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蜻蜓的制作教案
竹蜻蜓教案5篇

竹蜻蜓教案5篇为了顺当完成新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制定一份具体的教案,为了给同学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肯定要仔细制定教案,范文社我今日就为您带来了竹蜻蜓教案5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关心。
竹蜻蜓教案篇1教学目标:力量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问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伴侣,激发同学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敬重和爱惜。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伴侣,激发同学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敬重和爱惜。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敬重和爱惜。
课时支配:2课时课前预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力量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学问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
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熟悉。
同学沟通。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
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同学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这个和小伴侣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4、初读,理清脉络:(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老师巡察指导。
(2)其次遍读,联系上下文或、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依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同学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祥摩挲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伴侣把握保持结构简单成千上万入神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会的同学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同学读。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竹蜻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竹蜻蜓教案背景介绍本次科学活动是面向大班儿童展开的,主题为“竹蜻蜓的制作”。
本教案旨在通过制作竹蜻蜓这一简单实用的玩具,让孩子们了解竹蜻蜓的原理,激发他们的兴趣,探索飞行原理,锻炼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能够了解竹蜻蜓的飞行原理•能够自行制作竹蜻蜓玩具•能够观察竹蜻蜓的运动路径和飞行状态教学准备•竹子、彩绳、鹿皮轴、翅膀模板、剪刀、尺子、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在教师引导下,给孩子们出示竹蜻蜓玩具,让孩子们试着飞起来,引导他们对竹蜻蜓的外观、特性进行观察。
2. 讲解介绍竹蜻蜓的外表结构和原理,让孩子们对竹蜻蜓的运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并且展示制作竹蜻蜓的材料,引导孩子们注意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安全。
3. 制作1.根据模板画出翅膀的形状,然后将其用剪刀剪下,切成两片完整的翅膀。
2.按照需要的长度,将竹子裁剪成相同长度的两段,再按照中心对称的方式,用鹿皮轴将两段竹子连接起来。
3.将已经剪好的两片翅膀沿对角线对折,用胶水将翅膀紧贴竹子固定,然后用彩绳将两翅膀固定在竹子两侧上面的连接点处。
4.将制作好的竹蜻蜓玩具按照要求飞起来,感受竹蜻蜓的飞行原理,观察竹蜻蜓飞行的状态和轨迹。
4. 总结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实际经验中总结出飞行原则,并对竹蜻蜓进行探究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制作竹蜻蜓的乐趣,对竹蜻蜓的运动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思考和动手制作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应该注意控制制作时间,保障制作出的玩具质量和孩子们的安全。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飞行原理。
2.培养动手制作竹蜻蜓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竹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飞行原理。
2.教学难点:动手制作竹蜻蜓,并能调整其飞行状态。
三、教学准备1.教具:竹蜻蜓模型、竹蜻蜓实物、竹蜻蜓制作材料(竹签、塑料片、胶水等)。
2.学具:竹签、塑料片、胶水、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竹蜻蜓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谁知道竹蜻蜓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竹蜻蜓的结构特点1.教师展示竹蜻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其结构。
2.教师提问:竹蜻蜓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作用?3.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三)学习竹蜻蜓的飞行原理1.教师讲解竹蜻蜓的飞行原理。
2.教师演示竹蜻蜓飞行过程,引导幼儿观察。
3.幼儿提问,教师解答。
(四)动手制作竹蜻蜓1.教师发放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2.幼儿分组制作竹蜻蜓,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完成后,幼儿展示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五)调整竹蜻蜓飞行状态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竹蜻蜓飞行状态。
2.教师讲解调整飞行状态的方法。
3.幼儿尝试调整竹蜻蜓飞行状态,教师指导。
2.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感受。
3.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竹蜻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制作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幼儿制作竹蜻蜓的时间较短。
2.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更多关注。
重难点补充:(二)探究竹蜻蜓的结构特点1.教师展示竹蜻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其结构。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竹蜻蜓,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谁能告诉我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2.教师提问:竹蜻蜓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作用?幼儿A:“它有身体和翅膀。
《竹蜻蜓的制作》教案

竹蜻蜓的制作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竹蜻蜓的观察、分析,理解其制作原理,了解制作的流程。
2、正确运用木工工具,认真完成作品的制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会自己观察作品,模仿制作竹蜻蜓。
2、在尝试中不断改进竹蜻蜓的翅膀。
三、教学难点:1、自行研究学习制作过程。
2、学会不断尝试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3、竹蜻蜓翅膀的打磨方法。
三、教学准备:木工工具一套,范作。
四、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同学们,欢迎来到有趣的劳动课堂。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学习和制作竹蜻蜓。
(历史、结构、原理、制作)[板书:竹蜻蜓的制作](二)了解历史公元前500年左右,中国人就制成了竹蜻蜓,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孩子手中的玩具。
在18世纪竹蜻蜓传到欧洲,1796年西方人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
他的研究推动了飞机研制的进程。
并为西方的设计师带来了研制直升机的灵感。
(三)了解结构学生观察,引导总结:1、一片竹片——旋翼(有倾角)和一根小棒。
2、旋翼和小棒组装时成直角。
(四)原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1、竹蜻蜓的叶片(旋翼)有倾角,旋转时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升力。
2、竹蜻蜓的叶片(旋翼)两边一样长,一样重,达到平衡状态。
(五)制作1、准备材料和工具2、观察视频,学习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学生总结要点:步骤:(1)在画好线的竹片上钻好孔;(2)用锉刀打磨蜻蜓的两片叶片;(3)装上竹棍。
注意点:(1)使用小刀、电钻要注意安全。
(2)竹片两边倾斜面的厚度及长度要相同才会平衡。
(3)竹棒要与叶片垂直,粘接要牢固。
垂直木棒的重量不可太轻或过重。
4、学生制作,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学们,你们觉得在制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1)翅膀的边凹进去了,打磨过头了。
(2)线没有划好,两边磨的不对称。
《制作竹蜻蜓 》(教案)五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制作竹蜻蜓》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竹蜻蜓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2.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制作竹蜻蜓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学生通过制作竹蜻蜓的过程,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竹蜻蜓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3.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
教学难点:1.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他们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合作学习,但在解决问题和困难时可能需要引导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出示一张竹蜻蜓的图片,向学生展示竹蜻蜓的外观和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学生竹蜻蜓的形状、颜色和材料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师:请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这是一只竹蜻蜓。
你们能描述一下竹蜻蜓的形状和特点吗?-学生:竹蜻蜓有长长的身体,有两对翅膀,还有一个尾巴。
2.教师提出制作竹蜻蜓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制作过程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你们知道如何制作竹蜻蜓吗?你们有没有制作过竹蜻蜓的经验?-学生:我不太清楚怎么制作竹蜻蜓,但我很想学。
步骤一:材料准备1.教师向学生列举制作竹蜻蜓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竹子、纸张、剪刀、胶水等,并逐一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教师:制作竹蜻蜓需要哪些材料呢?我们来一一介绍一下:-竹子:选择一根较为细长的竹子作为竹蜻蜓的身体,可以去掉竹节,使其更加平整。
-纸张:准备一些彩色纸张或者白纸,用于制作竹蜻蜓的翅膀和身体的装饰。
-剪刀:用来剪裁纸张和修剪竹子。
-胶水:用于粘贴纸张和固定竹子的连接处。
-彩色笔、颜料或贴纸:用于装饰竹蜻蜓,增加其生动性。
幼儿园亲手做竹蜻蜓教案

幼儿园亲手做竹蜻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竹蜻蜓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竹蜻蜓的外形特点。
2.掌握制作竹蜻蜓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掌握竹蜻蜓的制作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
1.竹条、剪刀、彩色纸、胶水、颜料、画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向幼儿展示竹蜻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竹蜻蜓的形态特点,并向幼儿介绍竹蜻蜓的生活习性。
2.制作竹蜻蜓。
(1)教师向幼儿展示竹蜻蜓的制作步骤,首先,将竹条剪成适当的长度,然后将彩色纸剪成蜻蜓的翅膀形状,用胶水粘贴在竹条上,最后用颜料和画笔给竹蜻蜓涂上颜色。
(2)教师向幼儿演示竹蜻蜓的制作方法,并指导幼儿一起动手制作。
3.总结。
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好的竹蜻蜓,并让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教师再次强调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并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在动手制作竹蜻蜓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细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竹蜻蜓的形态特点,并在制作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幼儿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收获。
制作竹蜻蜓手工教案中班

制作竹蜻蜓手工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竹蜻蜓的形态特征,了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制作出竹蜻蜓手工作品。
难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作竹蜻蜓的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竹条、剪刀、胶水、彩纸、颜料、画笔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自备剪刀。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竹蜻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竹蜻蜓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谈谈竹蜻蜓的生活习性。
2. 制作竹蜻蜓的步骤。
(1)准备材料,竹条、剪刀、胶水、彩纸、颜料、画笔等。
(2)将竹条剪成合适的长度,作为竹蜻蜓的身体。
(3)用彩纸剪出竹蜻蜓的翅膀,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纸。
(4)用胶水将竹蜻蜓的翅膀粘贴在竹条的上方。
(5)用颜料或画笔在竹蜻蜓的身体上画上眼睛和其他细节。
3. 操作指导。
教师示范制作竹蜻蜓的步骤,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注意指导学生使用剪刀和胶水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受伤。
4. 学生制作。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动手制作竹蜻蜓手工作品,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设计,制作出个性化的竹蜻蜓作品。
5. 教师辅导。
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更加精美的竹蜻蜓手工作品。
6. 展示作品。
学生完成竹蜻蜓手工作品后,可以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7. 总结反思。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发扬创造力,勇于尝试和探索。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竹蜻蜓手工作品,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
同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制作竹蜻蜓手工教案小班

制作竹蜻蜓手工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竹蜻蜓,了解竹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制作竹蜻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 竹子、剪刀、彩纸、胶水、细绳等制作竹蜻蜓所需材料。
2. 竹蜻蜓的图片或模型,用于教学展示和参考。
3. 教师准备好制作竹蜻蜓的示范作品。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竹蜻蜓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竹蜻蜓的形态特征,让学生猜测竹蜻蜓是如何飞行的,激发学生对竹蜻蜓的兴趣。
2. 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制作竹蜻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选择适合的竹子、剪裁竹子、剪裁彩纸、粘贴彩纸等。
3. 示范。
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竹蜻蜓的示范作品,让学生看到实物,了解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教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制作过程。
4. 操练。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制作竹蜻蜓的操练,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逐步完成自己的竹蜻蜓作品。
教师可以在学生制作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5. 展示。
学生完成竹蜻蜓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情。
6. 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指出学生制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讨论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观念。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制作竹蜻蜓手工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讲解、示范、操练、展示和总结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使学生在制作手工作品的同时,增强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制作竹蜻蜓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制作竹蜻蜓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竹蜻蜓是一种传统的玩具,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
通过制作竹蜻蜓,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增加他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了解和热爱。
本教案旨在通过制作竹蜻蜓,使学生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教学目标:1.了解竹蜻蜓的来历和制作过程。
2.学习制作竹蜻蜓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和热爱。
4.通过制作竹蜻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竹蜻蜓的来历和意义介绍。
2.竹蜻蜓的制作材料和工具介绍。
3.制作竹蜻蜓的具体步骤演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竹蜻蜓的来历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竹蜻蜓制作的兴趣。
2.详细介绍竹蜻蜓的制作材料和工具:教师向学生展示竹蜻蜓制作所需的竹子、纸和胶水等材料,并介绍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如剪刀、尺子、铅笔等。
3.制作竹蜻蜓的具体步骤演示:- 第一步:准备竹子教师示范如何准备竹子,将竹子切成合适的长度,并去除竹子的外皮。
- 第二步:制作竹架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竹架,将竹子分成两节,通过剪切和连接的方式制作出竹架的形状。
- 第三步:制作翅膀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翅膀,将纸剪成合适的形状,并用胶水将其固定在竹架上。
- 第四步:调整平衡教师示范如何调整竹蜻蜓的平衡,通过对竹蜻蜓不同部位的调整,使其能够顺利地飞行。
- 第五步:装饰和涂装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对竹蜻蜓进行装饰和涂装,可以使用彩色纸、彩笔等材料。
4.学生实践制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开始实践制作竹蜻蜓。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操作,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5.展示与分享:学生完成竹蜻蜓制作后,进行展示与分享。
学生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一些问题,如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自己的创意和改进等,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制作竹蜻蜓(教案)-五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举例: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切割、打磨等环节的掌握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制作精度不足的问题。在创新设计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飞行性能、外观等方面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方案。在团队合作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沟通与协作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以提高团队效率。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竹蜻蜓的起源、制作原理及文化意义。竹蜻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玩具,它的飞行原理涉及到旋转力、空气动力学等基本概念。了解这些对我们制作精美的竹蜻蜓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竹蜻蜓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科学原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竹蜻蜓制作原理和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竹蜻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制作竹蜻蜓(教案)-五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教材中“有趣的制作”章节,主要内容为“制作竹蜻蜓”。具体内容包括:了解竹蜻蜓的起源、文化意义及其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学习竹蜻蜓的制作原理,掌握相关制作技巧;亲手制作竹蜻蜓,并对其进行改进与创新;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制作出精美的竹蜻蜓,并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竹蜻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竹蜻蜓一、教案背景本节课是针对大班科学课的一节教学活动。
本节课主要通过制作竹蜻蜓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动物形态的认知能力。
通过亲自制作竹蜻蜓的过程,让幼儿亲近自然、探索科学,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竹蜻蜓的形态特征;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3.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竹子2.线3.纸张4.羽毛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竹蜻蜓的图片或用实物给幼儿展示,引导幼儿对竹蜻蜓感兴趣,并与幼儿探讨竹蜻蜓的形态特征。
步骤二:制作竹蜻蜓1.提供材料:竹子、线、纸张和羽毛。
2.指导幼儿选择一根直径适中的竹子作为竹蜻蜓的身体。
3.用剪刀将竹子剪成适当长度。
4.将竹子的一端削成尖头,作为竹蜻蜓的头部。
5.将线固定在竹子的中央位置,成为竹蜻蜓的尾巴。
6.将纸张剪成适当大小的翅膀形状,用胶带粘在竹蜻蜓的身体两侧。
7.在竹蜻蜓的尾巴末端,固定一根羽毛,增加竹蜻蜓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步骤三:观察和讨论制作完成后,让幼儿观察他们制作的竹蜻蜓,并与他们共同讨论竹蜻蜓的特征和功能。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竹蜻蜓有哪些部分?•竹蜻蜓是怎样飞行的?•竹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别之处?•你们觉得竹蜻蜓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游戏体验让幼儿用手拿着竹蜻蜓,模拟竹蜻蜓的飞行动作,体验竹蜻蜓的飞行过程。
步骤五:分享和展示让幼儿分组,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蜻蜓,并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感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竹蜻蜓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动物形态的认知能力。
通过亲自制作竹蜻蜓的过程,让幼儿亲近自然、探索科学。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增强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手工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幼儿园教案DIY竹蜻蜓

幼儿园教案DIY竹蜻蜓教学主题:DIY竹蜻蜓教学目标:1. 能够自行制作出竹蜻蜓。
2. 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3. 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意识。
教学准备:1. 竹子、彩纸、麻绳、剪刀、胶水、手工工具等。
2. 教师制作好的竹蜻蜓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 与孩子们打招呼,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2. 引入主题:“我们今天要做自己的竹蜻蜓,你们想知道竹蜻蜓是什么吗?”二、制作竹蜻蜓(40分钟)1.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制作工具和材料,并讲解竹蜻蜓的基本构成。
2. 教师示范如何剪裁、纠结竹子,并教授安装桨叶的方法。
让孩子们跟着示范动手操作。
3. 在竹架上勾勒蜻蜓的形状,再根据自己的想象用麻绳拼接出翅膀、眼睛等。
4. 最后,孩子们可以通过剪裁彩纸、胶贴等方法来为竹蜻蜓添彩。
5. 教师适时地鼓励、指导孩子,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引导孩子体验掌握手工技能,从而提升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意识。
三、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蜻蜓,并分享制作的心得和思路。
2. 孩子们欣赏同伴的作品,学习借鉴他人优点,共同提高自己的手工能力。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孩子反思本堂课的收获与不足,以便下一次更好的助教课程。
2. 教师鼓励孩子们将制作好的竹蜻蜓带回家,展示给家人或亲友,并再次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
教学评估:1. 孩子们制作出的竹蜻蜓是否符合基本的构造和形状。
2. 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能合理使用工具和材料,是否具备一定手工基础技能。
3. 教师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制作和分享的表现,评估孩子们整体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意识。
教学反思:1. 在制作难度适中的同时,学生综合能力快速提高。
2. 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了视、听、说、写、手多种方式的综合训练。
3. 整个课程的准备要有耐心和细心,安全要放在首位。
4. 在人数众多的学生中教学,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效果显著,同时也需要控制时间,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制作。
制作竹蜻蜓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制作竹蜻蜓一、设计理念竹蜻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玩具,经典而古朴的造型及轻盈几乎飘动的姿态,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制作竹蜻蜓,使学生了解竹蜻蜓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1.了解竹蜻蜓的特点和分类,并体会竹蜻蜓给人的美感和趣味性;2.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培养手工制作技能、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介绍竹蜻蜓的特点和分类,并给学生分享自己小时候制作和玩耍的经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对竹蜻蜓的制作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制作(100分钟)(1)准备材料竹棒、竹篾、牛皮纸、铁线、剪刀、胶水、尺子。
(2)制作步骤① 首先根据自己的身高准备一根竹棒做主轴,尺寸以自己的肩宽和脚底为标准;② 用细丝线在竹棒两端绑上两朵竹篾,作为蜻蜓的翅膀;③ 在牛皮纸上画出竹蜻蜓的“蝎子头”、“身子”和“尾巴”,分别剪下并用胶水粘在竹棒上;④ 最后将两翼和竹身连接即可。
3. 展示和总结(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将制作完成的竹蜻蜓进行展示,让全班学生欣赏和品鉴。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评价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为下一步的制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评估针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可以做好以下的评估:1.直接观察学生的制作情况,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制作方法和技能;2.让学生口头介绍自己的作品特点和思路,从而了解他们的创造性思维;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从作业精度、美观程度、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在提前准备过程中对制作方法和材料的认识要更全面和充分,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差错;2.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教师要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操作错误,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得到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竹蜻蜓制作教案

幼儿园竹蜻蜓制作教案
主题:幼儿园竹蜻蜓制作教案
目标:
1. 了解竹蜻蜓的外形和构造;
2. 掌握竹蜻蜓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材料和工具;
3. 锻炼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和想象力。
教具:
1. 竹条、橡皮筋、鹰嘴钳、剪刀、丝线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
介绍竹蜻蜓的外形和构造,让幼儿们对竹蜻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制作准备。
准备竹条、橡皮筋、鹰嘴钳、剪刀、丝线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3. 制作过程。
(1)将竹条对折,用鹰嘴钳将其固定;
(2)将两侧竹条以一定角度向下折弯,形成翅膀;
(3)将翅膀收拢并用橡皮筋固定;
(4)再用竹条做出头部和身体,并用丝线固定;
(5)剪下两段竹条做成尾巴,同样用丝线固定。
至此,竹蜻蜓的制作完成。
4. 教学重点。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将各个部分固定牢固、有分寸地折弯竹条以形成翅膀等。
5. 教学反思。
1)本次课程重在锻炼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和想象力;
2)在制作过程中,幼儿需要动手用心,注意安全。
教学后记:
本次制作活动让幼儿们了解到了竹蜻蜓的外形和构造,锻炼了其手工制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创新能力,提升了幼儿的想象力。
制作竹蜻蜓(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教案:制作竹蜻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竹蜻蜓的起源、发展及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验制作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竹蜻蜓的起源和发展。
2. 竹蜻蜓的制作方法。
3. 竹蜻蜓的玩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竹蜻蜓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竹蜻蜓的平衡调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竹蜻蜓制作材料、工具、示范视频。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竹蜻蜓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竹蜻蜓的制作过程。
2. 讲解竹蜻蜓的起源和发展讲解竹蜻蜓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竹蜻蜓的历史背景。
3. 讲解竹蜻蜓的制作方法(1)介绍制作材料:竹片、木棍、胶水、彩笔。
(2)示范制作过程:a. 制作竹片螺旋桨:将竹片剪成直径约10厘米的圆形,沿中心剪一条直线,将其卷成螺旋桨形状,用胶水固定。
b. 制作木棍轴:将木棍剪成约15厘米长,一端削成锥形。
c. 组装竹蜻蜓:将螺旋桨插入木棍轴,用胶水固定。
d. 装饰竹蜻蜓:用彩笔在竹蜻蜓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4. 学生制作竹蜻蜓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分组合作制作竹蜻蜓,教师巡回指导。
5. 玩法介绍讲解竹蜻蜓的玩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经验。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制作竹蜻蜓的收获和感受,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制作竹蜻蜓的过程和心得。
2. 尝试改进竹蜻蜓的制作方法,使其飞得更高、更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竹蜻蜓的成果。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
3. 学生对竹蜻蜓起源和发展的了解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竹蜻蜓的起源、发展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重点关注的细节:竹蜻蜓的制作方法竹蜻蜓的制作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制作材料与工具准备1. 制作材料:- 竹片:选择质地坚韧、弹性好的竹材,厚度约为2-3毫米,长度约为15-20厘米。
自制竹蜻蜓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竹蜻蜓的结构特点。
- 掌握竹蜻蜓的制作方法。
- 能够独立制作出一只能够飞行的竹蜻蜓。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价值。
二、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竹签、竹片、剪刀、胶水、彩纸、铅笔、尺子、橡皮擦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操作和展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展示实物竹蜻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竹蜻蜓是怎么制作的吗?它的结构是怎样的?2. 观察与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竹蜻蜓的结构,包括竹签、竹片、翅膀等部分。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竹蜻蜓的制作要点。
3. 制作步骤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竹蜻蜓的制作步骤,包括材料准备、裁剪、拼接、装饰等。
- 强调操作安全,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等工具。
4. 动手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竹蜻蜓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彩纸装饰竹蜻蜓。
第二课时1. 展示与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稳定飞行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飞行实验- 学生进行竹蜻蜓的飞行实验,观察竹蜻蜓的飞行情况。
- 分析影响竹蜻蜓飞行稳定性的因素。
3.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保,学会废物利用。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
2. 作品评价:根据作品的创意、稳定性、美观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自我提升。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竹蜻蜓的制作方法,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优秀《可爱的竹蜻蜓》教案

大班科学优秀《可爱的竹蜻蜓》教案大班科学优秀《可爱的竹蜻蜓》教案大班科学优秀《可爱的竹蜻蜓》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活动过程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2、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4、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6、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活动反思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
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大班科学优秀《可爱的竹蜻蜓》教案2一、活动题目大班科学教案:可爱的竹蜻蜓二、活动目标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小学竹蜻蜓教案

小学竹蜻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竹蜻蜓的结构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通过制作竹蜻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竹蜻蜓的结构和制作方法。
2. 竹蜻蜓的飞行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竹蜻蜓的制作方法和飞行原理。
难点:竹蜻蜓的飞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
1. 每人一份制作竹蜻蜓的材料:竹片、胶水、彩纸、剪刀、竹签等。
2. 制作竹蜻蜓的示范。
3. 竹蜻蜓的飞行演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让学生观察竹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竹蜻蜓的结构和制作方法。
2. 讲解:讲解竹蜻蜓的结构和制作方法,示范制作过程。
3. 制作:学生按照示范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飞行演示:让学生观察竹蜻蜓的飞行,引导学生思考竹蜻蜓的飞行原理。
5.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和观察心得,总结竹蜻蜓的制作方法和飞行原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竹蜻蜓的结构和制作方法,掌握了竹蜻蜓的飞行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制作竹蜻蜓教案

制作竹蜻蜓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竹蜻蜓的制作方法,了解其原理和构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分析、总结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精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竹蜻蜓的制作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竹蜻蜓的构造及原理,并实际操作制作。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竹蜻蜓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竹蜻蜓的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
.竹蜻蜓的原理和构造介绍(10分钟):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竹蜻蜓的构造和飞行原理。
.制作步骤讲解(15分钟):详细介绍竹蜻蜓的制作步骤,包括选材、切割、打磨、组装等环节。
.学生实践制作(30分钟):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竹蜻蜓,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制作成果展示与分享(1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验。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思考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演示法: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竹蜻蜓的构造和原理。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明确竹蜻蜓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竹蜻蜓,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确保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竹蜻蜓的性能。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制作心得,以及课后的反思和改进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辅助教学资源: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相关的图书资料。
.工具:切割机、砂纸、胶水等制作工具,以及用于展示和讲解的多媒体设备。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竹蜻蜓的制作方法,还深入了解了其原理和构造。
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竹蜻蜓制作活动方案

竹蜻蜓制作活动方案1. 活动目的竹蜻蜓制作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孩子们了解竹蜻蜓的原理和制作过程,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
2. 活动内容2.1 简介竹蜻蜓在活动开始之前,首先向孩子们简要介绍竹蜻蜓的原理和用途。
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提供图示或示意图,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竹蜻蜓的工作原理。
2.2 制作竹蜻蜓活动的核心是引导孩子们亲手制作竹蜻蜓。
可以提供以下步骤及材料:2.2.1 准备材料•竹竿:长度约30cm,直径约1cm。
•纸片:颜色多样,大小约为15cm×15cm。
•蜻蜓机械装置:如齿轮、细线等。
这些机械装置可以为提前准备好的或者由孩子们自行设计和制作。
2.2.2 制作步骤1.孩子们首先将竹竿固定在一块平坦的表面上,可使用螺丝钉或者其他固定工具。
2.接下来,孩子们在竹竿的中间位置钻一个小孔,确保孔的位置与竹竿的重心相符。
3.孩子们在纸片上进行创意绘画,可以是各种颜色的蜻蜓图案或者其他感兴趣的图案。
4.制作蜻蜓的翅膀,将纸片剪成一个较长的矩形,然后对折成两半,最后将其中一侧剪出翅膀的形状。
5.将翅膀固定在竹竿上,可以使用胶水或透明胶带。
6.最后,将机械装置连接到竹竿的底端,使得竹蜻蜓在手中旋转起来。
2.3 竹蜻蜓比赛制作完成后,可以组织竹蜻蜓比赛,让孩子们展示他们制作的竹蜻蜓并进行一系列活动。
在比赛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环节,如速度比赛、飞行距离比赛等,以增加竞争和趣味性。
2.4 结语和总结活动结束时,可以对孩子们的制作过程和比赛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他们彼此分享经验和教训。
同时,可以强调竹蜻蜓制作活动对他们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作用,并预告下一次活动的内容和主题。
3. 注意事项•活动材料和工具的准备要充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参与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要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创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现场要保持安全,避免尖锐或危险物品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蜻蜓的制作
吴先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木蜻蜓的观察、分析,理解其制作原理,了解制作的流程。
2、正确运用木工工具,认真完成作品的制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学会自己观察作品,模仿制作木蜻蜓。
2、在尝试中不断改进木蜻蜓的翅膀。
教学难点:
1、自行研究学习制作过程。
2、学会不断尝试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3、木蜻蜓翅膀的打磨方法。
三、教学准备:
木工工具一套,范作。
四、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电视里见过直升机吗?今天老师带来一架古代的直升机,你们看,这是什么?(竹蜻蜓)
你们玩过竹蜻蜓吗?谁来试一试?
竹蜻蜓是我们古代的一种飞行玩具,你想不想亲手来做一个呢?
今天我们木工课就来制作一个木蜻蜓。
[板书:木蜻蜓的制作]
(二)观察讨论:
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观察一下桌上的木蜻蜓,谁来说说如何制作木蜻蜓?
1、在钻好孔的木片上画好线;
2、用锉刀打磨蜻蜓的两片叶片;
3、装上木棍。
(三)动手常识: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如何使用锉刀加工工件,谁来说说我们使用木挫加工工件的时候有哪些注意点?
1、打磨的时候不能太用力,不然木板要断掉的。
2、打磨的时候也不能不用力,否则打磨速度会很慢。
3、两个手一定要握紧工件和锉刀。
4、打磨时要注意安全。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对照书本和模型尝试制作一个木蜻蜓,如果你在制作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可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求帮助。
[学生制作,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学们,你们觉得在制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1、翅膀的边凹进去了,打磨过头了。
2、线没有划好,两边磨的不对称。
3、正反面磨的一边厚一边薄,要正反交换磨。
[先做完的同学可以先去教室外试飞,修整作品]
五、学习评价:
同学们的木蜻蜓都做好了,下面我们就让我们一起飞一飞,看看谁的木蜻蜓飞的高,谁的蜻蜓飞的时间长。
[请学生走到教室外一起放飞木蜻蜓,老师作为裁判,比一比谁飞的时间长,然后回到教室总结]
总结:刚才为什么有些同学的木蜻蜓开始飞不上去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交流)
原因一、木片磨得不够薄,倾斜度不够。
原因二、左右不对称,就会向一侧倾斜。
原因三、左右翅膀变成一顺了,就飞不起来了。
原因四、只打磨了一面。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表现在“课堂评价表”中填入相应的得星数。
课堂评价表
班级姓名
作品评价☆☆☆态度评价☆☆☆
作品外观安全操作
作品质量课堂纪律
飞行测试探究积极性
根据作品和表现请填入相应的得“☆”数
同学们,今天我们制作了一个木蜻蜓,但是你知道它飞行的原理吗?课后我请同学们查找竹蜻蜓的相关的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
五、板书设计
木蜻蜓的制作
认真严谨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