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从_虎妈_和PISA竞赛结果看中式和美式儿童家庭教育_李瑞
教学研究一、“虎妈”来了“我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帮助你的孩子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通常都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要好!中国式教育比任何人都相信你的孩子——甚至比他们自己还有信心。
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孩子,无论孩子的能力如何。
”——蔡美儿,《虎妈战歌》当强调个性、自由发展、以鼓励为主的美式教育不断为全世界所学习和采用时,一位自称“虎妈”的华裔妈妈,在其出版的《虎妈战歌》一书中,展示了严厉的逼子成才的教育方式,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论战:到底是中式的严厉管教对孩子的培养更有效,还是宽松的美式教育更能激发孩子的潜力?这位华裔母亲蔡美儿在美国坚持严苛的中式教育,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成功。
这些在某些中国家长看来,也许可以视为平常,但在崇尚自由的美国这一大环境下,就和美国主流社会家庭教育观格格不入。
这便使众多美国妈妈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反思美国化传统家庭教育观的得与失。
作为移民后代的虎妈,为了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铁律,传承父辈的严苛教育方式,坚持为孩子们选择学习古典音乐。
她在书中写道,“因为弹钢琴、拉小提琴不会让人在溺爱中走向堕落、懒惰和粗鲁。
”为此,她给两个女儿树立了十条家规,如“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不准抱怨没有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和小提琴以及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等等。
这十条家规令举世震惊。
在书中,蔡美儿写道,不论是工作还是度假期间都为孩子寻找最好的老师,并在孩子学习期间寸步不离。
当女儿们违背家规时,她会直接骂她们“垃圾”,不准吃饭或上厕所。
作为虎妈,她认为母亲应在女儿们的生活中掌握绝对的权力,并要求她们任何时候都要遵守家规。
蔡美儿在女儿家庭教育问题上坚持中式传统的严教圈养,取代西式的宽松放养。
在书中,她写道,“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幸运的是,在这位虎妈的严格调教下,两个女儿在美国当地被人们称为“音乐小神童”。
略论中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差异——《虎妈战歌》现象引发的价值观思考
作者: 梁晓雪
作者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
出版物刊名: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44-14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家庭教育 价值观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摘要: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虎妈战歌》是其近期出版的自传体性质的力作,主要介绍她如何以中国传统方法教育两个-k-~l,。
蔡氏认为,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西方父母更优秀。
该书自出版之日就激起热烈反响,聚焦了激烈的文化冲突。
本文结合中关主流媒体对该书的评论,借鉴施瓦茨的价值观量表,探析中美两种文化间的价值观差异,即中国注重集体主义,而西方注重个人主义,从跨文化视角为我国家庭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透过《虎妈战歌》解读中西家庭人际关系差异
中外互鉴 |透过《虎妈战歌》解读中西家庭人际关系差异□吴洁/文不同的文化中,人际关系差异甚大。
家庭在任何一个文化背景下都是重要的社会单位。
以《虎妈战歌》一书为切入点,探讨中西方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差异。
中国家庭受宗法制及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子女对父母的“敬”和“孝”,亲情观浓厚,而个体主义文化下的西方家庭则表现出更强的个人独立性。
由此,二者在家庭观、家庭教育以及养老状况上也各有特点。
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Amy Chua)的自传体书籍《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经出版便在中美两国引发一场唇枪舌战。
作者说这本书是“关于一个母亲、两个女儿、两条狗的故事,也是有关于莫扎特和门德尔松,钢琴和小提琴,以及我们怎样走入卡内基大厅演奏的故事”,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一场尖锐交锋”。
自该书出版已有11年,这场尖锐文化交锋所体现出的中西方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巨大差异仍然值得深思。
1《虎妈战歌》概述1.1“虎妈”蔡美儿《虎妈战歌》的影响力之大,与作者蔡美儿的身份背景是分不开的。
蔡美儿1962年(虎年)生于美国伊利诺州香槟,祖籍中国福建,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
曾供职于华尔街,先后任教于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及斯坦福大学,现为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2011年入围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
1.2“虎妈”教育蔡美儿的父亲蔡少棠(Leon M. Chua)是柏克莱加大电机系教授,被誉为“非线性电路理论及细胞式神经网络之父”。
出生在美国移民家庭的蔡美儿和她的三个妹妹从小就接受着父亲严苛的中式教育,被父母要求在家里必须说汉语,如果无意间在日常交流中夹杂一两个英文词汇,就会立刻为此受到惩罚。
放学回家,她们只能做数学题、练习钢琴,每门课一定要拿A。
蔡美儿认为西方人对孩子过于宽容,融入东方传统严格的家庭教育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而这一观点在倡导自由和崇尚儿童个性化发展的美国,被非议纷纷。
从《虎妈战歌》看现代中美家庭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从《虎妈战歌》看现代中美家庭教育的碰撞与融合摘要: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近期根据自己教育经验总结出版的自传体性质的新书《虎妈战歌》(《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引发了中美两国教育界对于家庭教育问题的讨论。
该书以蔡美儿自身的成长经历和严格要求其两个女儿学习音乐的故事为主线,重点讨论了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异同。
其中重点涉及到的“圈养”和“放养”问题,激起了热烈反响,体现了中美在家庭教育理念上的碰撞与融合。
通过对比两者的不同点,探析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差异,以期为中国家庭教育提供参考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虎妈;中美;家庭教育;碰撞;融合《虎妈战歌》(《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近期所作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自传体性质的新书。
在书中,蔡美儿教授自称“虎妈”,在两个女儿的教育问题上采用中国传统的严格甚至是苛刻的教育方式,让两个女儿在学习阶段,尤其是音乐方面,取得了令绝大多数美国家长羡慕的成功。
她的两个女儿,不仅在学业上始终保持所有科目a的全优纪录,而且被誉为“音乐神童”:姐姐索菲娅14岁就登上了世界音乐圣殿—卡内基音乐大厅,妹妹路易莎12岁时就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但上面的成功,均是由中国式的严酷家庭教育环境下取得的:一开始蔡美儿教授就对女儿们列出了“十不准”(不准在外面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不准抱怨没有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除了体育和戏剧其他科目不是第一;不准练习除了钢琴和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不拉小提琴或不弹钢琴。
)。
以上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引发了美国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集体性思索。
一部分人认为,在现今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
从《虎妈战歌》探究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从《虎妈战歌》探究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作者:陈仕能刘晓燕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4期摘 ; ;要:如何使中国成为一个教育强国,是很多中国教育人士和中国人民关心的话题。
对不同国家的教育方式和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是必要的。
本文谈论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以蔡美儿的《虎妈战歌》为例,探讨中美家庭的教育差异,以期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对祖国教育事业有所帮助的教育之路。
关键词:《虎妈战歌》 ; ;中国家庭教育 ; ;美国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差异蔡美儿(Amy Lynn Chua),美籍华人,1962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香槟,八岁时搬到美国加州伯克利,1984年以极优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大学,随后在1987年以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在校时是《哈佛法律评论》主编,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1]。
她以自己育儿经验写的《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英文版本同步全球发行销售。
这本书连续数月位居美国畅销书榜首,吸引了十几家外媒的跟踪报道,“虎妈”蔡美儿一夜之间火遍全美,甚至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激起无数专家为她的教育模式争论不休。
《华尔街日报》甚至对此评论道——“上一次引发如此大规模的讨论,还是苏联抢在美国前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候”[2],可见此书当时在美国引起了多大的轰动。
一、蔡美儿对两个女儿的教育方式《虎妈战歌》这本书主要描写作者是如何对两个女儿进行教育的,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严酷”。
大女儿叫索菲亚,小女儿叫露露,虽然是亲姐妹,但是性格截然不同,索菲尔比较乖巧,露露比较叛逆,所以她对两个女儿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有些事情是绝对禁止女儿做的:1.在外面过夜,2.参加玩伴聚会,3.在学校卖弄琴艺,4.抱怨不能在学校表演,5.经常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6.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7.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8.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9.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10.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3]。
从_虎妈战歌_看中西方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差异
2011 年 7 月ISSN 1009-5039zwwx@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 Overseas English 海 外 英 语Tel:+86-551-5690811 5690812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差异赵佳佳,王华蓉(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鉴于《虎妈的战歌》一书及其华裔作者蔡美儿的教育方法在海外 网 络 和 媒 体 上 引 起 热 议 ,对 于 中 西 方 儿 童 家 庭 教 育 的 讨 论 论 也是层出不穷。
该文主要是从教育目的、教教育方式、教育结果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差异;启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1)07-255-02 们自己在锻炼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培养 孩 子 独 立 完 成 事 情 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
美国的父母希望孩子多方面地 发 展 ,不 会 看 重 学 习 成 绩 ,甚 至 不 会 过 问 学 习 上 的 事 情 ,而 是 尽 量 让 孩 子 参 加 各 种 活 动 ,培 养 竞 争 意 识 ,锻 炼 意 志 品 质 ,让 孩子学会吃苦耐劳。
至于追求平等的教育方式来说,美国父母 做 得 非 常 好 ,他 们 会 与 孩 子 做 朋 友 ,尊 重 和 理 解 孩 子 ,使 得 家 庭生活愉快温馨,创造了宽松的生活环境,有 利 于 孩 子 身 心 健 康发展,使得孩子遇事积极乐观、敢于参与、好奇 心 强 、主 动 创 新,肯动脑筋。
父母给孩子绝对的信任,不会 对 孩 子 的 隐 私 进 行任何干预。
中 国 的 大 多 数 家 长 则 坚 持 “棍 棒 底 下 出 孝 子 ”,孩 子 们 要 听话,要学习,要认真。
对于学习,没有所谓的兴 趣 而 言 ,兴 趣 都是靠培养的,你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练习再 练 习 ,获 得 优 异 的成绩,从而获得自信和兴趣。
【高中议论文阅读】材料阅读题“《虎妈战歌》引发家教争议”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材料阅读题“《虎妈战歌》引发家教争议”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 10 分)前不久,美国华裔妈妈、大学教授蔡美儿在美国出了一本《虎妈战歌》的书。
在美国,虎妈以中国式教育将两个女儿调教成全 A生以及钢琴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0分)前不久,美国华裔妈妈、大学教授蔡美儿在美国出了一本《虎妈战歌》的书。
在美国,“虎妈”以“中国式”教育将两个女儿调教成全A生以及钢琴和小提琴演奏能手。
她管教两个孩子,为孩子规定了“十不准”:不准夜不归宿,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有科目成绩低于A,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蔡美儿总结,与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是脆弱的、需要经常地鼓励和赞誉相反,中国妈妈认为孩子天生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可以用训斥甚至威胁的方式对他们施压。
中国虎妈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是: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有美国读者评论说,蔡美儿的做法是虐待儿童,进而延伸到亚洲人没有创造力就是这种育儿方式的后果。
但也有不少美国家长表示,西方人应当借鉴这种严格的管教方式,并坦承自己也是“虎爸虎妈”。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不得超过20字)(3分)(2)对蔡美儿的家教方法,你有什么见解?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7分)参考答案:17.(10分)(1)《虎妈战歌》引发家教争议。
或《虎妈战歌》引发中美教育方式的争论。
(3分)(2)答案示例一:“虎妈”的教育之道,在很多方面颠覆了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基本原理。
严苛管制、强化训练、高压和惩戒通常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从小就严重厌学。
一个生活在压力和威逼之中、没有梦想和内在学习兴趣的孩子,长大后虽然可以谋取学位和职业,却不大可能成为有高度智慧的优秀人才,单纯追求学业导致社会化程度不足和个性缺陷。
《虎妈战歌》: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正面冲突
《虎妈战歌》: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正面冲突《《虎妈战歌》: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正面冲突》新闻由科学时报02月22日报道,转载。
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一部传记作品《虎妈战歌》的出版,旋即在中美两国引发了关于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大讨论,其争论的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几乎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那么,这部作品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引发中美两国社会各界交锋的焦点在哪里?这部作品对中国的教育又该有怎样的启示?我们不妨来探寻一下——□郭英剑2011年刚刚到来的第8天,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为什么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选登了刚刚出版的《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这部书的一些片段。
毫不夸张地说,在美国这样的西方大国,这应该称得上是第一次有人公开为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高唱“赞歌”。
可能读者都没有料到,正是这个片段,在几天之内,迅速地在美国各种媒体包括报刊、网络、电视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借助于互联网,这部书的介绍及节选也很快传入中国大陆,几乎是同步地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蔡美儿:一鸣惊人的耶鲁华裔教授这部书所以迅速地在中国引起关注,是因为这部书的作者具有中国血统,而且是世界名校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
蔡美儿(Amy Chua)现年48岁,其祖辈是福建人,后来移民菲律宾。
其父聪明好学,有数学天分,移民美国后,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蔡美儿是家中四姊妹中的老大,于1984年以最优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大学,1987年以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
她在校时曾是《哈佛法律评论》执行主编。
蔡美儿是法学领域中的知名学者,其丈夫鲁本菲尔德是犹太裔美国人,同样为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授。
蔡美儿夫妇两人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索菲亚现年18岁,小女儿露露现年14岁。
大女儿早年学习钢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小女儿自幼学习小提琴,后来兴趣转向网球。
两人都曾参加多项音乐比赛并获得过各种奖项。
蔡美儿在书中介绍说,这本书“是关于一个母亲、两个女儿、两条狗的故事。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差异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差异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差异《虎妈战歌》是一本引起广泛争议的书籍,作者强调了中西方儿童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国式的教育强调孩子的功利主义思维和竞争意识,而西方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虎妈战歌》这本书的角度出发,探讨中西方儿童的家庭教育差异,并思考如何取长补短。
首先,中西方儿童家庭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很多父母倾向于对孩子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强调纪律和顺从。
这种教育方法下,孩子们不断地面临各种功课、考试、各种兴趣班的压力。
虎妈教育模式代表了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即通过高标准、高强度的训练培养孩子的竞争力。
而在西方,家长更倾向于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发展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下自主发展。
其次,中西方儿童的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很多父母追求孩子的功课成绩,希望能够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种追求高分,更关注孩子的学业表现,往往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健康。
与此相比,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
他们倡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鼓励孩子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此外,中西方儿童的家庭教育在亲子关系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家长往往在教育过程中有较强的控制欲望,他们选择“虎妈式”的教育方式,经常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这种过度的控制和压力可能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反,在西方,家长更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更愿意成为孩子的朋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尽管中西方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差异,但我们也可以取长补短。
中国式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培养孩子的纪律和竞争力,但也容易忽视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西方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但也可能忽视孩子的责任感和纪律。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中借鉴,培养孩子的多元能力。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别和文化冲突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别和文化冲突钱莉题记:“虎妈战歌”是西方中产阶层普遍对美国教育质量不满的情况下,华裔后代捡起“中国专制传统教育”的破烂,来应对美国教育失败的一种“有效手段”。
这种手段当然在国外遭到了一直的反对。
但是在国内却有大量的“虎妈”认为理所当然,在认真严格地执行这种摧残式教育,中国虎妈们制造出了大量不懂得基本人格和尊重的“中国下一代”。
其实,无论持美式的“宽松教育”或中式的“严格教育”,其结果都有一偏,都不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教其心,育其身”,是让孩子们激发内心强烈的活力和愿望,让孩子们自觉自愿地刻苦学习。
当学生们在扫地的时候都自动地在背诵英语课文的时候,当家长们惊讶孩子们回家晚上说梦话都在“背书”的时候,“学习”就已经成为了孩子们内化的“习惯性自觉”,哪里需要什么“虎妈”来监督逼迫呢?连奴仆都不能在鞭打之下发挥最佳的效率,怎么可能指望学习这种强调内在自觉的“劳动”,在“虎妈”的淫威下就能够成为卓越的人才呢?真正优秀的学生,一定是喜欢学习的孩子,而不是“被迫服从学习要求”的奴仆。
不久前,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出版了自己的新书《虎妈战歌》。
该书,讲述了这位华裔以高期待和严格的教养方式培养两个女儿的故事。
她的两个孩子与很多出色的华人一样,在学业和音乐上有非常卓越的表现,在当地被人称为神童。
此书一经上市,便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应以及对于中美教育方法的激烈讨论。
随即,这股热浪蔓延到欧洲、亚洲,虎妈也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焦点。
“虎妈”的教育有什么特色? 这种教育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为什么知名大学教授会采取这样的教育方式?剧烈反响的背后折射的是什么样的中西文化冲突?中西方对于虎妈现象又会各自抱着怎样的态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对“虎妈“的了解,研究和思考。
从《虎妈战歌》中探究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从《虎妈战歌》中探究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发表时间:2020-09-08T10:34:48.793Z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1期作者:殷颖[导读] 本文以《虎妈战歌》为例,浅析了美国华裔家长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的冲突与融合。
摘要:随着社会日益开放,移民变得越来越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随着美国华裔数量的增长,中美家庭教育理念不同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以《虎妈战歌》为例,浅析了美国华裔家长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的冲突与融合。
关键词:《虎妈战歌》;中美家庭教育理念;冲突;融合;华裔父母1.蔡美儿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虎妈战歌》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作者蔡美儿(Amy Lynn Chua)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与栽培。
她的教育方式相当严苛,她禁止女儿参加玩伴聚会、在学校卖弄琴艺、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也绝不允许她们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除此之外,大女儿索菲娅十八个月就开始认识字母表,三岁开始阅读、简写、学习弹钢琴…倘若有让“虎妈”不够满意的地方,他甚至会用英语骂索菲亚“垃圾”。
蔡美儿对孩子的教育及其残酷,这点在性格较为叛逆的小女儿路易莎身上也体现的尤为明显。
当路易莎三岁,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蔡美儿的学琴要求时,她狠下心将女儿拖到室外零下六度的刺骨寒风中作为惩罚;当路易莎试图放弃学小提琴时她拳打脚踢着撕烂乐谱,开始她的威逼利诱,甚至口出恶言。
可以说,蔡美儿把“虎妈”这个词演绎的淋漓尽致,她的教育理念就是典型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在态度上强调了专制、权威,在方法上强调了灌输、强制,并只用“成绩”好坏来衡量孩子成功与否。
2.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冲突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就是中国普遍家庭教育的一个“极端版本”。
中国的父母大多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就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们的童年离“乡村田园抓泥巴的”生活很远,取而代之的往往是上不完的兴趣班——音乐、美术、英语,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
从《虎妈战歌》反思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
从《虎妈战歌》反思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from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摘要耶鲁大学的华裔女教授蔡美儿最近出版了一本书,名为《虎妈战歌》,并且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在这本书中,她介绍了自己如何利用中国式的教育方法来管教自己的两个女儿。
她的教育方法在美国教育界也引起了波浪以及一场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对于虎妈的教育观念,关注、讨论以及争议纷至沓来。
本文意在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探索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促进中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
关键词:《虎妈战歌》家庭教育中美差异AbstractAmy Chua, the Chinese-foreign professor in American Yale university recently has published a book named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and caused a sensation in American. In this book, she introduces how she subjects her two daughters to discipline by using Chinese education methods. Her education methods has made a stir in American educational circles and caused a big discussion about Chinese and American education methods in American,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pour attention, discussion, and controversy into the tiger mother’s education concept. This article aims at using comparison method to research 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 find the education method that really adapt to the children and promote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s advantages.Key words: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family education, Chinese and American differences目录摘要 (2)Abstract (3)导言 (5)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的差异 (5)二、家长和孩子的家庭地位差异 (7)三、家长对孩子要求的差异 (9)(一)中国父母要求高于美国父母 (9)(二)中国父母要求比美国父母更严格 (10)四、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评价的差异 (11)五、结论 (12)参考文献 (14)导言虎妈,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
略论中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差异——《虎妈战歌》现象引发的价值观思考
略论中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差异——《虎妈战歌》现象引发的价值观思考略论中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差异——《虎妈战歌》现象引发的价值观思考近年来,电视节目《虎妈战歌》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家庭教育价值观的争议。
自然而然地,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的思考。
本文将从中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差异、《虎妈战歌》的背景以及综合评析等角度进行略论,并引发对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思考。
首先,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家庭强调孩子的学术成就,通常更倾向于传统的严厉、苛刻的教育方式。
而美国家庭则更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和个人发展,普遍采取温和的教育模式。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传统的中国文化注重孝道和家族荣誉,教育意味着不仅对子女个人的期望,还包括对整个家族的责任。
而美国文化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对孩子的期望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其次,电视节目《虎妈战歌》的出现使这种家庭教育价值观差异问题更加突显。
该节目讲述了一位自我标榜为“虎妈”的中国母亲如何运用严厉的方法,追求孩子的卓越成绩。
然而,该节目在美国引发了广泛争议,有些人批评其过于严苛,忽视了孩子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
这也反映出了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价值观上的差异。
在中国,一些家长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成功,而在美国,一些家长则认为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选择和成长的空间。
综合评析而言,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差异是中美两国文化差异的体现,并且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可能引发不同的思考。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强调严厉和纪律,可以培养出一些优秀的学术成就,但也可能剥夺孩子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与此相反,美国家庭教育价值观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和个人发展,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懒散和缺乏纪律。
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中美两国可以借鉴彼此的经验和优点,寻找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重要的是要明确教育的目标,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资源。
《虎妈战歌》_中西教育的正面冲突
《虎妈战歌》_中西教育的正面冲突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虎妈战歌》_中西教育的正面冲突《虎妈战歌》:中西教育的正面冲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息进步,中西方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凸显。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2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3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4 接受理论视角下英文商标名汉译研究5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6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7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8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9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10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1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12 文化战略及其对汉译英的影响13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研究14 从态度系统分析小说《简?爱》的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15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16 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对比研究17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18 《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1920 Culture-based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Titles21 浅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22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23 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24 论小说《德库拉》中的哥特元素25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26 《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意义27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28 论《呼啸山庄》中人性的转变29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30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 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31 Analyzing How Shakespeare Created Hamlet:Shakespeare’s Reflections in His Creation of Hamlet32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33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纠错反馈34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35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36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37 从卡明斯的L(a 看视觉诗的可译潜势38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39 从原型批评角度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40 从文化视角考察中英语言的称谓语差异41 英汉被动意义表达比较研究42 《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的劳资冲突比较分析43 从广告语看中西文化观44 翻译呼啸山庄的感想(英译中)4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6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4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for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48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49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50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默之语用分析51 论《爱玛》中的反讽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3 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嘉莉妹妹》中的再现54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以xx学校初一学生为例55 从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56 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看《围城》中隐喻及其翻译研究57 物欲与爱情的搏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对现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启示习策略的实证研究58 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59 英语俚语翻译研究60 xx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视听学习调查61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62 从等效理论视角看汉英外宣翻译63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64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ldren’s Characters in Dickens’ Three Novels65 论《在另一个国度里》中的象征主义66 An Analysis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ous Vision in T o the Lighthouse67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68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69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70 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之道71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72 《第十二夜》中女性人物特征分析7374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75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76 从美国州名看美国文化多样性77 功能对等与商务信函翻译78 对《宠儿》中黑奴母亲塞丝形象的探讨79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Gift-giving Customs80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影响81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82 从象征主义视角看《阿拉比》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8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84 商务英语评论中的态度意义分析85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86 大学生英语口语语法错误分析及纠正策略87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88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89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90 网络热词来源及翻译策略研究9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92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93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94 伟大理想的毁灭——《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95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96 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四部)的影响97 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98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99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100 基于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分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性格101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102 东西方人名文化与翻译—以英汉人名为例103 《远大前程》匹普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悲剧命运成因之比较104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105 On Moral Character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06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107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108 商务英语书面语语言特色的语用分析109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110 An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m in Byatt’s Possession111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112 《永别了,武器》中的“有”和“虚无”113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114 Comparative Study of Love-Tragedy Between Romeo and Juliet and The Butterfly Lovers 115 寻找女性的自我—评托妮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秀拉形象116 On the Absurdity in Waiting for Godot117 简单原则:《瓦尔登湖》的主题分析118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19 论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20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121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汉译122 习语中的文化差异123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124 《莎乐美》中的意象分析12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126 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127 《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128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129 浅析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30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野性”与“人性”131 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132 You-attitude 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33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134 The Impact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35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136 中英寒暄语的对比与研究137 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138 从《卖花女》看萧伯纳的费边主义思想139 论译语本土化的可行性与局限性140 A Study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Barn Burning141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应用142 解析《宠儿》的象征意义143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对策144 分析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14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146 爱伦坡对希区柯克和蒂姆伯顿的影响147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148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149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150 做最好的自己—论斯佳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教育意义151 《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研究152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153 修辞学角度下的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分析154 庄子和梭罗自然观比较——以《庄子》与《瓦尔登湖》为例155 英汉基本颜色词研究156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157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158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159 《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悲剧英雄的伟大之处对比160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161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162 从跨文化角度论商标的翻译163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164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165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166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167168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69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170 中美幸福观比较:以影片《在云端》为例171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172 Languag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173 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生成语境与基本特征174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 175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176 论英汉翻译过程177 Aesthetic Arts in Allan Poe’s Poetry—An Analysis of Israfel and Annabel Lee 178 《雾都孤儿》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179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180 从目的论看中国企业简介的英译181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182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183 网络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84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斯科特的性格185 母语迁移对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186 文化视阈下英汉数字“九”的对比研究187 “哈利波特”系列与儿童心理学188 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189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190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191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192 《远大前程》与《名利场》叙事技巧比较研究193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194 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95 分析汉英篇章衔接和意合形合的关系196 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197 隐喻在英语政治演讲辞中的认知功能—以奥巴马的竞选演讲辞为例198 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看法律条文英译汉199 A Contrast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 200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
中美教育观的差异
中美教育观的差异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是脆弱的、需要经常鼓励和赞美,他们遵循孩子的天性,主张自由平等、张扬个性,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关注生活经验,引导多元发展,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而中国的家长认为孩子天生就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或用训斥的方式就可激发孩子内在的潜力,中国的课堂教学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老师在教学上严谨性强,课堂知识容量大且深,但是灵活性不够强,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之势。
这种教育思想的最终体现在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上。
本文将从中美文化背景、家庭教育观以及学校教育几个方面来阐述中西方教育的区别,从中西方的教育方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希望对我国教育方法上的改进有所启示。
标签:中国美国教育观差异当今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正稳步向前,国际上的竞争也越演越烈。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要培养优秀少年,教育是关键。
教育从很大方面有得益于文化的传承。
由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国家教育理念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就如美国拥有着并不长久的历史,但它的发展业绩却是每个人所看到的,追根溯源还是在教育问题上,美国教育倡导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自信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产生自己的见解,发明自己的方法。
相反的,在中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典型的好学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着先人思想精髓,同时也使人们被许多传统和习俗所约束着。
古人有“学而优则仕”,以至于出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的现象;现今中国虽对外开发,但教育问题上仍然有待引进先进教育观进行改进。
1. 中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美教育发展水平及差异也是相当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底蕴的不同而带来的结果。
此外思维方式上、情感态度上都有出入。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教育反映出的是不同社会文化内涵。
《虎妈战歌》能否“唱赢”这场“家庭教育战”?
《虎妈战歌》能否“唱赢”这场“家庭教育战”?来源:新东方国际高中(北京)“虎妈”、《虎妈战歌》与“虎妈式教育”,是2011年年初中美家庭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针对“虎妈式教育”的优劣,专家与家长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虎妈式教育”之所以如此受关注,就是因为它触及了古往今来关系着民族未来、家庭喜怒与个人成就的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几个月来,反对“虎妈式教育”者不绝于耳,支持“虎妈式教育”者亦执己词。
抛开蔡美儿作为华裔精英、耶鲁教授的身份,也抛开美国将教育与国家经济增长相联系敏感神经,回到这种教育方式本身,它到底有没有可取之处?“板子响,学问长”,“严师出高徒”,“误处皆缘不学,强作乃成自然”,这些都是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的教子良方,蔡美儿自身受益于这种方法,自然信奉而且运用到自己两个女儿的教育上。
之所以采用严厉、强制的方式教育孩子,是因为孩子天性爱玩、随性,蔡美儿认为,如果不在孩子的幼年严加管教,勤学苦练,就会浪费掉宝贵的时间,沦为“庸才”。
而且,蔡美儿将女儿的未来与家族的盛衰相牵系,因此家庭教育增加了重要甚至神圣的使命感。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与中国家长们近年来信奉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
“虎妈式教育”的起点即在于此,终点则是希望孩子跻身精英阶层,面对工作和生活能够更加从容,可谓用心良苦。
所以,“虎妈式教育”的可取之处就是在孩子自制力差、辨别能力差、任性妄为的阶段,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还是生活习惯上给予孩子方向的指导与严厉地管束,结果便是目前两个女儿在成绩上出类拔萃,在特长上多才多艺。
但是,家长管不了孩子的一生。
这一点,在蔡美儿自身与她的二女儿身上都有体现。
蔡美儿自己在报考大学时,也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可见,她自己也并未完全服从父母。
蔡美儿严厉地管教女儿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细读蔡美儿设定的“十大家规”,我们不禁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位于精英阶层,俯瞰“庸才”们的碌碌无为吗?是勤学苦练,远离伙伴们的嬉笑玩乐吗?是放弃自己的喜好,在并无天赋的领域徘徊苦行吗?当然不是。
虎妈战歌读后感
虎妈战歌读后感《虎妈战歌》是一本由美国华裔女作家艾米·乔·乔·金所著的教育类书籍,于2011年出版。
这本书描述了作者以及她的丈夫如何以严格的方式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以及她对中国式教育方式的看法。
书中融合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不禁被作者的观点所触动。
首先,书中作者对中国式教育方式的描述令人深思。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讲述了中国式教育的严苛和高压,以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和期望。
她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心疲劳。
作者的观点引起了我对中国式教育的反思,我开始思考这种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适合每个孩子,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更加温和的教育方式。
其次,作者在书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她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教育负起更多的责任。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建议,如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等。
这些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最后,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和体会。
她强调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认为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而不是被家长强加的期望限制。
她还提到了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尊重,让他们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些观点让我深受触动,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总的来说,《虎妈战歌》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书籍,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思考,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式教育的优缺点,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我相信,这本书对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获得更多的教育启示和感悟。
英国的中国虎妈折射出西方与东方教育方式的差异
英国的中国虎妈折射出西方与东方教育方式的差异不久前美国的“虎妈”掀起一阵讨论的狂风后,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期播出电视纪录片《英国的中国虎妈》,希望以更冷静客观的视角,着重展示英国父母和亚裔父母在教育问题上的差别。
纪录片中的“虎妈”们有着亚裔教育背景,她们对孩子要求严格,希望孩子能取得成功,同时也会与从小在西方教育环境中长大的丈夫就教育问题产生矛盾。
英国媒体评论称,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赛跑,“虎妈”的孩子们已经穿上了钉鞋开始跑步,而赛场上的其他孩子可能才刚刚告别尿布。
许看电视不许玩每天放学后,内森会迅速吃完晚饭。
晚饭后,等着他的是2个小时的钢琴和小提琴练习,还要在作业上花上至少2个小时。
除了放假的日子之外,看电视和出去玩都属于“非法行动”。
今年10岁的内森懂礼貌、知识丰富,他的口才也很好。
但每晚上床时,他都觉得自己非常累。
内森的妹妹娜塔莉今年7岁,她每天也要花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来练习弹钢琴、拉小提琴,然后还有作业要完成。
内森和娜塔莉每个星期天还要去上中文课。
他们的母亲薇薇安·唐承认,两个孩子会抱怨甚至哭泣,但她认为,孩子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
薇薇安本人的经历也颇具传奇性。
她今年42岁,早年曾当选过选美比赛冠军。
但她并非是个“花瓶”,她拥有伦敦商学院的MBA学位。
薇薇安同意上电视的目的在于,她希望让人们知道,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薇薇安曾在伦敦金融区当过商业顾问,现在,她会在照看孩子的间隙写点儿童读物。
除了内森和娜塔莉以外,薇薇安还有一个20个月大的孩子。
“和所有人一样,我希望我的孩子感到快乐、满足,我确实担心他们承受了太多压力,”薇薇安说,“但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
如果孩子们从小受到鼓励去实现目标,这会让他们拥有足够的信心,而这会伴随他们度过一生。
”内森现在已经达到了钢琴7级和小提琴5级,娜塔莉的水平是钢琴3级、小提琴2级。
两个孩子都没有提出过想要停止音乐课,他们只是偶尔会埋怨自己的技术不够熟练。
作文素材
作文预测:关于教育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故事,她要求女儿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
虎妈的教育方法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虎妈也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似乎更见成效。
而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蹒跚起步地中国母亲们则开始困惑,宽松的家庭氛围,不是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此则材料触及的是当下教育的热门话题。
材料中,命题人并没有表明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来,中国许久以来饱受批评的所谓“应试教育”或者说“严格教育”,正在引起世人包括美国人的反思。
虎妈之所以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即是证明。
显然,中国家庭的严格教育和美国家庭的宽松教育各有其合理性,凡事不可走极端。
最佳立意可以表述为:(1)家庭教育,宽严相济才是真(2)严格不是死板,宽松不能放羊(3)家庭教育,岂能随随便便成功(4)扎实的基础+灵活的思维=创造力对狼爸虎妈教育的个人看法首先:成功是什么?一个人的成功难道只狭隘的局限在上了名校,找了高薪的工作等等这些外在的东西获得上吗?不可否认,这些可以证明一个人拥有成功的能力,但绝不代表一个人就成功了。
不然为什么我们的物质比以前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心理问题频现,轻者抑郁,重者自杀,层出不穷,不乏许多在常人眼里的“成功人士”。
成功是什么,成功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感觉和满足感,即使身居卑微,但自尊自立,心中充满爱,我认为这也是成功的人生。
其次,假如成功的教育仅仅指18岁进入名校为止,甚或更长一些,找到金领的职业,那么,其实有很多更极端的方式可以更快的训练出这样的“人才”,比如古希腊时期斯巴达的教育,就是训练骁勇善战的勇士,婴儿出生由长老检验,体质弱的就要被丢弃,无残疾,体质强健的可由母亲代为抚养,7岁后送到国家教育场所接受野蛮的训练,这样训练出的个个都是勇敢的战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2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3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4 接受理论视角下英文商标名汉译研究5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6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7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8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9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10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1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12 文化战略及其对汉译英的影响13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研究14 从态度系统分析小说《简•爱》的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15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16 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对比研究17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18 《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1920 Culture-based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Titles21 浅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22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23 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24 论小说《德库拉》中的哥特元素25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26 《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意义27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28 论《呼啸山庄》中人性的转变29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30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31 Analyzing How Shakespeare Created Hamlet:Shakespeare’s Reflections in His Creation of Hamlet32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33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纠错反馈34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35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36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37 从卡明斯的L(a 看视觉诗的可译潜势38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39 从原型批评角度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40 从文化视角考察中英语言的称谓语差异41 英汉被动意义表达比较研究42 《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的劳资冲突比较分析43 从广告语看中西文化观44 翻译呼啸山庄的感想(英译中)4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6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4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for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48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49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50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默之语用分析51 论《爱玛》中的反讽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3 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嘉莉妹妹》中的再现54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以xx学校初一学生为例55 从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56 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看《围城》中隐喻及其翻译研究57 物欲与爱情的搏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对现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启示习策略的实证研究58 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59 英语俚语翻译研究60 xx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视听学习调查61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62 从等效理论视角看汉英外宣翻译63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64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ldren’s Characters in Dickens’ Three Novels65 论《在另一个国度里》中的象征主义66 An Analysis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ous Vision in To the Lighthouse67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68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69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70 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之道71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72 《第十二夜》中女性人物特征分析7374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75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76 从美国州名看美国文化多样性77 功能对等与商务信函翻译78 对《宠儿》中黑奴母亲塞丝形象的探讨79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Gift-giving Customs80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影响81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82 从象征主义视角看《阿拉比》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8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84 商务英语评论中的态度意义分析85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86 大学生英语口语语法错误分析及纠正策略87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88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89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90 网络热词来源及翻译策略研究9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92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93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94 伟大理想的毁灭——《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95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96 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四部)的影响97 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98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99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100 基于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分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性格101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102 东西方人名文化与翻译—以英汉人名为例103 《远大前程》匹普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悲剧命运成因之比较104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105 On Moral Character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06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107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108 商务英语书面语语言特色的语用分析109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110 An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m in Byatt’s Possession111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112 《永别了,武器》中的“有”和“虚无”113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114 Comparative Study of Love-Tragedy Between Romeo and Juliet and The Butterfly Lovers 115 寻找女性的自我—评托妮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秀拉形象116 On the Absurdity in Waiting for Godot117 简单原则:《瓦尔登湖》的主题分析118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19 论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20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121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汉译122 习语中的文化差异123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124 《莎乐美》中的意象分析12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126 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127 《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128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129 浅析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30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野性”与“人性”131 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132 You-attitude 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33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134 The Impact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35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136 中英寒暄语的对比与研究137 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138 从《卖花女》看萧伯纳的费边主义思想139 论译语本土化的可行性与局限性140 A Study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Barn Burning141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应用142 解析《宠儿》的象征意义143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对策144 分析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14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146 爱伦坡对希区柯克和蒂姆伯顿的影响147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148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149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150 做最好的自己—论斯佳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教育意义151 《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研究152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153 修辞学角度下的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分析154 庄子和梭罗自然观比较——以《庄子》与《瓦尔登湖》为例155 英汉基本颜色词研究156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157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158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159 《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悲剧英雄的伟大之处对比160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161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162 从跨文化角度论商标的翻译163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164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165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166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167168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69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170 中美幸福观比较:以影片《在云端》为例171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172 Languag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173 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生成语境与基本特征174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175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176 论英汉翻译过程177 Aesthetic Arts in Allan Poe’s Poetry—An Analysis of Israfel and Annabel Lee 178 《雾都孤儿》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179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180 从目的论看中国企业简介的英译181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182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183 网络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84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斯科特的性格185 母语迁移对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186 文化视阈下英汉数字“九”的对比研究187 “哈利波特”系列与儿童心理学188 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189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190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191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192 《远大前程》与《名利场》叙事技巧比较研究193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194 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95 分析汉英篇章衔接和意合形合的关系196 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197 隐喻在英语政治演讲辞中的认知功能—以奥巴马的竞选演讲辞为例198 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看法律条文英译汉199 A Contrast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200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