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模板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5篇

《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5篇

《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5篇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_个生字.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相正音.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第二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三课时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2.强调曾是多音字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板书设计:绝句唐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衢道中宋曾几心情变化《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2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教学理念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教学准备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_7——__),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二.初读古诗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2.学生自学.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①识字〝蒌蒿〞.〝崇〞.〝轼〞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1.出示自学提示(二)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三)①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②背诵古诗.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①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②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五.课堂训练1.辩字组词:崇()芦()豚()蒿()崇()庐()逐()篙()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3.古诗赏析:①这是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朝诗人.②这首诗描写了时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六.总结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板书设计:桃花鸭子画中蒌蒿芦芽画外河豚(联想)《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3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鸳yuān(海鸳)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鸯yāng(鸳鸯)惠huì(恩惠)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减jiǎn(减少)二.会写字及组词融(融化)(融合)(融通)燕(燕子)(乳燕)(燕窝)鸳(鸳鸯)(海鸳)(鸳凤)鸯(鸳鸯)(鸯锦)(鸯龟)惠(恩惠)(实惠)(优惠)崇(崇尚)(崇高)(崇拜)芦(芦苇)(芦柑)(芦荟)芽(发芽)(豆芽)(麦芽)梅(梅花)(杨梅)(腊梅)溪(小溪)(溪水)(溪谷)泛(广泛)(泛滥)(泛应)减(减少)(加减)(减肥)三.易错的字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四.多音字行_íng(行走)háng(银行)得dé(得到)děi(我得)地dì(地球)de(高兴地)五.形近字牙(牙齿)六.近义词融—溶暖—热满—遍欲—想尽—完添—增七.反义词迟—早香—臭暖—冷外—里(内)短—长晴—阴减—加晚—早八.考点提示1.背诵《古诗三首》《燕子》(第1-3自然段)《荷花》(第2-4自然段)《忆江南》2.默写《绝句》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4秋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5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学生:积极交流.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二.知诗人,解诗题(一)知诗人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学生:简介王安石.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二)解诗题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三.读诗文,明诗意(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二)同桌交换意见.(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2.共同动手正音.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绿:吹绿.染绿.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四.入诗境,悟诗情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3.读中领悟诗情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4.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教案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教案范文3篇

⼩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3篇 ⼩学是我们古诗背诵打造基础的阶段,今天⼩编给⼤家带来的是关于⼩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供⼤家阅读参考。

⼩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诗的⼤意。

4.体会诗⼈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思想。

2.引导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知诗⼈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

李⽩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你对诗⼈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王昌龄写的《出塞》。

(课件出⽰2) 2.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种题⽬,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 在学习在这⾸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诗⼈。

(课件出⽰3) (出⽰课件——王昌龄照⽚、⽣平简介) ⼆、初读诗⽂,整体感知 1.⾃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课件出⽰4)“塞、秦、征、还” 2.学习⽣字 (课件出⽰5)“塞、秦、征” 指导书写:(课件出⽰6)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 “秦”上⼤下⼩; “征”左窄右宽。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1篇)

《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1篇)

《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1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1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文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看?(配乐《春节序曲》,播放关于春节的各种图片,如包饺子、贴春联、拜年等)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二、初读古诗,读准节奏,学习生字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读古诗。

(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二、读通句子;三、读准节奏。

)2、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

3、再读,教师指导,划分朗读节奏。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教师范读。

(“/”表示朗读时要短暂停顿)(2)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

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4、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齐声读)(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5、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包括《绝句》、《江雪》和《渔家傲》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具体内容如下:1.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三首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古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以及对古诗意境的把握。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的内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幅描绘古诗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a. 细节解析:对三首古诗中的生僻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b. 意境分析:分析三首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绝句》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诗,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对《江雪》和《渔家傲》进行类似的鉴赏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三首古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b. 从三首古诗中选取一首,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脍炙人口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

同时《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古诗词教育。

古诗词当中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

《古诗词三首》是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

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想象吟诵、入情吟唱、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3、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5、积累其它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6、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乡村四月》一、围绕单元主题导入新诗:1、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的牧场之国,今天我们一起到诗词中感受别样的田园风光。

首先学习第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回忆本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来理解这首古诗。

古诗三首教案(精选6篇)

古诗三首教案(精选6篇)

古诗三首教案(精选6篇)古诗三首篇1教学目标: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什么?②读“朵朵花开淡墨痕”,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第二课时一、背诵《墨梅》。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竹石》。

1.初读指导。

(1)解题。

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在重阳节怀念家乡的兄弟。

)(2)引导学生自学。

(仿照学习第一首的方法:初读,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细读,逐句连起来讲解;精读,想象情景,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思考、讨论、交流。

①指名朗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②逐句试讲。

(注意书上注解。

)③讲述全诗意思。

抓住以下关键字:咬、立根、千磨万击、任。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诗三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古诗鉴赏能力。

本教案采用部编版教材。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并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

3.能够鉴赏古诗的优美之处,并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

2.课件或白板。

3.学生朗读《古诗三首》的录音或视频。

4.学生练习朗读古诗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老师播放《古诗三首》的录音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老师提问:你觉得这些古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步骤二:帮助学生理解古诗(15分钟)1.老师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向学生解释其中的生字词和短语。

2.老师帮助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老师让学生朗读古诗,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

步骤三:学生合作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研读。

2.学生小组内讨论古诗的意境、表达和词句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3.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四:学生创作(2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古诗写一首类似的诗。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展示和交流自己的创作,并给予一些建议和鼓励。

步骤五:课堂总结(10分钟)1.老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总结。

2.教师概括授课内容,并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整理好,写成诗集,交给老师。

2.要求学生复习所学的古诗,准备小测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提高了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 学会欣赏和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每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 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理解;2. 学生对于抒情古诗的感受和表达。

教学准备:1. 《古诗三首》教材;2. 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3. 几张古诗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1. 老师简单介绍《古诗三首》这几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之前学过的一些古诗,如《静夜思》,并鼓励他们忆诵一下。

二、学习《古诗三首》(15分钟)1. 老师逐首朗读《古诗三首》,同时展示古诗的图片给学生观看,让他们先了解古诗的整体感觉;2. 请学生读一遍古诗,了解整个古诗的故事和情感;3. 细读古诗,带领学生理解每个字句的意思,解释一些生僻字或词汇;4. 完成古诗的理解与鉴赏题。

三、交流与分享(10分钟)1. 让几名学生上前介绍所学的古诗,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2. 为学生专门开辟一段时间互相交流他们兴趣的古诗,并分享给大家。

四、朗读训练(15分钟)1. 分发《古诗三首》的朗读课文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课文内容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2. 选择几位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出修改意见;3.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古诗,可以加入朗读的表情和动作;4. 进行小组间的朗读表演,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表演。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制作一张古诗的展板,陈列在教室中,供学生自由观赏;2. 分组创作一些古诗,分享给其他小组或全班;3. 鼓励学生使用韵脚、对仗等表达方式,自己尝试写一首古诗。

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回顾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和表现。

本次教学设计主要以学习《古诗三首》的内容为主线,通过听、读、说和写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选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选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选教案模板三篇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这几方面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共同规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选教案模板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

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

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一)知诗人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学生:理解“泊”的意思。

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

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

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古诗中的生字、生词,背诵这三首古诗。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领悟古诗的内涵。

(2)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意。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3、想象法: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三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学习生字生词1、教师出示生字生词,讲解其读音和含义。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加强记忆。

(四)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所描绘的场景。

(五)体会情感1、让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六)想象画面1、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想象中的画面。

(七)拓展延伸1、介绍诗人的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2、让学生比较这三首古诗在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八)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三首古诗,总结重点内容。

2、再次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古诗,传承传统文化。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身为教师或者准教师,我们有必要学习研究古诗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清晰透彻的理解古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篇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

17.古诗三首(教案) 精选1篇

17.古诗三首(教案)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古人的才情与风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的基本知识,古诗的朗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古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古诗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介绍本课所学的三首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和《将进酒》。

(3)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以便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初步认识。

2. 学习古诗基本知识(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韵律美。

(2)分析古诗的格律、韵脚等基本知识。

(3)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4)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古诗的内容。

3. 学习古诗朗读技巧(1)教授正确的发音方法,如平仄、声调等。

(2)指导学生进行分节朗读,注意停顿、语速等。

(3)让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4. 体会古诗意境(1)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古诗的画面。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和《将进酒》。

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古诗的朗读技巧,并体会到了古人的才情与风采。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继续热爱古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4.拓展阅读:选择一首与本节课所学古诗主题相近的其他古诗,了解其背景知识,体会诗人情感,为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5.家长参与:请学生与家长一起朗读古诗,分享学习古诗的乐趣,增进亲子关系。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真实、认真,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语言表达清晰,无错别字。
3.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在古诗鉴赏方面,对于修辞手法、意境描绘等技巧的把握程度不一。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提高鉴赏能力。
3.学生在古诗创作方面,存在词汇量不足、句式结构掌握不熟练等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提高创作能力。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感悟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古诗三首》,并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及句式结构。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创作简单的古体诗,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c.解析: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意。
d.赏析: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古诗的感悟和体会,提高鉴赏能力。
e.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简单的古体诗,锻炼写作技巧。
f.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道德观念。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朗读、讨论、创作等,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古诗三首》优秀教学教案

《古诗三首》优秀教学教案

《古诗三首》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古诗中的生字、生词,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古诗的深层内涵。

(2)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生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中,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优美的古诗。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三首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3、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诗句。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感受意境(1)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配乐朗诵古诗,想象古诗中的场景,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体会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来描绘意境的。

《古诗三首》教案15篇

《古诗三首》教案15篇

《古诗三首》教案15篇《古诗三首》教案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三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三首》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二、交流资料,了解诗人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三、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四、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七步诗》作者曹植。

“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做成的诗。

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

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就杀头。

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长歌行》出自汉乐府,“长歌行”的“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这首诗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而人的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光是年轻力壮的时候。

用江河不能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从小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出塞》作者王昌龄。

唐朝初期,在阴山南面的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

这首诗歌颂汉将李广,叹息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

诗中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练背诵,默写《出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步诗》
1、范读课文。

2、解题: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做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3、自学这首诗。

(1)自读课文。

(2)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指导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煮豆持作羹:煮豆用来作羹。

(2)漉菽以为汁: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3)萁在釜下燃:豆秸在锅下燃烧。

(4)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锅中哭泣。

(5)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

(6)相煎何太急:你为什么烧起猛火来煎熬我?你这么急迫地残害我是为什么呀?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豆子比自己,豆秸比兄长曹丕,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曹丕兄弟残杀的不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二、学习《长歌行》
1、用上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青青园中葵:园子里绿绿的蒲葵树。

(2)朝露待日唏:早晨沾上了露水,等到太阳出来时就晒干了。

(3)阳春布德泽:温暖的阳光为大地送来恩泽。

(4)万物生光辉:花草树木都打起了精神。

(5)常恐秋节至:就怕秋天快要到来。

(6)昆黄华叶衰:密密的树叶会变得枯黄,花儿会凋谢。

(7)百川东到海:众多河流向东流入大海。

(8)何时复西归:它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西边去呢?
(9)少壮不努力:年轻时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10)老大徒伤悲: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要说明什么问题?
(1)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年轻力壮的时候。

(2)用江河不能向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趁着年轻努力学习。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出塞》
1、用上堂课的学习方法,先进行自学。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和关塞与秦汉时没有什么不同。

(2)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征的将士们没有回来。

(3)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连年战争的痛恨和不满,对出征的将士们的同情、怀念。

)
(4)但使龙城飞将在:假如现在飞将军李广还在世。

(5)不教胡马度阴山:绝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6)这两句诗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飞将军李广的赞颂和对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的叹息。

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

)
3、你还读过哪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凉州词(王翰)从军行(王昌龄)军行(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青海长云暗雪山,骝马新跨白玉鞍,
欲饮琵琶马上催。

孤城遥望玉门关。

战罢沙场月色寒。

醉卧沙场君莫笑,黄沙百战穿金甲,城头铁鼓声犹震,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破楼兰终不还。

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指导朗读
☆朗读要根据每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七步诗》暗喻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兄弟相残的腐朽本质。

要读出作者的无奈与不满。

2、《长歌行》前面的写景是为了抒发后面奉劝人们珍惜大好时光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写出春天的美好,五六句笔锋一转,写出秋天的凄凉。

后四句借前边的比喻让人们认识到时间的可贵,年少努力的重要。

3、《出塞》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

从诗人的赞颂与叹息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关心。

三、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三首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