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4.15•【文号】财会[2010]11号•【施行日期】2010.04.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会[2010]11号2010年4月1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第三条企业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二)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三)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第四条企业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

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应当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第六条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

企业应当明确战略委员会的职责和议事规则,对战略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提案审议、保密要求和会议记录等作出规定,确保议事过程规范透明、决策程序科学民主。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号全面预算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号全面预算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号全面预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号全面预算(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全面预算的本质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项工具,即预算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所采用的管理与控制手段,从而有效控制企业风险。

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企业不断用量化的工具,使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与拥有的资源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也是企业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识别、预测、评估与控制过程。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预算控制列为重要的控制活动和风险控制措施。

(三)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的有效方法和工具“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企业战略制定得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实施,终不能将美好蓝图和“愿景”转变为现实,甚至可能因实际运营背离战略目标而导致经营失败。

通过实施全面预算,将根据发展战略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可以使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具体行动方案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化战略为行动”,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编制全面预算。

(四)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全面预算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将企业的资金流、实物流、业务流、信息流、人力流等相整合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全面预算以经营目标为起点,以提高投入产出比为目的,其编制和执行过程就是将企业有限的资源加以整合,协调分配到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业务、活动、环节中去,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资源的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有利于实现制约和激励全面预算可以将企业各层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责任单位之间等内部权、责、利关系予以规范化、明细化、具体化、可度量化,从而实现出资者对经营者的有效制约,以及经营者对企业经营活动、企业员工的有效计划、控制和管理。

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企业可以规范内部各个利益主体对企业具体的约定投入、约定效果及相应的约定利益;通过全面预算执行及监控,可以真实反馈内部各个利益主体的实际投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并加以制约;通过全面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可以检查契约的履行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从而调动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发展战略》
(一)发展战略实施的监控
(二)根据监控情况持续优化发展战略
(三)实现战略转型

2020/4/27
19
四、发展战略的转型 (一)发展战略实施的监控 建立发展战略评估制度,加强对战略制定与实施的
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 从发展战略监控的角度讲,重点应当放在对实施中
及实施后的评估。 1、事中评估是对实施中发展战略的效果进行评估,
会的重要职责。 (1)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
策。 (2)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
向。 (3)发展战略是否突出主业,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
竞争力。 (4)发展战略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5)发展战略是否客观全面地对未来商业机会和风
险进行分析预测。 (6)发展战略是否有相应的人力、财务、信息等资
3、企业高管层要加强与广大员工的沟通,使全体员 工充分认清企业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具体举措, 自觉将发展战略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发 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2020/4/27
18
四、发展战略的转型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发展战略会 滞后或其执行偏离既定的发展目标,因此需按 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或实现战略 转型。
(三)发展战略为内部控制设定了最高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系列目标中,促进发展战略实现是内部控制最 高层次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最终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强化风险管控促进企业 实现发展战略;
实现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保证。
发展战略为企业内部控制指明了方向,内部控制为企业实现发 展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
定位包括为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以什么样的方式满
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如何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以保持持续竞争力、 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迈进行业前列等。制定发展战略,就是为企 业进行市场定位。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 引第2号——发展战略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发展战略的含意、作用和应当 关注的风险; 2.了解发展战略制定的要求; 3.了解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法.
强化发展战略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什么都可以出错,战略不能出错;什么都
可以失败,战略不能失败。战略的失败是最彻 底的失败!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 行业,还是一个微观组织,都面临发展战略管 理的问题。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明确 发展战略,就不可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 国际化浪潮冲击下求得长远发展。为此,我们 研究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 —发展战略》。该指引分为三章十一条,阐明 了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如何制定发 展战略以及如何实施发展战略等问题。
第一,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资源分析应着
重对企业现有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以及资 源的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分析。通过企业资源分 析,确定企业资源的状态,找出企业资源优势 和劣势;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资源情况的比较, 明确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 源。
第二,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是企业有形资源、
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等各种资源有机组合的结果,主 要包括:研发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营销能力分 析、财务能力分析、组织管理能力分析等。通过分析 和挖掘企业能力,了解发展战略能否适应企业面临的 各种机遇和挑战,同时还可能发现让竞争对手无法企 及的新机会和新领域。
一、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 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 标与战略规划。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市场定
位就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找准位置。定位准了, 才能赢得市场,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定位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广泛,包括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 产品或服务、以什么样的方式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如 何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以保持持续竞争力、如何才能更 好更快地迈进行业前列等。发展战略要着力解决的正是 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制定发展战略,就是为企业进行市场定 位。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号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 张志强 唐小婷 李东坡
LOGO
张春晨 路易斯 卢卡斯 楼家利 王雪
一、政策背景 二、政策及其解读 三、案例分析
一、政策背景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 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 联合制定,于2008年6月28日发布,自2009 年7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对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 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 会公众利益起到指导作用。
第三章 发展战略的实施
如何实施发展战略
着力保障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如何实现发展战略转型
三泰公司战略管理控制进行设计
三泰公司发展战略内部控制
LOGO
二、政策及其解读 二、政策及其解读
第一章 总 则
企业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Company Name
第二章 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如何制定发展战略
要建立和健全展战略

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_111页

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_111页

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发布时间:2010年5~7月作者:财政部会计司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钟朝宏汇编排版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1)控制环境类指引5个 (3)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1组织架构 (3)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3)二、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内容 (4)三、关于组织架构的设计 (5)四、关于组织架构的运行 (7)强化发展战略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8)一、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8)二、如何制定发展战略 (9)三、如何实施发展战略 (11)四、如何实现发展战略转型 (1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夯实企业发展基石—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4)一、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4)二、人力资源指引的主要内容 (15)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风险 (15)四、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6)五、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7)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使命——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8)一、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社会责任 (19)二、企业应当履行哪些社会责任 (19)三、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企业 (2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23)一、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23)二、如何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24)三、如何解决并购重组中的文化整合 (25)四、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 (26)控制活动类指引9个 (27)强化资金风险管控不断提升企业效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7)一、加强资金活动管控的意义 (27)二、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28)三、关于筹资活动 (29)四、关于投资活动 (34)五、关于资金营运活动 (37)强化采购风险管控,提高企业采购效能—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39)一、采购业务流程 (39)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40)三、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43)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全面提升资产效能——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43)一、资产管理的总体要求 (44)二、关于存货 (45)三、关于固定资产 (48)四、关于无形资产 (51)规范销售行为,扩大市场份额—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53)一、销售业务流程 (53)二、各流程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54)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57)一、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 (57)二、研究与开发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57)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工程质量——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59)一、工程立项 (60)二、工程设计 (61)三、工程招标 (63)四、工程建设 (65)五、工程验收 (67)严控担保风险促进企业稳健发展—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68)一、担保业务一般流程 (69)二、担保业务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 (71)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74)一、业务外包流程 (74)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75)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夯实企业发展基础—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79)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80)二、财务报告业务流程 (81)三、财务报告编制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81)四、财务报告对外提供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83)五、财务报告分析利用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84)控制手段类4个 (86)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促进实现发展战略—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86)一、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全面预算 (86)二、全面预算的组织 (87)三、全面预算基本业务流程 (89)四、预算流程主要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90)提高合同管理效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94)一、合同管理的总体要求 (95)二、合同管理流程 (95)三、合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96)四、合同管理的后评估 (99)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100)一、内部信息传递的总体要求 (100)二、内部信息传递流程 (100)三、内部信息传递流程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101)四、反舞弊 (103)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104)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概述 (104)二、信息系统的开发 (105)三、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109)控制环境类指引5个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1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完全版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完全版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系列目录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2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3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5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60)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8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9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11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发布时间:2010-05-10健全组织架构奠定内控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2——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2——发展战略

第2章企业内部控制——发展战略2.2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2.2.3 战略委员会运作规范为规范企业战略委员会的组建,对委员会成员的任职资格、选任程序,以及战略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提案审议、保密要求及会议记录等事项作出明确的规定,企业应针对战略委员会的运作制定相关的规范。

下面是××公司战略委员会运作规范,供读者参考。

战略委员会运作规范第1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决策与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强化公司战略规划的执行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公司特设立战略委员会,并制定本规范。

第2条战略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战略委员会在对公司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第3条战略委员会工作组是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联络、会议组织及战略委员会决策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2章成员构成管理规范第4条战略委员会成员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至少包括1名独立董事。

第5条战略委员会委员由董事长、出任公司董事的总经理、1/2以上独立董事或者1/3以上董事提名,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第6条战略委员会设主任(召集人)1名,由公司董事长担任。

第7条战略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和主持战略委员会会议,当战略委员会主任不能或无法履行职责时,由其指定1名其他委员代行其职责;战略委员会主任既不能履行职责,也不指定其他委员代行其职责时,半数以上委员可选举出1名委员代行战略委员会主任职责,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报告。

第8条战略委员会委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不具有《公司法》或本公司章程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禁止情形。

2. 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处理复杂的涉及公司发展战略、重大战略性投资方面的问题,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

内部控制第2号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第2号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一、发展战略主要内容:1、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2、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的主要风险3、如何制定发展战略4、如何实施发展战略5、如何实现发展战略转型一)战略目标:战略又称为“使命”、“愿景”或是“目的” 。

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1)管理当局设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并为组织确定相关的经营、合规和报告目标。

主体的使命和战略目标一般是稳定的,但是它的战略和许多相关的目标却更多是动态的,并且会随着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调整。

2)在考虑实现战略目标的备选方式时,管理当局要识别与一系列战略选择相关联的风险,并考虑它们的影响。

3)企业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①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②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③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二)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第一,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

每一个主体都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风险,确定目标是有效的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

目标与主体的风险容量相协调,后者决定了主体的风险容限水平。

第二,发展战略是企业执行层行动的指南。

第三,发展战略为内部控制设定了最高目标。

促进发展战略实现是内部控制最高层次的目标。

它一方面表明,企业内部控制最终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强化风险管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说明,实现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保证。

三)如何制定发展战略:1、要建立和健全发展战略:1)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

战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具体包括: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目标、发展方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涉及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营销战略、研发战略、人才战略等经营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战略性投资、融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等。

财政部解读18项企业内控指引解读

财政部解读18项企业内控指引解读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1)—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1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25)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3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3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4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4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6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6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80)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85)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8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9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10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10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11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12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13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137)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第三条企业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二)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三)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第四条企业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

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应当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第六条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

企业应当明确战略委员会的职责和议事规则,对战略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提案审议、保密要求和会议记录等作出规定,确保议事过程规范透明、决策程序科学民主。

战略委员会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形成发展战略建议方案;必要时,可借助中介机构和外部专家的力量为其履行职责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战略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其任职资格和选任程序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

第七条董事会应当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重点关注其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

董事会在审议方案中如果发现重大问题,应当责成战略委员会对方案作出调整。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第二
发展战略是企业执行层行动的指南
发展战略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与实施路径,描绘了企业未 来经营方向和目标纲领,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关系着企业的长远生 存与发展。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企业执行层才有行动的指南,其在 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时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知晓哪些是应着力做 的“正确的事”;否则,要么盲目决策,要么无所作为,既浪费企 业宝贵的资源,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又可能失去发展机会,导致企 业走向衰落甚至消亡。
第十一条 由于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状况以及不可抗力等因 素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调 整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
1 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2 如何制定发展战略 3
实施发展战略
一、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现代企业,如果没有制定并有效实施发展战略,就 不可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浪潮冲击下求得长远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阐明了制定和实施发展 战略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战略管理的流程和主要风险点,制定了战略分析、 制定、实施、监控与调整各环节的控制措施,旨在防范和控制企业发展战略 制定与实施中的重要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争优势和行业可能达到的最终资本回报率。如图3—2所示,这五力分别是:①行
业新进入誊的威胁;②供应商的议价能力;③购买商的议价能力;④替代产品的 威胁;⑤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这五种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最终盈利能力。
(3)经营环境分析
经营环境分析侧重于对市场及竞争地位、消费者 消费状况、融资者、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分析。 经营环境比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更容易为企业所影响 和控制,也更有利于企业主动应对其带来的机会和威 胁。

【2019年整理】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超级完美全面版

【2019年整理】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超级完美全面版

目录我国加快上市公司内控培训,备战内控时代 (1)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联合培训班上的讲话:实施企业内控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2)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联合培训班上的讲话:强化内控促进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科学发展 (4)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让内控变成内生的需要 (6)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1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2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25)——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2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3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3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4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4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4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4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5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5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6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6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7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7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77)我国加快上市公司内控培训,备战内控时代中国会计报2010年7月23日第一版:本报讯记者罗晶晶报道国内外一系列内控失败案例加深了企业对内控重要性的认知,中国企业对内控的关注度如同时下的天气一样炙热。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第一节总则一、发展战略应用指引的目的及依据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发展战略的内部控制,规范发展战略决策和制定行为,防范发展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应用指引。

二、发展战略应用指引的基本目标本应用指引所称的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控制最终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强化风险管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是实现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保证。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发展战略的下列风险:(1)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结果导致企业盲目发展而带来的损失。

(2)企业的发展战略难以使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导致损失的产生。

(3)企业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导致过度扩张、经营失控甚至失败。

(4)企业发展战略频繁变动,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最后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1)健全企业组织机构,须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

(2)企业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3)确定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4)董事会应从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等维度,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之后再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

(5)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6)战略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对发展战略实施后评估。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政府监管部门将对相关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这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

本人作为配套指引这一重大系统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拟就如何理解和把握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进行解读,供大家参考。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关于应用指引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发展战略什么都可以出错,战略不能出错;什么都可以失败,战略不能失败。

战略的失败是最彻底的失败!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行业,还是一个微观组织,都面临发展战略管理的问题。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明确发展战略,就不可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浪潮冲击下求得长远发展。

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该指引分为三章十一条,阐明了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如何制定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施发展战略等问题。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就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找准位置。

定位准了,才能赢得市场,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定位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广泛,包括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以什么样的方式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如何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以保持持续竞争力、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迈进行业前列等。

发展战略要着力解决的正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制定发展战略,就是为企业进行市场定位。

第二,发展战略是企业执行层行动的指南。

发展战略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与实施路径,描绘了企业未来经营方向和目标纲领,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关系着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企业执行层才有行动的指南,其在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时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知晓哪些是应着力做的“正确的事”;否则,要么盲目决策,要么无所作为,既浪费企业宝贵的资源,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又可能失去发展机会,导致企业走向衰落甚至消亡。

第三,发展战略为内部控制设定了最高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的系列目标中,促进发展战略实现是内部控制最高层次的目标。

它一方面表明,企业内部控制最终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强化风险管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说明,实现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保证。

发展战略为企业内部控制指明了方向,内部控制为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如何制定发展战略制定发展战略是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起点。

企业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企业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科学制定切合自身实际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发展战略。

(一)要建立和健全发展战略制定机构发展战略联系着企业的现在和未来,企业各层级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在人力资源配置、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证。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

战略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包括董事长和其他董事。

战略委员会委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

比如,熟悉公司业务经营运作特点,具有市场敏感性和综合判断能力,了解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及国内外经济、行业发展趋势等。

同时,委员的任职资格和选任程序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

战略委员会主席应当由董事长担任;委员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以保证委员会更具独立性和专业性。

必要时,战略委员会还可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担任顾问,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战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具体包括: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目标、发展方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涉及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营销战略、研发战略、人才战略等经营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战略性投资、融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等。

为确保战略委员会议事过程透明、决策程序科学民主,企业应当明确相关议事规则,对战略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提案审议、保密要求和会议记录等作出明确约定。

为了使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企业除了在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委员会外,还应在内部机构中设置专门的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承担战略委员会有关具体工作。

(二)要综合分析评价影响发展战略的内外部因素企业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等因素,是影响发展战略制定的关键因素。

只有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拥有的内部资源展开深度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的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1、分析外部环境,发现机会和威胁。

外部环境是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经营环境等。

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应当着重分析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战略的重要影响,同时评估有哪些机会可以挖掘,以及企业可能面临哪些威胁。

第一,宏观环境分析。

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其经营管理必然受到客观环境的控制和影响。

企业要在充分研究外部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抓住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开环境威胁的因素。

宏观环境分析一般通过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因素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状况。

第二,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

企业应当加强对所处行业调研、分析、发现影响该行业盈亏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及预期的盈利性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

通过行业分析,确保企业在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类型、方式及地点,以及希望实现的产业规模等方面,能够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建立和巩固自身市场优势,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

第三,经营环境分析。

经营环境分析侧重于对市场及竞争地位、消费者消费状况、融资者、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分析。

经营环境比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更容易为企业所影响和控制,也更有利于企业主动应对其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2、分析内部资源,识别优势和劣势。

内部资源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制约条件,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

分析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应当着重分析这些资源和能力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何种地位,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第一,企业资源分析。

企业资源分析应着重对企业现有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以及资源的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企业资源分析,确定企业资源的状态,找出企业资源优势和劣势;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资源情况的比较,明确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第二,企业能力分析。

企业能力是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等各种资源有机组合的结果,主要包括:研发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营销能力分析、财务能力分析、组织管理能力分析等。

通过分析和挖掘企业能力,了解发展战略能否适应企业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同时还可能发现让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新机会和新领域。

第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存在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能够有助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稀缺资源、不可模仿的资源、不可替代的资源、持久的资源等。

企业在战略分析时,应当将注意力特别集中在那些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上。

(三)要科学编制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层次。

其中,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在最重要的经营领域对企业使命的具体化,表明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

战略规划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1、制定发展目标。

企业发展目标作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绳,通常包括:盈利能力、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地位、技术领先程度、生产规模、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用户服务、社会责任等。

关于发展目标的编制,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发展目标应当突出主业。

在编制发展目标时突出主业,将其做精做强,做成行业“独一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是许多成功的跨国公司的经验之谈。

然而,我国少数大型企业存在盲目投资非主业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非地产主业的央企投资房地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

此举既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集中精力做强主业,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发展、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

第二,发展目标不能过于激进,不能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否则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或经营失败。

为追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有些企业转而制定激进的发展目标。

在这种浮躁心态的驱使下,这些企业盲目做大,不惜成本,急于“铺摊子”,试图在短期内就打造成为巨型企业。

但是,这种所谓“跨越式”发展,在内部管理能力难以跟上、风险管理水平不匹配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外部环境“风吹草动”,企业很可能倾刻间“灰飞烟灭”,迅速走向衰败。

第三,发展目标不能过于保守,否则会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在过于保守的战略引导下,企业由于发展目标易实现而沾沾自喜,久而久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不能及时抓住市场机会,导致发展滞后,最终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2、编制战略规划。

发展目标确定后,就要考虑使用何种手段、采取何种措施、运用何种方法来达到目标,即编制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应当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制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以及达到发展目标必经的实施路径。

3、严格审议和批准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拟订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发展战略方案进行审议和批准。

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建议方案,是董事会的重要职责。

在审议过程中,董事会应着力关注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具体包括:第一,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第二,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第三,发展战略是否突出主业,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发展战略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第五,发展战略是否客观全面地对未来商业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预测;第六,发展战略是否有相应的人力、财务、信息等资源保障等。

董事会在审议中如果发现发展战略方案存在重大缺陷问题,应当责成战略委员会对建议方案进行调整。

企业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应当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后付诸实施。

三、如何实施发展战略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施发展战略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企业只有重视和加强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所有相关目标领域全力推进,才有可能将发展战略描绘的蓝图转变为现实,铸就成核心竞争力。

为此,企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统一领导,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进行分解、落实,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