。
交通方式单一机场附近的交通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如停车场、换乘枢纽等。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现有交通问题优化陆侧交通可以降低交通拥堵,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提升旅客出行体验高效的交通系统有助于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和旅客,推动机场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引入更环保的交通方式和优化交通流线,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必要性分析陆侧交通流量分析国内外旅客比例分析国内外旅客的比例,可以针对不同旅客群体的出行需求,制定相应的交通优化措施。
客流量增长趋势中川机场近年来客流量稳步增长,未来预计将继续增加,这对陆侧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流高峰时段明确机场客流高峰时段,有助于针对性地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高交通运营效率。
机场客流量分析出租车出租车作为机场重要的接驳方式,需分析其运力、等候时间、服务质量等方面,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私家车私家车接送旅客的比例较高,需要分析停车场容量、进出机场道路的通行能力等方面,评估其是否满足需求。
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公交车等在内的公共交通方式,需要分析其运力、班次、覆盖范围等方面,评估其满足机场客流需求的能力。
现有交通方式分析03节假日与特殊时段节假日和特殊时段的交通流量与平日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单独分析,制定针对性的交通组织方案。
01高峰时段交通流量详细分析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数据,找出交通拥堵的瓶颈,为优化交通组织提供依据。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一、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现状分析枢纽机场陆侧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拥堵:随着旅客数量的增加,机场周边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尤其是高峰时段和节假日,车辆难以流畅通行。
2.停车困难:机场停车场供不应求,常常出现停车难的情况,同时地面交通混乱,往返机场的乘客受阻。
3.公共交通不便:机场周边的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到达机场较为不便,旅客出行受到限制。
4.空气质量下降:机场周边交通拥堵导致了车辆排放增加,空气质量下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针对枢纽机场陆侧交通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进行优化:1.建设快速通道:优化机场周边道路,增加连接机场和城市主干道的快速通道,缓解交通拥堵,提升车辆运行效率。
2.加强停车设施建设:扩建和建设机场停车场,增加停车位供应,并引导旅客利用无人驾驶、共享停车等先进停车技术,提高停车效率。
3.发展智能交通:推广使用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智能信号灯、道路监控等,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拥堵发生。
4.加强公共交通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加大地铁建设力度,引导旅客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流量,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
5.引导绿色出行:推广绿色出行理念,鼓励旅客使用共享单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车辆污染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三、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实施1.政府主导:政府部门应该牵头组织交通优化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各方合作,解决机场陆侧交通问题。
2.产业共建:政府、机场管理部门、交通运输公司等相关产业应当共同参与,建立联合协作机制,推进交通优化项目的实施。
3.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智能交通技术,包括智能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等,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4.宣传教育:加强对旅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旅客公共交通出行意识,引导旅客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共同推动交通优化实施。
四、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效果评估在实施交通优化策略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估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流量:评估交通拥堵的缓解情况,通过交通数据统计、道路监测等手段,了解交通流量变化情况。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随着航空行业的快速发展,枢纽机场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由于航班的集中和客流量的大幅增加,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系统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乘客运输效率低下等问题。
对枢纽机场陆侧交通进行优化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改善枢纽机场陆侧交通。
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枢纽机场周边道路上增设专用的机场通道,以减少与市区交通的冲突。
还可以加强机场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提高乘客换乘的便利性。
可以利用智能交通技术来提升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系统的管理和调度能力。
可以使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来优化信号配时,减少交通拥堵。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智能导航系统来指导乘客正确选择交通路线,避开拥堵区域。
优化枢纽机场内部的乘客运输流程也是提高陆侧交通效率的重要策略。
可以设置多个登机口,提高乘客分流的能力,减少拥堵和排队时间。
还可以利用自助值机和自助安检设备等技术手段,减少人工操作的需求,提高安检和登机效率。
在研究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时,还需要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站点,减少机动车辆在机场周边的停车需求,缓解交通拥堵。
还可以利用新能源汽车和非机动车等低碳交通方式,减少交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还应该充分考虑乘客需求和体验,提高乘客出行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可以增设舒适的候机区和休息区,提供餐饮和娱乐设施,满足乘客的休息和娱乐需求。
还可以利用无线网络和手机应用程序等技术手段,提供乘客查询和导航等服务,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利用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应用智能交通技术,优化机场内部的乘客运输流程,同时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可以有效解决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系统面临的挑战。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的优化策略。
通过对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包括提升公共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组织管理和推广绿色出行等方面。
通过比较不同的优化方案,评估其实际效果,从而总结出一套有效的优化策略。
未来还需深入研究和实践,以进一步提升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该研究对于提高枢纽机场陆侧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现状分析、问题分析、探讨、方案比较、效果评估、总结、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枢纽机场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承担着连接城市与全球的重要任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枢纽机场陆侧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陆侧交通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需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作为连接机场与城市的重要纽带,直接影响着旅客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形象。
研究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通过比较不同的优化方案,评估其实际效果,为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的改善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枢纽机场陆侧交通是连接机场与城市间的重要纽带,对于提升机场运输效率、改善旅客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有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提升机场与城市间的交通效率与便捷度。
优化枢纽机场陆侧交通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深入研究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的优化策略,对于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可以为未来机场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借鉴,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国内外大型机场陆侧轨道交通现状与若干思考
国内外大型机场陆侧轨道交通现状与若干思考引言近年来,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1】,而大型机场作为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逐渐呈现出旅客量逐年攀升、旅客接驳方式多元化、旅客需求多样化等特点。
轨道交通因其容量大、速度快、价格适中、节能减排等优势,成为目前国内大型机场旅客的重要接驳方式。
本文对国内外大型机场轨道交通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针对机场引入轨道交通的要点提了几点建议,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一.国内外大型机场陆侧轨道交通现状1.日本东京成田机场、羽田机场。
成田机场位于日本关东地区千叶县成田市,距离东京核心区约60km,是日本最大的国际航空港。
2017年,成田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905万人次,居日本第二位。
成田机场有京成成田空港线、京成本线、JR成田线空港支线三条轨道交通线路。
京成成田空港线起点为成田空港站,终点为京成高砂站,线路全长51.4km;京成本线起点为成田空港站,终点为京成上野站,線路全长69.3km;JR成田线空港支线为JR成田线的支线,(延伸JR成田线的成田站至成田空港站),线路全长10.8km。
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均采用了快慢线结合的运营模式,可以尽可能多地吸引沿线旅客客流。
羽田机场(东京国际航空港),位于东京市大田区。
2017年,羽田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496万人次,位于世界第四位。
羽田机场引入两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东京单轨电车羽田线和京急空港线。
其中,东京单轨电车羽田线为配合羽田机场航站楼使用,将线路延伸至国内航站楼,线路全长17.8km;京急空港线也延伸至国内航站楼,线路全长6.5km。
两条线路各自均提供不同速度、不同价格的列车服务。
1.德国法兰克福机场。
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位于德国黑森州法兰克福,是欧洲第三大机场【2】。
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450万人次,世界排名14。
与其说轨道交通服务于法兰克福机场,不如说法兰克福本身是集轨道交通与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在连接城市、区域乃至国际间的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合交通枢纽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个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其布局设计的合理性、便捷性和高效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流畅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的剖析,总结其设计理念和经验教训,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们将从枢纽的选址、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空间布局、换乘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成功背后的设计逻辑和实践策略。
通过对这些国外典型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优秀的综合交通枢纽往往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地理位置优越,能够有效连接城市内外交通二是功能定位明确,能够满足不同出行需求的多样化服务三是交通组织有序,能够实现各类交通方式的顺畅衔接四是空间布局合理,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空间使用效率五是换乘设施便捷,能够为乘客提供快速、舒适的换乘体验。
1. 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性综合交通枢纽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的交通集结点,更是连接不同交通方式、实现交通流转换的关键节点。
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设计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否,以及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出行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一个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能够集散大量的客流和货流,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快速转换,从而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率。
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设计对于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的重要节点,其设计和建设往往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拓展。
综合交通枢纽还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枢纽机场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和窗口,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空中门户。
其陆侧交通的顺畅与否,不仅关乎机场乘客的出行体验,更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畅通和经济的发展。
对于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的优化策略研究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型枢纽机场陆侧交通出现了拥堵、环境恶化、安全隐患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枢纽机场的航空运输和城市交通带来了严重影响。
需要对枢纽机场陆侧交通进行深入研究,寻求优化策略,以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出行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一、当前枢纽机场陆侧交通存在的问题1.交通拥堵问题:随着航空业的飞速发展,枢纽机场的旅客和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加,导致陆侧交通道路拥堵严重。
在高峰时段,车流量大、交通瓶颈多,导致交通拥堵的情况屡见不鲜。
2.空气污染问题:交通拥堵不仅会影响出行效率,还会导致车辆排放增加,加剧空气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和乘客健康造成影响。
3.出租车乱象:枢纽机场出租车乱象屡禁不止,存在“黑车”、绕路行驶、拒载等问题,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也增加了交通管理的难度。
4.安全隐患问题:交通拥堵还会导致道路安全隐患增加,交通事故频发,给枢纽机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枢纽机场的形象和服务质量,也加剧了城市交通的压力,亟需研究并制定陆侧交通优化策略。
二、总体优化思路1.综合交通规划: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需与城市交通整体规划相结合,明确交通组织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科学合理规划道路网和交通设施,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和便捷的换乘服务。
2.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枢纽机场应加强对陆侧交通的管理力度,优化交通组织和信号控制,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确保交通安全和畅通。
3.推广智慧交通技术:利用智慧交通技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实时交通信息采集、交通流量预测、智能信号控制等,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交通流动。
4.改善出租车服务质量:对出租车行业进行综合整治,加强管理监管,推广电子计价器、GPS定位等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出租车运营环境。
《2024年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研究——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范文
《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研究——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篇一一、引言上海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际大都市,其枢纽机场的交通管理尤为重要。
浦东国际机场作为上海市的标志性枢纽机场,承担着重要的航空运输任务。
随着国际国内旅客的流量持续增长,浦东国际机场的陆侧公共交通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本文将就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进行研究,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探讨其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浦东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现状(一)交通管理概况浦东国际机场的陆侧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为确保旅客出行便捷,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在浦东国际机场设立了完善的交通管理体系,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交通设施等方面。
(二)交通管理特点浦东国际机场的陆侧公共交通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交通方式多样,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二是交通设施完善,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环境;三是交通组织科学,确保交通流畅,减少拥堵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交通拥堵问题随着浦东国际机场客流量的不断增加,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出现了一定的交通拥堵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道路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大量车辆同时通行所导致。
(二)交通管理效率问题尽管浦东国际机场的交通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但在高峰时段仍存在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交通疏导不够及时,部分区域存在交通瓶颈等。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一)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建议加强交通组织与管理,提高交通疏导效率。
例如,可以采取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测道路拥堵情况,为驾驶员提供最佳路线建议。
同时,加强交警巡逻,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二)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为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设施。
例如,增设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覆盖范围和便捷性。
同时,优化停车场布局,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和停车效率。
(三)推广绿色出行方式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建议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上海虹桥机场陆侧客流的研究与分析
上海虹桥机场陆侧客流的研究与分析乔俊杰【摘要】作为上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虹桥枢纽在出色完成其交通承载功能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诸多思考。
与此同时,作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虹桥机场面对部分设施的使用效率未达预期、多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存在多种问题以及枢纽中心和市区交通集散点之间的衔接等种种问题,如何能够提高机场运营效率,充分利用发达健全的硬件设施为出行者带来更为高效、快捷与舒适的交通服务,成为当今社会引人深思的话题。
为此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虹桥机场陆侧客流出行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虹桥机场各中交通方式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优化方案。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2(041)002【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虹桥机场;换乘效率;出行特征;层次分析法;优化方案【作者】乔俊杰【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18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3.130 引言虹桥枢纽,自2008年开建至2010年启动,总投资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
具有近期(2020年)办理旅客列车到发260对,年发送旅客5272万人次、远期(2030年)办理旅客列车到发335对,年发送旅客7838万人次的客运能力。
作为上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虹桥枢纽在出色完成其交通承载功能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诸多思考。
与此同时,作为枢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虹桥机场面对部分设施的使用效率未达预期、多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存在多种问题以及枢纽中心和市区交通集散点之间的衔接等种种问题,如何能够提高虹桥机场的运营效率,充分利用发达健全的硬件设施为出行者带来更为高效、快捷与舒适的交通服务,成为当今社会引人深思的话题。
1 问题分析上海虹桥枢纽自建成以来,以其年发送旅客5272万人次的高运营能力完成着它的交通枢纽功能,但在光辉数据的背后,依旧存在着种种引人深思的问题,面对高成本硬件建设背后的低效率漏洞,如何完善与改进成为了社会所关心的焦点,项目旨在提出相应改进方案帮助解决虹桥枢纽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实地调查,结合专业知识与虹桥枢纽的实地状况,总结所存在的问题如下:1.1 多交通方式综合利用性薄弱虹桥枢纽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集合航空、火车、地铁、公交巴士、出租车以及私家车多种交通方式,换乘作为实现多交通工具之间转换的途径,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枢纽系统的运营效率。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枢纽机场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一直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发展和机场客流量的增加,机场陆侧交通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枢纽机场陆侧交通问题分析1. 交通拥堵: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和航班数量的增加,机场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愈发明显。
早晚高峰时段,机场附近的道路常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影响了乘客和货物的流通速度。
2. 公共交通不足:部分机场的公共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乘客出行选择受限,导致私家车使用率高,增加了交通压力。
3. 车辆停车困难:机场停车场容量有限,停车位紧张,导致车辆停车困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停车位,给乘客带来不便。
4. 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便:部分枢纽机场位于城市的边缘,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便,也给机场客流带来一定的影响。
枢纽机场作为城市的门户,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性。
机场陆侧行政交通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实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交通问题,更是为了维护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1. 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加强与机场的公共交通联系,增加公交、轨道交通等载客能力,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覆盖面,降低私家车使用率。
2. 提供多元化交通选择:鼓励和引导乘客使用出租车、共享单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减少私车出行,降低机场周边交通压力。
3. 优化道路交通组织:结合机场客流情况,优化周边道路交通组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4. 提高停车设施服务水平:扩建机场停车场,提高车位利用率,加强停车管理,提升乘客停车体验。
5. 加强与周边地区交通协调: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协调,促进城市快速交通体系完善,提升机场出行便利性。
三、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的实施措施1. 加强规划引导:针对机场陆侧交通优化,建立完善的规划引导体系,科学规划交通网络布局,引导客流合理分布。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解析——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为例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解析——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为例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入境门户和干线机场之一,为山东民航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形成的临空经济区和航空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是我国交通枢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将铁路、公路、航运等交通系统汇集、衔接,构建各方式协调高效、衔接顺畅、换乘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区域性国际领先的综合交通枢纽。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总体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以建设国际领先的“现代化联运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统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货运物流、小清河航运等交通系统衔接引入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各交通方式科学安排、交通换乘系统组织,提出机场枢纽的综合交通体系结构和布局,旨在推进济南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国家交通枢纽城市。
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为例,探讨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设计思路。
一、集疏运交通体系规划集疏运交通体系规划按照整体性、人本位、先进性、一体化、均衡性、可持续、互动性原则,各要素统筹考虑。
规划按照功能完备、能力保障、衔接顺畅的策略加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
基于以上原则针对国铁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速公路系统、快速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机场巴士、机场货运组织等进行综合规划。
(一)、国铁系统规划济南铁路枢纽是全国路网性枢纽之一,衔接京沪高速铁路、胶济高速铁路、京沪线、胶济线及邯济线。
枢纽北接京、津、内蒙和东北地区,南接华东地区,西接河北、山西地区,东接山东半岛,与青岛港、烟台港等港口间有便捷通路。
在济南铁路枢纽深入研宄过程中,开展机场-济南东-济南-济南西-济南北-机场环线运营可行性研宄等工作,打造济南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案例分析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案例分析摘要:通过对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的案例分析,总结借鉴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建设经验。
主题词: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分析Abstract: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ail transit hub of the comprehensive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hub for reference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Keywords: rail traffic, comprehensive hub, and analysis在综合客运枢纽中引入轨道交通,使之成为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是确保综合客运枢纽周边交通通畅的重要途径,也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的大型枢纽基本都有一条或者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与之连接,通过在枢纽内直接修建轨道交通或者利用换乘通道连接轨道交通站点,有效疏导了旅客进出车站,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
1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案例分析1.1 法国巴黎拉德芳斯枢纽拉德芳斯(La Defense)枢纽位于巴黎拉德芳斯副中心,包括地铁1号线、有轨电车T2线、区域快速铁(RER)A线、郊区铁路线和多条公共汽车线路,是集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地铁线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已形成了高架道路交通、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三位一体的交通系统,形成了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将拉德芳斯区与巴黎市中心区紧密地连接起来。
这一公共运输服务系统日接待乘客达50万人次以上,超过80%的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进出拉德芳斯副中心。
拉德芳斯枢纽设计的非常先进,巧妙地将多个车站都整合在一个4层的大型建筑内,乘客不用出站就可以换乘各种方式,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完善、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枢纽机场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其陆侧交通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机场和周边地区的交通效率和运行环境。
随着城市空中交通的蓬勃发展,枢纽机场的陆侧交通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提高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现状分析(一)交通流量大、拥堵严重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枢纽机场的客流量急剧增加,陆侧交通需求剧增。
地面交通网络承载的压力日益加大,导致交通拥堵严重,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二)交通组织混乱、服务水平有限由于机场周边的交通组织不够完善,导致交通信号混乱、车辆滞留、通行效率低下,给出行旅客带来很大困扰。
地面运输服务设施和设备有限,无法满足客流量增长带来的压力,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三)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由于机场车流密集,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严重,给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交通混乱也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事故率居高不下,安全风险难以忽视。
二、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一)加强交通组织和管理为了缓解枢纽机场周边的交通压力,需要加强交通组织和管理。
通过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增加道路标线、优化道路布局等方式,提高交通组织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加强对违规停车和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交通秩序,提升交通安全。
(二)优化交通设施和设备为了满足陆侧交通需求的增长,需要加大对枢纽机场周边交通设施和设备的投入。
包括增加停车场和停车泊位、改善公共交通设施、优化出租车服务等。
通过提升交通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为出行旅客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地面运输服务。
(三)推广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是当前交通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的重要方向。
通过建设环保型停车场、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等方式,鼓励旅客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四)智能化交通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陆侧交通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型机场陆侧交通与航站楼的接驳方式研究
2 陆侧 交通模式 以及 与航站楼接驳 的需求分析 .
大型机 场和城市之 间的联 系方式是多样 的 ,其 中 .轨道交通和道路交 通是最主
要 的 方式 。 () 道 交 通 1轨
轨道交通 可 以分为城市轨 道线 和城际铁路 。细分一 步 ,城市轨道线可 以划分为 城市地铁 ( 如广州地铁三号线 、深圳地铁一号线 )、机场专线 (lI京机场快轨 、上  ̄. 1t - ;
I N E LAST ON - O TH E
KI OM E L TER¨ RESE : ARCH O CONNE N CTI ON ODE M S O ANDSI FL DE AND TERM I NAL I L N ARGE AI RPORTS
‘ ‘ 一公里 问题 " :大 型机 场陆侧 最后 交通 与航站楼 的接驳方式研究
中图分 类号: U 4 T 28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4 57 02 6 120 10 - 3( 1) — — 0 8 2 0 01 8
引 言
最后一公里 (a t imee )” .原意指 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 ,被 L s ko tr l
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 的时候 最后 的而且是 关键 性的步骤 。对 于机 场陆侧而言 , “ 最
d p rue a d ar a u b ,ri ysain b ssaina d p rig It.B sd s ic n e atr n ri I rs al tt , u t o n a kn s e ie ,t a v c wa o t o
o e o v n n a d fs t n p r t ns r c sl p s e g r. h a e v sia s4 f r n e i l n l r s ot i ev e a s n es T ep p rn e t t c e a a ao i 0 i g e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枢纽机场作为城市的门户和重要交通枢纽,承载着大量旅客和货物的运输需求。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旅游的兴起,枢纽机场的客流量不断增加,陆侧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现有的陆侧交通设施和服务已经难以满足这一增长的需求,导致机场周边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影响了旅客的出行体验和机场的运行效率。
针对枢纽机场陆侧交通问题的现状,各地政府和机场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优化枢纽机场的陆侧交通是一个既紧迫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组织、信息通信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
本研究旨在对枢纽机场陆侧交通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以提升枢纽机场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未来的机场交通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通过对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改善枢纽机场的交通状况,提升枢纽机场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促进旅客和货物的流通。
优化枢纽机场陆侧交通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延误,提高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航班准点率,从而提升旅客满意度和机场形象。
优化陆侧交通还能够降低枢纽机场的能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制定合理的优化策略,还可以提高机场的吞吐能力和运作效率,增强机场在国际航空业的竞争力。
研究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枢纽机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部分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的问题。
本研究首先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政策文件、实地调研报告等,这将为本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证数据。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枢纽机场的乘客、航空公司代表、机场运营商、交通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士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的看法和建议。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枢纽机场的陆侧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
枢纽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其交通组织和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航班的正常运行。
对枢纽机场陆侧交通进行优化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综合交通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供参考和借鉴。
道路交通是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客出行方式的主要选择。
在道路交通方面,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策略研究:增加道路通行能力。
针对现有交通瓶颈,应通过扩建道路、优化道路设计和改进信号灯控制等手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在交通组织方面,可以采取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如设置高速公路出口分流道、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调整道路进出口布局等,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道路交通流,提高交通组织效率。
推广智能交通系统。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交通监控、智能信号灯控制、车辆优先通行等,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降低交通管理成本,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公共交通在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加强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
通过设置直达线路、增加公共交通站点,提高枢纽机场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程度,减少旅客换乘次数,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
根据旅客出行需求和客流组成,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以便为旅客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加强公共交通运力调配,提高运行频次和运力,确保公共交通的准点率和安全性,提高旅客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
综合交通是指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和互联互通。
为了实现综合交通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建设便捷的交通换乘设施。
通过设置交通枢纽站点、提供便利的步行道路和徒步导引系统,方便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快速换乘。
推广集成交通票务系统。
将不同交通方式的票务系统整合起来,提供一张票通行的服务,减少旅客购票的时间成本和纸质票据的浪费。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
1712020年06期 (2月下旬)产能经济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客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对于较远距离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该需求使得航空运输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提高乘客出行效率有助于提升机场的竞争力。
2019年9月,北京大兴机场开通,北京成为了双机场城市,在需求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双机场城市,提高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系统运载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机场;陆侧交通;优化机场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是空中运输与地面运输的转换结点,整个机场系统可以分为空侧和陆侧两大部分,空侧部分大多是与飞机本身相关的活动,而机场陆侧多与旅客相关,包含旅客进出机场等。
在机场建设或机场后期改造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空侧”部分的建设和优化,而对于机场“陆侧交通”的关注度不够,这很容易造成机场周围交通拥堵、乘客体验感较差等情况。
优化枢纽机场陆侧交通,有助于缓解机场周围拥堵状况,有助于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一、首都国际机场陆侧交通综述(一)首都国际机场陆侧交通体系现状截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超过1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当前首都国际机场公共交通运力不足、陆侧交通道路交通拥堵,无法满足首都国际机场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如何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是北京首都机场陆侧交通通道优化的出发点。
当前首都国际机场的客运方式主要是以私家车、出租车为主,但是当前作为交通主干道的机场路等已出现长时间拥堵的状况,而网约车作为最近两年的出行方式新选择,加重了这一现象。
首都国际机场陆侧交通中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包含机场快轨和机场巴士,而机场快轨的占有率约20%,机场巴士不足20%。
作为缓解运输压力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其运输占有率非常低。
(二)首都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的基本方式1.机场巴士机场巴士市内线路现有19条,平均发车间隔为30分钟或人满开车。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枢纽机场的地位愈发重要。
而枢纽机场陆侧交通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如何优化枢纽机场的陆侧交通,加快旅客换乘时间,提升旅客满意度,成为众多机场管理部门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车流管理、道路建设、交通组织等方面探讨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
一、车流管理方面车流的管理和调度是解决机场陆侧交通拥堵的关键环节。
针对机场内部车辆流动的复杂性,应当采取先进的车流管理系统。
例如,引入智能交通管理、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等车辆管理技术,降低人为干预的机率,从而减少车辆停滞时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此外,机场内部应当进行区域分类,将机场周边区域的车辆和机场内部的车辆分离,优化机场内部车辆通行路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二、道路建设方面道路网络建设是解决机场陆侧交通拥堵问题的基础。
目前机场出入口和连接道路设计较为狭小并且缺少必要的分隔和分流措施,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此,针对机场现状,需要优化出入口和连接道路的设计,并合理规划道路交叉口、停车场、候车区等相关设施。
同时,增加机场周边轨道交通线路和班次,在航班高峰期调整公共交通车辆班次和到站停靠位置,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三、交通组织方面交通组织对于机场陆侧交通的优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交通组织管理,能够优化机场内部交通流动,提高旅客换乘效率,缓解机场交通压力。
例如,通过优化道路交通管理,将旅客和机场工作人员车辆分开,合理规划各种交通工具的通行路线,提供足够的交通指引、提示和安全保障等服务。
此外,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车辆监控,旅客信息预测和自动路线切换等,降低人为干扰,提升交通组织水平。
综上所述,机场陆侧交通的优化需要从车流管理、道路建设和交通组织三方面综合优化。
以此方式,能够更快地解决机场陆侧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机场运营方面应当与当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线路运营商等多方面合作,共同制定全面的规划和策略,不断升级优化机场陆侧交通管理的服务水平,构建现代化、高效和舒适的陆侧交通体系。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枢纽机场是全球航空运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国际间的航空枢纽中心,枢纽机场拥有庞大的客流和物流量。
如何优化枢纽机场陆侧交通,实现高效快速的运输体系成为各国机场管理机构需要优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阐述如何实现机场陆侧交通的优化。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是指机场大门口到航站楼、停车场、地铁口、火车站等交通设施之间的交通运输体系。
这种交通体系与机场内部的飞机起降、行李运输等需求直接相关,对航班运行安全和机场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客流量大,需求高枢纽机场的客流量庞大,每天有大量的旅客和机组人员以及货物通过机场。
为了保证机场正常运转,必须组织高效的陆侧交通。
对于机场管理机构来说,如何快速地将这些客流引导至航站楼、停车场等重要区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2.复杂的交通路网与普通机场不同,枢纽机场常常位于城市中心或者周边地区的交通节点,交通路网相对比较复杂。
此外,机场区域内的道路、停车设施也往往需要根据航班运营状况进行调整。
因此,对于机场管理机构,如何优化交通路网、合理规划路线、调整停车区域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3.时效性要求高作为国际航班的转移点,枢纽机场中的客流流量非常大,每一分钟的时间都可以影响到飞机的排队等待,因此枢纽机场对于客流运输有着苛刻的时效性要求,这就需要机场管理机构采取更为高效的交通管理方式,如提供快速通行服务、实施拥堵解决措施、优化交通路线等。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交通拥堵由于机场的客流量比较大,枢纽机场的交通问题往往是拥堵。
在高峰期,机场附近的道路和交通节点往往会堵车,给旅客和机组人员带来不便。
2.安检通道不足由于航班的运营安排往往较为紧凑,机场的安检设施通常也不足以满足所有旅客的需求,导致一些旅客需等待很长时间才能通过安检通道,降低了机场服务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枢纽机场陆侧换乘布局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2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读书报告
姓名:
班级:2011级城市规划
学号:20111150212
日期:2014年4月
摘要:大型机场枢纽解决了远距离快速运输,但在地面的疏散中,要注意和公共交通的对接,意在即快速舒适度又高。
对于大型枢纽机场,在一个集中区域完成全部的换乘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各国机场都不约而同采取以步行通道连接各交通换乘节点的“人车分离”手法解决该矛盾。
对我们的启示是应充分认识到步行系统在陆侧交通组织中的骨架作用,它所体现的旅客满意度直接影响到陆侧交通运营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枢纽机场,陆测交通,公共交通,步行体系
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案例
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2日正式投入使用。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及客货运量的不断增长,多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施工。
1980年1月1日,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一号航站楼及停机坪、楼前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一号航站楼按照每日起降飞机60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1500人次进行设计。
扩建完成后,首都机场飞行区域设施达到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4E标准。
随着通往首都北京的国际航线数量和国际航班的密度稳步提高,1995年10月-1999年11月期间,首都机场对航站区又一次进行了扩建。
1999年11月1日,建筑面积达33.6万平方米,使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装备起来的二号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超过2650万人次的旅客,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可达9210人次。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的启用,标志着20年来首次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最繁忙的客运机场。
首都机场在屡次的扩建中都非常重视机场的换乘问题,特别是机场的停车问题(如图1)。
目前机场内共有一座停车楼和5个停车场。
停车楼位于T2航站楼前。
图一首都机场2号航站陆侧交通示意
3号航站楼前交通换乘设施具有以下特点:
(1)捷运系统
陆侧快速捷运系统设计载客量为单向每小时4100人,发车间隔3分钟。
通过航站楼内的快速捷运系统,旅客将非常方便地来到三号航站楼前的交通中心,或选择机场巴士、出租车、自驾车经机场高速路到达市区,或乘坐轻轨列车,20分钟后到东直门交通枢纽进行换乘。
(2)交通中心
交通中心是陆侧交通换乘系统的灵魂。
3号航站楼外,一座椭圆形的弧项建筑将引人注,这里就是未来新航站楼的交通中心。
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轻轨直接往返于市区东直门和机场之间。
这条快捷的交通线只需12分钟将可以让您直达机场,使您不必冉担心因为堵车而延误了航班。
2008年,这条轨道线将使奥运会期间的旅客运送提供坚实的保障"交通中心内轻轨交通车站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中心地卜又设两层巨型停车场,总面积30万平方米,设停车位7000个。
图2首都机场新交通中心雏形
(3)地铁机场线
地铁机场线已2008年7月初通车,它可以把旅客良接送到首都机场的2、3号航站楼,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快速。
二.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案例
法兰克福国际机场在空陆联运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该机场正处于铁路、陆路和水路交通的十字路口,通过新的长途ICE一列车站,进入欧洲高速铁路网。
法兰克福机场主要采用空铁联运(每年运送30万旅客)的方式:
一是铁路设施(区域铁路!高速铁路)直接衔接机场,使旅客可以通过铁路便捷地进入机场办理票务和行李托运等各种手续都将在机场内进行。
二是在第一种服务的基础上作了开创性的尝试,提供所谓“零米支线飞行”服务,即机场和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的铁路和飞行之间的联乘服务,将铁路运输作为在零米线上支线飞行,在铁路和远程飞行之间换乘的旅客被视为中转旅客,换乘之间无需再办理子刻可手续,而且行李自动转运。
事实证明,法兰克福机场的多模式联运扩大和巩固了市场资源,缓解了机场的地面交通压力和空域的拥挤,增强了机场竞争力,促进了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形成。
法兰克福机场的陆侧交通枢纽中心为于l号航站主楼的正前方,包括由步行交通连廊贯穿的区域火车站!远程火车站和空铁联运大楼等"区域火车站在l号航站楼的地下层,旅客可以直接通过自动扶梯和电梯便捷地出入于航站楼和区域火车站之间"区域火车站共有3条轨道,2个站台,每天约220班次火车,包括机场员工和参观者在内,运送旅客量为梅天4000人次"区域火车站线路除了市中心和周边区域外,还包括半径在200公里以内区域的线路。
远程火车站和空铁联运大楼位于几机场航站楼和高速公路之间,通过连廊与航站楼衔接(图3)。
火车站在底层,上层为空铁联运大楼"旅客可以通过连廊到2个航站楼,也可以乘坐摆渡车。
1999年开通以来,所有德国南部和北部至汉诺威和汉堡的铁路都直接通至机场,也就是说,旅客不需要在法兰克福市中心火车站换乘,直接在机场换乘,为旅客和行李的无缝隙衔接提供设施保障。
图3法兰克福国际机场远程火车站和空铁联运大楼
三.小结
上述两个不同枢纽机场案例对建设中国的枢纽机场带来的经验借鉴可以小结如下:由于中国机场共有的接客习惯,北京机场针对社会车辆的到达接客模式可以成为研究分析对象:北京机场在2号航站楼改造时,就严格采用了旅客进车库上车的管理举措,很好地解决了到达车道边不足和混乱的局面。
对于大型枢纽机场,在一个集中区域完成全部的换乘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各国机场都不约而同采取以步行通道连接各交通换乘节点的人车分离手法解决该矛盾。
比如法兰克福机场则通过步行通道将不同的轨道联运方式组织为一体;首都机场的新航站楼亦以由步行系统串联的交通中心来组织大型车库和直通市区的轻轨专线。
应充分认识到步行系统在陆侧交通组织中的骨架作用,它所体现的旅客满意度直接影响到陆侧交通运营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枢纽中转流程设置的空防安全思考俞健敏.上海空港6第1辑,
2.浦东机场二期工程建筑指挥部编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3
3.航站区征集方案比选李强牧彤敖进滔上海空港6第1辑,浦东机场二期工程建筑指挥部编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3
4.论枢纽机场的多式联运秦灿灿.上海空港6第l辑,浦东机场二期工程建筑指挥部编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3
5.全球城市:纽约.伦教.东京(2001年新版)6(美)丝奇雅.沙森著,周振华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