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五、佛教的建立
• 时间:公元前6世纪 •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 主张:众生平等 • 教义:反对种姓制度,
提倡众生平等。 • 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
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 成为世界性宗教。
释迦摩尼像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 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 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他离家修佛行陀,说后来法创立佛教,被尊佛为陀“佛坐陀像”。
阿育王
孔雀王朝 第三代国王
佛教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 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 “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 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
成为佛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 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 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 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 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 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种姓制特点 世代相袭; 种姓内婚制; 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二种. 姓制度
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像这样一个贱民女孩,她的命运已经被印度教 的教规所决定,除了在德里的亚穆纳河畔当洗 衣工,她几乎无法想象还能干什么别的。而像 这样洗衣服种姓的人是专门负责处理被血或排 泄物污染过的物品的。可以说,这个小女孩的 命运就是由种姓制度所决定的。
《摩奴法典》规定:“如果刹帝利辱骂了婆 罗门,须罚款100帕那;如为吠舍须罚款150 或200帕那;如为首陀罗则处以体刑。”相反, “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须罚款50(帕那), 如果侮辱吠舍,须罚款50的一半,而侮辱首 陀罗则罚款为12”。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婆罗 门和首陀罗之间最为严重。例如,婆罗门侮 辱了首陀罗只罚几个钱,而首陀罗若是辱骂 了婆罗门,则要被割掉舌头。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优秀课件
农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成 为文明发源地。
从图中圈出文明城市
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1.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
域开始出现国家。摩亨佐·达
罗和哈拉帕是当时最为著名的
城市。
摩亨佐·达罗城遗 址
2.公元前15世纪,来自中亚的
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
服当地居民,陆续建立一些小
国。
3.公元前6世纪,半岛逐渐统
释迦牟尼创立佛 教
释迦牟尼
1、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2、时间: 公元前6世纪
3、地点: 古印度
4、教义: 众生平等、消灭欲望 刻苦修行、忍耐服从
5、发展: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
6、传播: 7、著作:《金刚经》 8、重要节日: 浴佛节
腊八节
涅槃节
世界三大宗教
北非、西亚 伊斯兰教
亚洲 佛教
欧洲、美 洲基督教
一
4.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 阿育王 王基本统一半岛
文
明 图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鉴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文
明 图
哈拉帕残留的土 墙
鉴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确立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3.特点
(1)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
材 料: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 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 进行的迫害”。
从图中圈出文明城市
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1.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
域开始出现国家。摩亨佐·达
罗和哈拉帕是当时最为著名的
城市。
摩亨佐·达罗城遗 址
2.公元前15世纪,来自中亚的
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
服当地居民,陆续建立一些小
国。
3.公元前6世纪,半岛逐渐统
释迦牟尼创立佛 教
释迦牟尼
1、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2、时间: 公元前6世纪
3、地点: 古印度
4、教义: 众生平等、消灭欲望 刻苦修行、忍耐服从
5、发展: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
6、传播: 7、著作:《金刚经》 8、重要节日: 浴佛节
腊八节
涅槃节
世界三大宗教
北非、西亚 伊斯兰教
亚洲 佛教
欧洲、美 洲基督教
一
4.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 阿育王 王基本统一半岛
文
明 图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鉴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文
明 图
哈拉帕残留的土 墙
鉴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确立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3.特点
(1)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
材 料: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 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 进行的迫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共20张PPT)
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
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小林同学在网上查阅历史资料时,编写了以下资料,其中错误的 一项是( ) A.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B.古代印度的民主政治繁荣 C.种姓制度出现在两河流域 D.《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花岗岩石 5、2017年6月16日,印度以所谓的“保护不丹”为由非法进入西藏 洞朗地区而导致中印两国一度在洞朗地区紧张对峙。中印同属亚洲 文明古国,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 奴役,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被排除在种姓以外: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 遭到歧视和凌辱。
在《梨俱吠陀》第十卷可以看到这样的故事:梵天大神从他的 口中生出了婆罗门,从双臂生出了刹帝利,从腿生出了吠舍, 从脚生出了首陀罗
——《 摩 奴 法 典 》
从它判决的原则中(不同的 人不同的标准)你看出种姓
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种姓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小故事
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一位大臣的女儿,一天,他出门找那位少女。 在路上,他遇到了几个人,他们佩带特殊的标记,口中不断发出特殊的 声音,正在敲击某种器物,一名祭司急忙躲到一旁。不久,他到了少女家 门口,被守卫拦住了,守卫说:“你不能进去”。他只好悻悻离去,回家 后他跟父亲说:“我不想当理发师,我想从军,成为一名大将军,然后跟 大臣的女儿结婚。”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 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那个女孩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 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1.你认为他路上遇到的几个人是什么身份? 贱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共22张PPT)
8.在古代印度,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
因为( ) D
A.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
B.官吏的财产多于商人
C.商人和官吏的喜好不同 D.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
9.九(1)班的元旦节目是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A. 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C
B. 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 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巡视
脚
首陀罗
被统治阶级
在社会上遭到
等外级
贱民
歧视和凌辱
2.阅读教材说出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材料思考分析其对印度社会产生了什么 影响?
特点
各等级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 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实质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P12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 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 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 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 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都是古代印度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1、据报道,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因自
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根据所学
知识判断,文中某国是( C )
A.希腊
B.埃及 C.印度
D .巴比伦
2、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
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 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古印度这块肥沃 的土地上产生了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在这里 产生了种姓制度、佛教。种姓制度界限森严,对在当 今印度社会仍然产生消极影响。佛教成为了世界三大 宗教之一,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1张PPT)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种姓制度激 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了印度社会 的发展。种姓制 度虽已废除,在 当今印度社会仍 有影响。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了森严 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 (1)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吠舍:(农民、牧民、商人)从事农、牧、商业; (4)首陀罗:(被征服者)从事农、牧、渔和手工业; 3.特点:种姓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 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释迦牟尼 乔达摩·悉达多
如来佛祖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 2.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第3课 古代印度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C
___吠___舍____
农民、牧民、手工 供,供养第一、第二等
业者、商人
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
D
__首__陀___罗___
被征服者、贫困破 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
产失去土地的人
三个等级服务
3.探究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社会 关系。
种姓制度说明了古代印度四个等级地 位不平等,界限森严;佛教却说明了古代 印度人渴望“众生平等”。
度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贱民”还遭受到奴隶一样的歧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古代印度》课件PPT完整版
•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 段方法 ,初步 学习围 绕中心 句概述 自然段 主要内 容。
•
4.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 多的知 识。从 植物妈 妈的办 法中, 学生能 感受到 大自然 的有趣 ,生发 了解更 多植物 知识的 愿望, 培养留 心观察 身边事 物的习 惯。
•
5.根据诗歌内容,课文中配有相应的 插图, 形象地 描绘了 三种植 物传播 种子的 方法, 同时告 诉小读 者植物 传播种 子的方 法有很 多,仔 细观察 就能得 到更多 的知识 。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
官吏
政大权
吠舍
农民、牧民、向国家纳税,向神庙
手工业者、 上供,供养一、二等
商人
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失 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 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 ,干最低贱的职业, 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 》课件 (共28 张PPT)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1.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 世纪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摩尼”。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2.教义
四谛说 苦谛:指人生的各种痛苦,一共有八种,即生老病死、求 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受阴; 集谛:人生多苦的根源是欲望; 灭谛:消灭人生痛苦的关键在于消除欲望; 道谛:要消除欲望就要修行,修行的途径被称为“八正道”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分化产生 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 “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 意为颜色、品质。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 》课件 (共28 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
C、佛教
D、《天方夜谭》
4、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
市开了一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
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C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25张PPT)
(通过修道达到涅槃,超脱生死,避免轮回,
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佛祖像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 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 和越南。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探究三 佛教的创立
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 壮大,成为印度的国教?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 门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 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因而成为 印度的国教。
拓展延伸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 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 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c
练测促学
3、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4、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 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 .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古代印度》PPT完美课件(共22张)
A.伊斯兰教 B.佛教 C.犹太教
D.印度教
再见
1.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 日常化 的人文 精神。 作为促 进社区 发展、 社会进 步和社 会成员 个人身 心完善 的一种 价值观 念和社 会心理 ,志愿 精神在 日常生 活层面 的实际 体现形 式就是 志愿行 动。志 愿精神 的兴起 ,作为 一种独 特的社 会文化 形式, 体现了 在不同 层面上 的功能 。 2.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 可从什 么是文 明,文 明与城 市的关 系,以 及什么 是城市 文明的 核心内 容等角 度加以 认识与 阐释。 3.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和简单的人物 对话, 交代了 “他” 的身份 和家庭 生活状 况,也 照应结 尾,凸 显人物 品质。 4.媳妇为了“他”也来到城市,来到 工地, 找不到 合适的 进钱门 路,就 捡起了 破烂, 为此, 她常常 抱怨“ 他”无 能。 5.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媳 妇迫于 生活压 力让丈 夫监守 自盗与 丈夫的 断然拒 绝为对 比.突 出了丈 夫的品 质。
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
教材,归纳古代印 度有几个等级,他 们的名称是什么, 各等级有哪些社会 阶层,各等级的职 责或义务如何?
讨论: 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
的实质又是什么?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 不利影响?
框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设问:同学们都看过《西 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 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 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6.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 现实中 ,一个 最洁净 的人落 在一个 最肮脏 的泥塘 里,一 个最遵 循内心 真实的 人面对 的是种 种的虚 伪和狡 诈。你 无法对 他们宽 容,哪 怕是丁 点儿的 虚与委 蛇,你 谨持自 己理想 的绝对 纯洁。 7.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 文人来 说,它 比生命 重要得 多。当 肉体的 保存与 精神的 救赎发 生避无 可避的 冲突时 ,他们 毅然选 择了后 者,让 肉体下 沉,让 精神在 碧波中 飞升。 8.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某种意义上的 差别, 可在语 言节奏 、质朴 纯真风 格、心 灵绽放 的美丽 上等方 面的“ 内在的 美”是 相同的 。 9.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 慷慨, 或清绮 ,风格 多样。 这说明 ,乐府 民歌不 仅给文 人诗歌 形式, 还遗传 了题材 、体裁 、意象 和风格 特征。
D.印度教
再见
1.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 日常化 的人文 精神。 作为促 进社区 发展、 社会进 步和社 会成员 个人身 心完善 的一种 价值观 念和社 会心理 ,志愿 精神在 日常生 活层面 的实际 体现形 式就是 志愿行 动。志 愿精神 的兴起 ,作为 一种独 特的社 会文化 形式, 体现了 在不同 层面上 的功能 。 2.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 可从什 么是文 明,文 明与城 市的关 系,以 及什么 是城市 文明的 核心内 容等角 度加以 认识与 阐释。 3.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和简单的人物 对话, 交代了 “他” 的身份 和家庭 生活状 况,也 照应结 尾,凸 显人物 品质。 4.媳妇为了“他”也来到城市,来到 工地, 找不到 合适的 进钱门 路,就 捡起了 破烂, 为此, 她常常 抱怨“ 他”无 能。 5.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媳 妇迫于 生活压 力让丈 夫监守 自盗与 丈夫的 断然拒 绝为对 比.突 出了丈 夫的品 质。
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
教材,归纳古代印 度有几个等级,他 们的名称是什么, 各等级有哪些社会 阶层,各等级的职 责或义务如何?
讨论: 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
的实质又是什么?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 不利影响?
框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设问:同学们都看过《西 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 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 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6.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 现实中 ,一个 最洁净 的人落 在一个 最肮脏 的泥塘 里,一 个最遵 循内心 真实的 人面对 的是种 种的虚 伪和狡 诈。你 无法对 他们宽 容,哪 怕是丁 点儿的 虚与委 蛇,你 谨持自 己理想 的绝对 纯洁。 7.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 文人来 说,它 比生命 重要得 多。当 肉体的 保存与 精神的 救赎发 生避无 可避的 冲突时 ,他们 毅然选 择了后 者,让 肉体下 沉,让 精神在 碧波中 飞升。 8.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某种意义上的 差别, 可在语 言节奏 、质朴 纯真风 格、心 灵绽放 的美丽 上等方 面的“ 内在的 美”是 相同的 。 9.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 慷慨, 或清绮 ,风格 多样。 这说明 ,乐府 民歌不 仅给文 人诗歌 形式, 还遗传 了题材 、体裁 、意象 和风格 特征。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共20张)
等级名称 婆罗门 刹帝利
社会阶层
从事职业
祭司
祭祀
贵族、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国王
吠舍
雅利安人的一般公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社成员
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
和奴隶
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
务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9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等级示意图
掌管祭祀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
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度的衣服。据此判断这户人
家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C D.首陀罗
4.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进,孔雀王朝是第一个 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
B 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D
A、
B、
C、
D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特点:
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 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11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地 点: 古印度
创始人:
释迦牟尼 (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教义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为什么佛教能得到很快很好的发展?
13
3、佛教的传播
说一说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及其发源地
两河流域
尼罗河 流域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发源地
印度河流域
4
2、早期文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31张PPT)
创始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基本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HISTORY
问题思考
结合教材回答,佛教为什么宣扬“众生平等”? 国王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 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 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雅利安人
材料一: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 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并逐渐征服土著居民而居于主导地位。这些雅 利安人来自何方,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一 雅利安人所操语言属印欧语系,其二他们的外貌与当地土著居民有很 大的差别。
——《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 世界》
材料二:雅利安人虽发源于里海以东,然而是东入印度,西入欧洲的 民族,故又称印欧民族。印欧民族包括很多种:入印度的,叫作印度 人;余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克尔特人、条顿人、斯拉夫 人……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知纺织陶冶。
——《世界通史》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图片展示:
HISTORY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印度
新课导入
据史书记载,公元64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飞入殿中,大臣解释说是西天的佛。明帝于 是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印度僧人, 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 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 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 最早的佛教寺院。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学习古代印度文明。
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孔雀王 朝
古
代
HISTORY
问题思考
结合教材回答,佛教为什么宣扬“众生平等”? 国王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 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 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雅利安人
材料一: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 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并逐渐征服土著居民而居于主导地位。这些雅 利安人来自何方,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一 雅利安人所操语言属印欧语系,其二他们的外貌与当地土著居民有很 大的差别。
——《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 世界》
材料二:雅利安人虽发源于里海以东,然而是东入印度,西入欧洲的 民族,故又称印欧民族。印欧民族包括很多种:入印度的,叫作印度 人;余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克尔特人、条顿人、斯拉夫 人……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知纺织陶冶。
——《世界通史》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图片展示:
HISTORY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印度
新课导入
据史书记载,公元64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飞入殿中,大臣解释说是西天的佛。明帝于 是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印度僧人, 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 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 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 最早的佛教寺院。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学习古代印度文明。
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孔雀王 朝
古
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共24张PPT)
波斯
希腊
阿拉伯
突厥
印度
古代印度留下了哪些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
史诗《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佛教及佛教文化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
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种姓”一词在印 度的梵文中称“瓦 尔那”,意为肤色。
婆罗门编造:从造物 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 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 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5
起雅
奴利 隶安公 制人元 小入前 国侵 。,世
建纪 立后
,
鼎盛时期 古印度南亚古代摩揭陀国的奴隶制王朝
孔雀王朝王宫遗址
孔雀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 多出身于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 权。开国君主月护王,定都华氏城, 历九位君主,享国139年。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 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 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印度的文明已 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 发源河流 发展历程 文明成就
古 代 印
森严的种姓 制度
内容 特点 实质
度
影响
释迦牟尼 创立佛教
时间 创立者 教义 传播 影响
第3 课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
公元前2300年左 右,印度河流域出现 了奴隶制城邦。其中, 以哈拉帕和摩亨 佐·达罗最著名。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哈拉帕残留的土墙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2张PPT)
= 古代
印度
今天的 印度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 河流域
《《古南代亚印的度国示家意》图 》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第11页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发展历程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
兴起
摩亨佐·达罗
约公元前23世纪 -前18世纪
《古代印度示意图》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第11页
古代印度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历史(统编版)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 《西游记》的故事吗? 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 取经,“西天”到底 在哪里呢?
天竺(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
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 森严的种姓制度 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 的南亚次大陆
山西五台山 -文Βιβλιοθήκη 菩萨浙江普陀山 观音菩萨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
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
早期文明的产生:
约公元前23世纪
国家的出现:
约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
鼎盛:孔雀王朝时期
衰落:外来民族侵扰
本课小结
古 代 印 兴衰 度 成果 文 明
种姓制度 佛教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2、等级概况
口 手臂
腿
“太初之世,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 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 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
——《原人歌》 (婆罗门编造)
脚
➢ 印度神话中用人体的不同部分
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呢?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19张PPT)
前23世纪
前 23C
出现
城市国家
中亚的雅 利安人入 侵年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 基本统一半岛
前 324
阿育王
再次 分裂
前324年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后来外族入侵,古代印度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古代印度文明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 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 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数学——阿拉伯数字 文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建筑艺术——阿育王石柱 石窟——阿旃(zhān)陀石窟
一则凄美的古印度爱情故事
•
华氏城理发师的儿子大陀爱上了地主的女儿孟菲莎,
两人情投意合。有一天,大陀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期
望能和孟菲莎成婚。
•
他的父母告诉他,这件事办不到,因为他们的等级太
古代印度实行的是种姓制度,这一制度下,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需要供养第一、第二等级,而婆罗门是第一等级。种姓制度下社会各 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很难通过多纳税,得到国王授予的爵 位,更不可能跨越等级与公主结婚;武士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商人 不可能雇佣到。
三、释迦第牟三尼篇创章立:佛释教迦牟尼创立佛教
低了,不可能和地主联亲,并奉劝他死了这条心,娶奴隶
艾哈西的女儿为妻。大陀思念成疾,最终郁郁而终。
这里的等级是怎么一回事呢?
思考:为什么大陀不能娶孟菲莎,只能娶艾哈西的女儿?
1.艾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他有
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哪个愿望可能会实现( B )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30张PPT)
印度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
龙
缅甸和泰国等
门
石
窟
⑦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
仰 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光 寺
3.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伯人将这 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 字。
1.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 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对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的理解
佛教中宣扬的“众生平等”思想,只存在于虚幻的 世界中,它是为迎合阶级社会中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 的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而存在的。处于统治地位的统 治者是不会给劳动人民实现真正的“众生平等”的。 所以,它只是用来安慰人民的“麻醉剂”。
⑥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莫 高 窟
云
岗
石 窟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B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2.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
姓制度的是( )
A、 B、
C、
DD
3.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 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A
D、婆罗门
4.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
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D
C、佛教
D、《天方夜谭》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利安人”,意为 “出身高贵的人”。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进入鼎 盛时期:华氏城
阿育王(Asoka)是印度孔雀王 朝君主(公元前273~前236年在 位)。阿育王之名可意译为“无忧 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
(1)公元___前___1_5年00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2张PPT)
阿拉伯数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佛教
种姓制度
数学
文学
宗教
社会制度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佛本生经》中记载:一个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位离车族的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不要把愿望执着于一件办不到的事情上,刹帝利的女儿是不会和你成亲的。”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人分开,就是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人划分为:雅利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古印度为什么能够形成早期文明?
三面环海,一面环山
定期泛滥,土地肥沃
季风气候,温润宜居
古代印度示意图
地形:
河流:
气候:
文明起源
古代印度示意图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哈拉帕文明中出土的公牛印章
摩亨佐·达罗遗址
后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古代印度示意图
雅利安人
达罗毗荼人
吠陀时期印度北部诸国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小国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孔雀王朝时期示意图
阿育王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材料四:(这种制度)扼杀了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佛教
种姓制度
数学
文学
宗教
社会制度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佛本生经》中记载:一个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位离车族的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不要把愿望执着于一件办不到的事情上,刹帝利的女儿是不会和你成亲的。”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人分开,就是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人划分为:雅利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古印度为什么能够形成早期文明?
三面环海,一面环山
定期泛滥,土地肥沃
季风气候,温润宜居
古代印度示意图
地形:
河流:
气候:
文明起源
古代印度示意图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哈拉帕文明中出土的公牛印章
摩亨佐·达罗遗址
后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古代印度示意图
雅利安人
达罗毗荼人
吠陀时期印度北部诸国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小国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孔雀王朝时期示意图
阿育王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材料四:(这种制度)扼杀了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共23张PPT)
通晓三藏的僧人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或简称“三藏”。
3、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末(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西域)传入中国
寒山寺
灵山大佛
龙门石窟
白马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
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三身佛像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思考:观察图示,说说古印度 古印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和影响?
婆罗门 Brahman
Ks刹at帝r利iya
特权等级(统治阶级)
吠舍 Vaisya
被统治阶级
首陀罗 Sudra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 会的发展
特点:1、各个等级职业世袭, 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 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下层等级最受鄙视。首陀罗 和贱民被压在古印度社会最底层, 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 削。
古印度 前2200
发源的河流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文明的代表
金字塔
汉谟拉比 法典 种姓制度
三、佛教的创立 1、产生:公元前6世纪,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3、教义: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
合作探究之二
结合佛教的思想和主张,说说为什么佛教既能 深得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又能得到统治阶 级的认可,纷纷定为国教,成为世界著名文明 成果,得以广泛传播?
一方面,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 破除种姓的等级界限,因而深得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同时佛教 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使当时苦难的 大众能从精神上摆脱痛苦,也是获得中下层民众支持的原因。
3、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末(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西域)传入中国
寒山寺
灵山大佛
龙门石窟
白马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
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三身佛像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思考:观察图示,说说古印度 古印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和影响?
婆罗门 Brahman
Ks刹at帝r利iya
特权等级(统治阶级)
吠舍 Vaisya
被统治阶级
首陀罗 Sudra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 会的发展
特点:1、各个等级职业世袭, 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 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下层等级最受鄙视。首陀罗 和贱民被压在古印度社会最底层, 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 削。
古印度 前2200
发源的河流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文明的代表
金字塔
汉谟拉比 法典 种姓制度
三、佛教的创立 1、产生:公元前6世纪,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3、教义: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
合作探究之二
结合佛教的思想和主张,说说为什么佛教既能 深得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又能得到统治阶 级的认可,纷纷定为国教,成为世界著名文明 成果,得以广泛传播?
一方面,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 破除种姓的等级界限,因而深得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同时佛教 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使当时苦难的 大众能从精神上摆脱痛苦,也是获得中下层民众支持的原因。
第3课《古代印度》22张PPT课件2021_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公元前1500年
孔雀王朝王宫遗址 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孔雀王朝
公元前23世纪到前18世纪
雅利安人入侵建国
公元前324年—前187年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 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 足,生首陀罗。” ——《原人歌》
排除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材料一 种姓制度引发的暴乱 材料二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
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与同种 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 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迫害”。 最近,在孟买附近的巴尔克尔城,法院 判处因不满姐姐与“低种族”通婚而杀 害4人的迪利普·蒂瓦里等3名男子死刑 。最高法院指出,这种“为维护荣誉而 进行的杀害”是野蛮行为,并下令警方 保护通婚的夫妇。法院将种姓制度叫做 “民族的诅咒”。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2.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
的史实是(
)
B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3.从中亚侵入古代印度的是( C )
A.希腊人
B.马其顿人
C.雅利安人
D.波斯人
4.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
地理位置
古印度
南亚次大陆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对比观察两幅地图,找出印度河流域、哈拉巴、 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文明发祥
摩亨佐·达罗 印章文字
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 农作物如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 棉花等。已发现的金、银、铜首饰有项链、 戒指、手镯、臂镯、足镯、耳环等等。纺锤 和纺轮在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在遗址中发 现了染缸。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造型精 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 其 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2000余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
B 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练习
B 4、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5、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
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
五、佛教的创立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 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 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 矛盾尖锐。
2、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4、释迦牟尼的意思 释迦族的圣人
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莫 高 窟
云岗石窟
印度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侵 小, 国陀本建 。国统立阿一起育半王岛奴基隶制
再次分裂
哈拉巴 华氏城
种姓制度
达罗毗荼人
雅利安人
探究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公元前1500左右)
等级
成员
职责和义务 阶级
地位
婆罗 门
祭司和贵族
掌握神权
统
治
国王、武 刹帝 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 和行政大权
阶 级
利
农民、牧民、向国家纳税,向
第3课 古代印度
“大象之国” “黄金之国” “阿拉伯数字” “佛教” “种姓制度”
同学们,说一说 我们师徒四人要 去哪里?
2
地理环境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 识,描述古代印度的 地理位置,分析那里 的自然条件(气候、 河流)。
充足的水源、肥沃的 土壤、丰沛的降水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吠 舍 ◆ 从事宗教事务 婆罗门 ◆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首陀罗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刹帝利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 生背景
佛教的产生
背 景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 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吠 舍 手工业者、 神庙上供,供养
商人
第一、二等级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被征服者、 几乎没有权利,受
首 陀 贫困破产 上层阶级的剥削和
罗
的人
奴役,从事最苦、
最低贱的职业。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不可接触者”——贱民
◆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 猜猜他是哪个等级?
A “经”产生于(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6、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开
C 了一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
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
佛教谒语
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9)空即色、色是空。 7)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8)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10)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1)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2)一切罪中,杀生第一, 偷盗第二,淫欲第三;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 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 这里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 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 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 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 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 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 达多创立了佛教。
佛教节日
佛教文化
• 释迦牟尼圣诞(四月初八日又名浴佛节和佛诞节)
• 佛欢喜日(七月十五日又名盂兰盆节)
• 释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又名腊八节,或佛成道节)
• 观音菩萨圣诞(二月十九日)
• 观音菩萨成道(六月十九日)
• 观音菩萨出家(九月十九日)
重要节日:浴佛节、腊八节、涅槃节
拓展延伸
文明
时间
古埃及 前3500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孔雀王朝王宫遗址 前324年-前188年
阿育王
文明历程
公元前2500年出
现公城市元国前家2500年
左右雅利,安印人度入河侵流域 出现建立了一城些市小国国家。
其中,以哈拉巴和
摩亨前佐6世·达纪罗起半最著名。
岛逐渐统一
公元前15世
摩亨佐·达罗
纪后前,3世雅纪利摩安揭人入
请回答
1、“两河”指的是?又称为?孕育哪一文明?大体上是 今天的哪国? 2、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 强大的奴隶制的国家在何时?国王?政权名称? 3、“黑色石柱、282条、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 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这些内容跟哪一国家哪位国 王制定的法律?史称?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它 有何地位?有何影响? 4、两河流域的文字是?谁发明的?
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 卡、缅甸和泰国等
龙门石窟 仰光寺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
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练习
1、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
A 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D 2、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佛教的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
受到下层人民 的欢迎。
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②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 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 到“极乐世界”。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古印度的国教。
并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古巴比伦 前3500
古印度 前2500
发源的河流 文明的代表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恒河
金字塔
汉谟拉 比法典 种姓制度 佛教
你知道哪些佛教文化的成语?
临时抱佛脚 口头禅 普渡众生 四大皆空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借花献佛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 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