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惩罚才是真教育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而教师则是这一事业的践行者。
在教育过程中,奖励与表扬无疑是重要的激励手段,但教育惩罚同样不可或缺。
然而,教育惩罚并非简单的体罚或斥责,而是一种需要教师谨慎运用、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育惩罚的目的。
教育惩罚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更不是为了发泄教师的情绪,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当学生出现违反纪律、不遵守规则或者做出错误行为时,适当的惩罚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产生自我约束和自我改进的动力。
教育惩罚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其一,合法性原则。
教师所实施的惩罚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如身体权、人格尊严权等。
其二,公正性原则。
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偏见而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惩罚标准。
其三,适度性原则。
惩罚的程度要与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适应,既不能过于轻微,让学生觉得无所谓,也不能过于严厉,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
其四,教育性原则。
惩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惩罚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会受到惩罚,以及如何避免再次犯错。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教育惩罚呢?第一,要提前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
在开学之初或者新的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制定班级规则和纪律,明确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以及违反规则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这样可以让学生心中有数,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
第二,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
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批评、书面检讨、罚站、罚劳动、减少娱乐时间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以及所犯错误的性质,选择最合适的惩罚方式。
例如,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可能口头批评就足以让他们认识到错误;而对于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适当的罚劳动可能会更有效果。
第三,注重惩罚的时机和场合。
惩罚应该及时,即在学生犯错后尽快实施,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教育孩子需要适度惩罚
教育孩子需要适度惩罚打孩子这种教育方法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却会造成不行弥补的严峻后果。
心理学家认为: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1、有的家长一旦发觉孩子做错事就打。
孩子为了避开皮肉之苦,能瞒就瞒,能骗就骗,但孩子说的谎往往很简洁就被家长察觉了,结果,会招致更厉害的惩处,由于家长最恨的就是小孩说谎。
2、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可怕、不敢接近。
因此,不管父母让他做什么,不管对错,都乖乖听从。
在这种确定听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脆弱、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3、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害,往往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缄默,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
于是他们往往不愿与家长和老师沟通,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独。
4、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心情,逆反心理。
于是,有的孩子用有意捣乱来表示反抗,有意让家长生气。
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逃夜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5、由于孩子仿照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
实际上父母起了个坏榜样作用。
6、许多家长打了孩子以后,还硬要孩子“认错”,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
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倾向加剧。
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抵触心情很大。
打孩子不仅会使孩子产生诸多不良的心理偏差,而且经常使用暴力的教育方式所导致的效果也是可怕的。
社会上也曾有许多这样的“血淋淋”的例子。
那么孩子犯了严峻的错误后父母毕竟用什么方法教育呢?劝告,孩子不听,摆在家长面前的方法好像也只有体罚这条路了,其次医科高校心理学陈福国教授在“。
适度惩罚也是一种教育
罚的第一依据 ,否则惩罚就会失去正义性。而判别 是否是过错行为的标准 , 只能是清晰而合理的事实 。 所以 , 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必须有理有据 , 因为只 有这样 , 学生才能心服 口服 、 知错而改 。同时 , 教师
笔者认为,惩罚教育”是对不 良行为的一种强 “
不是终结 。惩罚完后 , 教师要及时从正面对学生进行 而异 、 因时而异、 因事而异。 教师要针对不 同的时间、
皇 价i
教育, 抹去其悲观情绪 , 让他们明白自己受惩罚 的原
因, 并帮 助他们 制定计划 和措施 , 改正错误 。 积极 四、 惩罚 要合 目的性 , 会灵 活运 用惩 罚方 式 学
测 量
与
评
价
适度惩罚也是一种教 育
赵宗华 ( 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朱公 小学教师) 当下 , 素质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 尊重学生人
格 和 个性差 异 、学会 表扬 和激 励 学生 已成 为教育 者
制性纠正 , 不是体罚 , 不是伤害, 不是心理虐待 , 不是
歧视。这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 ,也可以体现在行为
实践证明, 很多时候 , 在管理学生行为方面 , 教师 的奖励确实比惩罚有效。 但这并不代表教育要完全摒
际情况与承受能力 ,讲究惩罚的方法 ,避免简单粗
暴。 粗暴 的言行只会讽刺 、 挖苦 、 打击和伤害到学生 , 尖刻的训斥犹如利剑一样会刺伤学生,破坏师生关
弃惩罚。 在学校 , 任何形式的体罚都必须根绝 , 因为离
此 , 者不敢 苟 同 。 笔
己的过失负责。当然 , 矫枉未必一定要过正 , 惩罚是 把双刃剑 , 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把握好原则与尺度 。
浅谈教师对学生惩戒的六个度
浅谈教师对学生惩戒的六个度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惩戒是一项需要谨慎对待的工作,过度的惩戒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应该遵循六个度:一、合理度。
所谓合理度,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惩戒必须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不能凭空臆断或遵循主观意愿,必须有事实依据和证据支持。
只有合理的惩戒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二、适度度。
适度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坚持以教育为本的原则,不应过度惩罚学生,否则可能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
适度的惩戒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不能过于冷酷或轻视学生的尊严。
三、公正度。
公正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厌恶而不公平对待。
教师对学生惩戒时应遵循公正的原则,不偏袒某个学生或对某个学生进行过度的惩罚。
四、引导度。
引导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改正错误行为。
教师不仅仅是惩罚学生,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五、人性度。
人性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注重人性关怀,不能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在进行惩戒时应当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六、情绪度。
情绪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能受情绪的影响而进行过激的行为。
教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时应该遵循合理度、适度度、公正度、引导度、人性度和情绪度这六个度。
只有在合理、适度、公正、引导、人性和情绪均得到充分考虑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知识和能力的重任。
在教育过程中,奖励无疑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重要手段,但教育惩罚同样不可或缺。
然而,如何正确运用教育惩罚,却是一个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和谨慎把握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育惩罚的目的。
教育惩罚并非是为了惩罚而惩罚,更不是为了让教师宣泄情绪或者树立权威。
其真正的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当学生出现违反纪律、不尊重他人、不完成学习任务等不良行为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惩罚,他们可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会误以为这种行为是被允许的。
通过合理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明白行为的界限和后果,从而自觉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惩罚才是合理有效的呢?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家庭背景和心理状态,对于同一种错误行为,不同的学生可能需要不同的惩罚方式。
例如,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私下的批评教育可能更为合适;而对于性格较为外向、调皮捣蛋的学生,适当的公开批评或许能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
同时,惩罚的力度也应该适中,既不能过于轻微,让学生觉得无所谓,也不能过于严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惩罚应该与学生的错误程度相匹配,让他们感受到公平和公正。
在实施教育惩罚时,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首要原则。
无论学生犯了多大的错误,教师都不能对其进行侮辱、谩骂或者体罚。
体罚不仅是违法的,而且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以关爱和尊重为基础,让学生明白惩罚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
另外,及时性原则也很重要。
一旦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应及时给予惩罚,这样才能让学生将错误行为与惩罚后果紧密联系起来,加深印象,避免再次犯错。
同时,惩罚还应该具有教育性,不能仅仅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要让学生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明白为什么错了,应该如何改正。
论适度教育惩罚运用的艺术
论适度教育惩罚运用的艺术适度教育惩罚是指对孩子在不做出违法违纪行为前所采取的一种行为,它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适度教育惩罚的目的是要使孩子懂得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使其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如何才能做到适度的教育惩罚呢?这需要我们运用一定的艺术。
适度教育惩罚需要有度。
教育惩罚要温和,不能偏激,不能过分严厉。
有些家长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总是采取严厉的教育惩罚,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心存怨恨,更加顽劣。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惩罚时,一定要注意节制,不要因为脾气一时上来就对孩子大打出手,这样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心,也会破坏家庭和睦。
适度教育惩罚需要有诚意。
家长在进行教育惩罚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不要情绪化,更不能冲动行事。
家长要有诚意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为什么要接受惩罚。
只有在良好的沟通氛围中,孩子才能主动接受教育惩罚,从而真正改正错误。
适度教育惩罚需要有智慧。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惩罚时,一定要有策略,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情况灵活运用。
有些孩子比较固执,对一般的教育惩罚不太在乎,这时家长就要灵活运用一些方法,如给孩子一些激励,让孩子自己去认识并改正错误。
只有运用智慧,家长才能取得教育惩罚的成功。
适度教育惩罚需要有爱心。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惩罚时,一定要表现出爱心,不能因为孩子的错误而对其心灰意冷。
爱心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营养,家长要通过爱心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教育惩罚中感受到家长的关爱,这样孩子才会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更加愿意接受教育惩罚。
适度教育惩罚需要有度、诚意、智慧和爱心,这些都需要家长去用心体会和运用。
只有运用艺术式的教育惩罚,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使孩子茁壮成长。
论适度教育惩罚运用的艺术
论适度教育惩罚运用的艺术适度教育惩罚是指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以达到教育和教导的目的。
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或者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适度的惩罚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适度教育惩罚的艺术在于要掌握好力度和方式方法,避免对学生造成过度伤害,保持教育的导向和效果。
本文将从适度教育惩罚的意义、原则、方法和实践中给予适当评述和分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适度教育惩罚的意义1.促使学生认识错误适度教育惩罚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学生犯错或者违规行为时,适度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引起自我反省和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改正错误和调整行为。
2.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适度教育惩罚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适当的惩罚,学生可以在不断的经验教训中,逐渐形成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和约束,提高自己的自律和自制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适度教育惩罚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适当的惩罚,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与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
4.维护学校的秩序和规矩适度教育惩罚还可以帮助学校维护秩序和规矩。
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其他学生认识到学校规章的严肃性和不容忽视的程度,帮助学校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环境。
1.因人而异人格性格是不同的,对待学生的惩罚也需要因人而异。
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惩罚方式和方法,避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过度伤害。
2.因时制宜适度的教育惩罚需要讲究时机和情势,要在适当的时机和情况下进行。
不能一刀切,不顾情势地进行惩罚,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行为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进行惩罚。
4.因情施策在进行适度教育惩罚时,要顾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氛围来施策。
要让学生在接受惩罚的不至于对他们的情感和人格产生过大的影响,避免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而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肩负着引导学生成长、塑造良好品格的重任。
在教育过程中,奖励无疑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重要手段,但教育惩罚同样不可或缺。
然而,如何正确地运用教育惩罚,却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
教育惩罚并非简单的体罚或责骂,而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手段。
其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
当学生违反了规则或做出不当行为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宽容和纵容,可能会让学生误以为自己的行为没有问题,从而无法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甚至可能会变本加厉。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育惩罚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惩罚不是为了发泄教师的情绪,更不是为了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影响教学秩序时,教师可以采取让其课后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写一份检讨书的方式进行惩罚。
这种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同时也促使他们学会自我反省。
其次,教育惩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教师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偏见而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惩罚标准。
同样的错误,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应该受到相同的对待。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惩罚真正发挥作用。
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行为,不论学生平时的表现如何,都应该按照学校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
再者,教育惩罚的方式要合理适度。
过于严厉的惩罚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恐惧、抵触心理,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过于宽松的惩罚则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以及错误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
对于小学生,可能一次严肃的口头批评就能让他们认识到错误;而对于中学生,可能需要增加一些额外的学习任务或者劳动来作为惩罚。
同时,教师在实施教育惩罚时,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教育。
惩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在惩罚之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引导他们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教育惩戒实施三原则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惩戒实施三原则教育惩戒实施三原则-政治论文教育惩戒实施三原则徐宝贵(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这符合教育和学生发展的规律,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然而,在欣喜于这一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极端案例频发。
这些案例,一类以教师为受害对象,如辱师门、弑师案等;另一类以学生为受害对象,主要是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引发的。
这些案例的出现,使得教育惩戒这一困扰教师多年的敏感话题又一次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对于教育惩戒,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担忧。
赞成的人说,现在的教育太宽容,必须重拾教育惩戒;反对的人说,教育惩戒容易成为体罚的借口;担忧的人说,教育惩戒要有度。
本文拟从惩戒教育的实施,谈谈自己的思考。
1.惩之心教育惩戒必须以尊重为支点。
为了有效使用惩戒教育,一定要找准支点,这就是尊重。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学校执行纪律的方式应当符合儿童的尊严。
有的教师因为学生犯错就惩罚家长,有的教师用罚款代替惩戒,1 / 4有的教师让有偷窃错误的学生公开亮相,让早恋的学生张贴检讨书,等等。
这些惩戒方式,正是因为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所以,不仅没使学生反思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加大了其内心逆反情绪,让教育产生了副作用。
假若给犯错的学生以申辩的机会和权利,辩证地分析他们行为的后果,要求他们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帮助他们设计几种正确的解决方案。
这样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惩戒,效果会如何呢?实施教育惩戒时,教师的心中必须装满爱,要有爱的传递,让学生触摸到爱的温暖。
学生如同树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势必会长出歪枝,这就需要园丁们进行及时修剪,保证树苗茁壮成长。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教育,是一项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伟大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春风化雨般的关爱与引导,有时也需要合理地运用教育惩罚。
这并非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让他们明白行为的边界和责任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育惩罚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惩罚绝非是教师发泄情绪的手段,更不是对学生的恶意打击。
其根本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当学生违反了纪律、做出了不当行为时,适当的惩罚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从而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需要教育惩罚呢?一般来说,当学生的行为严重影响到了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或者干扰了他人的学习和生活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干预和惩罚。
比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欺负同学、破坏公物等行为,这些都违背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学校的纪律要求,必须得到及时的纠正。
然而,在实施教育惩罚时,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合法性原则,教师所采取的惩罚措施必须在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越权限,更不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公正性原则,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偏见而对某些学生惩罚过重,对另一些学生则轻轻放过。
再者是教育性原则,惩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以及如何改正错误。
教育惩罚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有时候,简单的口头批评就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候,则需要采取一些更严肃的措施,如让学生写检讨书、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等。
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注意适度,不能过度惩罚,以免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
比如,对于一些轻微的违纪行为,教师可以通过眼神示意、轻拍肩膀等方式给予提醒;对于多次犯错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后留下来进行单独谈话,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制定改正计划。
而对于那些性质较为严重的错误,如打架斗殴、偷窃等,可能就需要通知家长,共同商讨教育方案,甚至给予一定的校纪处分。
教育也要适当惩罚
教育也要适当惩罚职教中心,杨老师教师首先要搞清楚,教育的惩罚要适当,不能过头。
不能有损人的身心健康。
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方法不能用。
更不能打骂学生。
学生出了问题,切忌主观武断,简单粗暴,处理问题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
它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要求学生明白为过失负责任。
不能孤立地使用惩罚手段,必须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我们不是常常能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什么事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做出极端的举动吗?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
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不来的,只能自己积累。
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但要教育学生同样的错误不能重犯,严重错误不能老犯,更不能犯罪。
要引导学生犯错了要认识到位,要深刻的进行反思,要想出不犯同样错误的办法。
宜坚持原则。
有个关于哈佛故事:有个学生趁管理人员不注意从图书馆偷了本珍藏书。
没想到,第二天图书馆竟被突然发生的一场大火烧掉了,那个学生偷的那本珍藏书成了哈佛唯一的一本珍藏书了。
为此,校长举行大会表彰了他,感谢他为学校所做得贡献,但接着根据学校的制度开除了他。
这就是原则,不容半点亵渎。
作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
谈谈适度惩罚的教育方法
谈谈适度惩罚的教育方法适度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旨在引导和纠正不良行为。
与过度严厉或过度宽容相比,适度惩罚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错误行为的后果,并且学会从中吸取教训。
本文将探讨适度惩罚的教育方法,并讨论其优势和局限性。
首先,适度惩罚强调行为与后果的关联性。
当孩子们犯错误或违背规则时,适度的惩罚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意识到造成的不良后果。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中捣乱并打破了校规,老师可以给予他一定的惩罚,比如扣分或者站在教室里思考。
这样的惩罚不会过于严厉,但足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困扰和伤害。
通过对行为与后果的连接进行强调,适度惩罚能够教育孩子们明辨是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适度惩罚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控能力。
通过在孩子犯错误时给予适当的惩罚,可以促使他们意识到控制自己行为的重要性。
孩子们会在遭受惩罚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和遵守规则。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儿童公园中攀爬禁止攀爬的设备,他可能会受到游乐园工作人员的警告和禁止使用。
这样的惩罚能够使孩子意识到攀爬是不合适的行为,并且学会自我约束,避免再次犯错。
另外,适度惩罚还可以教育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适度的惩罚不仅仅是为了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机会去反思和改正错误。
当孩子们被惩罚时,他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并反思如何不再重蹈覆辙。
例如,一个孩子在家里调皮捣蛋,父母可能会让他去整理打乱的房间。
在整理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反思自己捣蛋的原因以及整理的重要性。
适度的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通过帮助孩子们思考和反思错误,激励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并探索更好的行为方式。
然而,适度惩罚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不同的孩子对惩罚的反应和接受程度不同。
有些孩子可能会对惩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导致对教育效果产生反作用。
家庭教育心得:合理惩罚孩子
家庭教育心得:合理惩罚孩子
家庭教育中,合理惩罚孩子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但是,重要的是要明确“合理”
的含义。
合理的惩罚应该是一种教育手段,旨在引导孩子认识错误行为的后果,并帮
助他们改正错误。
首先,合理惩罚应该与孩子的错误行为相匹配。
惩罚应该明确、适度,不应过于严厉
或过于宽容。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其行为负责。
其次,合理惩罚应该是公正的。
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应该客观公正,不应偏心对待。
公
正的惩罚会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示范,他们将学会正常的道德与价值观。
另外,合理惩罚应该是有效的。
惩罚行为不仅要引起孩子的警觉,还要使他们明白自
己的行为对他人的伤害和影响。
惩罚的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反思,让他们认识到错误,
并主动改正。
最后,合理惩罚时应该与爱和理解相结合。
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应该保持冷静和情绪
的稳定。
他们需要指出孩子错误的同时,传递爱和理解的信息,让孩子知道他们依然
是被爱和支持的。
总之,合理惩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
以及错误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合理判断。
重要的是,惩罚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促使他们改正。
浅谈教学中的适当惩罚
关键词: 惩罚教 育 ; 时惩罚 ;有度惩罚 ;得 法惩罚 ;护 尊惩罚 及
当人们把 “ 愉快教育” 赏识教育”的经念歪 了的时候 ,如 道德 ,既要做到教书育人 ,又要关心、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 今 ,许多教 师可 以说是谈 “ 惩罚”色变 ,他们认 为 “ 惩罚” 学生 尊严 ,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缺点 ,做 到宽严适度。实施惩罚不 就是碰师德修养 的钉子 ,就是踩教育行风的高压线。其实 ,现代 是 简 单 的终 止 某 种 行 为 ,而是 造 成 被 惩 罚学 生 心 理 的 不协 调 ,引 的许多教育专 家都赞同这样 的说法—— 没有惩罚 的教育是不完整 起态度 的转变,最终达到 “ 心育”的 目的,进一步激励学生 的积 的 教育 , 有 约束 力和 强制 性 的 教育 是 软 弱 的 , 苍 白无力 的 。 没 是 无 极性。因此,要合理选择惩罚手段 ,适时恰 当地惩罚学生 ,从而 论从心理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看 ,惩罚都应该有 它自己的一席之 让学生能健康 、全面地发展。所 以,我个人认为 :对于学生 ,其 地。它可使学生 明确地认识到 自己的缺 点和错误 ,在情感上引起 实不是不能惩罚 ,关键是怎样惩罚。下面 ,我想就我在工作中的 痛苦和 羞愧 的内疚感。适度 的惩罚对培养学生 的耐挫心理 同样也 实践 ,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 很必要。我们既不能将惩 罚作 为包洽一切 的灵丹妙药 ,也不能将 a .惩 罚 一 定 要 及 时 惩罚视 为洪水猛兽。教师在不损害学生人格尊严 的前提下学会适 学生的缺点如 同小树身上 的偏枝斜枝 ,园丁的职 责之一是修 当的、正确的、艺术性 的运用惩罚 , 做到罚之及 时,罚之有度 , 罚 剪它 ,唯其如此 ,方有望造就参天大树 ,而修剪偏枝斜枝 的过程 之有方 ,罚 之有异 ,深入 内心 ,触及灵魂,这样 的惩罚是绝对有 就是一个及时矫正 的过程 。 对于一个该处罚 的人不及 时地处罚 , 就 教育意义的。惩罚是-I 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惩罚应是在 关爱 会 导 致在 助 长 恶 行 的 同 时压 制 了大 多 数 人 的善 望 ,就 会使 正 义 得 ' - ] 的前提下对学生 的不 良行 为进行纠正、矫治 的强制措施。这个措 不到伸张 ,正气得不到弘扬 ,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的 施首先必须确实必要 ,其次要有一个 “ ,应该行之有效 。在这 风气。俗话说 :“ 度”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就是要求我们要防微杜渐 , 个强制过程 中,惩罚是 为了爱 ,要 “ 让爱做主” 。我们在惩罚学生 悬崖 勒马,坚决把坏思想、坏 习惯扼 杀在萌芽状态中。而有的责 时应该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 的余地。 任心不强 的老 师却不尽其然。知道班级里学生旷课打 游戏机、上 1 惩罚教 育的必要性 . 黄 色 网站 ,却 不 以 为 然 ,放 任 自流 ;班 级 里 学 生 谈 恋爱 、穿 出 格 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 一古特曼说过 : 那些小时候过多的受到 的时装,也视而不见 ;知道学生中有敲诈 、斗殴、抽烟、赌博时 , “ 师 长 表 扬 的孩 子 ,在 他们 步 人 生 活 后 很 可 以 会遭 到 更 多 的 失 望 。 也是 “ ” 稳坐钓鱼 台” ,不忧不惊。这样长期以往下去 ,学生能不堕 中国青少年研究 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 是一 落吗?班风能不败坏吗?校风能不糟糕吗?春秋时期 ,孔子的学 种不完整的教育 ,是一种脆弱 的不负责任 的教育。由此可知 ,正 生宰 予在大 白天上课时睡觉 ,一贯温和宽容 的孔子果断地立即停 常的教育确实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 止授课 ,拍案怒骂宰予 :“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 ,不可圬也。 鼓励是一种教育 ,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现在学校教育从教育 于予而何诛 !”孔子骂得真是够重的 ,这一通臭骂反倒让宰予醍 主管部门到学生家长都极 力提倡爱的教育、赏识教育。总希望通 醐灌顶。宰予次后改正了懒惰的错误 ,成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 过教师对学 生倾注真诚 的爱 ,来培养具 有充满爱心、品格好 的有 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 内疚 等体验更深 ,能使他们更 知识、有文化的下一代。但是 ,仅有爱的教育行Q ?答案是否定 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 果。延迟的惩 罚处理会因事过境迁而使 q - 的 f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而惩罚在促 学生忘记 、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教师对 学生 的一些 进学生的社 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 以替代的价值 和功能。 错误行为不能听之任之 ,等到学生的错误行 为造成危害后 ,再来 学校作 为社会 的基本构成体和未来社会的导 引形态 ,有责任 帮助 “ 揭伤疤” 算总帐” 这样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 、“ , 不 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包括惩罚在 内的社会基本规范和执行原则 。学 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所以 , 我在实际教学中 , 校不同于社会 的一般构成 ,它与其他社 会构成的区别就在于 它要 旦发现学生犯 了错误 ,我总是立即做出反应 ,毫不含糊。 为未来社 会培养人才。从 这个意义上讲 ,现 实的学校不能仅仅复 b .惩罚 一 定 要 有 度 制现存社会 ,还应具有导 引年轻一代创 建更加进步和健康 的社会 任何 事物 的发展都有一个度 ,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 ,切 规范和道德价值取 向的功能。因此, 学校 不仅不可能远离惩罚 , 而 忌把话说绝 , 把事做 得没有余地。对学生不能 “ 一棍子”打死 , 而 且应将其作为基本 的教育内容之一有效地加以利用。 要抱着 “ 治病救人”的宗 旨。惩罚学生要根据他所犯错误 的大小 , 2 惩罚教育的本质 . 来判定对他处 以何种程度 的惩罚。 比如学生无意损坏 了课桌 ,只 A 什么是惩 罚? . 需他修补好就可以 了:学 生没有做 好每 天的值 日工作 ,罚他连续 惩罚 ,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认识和行为的一种评 值 日一星期就可 以了 ;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纸屑 ,则应该罚 价行为。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 ,以帮助教育学生 他放学后去校 园里捡拾垃圾就可以 了:学生在课上顶撞老 师,还 为 最终 目的 ,对不 良行 为 的一 种 强 制纠 正 。 口出秽言 ,则应该要求其 家长来校 了解情况 ,学校给他 一个警告 学 校 的 惩罚 是 指 对 学 生 不 良思 想 行 为进 行 否 定 评 价 、 为感 化 或记过 处分,还必须由学 生本人 向老师赔礼道歉。惩罚的根本宗 学生使其放弃不 良思想行 为、改过从善而采用的教育方法。如班 旨在于 “ 治病救人” ,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 出于爱 ,一切都 主任 的责怪 、训斥、学校行政处分 ,这些惩罚能给个体 带来苦恼 是为了爱护学生—— 不是那种残酷的爱 ,也 不是那种职业 心态被 的内心体验 ,从而影响、约束个体行为,它是启动、引导、约束、 扭曲下的对学困生的苛责。所 以,在惩罚中,教师对 “ 度” 的把 控 制、消除某种行为的重要手段。 握就显得相 当重要 ! 当的惩罚要立足于学生 身心的健康发展 , 适 B 体罚与惩罚的区别 . 罚是为了矫治缺点 , 而不是 为了打击, 更不是伤害学生的自尊。 这
父母正确惩罚责打孩子方法经验【最新版】
精选父母正确惩罚责打孩子方法经验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讲述。
其中包括: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适度原则、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及时原则、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打完以后要爱抚,讲道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是为他好等,具体材料详见: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
今天,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父母抱怨: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
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
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
孩子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到底该不该打呢?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簇拥下的“小皇帝”,“小太阳”。
往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稼穑不分五谷。
是在各种新奇食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长大的。
大人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疼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动一根指头?孩子犯了错误即使妈妈有时气不过想打孩子,也在爷爷奶奶疼爱下望而却步。
于是有些孩子就变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就不高兴就和大人闹,家长批评一句便不得了,养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而教师则是这一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还需要学会运用教育惩罚这一手段。
然而,教育惩罚并非简单的斥责或体罚,而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和目的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育惩罚的定义。
教育惩罚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旨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为什么教师需要学会运用教育惩罚呢?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和观念。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宽容和放任,可能会让学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适当的教育惩罚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那么,如何正确地运用教育惩罚呢?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智慧和技巧。
教育惩罚应当具有针对性。
教师要明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比如,对于一个经常迟到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到校,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监督;对于一个抄袭作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重新完成作业,并向全班同学解释抄袭的危害。
教育惩罚要适度。
过度的惩罚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反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要把握好惩罚的力度,既让学生感受到错误的严重性,又不会让他们感到绝望和无助。
例如,罚站时间不宜过长,批评的语言不应过于尖锐。
教育惩罚还应注重及时性。
当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惩罚,让学生能够将错误行为与惩罚结果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从而加深对错误的认识。
如果惩罚拖延太久,学生可能会忘记自己的错误,或者对惩罚感到莫名其妙。
在实施教育惩罚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公正和公平。
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等因素而区别对待。
只有公正的惩罚,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在惩罚之后,要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并鼓励他们改正错误。
论适度教育惩罚运用的艺术
论适度教育惩罚运用的艺术在进行教育时,教育惩罚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但是,要做到适度教育惩罚运用是一门艺术。
教育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并学会改正。
如果过度使用惩罚,反而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反感情绪,从而适得其反。
因此,适度教育惩罚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适度教育惩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不同的,因此惩罚的适用也应该因人而异。
例如,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过度禁闭或者重罚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
相反,如果学生比较内向,惩罚过度轻微可能会影响不到他们,因此需要更强的惩罚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适度教育惩罚的运用需要考虑到惩罚措施的性质。
不同的惩罚措施有不同的效果,应根据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学生个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
例如,对于严重的违纪行为,要执行切实有效的惩罚措施,如罚款、拘留、停学等;对于一些轻微的行为,可以采取提醒、口头警告等轻微的惩罚方式,因为过度的惩罚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
第三,适度教育惩罚应该考虑到惩罚与奖励的平衡。
过度的惩罚不仅可能产生负面效应,还容易使学生失去自信心和动力。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实施惩罚的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来提供适当的奖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改变学生对惩罚的消极态度。
最后,适度教育惩罚需要考虑到情况的急迫性。
如果想让教育惩罚发挥良好的效果,惩罚必须及时且有效。
这意味着对于严重违反纪律的情况和需要立即得到解决的突发事件,必须给予适当的、及时的惩罚。
这将提醒学生并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同时使日后的惩罚措施更加有力。
在适度教育惩罚的运用中,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充分考虑相应措施的轻重、实施的条件和特定的环境因素。
这将有利于找到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惩罚方案,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教学惩罚也应该做到管理上规范,具体实施需要公开、平等、公正,避免个人抬头、偏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度惩罚才是真教育
作者:姚翠红
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5年第01期
案例背景
今天中午,办公室来了一位神情忧伤的母亲。
她的女儿今年读初一,今天早上来上学的路上和她发生口角,一气之下拎着书包回了家,死活不愿意来学校上课。
在和班主任交流了一段时间后,她很无奈地离开了办公室。
待她走后,我和这位班主任聊了一会儿,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这位小女孩在班级犯了两次错误,班主任罚她回去写一份一千字的检查(也就是犯错一次写五百字的检查)。
她在家磨磨唧唧地半天就写了一排字。
她妈妈就责备她,说不愿意写就不要写了!结果,倔强的小女孩心理逆反,硬是写到夜里一点多钟。
早上来学校的路上,母女俩又为这事吵了起来。
她妈妈一气之下就说你不想上学就不要上学了!这下倒好,小女孩像是抓住了把柄,说:是你不要我上学的,不上就不上!说完,拎着书包就跑了,留下愣在原地的妈妈,心碎了一地……
案例反思
学生犯了错,教育者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但是该班主任对学生采取的罚写一千字的检查措施不仅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反而让她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了对抗心理,和家长之间产生了矛盾,对学校产生了厌倦的心理。
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教师采取了不适当的教育惩罚措施。
刚进初一不久就屡次犯错的学生,她可能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犯了错就不想来上学的学校,她可能不是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
对于这样的一个学生,让她在一个晚上的时间,在完成各科作业的同时,再写一份一千字的检查,其难度肯定是不小的。
如果当天晚上不能完成作业或者写好检查,这势必又会成为老师眼里的第三个错误。
如此累加,学生如何能承受得了?毕竟教师此时面对的是一个刚入学一个多月的初一新生。
也许她还没有适应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老师和同学;也许她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慢慢改掉她原来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不能立刻达到老师眼里“好学生”的标准。
如果每一次犯错的代价就是五百字的检查,并且不断累加,那么学生真的连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想法都没有了。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要随便给学生贴上标签。
“检讨”、“检查”、“保证书”等等一类的字眼,无形中将学生划入到了“差生”的行列,对学生也是一个错误的心理暗示。
这种心理暗示不仅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反而会在他们心里产生消极的影响。
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就是属于这样的一个群体,这无疑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的。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在学生两次犯错后,就应该加强对该生的关注度,及时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心理的变化。
在制定惩罚措施前,要考虑到这样的惩罚是否在该生的承受范围之内,或者是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一千字的文章对于一个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来是说可能是小菜一碟,但是对于一个屡次犯错的学生无异于是天方夜谭,到最后恐怕教师自己都无法收场。
另外,初一的学校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表现,尤其是在异性面前。
屡次受罚会让她觉得在异性面前丢了面子,失了自尊。
当然,教育过程中不是说不要惩罚,但是写检查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另外,教育者在话语的表述上也要注意技巧。
在学生犯错后,可以找其谈话,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所犯错误的认识。
如果教师觉得要让该生对自己此次所犯的错误有更深的印象,以免下次再犯,可以让他写一写对错误的认识和反思,不要特别强调“检讨、检查、保证书”等等这样的字眼,以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在实施教育惩罚时一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要适度。
另外,在惩罚实施的频率上也要尽量降低,过于频繁的教育惩罚不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无法产生预期效果。
实施惩罚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实施强度要根据个体的情况来决定,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也是实施惩罚的底线。
在该案例中,如果教师能及时关注到该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惩罚措施或与其交流,那么就不会发生开头的那一幕了。
因此,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惩罚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教育性原则。
秉承教育人道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既不能是对肉体的摧残也不能是对人格的侮辱。
而是通过各种惩罚措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差异性原则。
教育者在实施惩罚时,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
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状况和学生不同的身心承受能力,来实施不同的灵活多样的惩罚,使教育惩罚更加人性化。
适时性原则。
只有在适当的时间,教育惩罚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只有学生心里能够接受惩罚理解惩罚的时候,才是惩罚的最佳时期。
不要在事隔一段时间以后,再拿学生的错误说事,更不能“秋后算账”或“新账老帐一起算”,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厌倦甚至是怨恨。
公平公正原则。
对于犯错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无论成绩好坏有无背景,惩罚必须做到人人平等,不能由教师的偏好来决定对哪些人进行惩罚。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服口服,教育惩罚才能有威慑力。
多种教育惩罚手段相结合原则。
惩罚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所作所为的不当以防止再犯,但是惩罚本身所起到的最大作用是强化,无法独立地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必须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相结合,尤其是要与说理、赞赏等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使教育惩罚取得良好的效果。
惩罚之后教师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和爱护受罚的学生,不要因其一次的错误而改变对他的态度,不使其产生失落感、孤独感。
要密切观察受罚者的一举一动,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
善于将教育惩罚与其他教育方式相结合,善于发现受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
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惩罚可以使学生从缺点和错误中正视自己,认识不足,吸取教训,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增强责任心,增强对挫折与困难的抵御能力。
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必要保证,在合理给予学生惩罚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保持该手段的教育性。
只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惩罚,它就一定能发挥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