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近视防治指南解读(2024年版)

近视防治指南解读(2024年版)

02 近视发展期
指已经发生近视的儿童,每年近视进展速度超 过50度,但还未发展至高度近视的阶段。 通过用眼行为干预,及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有效 的矫正和控制措施,从而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具有重要意义。
04 病理性近视期
眼底出现特征性近视眼底病变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近视的临床表现
近视的临床表现包括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 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等症状。
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用眼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采取科学的 方法进行矫正。
分类-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屈光性近视
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大或各屈光成分的屈光 指数异常,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 范围。
细分为3种: 曲率性近视 屈光指数性近视 调节性近视
轴性近视
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 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屈光力基本在正常范围。
是最常见的近视类型
分类-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单纯性近视
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之内,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 病理变化,进展缓慢 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 其他视功能指标多正常。
病理性近视
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 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
病理性近视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 眼球后极部扩张,巩膜局部向后膨隆形成后巩膜葡 萄肿。
0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
适用于不合并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后极部视网膜裂孔和脉络 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
03 玻璃体手术
对较严重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如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伴 有明显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脱离等,可应用玻璃体手术, 具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

国家近视防治手册

国家近视防治手册

国家近视防治手册一、近视的定义和分类近视是指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远视力下降。

根据程度不同,近视可分为轻度(-3.0D以下)、中度(-3.0D至-6.0D)和高度(-6.0D以上)。

二、近视的危害1.视力下降:近视会导致视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

2.视疲劳:近视患者长时间用眼易导致视疲劳,出现头痛、眼胀等症状。

3.心理健康问题:近视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自卑、社交障碍等。

4.职业限制:高度近视可能对某些职业(如军事、体育等)产生限制。

三、近视的预防方法1.保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2.控制用眼时间:用眼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视力疲劳和近视。

建议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每次用眼时间不超过45分钟。

3.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用眼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视力疲劳和近视。

建议保持眼睛与书本或电子屏幕的距离为50-70厘米,同时调整角度,使视线与水平面呈30-40度角。

4.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和脂肪,有利于眼睛健康。

5.定期检查视力: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近视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四、近视的矫正方法1.配戴眼镜:对于轻度近视患者,可以选择配戴眼镜来矫正视力。

眼镜的度数应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和配制。

2.隐形眼镜:对于中度及以上近视患者,可以考虑配戴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的选择应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和配制。

3.屈光手术:对于年龄满18周岁且近视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屈光手术,如激光角膜矫正术等。

手术前应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和评估。

五、儿童近视的预防1.控制用眼时间:儿童用眼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视力疲劳和近视。

建议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每次用眼时间不超过45分钟。

2.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儿童过多使用电子屏幕容易造成视力疲劳和近视。

建议每天使用电子屏幕时间不超过2小时,同时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

3.饮食调整: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和脂肪,有利于眼睛健康。

完整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学习解读PPT可编辑全文

完整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学习解读PPT可编辑全文

在此输入文字六
学习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指南》的全文学习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研究表明,近视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易感性。在考虑环境与行为因 素、遗传因素和眼进化规律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重病因的基础上,提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技术,采用
在此输入文字七
学习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指南》的全文学习
4.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从近视防控的要求看,儿童青少年每天应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但从身心健康
促进的要求看,儿童青少年应平均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
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增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学校以体育课为抓手,指导学生开展体育
学习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指南》的内容解读
《指南》通过建立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方法,识别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风险行为因素,从而采 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下,以学生群体为干预主体,通过预防、促进、保护、政 策发展和协作五大公共卫生行动,促进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的实施。
2.家庭视觉友好环境建设。书桌摆放应使其长轴与窗户垂直,白天学习时自然光线从写字手对侧射入, 避免阳光直射,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低于300lx。家长应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变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用化,不得转卖。 ,定期调整书桌椅 高度。为儿童青少年配备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即CCC认证)的台灯,儿童青少本作品年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用,不得转卖在。 晚间学习时除使 用台灯照明外还应开顶灯。需要网络学习时,宜选择电视、台式电脑等大尺寸屏幕电子产品,相同屏幕尺 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电子产品。电视的观看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电脑的水平观看 距离不小于50cm,手机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0cm。儿童青少年卧室不摆放电视、电脑,夜间使用避光窗 帘,不开夜灯睡觉。引导儿童青少年在夜间避免或减少暴露在高亮度、富蓝光的电子产品光线下。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分期、临床表现1.根据公共卫生层面防控策略分期(1)近视前驱期(近视前驱状态)指儿童经过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后,虽然还未发生近视,但远视储备已低于正常年龄范围的下限,即远视储备不足,是近视发生的高危群体。

近视前驱期的儿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等综合措施干预,可有效减少近视的发生。

(2)近视发展期指已经发生近视的儿童,每年近视进展速度超过50度,但还未发展至高度近视的阶段。

近视发展期的儿童青少年通过用眼行为干预,及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矫正和控制措施,从而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具有重要意义。

(3)高度近视期当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或眼轴长度≥26.00 mm时即进入高度近视阶段,此时周边视网膜变性、近视性黄斑病变等病理性近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高度近视期应监测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和眼底等,警惕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的进展。

(4)病理性近视期随着眼轴增长,眼底出现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漆裂纹、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特征性近视眼底病变时,即为病理性近视阶段。

病理性近视期如视力无明显下降可定期监测屈光度、眼轴长度和眼底结构变化等;如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显著增加、持续闪光感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等,还要考虑到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具体如下:(1)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

(2)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必要时通过睫状肌麻痹验光确定近视。

(3)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飞蚊症、漂浮物感、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

近视防控专家意见

近视防控专家意见

近视防控专家意见第一篇:近视防控专家意见中国的近视防控需打“预防”“检查”“治疗”组合拳,全方位立体化建立科学近视防控体系,从而改善中国青少年近视问题严峻的现状。

目前全球近视眼患病人数约25亿。

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

其中,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

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干预,到2020年,中国存在视力问题的人口数可能高达7亿以上。

中国作为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的国家,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在刚刚闭幕的2018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Vision China 2018)暨2018全国眼视光学术大会上,国家卫健委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自2016年开始,我委联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连续3年将‘全国爱眼日’的主题聚焦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上;日前,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编写的《近视防治指南》也已由我委里正式印发;多位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就加强儿科建设、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控重大传染病、近视等做出指示批示。

国家正从社会宣传、方针政策、落地执行等多层面重点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在全社会营造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

专家观点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近视主要是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病症。

瞿佳教授指出近视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而环境因素中的近距离工作、户外活动、读写习惯、采光照明等与近视的发生发展都有密切关联。

儿童青少年用眼习惯的规范,是预防近视的重中之重,而如何进行有效的用眼行为监测和干预矫正一直以来是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难点之一。

近视的医学干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研究表明,近视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易感性。

在考虑环境与行为因素、遗传因素和眼进化规律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重病因的基础上,提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技术,采用三级预防策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

一、一级预防公共卫生干预技术(-)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与干预。

1学生用眼行为评价。

针对不同学龄阶段学生,运用《幼儿园和小学1-3年级学生用眼行为评价表(家长版)》(附表1)和《小学4-6年级与中学生用眼行为评价表(学生版)》(附表2)评价幼儿园至高中学生用眼行为,识别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风险行为因素,如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电子产品使用过多、睡眠不足或社会时差大、读写姿势不良、视觉环境不达标、眼放松行为较少等。

2.评价结果应用。

针对具体风险因素,教师和家长有针对性地改变儿童青少年的不良用眼行为(可将附表1和附表2所列内容作为健康教育和行为达标的内容)。

3.以适宜技术增进良好用眼行为。

积极开发或利用现有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并应用于促进儿童青少年合理用眼行为养成。

例如,身高坐高课桌椅测量尺(课桌椅调配测量尺)、正确读写姿势挂图、光照监测仪、眼放松操等。

(二)学校、家庭、社区视觉环境改善。

1.学校视觉友好环境建设。

学校应根据《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GB40070-2023)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采光与照明环境。

各个班级应配备课桌椅调配测量尺,定期测量学生身高范围并适时调整课桌椅。

每个教室应根据学生身高范围配备可调节式课桌椅或2-3种型号课桌椅同型号课桌椅可成列摆放,每学期根据学生身高和坐高对课桌椅高度进行1次个性化调整。

按照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学校每月至少调换1次学生座位。

多媒体教室宜选择大尺寸投影仪或电脑屏幕。

相同屏幕尺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产品。

2.家庭视觉友好环境建设。

近视防控知识点科普大全

近视防控知识点科普大全

近视防控知识点科普大全什么是近视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

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

近视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三类:依据近视度数可以分为轻度近视:(≤300度)、中度近视(300度- 600度)、高度近视(600度)。

依据屈光成分可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

轴性近视为最常见,眼球前后径过长(即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而屈光力(即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的屈光性能)基本在正常范围。

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导致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依据病程进展可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以内,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病理性近视一般度数较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

患者除了远视力差之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近视有哪些危害近视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近视严重时还会增加视网膜病变等风险,甚至会导致失明。

除了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外,近视还会对升学和择业造成一定限制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哪些近视形成原因复杂,除去遗传因素外,不良用眼习惯、不良用眼环境对近视的发生发展起了主要作用。

目前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户外活动少、视觉环境不良、学习负担重、用眼习惯差、使用电子屏幕时间长等问题,导致他们的近视问题越发严重,呈现出低龄化、重度化、发展快、程度深的趋势。

如何预防近视第一,保护视力,从小做起。

儿童青少年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

近视出现的越早、进展越快,后期就越容易发展成高度近视,而高度近视并发症是低视力和致盲的重要因素。

早发现、早干预,是防止近视度数加深的关键。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

远视
3~10岁 3.00D以上需矫正 结合小瞳检影、调节、双眼视 功能及患儿依从性确定处方
10岁以上
中高度远视需矫正
如不伴斜弱视,全矫度数 1/2~2/3 伴内斜足矫、外斜欠矫,需结 合矫正视力、调节能力及视功 能给予处方
随访:一般半年;伴斜弱视、视功能异常者每3 个月随访 重度弱视每月随访
散光
膜光凝术
其他
重视双眼视功能训练与康复
调节功能 聚散功能
低视力康复
助视器 生活技能、阅读技能、定向行走、心理康复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
儿童屈光发育
快速发育期(关键期)
出生3岁;眼轴16.5mm22.5mm 慢性发育期(其中3~12岁为敏感期)
3岁18岁;眼轴22.5mm23.5mm
ERG a波、b波振幅下降,峰值延长 VEP 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 EOG Arden比降低、光峰和暗谷降低
视野 生理盲点扩大、旁中心暗点、弧形暗点。如网脱大片视野缺损 眼底造影 CNV、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OCT 神经纤维层、玻璃体后脱离、黄斑裂孔、CNV、网膜前膜
近视的评估
间歇性外斜视或较大外隐斜者全天足矫
随访
一般半年 屈光改变≧0.50D,换镜 变化0.25D,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者也建议给予新处方。
远视
婴幼儿
屈光度
1岁
屈光参差低 ≧6.00D 于2.50D
屈光参差高 ≧2.50D 于2.50D
2岁 ≧5.00D
≧2.00D
3岁 ≧4.50D
≧1.50D
高度近视的定义和分类
单纯性高度近视
近视高于6.00D,但成年后趋于稳定,不伴有导致不可逆 损坏的眼底病

高度近视的预防与保护方法:科学用眼,守护视力健康

高度近视的预防与保护方法:科学用眼,守护视力健康

高度近视的预防与保护方法:科学用眼,守护视力健康1.青少年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3.高度近视怎样保护视力?4.高度近视应该怎么保养眼睛?5.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主要有哪些6.学生怎么保护视力?学生怎么样预防近视眼?青少年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青少年预防近视的方法有保持用眼距离、增加户外活动、改善用眼环境等。

1、保持用眼距离:近视通常是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在进入眼睛后被聚焦在了视网膜前,使青少年出现了看远处视物模糊,近处正常的现象,平时要注意保持用眼距离,不可以长时间接距离用眼,在看书或者写作业时需要保持良好坐姿,能够预防近视。

2、增加户外活动: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增加户外活动,尽量使每天的户外活动保持在两小时以上,能够使眼睛得到放松,对于预防近视也有一定的帮助。

3、改善用眼环境:平时也要改善用眼环境,不可以在较暗或者较亮的光线下用眼,也不可以躺着看书、看手机等,并且要控制看电子产品的时间。

如果青少年出现了近视,需要及时去医院做度数检测,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避免近视度数持续性增长。

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近视的原因和保护视力的方法;2、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和错误的做眼睛保健操动作;3、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认真做眼保健操和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教学要点1、眼看东西的奥秘。

2、近视眼及其发生机制。

3、中学生患近视的原因。

4、科学用眼,预防近视。

(一)眼看东西的奥秘俗话讲:?眼睛是人的灵魂的天窗。

眼睛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材料,观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体现人的精神面帽貌,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器官。

眼睛是怎样看.见东西的呢?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脉络膜相当于暗箱,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眼睛可使自然界的物体成图像,其道理和物体在照相机形成倒像是一样的。

当然,人体这双精巧的眼睛比照相机不知要复杂和精密多少倍,不是几句话就能把它的全貌讲清楚的。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与分期、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一)定义。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

(二)分类与分期。

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大或各屈光成分的屈光指数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屈光性近视又可分为曲率性近视、屈光指数性近视和调节性近视三种。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屈光力基本在正常范围。

轴性近视是最常见的近视类型。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1)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之内,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新生血管,可发生形状不规则透见白色巩膜的脉络膜萎缩灶,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白内障、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

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裂孔、脱离、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出血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明显增大。

病理性近视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巩膜局部向后膨隆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按照睫状肌麻痹后测定的等效球镜(SE)度数将近视分为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三类(等效球镜度=球镜度+1/2柱镜度):低度近视:近视度数在50度至300度之间(-3.00D<SE ≤-0.50D);中度近视:近视度数在300度至600度之间(-6.00D<SE ≤-3.00D);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SE≤-6.00D)。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专题解读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专题解读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专题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到2050年近视将成为重要的流行性疾病和主要致盲原因。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率居世界前位,同时还伴随低龄化和重度化趋势,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制定并于2018年8月31日发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为全面总结评价5年来《方案》落实情况,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总结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实践经验,组织专家追踪近视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成果,开展近视防控技术循证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称《指南》)。

《指南》于2023年8月30日发布,构建了基于三级预防策略的8项公共卫生干预技术,提出3项具体实施措施,以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本文从《指南》的制定背景、理论基础、实践意义、主要内容以及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解读。

1、确立实现近视防控目标的根本之道1.1纠正重治(矫正)轻防的现象《方案》制定了2030年我国近视防控的目标,提出高中生近视率控制在70%、初中生60%、小学生38%和6岁儿童3%的水平,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任重道远。

《方案》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全面开展,“政府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卫生机构监测、学校主导、家庭配合、学生主体、社区参与”的近视防控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然而,社会大众对近视防控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如重视矫正轻视预防,寄希望于矫正技术,忽视简便易行的公共卫生预防干预措施,“只治(矫正)不防、防治脱节”现象仍普遍存在。

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以筛查建档之名,行配镜治疗之实”的现象,显著增加了居民的经济负担。

“重治轻防”既不能减少近视患病率,更不能降低近视发病率,是实现我国近视防控既定目标的一大障碍。

1.2回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路径儿童青少年近视可防、可控、可矫正,但不可治愈。

近视防控措施的详细内容

近视防控措施的详细内容

近视防控措施的详细内容近视防控措施的详细内容近视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近视的发展不仅会对视力造成深远的影响,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采取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对于维护眼健康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近视防控的各种措施,包括调整用眼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进行适度的眼保健操等。

我也会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调整用眼习惯1.1 控制用眼时间:长时间盯着近距离的电子屏幕或书籍,对眼部肌肉造成压力,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我们应该控制用眼时间,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进行视觉休息,目光远眺或闭目片刻。

1.2 保持正确用眼姿势:坐姿端正,保持适当距离,视线平行于屏幕或书籍,有助于减少眼部疲劳和视力问题的发生。

1.3 避免用眼过度: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如玩电子游戏、看手机等。

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尽量减少屏幕亮度,避免眩光对眼睛的刺激。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2.1 充足的睡眠:睡眠是眼睛休息和修复的过程,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降低近视的风险。

青少年每晚至少需要8小时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也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2.2 合理的饮食:摄入丰富的维生素A、C和E,可以帮助维持眼部健康。

适当增加摄入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和坚果等,对预防近视有一定的帮助。

2.3 多参与户外活动:户外光线更为明亮,对调节眼部肌肉有积极的影响。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通过远眺远处的景物,可以缓解长时间近视的压力。

3. 进行适度的眼保健操3.1 眼部按摩:使用双手温热眼部,然后轻轻闭上眼睛,用指腹轻按眼窝周围,进行按摩。

这样的按摩能够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

3.2 眼球运动:左右转动眼球、上下左右斜视等眼球运动,可以锻炼眼部肌肉,增强眼睛的调节能力。

3.3 远近视觉切换:将焦点由近处物体迅速切换至远处物体,反复进行几次,可以锻炼眼睛对远近焦距的适应能力,预防近视发生。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了近视防控的各种措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保护眼睛健康。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在近视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解读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在近视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解读
视觉质量,扩大视野,并且能够提供稳定的配戴位置和较长的配戴时长,以保证近视 控制有效率。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验配流程
2.配镜: •建议镜架尺寸尽量满足镜架水平尺寸(鼻梁+镜圈)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验配流程
2.配镜: • 确定眼镜参数在选择镜架后,进行镜架调整,双侧镜腿外张角及左
右两托叶对称。 • 在调整后的镜架上,精准测量单眼瞳距及单眼瞳高
验配流程
验配流程
一般情况
• 年龄 • 性别 • 近视初发年龄 • 用眼习惯及环境 • 家族近视史
• 眼部病史及全身病 史等
验光
• 眼部检查 • 眼前节检查 • 眼底检查 • 眼位检查 • 眼压检查 • 眼生物学检查
屈光检查
• 客观屈光检查 • 调节功能检查 • 睫状肌麻痹验光
选择框架
• 框架水平尺寸 • (鼻梁+镜圈)-瞳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可能的光学机制
• 3.高阶像差理论 • 近视控制与角膜塑形镜使用后导致高阶像差增多有关,尤其是认为角膜塑形镜使
用后增加的正向球差和彗差能使眼轴增长速度减缓 • 基于该理论,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通过同心环带微柱镜设计来实现视网膜高阶像
差增加目的的镜片,且最近临床研究证明该镜片具有一定的近视控制效果。
节滞后”) • 这种现象会让物像落到视网膜后方而形成远视性离焦,导致眼轴加速伸。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可能的光学机制
• 2.周边离焦机制 • 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可能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通过微结构设计而在镜片周边部实现大幅度离焦信号(包括离焦大小、面积和位
置)。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该类设计的镜片获得一定近视控制效果。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适应证与禁忌证

高度近视怎样预防视力增长

高度近视怎样预防视力增长

高度近视怎样预防视力增长高度近视是指眼轴长度超过黑色人种1.85毫米或白色人种1.86毫米,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眼睛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高度近视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人们的视力健康带来了威胁。

因此,如何预防高度近视、控制视力增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以下将介绍几种有效的预防方法。

1. 科学用眼长时间盯着电子设备或书本会加重眼部疲劳,对视力造成伤害。

建议每50分钟使用电子设备或看书后,休息10分钟,远眺一会,可以有效缓解眼部疲劳。

另外,在弱光环境下长时间用眼也会诱发近视,因此要保持适当的光线,保护视力。

2. 合理膳食饮食健康均衡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锌等元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番茄、山药、核桃等,有助于减缓近视的发展。

此外,常吃一些对眼部健康有益的食物,比如鱼类和海带,也能有效预防高度近视。

3. 避免用眼疲劳长时间用眼疲劳易导致眼部肌肉疲劳,容易诱发近视。

在用眼时间过长后,可以进行简单的眼部按摩,有效缓解眼部疲劳。

同时,注意用眼姿势,保持正确的用眼距离,可以减轻对眼睛的压力,预防近视发生。

4. 定期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预防近视的好方法,可以促进眼球血液循环和调节眼球肌肉,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保护视力。

每天坚持进行眼保健操,可以有效预防高度近视。

5. 视力检查及时进行视力检查,是防止高度近视的重要措施。

定期到正规眼科医院进行视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视力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视力增长,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是一种严重的眼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小影响。

为了预防高度近视、控制视力增长,我们应该科学用眼、均衡饮食、避免用眼疲劳、定期眼保健操和进行视力检查,保护好自己的视力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视力保护,做到预防高度近视,享受健康的视力带来的清晰世界。

近视防治指南

近视防治指南

近视防治指南现有的近视防治手段,以缓解视疲劳为主,缺乏对光污染恶劣的视觉的重视。

视疲劳是在用眼过程中产生的,与视觉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采取科学健康的方法改善光污染对眼睛的影响,是缓解视疲劳、预防和控制近视的有效方法。

中文名:近视防治释义:以缓解视疲劳为主缺乏:对光污染恶劣的视觉的重视采取:科学健康的方法方法:坚持做眼保健操、眼球操理论:保证每天有2小时以上接触自然光一、近视原因1、遗传因素国内外学者认为,近视有遗传倾向,特别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

这种近视称先天性近视,一般在六岁以前就显示了。

因此,国内外学者着重从这方面进行研究。

已有报告揭示,与眼睛有关的基因密码至少有10万种,经过从眼睛周围20多种基因找起,已发现其中两种基因似乎和近视密切相关,其中一种存在于眼睛外围结构里,另一种存在于负责传递影像资讯的视神经里研究者还对250个家庭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高度近视者,其父母也有高度近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度数也逐渐加深。

20岁以后,近视还有发展的趋势,眼球前后径还在不断变长。

其原因是青年时期,内分泌活跃,且不稳定,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体内缺乏某种抑制因素,造成近视度数不断增加。

2、发育因素:学者们认为,婴儿眼球较小,故均为远视眼。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至青春期发育至正常,眼轴24毫米。

如果发育过度,眼轴过长,则成为近视。

一般都低于600度。

轻度近视多在学龄时开始,20岁后停止发展。

如幼年时期进展很快,15—20岁时发展迅速,以后逐渐减慢。

此种高度近视,常超过600度,多伴有明显眼轴增长和眼底变性。

这种发育性近视,女孩多在13岁以前,男孩多在15岁以前最容易发生。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可以改变与防控的。

主要包括:①、光照环境:家里灯光不合理,台灯使用不正确。

②、饮食环境:挑食,偏食,吃过多甜食等。

[1]③、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用手机,电脑,看电视无节制。

④、坐姿习惯: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头歪斜,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桌椅高度不匹配⑤、其他习惯:走路或者坐公交车时看书、玩手机二、近视矫正方法根据“近视”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1、无近视或为假近视(散瞳验光确诊),但视力时好时坏,预防方法如下:(1)限制看书、写字距离,要求距离>30cm,选择合适的护眼灯,使用动态光源[1]照明,看电视、电脑、书每小时休息5~10分钟,严禁趴着看、偏头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性近视需防治结合
预防
高危人群:高度近视家族史、远视储备少、用眼 负荷大且双眼视功能异常
宣教:减少眼部碰撞和激烈运动。 定期眼底检查,遇闪光感,尽快检查。
眼轴控制
后巩膜加固术:控制近视发展和预防眼底病变 周边离焦软镜?阿托品?
并发症的治疗
CNV :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室一线治疗 斜视 手术 黄斑孔 、网脱: 玻切或联合注气手术 周边网膜病变:初发可半年随访,不能随访的必要时行视网
近视
单纯性高度近视以屈光矫治为主
框架眼镜 简单有效,但边缘厚,较重,眼镜外观缩小,网膜像缩 小
接触镜
软镜 建议高透氧的硅水凝胶软镜 、周期短 硬镜 光学性能好、角膜散光可通过泪液镜矫正。
角膜屈光手术
基质手术 FS-Lasik(<-12.00D),SMILE(<-10.00D) 表层手术 PRK、LASEK、TPRK(<-8.00Ds) 禁忌:圆锥角膜、角膜薄(<480µm,预期剩余低于250µm)
玻璃体液化、后脱离
黄斑漆裂纹、Fuchs斑, CNV,牵拉性黄斑裂孔、 劈裂、网脱
辅助检查
屈光:主客观验光,等效球镜度在-6.00D以上 眼轴:IOL-Master或Lenstar/A超
单纯性高度近视:曲率性和轴性 病理性近视:当角膜43D时,眼轴大于26.5mm
视觉电生理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
高度近视患者 从6岁到80岁的眼底演变图 启示?个体、群体
2
高度近视流行病学数据
全球高度近视1.63亿,到2050年将达到9.83亿 亚裔人群患病率远高于非亚裔人群 亚裔人群中,青年患病达6.8%~21.6% 我国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
婴幼儿
屈光度
1岁
屈光参差低 ≧3.00
于2.50D
屈光参差大 ≧2.50
于2.50D
2岁 ≧2.50
≧2.00
3岁 ≧2.00
≧2.00
散光
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1.50DC的顺规及逆规散光, >1.00DC斜轴散光需矫正
球性屈光不正伴散光者大于0.50DC散光需要矫正 初诊散光高于2.00DC,或散光度变化较大者需做角膜地形图
高度近视的定义和分类
单纯性高度近视
近视高于6.00D,但成年后趋于稳定,不伴有导致不可逆 损坏的眼底病
病理性近视
成年后仍进展,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坏和眼底改变,眼轴 过度增长超过26.5mm
诊断
单纯性高度近视
病理性高度近视
视力下降,矫正视力尚正常 视力下降,矫正欠佳
飞蚊症
视物遮挡,视野改变
易感度:遗传史 ,父母近视否,是否高度 屈光度:近视发展速度≧1.00D需要改进干预措施 用眼度:建议采用智能穿戴设备记录过近、过久用
眼及户外活动量进行量化 裂变度:视盘周围萎缩弧的变化程度 病理度:无近视退行性变(0)豹纹状眼底(1)弥
漫性脉络膜网膜萎缩(2)斑块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3)黄斑萎缩(4) 2以上或伴有漆裂纹、fuchs斑、CNV均为病理性
排除圆锥角膜。 随访:一般半年随访。伴斜弱视者建议3个月,重度弱视建
议每月随访。
THANKS!!
眼内屈光手术
适于超过角膜手术范围或眼表条件不宜做角膜手术的 需注意眼压、眼底、房角、角膜内皮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PIOL)
晶体功能完好的年轻人 具有可逆性和保留原有调节的优点 最高矫正-23.00D
屈光性晶体置换术(RLE)
已经有老花、白内障或晶体硬化、脱位的 最高低于24.00D
膜光凝术
其他
重视双眼视功能训练与康复
调节功能 聚散功能
低视力康复
助视器 生活技能、阅读技能、定向行走、心理康复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
儿童屈光发育
快速发育期(关键期)
出生3岁;眼轴16.5mm22.5mm 慢性发育期(其中3~12岁为敏感期)
3岁18岁;眼轴22.5mm23.5mm
间歇性外斜视或较大外隐斜者全天足矫
随访
一般半年 屈光改变≧0.50D,换镜 变化0.25D,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者也建议给予新处方。
远视
婴幼儿
屈光度
1岁
屈光参2.50D
2岁 ≧5.00D
≧2.00D
3岁 ≧4.50D
≧1.50D
远视
3~10岁 3.00D以上需矫正 结合小瞳检影、调节、双眼视 功能及患儿依从性确定处方
10岁以上
中高度远视需矫正
如不伴斜弱视,全矫度数 1/2~2/3 伴内斜足矫、外斜欠矫,需结 合矫正视力、调节能力及视功 能给予处方
随访:一般半年;伴斜弱视、视功能异常者每3 个月随访 重度弱视每月随访
散光
ERG a波、b波振幅下降,峰值延长 VEP 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 EOG Arden比降低、光峰和暗谷降低
视野 生理盲点扩大、旁中心暗点、弧形暗点。如网脱大片视野缺损 眼底造影 CNV、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OCT 神经纤维层、玻璃体后脱离、黄斑裂孔、CNV、网膜前膜
近视的评估
视疲劳,多见于散光、屈光参 差
视物变形(黄斑出血、变性、 裂孔)
色觉异常(蓝、黄、红)
光觉异常,暗适应异常、夜盲
对比敏感度下降(各频段下降)
诊断-体征
单纯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眼前段:眼球突出、角膜 后巩膜葡萄肿、葡萄肿累
略厚、前房深、瞳孔略大、 及黄斑时黄斑出血、变性、
晶体略厚
萎缩
后段:玻璃体液化浑浊、 颞侧弧形斑、网膜脉络膜 血管变细直、色素减少、 豹纹状眼底
近视
正视
远远视视
近视
婴幼儿
屈光度
伴低于 2.50D屈光 参差
伴高于 2.50D屈光 参差
1岁 ≦-5.00
≦-2.50
2岁 ≦-4.00
≦-2.50
3岁 ≦-3.00
≦-2.00
儿童
学龄前(3~6岁) 1.00及以上 有近视症状需矫正,无症状观 察随访
学龄期(6岁以上) 1.00及以上 对视力下降敏感有症状的均需 矫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