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学设计

总结起来就是:斜面的倾 太快,还没来得及计时小 题 , 培 养
斜程度应适当的小一些 车已经滑到了底端
科学思维
以便于时间的测量。
现在请同学们开始实验,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能否验证我们的猜想。
指导学生实验,对实验中
存在的问题予以引导和 动手实验、记录数据、
解答
分析数据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点拨、指正
s2=
s2=
v2=
s3=
t3=
v3=
欢迎下载
的理解与 认识
小组分享:
1、将 小 车 置 于 斜 面 顶 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下 端与斜面底部挡板间的 距离 s1
2、将小车由静止释放至 斜面底端,用停表测出时 间 t1
3、将 小 车 置 于 斜 面 顶 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下 端与斜面中间挡板间的 距离 s2
学习了速度、平均速度以 和时间 t,由 v=s/t 便可 回 顾 上 节
及有关计算,那么我们如 求出平均速度。
知识并引
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入本节内
呢?

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所
以我们测量平均速度的
实验原理是什么呢? 二、学习
回答:v=s/t
新课
好的,现在来开始我们的 新课——测量物体的平 均速度。
引导学生 说处实验 原理,加 深理解与 记忆
以学生学
习为主,
通过组间
小组间分享实验数据与 互评找寻
结论
实验操作
中存在的
组间互评
问题与不 足,然后
对实验结
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时 论 进 一 步
速度越来越快。
完善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规律

《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案

“六有效”讲学案年级科目主备人审核人讲学日期八年物理韩燕玲李凤9月课题14测量平均速度课型新授课教具小车金属片斜面木块刻度尺停表课时2讲学目标掌握根据v=/t测平均速度。

理解测平均速度原理。

认识现代测速方法讲学重点掌握根据v=/t测平均速度。

讲学难点理解测平均速度原理。

认识现代测速方法讲学流程有效导学2问题与点拨(课前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师点拔,自主探究,形成自主学习成果):1、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的计算①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使用刻度尺时要、。

②使用秒表前要观察、从公式v=/t可知,如果测出了运动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物体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v。

教师批阅:有效展评27′课堂分组学习——展示——教师点评——学生纠错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实验原理二、实验器材三、实验步骤,结5′2、实验器材(要看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小车金属片斜面木块刻度尺停表3、根据测平均速度原理、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4、现代测速方法有效测试5′中考链接(结合本节知识点):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本实验的原理:;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

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平均速度为__ _m/,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有效批改3′1、自评得分:2、纠错:图2图3。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1.4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涟源市伏口镇漆树中学一、教材分析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四节,这一节是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设计一个课时。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启下: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尽管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但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五、教学准备乒乓球、斜面、木块、小车、金属片、停表六、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与实验探究法。

学法:大胆猜测,探究实验,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合作学习。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4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4测量平均速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平均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
1.以生活实例导入,如描述一辆汽车从学校出发到家的行驶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
2.提问学生:“我们如何知道这辆汽车行驶的速度快慢呢?”引发学生对速度概念的回忆和思考。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计算这辆汽车从学校到家的平均速度,应该如何进行呢?”激发学生对平均速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鼓励和反馈,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课堂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4测量平均速度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四章第一节“测量平均速度”,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平均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对物体运动快慢有一定的理解。但平均速度的计算和实际应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速度的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第一篇: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

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一)钟表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6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至1.0×10S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即可(二)分组实验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场景下的速度现象,如运动员百米冲刺、汽车行驶等,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存在。
2.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如赛车手、运动员等,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了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创设生活情境,如学校到家的往返路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的平均速度。
(二)问题导向
2.分配实验任务,明确各组成员的责任,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3.开展小组间的交流与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与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积极改进。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本节课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与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积极改进的良好品质。
5.作业小结的环节:本节课的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均速度,并撰写实验报告。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总结实验技能。此外,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有效反馈。
1.引导学生提出与速度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平均速度?如何测量平均速度?”等。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如“影响物体平均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等。
3.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小组合作
1.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实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点评学生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巩固速度知识。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与速度相关的应用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计算题:给出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路程,让学生计算平均速度。
2.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问题。
3.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设计一个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我会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帮助他们改正。
3.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学生需在实验报告中体现出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以及对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4.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测量平均速度的科普海报。海报内容需包括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实验操作步骤等,要求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便于他人理解。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速度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如《从一到无穷大》(乔治·伽莫夫著),了解速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拓宽知识视野。
6.观察生活中的速度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作业质量。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设想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1.4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涟源市伏口镇漆树中学一、教材分析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四节,这一节是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设计一个课时。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启下: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尽管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但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五、教学准备乒乓球、斜面、木块、小车、金属片、停表六、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与实验探究法。

学法:大胆猜测,探究实验,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合作学习。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引言:测量平均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出平均速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速度的概念,并掌握测量速度的方法。

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来探究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在完成这个实验教学设计后,学生应能够:1. 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时间;3. 计算并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平均速度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子计时器、直尺、纸、铅笔等实验用具;2. 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和讲解1. 教师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并给出计算公式 V = Δx / Δt,其中 V 表示平均速度,Δx 表示位移,Δt 表示时间。

2.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跑步、汽车行驶等,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与平均速度进行区分。

步骤二:实验操作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小车(可以是玩具车或卡片制成的纸车等)。

2. 学生确定一个直线跑道,并用直尺测量出跑道的长度。

3. 学生利用电子计时器,在跑道上设置起点和终点,并记录下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需的时间。

4. 每个小组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次实验的位移,并计算平均速度。

6. 学生将实验记录和计算结果整理在实验报告中。

步骤三: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1. 学生归纳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比较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学生可以观察到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的规律。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步骤四:拓展应用1. 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到平均速度是描述一个物体运动快慢的量。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扩展应用,如计算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或者通过速度与时间的图像,确定物体运动过程中的状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总结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与技巧。
2.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自我提升意识。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与评价,强调测量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物体的速度。
2.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及其速度,激发学生对测量平均速度的兴趣。
3.设计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计算公交车从一站到下一站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解决方法。
4.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平均速度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如何准确测量距离和时间。
3.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方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总结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
2.强调实验数据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有哪些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提高测量平均速度的准确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4.鼓励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出租车计价器上的速度数值不稳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测量平均速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际操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实际操作。

2. 教学难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测量数据,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

3. 实践场地。

4.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3.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讲解并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过程。

4. 实际操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并计算平均速度。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测量数据,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八、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的实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场景下的速度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的意义。

2. 分组讨论:在讲解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3. 实际操作:安排学生在实践场地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七、课程的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平均速度,还有哪些速度的概念(如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等)?2. 讨论:如何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交通规划、运动训练等?八、教学评价的设计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b.如果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其速度保持不变,那么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有什么关系?
c.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在计算平均速度时,需要考虑总路程和总时间?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诚实守信,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作业完成过程中,要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能够运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等工具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3.能够分析并解决与平均速度相关的问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了解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如路程、时间等,并能够对这些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
5.知识巩固:通过解答问题、练习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知识的掌握。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及时反馈。
7.课后作业:布置与平均速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速度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他们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方法上,他们更倾向于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究物理现象。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速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平均速度的因素。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通过身边丰富多彩的发声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问题导入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

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呢?推进新课一、实验准备学生自学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

交流总结: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t=,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主要有下列实验器材: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测量平均速度》精品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精品教案

第一章课题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教学重点】测量斜面小车在不同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归纳、补充讲解、巩固提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从房檐下落的水滴,从斜坡自动滑下的自行车的图片等。

【提问】这些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否变化怎样知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刘翔跑完110米所用的时间为,下面我们通过上节课学过的平均速度的求法:V=S/t=110m/= (m/s)=公里/小时。

刘翔每秒都能跑米吗很明显不是,我们求出的是他的平均速度。

那么这节课我们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些实验来测量平均速度,通过例题巩固结论。

二、新课学习(一)实验原理【过渡】在上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s t ,那么我们知道,在今天的实验当中,我们所依据的也就是这个速度公式。

【总结】实验原理:v=s t【分组交流】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公式,并结合课本图—1来讨论一下在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

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实验器材【总结】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三)设计实验【过渡】下面我们通过直尺、小车、秒表、卷尺、斜面板,来设计实验,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1.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绘制表格。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 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我们要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速度的测量。

激流勇进的视频,学生带着兴趣观看视频中人下滑的速度变化。

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教师顺势提出:当人从轨道顶端下滑到底部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测量平均速度?(二)新课讲授:实验原理教师提出问题:测量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用到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实验原理是v =s t。

学生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停表。

小组同学讨论以下问题:(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2)要使用停表前应观察什么?教师点拨:1.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

2.观察停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停表的最小刻度是0.1 s ,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

教师提问: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学生讨论得出: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设计请同学们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初步组装,试着操作,思考如何把路程分段。

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2.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明确实验步骤。

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实验前练习测量几次,并根据要测量的数据讨论交流如何绘制实验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究
一下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规律,我们先来猜想一下,会是怎么样的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PPT中给出的图示和表格、以及桌面上摆放的实验器材来设计实验操作,现在开始组内讨论。

s1= t1= v1=
s2= s2= v2=
s3= t3= v3= 猜想:小车沿斜面下滑速
度越来越快。

组内交流、讨论,设计实
验操作
小组分享:
1、将小车置于斜面顶
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下
端与斜面底部挡板间的
距离s1
2、将小车由静止释放至
斜面底端,用停表测出时
间t1
实验做出
铺垫
突出学生
的主体地
位,以学
生自学、
互学为
主,同时
能加深学
生对实验
的理解与
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