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认识化学变化》精品(同课异构)教案(市一等奖) (1)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1.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化学2.1 空气与氧气了解空气的成分和氧气的作用学习氧气的制取和检验方法2.2 水的性质与净化掌握水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2.3 食物中的营养素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种类掌握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3.2 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例子3.3 燃烧与爆炸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学习爆炸的原理和类型第四章:有机物的奥秘4.1 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4.2 糖类与脂肪学习糖类和脂肪的性质和作用了解糖类和脂肪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4.3 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安全注意事项5.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原理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操作步骤5.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表达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和主要应用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掌握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6.3 合金的性质与分类了解合金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合金的分类和应用领域第七章:酸碱盐与氧化物7.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盐的化学式和分类7.2 酸碱反应与中和反应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和类型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和判断方法7.3 氧化物的性质与分类学习氧化物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氧化物的分类和常见氧化物的性质第八章:化学与能源8.1 化石燃料与能源危机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和作用认识能源危机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8.2 renewable energy and its application 学习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前景8.3 化学电池与电化学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类型学习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第九章:化学与材料9.1 金属材料与金属冶炼学习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金属冶炼的方法和过程9.2 陶瓷与玻璃材料的性质与制法了解陶瓷和玻璃的概念和特点掌握陶瓷和玻璃的制法原理和工艺9.3 塑料与合成纤维的性质与用途学习塑料和合成纤维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塑料和合成纤维的用途和环保问题第十章: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10.1 实验设计与方法选择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10.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学习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表达掌握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理方法10.3 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补充和说明: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沪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章是正式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进入化学课堂、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精彩而神秘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
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的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玻璃仪器的洗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2、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加热操作,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一些生活简单变化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3、通过对铜加热变黑实验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教学措施通过实验及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篇二】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word教案 (1)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微观本质三、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四、预习导航: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化学反应的的,等于后的的。
2、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克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11克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克。
3、质量守恒定律可应用在()A、主要指物理变化B、主要指化学变化C、包括自然界的所有的变化D、主要指氧化反应、化合反应4、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五、教学器材: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酒精灯、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气球、单孔橡皮塞、铁架台、石棉网、细沙;实验药品:白磷、CuSO4溶液、稀盐酸、Na2CO3粉末、铁钉、镁带。
六、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组间交流。
3、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备注引领学生去思考,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辨别是非。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2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沪教版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的测定,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在理解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3.请你写两个化学反应的表达式:①电解水;②实验室用加热KMnO2的方法制氧气。
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课前预习1.煤球烧成渣后,它的质量会大大减轻;铁生锈后其质量会增加,在生活或学习中你注意过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吗?2.什么叫质量定恒定律?(二)课堂学习活动与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作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不变__。
【设计实验】称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反应完毕后再将生成的物质放到天平上,比较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反思与评价】在实验三中,将大理石和稀盐酸放在敞口的锥形瓶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却发现总质量减小了。
你能解释这个原因吗?【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议一议:铁生锈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猜一猜: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质量如何变化?做一做:设计实验探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在敞口的容器中反应时质量的变化。
讲一讲: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质量的变化,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如何解释变化的原因?小组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你能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板书】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不变的量⎩⎨⎧⎭⎬⎫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 一定变的量: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可能变的量:分子的个数。
九年级化学上《4.2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学设计1沪教版
沪教九上《4.2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概述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b.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微粒的观点说明。
)3、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1)、铁在氧气中燃烧(2)、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引入新课化学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那么有没有比文字表达式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呢?请看下列几种描述,哪一种更简便,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呢?(1)、水电解:电源两极产生大量气泡(图示法)(2)、语音:shu ǐz àit ōng d īàn ti áo ji àn xi àsh ēng ch éng q īng q ì h éy ǎng q ì(语言描述)(3)、字幕: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中文陈述)(4)、字幕:水通电氢气+氧气 (文字表达式)(5)、字幕:H 2O 通电 H 2 + O 2 (符号表达式)(6)、字幕:2H 2O通电 2H 2↑+ O 2 ↑ (化学方程式)三、 新课讲授 像上述(6)式那样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提问)上述(4)(5)(6)有什么不同呢?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那么我们如何来书写化学方程式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9页活动与探究。
并试着写出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板演) 学生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点拔) 分析学生写的各种的式子可能的情况有:(1) P+O 点燃P 2O 5(2) P+O 2点燃PO 2(3) P 2+ O 5点燃P 2O 5(4)4P+5O 2点燃2P 2O 5(归纳)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是什么?2、书写化学方程式步骤并适当讲解(提问)三个步骤中最关键的步骤和难点是哪一步?(过渡)现在明确了配平是关键,那么我们来进行这一关键步骤的练习。
【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案
形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成 立的原因
(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重组,即参加反应的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质量也基本不变
(2)在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现象:胶皮滴管中的稀盐酸滴入到小试管中的碳酸钙上,产生大量气泡,锥形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逐渐变浑浊,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状态。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Ca CO3) +盐酸(HCl)→氯化钙(CaCl2) +二氧化碳(H2O) +水(H2O)
二氧化碳(H2O) +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钙(CaCO3) +水(H2O)
现象: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产生蓝色沉淀,天平保持平衡。
文字表达式:硫酸铜(CuSO4) +氢氧化钠(NaOH)→硫酸钠(Na2SO4) +氢氧化铜[C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之和。
(2)参照课本P96图4-14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1)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形成200g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
如:酒精燃烧后,质量逐渐减少,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话,参加反应的酒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应该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水的总质量相等,而二氧化碳和水散失在空气中,无法称得质量,所以质量减少。而铁钉 生锈后质量会增加,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铁锈的质量,当然铁 锈的质量就会大于原先金属铁的质量。
设置情景问题:酒精灯内的液体燃烧后会逐渐减少,生锈的铁钉质量比原先质量增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后总质量却没有变;那么化学反应前 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整理与归纳》_0
第四章 《理解化学变化》复习教案(一)教材地位1、承前启后,从分析反应物、生成物为何种物质向探讨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转化;2、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3、本章内容不但解释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让学生对生活中燃烧灭火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二)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分析实验现象水平。
②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猜想、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具体应用二、学法分析新课程标准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复习课则通过知识网络化、知识习题化,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教法分析小组合作探究、交流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四、教学程序(一)引入课题,展示知识点学生讨论回答 1、燃烧的概念2、燃烧的条件5、灭火的原理和方法6、化石燃料种类、对环境的影响知识回顾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4、影响燃烧的因素二、定量理解化学变化1、质量守恒定律⑴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1、燃烧的概念物质的。
⑵适用范围:只有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⑶微观解释: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过程,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a、实验中的现象:①试管中有;②澄清的石灰水;③反应结束后天平。
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整理与归纳》0
第四章?理解化学变化?复习教课设计〔一〕教材地位1、承上启下,从剖析反应物、生成物为什么种物质向商讨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转变;2、指引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课作好理论准备;3、本章内容不只解说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并且让学生对生活中焚烧灭火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使学生理解生活中到处有化学。
(二)教课目的①培育学生的察看水平、剖析实验现象水平。
②培育学生定量研究问题和剖析问题的研究水平。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培育学生定量研究和剖析推理的水平及解决实质问题的水平。
②培育学生敢于怀疑、猜想、自主研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课重难点要点:1.焚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详细应用二、学法剖析新课程标准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复习课那么经过知识网络化、知识习题化,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教法剖析小组合作研究、沟通经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着手练习的机遇,调换学生的踊跃性,使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中来。
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向学生供给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线,加强教课内容的直观性。
四、教课程序〔一〕引入课题,展告知识点学生议论回复5知识回想1、焚烧的观点61、焚烧的观点72、焚烧的条件83、完整焚烧和不完整焚烧9、影响焚烧的要素10、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1、化石燃料种类、对环境的影响二、定量理解化学变化1、质量守恒定律⑴内容: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⑵合用范围:只有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说。
⑶微观解说: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从头组合成其余物质的过程,因此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研究:用以下列图所示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a、实验中的现象:①试管中有;②澄清的石灰水;③反应结束后天平。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案设计
化学与安全教学设计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引入】以最近一则“我们恨化学”的化妆品广告为突破口,让学生有一种很强烈的冲击感。
一、居家安全【课堂引入】新闻片段视频【教师演示实验】氯气的性质探究【学生分组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并画图:氯气的实验探究学生上台交流:本组同学的探究结果【总结】日常生活居家安全二、药品安全【课堂引入】新闻片段视频【学生分组实验】Vc溶于水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学生猜想----设计实验----现场实验----得出结论(老师现场拍摄,投影学生的实验)【总结】日常生活中药品安全三、消防安全【室外实战演练】灭火器灭火【教师演示实验】钠燃烧后用水灭火的后果【总结】日常生活中消防安全教学反思:这是一堂以安全为主的常识性课题,在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一则“我们恨化学”的化妆品广告为突破口,先让学生有一种很强的冲击感。
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谈到了居家安全、药品安全和消防安全。
学生在整个课堂里面处于主体探究地位,老师以辅助为主,在探究氯气的性质实验时,小组的分组讨论画图都非常的积极,请同学展示后,由其他组的同学向展示的同学进行提问的环节,学生异常的热烈,而且提出的问题也比较的尖锐,真正的做到了动手动脑相结合。
而后Vc溶于水产生气体的探究实验,学生从设计方案到实验探究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在同组同学的配合下完成了实验,培养了合作的探究精神。
最后以室外的实战演练为契机,让学生真实的使用灭火器而不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参与度高,上课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
但整节课内容可能还不够充实,如果能事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安全隐患可能会更贴近他们,从他们的角度入手更有助于他们对化学的认识,更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沪教版化学九年《定量认识化学变化》word同步教案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的测定,能明白得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缘故;2、在明白得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说明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估量物质的组成;3、初步培养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总是的能力;4、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样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明白得和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明白得和应用●教学过程[引言]由成语:“点石成金”引入,联系第二章的分子、原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再重新组合展开,导入化学反应不仅在质的方面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在量的方面也存在一定规律。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磷在氧气中燃烧2.水通电分解提问:我们判定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新授][活动与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讨论与摸索]两个实验所得结果是巧合,依旧具有普遍意义?分析实验现象和测定的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微观说明。
[讨论与摸索] 1、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说明?2、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矛盾?[练习]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克B、32克C、22克D、12克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克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指导学生画重点]讲解:①参加反常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总和”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有的反应并未全部参加反应)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气体、沉淀等全部物质的质量③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反应”“足量反应”等表示的意义。
沪教版化学九年《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案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实验学校姚登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时,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之前,学生已经知道许多化学反应,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有一定的认识,并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化学变化,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为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作好理论铺垫,也为学生后期研究一系列的化学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分析定量实验的结果,会用微粒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及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这一史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从微粒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难点: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四、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这就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从能力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用flash动画模拟水电解的过程中分子、原子的一系列变化。
2.学生实验用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大理石、澄清石灰水、锥形瓶、镊子、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小试管、托盘天平。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本章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本章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启蒙教学内容,融合了物质结构原理、常用化学用语、科学探究、定量分析研究知识,所学的全部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探究性、技能性。
本章共3节:第1节介绍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等知识;第2节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第3节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表示意义,从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及关系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规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发生条件。
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件”实验。
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
参与到同学们的实2.有关煤炉的演示实验“白磷在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道常见火灾的处理方法,掌握被困火灾区时的自救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4.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2.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地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及灭火原理的应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玻璃棒、集气瓶、蜡烛、酒精、蒸馏水、木条、煤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引导】结合以前学习的燃烧事例,通过总结Mg、S、P、Fe等物质燃烧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否从现象的角度归纳出燃烧的特征?物质燃烧事例:事例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有白色物质生成蜡烛的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红磷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发光、发热、剧烈、化学反应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那么你知道燃烧发生的条件吗?2.燃烧的条件【实验与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酒精、蒸馏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酒精能被点燃,蒸馏水不能被点燃 酒精具有可燃性,水不具有可燃性 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用集气瓶罩住,哪支蜡烛会很快熄灭 用集气瓶罩住的蜡烛会很快熄灭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将一根小木条和煤块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哪个先被点燃小木条很快被点燃,煤块不易点燃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注意: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和特征1.3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分子的概念和特性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组成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概念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概念第三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3.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征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发展史掌握有机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2 有机物的结构学习有机物的常见结构和功能团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定律掌握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和能量守恒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技巧掌握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规范5.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巧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六章:空气与燃烧6.1 空气的组成学习空气的成分和体积分数掌握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6.2 燃烧与灭火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燃烧的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第七章:溶液与浓度7.1 溶液的概念与特点学习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溶液的组成和浓度表示方法7.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操作技巧第八章:金属与非金属8.1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和应用领域8.2 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九章:酸碱与盐9.1 酸碱的概念与性质学习酸碱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酸碱的化学反应和中和反应9.2 盐的性质与应用学习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盐的化学反应和应用领域第十章:化学与社会10.1 化学与生活学习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掌握化学在饮食、健康、环保等方面的应用10.2 化学与科技学习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化学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十一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1.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表示方法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不平衡11.2 化学反应的类型学习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和特征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类型第十二章:质量守恒与化学计算12.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实验验证掌握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2.2 化学计算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计算技巧第十三章:有机合成与高分子材料13.1 有机合成的方法与技术学习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13.2 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第十四章:化学实验设计与安全14.1 化学实验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学习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技巧14.2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学习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掌握实验室安全规范和自我保护意识第十五章:复习与拓展15.1 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巩固化学知识框架和重点内容15.2 化学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学习化学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重点:化学的定义、特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探讨化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和分类2.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
探讨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
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特点。
掌握物质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培养书写化学式的能力。
第三章:原子和元素3.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了解原子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培养运用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的能力。
3.2 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学习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结构。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培养运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四章: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4.1 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式学习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掌握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和命名,培养运用化合物化学式和命名进行分析的能力。
4.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学习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掌握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培养运用化合物命名和化学式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五章:化学反应和能量5.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探讨化学反应的特点和条件,培养分析化学反应的能力。
5.2 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学习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关系,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掌握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培养运用化学反应和能量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六章:氧气和燃烧6.1 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三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2)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配;③注;④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学习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四、预习导航:1、下列化学方程式在书写上存在什么问题?①CO+O2点燃CO2↑②Cu+O2△CuO③Mg+O点燃MgO2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HgO──Hg +O2②Al+O2——Al2O33、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②乙烯(C2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六、效果评价:1、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中,无错误的是( ) A 、4 B 、Fe+HCl=FeCl 2+H 2↑ C 、Fe+O 2O 3 D 、Fe+CuSO 4=FeSO 4+Cu2、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2NH 4NO 32N 2+O 2+4X ,则X 为( )A 、H 2B 、H 2OC 、H 2O 2D 、HNO 3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KClO3—KCl+O2CO+Fe2O3—Fe+CO2C2H2+O2CO2+H2OAl+H2SO4—Al2(SO4)3+H2七、学习记忆卡: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练习,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培养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了解利用化学方程的简单计算在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教学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教学案课题: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型新授课时 1一、预习检测1.回忆镁带燃烧及红磷燃烧的实验,说说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文字表达式现象:文字表达式:燃烧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课本93页交流与讨论,总结物质燃烧需满足的3个条件: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灭火的方法与原理(1)油锅起火(2)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3)森林树木起火二、课堂检测燃烧条件的探究1.观察几组燃烧实验,讨论后将你的结论写出来。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a b c2.讨论与交流参照课本:“常见物质的着火点”讨论为什么生煤炉时要用小木条等物引燃?3.灭火的方法和原理(1)(2 )(3)4.学过了烧不坏的手绢的实验,分析为什么手绢没有被烧坏:5.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情况:铜片上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水中的白磷。
(2)试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4)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三、课后检测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
“火要虚”的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A.氧气不足B.没达到着火点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D.空气不足3、2003年3、4月伊拉克战争期间,美英在伊拉克狂轰滥炸,使大批油田起火,下列是几种灭火的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A. 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4、据报导,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
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
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
精神。
二、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微观本质
三、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四、预习导航: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化学反应的的,等于
后的的。
2、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克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11克D,
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克。
3、质量守恒定律可应用在()
A、主要指物理变化
B、主要指化学变化
C、包括自然界的所有的变化
D、主要指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4、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酒精灯、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气球、单孔橡皮塞、铁架台、石棉网、细沙;
实验药品:白磷、CuSO4溶液、稀盐酸、Na2CO3粉末、铁钉、镁带。
六、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组间交流。
3、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4、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5、依照设计方案小组内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然后讨论、归纳,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得出结论。
6、大量的科学实验都得出了与大家类似的结果,引出质量守恒定律,哪位同学试着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任务二:说出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2、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习任务三: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2、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3、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4、师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强调“参加反应的”和“反应生成的”以及“密闭的环境”。
5、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三)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备注
引领学生去思考,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辨别是非。
使学生形成对猜想要做出证实的意识,并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相互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微观形象思维,宏观联系微观的意识,树立学生的世界物质观,物质粒子观。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呵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七、效果评价: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B、分子的数目C、原子的种类和数目D、物质的种类
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10g冰受热融化成10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生成水的质量
3、有下列事实:①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变小②铁制品生锈后,其质量增加③湿衣服晾干后,质量比湿时减少④石灰水放在敞口容器内,其质量增加,其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
4、在化学反应X+Y=Z中,5克X和足量的Y充分反应生成8克Z,
则参加反应的Y是( ) A、8克 B、5克 C、3克 D、2克
5、如右图所示,每两个甲分子反应后生成两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已知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种类的纯净物,则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A、A2 B
B、AB2
C、AB
D、A4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