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基本演唱技巧。

2.培养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戏曲元素和韵味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对传统戏曲的了解和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背景和特点。

2.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学生自由发表对歌曲的感受和看法。

3.歌曲学唱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呼吸和节奏。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歌曲中的一段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唱中的问题。

5.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进行歌曲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演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6.歌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戏曲元素,如旋律、唱腔、表演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分析和理解。

7.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悦、激动等。

学生自由发挥,用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歌曲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掌握程度。

2.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介绍歌曲背景、歌词、戏曲元素等。

2.教学音频:歌曲《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3.教学视频:戏曲表演片段。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3.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夏日泛舟海上》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夏日泛舟海上》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夏日泛舟海上》教案三篇.篇一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像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

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播放歌曲《宁夏》;2.用语言导人。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

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

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4.老师小结歌曲的风格特点。

5.复听。

6.发声练习。

(1)用“U”练唱《茉莉花》。

(2)用轻声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师范唱新歌,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旋律。

8.学生边轻声演唱歌词边用右手划三拍子,强调三拍子的节奏律动感。

9.齐唱歌词。

10.结合打击乐器,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11.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

第三环节:欣赏配乐散文《荷塘月色》1.播放《荷塘月色》范读。

2.请同学们从音乐和文学配合的特点,谈谈自己的听后感。

3.老师分析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特点。

4.全体同学配合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荷塘月色》。

篇二《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根据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的片段《女人善变》,重新配词而成的歌曲,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喜悦幸福的心情.在教授本课时,笔者以借鉴与对比导入的手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对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音乐教案《说唱脸谱》

音乐教案《说唱脸谱》

音乐教案《说唱脸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课时:第一课时:学唱《唱脸谱》江西省吉安县凤凰中学彭伟弟【教学目标】1、学唱《唱脸谱》能够模仿京剧唱腔的韵味,2、在学唱中简单分辨京剧脸谱的不同人物性格3、通过学唱《唱脸谱》,能够产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并主动在这个领域进行一些探索。

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脸谱【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赏析1、欣赏《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2、欣赏《铡美案》选段《驸马爷不必巧言讲》师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属于哪个剧种吗?(黄梅戏?京剧?豫剧?)生回答:京剧师问题:有谁知道这两个京剧片断都叫什么名字?生回答:《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铡美案》选段《驸马爷不必巧言讲》师:老师想听听你们对京剧的认识,想了解你们喜欢京剧的程度生:。

3、老师知道有一首个最能讲出你们对京剧的理解了,那我们来听听吧师:放音乐《说唱脸谱》要求:在听的时候找出歌词中最能代表你们的心意的一段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分辨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要创新要发展哇呀呀……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民族艺程一代一代往下传师:大家刚才欣赏了这首歌曲歌曲,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我的感觉是:很好听,可以接受,不象戏曲那样让人很难接受。

师:大家感觉刚才的音乐不象戏曲那样枯燥,还可以让我们接受。

那我问一下大家刚才的音乐的体裁是通俗歌曲吗?生:。

师:其实刚才大家所欣赏到的音乐叫做“戏歌”。

是作曲家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就是在通俗音乐中吸取戏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

(介绍“戏歌”及作曲者)二、新课教学(一)学唱《唱脸谱》师:我们现在来听听这个《唱脸谱》,这个和我们刚才欣赏的有点不同,但都是同一个作者改编的,现在我请大家想一下,这段音乐按照音乐的形象划分可以分为几段?生:二个部分师:很好,前段的音乐比较舒缓,是用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咱们中国的京剧,说咱们中国的京剧是什麽啊?生:(齐声)“美极了,棒极了,简直OK,顶呱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华夏古韵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学目标:一、感受、体验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引发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二、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惆怅的情绪。

教学重点:一、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二、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和好友分别,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寄托你的思念呢?(通信、发邮件、打电话、点歌等。

)2、师:你知道有哪些表达友谊的歌曲呢?(《友谊地久天长》音频)。

二、情感体验。

1、师:你们说得很好。

其实古代也有很多表现友谊的音乐作品。

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首描写友谊的古曲,请你听后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阳关三叠》音频)。

2、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诵读歌词。

1、讲述歌词的来源。

师:这段歌词的前一部分实际上是来自一首唐诗,你们知道这首唐诗是谁的什么作品吗?师:这位同学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这首诗在语文课上学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时,为诗配乐进行演唱十分盛行,很多古诗都被合乐而唱,《阳关三叠》也是其中之一。

原诗描绘了怎样的情节呢?(《阳关三叠》动画)。

2、讨论“三叠”。

师:我想再问一问同学们,你认为《阳关三叠》名字中的“三叠”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允许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

原曲分成三大段,由于将一个曲调变化叠唱了三遍,故名三叠。

教材中选用的是一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一叠。

阳关是一个地名,所以歌曲叫《阳关三叠》,曲中还有一个地名——“渭城”,所以歌曲又叫《渭城曲》《阳关曲》。

3、分析歌词。

师:歌词部分比原诗要长,我们来看后面部分的歌词,“遄”这个字念chuán。

齐读一下。

师:“遄行”是指“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寄托了对友人无限关爱之情。

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

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

《给未来一片绿色》说课稿“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

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

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

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第一: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

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初中音乐下册教案

初中音乐下册教案

初中音乐下册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歌曲学习:本册书中选取了多首富有特色的歌曲,如《茉莉花》、《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感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魅力。

2. 乐理知识:学习音阶、节奏、音符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3. 音乐欣赏:欣赏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动听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一首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和节奏。

2. 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乐理知识学习(20分钟)1. 教师讲解音阶、节奏、音符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音乐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歌曲和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演唱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注意指导学生唱法和节奏。

2. 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音乐活动(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学生参与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音乐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夏夜-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夏夜-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夏夜-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夏夜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能够理解和掌握夏夜这首歌曲的曲式、旋律、节奏、和弦、歌词等基本知识。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歌曲演唱,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二、教学内容1.歌曲介绍:了解夏夜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歌曲分析:讲解夏夜这首歌曲的曲式、旋律、节奏、和弦、歌词等基本知识。

3.演唱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歌曲演唱训练,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歌曲介绍1.讲解夏夜这首歌曲的作者、作曲、演唱等背景信息。

2.分享夏夜这首歌曲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步骤二:歌曲分析1.讲解夏夜这首歌曲的曲式:A-B-A-C(前两段为A,中间为B,最后一段为C)。

2.讲解夏夜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整首歌曲以夏夜的静谧为基调,表现了世俗繁华和内心寂静之间的矛盾和交织。

3.讲解夏夜这首歌曲的和弦:使用了C大调和G大调,以及E小调等和弦进行的变化。

4.讲解夏夜这首歌的歌词:围绕夏夜的静谧、繁华、交织等主题,展现了诗意而内敛的美感。

步骤三:演唱训练1.通过听歌、口头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夏夜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等元素。

2.分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并注重表达情感和主题。

3.分享演唱成果,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听歌学习法:通过听歌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节奏等元素。

2.分组演唱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进行歌曲演唱训练。

3.情感表达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歌曲情感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掌握学生在歌曲分析和演唱训练中的表现。

2.通过评估学生表达情感和主题的能力和水平。

六、教学扩展1.推荐其他同类曲目,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夏夜歌曲的理解,进行创作或编曲等相关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第一章:音乐基础知识课时1:音乐的分类- 目标:了解音乐的分类,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分类,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教学步骤:- 引入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不同音乐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听取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感受和喜好-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课时2:音乐元素—节奏- 目标: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元素,能够辨认和演奏不同的节奏-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节奏元素,如拍子、节拍、节奏型等- 教学步骤:- 呈现不同的节奏示范,让学生辨认并跟随拍子- 练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 听取学生对不同节奏的反馈和理解-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听辨课时3:音乐元素—旋律- 目标:理解音乐中的旋律元素,能够辨认和演奏简单旋律-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旋律元素,如音高、音程、音符等- 教学步骤:- 弹奏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辨认并跟唱- 练使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 听取学生对不同旋律的反馈和理解- 教学方法:示范、唱跟、合奏第二章:音乐欣赏课时4:古典音乐欣赏- 目标:了解古典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能够欣赏和分析古典音乐作品- 教学内容:介绍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著名作曲家如贝多芬、莫扎特等- 教学步骤:- 听取学生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和印象- 欣赏和分析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 研究如何欣赏和评价古典音乐- 教学方法:听辨、分析、讨论课时5:流行音乐欣赏- 目标:了解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能够欣赏和分析流行音乐作品- 教学内容:介绍流行音乐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流行音乐家如迈克尔·杰克逊、泰勒·斯威夫特等- 教学步骤:- 听取学生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和喜爱程度- 欣赏和分析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 研究如何欣赏和评价流行音乐- 教学方法:听辨、分析、讨论课时6:民族音乐欣赏- 目标: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能够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民族音乐和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如古筝、蒙古马头琴等- 教学步骤:- 听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 研究如何欣赏和评价民族音乐- 教学方法:听辨、分析、讨论第三章:音乐创作与表演课时7:音乐创作- 目标: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和过程,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创作的要素,如主题、节奏、旋律等- 教学步骤:- 听取学生对音乐创作的感兴趣程度和认知- 研究并实践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 展示和分享学生的音乐创作成果- 教学方法:听辩、创作、展示课时8:音乐表演- 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乐器演奏和合唱技巧,提高舞台表现力- 教学步骤:- 分别指导学生在乐器演奏和合唱方面的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演唱-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表演能力- 教学方法:示范、指导、演出。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彩云追月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彩云追月
4.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表达,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示范法:教师通过亲自演唱《彩云追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然而,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 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对歌曲不感兴趣或者对旋律和节奏的把握不够,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2. 缺乏自信: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担心自己唱得不好,而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
3. 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3.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练习演唱《彩云追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彩云追月》的歌曲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学习效果。
2. 音乐软件:使用音乐软件,为学生提供《彩云追月》的旋律和节奏伴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练习演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
内容: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彩云追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彩云追月》这首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欣赏音乐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彩云追月》的奥秘。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在那遥远的地方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在那遥远的地方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演唱,培养良好的演唱习惯。

2.在比较、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3.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及音乐家王洛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并用歌声表达旋律的美。

教学难点:附点节奏的掌握和变化音的音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分组听歌曲猜歌名。

(1)听不同地区的民歌,学生分组抢答并哼唱歌曲。

2.给每首乐曲与所属地区配对。

(1)通过配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歌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

二、教授新课1、播放青海的风景图,让学生了解青海感受青海的美景。

(1)青海的风景。

(青海湖、塔尔寺、茶尔盐湖)(2)青海的农作物。

(青稞、油菜花)(3) 青海的特色小吃(手抓羊肉、狗浇尿)(3)青海的少数民族。

(回族、藏族、撒拉族等等。

)2、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1)听歌曲范唱,思考问题。

a.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曲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2)复听歌曲。

(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并回答问题。

)b.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是如何表现的?节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

c.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旋律由弱到强,体现了一种情感的释放。

由低到高再到低,把人带入回忆的情境中去,让人感受到青海民歌的舒展与开阔。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请两个同学分别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的一二段和三四段。

读完后让学生互相评价。

4)简谱学唱。

①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伴音演唱。

②注意附点节奏型的演唱。

5)完整演唱歌曲。

6)分小组练习并演唱。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彩云追月教案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彩云追月教案
③《彩云追月》的音乐表现手法:旋律、节奏、和声、音色。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板书设计,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彩云追月》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例题3:《彩云追月》的调式是什么?
答案:《彩云追月》的调式是G大调。这首歌曲采用了G大调的音阶,以G音作为主音,表现出歌曲的明亮和热情。
例题4:《彩云追月》的伴奏特点是什么?
答案:《彩云追月》的伴奏特点是简单、和谐、富有节奏感。伴奏采用了多种乐器,如琵琶、二胡、笛子等,与主旋律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丰富而和谐的伴奏效果。
例题5:《彩云追月》的音乐表现手法有哪些?
答案:《彩云追月》的音乐表现手法有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旋律表现了歌曲的优美和流畅,节奏表现了歌曲的轻松和动感,和声表现了歌曲的丰富和和谐,音色表现了歌曲的民族风格和特色。
板书设计
①《彩云追月》的旋律特点:优美、流畅、富有民族风格。
②《彩云追月》的节奏特点:轻松、明快、富有动感。
8. 参加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音乐活动,如音乐会、合唱团等,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 分享音乐学习经验:鼓励学生在课后分享音乐学习经验,与他人交流和探讨音乐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10. 继续学习和探索音乐: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音乐,不断拓宽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3)在线工具:使用在线音乐学习工具,帮助学生学习和练习《彩云追月》的曲谱和节奏。
(4)音乐教材:提供《彩云追月》的音乐教材,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
(5)案例资料:提供《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和意义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

知识与技能-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知识与技能-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知识与技能-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课: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了解古典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能够听懂模范演奏,并理解曲式结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欣赏一首古典乐曲教学内容1.古典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古典音乐的特点及发展历程–古典音乐的流派和作曲家–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2.乐曲欣赏–选取一首古典音乐,如浪漫时期的《六甲山上》–播放该曲模范演奏,并引导学生听懂旋律、和声,并理解曲式结构3.分析欣赏–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表述意向、情感表达及音乐技法–帮助学生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并理解主题的发展变化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古典音乐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2.知识讲授(15分钟)–通过简要讲解,概括古典音乐的特点、发展、流派及作曲家–讲解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3.模范演奏(20分钟)–播放《六甲山上》模范演奏–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曲式结构,听懂旋律和和声4.分析欣赏(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乐曲表述意向、情感表达及音乐技法,理解主题的发展变化–分组讨论,给出学生一些问题,如“你认为这首乐曲是表现哪种情感的?”“你认为这首乐曲的主题是什么?”等等5.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古典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典音乐的魅力。

第二课:乐器演奏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使用吹管类乐器、拨弦类乐器、弹拨类乐器和打击类乐器•能够理解乐器在不同音乐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所学技能在演奏中表现音乐教学内容1.乐器分类和演奏方法–吹管类乐器:口型、呼吸控制、手指配合–拨弦类乐器:右手的指法、手腕的移动距离、左手的按弦方式–弹拨类乐器:手腕的反弹、左手的按弦方式、指法–打击类乐器:使用棍子、手掌2.乐器在音乐中的运用–不同乐器在不同音乐中的运用及表现–不同的音效和情感表达3.演奏技巧和表现音乐–吹管类乐器:咳嗽、持续、跳音、十字指–拨弦类乐器:均匀、顿挫–弹拨类乐器:跳弦、颤音–打击类乐器:抽打、摩擦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和意义2.知识讲授(20分钟)–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方式,讲解乐器分类及演奏方法–通过演示,展示吹管类乐器、拨弦类乐器、弹拨类乐器和打击类乐器的演奏技巧3.演奏练习(30分钟)–指导学生在吹管、拨弦、弹拨、打击乐器上进行基本的演奏练习–分组合奏,通过演奏实践,帮助学生理解乐器在不同音乐中的应用和表现4.总结(5分钟)–对本次课的学习做个总结,强调乐器演奏技巧的掌握和在音乐中的应用。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百卉含英一、要求1、有表情地演唱河北《茉莉花》,并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歌与人民生活、地理背景的关系。

2、欣赏歌曲《好花红》、《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情感。

3、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古琴及古琴音乐的风格。

4、为散文《二月兰》选配音乐并朗诵。

5、通过为陕西民歌《对花》编配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VD机(盘)、投影仪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1、文字、图片材料有关花卉题材的诗词、散文、图片以及古琴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家画像。

三、教材分析1、意图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

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用国让学生聆听、演唱花卉的艺术作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

通过学生创编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2、重点与难点(1)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使其能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法、语言上比较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第1课时课型: 唱歌课教学内容: 歌曲《茉莉花》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教学难点: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以及有感情的歌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沂蒙山小调》(民歌)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片断,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放录音)1、《太阳出来喜洋洋》2、《放马山歌》》3、《川江船夫号子》》4、《无锡景》学生回答。

乐理知识-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乐理知识-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乐理知识-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乐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教案将从乐符、节奏、调性、和声、节拍、速度、音高、音色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使学生们掌握扎实的乐理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乐符表现音乐的高低、长短、力度、速度等基本信息。

2.掌握基本节奏,包括2/4、3/4、4/4拍和复合拍等。

3.理解调性,掌握音阶和半音的概念,并能在五线谱上准确表示。

4.理解和声,掌握和弦的概念,并能在五线谱上准确表示。

5.熟练掌握节拍、速度、音高、音色等乐理知识。

6.能够使用乐谱、乐器等工具进行音乐演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乐符、节奏、调性、和声、节拍、速度、音高、音色等基本乐理知识。

2.教学难点:调性的理解和表示,和弦的表示。

四、教学步骤和内容第一步:引入1.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色。

2.向学生介绍乐理知识的重要性及其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

第二步:讲解乐符和节奏1.向学生介绍乐符的表示方式及其不同的含义。

2.讲解基本节奏,包括2/4、3/4、4/4拍和复合拍等。

第三步:讲解调性和和声1.向学生介绍调性和调式的概念,并讲解五线谱上的半音和全音。

2.讲解和弦的概念,包括三和弦和七和弦等,并在五线谱上进行表示。

第四步:讲解节拍、速度、音高、音色等1.讲解不同的节拍,在五线谱上进行表示。

2.讲解速度的概念及其不同的表示方式。

3.讲解音高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在乐器演奏中的应用。

第五步:演奏乐曲1.使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乐器,让学生跟着乐谱进行演奏。

2.让学生在演奏中体会、理解所学的乐理知识。

第六步:总结1.回顾课上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1.教师应该更加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使用音频、视频等辅助工具。

2.教师应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主题思想,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训练学生的歌唱技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儿行千里母担忧》2.歌曲学唱:旋律、歌词、情感表现3.音乐活动:讨论、分享、歌唱表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理解歌曲内涵,感受母爱。

2.教学难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表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提问:歌曲的主题是什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2.歌曲欣赏教师介绍歌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情感表现。

学生跟随音乐,感受歌曲的情感变化,尝试理解歌词内涵。

3.歌曲学唱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情感表现。

学生分组学唱,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发音、节奏、旋律。

学生集体演唱,教师点评,鼓励优秀表现。

4.音乐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体现了哪些传统美德?第二课时1.复习教师播放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学生跟随音乐演唱。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2.歌曲学唱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学生分组学唱,教师逐一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3.歌曲表演学生分组排练,准备进行歌唱表演。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演唱建议。

学生进行歌唱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3.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5.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万马奔腾-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万马奔腾-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万马奔腾-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材中的一单元为“音乐与人生”,其中第二节为“音乐让人奋起直追”,本节主要内容为介绍音乐与运动之间的联系,并带领学生分析音乐如何激发我们的运动潜力,提高身体的自由度与爆发力。

二、教学目标•了解音乐与运动之间的联系•能够通过音乐激发自己的运动潜力•能够配合音乐的节奏掌握动作的时机和力度•提高身体的自由度与爆发力三、教学准备•选用一首适合运动的音乐•指定一份明确的运动方案•能够清晰传达动作指令的语言能力四、教学流程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看音乐与运动相关的视频,或者播放一些激励性强、节奏感强的音乐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与运动之间的融合,进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选用教师事先挑选好的音乐,播放让学生听,引导学生通过节奏、曲调、音乐元素等来分析音乐,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形象,并将其与运动结合起来。

3. 指定运动方案根据选用的音乐及其节奏与曲调,教师指定一份运动方案,让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行配合,同时培养学生的手、腿、身体协调的能力,进而提高身体的自由度与爆发力。

4. 确定练习时间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运用指导方案进行实践,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和配合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制力。

5. 课后总结在课堂结束时,安排一些简单的评价活动,可以是各自表演、同桌互相评价、或者集体评价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互相观察和点评,加深对音乐与运动之间联系的理解,并认识到运动对人身心的积极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旨在通过音乐和运动的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创新思维和认知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却略显冷淡,缺乏动力与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针对性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教案音乐人教版下册

初中教案音乐人教版下册

教案:音乐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课程名称:音乐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阳关三叠》,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歌曲《阳关三叠》的学唱2. 了解古琴知识和琴歌艺术形式3.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古琴曲《流水》,让学生辨别演奏乐器及音色特点。

2. 展示古琴图片及结构图,简介古琴知识。

3. 介绍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琴歌。

二、学唱歌曲《阳关三叠》(15分钟)1. 教师范唱《阳关三叠》,学生跟随哼唱。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3. 分组练习,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4. 全体学生合唱《阳关三叠》,教师点评。

三、欣赏琴歌(10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琴歌《阳关三叠》,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5分钟)1. 教师播放《阳关三叠》,学生跟唱。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巩固所学知识。

二、深入了解古琴知识(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古琴的历史、构造和演奏技巧。

2. 学生观看古琴演奏视频,加深对古琴的认识。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琴曲进行演奏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3. 各组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阳关三叠》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古琴知识和琴歌艺术形式的掌握程度。

视唱-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视唱-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视唱-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视唱的定义和基本方法;2.学习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视唱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3.养成良好的乐感、音感和音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视唱的方法和实践;2.教学难点:不同曲风的视唱技巧和配合乐谱进行视唱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思考教学目标通过讨论,让学生们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视唱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和意义。

2. 方法理论的课堂讲解视唱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实践效果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3. 独立练习让学生自己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曲风,进行视唱练习,然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交流,互相学习提高。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视唱练习,每组内部互相学习,相互帮助、提高。

5. 总结最后做个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视唱上取得了哪些进步和收获,也可以自己总结一下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提高,带着这些认识和行为动机,进行下一次的视唱练习。

四、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评价,比如:1.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2.学习效果:学生在视唱的过程中是否有进步,是否有收获,是否有理解视唱的意义和作用;3.合作精神: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否得到了发扬和提高。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要注意视唱的实际应用,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视唱的内涵和外延;2.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如音乐听辨、视唱、打击乐演奏等,创造多元化的课堂氛围;3.在教学评价上要注意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不断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和特长。

六、总结视唱是指在没有任何音乐伴奏的情况下,通过对歌曲的节奏、旋律、音高和音质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和掌握,达到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的能力和技巧。

在视唱这一方面,在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们可以通过实践和练习来提高视唱能力,增强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那种无限关爱的诚挚情谊。

2.愿意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3.体验运用自己的演唱方式表达友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具学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

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脉络包括上古音乐、中古音乐和近古音乐。

在课前呢,已经有几位同学通过资料查找后做了一些发言的准备,下面就由这几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分别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

(请三位同学分别介绍先秦时期的上古音乐、秦汉-隋唐时期的中古音乐和宋、元时期的近古音乐。

)2.导入课题并介绍唐朝歌曲《阳关三叠》。

师小节:同学们介绍得太好了!谢谢你们!你们还记得吗?刚才有同学介绍了在唐代的音乐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唐诗入歌的创作手法,其中《阳关三叠》就是使用这一手法的佳作之一。

这首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愁绪的歌曲,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同学们,如果不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要准确地理解这种离别的内涵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让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介绍走进教材这个单元推荐的唐朝歌曲《阳关三叠》吧。

(课件播放短片介绍《阳关三叠》)二、新课教学1.教师演唱歌曲《阳关三叠》的第一叠。

导言:同学们,唐诗本身的情感就极具有感染力,那么唐诗入歌,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回答的很好.现在老师就来模仿古人抚琴而歌吧。

2.师生探讨原诗与歌曲歌词异同。

导言:同学们,我能在这首歌里看到蒙蒙轻纱笼罩的雨后小巷,看到雨后吐露新芽的柳树,还能看到两袖清风,抱拳永别的友人,更能看到挂在他们脸上的一行清泪,这是多么“唯美”的画面呀!那么,王维的原诗与现在演唱的歌词有什么不同?(探讨结论:除了王维的原诗四句,歌词里面增加了部分歌词。

文中所提到的“遄行、遄行、旨酒、旨酒”等处的歌词及曲调是由后人加上去的,为了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这首诗的内涵,曲作家进行了二度创作改编完成的。

)3.朗读歌词。

(课件出示歌单)4.学唱歌曲。

(方法:唱谱、念词、填词演唱。

)5.师生探讨歌曲上阙和下阙的情感表达上的区别。

导言:同学们的演唱充满了真情实感。

在这一叠中音乐分为上阙和下阙,大家想想看,在刚刚演唱的过程中上下阙的情感表达是一样的吗?好,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探讨结论:上阙用王维的原诗,由四句“起、承、转、合”式的旋律组成,曲调以级进走向呈现,温情而含蓄;下阙旋律跌宕起伏、错落多样,突出表现了悲伤、惜别、不舍的感情。

)6.学生随琴演唱歌曲。

导言:同学们,这是多么质朴、真挚、深切的情感啊,让我们再次演唱,从音乐中反复体验这种离别的惆怅,感受那种至诚而细腻的情感美吧。

(学生随琴演唱)7、师生探讨歌曲下阙中音乐的情绪特征及表现方式。

设问:在刚刚演唱的这一叠中,有一句旋律能够反映出作者内心翻腾的情感因素,这一句是在上阙还是下阙?再问:作曲家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创作,才能准确表达这种情感因素呢?(师生探讨结论:作曲家在这里用了一个八度的大跳音程,并两次出现了全曲最高音,使情绪更趋于奔放,形成了这一叠的高潮。

(6——6的音频),使送别的情绪上升到了最极限,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那就用八度大跳来呐喊吧,喊出的是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喊出的是对统治者的不满。

)8.探讨第三叠中歌词的含义。

导言:我们来看第三叠中的这句歌词(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生答)师小结:对,就是希望驾着马车和他共叙,但不知道要等到何时?这是王维的无奈,更是当时整个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

歌曲深层地刻画了作者的心情,并且成功地含射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随着尾声的一声长叹,音乐似乎进入了一种迷惘的梦境,包含着作者与听众沉思和期待的想像。

老师现在就来给同学们演唱第三叠,让我们更深层次的感受作者的心声吧。

三、拓展学生1:上台展示《阳关三叠》——丝弦五重奏。

话外音简介:《阳关三叠》(丝弦五重奏)是胡登跳1989年根据同名琴歌改编。

乐曲即保留了原曲的“三叠”结构,又巧妙地运用了丝弦乐器的绰、注、吟、揉等技法模拟古琴的韵味,并恰如其分地吸收现代多声部写作技巧,富有层次地表现了古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学生2:上台展示《阳关三叠》——合唱与独唱的演唱效果。

话外音简介:同学们,这种艺术形式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不同的感受?其实独唱与合唱各具魅力,独唱的音色单一、线条清晰、情感表现专一,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歌者的内心世界。

而合唱则音色丰满,音响立体,音域宽广、声部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尤其是多声部的均衡协和,更具有一种感染力。

大家说是吗?五、结课结课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我们感受到了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同学们,这首古朴淡雅诚挚的琴歌,已经打开了时空的隧道,让我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吧!一、教学内容: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唱歌《阳关三叠》。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曲,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什么乐器呢?(2)交流知识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①提问:琴面上的白点的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②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琴有头、颈、肩、腰、尾、足,琴的背面有两个孔,是古琴的出音孔。

③提问: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别是什么形状?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④老师介绍琴名与音色⑤听一段古琴曲,学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

⑥老师讲解琴歌的基本概念2、(一)讲音乐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

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

教师适当补充。

(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

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

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

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1.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 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

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

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 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

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五、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2.欣赏《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二、教学目标: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 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

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

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古韵”。

三、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

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 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 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

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1.问:通过听赏,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乐曲让你联想到什么场景?主要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播放录音。

3.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几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教师简介编钟、骨笛和埙的相关知识。

5.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五)课堂练习:1、看图识乐器2、听音乐辨别乐器音色第二单元梨园风采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学目标1.在两段唱腔的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2.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点。

3.(1)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这两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教学重点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欣赏歌曲《粉墨人生》,思考歌曲中所唱的是哪种艺术形式?生:京剧二、新课教学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晴》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梨园风采——京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结合课本我们来了解京剧的诞生与发展。

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它起源于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相继进京,结合当时流行的昆曲、秦腔、汉剧等,并结合北京地方方言,标志着京剧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