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兴工业区的发展与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二)衰落原因(资源型的共同特征) 13.生产结构单一。五大工业部门均为传统工业,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 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某一部门衰落,必然引起全区生产衰落。 14.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重已下降到30% 以下。另一方面,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15.世界性钢铁过剩。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 钢铁市场竞争激烈。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产品的广泛应 用,需用钢材料少的新兴工业的兴起,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 16.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 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17.环境质量下降。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 的要求,并且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新兴企业不愿到这里落户。
三.大运输量工业 23.特征:指工业生产规模大、原料中有用 成分含量少、加工过程中失重性大的工业 企业。如钢铁联合企业、大型有色冶金工 业、重型机器制造工业等。一般大运输量 工业每年在输入原、燃料或运出产品的某 一方向,运输量达5万吨以上,需要建铁路 专用线或专用港口、码头。这类工业布置 要求具有良好交通运输条件,特别是廉价 的水运条件。 24.应用情境:大运输量工业,由于生产规 模大、交通运输量大,占地面积大,发育 程度高,需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多,就业人 口多,通常会形成工业城市。如钢铁城、 石油城、汽车城等。
五.硅谷 (一)产业特点 26.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 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 27.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 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 占较大比例。 28.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 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 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29.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 占比例较高。 30.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世界工业发展历程
世界工业发展历程
1.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英国为中心,机器化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如蒸汽机、纺织机械等的应用,大规模生产和商品交换加快。
2.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电力和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如电灯、电话、内燃机等的出现,加快了生产效率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3.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的应用,推动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革。
4. 工业化国家的崛起:20世纪以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逐渐崛起为工业化大国,推动世界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多极化的全球经济格局。
5. 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近年来,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腾飞,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并对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重塑和重新分工。
6.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化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问题日益严重,推动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提出和应用。
7. 工业互联网的兴起:近年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提
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8. 工业转型升级:面对全球经济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许多国家开始进行工业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9. 地区工业合作的加强:为了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许多国家加强地区工业合作,推动工业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10. 未来工业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需求的变化,未来工业发展将呈现出更加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的特点,推动全球经济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不仅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还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品创新。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当今世界工业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当今世界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当今世界工业的发展现状。
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贸易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使得工业生产变得越来越全球化。
许多国家将自己的优势产业转移到了其他地区,以获取更高的效益。
同时,发达国家在技术和创新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以提高工业竞争力。
这些变化使得全球工业在整体发展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工业生产正日益数字化和智能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制造成为可能。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工业互联网的兴起也推动了工业生产的改进和升级。
其次,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工业的重要目标。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日益关注,各国工业开始关注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的应用和绿色技术的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三,制造业正朝着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许多国家转向研发和创新驱动型制造业。
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成为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
接下来,让我们展望未来,探讨当今世界工业的未来趋势。
首先,工业4.0将继续推动工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工业物联网的普及将大幅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机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将变得更加紧密,智能制造系统将进一步优化整个生产过程。
其次,绿色制造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将成为全球工业的共同任务。
开发可再生能源,并推动能源转型将成为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三,跨国企业和供应链的重要性将继续增加。
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将推动跨国企业的发展,并促使供应链的全球化。
国际合作和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全球工业发展的关键。
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表现与趋势
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表现与趋势第一章: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新型工业化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构想,旨在倡导互利共赢、合作共赢的合作模式,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此举也极大地促进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一带一路旨在打造一个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经济大区。
在这个大区中,中国将资源优势与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经济联盟,促进相关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促进了产能和技术的升级,推动了多双边的产业合作,以及经济和技术创新等多种层面的合作。
这为新型工业化带来了许多机遇。
第二章: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新型工业化需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创新,以推进工业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型工业化时代的大潮中,科技创新是重要的驱动力。
随着不断推进的科技能力,新型工业化的范围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现代科技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工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基于数据的协作、自动化生产,以及更环保、更安全、更廉价的生产提供了支持。
新型工业化也吸引了全球创新领域的高科技企业,这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代表之一。
借助科技创新,中国将会有历史性的机会在全球的产业竞争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第三章:新型工业化对传统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新型工业化的出现是对传统产业的一次颠覆。
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应运而生,全面推进了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新型工业化还有助于实现产业协同,从而改善了传统产业的自我规模和效益。
这意味着,新型工业化可以整合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供应链,从而创造更优质、更高效、更便宜的产品。
此外,新型工业化也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催生了纯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绿色工业和航空制造等新兴领域,为传统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章:新型工业化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尽管新型工业化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它也为社会和人类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可能导致一些传统岗位的消失。
工业布局趋势
工业布局趋势工业布局趋势是指工业布局在发展中的一种趋势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布局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下面,我们将从产业结构调整、地区差异和现代化布局三个方面来探讨当前工业布局的趋势。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是工业布局的重要趋势之一。
现在的工业布局更加注重高端制造业和先进技术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重工业和污染严重的产业正在逐步被淘汰或改造。
相反,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受到更多的重视和投资。
这些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有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地区差异是工业布局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由于国家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布局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一方面,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东北、西南等,将继续发展重工业和资源加工业,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
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如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则更多地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以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种区域差异的工业布局有助于整体提升国家的产业布局水平,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最后,现代化布局是工业布局的另一大趋势。
现代化布局强调的是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完整性。
通过将相关产业集中在一起,可以形成完整、协调和高效的产业链,有助于提高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例如,在某个地区建设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到整车制造和销售,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
这种现代化布局的趋势对于提高工业布局的整体水平和国家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工业布局趋势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地区差异和现代化布局。
这些趋势的变化,反映了工业布局在不断适应和响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通过优化和调整工业布局,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实现地区间的共同发展和协同发展,提高工业布局的整体水平和国家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一、历史中国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了一套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等基础产业。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逐渐引入市场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了工业部门的发展。
二、现状目前,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小: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比重不断降低。
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农业产值的下降。
2. 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整个工业部门的大部分份额。
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工厂,并以其生产规模和制造能力在全球久负盛名。
3.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推动,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金融、零售、旅游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4. 区域差异明显:中国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更加发达,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以原材料加工为主。
三、未来展望未来,中国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将继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 产业升级与转型:中国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2. 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的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3. 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在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正处于从大规模制造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阶段。
中国的工业布局与发展特点
工业规模与速度
中国工业规模 庞大,拥有世 界上最大的工 业产值和出口
额。
中国工业发展 迅速,已成为 全球工业增长 的重要引擎。
中国工业结构 不断优化,高 新技术产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 业快速发展。
中国工业布局 逐步优化,区 域协调发展水 平不断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高技术产业成为重 要支柱
政策建议:政府应 制定相关政策,鼓 励企业向欠发达地 区转移,加强区域 合作和产业协同发 展,促进工业布局 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布局与产业链整合
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地 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 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 发展。
产业链整合:加强企 业间协作,完善产业 链条,提高产业链整 体效率和竞争力。
全球工业格局重塑中的中国角色
中国工业发展现状:规模大、门类齐全,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
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逐渐摆脱传统加工制造的角色
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互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全球工业格局的重塑
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景展望:在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未来将继续引领全球工业发 展潮流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分类:中国工业布局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工 业基础雄厚,产业集聚度高,是中国的工业中心;中部地区以重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是 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开发和加工工业为主,是国家重要的生态 保护和资源转化区。
的中 特国 点工
业 发 展
地理位置:中国 地势复杂多样, 不同地区自然条 件差异显著,对 工业布局产生影 响。
自然资源:中国 拥有丰富的矿产、 水能、土地等资 源,为工业发展 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发展历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建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处于极度贫困和落后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优先发展工业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在此阶段内,中国实行了“三线建设”计划,建设了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
1957年全面规划调整时,中国工业产值已经达到247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3倍。
第二阶段(1958-1966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跃进”,强调快速发展,实施了一些过于激进的政策,导致中国经济遭受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然而,工业产值增长率仍然很高,即使在若干个重要行业中,例如钢铁和煤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三阶段(1966-1977年):这一时期被称为“文化大革命”,国家对工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过,国家仍然在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如钢铁工业、轻工业和冶金工业等。
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发展经历了极速发展和高速增长。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率先实施了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引进海外投资和技术。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国家之一,包括汽车、能源、基础设施和通讯等领域。
总的来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发展历程中,中国走过了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但是在衷心服务于人民群众、创新、改革和开放等方面,中国也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
工业布局与工业结构
工业布局与工业结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的合理规划与调整,对于实现工业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工业布局与工业结构的关系,并探讨如何优化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一、区域差异及产业升级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合理的工业布局需要根据各地方特点和资源禀赋来确定。
一方面,工业布局需要遵循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原则,将各地的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利用。
另一方面,工业布局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工业结构的优化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下降,而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要求我们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向知识密集型和绿色发展的方向转变,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经济竞争力。
二、城市化与工业布局城市化进程是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背景和动力。
随着人口的集中和城市的扩展,城市成为吸纳劳动力和提供消费市场的重要场所。
因此,工业布局需要与城市化进程相匹配,加强城市规划和发展,促进城市与工业的良性互动。
工业布局与城市化的关系还表现在空间布局上。
合理的工业布局应将工业区域与城市有机结合,实现工业区域与城市的互动与融合。
同时,需避免频繁的工业用地扩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工业用地的选择需经过科学评估和精确规划。
三、技术发展与工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是实现工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布局优化的强大驱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因此,工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推广应用,推动产业链的升级与重构。
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也成为当今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将促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洪堡、李特尔、拉采尔、白兰士、胡焕庸线、竺可桢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
4、简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5、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阐述各个时期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7、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8、简述现代(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9、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10、21世纪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动向。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名词解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整合、文化景观、人地相关论、文化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2、概念辨析:(1)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2)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3)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与可能论(4)文化景观与文化区(5)文化区与文化整合3、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4、请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
5、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位一体”的统一性。
6、文化扩散有哪些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7、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8、简述文化景观的概念、特征。
9、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10、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11、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
12、比较“地理环境决定论”与“或然论”。
13、试简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14、简述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历程。
为什么说协调论比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都要完善和科学?15、和谐论是人地关系理论中较完善和科学的理论,试简要说明该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要点,并加以简要评价。
高一地理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高一地理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城市化的动力是政府大力发展房地产。
【答案】错误【解析】试题分析: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
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动力。
2.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功能越强,彼此之间相距较近。
【答案】错【解析】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功能越强,所以彼此之间相距较远。
故错。
【考点】城市的等级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城市等级与数量、服务范围、相互之间距离的关系。
3.区域间的经济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如发达地区可为落后地区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品。
【答案】错误【解析】区域间的经济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发达地区较落后地区主要的优势条件为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没有自然资源的优势。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联系。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在发展上的优势条件的差异即可判断。
4.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答案】正确【解析】成都hi规模越大,一般等级越高,则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掌握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注意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服务种类之间的关系。
5.地球上只有在春秋分日的时候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大致相等。
【答案】错误【解析】晨昏线为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的地球大圆,故始终平分地球,进而使地球上的昼半球和夜半球范围始终大致相等。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分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晨昏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即可判断。
6.某城市地铁开通后,沿线出现了新的商业网点,这表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带来了商业网点的相应变化。
【答案】正确【解析】材料直接反映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的基本信息,结合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布局的影响分析即可。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模式的演进与选择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模式的演进与选择内容摘要:工业是创造国家财富的主要源泉,是构成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从我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和发展需要,历经了多个发展阶段,体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本文综述了我国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同时对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简析了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工业化发展模式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因此,依靠工业化建设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我国很长时间以来推动工业化建设的主导思想。
从工业化发展过程来看,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国家,中华民族长期被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两大问题所困扰,中国工业化的最初动因就是为了解决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这两大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工业化发展特征进行了总结,并简析了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
国外工业化发展模式综述工业化发展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理论界定,但从世界各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分类方式和发展模式:按国别划分,可分为英美模式、法国模式和德日模式。
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工业革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自发产生和进行,被称为内生型工业化。
美国工业化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化模式的延伸,美国在英国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内部创新,建立了更先进的生产模式,并且通过灵活的经济体系和政府强有力的指导政策,对工业快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法国社会把建立民主体制视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法国模式是一种介于内生型和应激型两种模式之间的类型。
中国工业化进程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不足
部分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自 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展不 足。
国际化程度不够
中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国际化程度仍需加强。
03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重点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 生产效率。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逐渐模糊,制造业服 务化成为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重要手 段。
中国工业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角色
世界制造业大国地位稳固
01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之一,特别是在
汽车、电子、钢铁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02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技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未来,智能制造将呈现以下趋势:一 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 ;二是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 模式普及;三是绿色化、低碳化、可 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
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的策略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 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 投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坚定信心,持续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
01
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机遇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国际科 技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 的地位和作用。
0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 兴产业,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产 业体系。
03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发展与 环境保护相协调,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高三一轮的地理复习,初步掌握了高考范围的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高三一轮的地理复习,初步掌握了高考范围的地理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地理的二轮专题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屇选修地理的学生有75名,但这批学生的基本素质不高,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仍明显的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了。
初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还不全面,联系区域地理进行学科内综合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学生的地理学习上还缺少方法。
好在经过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这也为今后的复习减轻了些难度。
教材分析: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自2004年江苏省自主命题,今年是自主命题的第二年,高考平稳过渡后难度一定会有所提高。
而高三地理的复习内容多,任务重,学生要在本学期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必修、选修教材的内容的复习,同时还要补充江苏乡土地理专题内容,二轮复习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时间紧,如何抓住重点,同时又能突破学生复习的难点,并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突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的掌握及当前人地关类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教学任务及总要求:1.复习地球和地图的基本地理工具知识,这是学习初高中地理的基础,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地球形状、大小和运动的有关知识;2.复习高中地理上下册必修和选修一二册课本,认识地理环境的构成及一些基本规律,原理,使学生全面认识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主要措施:1.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强化对初中的地理教学一一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2.充分利用现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3.针对江苏省自主命题的形势,加强省内兄弟学校的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4.精讲精练精批精评,以巩固和强化重难点知识,突出双基训练,以高考题为切入点,熟悉各种高考题型,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
我国工业布局及其发展状况的分析
我国工业布局及其发展状况的分析作者:马慧娟李林王博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16期摘要:我国工业布局经历了历史性变化,工业的发展状况基本上进入现代化工业的中期水平,显现了不够均衡的状况,区域经济发展也体现出一种新的趋势,所以,科学规划工业布局成为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工业布局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一是我国工业布局的发展历史(包括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1949年至1978年;1978年以后至今);二是我国工业产业经济布局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三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包括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布局历史演进发展趋势一、我国工业布局的发展历史(一)1949年以前的中国工业布局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心城市,如上海、广州、厦门、大连、青海、天津等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量很少。
集中在北京、郑州、长沙、成都等地。
所以,工业布局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1)工业布局东多西少的不均衡性。
(2)工业布局拥有者主要是一些对国家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官僚资本和新兴的民族资本。
(3)二元化的产业结构突出,主要是轻纺工业和军工业。
(二)1949-1978年的中国工业布局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工业布局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虽存在一些问题,但产业发展仍取得了很大成就:(1)建立了较系统、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工业产业化体系,工业产业的规模和其总量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我国西部的地区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打破了东西部工业产业的不均衡性。
(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布局趋向科学合理化。
(三)1978年以后至今的中国工业布局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工业布局及其产业发展再次进入新阶段。
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1)制度创新。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与工业发展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与工业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部门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中国的工业发展中,主要工业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以及工业发展的情况。
一、大广东地区广东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最发达的经济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
广东地区的主要工业区包括深圳、广州、珠海和东莞等地。
这些城市以其先进的制造业和工业基础设施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公司。
广东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纺织和服装、玩具和塑料制品等领域。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工业区包括上海、江苏苏州和浙江杭州等城市。
这些城市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船舶建造、电子设备和化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大都市。
三、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
该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石家庄等城市。
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石化、建材和装备制造等重工业领域。
尤其是河北省,以其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
四、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主要包括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份。
该地区的主要工业区包括南京、苏州、宁波和杭州等城市。
长三角地区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化的工业基础设施而著名。
该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涵盖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纺织和服装、化工等领域。
总结起来,中国的主要工业区包括大广东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这些工业区在中国的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区也在不断壮大,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的工业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和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业布局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中部地区:发挥 资源优势,承接 东部地区产业转 移,重点发展装 备制造、能源、 原材料等产业
西部地区:依托 资源优势和地理 优势,重点发展 能源、矿产、特 色农业等产业
东北地区:加强 传统产业改造升 级,发展现代农 业和先进制造业, 推进产业转型升 级
第四章
中国工业发展的挑战 与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未来展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将为中国工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工业合作 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扩大市场准入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 业布局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目
录 文 本
贰 展中
历国 程的
工 业 发
叁 局中
特国 点的
工 业 布
肆 的中
挑国 战工 与业 机发 遇展
伍பைடு நூலகம்的中
未国 来工 展业 望发
展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中国的工业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
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环境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破 坏
生态保护:工业发展与生态保 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能源消耗:中国工业发展对能 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短缺 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本文将探讨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读者提供对中国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入的理解。
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发展(1949-1978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
从 1953 年开始,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援助为重要基础,进行全面的工业化建设。
在这一时期,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到 1957 年,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发展(1978 年至今)1978 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时期的工业发展主要特点有:1.工业生产迅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由以重工业为主转向以轻工业、机械电子产业为主,近年来又转向以高技术产业为主。
3.工业布局逐步合理:过去我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中西部地区发展工业,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4.企业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总里程世界第一,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机场总数世界第二,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
科技创新现代化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例如,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采集月球样本并返回地球,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独立导航系统的国家。
此外,我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实现了空间站核心舱的成功发射和与地面通信的高速率、低时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新兴工业区的发展与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难点21 世界新兴工业区的发展与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但许多工业区地方性网络不发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经济的总体发展。
借助新兴工业区的研究(例如意大利新兴工业),可采取适当措施,来促进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难点磁场
1.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2000年山西卷)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2.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有“世界工厂”的美誉。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掌握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 GE(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产品流程示意图
材料 2 中国制造电器及中国品牌电器占世界市场份额
图21—1
材料3 GE 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阶段
(1)GE 公司在中国大量采购电器成品的主要原因是。
(2)材料2说明我国电器生产企业。
(3)材料3的阶段Ⅱ和阶段Ⅰ相比:对 GE 而言有利于;对中国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4)材料1说明中国电器工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型产业上,以后必须
向型升级。
(5)就中国电器企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案例探究
[案例]读某假想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示意图(图21—2),该图反映某假想区域产业的现状和规划中的未来情景。
在科技投入加大、人的创造力提高、电脑网络不断完善、知识交流日益通畅等条件下,政府的服务职能强化,企业之间及其与科教机构之间联系加强,工业经济将向知识经济转化。
分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21—2
(1)将区域的现状和未来相比
A.知识流动的速度大体相近
B.产业部门大体对应升级
C.技术融合的程度大体相仿
D.对外开放的程度大体相同
(2)从现状到未来,劳动人口职业转化的主要趋势是向转化。
(3)未来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中最主要的是。
(4)大众服装加工业和计算机装配业务在未来区域中消失了,因为这些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需要向的地方转移。
命题意图:该题以假想未来区域产业结构和现在状况对比图,考查考生对于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过程中几点变化。
知识依托:新工业区有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各企业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
错解分析:第(2)小题失分多,多数考生错答成“知识型”,其原因一是未理解劳动人口职业含义;二未分析到随着知识经济到来,必然有大量富余人员转向第三产业如(服务业)。
解题方法与技巧:工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其区位条件的变化上,而且在信息流通、内部联系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解答此题要紧紧把握这
两点,仔细阅读文字说明和图形,并且和课本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
第(1)题,该区域现状和未来比较有了几个变化,但要抓住该图所揭示的根本问题:联系加强,知识加强了,流动的速度更快了,开放程度扩大了,而且相对现状,各个产业部门都相应升级。
答案应为B。
(2)(3)题,由图中的几个例子如“通用机器制造业——数控机床等机电一体化”“大众服装加工业——高级时装设计和加工业”的对应升级,可明显看出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注重知识投入升级。
大量富余下来的剩余劳动力将向服务业转化。
第(4)题随着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的发展、工人工资成本的增加,那么相应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如大众服装加工,计算机装配)将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地区转移。
答案:(1)B (2)服务业(3)知识和技术(4)劳动力有廉价劳动力
●锦囊妙计
相对于传统工业而言,首先新兴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业区位选择上的四个方面
的变化,即:一是原料地的影响减弱,而市场的影响逐渐增加。
二是交通运输是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但偏重于航空和高速公路等现代化交通,三是信息的通达性是工业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是劳动力的素质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其次新兴工业体现的三个“新”,即:一是时间新,二是地区新,三是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再次,应用所学知识指导中国的实际问题。
例如温州的专业商品产销基地类似于意大利的新兴工业,但是没有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企业之间没有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而是彼此成为竞争对手。
把握以上三点,在做到关于中国工业发展变化时基本上能做到有的放矢。
●歼灭难点训练
1.海尔集团将电冰箱等产品打入欧美市场,并不是依靠()(1999年全国卷)
A.企业的全球战略
B.对欧美人消费特点的掌握
C.世界级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理念
D.自然资源优势和临海的地理位置优势
2.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的服务业部门是()(2001年广东卷)
A.广告业
B.金融业
C.房屋装修业
D.互联网服务业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回答3~7题。
3.该厂产品可能是()
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
4.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A.海港
B.航空港
C.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
5.该企业还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这一过程称为()
A.本地化
B.全球化
C.城市化
D.
工业化
6.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A.快速交货,及时应变市场变化
B.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C.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D.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7.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方式布局工厂的地方,应当()
A.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B.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提供广阔的市场
D.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8.读图21—3,回答下列问题:
香港主要工业与进出口总值比重变化图
图21—3
(1)从总体趋势看,香港的工业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比重持续上升。
(2)图中所示的变化反映了香港工业呈现
出由密集型向密集型转变的趋势。
(3)香港工业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4年的24.3%迅速降到1994年的9.2%,主要原因有(填写下列正确选项代号)。
①第三产业发展迅猛②工厂转移到深圳等地
③政府限制工业原料的进口④工业生产持续衰退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解析: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意思是说该企业布局区位因素之一应是劳动力数量,即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即A项中的“硅谷”在东南亚设分厂,利用当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地租。
答案:A
2.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中三幅图表,另外还需注意文字的组织,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1)中国廉价劳动力;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可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2)生产量大,但名牌少;注重生产环节,但不注重产品开发及市场宣传
(3)缩短产品开发与制造之间的周期,提高竞争能力与中国企业争夺优秀科研人才(4)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
(5)加大产品开发研究投入;注重市场开发;树立品牌意识。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作为一个跨国公司,海尔集团的电冰箱等产品走入欧美市场,得益于许多优势条件,但作为一个非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其冲入国际市场显然和其生产地青岛的自然资源和临海位置没有多大必然联系。
答案:D
2.解析: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的服务业部门应是劳动密集型工业,而其他选项为技术密集型。
答案:C
3.解析:由题意可知,该企业大约应是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该产品生产周期极短,市
场更新换代快。
据此判断最可能是电子产品。
答案:B
4.解析:由题中“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可知该产品的运输主要方式是航空运输,因此为节省时间,该企业应布局在航空港附近。
答案:B
5.解析:该企业把一些为该产品生产零部件的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使其整个生产过程在中国进行。
我们称这工程为本地化。
答案:A
6.解析: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由于存在生产上的联系,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利于加强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
答案:AB
7.解析:结合该电子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我国实际情况应当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答案:BD
8.解析:该图以“香港主要工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变化图”为线索,要求学生能读图分析出香港工业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1)纺织电子电器(2)劳动技术
(3)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