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2--完整版_PPT幻灯片
社会心理学讲稿PPT课件

强化源: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
嫉妒 对他人比较后,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
特点: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羞耻 个体缺陷或与常态不一致而痛苦,导致自我孤立
第8页/共36页
态度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ABC模型:C认知 A情感 B行为倾向
象。
第28页/共36页
第七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吸引和亲密)
爱情的概念
1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 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2. 特点:(1)异性恋 (2)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 (3)是一种高级情感 (4)建立在生理基础上 (5)基本倾向是奉献
爱情的发展阶段
亲合、喜欢、爱情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与邻近 相似性 双方感知的相似性 互补 需要、社会角色、某些人格特征 外貌 才能 “小错误” 人格品质 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
第20页/共36页
人际互动
合作与竞争
合作的条件:
竞争的条件:
目的一致
目标稀有或难得
共识与规范 进行
按一定社会规范
信目或赖双标的赢合手作段氛相围互依赖理论
• 2.社会规范对赞许动机的影响:社会赞许动机是学习的 产物。个体在婴幼时期的赞许动机以成人,主要是父母 的规范为标准;在儿童及青年时期,同辈群体的赞许, 即同辈群体的规范的影响往往超过成人。
第3页/共36页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敌意性攻击行为: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 恐怖活动
工具性攻击行为: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 谋杀
第17页/共36页
社会心理学_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pt课件

❖ 但在埃里克森看来,决定人的主要发展方向的 仍是自我。
可编辑课件
18
阶段3:主动感—内疚感 2/4
initiative—guilt
❖ 由于知觉和肌肉运动的更加精确化,加上语言 能力的增进,大大激发了儿童的独立性。
❖ 所谓合法延缓期是指社会为青年进入成人期在 时间上所提供的合法延缓,如各种正式教育、 学徒期、征兵制以及医生实习期等,它们反映 了社会的需要和要求,也为青年达到某些方面 的同一性提供了时间。
可编辑课件
28
阶段6 :亲密感—孤独感
intimacy—isolation
❖ ⑥成人早期。年龄为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 得亲密感而克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阶段延长到成人期,这是 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说的一大特色。
❖ 这体现出埃里克森对于人格的发展和治疗神经 病所持有的乐观主义态度。
可编辑课件
10
阶段1: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 1/3 trust--mistrust
❖ ①婴儿期。年龄从出生到1岁半,发展任务是获 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新生儿的啼哭、吸吮、视觉反 射和肢体动作因皮质的成长而逐渐受到控制, 渐次变为自我过程,为强有力的伺机而动的本 我表明方向。
可编辑课件
23
阶段4 :勤奋感—自卑感 3/3 industry—inferiority
❖ 本阶段的游戏已带有社会性质,男女儿童的兴 趣逐渐离开游戏和幻想,转移到对现实的实践方 面,希望做一些有用的事和有效的生产工作。
❖ 这时,儿童已预见到最后必须脱离家庭,因而 邻里和学校成了影响儿童的有力因素。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目录
• 社会心理学概述 • 社会认知 • 社会影响 • 社会行为 •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 社会心理学的未来研究趋势
01
社会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性质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和行为如何 受他人存在影响的科学。
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 究方法,探讨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和行为。
形成机制
社会规范的形成受到文化、历史、宗教、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成员共同协商和 建构的结果。
改变方式
社会规范的改变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但可以通过教育、宣传、舆论 等手段引导和推动社会规范的改变。
04
社会行为
亲密关系与友谊
亲密关系的定义与类 型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 如亲子关系、情侣关系、友谊等 ,并阐述这些关系的形成、发展 与维护。
权威影响
定义
01
权威影响是指个体对权威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接受权威的意见
或行为。
影响因素
02
权威影响受到个体对权威的认知、权威的可靠性、个体对权威
的认同感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据
03
米尔格拉姆实验发现,即使在权威命令下,个体也会对权威产
生服从,从而做出违反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改变
定义
社会规范是指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
社会运动的心理机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社会运动的发起、发展和结束的 心理机制,以及社会运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的异同
比较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以深 化对这两种社会现象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演示文稿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社会因素引起 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第四页,共78页。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一)个体层面: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等 (二)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三)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等
(四)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等。
一、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沃尔特斯) 基本观点与学习机制:社会行为通过学习获得:联想、强化、模
仿
二、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和缩小代价,认为趋利避害是人
的本能之一,提出五个普遍性命题
三、符号互动论(詹姆斯和米德) 人的社会行为是对刺激意义的理解(符号),而且是在互动(内、
外)过程中实现
第二十一页,共78页。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形成对他人印象的过程)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先入为主)与近因效应 2、光环效应(以点代面) 3、刻板印象(凝固化)
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平均、加权平均、 中心品质
四、印象管理(印象整饰)
(一)概念: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二) 作用
第十九页,共78页。
4、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
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 )
A、角色内冲突
B、角色失调
C、角色不清
D、角色间冲突
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
6、詹姆斯(198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社会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研究
随着社会对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社会心理 学将更加注重这方面的研究。 它将探讨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 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 的和谐发展。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发展
从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到实证研 究的历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个体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群体心理、人际互动和沟通等。
任务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心理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心理学的关系
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而社 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 研究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
指个体对某一社会客体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成分。
社会态度的结构
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组成。其中,认知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和理解 ;情感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行为意向成分是指对态度对象所采取的行动倾向。
社会态度的类型
根据态度的强度和稳定性,可分为强烈态度和微弱态度;根据态度的指向性,可分为内隐 态度和外显态度。
社会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跨文化研究
网络社会心理学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文 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 心理学将更加注重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心理和行为研究,为跨 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 指导。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 ,网络社会心理学将成为一个 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将探讨网 络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如网络成瘾、网络暴力、虚拟 社交等。
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能 够理性分析群体意见和观点,不盲目跟从他人。
2024《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引言•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言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三个层次。
其中,个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动机等;群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群体冲突等;社会行为主要研究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等。
任务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包括描述社会心理现象、解释社会心理现象、预测社会心理现象和控制社会心理现象。
其中,描述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的过程;解释是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过程进行说明的过程;预测是根据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见的过程;控制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运用,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人为干预,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或言语反应,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包括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等。
•档案法:通过对被试者的个人档案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例如对于已故的人或无法接触的人进行研究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概念与过程01社会认知定义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群体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02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解释、记忆等阶段,涉及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
社会心理学全套讲义完整版最新PPT课件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善缘好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内省不疚,何忧何惧? 我们庸俗而深情地活着。
人有三重生命
? 自然生命 ? 心理生命 ? 社会生命
四项任务 /四大使命
1
描述
2
解释
3
预测
4
控制
Hale Waihona Puke 心理学的最终使命:从心所欲,不逾矩
心灵和谐 外化内不化
2.主要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社会化与自我 三、社会知觉与归因 四、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 五、态度 六、沟通与人际关系 七、社会影响 八、爱情、婚姻与家庭背景
社会心理学
到21世纪中叶,人类没有任何一 种痛苦比心理危机所带来的苦难 更加深刻和持久。
——WHO(世界卫生组织)上世纪80年代预言
前言
? 1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 ? 2 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 3 希望达到教学目标
1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
? 一门学科 ? 两大收获 ? 三重生命 ? 四项任务
一门学科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 社会心理学概念
? 侧重心理学 ? 侧重社会学 ? 介于之间
(一)侧重于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是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 --弗劳德?奥尔波特
? 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如何受他人和社会情景的影响。为学界认 可.----高尔顿?奥尔波特:
(二)侧重于社会学
(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 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 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 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 等等。
(二)社会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 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行为含义
? B=f(P·E) ?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行为关系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二、沟通的结构
(一)信息源 (二)信息 (三)通道 (四)信息接收者 (五)反馈 (六)障碍 (七)背景
人际沟通流程图
干扰
背景
信息 发布人
信息
通道
信息 接受人
反馈
三、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五)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投人所好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的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
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与动机
二、动机过程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 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新的需要 ——心理紧张——……
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
解释经验
3.
决定期待
(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2. 社会自我(3岁∼13岁)
∼ 3. 心理自我(青春期 成年期)
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自尊和自信心的发展
(五)自我概念的测量
我(I)认为我(ME)是个漂亮的孩子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
(一)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 (二)触摸是人际沟通有力方式
三、姿势与装饰
(一)公众距离 (二)社交距离 (三)个人距离 (四)亲密距离
四、人际距离
五、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 相互性原则 2. 交换性原则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 平等原则
社会心理学(共136张PPT)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15
一、社会学习论
– 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认为先前的学 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
– 联想
• 看到白大褂,就想到打针,所以感到害怕。
– 强化 • 婴儿因第一次发出“妈妈”的叫声,得到了爱抚,以后为了得到这种 结果,会不断地叫“妈妈”。
• 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 • 研究内容:
–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与其外部条件的联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5
二、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行为
–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 系统,包括个体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 体决策等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满足家庭成员的多种需要:性、生育、经济、伦理、教育等。 社会交换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23
四、精神分析论
• 荣格(分析心理学)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 然主义倾向。
– 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 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 勒温的公式:B=f (P,E)。其中B-行为, P-人格, E-环境, f-函数关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
个体层面
2
人际层面
➢社会化 ➢自我意识 ➢社会动机 ➢社会知觉 ➢态度
《社会心理学概论》PPT课件

精选PPT
17
访谈过程与技巧
▪ 过程:准备工作乛接近受访者乛访谈乛结果处 理。
▪ 应对拒绝的技巧 ▪ 谈话及提问技巧:保持交流,避免诱导 ▪ 追问技巧:说明、详尽、假设、系统、反问、
追问
精选PPT
18
问卷法
▪ 定义: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 ▪ 特点:严格设计、标准化、收效快 ▪ 分类:结构问卷与非结构问卷。按问卷传递方式分为
3、法国群众心理学(中观群体层面)社会学视角;①塔尔德 (1890) 《模仿律》 用模仿解释社会行为;②迪尔凯姆(1895)《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整 体——结构观;③列朋 (1895)《群众心理学》论群体意识。
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 5、美国社会心理学罗斯《社会心理学》(1908)
精选PPT
12
(三)实证分析阶段
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
调查和参与观察法
美国心理学会的《人格和社会心 美国社会学会的《社会心理学季
理学》
刊》
精选PPT
9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层次 ——人际层次
例:对犯罪原因的分析
大的社会环境 当时的社会情境 主观感觉 结果
贫穷
家境贫寒
都市化
居住拥挤
挫折 愤怒 攻击行为
种族偏见
失业
(犯罪)
经济萧条
个人早期经验
家教
不正常的家教 不正常的教养
正常的家教 正常的教养 守法行为
精选PPT
10
二、 社会心理学简史
霍兰德“三阶段理论”: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
(一)哲学思辩阶段(孕育时期: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1、人物:S-P-K-R(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卢梭);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与自我

– 角色内冲突:人们对同一角色有不同期待引起的冲突(现有教育 制度下的学生 )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2
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 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 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9
二、身份
• 身份: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 我认同。 – 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 – 处境身份是异变的
• 身份与角色: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 – 学生是一种地位身份,学生角色是家长、教师和公 众对他的行为的要求和期待。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 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1) 职能性 (2) 扮演性 (3) 多重性
角色扮演:个体根据自己对各种
(4) 固定性
社会角色的理解,按照这些角色要
求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
社会角色比角色扮演者 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15
社会角色(social role)
方法:哑剧表演、独白法、角色互换、镜像法、心理剧、 空椅子法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1
四、角色失调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来自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 遇失效。
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
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 利进行。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13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 应的心理状态。 –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2)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 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
(一)性别和职业刻板印象 1.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
性别 vs 性别角色 性别(sex):生理差异(man,women) 性别角色(gender):男女心理、社会差异(male ,female)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role stereotype):人们对男女“应 当”具有的特定行为、特征的相对稳固的信念,是特定社会或 群体按照人的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视角不同,行动者注意外在情境因素;而 观察者则更关注行动者。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信息拥有量不同,行动者了解自己的过去 和本性,而观察者则较强调现实因素(此时此地)。
第四节 归因偏差
• 三、自我服务偏差
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 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
当某个行为有个体的自我卷入的时候,个体在归因过程 中,会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即归因回朝有利于自我 价值确立的方面倾斜。自我服务偏差往往随自我卷入的深浅 而不同,自我卷入越深,自我服务的程度越高。
12. Leung, B. (1996).Perspectives on Hong Kong Society.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 “北方人豪爽耿直、南方人精明细致”,“上海人精细、
东北人豪爽”,“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美国人开放、 中国人含蓄”等对特定地域的人的特征评论,这些都是人们 心目中传统的地域刻板印象,即知觉者关于某个地区人群群 体的刻板印象。
种族刻板印象,因为种族演化是以地理为基础的,如亚 洲地区的居住者多为黄种人,赤道附近的人多为黑色皮肤, 而接近南、北极的地区则多为白色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幼儿期:3~6、7岁,也称学龄前期
4.童年期,6、7岁~11、12岁,也称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阶段
5.少年期:11、12岁~14、15岁,也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 阶
段
6.青年期:14、15岁~27、28岁。青年期又包括三个阶段:① 青年初期,自14、15岁~17、18岁,也叫学龄晚期,相当 于高中阶段;②青年中期,自17、18岁~23、24岁,相当 于大学学习阶段;③青年晚期,自23、24岁~27、28岁。
卡特尔的智力发展观:
卡特尔依据智力发展与生理和文化教育的关系, 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 成熟而提高,较少受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到中 年以后开始缓慢下降。
晶体智力:是通过文化和经验获得的智力,是 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它随着年龄不断 增长。
Unit 1 研究对象和范围
他的婚姻也不理想,结了离,离了又复,家事 常吵吵闹闹,最后的结局是自缢而亡。这真是 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
陈掖贤是烈士后代,组织上的关照可谓无微不 至;本人智力也不差,教学工作还颇受称道。 为何是这样的下场呢?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生活能力过不了关。而这个能力又不是学校、 社会、组织上能包办的,它只有从小教育,而 且只有通过家庭教育才能得到。赵一曼烈士在 遗书中已经预感到这种没有尽到教育责任的遗 憾。如果烈士九泉之下有知,一颗母爱之心不 知又该受怎样的煎熬。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五节 态度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七节 社会影响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一节 概述
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 一门基础性 分支学科。是心理学、社 会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的边缘性、中 间性学科。
1908年
勒温:B=f(P,E)
B-行为;P-个体;E-环境;f-函数关系
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 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
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 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刺激 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924)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 体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的学科。 ❖奥尔波特(G.W.Allport)《现代社会心理 学的历史背景》 (1954) :社会心理学 是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 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 存在所影响。
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存在”
1.乳儿期:自出生到1岁,也叫哺乳期,
7.成年期:自27、28岁到60岁,相当于从参加工作到退休这一段 时间。国际上有的学者根据现代人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将 成年期结束的年龄划在65岁或70岁左右。
8.老年期:自60岁以后。
赵一曼之子后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大连“新商报”2009.05.16星期六,第34版)
A 让烈士无法接受的结局
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 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
导论》
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第一节 概述
Unit 1 研究对象和范围 Unit 2 社会心理学简史 Unit 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Unit 4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个体
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 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 和解释社会行为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 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三)我们的观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
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 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 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等。
美国人:说了再干 日本人:干了再说 法国人:边说边干 德国人:干了也不说 中国人:说了也不干
普通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区别
群体和社会
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如 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规范 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
预测行为
描述行为
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
调查和参与观察法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美国社会学会(ASA)的《社会 心理学季刊》
Unit 1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
能融进这个新家。陈的姑姑陈琮英(任弼时的爱人)找到 他,送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读书。毕业后,未能从事外 交工作,原因说来有点可笑,只因个人卫生太差,不修边 幅,甚至蓬头垢面。
他被分配到一所学校教书。应该说,组织上对这位烈士 子女还是多有照顾,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管理不了自己 的个人卫生和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屋内被子从来不叠,烟蒂 遍地。钱总是上半月大花,后半月借债。组织上只好派人与 之同住一屋,帮助整理卫生,并代管开支。每月工资发下, 代管者先替他还债,再买饭票,再分成四份零花钱,每周给 一份。但他竟把饭票又兑成现钱去喝酒。一次,他四五天未 露面,原来是没钱吃饭,饿在床上不能动了。
1.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 态度、社会动机与社会学习等。
2.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等。
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氛围、个体与群 体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 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在从事一项具体的工作时,不同国家的人的表 现是不一样的。(美、日、法、德、中)
赵一曼受命到东北领导抗日工作时,孩子才出 生不久。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烈士抱着孩子的 那副照片和那个著名的“遗言”:“宁儿,母 亲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 情……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 地下的母亲!”
宁儿,就是后来的陈掖贤,成长情况并不理想。 母亲离开之后,父亲又被共产国际派遣到国外 工作,陈只好寄养在伯父家。他稍大一点,总 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内向,郁郁不乐。新中 国成立后,生父回国,但已另有妻室,他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