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传统文化复习内容期末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悠久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乃至塑造个人的精神风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一、儒家文化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儒家始终倡导仁爱之道,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仁爱亲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孔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倡导仁爱之道,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3. 论语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20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二、道家文化1.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施为,重视修身养性、养生保健,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和解脱。
2. 老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是其代表作。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道德经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道德经》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共有81章。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足不辱”等。
三、佛家文化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解脱生死轮回,超脱尘世,追求涅槃。
2.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有何特点?《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哪些本土文化元素?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道教、儒家等本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以上便是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末考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末考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末考试****一、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宝贵文化遗产,涵盖了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期末考试旨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和理解,检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提高对这一宝贵遗产的传承意识。
**二、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仁爱、礼义、忠孝等道德伦理观念。
学生需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包括“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等核心理念。
此外,还需要理解孟子、荀子等后来儒家学派的发展,以及儒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和演变。
**三、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强调“道”和“无为而治”,注重个体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学生应理解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等核心思想,以及道家与儒家在哲学观点上的异同。
对于道家经典《道德经》的解读也是本次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生死轮回、慈悲为怀。
学生需要了解释迦牟尼佛的生平和教义,明白佛教的四谛、八正道等基本观念。
同时,还需掌握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以及佛教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五、文学艺术**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
学生需要熟悉古代诗词、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经典作品如《红楼梦》、《庄子》等也是考试的重点,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六、传统节日和礼仪**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和礼仪是文化传承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生需要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同时掌握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的礼仪规范。
**七、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独特的体系,但也需要与时俱进,保持活力。
考试内容将涵盖如何在传承中注重创新,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八、结语**本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末考试旨在通过全面深入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考试形式:开卷,满分100分)
一、中国传统文化,有的学者也将其称之为国学,目前国学专家非常活跃,通过多种形式,比如电视媒介,进行国学知识的普及,且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一百多过国家设立了二百多所孔子学院,国学由国内日趋世界化,针对此种现象,请举例说明,并谈谈对此问题或现象的看法。
(论述。
25分)
二、请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关联。
(15分)
三、根据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请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 15分)
四、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应包括那些个方面?(15分)
五、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说明,针对现时代我国思想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认同多元的实际社会历史实际,在此背景下请简要说明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15分)
六、根据你所熟悉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哲学家,任选一位),请列举一例简要说明其思想内容、特征。
(15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doc11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0分,每题1分,共10题)1、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
2、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
3、理学“二程”指的是程颢和。
4、周易包括和。
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6、“民为贵,社稷为重,”是思想家孟子对春秋以来民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
7、中国传统宗教观包括、和。
8、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9、中国著名的人性论有孟子的,荀子的,和董仲舒的。
10、在中国,笔、墨、纸、砚被合成为。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1、中国历史上开始实行郡县制的朝代是()。
A.秦朝B.宋朝C. 元朝D.明朝2、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是()。
A.君主制B.科举制C.宗法制D.九品中正制3、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所谓“五常”指的是()。
A.仁、义、礼、智、信B.仁、义、礼、智、勇C.忠、孝、仁、爱、信D.知、礼、义、廉、耻4、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5、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朱熹B.王阳明C.张载D.陆象山6、中国文化的两大基石是()。
A.科学和法律B.科学和道德C.道德和艺术D.道德和宗教7、()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B.黄河文化的辐射C.长江文化的辐射D.北方文化向南迁徙8、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汉代的()。
A.分封制B.世袭制C.贵族制D.推恩制9、文化的核心层次是()。
A.物态文化层B.制度文化层C.行为文化层D.心态文化层10、原始儒学经典中的“五经”是指()。
A.《诗》、《书》、《礼》、《乐》、《易》B. 《诗》、《书》、《礼》、《论语》、《孟子》C.《论语》、《孟子》、《春秋》、《大学》、《中庸》D.《诗》、《书》、《礼》、《易》、《春秋》三、判断题(10分,每题1分,共10题)1、中国文化讲究不偏不倚,不讲个性。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期末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期末重点题型:1、标点题。
(共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重点放在庄子的常见篇章,一般一篇论语两篇庄子,基本就是逗号句号问号以及可能有必要的分号,算是送分题。
)2、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3、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4、材料分析题(共1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5、论述题(共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一、儒家:1、儒(2点)大致有以下三种界说:第一种,认为儒是种达名,是术士之称,通常指特定礼仪或仪式的文化人;第二种,认为是类名,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即“六艺”;第三种,则认为是私名,指儒家、儒学。
三者关系首先,儒有达名、类名和私名之别,这三种既是种类的区别,同时也体现了儒的历史发民过程,即“儒”日益专名化,并且自孔子之后开始日益作为“儒学”、“儒生”、“儒教”等特定内涵的专有名词,而这一过程是自孔子开创的,即日益赋“儒”予孔门学说的精神内涵;其次,儒虽然日益专名化,但是“儒”的达名、类名仍然影响着作为私名“儒”的发展趋向,即“儒”并非总是向上的,也是向下的,即面向最为广泛的人间的,只是这种影响也是在私名的规范、场域之下进行的。
2、孔子(2点):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言论收录在《论语》中,其主要思想有“礼”、“仁”等。
3、《论语》(2点):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汉世共有三个版本,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主要通行本有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论语集释》等。
4、孔子的正名学说(3点):“正名”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主张。
“名”以言“礼”,“礼”意味着规范、秩序本身,而规范、秩序却是需要通过“名”来加以具体表征和具体呈现,“名”确立起为全社会所认可的规范、秩序,确立起不同人的不同职权,也确立起不同人之不同职权的使用范围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 自强不息2. 厚德载物3. 实用主义实践理性4. 超脱圆滑辩证思维2、自强不息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觉上进☆.勤恳劳动☆. 不怕困苦☆.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不仅是君子应有的风范、也是一般男子汉应有的风范;而且还是民族、国家应有的风范;3.厚德载物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易·坤卦·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宽厚待人..宽即宽容、厚即厚道..☆.和合兼容..文化兼容;宗教兼容; 神仙兼容4.汉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5个阶段;到汉晋时期遂完全成熟和定型..5.简述汉字造字的六种基本方法..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同义互训6假借;同音替代.. 6.“三皇五帝”正统的说法是指哪些人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正统观点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7.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龙最初是生殖图腾;后演化为政治图腾..1.首先是远古人生殖崇拜的结果..2.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3.农耕文明需要雨水保护..龙主管雨水..8.简述《易经》包含的哲学思想..1. 对立统一的思想2. 变化发展的思想3. 矛盾对立与转化的思想4.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5. 无限发展的思想9.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阴阳鱼图》:据明朝初年的赵挥谦说;南宋时;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搜集这些图;蔡得到三副图;这是其中之一..不知什么原因;朱熹没有见到这幅图..赵挥谦也是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李申认为;我们最好相信;这图是元朝末年的人创造的;也可能就是赵挥谦创造的..10.简述孔子“君子观”的主要内容..为人处世之道—君子观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的实质:爱人2.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的实质:适宜3.礼是仁义的表现形式礼的实质:体仁行义的行为规范4.时中中庸之道: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5. “知命” 尽人事而待天命11.简述儒家之“儒”的本质含义..儒;含有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人之意..儒家的儒;正是这种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君子儒;而非小人儒..12.述评儒家的“穷独达兼”的为人处世之道..穷独达兼..义孔子:“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对此有很好的表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3.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3.启发式教学方法4.实事求是的学风14、儒家的理想人格——内圣外王内涵:内圣;指内心有深厚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修养;即内修圣人之德..外王即外施王者之政;指把主体内在的修养所得;推广于社会;使天下道一风同..用儒家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通过修身来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方法:三纲八目:三纲:①明明德;②亲民;③止于至善..八目:①格物、②致知、③正心、④诚意、⑤修身、⑥齐家、⑦治国、⑧平天下;15.述评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当仁不让;义不容辞..义孔子为中国人做出了楷模——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杀身成仁;舍身求义..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以天下为己任;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的精神;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今天的脊梁..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16.道家思想的出发点是什么杨子、老子、庄子的答案各是什么出发点:全生避害杨朱的方法——逃离人世;遁迹山林..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17.简述道家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袭明:按道、常、规律办事..处柔:贵柔守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46章所以要“寡欲”..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18.述评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人生哲学..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19.庄子的理想人格——浑沌、神仙《应帝王》中有一个寓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19.述评庄子的生死观..主张“重生”;反对“轻生”“外生死”超生死——游无何有之乡20.“视死如归”的含义及其文化渊源..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大宗师》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圣人“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21.简述庄子的幸福观..相对幸福自由尽性以理化情;达生知命绝对幸福无己、无功、无名22.简述中国道教的特点..①它是重视今世、重视生命价值的宗教..②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即相信仙人、仙境的存在;世人可以寻求到或修炼成仙..③是重视科技的宗教..23.简述佛教中“菩萨”的含义及其精神境界..波罗蜜修渡成功的人便是“菩萨”..“菩萨”是梵语菩提觉悟萨陲有情的译音;中文直译即为“觉有情”;即多情的慈悲救世的得道者..24.简述佛教中国化的主要表现..1.死后成佛到今生成佛2.禁欲主义苦行僧被修正3.长期修炼成佛到顿悟成佛4.佛教对中国巫术的妥协25.简述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小乘佛教:认为世间无常;人生是苦..主张出家修行;宣称生死轮回;在轮回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罗汉大乘佛教:主张世间无常;一切皆空..把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解脱说成是最高、最真实、最理想的精神境界;叫作“涅磐”.. 菩萨、佛26.简述《三十六计》的成书时代及其作者..檀公即南朝刘宋王朝大将檀道济385-436年;高平金乡今山东省济宁金乡县檀庄人..2008年9月;在檀道济的家乡济宁地区发现了玉简册书《三十六计》;玉书尾片刻有“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即公元596年;距檀道济仅160年左右..27.简述中国古代的战争观..㈠.义战而礼战㈡.强兵而重战㈢.弭兵而反战㈣.义战而仁战28..述评“向戍弭兵”..“弭兵之会”就是谈判修和;停止战争的盟会..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约合晋卿赵子文、楚令尹子木等在宋结盟;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弭兵之会”;又称“向戌弭兵”..此次弭兵大会共邀请了十余国参加;并约定;除齐、秦大国外;其余各国均需准备双份礼品;分别贡于晋、楚盟主国..从此;小国的贡纳负担增加了一倍之多..“弭兵”也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向戌弭兵受到了子罕的批评:“凡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起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纵无大讨;而又求赏;无厌之甚矣”子罕的意见有三:①弭兵不利于小国..②弭兵不合天意..天生五材..③弭兵不符合圣人之道..《左传》是褒子罕而贬向戌;尚武备而贱弭兵..28. 如何看待宋襄公的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举兵伐郑;楚军为救郑而与宋军战于泓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29、子曰:仁者爱人..其爱人的最低标准是什么爱人之首要在哪里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爱人的根本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爱人的始要:亲亲为大30.“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观合理性及其弊端最早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的是《礼记》..《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此大乱之道也..”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把灭人欲当作存天理的必要条件..天理与人欲的关系:①相互依存..他说:“有个天理就有个人欲;盖缘这个天理;须有个安顿处;才安顿得不恰好;便有人欲出来..”②相互对立..朱熹更强调天理人欲的对立..认为“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人欲在界限上虽是不确定的;但在性质上却是不容混淆的、对立的..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二者不可调和..总之;一个人;食;足够即可;饭要吃;来点肉;来点酒;都是可以的;但大鱼大肉;花天酒地;奢侈浪费;贪图享受;则是过份了;违背了封建道德规范;不该吃的你吃;不该穿的你穿;总追求好吃好喝;则是人欲;要灭绝..色;不能没有;有即可;但有必须是在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前提下的有..32、三皇五帝中三皇的各自功用三皇的功业: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具去毒”;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神农氏:“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文化: 1)广义: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一切活动及结果2、宗教:宗教是以对神灵或超自然力的信仰为核心的一种社会意识,也是一种行为和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文化系统。
3、图腾信仰:是原始人将动、植物或天体等无生物视为祖先,认为它们进入了人的生殖序列,成为人类自身繁殖的某一性系(男性或女性始祖);同时,图腾也是部族的标志、旗帜或图腾。
4、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古代特有的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是中国的本土宗教。
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吸取方仙道、黄老道、以及经学、墨家等宗教或学派的某些观点和方法逐渐形成的。
道教从产生时起就表现出宗教“杂家”的面貌。
5、三礼:是中国礼学和礼制的渊薮(sou 三声),奠定了中华礼仪之邦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三礼之学”。
《周礼》原名《周官》是一部通过管制来改变治国思想的著作,成书年代说法不一(西周到汉王莽时代)记录五礼及周代的官职。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仪礼》共 17 篇,记载上古社会的礼仪规范,成熟最早,文字古奥(包括士冠礼、士婚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士丧礼等)《礼记》是对《仪礼》的解释和论述,对礼的理论层面的问题的阐述注意发挥礼义,论述的问题多具有普世价值,文字平易,颇有文采。
又称《小戴礼记》6、孔子:公元前44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路过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推行“礼”,倡导“仁” ,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后人尊其为“至圣先师” 。
“万事师表” 。
为中华民族建立了道德观和价值观。
7、三孔:1)孔府:衍圣公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始建于宋代(1308 年),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贵族庄园。
孔府是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文化纲要(复习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纲要绪论谈中国传统文化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二、中国文化的结构和层次:1、观念文化:文化是有思想的人创造的,有系统的思想理论称为观念文化。
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
2、历史文物:器物(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铜镜、古钱)、艺术品(书法、绘画)、古建筑、陵墓、服饰。
3、社会制度:制度文化。
4、古代书籍:艺术科技。
文学、史学、医药养生、农学、天文历算、科技。
5、民俗文化:占卜(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人文”精神2.“自然”精神3.“奇偶”精神4.“会通”精神四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表层:启示性,普及性。
如孔子和老子的名言2深层: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第一节赫赫始祖的业绩一、炎帝农业方面:发展了原始农业,发明了最早的农具耒耜,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耕而作陶),创立“日市”。
医药方面:遍尝百草,一日百生百死。
二、黄帝发明文字:仓颉、沮诵是史臣发明衣冠:冠冕、衣裳第二节北粟南稻的农业1.中国生产性经济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比较同:第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生产性经济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第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由于把捕获的动物驯养成家畜进行繁殖便出现了畜牧业,把野生的植物培养成农作物进行种植便出现了农业。
农业是主体。
第三,原始农业本身发展有阶段性。
生荒耕作制,熟荒耕作制。
异: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
2.中国史前时期农畜业的发展状况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谷物品种。
主要农具种类:耕作农具:铲、耒和锄;收割农具:刀和镰;谷物加工用具:磨盘和磨棒。
家畜有猪、狗、鸡、牛、羊。
新石器早期已经驯养了猪、狗、鸡,猪的驯养最多。
居住相对稳定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前提,农业发展又促进大规模聚落的形成,所以聚落状况成了反映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三节古陶神玉的世界陶器和玉器的制作是与史前农业相伴发生发展起来的。
0118《中国文化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118《中国文化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念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中国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介绍分析,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基本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关心和思考,培养新时代的人文精神,以期有助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1)该课程的考试为闭卷考试,试卷主要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题型说明题型一:单项选择题题型二:名词解释题题型三:简答题题型四:分析题题型五: 论述题本考试指导使用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6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
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中未给出答案的部分请参考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
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二、复习重点内容绪论(1)了解“文”“化”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概念与西方传统的“文化”概念的区别。
了解文化的本质。
掌握文化与文明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
**文化的本质文化并不是某个物体或实体,它不是在某个地方、某个时刻单独存在的“实在物”,也不是作为一些人的专业或职业的某个固定活动领域、某种特定的活动方式。
文化是在人的一切思想、情感、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包含并显现出来的特征、属性和意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其中包含并显现出来的“人”(人的生存发展状态、能力、方式和水平等)本身。
文化,实质就是人化和化人。
“人化”是指按人的方式改造整个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带上人文的性质;“化人”是指反过来,再用这些改造世界的人文成果来提高人、装备人、造就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更完善。
人类就是这样在不断改造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自己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生存发展的方式、过程、状态和结果本身,用一个整体性的抽象概念描述出来,给它命一个动词式的名字,就是“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文化得核心问题就是人。
2、文化得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得文化(1)广义得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张文化就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得大文化观。
(2)狭义得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得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得文化就是指沿袭传统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得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得艺术文化。
3、文化得本质就是自然得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1)文化得核心问题就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部分:A、人之外得自然。
即不依赖于人存在得自然界;“无机身体”B、人自身得自然。
即人得“有机身体”(3)自然得人化包括两个方面:A、人类对外在自然得能动得现实得改造。
B、人自身躯体得全部得感觉(内在自然)发生属人得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与精神需要)得过程。
4、文化得一般特征(1)从文化得形成上来瞧,文化具有超生理性与超个人性。
(2)从文化得内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得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得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得功能定义:文化得功能就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得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与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得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2)认知功能:人类总就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3)传播功能:言语与文字,实物(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就是潜移默化得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文化得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范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与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就是指人得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与产品得总与(2)制度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得各种社会规范得总与。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常识复习资料汇编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常识复习资料汇编简介本文档是一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复资料的汇编,旨在帮助读者快速回顾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档包含了800字以上的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儒家思想-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爱、礼仪、道德和家庭价值观。
本部分将介绍孔子、孟子等重要的儒家思想家,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观点。
2. 哲学-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和宗教体系。
强调追求个体的自由、自然和平衡,追求与道合一。
本部分将介绍老子和道德经,解释的核心概念和教义。
3. 传入中国- 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
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的重要性。
本部分将介绍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影响,以及中国的主要教派和经典。
4.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曲和小说为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部分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人和文学流派。
5. 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古代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人民通过艺术表达情感、展示审美观念。
本部分将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特点、代表作品和艺术家。
6.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丰富多彩,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本部分将介绍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俗和庆祝方式。
结语希望通过本文档的复习资料,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知识点。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并为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概论考试重点(整理版)
传统文化概论期末重点(整理版)-----Miss魏解释题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老子的认识论。
为学是要日有增益,为道是要日有减损。
求学的过程在于积累,使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多,其结果使人与知合一;求道的过程在于减少(减少:求“道”的过程是一个华去而朴存的过程),其结果使人与道合一。
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并出而对立的关系。
2、中庸。
中不偏,庸不易。
孔子的“中庸”思想,既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术”),又具有品德修养的意义(“行”)。
其要点有四:“中”,“和”,“庸”“安”。
3、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标枝,树梢。
统治者就像山顶上那棵树上最高处的树梢,虽高但不尊崇。
老百姓就像那地上的野鹿,自由自在,悠哉游哉,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4、儒表法里:法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的体系中,理法兼治,德刑并用,实施儒表法里的统治,成为维护地主阶级专政的有力工具,以儒家思想为统治百姓的思想,以法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思想。
5、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Bronze Age)是由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首先提出来的人类物质进化史上的分期概念。
青铜时代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青铜文化,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完整意义上的青铜时代,以传说中的“夏铸九鼎”为开始,经过殷商西周,到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锯,以为金人十二”为结束。
青铜时代基本贯穿于奴隶制社会,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
即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经历约1600年。
6、文化。
自然人化的过程与结果。
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即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广义的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关于大文化的结构与构成,最简单的是划分为二层: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即政治、法律、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3.0版)
期末考试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全面升级3.0版)注:加粗为重要内容,其余各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1,广义狭义文化的概念。
答:广义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极其结果,都属于广义文化,广义文化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文化是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极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极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为小文化。
2,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答:○1增请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华夏文化(特点:整体多元)是世界东方文明的发源地,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2任何一个民族,要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要有它特有的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侨)的精神家园○3汲取养分,助益于现代化建设。
体现在:a义利统一的观念b自尊自强的观念c以民为本的观念d天下为公的观念e道德人格的观念f诚实信用的观念○4集成优良传统,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答:○1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2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4,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1中国的气候大部分地区比较适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2黄河中下游一带是先民生存和繁衍最适宜的地区,形成大片农业区○3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上的○4中国传统文化是东亚地区的中心文化○5中国传统文化因地理环境获“隔绝机制”5,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农耕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6,**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制度的开端,也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7,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2)农耕经济的多元化成分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3)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而不成熟,造就了中国文化及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8,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答:发祥地:黄河中(下)游重心转移: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质农具和牛耕的普及,中国的农耕区域,逐渐像长江流域扩展,秦汉大一统的局面,更为其南移创造了有利条件,至五代、北宋时完成南移。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提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提纲题型:名词解释(30%)、填空(20%)、简述(20%)、论述(20%)一.文化结构的分类(P5)(名词解释)在文化结构的分类上,采用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层次说。
物态文化,通常又称之为物质文化,这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
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诸种条件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的程度与结果,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具有物态实体的文化事物,是人类从事一切文化创造的基础。
心态文化,又称精神文化,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絪缊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系统、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
具体说来,心态文化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社会心理指人们的日常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包括人们的情绪、愿望和要求等等。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升华,并以著作或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流行传播,垂于后世。
行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的行为模式。
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等制度在内。
二.文化的特征(P6)(名词填空)文化的特征是同一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
同一性——文化从最本质的角度上讲是对自然的人化,劳动创造了人,人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化。
人类的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所以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和智慧汇聚。
它为人类社会成员共同接受,共同享有,不为社会成员共同接受和理解的事物,不属文化现象。
时代性——任何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复习
• 从整体上来看,唐宋文化属于不同的类型——书P77 • 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粗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 型,表现出一种外向、粗犷、豪华的特色 • 宋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 型,表现出一种内省、精致、雅致的特色 • 唐文化气势雄壮,宋文化精致细腻
• 唐宋间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原因(见书P74、 P77)
4、《离骚》的文学地位及文化意义何在? 《离骚》的文学地位 (1)第一首个人政治抒情诗。 (2)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文化意义 表现了作者伟大的人格魅力——包括强烈的爱国 情感、执着的人生追求、鲜明的爱憎和顽强的斗 争精神
• 5、诸子散文有哪些鲜明特点?
• 诸子散文具有鲜明的特点——
• (1)思想上,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 己见
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小文化即精神文化)
•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见书P4
•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化? • P7 • 4、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怎样才能 学好中国文化概论? • P7-9
• 第一章—— • 思考题1、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 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 P13-P19
• 3、中国宗教的起源有哪些? • P229 • 4、道教的信仰特征及基本教义? • P232 • 5、道教与世界三大宗教区别何在?
其他宗教都在研究“人死后如何”的 问题
佛教讲修成 正果
基督教讲 死后 升入天堂
伊斯兰教 则认为信徒 死后回到 真主那儿
一致构造的是一个人死以后的世界
◈
道教是乐生、重生、贵生的宗
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对文化发展的 影响
• 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力。 •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全)
第一讲1、《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地位。
冠居“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
是儒家的“五经”之一(《易》《书》《诗》《礼》《春秋》)六经之首。
道家以它为“三玄”之一(《老子》《庄子》《易》)。
2、《周易》一书的组成部分。
(易经、易传)3、《周易》卦形中的两种基本符号及其代表意义。
两种基本符号—阴阳二爻l阴(--)代表阴、柔、女、妻、臣、弱、小、暗、偶数等,代表静态的。
l阳(——)代表阳、刚、男、夫、君、强、大、明、奇数等,代表动态的;4、翻译“《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意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即天道的运行刚健不辍,人应该像天那样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不断努力,发奋图强。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就是说地滋养万物,承载世界,心怀敦厚,福泽无边,地载万物而成其广,海纳百川而成其大,人也应效法大地这种虚怀若谷、无所不容、会通万物的精神,能够包容各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以此倡导“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5、“三才”指什么?(天、地、人。
三才中“人”的概念包括人、鬼、神、万物。
)第二讲1、孔子的生卒年,生活的时代及其历史地位。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
后人尊其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何为“三孔”?(孔府、孔庙、孔林)3、孔子的社会理想及思想核心是什么?(1)社会理想:(周公制礼作乐,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恢复周礼,(“礼”,规范社会秩序。
)希望回到“礼乐征伐”的西周时代使社会归于一种秩序井然,长幼尊卑各得其所的状态。
(2)思想核心:“仁”,规范人的行为思想。
什么是“仁”?——是人们追求目标和应当达到的思想境界,是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本质)是什么?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什么是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又称“大文化”。
3、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试举例说明(1)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2)制度文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4)心态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
这是文化的核心。
4、什么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5、什么是中国文化?它包括那些基本内容?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文体。
基本内容有:一、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翰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三、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四、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五、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六、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化?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1、商周至秦汉及魏晋南北朝的是怎样划分政区的?(1)商周:商朝开始在王室以外地区分封诸侯,世袭统治权。
西周实行了“封邦建国”,“受民受疆土”的典型分封制。
(2)秦朝郡县制基本上推行到全国。
(2)西汉初年,采用“郡国并行制”。
(3)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基本保持州、郡、县三级。
总的来看,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多样化有何影响?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3、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障碍的阻隔,而是中国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因为在本文近代文明兴起之前,中国是东亚乃至当时全世界最强大、最富足的国家,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无求于人。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概况如何?(1)早在四五千年前,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中游地域。
仰韶文化(河南)和龙山文化(山东)遗址,表明了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渔猎而向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风貌。
(2)从长江中下游的屈家岭文化(湖北京山)及钱塘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遗址上,人们发现我们的先人的农业生产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说明了中国的农耕区曾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的转移。
(3)隋唐以后,长江中下游区域迅速成为京都及边防粮食、布帛的主要供应地,“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2、简述中国古代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1)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先人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从事家畜养殖和制陶,雕刻玉石、玛瑙、象牙等手工艺制作活动,夏朝,商朝,青铜制造有了相当的规模。
西周已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2)西汉时,已重视兴修水利。
采矿和冶铁业有了大的发展,铁制品成为主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
当时还能制作出带花纹的丝织品,漆器制作相当精美。
(3)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后,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和南北经济交流。
另外,隋朝已经能够建造高五层的大船。
著名的赵州桥是当时的工匠李春所建造的。
(4)唐朝的经济空前发达,在不少地方设立商馆,进行对外贸易活动。
(5)北宋,南方经济发展较快。
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北宋时期发明和完善的科学技术。
(6)明朝是微露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7)清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多元化经济成分更加繁茂。
在丝织业,棉布业,造纸业,冶铁业等行业中,手工工场有增加的趋势。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中国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的,同时农耕经济包容着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包括手工业、水利、采矿、冶铁、纺织、造船、建筑、贸易等”这一结论。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1、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
(简记:家族国构)2、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些什么特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有四:一是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二是经济基础稳固,土地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护了专制者的统治;三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以皇帝与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共同决策的机制逐步被皇帝独断所取代;四是对人身控制严密。
(简记:武控长经基固专极端人控严)3、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1 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
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
2 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其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
3 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1、中国神话故事中“钻木取火”的是燧人氏。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诀别。
2、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
3、原始宗教崇拜有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4、原始艺术主要形式是原始彩陶、陶绘、雕刻和岩画。
5、“三皇五帝”比较通行的说法指的是谁?三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6、上古三大文化集团概况(1)华夏文化集团。
包括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布区。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共同祖先。
(2)东夷文化集团: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龙山文化和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代表人物是后羿和蚩尤。
(3)苗蛮文化集团:主要活动在湖北、江西一带,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
东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归入此文化区。
代表人物是伏羲和女娲7、周代文化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周人的文化维新首先表现在守法制度的建立,其次是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固定下来的礼制和与之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的乐,即“制礼作乐”。
周人的礼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家族生活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侧面,前者为“仪”,即各种礼节和仪式。
周制规定,各级贵族祭祀、用兵、朝聘、婚丧都要遵循严格的合乎其等级身份的礼节仪式,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的上下尊卑之别;后者主要由“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和“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组成,二者统一在其主旨上,就是“别贵贱,序尊卑”,以保证“天无二日,士无二主,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8、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儒家:孔孟,道家:老庄墨家:墨翟法家:管仲、子产、李悝《法经》、韩非子阴阳家:邹衍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提法。
10、什么是今文经和古文经前者是指西汉时朝廷为了便于经学流播,下令搜集流散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著作,写为定本,作为传述的依据。
由于这些经书系用当时流行的文字记录整理,故称为“今文经”;后者是指西汉的鲁共王刘余、北平侯张苍、河间献王刘德等人通过种种途径所发现的儒家经书,它们系用古文字写成的,因称“古文经”。
两者不仅在文字上大不相同,而且在篇数上也不一致。
11、什么是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粗放、外倾、色调浓烈的开放型文化,表现出一种外向、粗犷、豪华的特色。
宋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表现出一种内省、精致、雅致的特色12、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的建构,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13、元杂剧的文化意义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类?代表作各有哪些?(见第九章)元杂剧的文化意义在把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在内容上,元杂剧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声,谴责黑暗,倾吐不平,追求美好未来。
追求真善美。
《西厢记》是其代表作,它不仅充满激情地以完满的艺术结构展现出莺莺与张生爱情的忠贞不渝和理想终成现实,而且高呼出向正统文化观念挑战的宣言:“愿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14、基督教在各个年代的名称是什么?有哪些派别?唐代称为“景教”,元时称“也里可温”,分两派:唐时流行的为基督教聂斯托里派,元时初次入华的为罗马天主教。
15、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公转只差26秒,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
16、王阳明的“致良知”之说,打破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
李贽的“童心说”已有较鲜明的市民反对派气息。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更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展开论战。
17、明清时期对古典文化进行了那些大总结?(1)在图书典籍方面,统治者调动巨大的人力、物力,对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进行收集、钩沉、考证、考辩,编纂了《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和《四库全书》。
《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康》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四》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
(2)在古典科技方面,出现了一批科学技术巨著: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主编《农政全书》(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农学著作;宋应星《天工开物》;潘季驯的《河防一览》;《徐霞客游记》;方以智的《物理小说》。
(3)学术文化方面,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献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整理与考据工作。
18、明清文化与以往比较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1 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文字狱的盛行,文化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2早期启蒙思潮,3古典文化的大总结,开始对中国传统科技进行总结4多名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1、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大致可分为三大文化类型,即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定居农耕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