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心理学(全)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第三章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二)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2)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知识学习的结果总是以某种方式储存于大脑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及其网络或图示等方式在头脑里进行表征的。

(一)命题表征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它由系词将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

命题在心理学中是指由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元。

它一般由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二)命题网络表征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它表现为较为复杂的句子或由多个句子围绕一定的意义组成的段落。

(三)图示表征心理学家把有关许多属性组合的知识储存方式称为图式。

图式分两种:一种为事件图式;另一种为做事图式。

图式是一种组织化的认知结构。

图式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大量的图式构成,因此,图式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种类(一)表征学习这种学习又称词汇学习,它是指学习单个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单个符号代表什么。

奥苏泊尔认为,对于个人来说,他开始是不知道某个词代表什么,它的意义如何。

他必须学会这些符号代表什么。

(二)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同一类事物或现象以一名词来加以概括。

学习概念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

(三)命题学习命题是由若干概念、词汇等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

学习者必须先了解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才能获得命题的意义。

三、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一)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获得的最终表现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学校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学生的发展、学习和适应等问题。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内容,研究从出生到成年的人的心理发展变化。

学校教育心理学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研究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掌握适应年龄特点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在逐渐从操作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学校教育心理学应该根基学生发展特点,开展科学活动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二、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学生学业成功的条件和机制,包括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学习效果、学习障碍以及如何改变学习行为。

学生的学习是复杂的个体过程,学校教育心理学需要通过实验研究、观察等方法,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启发式教学、归纳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个性和行为表现。

学校教育心理学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人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克服社交障碍、培养自信心,提高自尊与自爱。

四、评价与治疗心理学评价与治疗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和治疗技术,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与人格上出现的问题。

学校教育心理学需要收集学生的个人资料,制定个人化教育方案。

例如,针对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采用交互教学,改变他的学习习惯。

总之,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还要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科学而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通过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发展能力。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

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独立学科。

单选学派: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德。

心理意识是由元素构成,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威廉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研究心理的机能作用(基于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观点强调研究可操作、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洁,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华生。

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形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费洛伊德,强调意识的结构和人格的结构,存在潜意识。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人皮亚杰。

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价值。

认为人性是善的,是有价值的。

代表人马斯洛概念:教育心理学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概念: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简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答: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高等教育所涉及的教和学的现象。

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概念: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测量研究此种变量。

简答: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答:教学认知能力(了解,理解,分析)教学设计能力(教的设计,学的设计)教学调控能力(课堂管理)教学评价能力(评学生,评自己)正确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言语表达,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重难点是否清楚,教学态度是否认真)简答: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答:大学教育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教师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教师的自信。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应用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拿过来简单地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教育领域中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心理学被看作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心理学更偏重于社会科学的性质。

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二、简述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

1.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曾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过论述.这便是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强调教育与灵魂(心理)的联系。

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等都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涉及了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诞生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即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

这些条件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期已基本具备了。

《教育心理学》原理迄今最全

《教育心理学》原理迄今最全

《教育心理学》原理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

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

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

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

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

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教育心理学第11章学校群体心理

教育心理学第11章学校群体心理

教育⼼理学第11章学校群体⼼理第⼗⼀章学校群体⼼理第⼀节群体与群体规范⼀、群体得概述(⼀)群体得概念单独活动得个⼈就是个体。

两个⼈以上,为了达到共同得⽬标,以⼀定得⽅式联系在⼀起进⾏活动得⼈群就就是群体。

就群体规模来瞧,群体可以⼩到同居⼀室得两个⼈,也可以⼤到民族、国家。

群体⼀旦形成,⼤家就有了共同得⽬标并要遵守相同得群体规范,这时在彼此相互作⽤得过程中所产⽣得⼼理状态、⼼理特点与⼼理倾向就构成了群体⼼理。

学校⾥得班风、校风往往就就是学校群体⼼理得表现。

(⼆)群体得特征群体具有以下得特征。

1.⽬标与规范⽬标就是群体进⾏活动得⽅向与⽬得,就是使群体成员产⽣共同兴趣与愿望,从⽽联系在⼀起得基础。

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必须遵守得⾏为准则,成员在活动与认识上必须遵守这些规范,保证⽬标得以实现。

在学校群体中,培养学⽣成为德、智、体全⾯发展得合格⼈才就是基本得教育⽬标,⽽为了实现这个⽬标所制定得校纪校规就就是属于群体规范性质得东西。

2.组织与沟通群体内存在⼀定得组织结构。

群体内有⾸领,有成员,成员扮演不同得⾓⾊,并构成⼀定得关系与信息沟通⽹络。

沟通就是群体产⽣后得⼀个⾃然结果,也就是群体形成得⼀个必要条件。

3.群体⼼理与群体凝聚⼒任何群体都有⼀种反映群体⽬标与群体中⼤多数⼈价值观得⼼理与舆论倾向,正就是这种⽬标与共同利益得作⽤,使群体内各成员形成归属感与使她们结合在⼀起并使她们得成员区别于其她成员得凝聚⼒。

(三)群体得⼼理功能群体得⼼理功能就是指群体情境对个体⼼理与⾏为上得影响。

群体得⽬标、规范、舆论、风⽓等对个体⼼理活动都会产⽣重要得影响。

学校中群体得⼼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1.归属功能个体⼀旦明确⾃⼰就是属于某个群体得,就能免除孤独与怯懦,获得安全感。

⼉童与青少年到了⼀定得年龄,就有渴望进⼊学校、参加同龄⼈得组织并与她们⼀起活动得需要。

在她们进⼊学校与⾃⼰得班级后,就感到踏实、感到温暖,甚⾄会为⾃⼰就是其中得⼀员感到⾃豪与骄傲。

(完整版)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程

(完整版)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堂讲义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一)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 汇总

教育心理学 汇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从宏观上分析: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有五种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①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种差异影响学与教的活动:一是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等;二是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

②教师:是实施具体教育影响的人,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师主要是通过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风格等因素影响教育教学过程。

③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材的内容既要适应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又要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

④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是实施教育教学必备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是有形的,涉及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等。

精神环境:是无形的,但对学习与教学活动则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

3、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有三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对学生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有效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③评价/反思过程:是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评判、分析、检验和反思的过程。

4、静态的五种要素和动态的三种过程之间的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②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③教学过程要据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而展开;④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

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精心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精心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精心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原理和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研究理论
- 行为主义研究理论:强调通过激励和奖惩来改变行为,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 认知研究理论:强调研究者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发展心理学
- 儿童发展:描述和理解儿童在身体、认知、情绪和社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如爱因斯坦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青少年发展:研究青少年的身份认同、自我概念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如埃里克森的青少年身份危机理论。

研究与记忆
- 研究策略:介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主动研究、归纳
法和演绎法。

- 记忆与遗忘:探讨记忆的过程和遗忘的原因,如艾宾浩斯遗
忘曲线和记忆增强策略。

教育评估与测量
- 教育评估:研究评估学生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工具,如考试、问卷和观察。

- 测量原理:介绍测量学和测试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可信度和
效度。

以上是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一些重要内容,希望能对你的
研究和研究有所帮助。

>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述性介绍,具体细节和更深入的理论
需要参考相关教材和研究文献。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到自觉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技能、自信心等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研究、教学、教育活动和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科学研究,旨在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规律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研究过程、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对个体研究能力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研究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改善教育实践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科学指导。

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涵盖了多个研究领域,其中包括:1. 研究与认知:研究研究的过程、记忆、注意力、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2. 发展心理学: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化过程。

3. 教育评估与测量:研究测量学和评估方法,评估教育成果和效果。

4. 教育心理咨询:研究个体在教育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并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5. 教育技术与媒体:研究教育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探讨媒体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6. 社会文化因素:研究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优化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在以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教学设计:通过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研究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材,提高研究效果。

2. 个体差异:教育心理学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不同学生的研究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和指导。

3. 教育评估:借助教育心理学的评估方法,学校可以准确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成绩,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改进的依据。

4. 教育咨询: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生在教育环境中面临的心理问题。

5.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结合,通过设计和应用教育技术工具,改善教学效果和研究体验。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全)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全)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一章1.解释下列概念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认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等。

(包括:教师的智力素质、教师的情感素质、教师的意志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教师的教育信念)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也即人们所熟知的科目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炼,(它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和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行为,带有明显的情景性、个体性,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

)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分为三方面: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指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分析和领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

简言之,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既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迅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的结合,是教师⑴善于因势利导;⑵⑶善于“对症下药”;⑷善于掌握教育分寸。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科学,是否适应教学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是否娴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反思自己现有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高而采取相应措施。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全)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全)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动态、个性心理。

2、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

〔1〕“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否认意识,主张行为。

〔4〕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

〔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其主张无意识。

马斯洛、罗杰斯是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主张心理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6〕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3、个体发展规律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4、心理发展的心理学理论两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论,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第一阶段是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

〔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人类心理机能由低向高发展过程由三方面推动。

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第二,个体发展来看,语言、符号等中介使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新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5、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期限”等观念。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6、高等心理学发展史代表人物。

〔1〕赫尔马特“科学教育之父”〔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后又出版了《双生子的测量》、《教育原理》、《智力测量》。

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综合化、本土化、情景化。

8、●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材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C、5.D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A、2.D、3.B、4.B、5.D 6.B 7.C二、填空题: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3.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4.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5. 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义:学与教二、核心:学习心理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⑤教育经验总结法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发展概况: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80年代末(深化拓展)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3、影响身心因素1、遗传(可能性)①遗传素质②成熟;2、环境(现实性)社会、家庭、学校(主导)、早期3、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童年期:1、语言发展从口头到书面的过渡时期;2、品德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时期,9岁;3、思维发展从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期,10岁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四概念、四阶段四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阶段:感知运动0~2岁①客体永久性;②思维开始萌芽;③直觉动作思维前运算阶段2~7岁①早期的符号功能;②思维不具有可逆性;③自我中心;④不能获得守恒关系;⑤泛灵论具体运算7~11岁①思维可逆②去自我中心③具体形象思维形式运算11岁以后①命题之间的关系②抽象逻辑思维③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2、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①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②挑一挑摘苹果③支架教学(帮助学生顺利渡过最近发展区)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一、人格:1、人格概述定义: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社会性结构:性格、气质、自我意识三我结构: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二、性格定义:性格指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结构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加强三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利用集体教育的力量;4、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三、气质定义:人生来就有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与气质的区别:1、气质是天生的,性格是后天的;2、气质受生理影响大;3、气质可塑性强;4、气质特征表现较早;5、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体液说:气质的类型:1、胆汁质:刚强,容易感情用事;2、多血质:活泼、乐观、灵活;2、粘液质:死板,沉稳,缺乏生气;3、抑郁质,多愁善感,敏感,怯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心理学一、简答题(一)根据艾宾豪斯遗忘曲线,分析遗忘的规律和进程。

(二)并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一)根据艾宾豪斯遗忘曲线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

遗忘的进程为:①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识记材料在头脑中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特别迅速,遗忘最多;②遗忘是不平衡的,保持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渐趋稳定,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③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二)1、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复习时间:(1)复习要及时。

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复习要赶在遗忘开始就进行,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复习方式多样并给予具体指导。

复习是应当将重点集中在那些难于识记和易于遗忘的材料,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i;(3)采用阅读与尝试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

在材料没有完全熟记以前,就尝试进行回忆,这就是尝试重现。

采取阅读与尝试重现交替进行的复习方法要求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和回忆,及时发现哪些内容已经记住,哪些内容没有记住,记忆的目标明确,学习的信心增强;(4)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方法比较。

复习的时间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正确安排复习的时间对回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2、复习要适量。

学习新知识后的复习不仅要及时,而且要适量。

过多的布置家庭作业或进行大量的课堂练习,盲目的增多复习数量,致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复习时间可以采用超额学习的方法。

超额学习是指为了更好的保持与回忆,应把练习进行到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

超额学习也是减少遗忘的一种方法,对那些必须熟记的基础知识尤为重要二、论述题(一)论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二)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是指在问题情境中新的思维从萌芽到形成的整个过程。

包括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准备期是指创造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以及前人对同类问题的研究成果;酝酿期是在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时期。

这一阶段最大特点是,潜意识的参与;豁朗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

这时期具有豁然开朗突然出现的特点,所以又叫灵感期、顿悟期;验证期是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时期趋于完善的时期。

(二)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连的。

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活动最根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探索和创新。

没有好奇心自然也就阻塞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为了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学生不断地创设有变化而又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环境;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珍视他们由于感到好奇而提出的种种问题,或给予解答,或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经常结合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些既使他们感到熟悉而又需要稍动脑筋才能解决的思考问题。

2、发展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和独特三个特征。

流畅、变通和独特这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能流畅才能变通,变通本身也是一种流畅,只有既能流畅又能变通,才有可能出现超乎寻常的独特观念。

培养辐合思维能力,就是要学会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锻炼。

3、发展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在创造活动中,由直觉思维所产生的想法尽管还是一种猜想、假设,或者一时还得不到证明、甚至是错误的,但它往往推动人们求证,成为创造、发明的先导。

在创造活动中,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不能因为强调直觉思维而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

4、发展形象思维。

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历程中,形象思维是较初级的的形式,但是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却占重要地位。

在教育实践中,结合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训练方法,独立于学科的一种训练方法是“接触自然法”。

这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接受大自然对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形象的陶冶,发展表象系统,提高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5、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可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利用原型启发发展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类推的能力,启发他们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相似性,在不同学科间建立横向联系。

其次帮助学生广泛接触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各方面的新发展,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再次,应向学生提供有关的原型。

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问题能否解决,不仅与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因素有密切联系。

学生的个性是否具有创造性,能影响到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具有创造性教师应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科学家、发明家、革新家、作家、探险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他们个性中的创造性成分,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作用。

知道学生阅读这类人物传记,或有关他们创造发明的故事,常常会使学生以这些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个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具的制作、实验的设计对学生都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们会促进学生创造力个性的养成。

三、简答题(一)青少年意志薄弱的表现(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一)①缺乏独立性。

特别是独生子女中,这种情况更名新。

由于孩子从小就受到过分的宠爱,常表现为依赖性强、人性、生活能力差;②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对短期目标能够在行动中坚持到底:但对长期目标,在行动中则往往不能善始善终,常常半途而废;③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家长对孩子错误进行批评、职责,内心就承受不了。

造成孩子只能在顺境中生活,一旦遇到逆境,或稍有不顺心,就会出现问题,甚至走向极端。

例如:离家出走;自暴自弃,甘于沉沦;将愤恨、怒气发泄在他人身上等等。

(二)1、确立远大志向,形成高尚的社会情感。

要培养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就必须树立明确的生活目的。

教师再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2、在各种活动中墩林学生的意志品质。

具体表现在:(1)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2)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3)创设一定的情境,针对学生意志品质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3、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影响。

班集体可以形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教师应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

四、论述题(一)什么是学习迁移?(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有哪些?(一)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例如: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自行车的人更快学会骑摩托车,这是技能的迁移。

(二)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迁移,就必须根据迁移原理有效地组织学习。

1、改善心智的功能。

通过形式训练说,我们如果能找到改善心智的新教学材料,就能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2、传授基本知识。

根据相同要素说,应该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基本知识的传授上。

同时,在教授基本知识时应配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不能脱离事实材料空谈概念、原理;3、有效的指导。

根据概括说,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寻找不同知识之间的相同要素,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根据关系说,意识到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是迁移的关键。

运用发现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发现规则和原理及各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学生能正确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防止消极心态形成消极迁移。

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认知结构的迁移观,在已有学习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的特征是影响新学习的关键,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利用急哦学材料中的内在联系。

对缺乏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而获得意义。

6、设计情境性教学。

根据构建主义迁移观,迁移即应用,促进迁移的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灵活的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应使学习在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知识的应用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五、简答题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有哪些?1、感觉通道的偏好。

包括:喜欢听觉刺激,喜欢视觉刺激,喜欢动觉刺激、学习时是否喜欢活动;2、对环境的偏好。

指在学习环境中,习惯不同的学生对环境的条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需要。

包括:对学习环境安静或热闹的偏好,对光线强弱的偏好,对温度高低的偏好,对坐姿正规或随便的偏好;3、使用左右脑的偏好;4、时间节律。

指个体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学习效果不同,因而对时间节律有不同偏爱,早晨、上午、下午、或晚上。

六、论述题如何调控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受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课堂心理气氛进行调控:1、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作为纽带的,教师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激情、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友善、理解并尊重,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消除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加了亲近感,达到心理相容。

2、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对待学生。

教师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不同的领导方式引起学生不同的反应,表现出不同课堂气氛的特征。

其中,民主型领导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师生之间关系友好、和睦、心情愉快;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同教师一起工作;学生间相互鼓励,而且独自承担某些责任;学生工作的质和量都很高;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学生的问题行为都很少。

因此,为了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应尽可能采取民主型领导方式对待学生。

3、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都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状态密切相关。

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枯燥、教学手段单调,那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说无法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于课堂学习、经常分心、搞小动作、课堂秩序不混乱。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幻灯、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与教师的教学积极而愉快地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