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60年中的主题转换(上)

合集下载

风雨人生60载矢志不渝求真理

风雨人生60载矢志不渝求真理

风雨人生60载矢志不渝求真理——记党的优秀理论工作者雷云(上)新华社记者屈凌燕清晨4点多,初夏的杭州尚有一丝凉意。

在宝石山下一幢三层老楼里,二楼一个窗口准时亮起了灯光,一个瘦削老人开始伏案阅读或埋头写作。

没有惊天动地的英勇壮举和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和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

他的人生历尽坎坷,却丝毫没有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党的无比热爱;他的人生因理论遭灾受难,而对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眷恋和执著始终不变。

他就是把毕生精力都献给党的理论事业的人——雷云。

60载历经坎坷矢志不渝用“面容清癯、身体瘦弱”来形容76岁的雷云老先生很是贴切,16年前因癌症做了胃全切手术,导致他身体日渐消瘦,可是他清澈透亮的眼睛告诉我,老人的内心依然昂扬。

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委讲师团团长、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兼主席的雷云,从接触马克思主义到从事党的理论工作,算起来将近60年,按照雷老自己的话:这是和马克思主义结缘的60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雷云在浙江省慈溪县初级中学读三年级,看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书,从此对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2年,他被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

在选择专业时,他毫不犹豫地进了政教专修科。

“回头去看,这部用大众化语言精辟叙述哲学原理、生动讲解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感召力和影响力何其巨大!对我来说,正是这部书,使我开始接触并且很快迷恋上马克思主义,决定了我的人生目标和所走的道路。

”雷云说。

1954年华东师大毕业后,雷云被分配到苏州工农速成中学当政治教师。

他一边搞好教学,一边起早贪黑啃原著,着手理论研究,不久就在新华日报等省级报刊陆续发表了几篇理论文章。

1958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论著《因果论》。

雷云微笑着回忆:“那时候我确立的奋斗目标是要当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现在想来当时年轻幼稚,有点狂,不知天高地厚。

”一本好书确立了雷云的人生走向和目标,而一张报纸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前途和命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一、概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每个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经典著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从而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二、选书范围1.《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著名政治宣言,明确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和目标,是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入门之作。

2.《资本论》:这是马克思的巨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的走向,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基石。

3.《哲学大纲》:这是马克思的哲学著作,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4.《社会主义经济学批判》:这是恩格斯的著作,对资本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参考。

三、考试要求1.理解著作的基本内容:考生需准确掌握著作的主要论点和理论观点,把握其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2.分析著作的时代背景:考生应了解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其思想观点。

3.领会著作的核心思想:考生要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核心思想,能够运用所学理论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4.掌握著作的批判精神:考生应能够辨析著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了解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的设想。

5.运用著作的理论分析问题:考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运用著作中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备考建议1.精读经典著作:考生应当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研读,理解其中的核心理论和重要观点,通过多次阅读和思考,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2.学习相关辅助材料:考生可以阅读相关的解读、注释和评析,帮助理解著作的内容和背景,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3.参加讨论和辩论活动:考生可以参加学院组织的讨论和辩论活动,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和理解,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一讲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它产生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

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唯物史观;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论。

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一词,是在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才被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

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

它是最直接又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斗争的行动科学。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与欧洲各国共产党内,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60年中的主题转换(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60年中的主题转换(下)

管高薪政策 ,都不 是真正 的解决之道 。因为都程度不
同地存 在着 国有资产 流失 的问题 。前者 的问题在 于 ,
的 “ 阅读书 目”和 “ 附录读物”【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
开放政策的合法性 ,依据列宁的 “ 新经济政策”的理
论 和策 略 ,中共 十三大创造性地提出 了 “ 社会主义 初
级 阶段理论 ” ,为个体 经济 、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新 经 济组织形式 的出现提供 了重要 的理论依据 。8 年代 0 以来 中国各地出现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普遍开始承认
点可以看 出,苏联 《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作者们还是 更讲究一点学术的科学 陛。这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教
科 书中引用最多 的是斯 大林 的 《 苏联社会 主义经济 问 题》和列宁关于 “ 小生产是经常地 、每 日每时地、 自 发
度 ,土地 和生产 资料 由生产 队、生产 大队和人 民公社
料 。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 的劳动量 ,又 以另一种形
式领 回来。 ¨马克思在这里讲 的劳动凭证 ,正是 劳动 ”【】 的财产权 。这里讲 的财产分 配制度 ,就是一种劳动产 权制度 _。在股份制 高度 发展 的今天 ,通 过这种制度 l 2 】
来解决 国有 企业 中的财富分配 问题 ,已经成为一种不 得不考虑 的新制度安排 。总结 2 年来 的国有企业改革 O 方案 ,不论是 以 “ 卖光”为特征 的改制政 策 ,还是高
济 。农 村实 行 “ 队为 基础 三级所 有 ” 的人 民公 社制
的现象。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 书之所 以没有引用或向
学生和研 究者推荐 《 共产党宣言》第二章的内容 ,可 能比较清楚这一 章的内容 ,尤其是这 一章中最后关 于 生产 资料 国有化 的内容 ,是被 马克思 和恩格斯 明确地 提 出了要 修改的内容 。他们甚 至认 为 “ 二章末尾 提 第 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 的意义”【 。从这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目录[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目录[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目录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3.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0年12月23日)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5.列宁:《卡尔·马克思》(节选)(1914年11月)6.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845-1846年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1908年2-10月4.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5.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6.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7.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节选)2.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节选)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节选)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1月5.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节选) 1920年月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2.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节选) 1952年2月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4.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7.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节选) 1979.3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合计26篇。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学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些阶段不仅在时间上有所区分,而且在主题和内容上也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阶段以及这些阶段的主题。

1.1 早期马克思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主要指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些思想和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历史、经济和哲学等方面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些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相关的概念和观点。

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等方面。

1.2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写作《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完成《资本论》等阶段。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关于资本主义剥削的揭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讨等方面。

1.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是指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后,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变革。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理论流派,并在各个国家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在这个阶段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政治经济问题的联系、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和理论创新等方面。

二、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演讲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演讲是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针对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和理论进行的演讲活动。

这些演讲旨在传达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思想,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主题演讲。

2.1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演讲这类演讲主题主要集中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

演讲者通过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发展,阐述其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等基本原则,使听众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2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的演讲这类演讲主题主要关注马克思主义在解决现实政治经济问题上的应用。

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转换”

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转换”
转 换 , : 苏联 机 械 范 式 到 中 国 辩 证 范 式 的 转 换 , 生 产 关 系 范 式 到 生 产 力 范 式 的 转 换 , 物 即 从 从 从
的 范式到人 的 范式 的转 换 。三 次范 式转换 与 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存 在 着密切联 系。
关 键词 : 中国 6 新 0年 ;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 式 转 换 马 范 中图分 类号 : 1D 1 文 献标 识码 : A8 : 6 A 美 国 科 学 哲 学 家 托 马 斯 ・库 恩 提 出 的 范 式 转 文 章 编 号 :0 4 1 0 ( 0 0 0 — 0 1 一O 1 0 — 6 5 2 1 ) 2 0 5 5 马 克 思 主 义 从 诞 生 到 现 在 已 经 1 0年 , 间 , 6 其
换 理论 , 作为 一种 方法 论 , 经常 被其 他学 科领 域借
用 来 厘 定 本 领 域 的发 展 、 迁 路 径 及 未 来 走 向 。 变
科 学 的发 展 , 然 会 体 现 在 范 式 的 转 换 上 。 马 克 必 思 主 义 作 为 一 门 科 学 , 面 临 新 的 时 代 课 题 与 新 在 的实 践 时 , 研 究 的 主 题 与 方 法 上 也 会 不 断 进 行 在
一 ・ 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0・ 21 2
新 国 0 马 思 义 国 的范 转 " 中 6年 克 主 中 化 “式 换
刘 明 海 , 宜 新 高
( 重庆 理 工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 庆 重 40 5 ) 0 0 0
摘 要 : 中国 6 新 O年 的马 克思 主义 中 国化 , 围绕 着 时代 主 题 与 实践 基 础 进行 了三 次 范 式
发展 提 出了重 大 的时代 课题 和挑 战 。马克思 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马克思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转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崭新的无产阶级的科学共产主义,经过了从1837年到1847年约十年左右的时间。

这是他们的生平事业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也是人类认识史和社会主义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起点是哲学上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和政治上的革命民主主义。

他们是以革命民主主义的风貌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开始自己的理论活动和政治生涯的。

费尔达哈的哲学为马克思提供了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理论武器,架设了通往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桥梁。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开辟了打破黑格尔哲学的体系、通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道路。

从参加《莱茵报》的工作起,他的世界观发生重大转变并寻求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标志他走向共产主义。

与此同时,恩格斯也开始了自己的转变。

恩格斯在英国发表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等文章,阐明了自己对革命形势和前途的观点。

在《伦敦来信》中表明了阶级斗争观点,说明恩格斯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认识到物质利益的作用。

已经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2年到1844年的革命活动和科学研究,充分说明了他们逐渐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并奠定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2 如何理解马、恩对工人阶级共同做出的伟大贡献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客观真理。

真理只存在适用范围和条件的问题,而不存在所谓过时的问题。

第二,从现实情况看,尽管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人类解放的任务尚未完成,作为无产阶级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也就不存在过时的问题。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时代的旗帜。

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在一起,它的自我批判性、开放性必然使它随着时代、条件、国情的改变而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T E RTC L O I N 马 克 思 主 义 论 苑 HO EI R O AH Z
用 ,“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 为转移 。 3 ”[ 1
作 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的首创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严重地忽视 了中国国情 ,由此导致关 于社会 主义 的理
念期待与现实状况之 间的强烈反差 ,导致脱离具体 的 现实条件加快社会 主义进程 的路线 和政策 ,乃至在什 么是社会 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 问题上 ,使人们陷
的马克思主义 ,是新 中国6 年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的一 O
条基本经验 。
导集体 ,在 总结前人经 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开辟 了一条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发展 道路 ,实现 了马克思 主义中国
化第二次历史性 飞跃 以江泽 民为核心 的党 的第 三代
马克思 主义 自诞生之 日起 ,就一 直存在着如何理
社会 主义建设 的基本方针 ,搞 清楚 “ 么是人 民群 众的积极性 、如何依 靠人 民群众的力量推 进社 会主义” 什 。
【 关键词】逻辑起点 历史方位 基本方针 【 中图分类号】A 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8 1 720 )100— 5 0 —7 (09 1-09 0 0 4
社会主义新 中国6 年 ,既是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 0
选准 逻辑起点 :把 时代要求和 中国实际 作为 “ 结合" 的逻辑起 点 ,搞清楚 “ 什么是
马 克 思 主 义 、 怎样 对 待 马克 思 主 义 ”
18 年 9 ,在党 的十二 大开幕词 中 ,邓 小平 高 92 月 屋建瓴地指 出 :“ 把马克思 主义 的普遍真理 同我 国的具
入 了迷惘和困惑。
是在与本 本主义 、教条 主义 的长期斗争 中 ,在正确理

马列经典著作读后感

马列经典著作读后感

马列经典著作读后感篇一: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后感念完马克思经典著作后感当译著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一千六百反之亦然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

当下有这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普遍认为成为历史的过去,已经不再适宜于中国时代的发展了,特有的国情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应该由一种更为适宜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经验,并取而代之。

然而,我深感到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如此之浮浅,其思想之深邃,博大精深,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乃需要一定的“修炼”。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绝非我们一直以来被灌输并称之为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主要的问题人们让是因着的思考着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

人怎么活,不仅仅是作为动物的人所要适应环境的动物问题,生活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而的意义的精神上的问题。

当一个人没有精神的时候,他只是活着,而且是仅仅活着而已,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而已。

只有精神可以永存于世而不朽,朗读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

马克思不愧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居于其他人文主义者之首。

我们不能漠视正是他的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在当今之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和世界人民,为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幸福和自由及更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争取。

没有谁敢于否定自己的校园生活,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瓜葛。

这也恩格斯正是马克思所愿望的那样,自己的思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祗,造福全人类。

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误读对于马克思著作的误读误解,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念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

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认知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别有用心所著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以自己的方式顺便理解其思想,并标榜自己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并且作为一些则工具或手段工具来使用。

新中国成立60年哲学主导思想的转变及新探索

新中国成立60年哲学主导思想的转变及新探索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成 立 以来 ,在 建 设社 会 主义 的哲 学 和
社 会科 学 主 导 思 想 方 面 ,我 们 曾经 历 了 几个 转 变 。建 国 初
期 ,我 们 在 《 践 论 》 《 实 和 矛盾 论 》 哲学 思 想 主导 下 ,突 出 实 践 第 一 思 想 和 矛盾 特 殊 性 理 论 ,以此 为理 论 基 础 制 定 我 国 新 民主 主 义 向 社会 主义 过 渡 阶 段 的政 治 、经 济 、社 会 和 文 化 政 策 ,并 在 这种 哲 学 背 景 下 向 苏联 学 习 ,建 立 我 国 的社
【 祝 新 中国成 立 6 庆 0周 年 】
新中国成立 6 0年哲学主导思想的转变及新探索
余 灵 灵
( 道 部 党校 ,北 京 1 0 8 ) 铁 0 0 8
[ 圈分 类 号 ]B [ 献标 识 码 ]A [ 中 2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章 编 号 ]1 0—2 9 2 0 )40 0 -3 0 68 7 (0 9 0—0 80


和 谐 社 会 理 论 是 从 哲学 高度 提 出的 新 的合 题
对 建 国 以来 中 国社 会 主 义 建 设 主 导 思 想 的 反 思 表 明 ,
中 国在 社 会 发 展 指 导 思 想 方 面 需 要 在 哲 学 高 度 进 行 反 思 , 并 从 哲 学 高 度 提 出新 的合 题 。和 谐社 会理 论 正 是 发 端 于 这
到 ,在 我 国社 会 科 学 理论 快 速 发 展 之 时 ,哲 学和 人 文 学 不
能滞 后 ,否 则 一 些社 会 科 学 会 由于 淡 化 价值 导 向 ,忽 视 社
段 性 目的 ,实 现 了有 限 目的 与 终 极 目的 的结 合 。既 然 确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是国际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

其经典著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三方面展开论述,分别是经典著作的价值和意义、解读经典著作的方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性。

一、经典著作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基础,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它系统地阐明了社会阶级关系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和危机,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理论准备。

其次,经典著作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途径,为建设具有人民性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指导方向。

再次,经典著作不仅是现实革命实践的支持和指导,还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它在经济、政治、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二、解读经典著作的方法解读经典著作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必要途径。

然而,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的不同,人们对经典著作的理解不尽相同。

解读经典著作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坚持原则性。

原则性是解读经典著作的核心和基础。

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防止将个人观点和片面性强加在经典著作上。

其次,通过全面分析、深入研究和综合考虑等方法,力求做到理解经典著作的真正含义。

其次,要坚持历史性。

经典著作是历史条件下孕育出来的产物,解读经典著作要把握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背景下,透彻地理解经典著作所揭示的基本问题,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劳资关系矛盾、政治权力的本质等。

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性经典著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阶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用新的视角和新的分析方法解决新时期的问题。

新的时代面临的问题,远比先前时期更加复杂、严峻。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努力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深入研究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内在规律,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加强对全球化和多极化的研究,探索符合各国国情、更加具有全球意义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一、填空。

1.人本身就开始把()和()区别开来。

2.全部问题都在于(),实际地反对并改变()。

3.马克思说:按我们的观点,历史冲突根源于()和()之间的矛盾。

4.唯物史观的基本出发点是()。

5.《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和()。

6.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7.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分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在()中提出的。

8.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这是恩格斯在()中提出的。

9.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和()。

10.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理论运用于对资本的划分说明了资本可以被划分为()和()。

11.恩格斯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

12.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大多数劳动者没有民主。

二.判断。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帝国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

()2.世界是既成事物的结合体。

()世界是过程的结合体。

( )3.哲学是凌驾于一切专门科学之上,并是将它们包罗在一起的科学的科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4.世界统一于存在。

()世界统一于物质。

()5.相互联结的对立面的统一是绝对的。

()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

()6.国家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力量。

()国家是要把社会中经济利益相互对立的阶级的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

()7.就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宗教是私人的事情。

()就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宗教也是私人的事情。

()8.语言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

()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9.政治经济学的规律是客观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而改变规律。

()10.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

()垄断能消除竞争。

()三.选择。

每道题均有两个正确选项。

1 .A.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著作研究——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及传播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著作研究——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及传播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近代中国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大范围传播。

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编译与出版的关键时期,为我国全面、完整、准确地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背景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著作,不仅可以梳理这段时间的编译工作和传播工作成果,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发行奠定基础,还可以审视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从而为新时代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及传播研究》一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海军教授所著,于2019年12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王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党史党建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近年来出版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现实逻辑》等16部学术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及传播研究》一书中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并详细介绍了在这个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翻译及出版,发行机构;归纳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出版的成果,深入挖掘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传播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贡献。

通过阅读该书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大范围传播,是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量需求,则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与广泛传播。

具体来说,该书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讲了研究的源起、当前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情况以及研究的创新、重难点和重要价值;第二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形式、文化建设、编译与传播事业的传承、机构设置等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传播的动因;第三部分主要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传播的成果与基本类别;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传播与系统学习,还总结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和经验启示;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传播的重要特点、历史地位;第六部分主要从开辟宣传新局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培养大批编译和研究人才、为后期的编译与传播奠定基础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重要价值。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搜集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搜集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搜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新中国60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新中国60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术大家。
时 ,科 学论著 日渐减少 ,出现宣传 中的简单化 、庸
俗化 、绝对 化倾 向 ,把 马克思 主义 当作标 签随 意滥 贴 ,但收效甚微 。到 “ 文化大革命 ”这种倾 向已不可 逆转 ,使 马克思主义 的科 学研究 工作面临严重危 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的 3 年 ,对马克思 主义的研 0 究无 论在广 度 、深度 、高度 和力度方 面 ,还是 在视
主义发展 的问题和成就,不仅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直接的现 实意义。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中图分类号 】A 8
回顾
新 中国6 年 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 7 7 2 ( )9 0 1— 3 0 8 14 (O1 ( — 04 0 O 91


历 史 轨 迹
为学 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 了空前有利的条件 。上
理标准 、人 道主义 和异化 问题 、主体性 和 主体 性原
则 、价值论 问题 、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 讨论 ,主要 成果体现在认识论 、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学科建设和教科书体系改 革等方面 ;第二阶段 是 2 世纪末 至今 的生态学马克思 主义研究 、马克思 主 0 义人学研究 和文化研究 ,形成了马克思文本研究 、国 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和马克思主义 当代形态研究等多个

ll l l、

T E RT ^ O I N 马 克思 主义 论 苑 H O EI L R O c H Z

新中国6 年的马克思主义研 究木 O
■吴 宁
【 提 要 】新 中国6 年来马克思主 义的发展经历勃兴期 、 衰退期 和成熟期 ,总结新 中国6 年来马克思 0 0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思想体系,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本文将重点介绍其历史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题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萌芽期(19世纪40年代-5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中。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主要主题包括资本主义剥削和无产阶级解放。

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中扩展影响力。

此时,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在欧洲各地兴起,马克思的著作开始在国际上广泛传播。

主要主题包括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第二国际”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10年代)20世纪初,“第二国际”时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扩展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威胁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派别和学术争议。

主要主题包括无产阶级组织与策略、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和平与战争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十月革命”时期(20世纪1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阶段之一是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时期。

这一阶段以苏联的建立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开始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

与此同时,解放运动在各个殖民地国家中崛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逐渐与当地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主要主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全球共产主义事业和国际无产阶级团结。

第五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斯大林时代”(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斯大林时代”,苏联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并对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得到了系统的理论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期末考试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期末考试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期末考试及答案(1)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世界观没有方法论。

( X)(2)判断题《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

( √)(3)判断题人的社会观念根源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

( √)(4)判断题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新特点表现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具有隐蔽性。

( √)(5)判断题开辟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贡献之一。

( √)(6)判断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是可以在资本主义内部克服的。

(X )(7)判断题在《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中对北美情况进行介绍的是1882年俄文版序言。

(X )(8)判断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9)判断题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国家。

( X)(10)判断题要改变世界,只要改变原来的统治着世界的观念就可以了。

( X)(11)判断题当时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哲学,颠倒意识与存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以纯思想批判代替对现存制度的实际斗争。

(√)(12)判断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唯物史观,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判断题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4)判断题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

( √)(15)判断题不是生活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生活。

( X)(16)判断题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7)判断题马克思一生的追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18)判断题马克思强调,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以资产阶级社会而告终,强调的是阶级对抗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中发展到顶点,并终将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内部得到解决。

(X )(19)判断题恩格斯逝世后,机会主义大泛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顶点,导致第二国际的破产。

( √)(20)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利用和平方式取得国家政权。

所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暴力革命的重要性的观点是不对的。

新中国成立60年哲学主导思想的转变及新探索

新中国成立60年哲学主导思想的转变及新探索

新中国成立60年哲学主导思想的转变及新探索
余灵灵
【期刊名称】《理论学习与探索》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主导思想方面,我们曾经历了几个转变。

建国初期,我们在《实践论》和《矛盾论》哲学思想主导下,突出实践第一思想和矛盾特殊性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制定我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政策,并在这种哲学背景下向苏联学习,建立我国的社会科学体系。

但时隔不久,由于国际国内的一系列事件,导致我们的哲学主导思想实际上转变为突出矛盾斗争性的“斗争哲学”,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不仅全盘否定西方理论,基本否定苏联理论,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余灵灵
【作者单位】铁道部党校,北京,1000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相关文献】
1.辩证的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哲学审视 [J], 陈方平
2.公共性话语兴起的制度与观念变迁——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公共哲学形态说起 [J], 张朝霞;秦菊波
3.谭嗣同哲学主导思想的转变及其实践后果 [J], 彭大成
4.从斗争哲学到和谐思维——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思维的转变 [J], 何花
5.浅析新中国成立6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与政治环境的关系 [J], 时会永;杨彩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T E RTC L O I N 马 克 思 主 义 论 苑 HO EI R O AH Z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典 著 作 基 本 观 点 研 究 6 年 中的主题转换 ( ) 0 上
一李惠斌 周 凡 朱昔群
【 要 】新 中国成 立以来,理论界对 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家 本观 点的学习和研 究取得 了 巨大的成绩 提 基
新 中国成立 以来 ,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
观点的学习和研究 ,已经过去了6 年。回顾马克思 主 0 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 的6 年历史 ,对于继续发展 0 和创新 马克思 主义 的理论和实践 ,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
义。本 文主要通过文献学的方法 ,探讨 马克思主义经
时 ,仍然不能放弃 阶级斗争。基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户晓的套话 ,甚至哲学上的学术争论也被定性为 “ 路 线斗争” ,比如 ,对杨献珍的 “ 综合经济基础论 ” 思 、“ 维与存在 的没有 同一性论” 合二为一论”的批 判也 、“ 被归结为 “ 阶级斗争在哲学上 的反映” 。【有些理论工 ] 作者提 出 “ 我们共产党不是干别的事情的 ,就是搞阶 级斗争 的,就是要从反动统治阶级 手里夺 到政权 ,就
解 为关 于人 的全面解放 的学说 。2 世纪末 ,随着 “ 0 三 个代 表”重要思想以及科 学发展观提出 ,人 的问题被
当前任务》 向匈牙利工人致敬》 无产阶级专政时 、《 、《
代的经济 和政治》成为人们探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阶 级斗争 的主要文本依据 。在一段时问 内,对于 “ 阶级 合作论 ” 阶级斗争熄灭论”的政治批判变成为家喻 、“
级矛盾 和 阶级斗 争的学 说被 当作是 马克思 主义 的灵
新 中国成立后不久 ,党 的工作重点由武装斗争转
向社会 主义改造 ,中国开始 了由新 民主义革命 向社会
主义社会 的 “ 过渡” 。为保证 社会主义改造 的顺利进
魂 ,被视 为是决定一切 的法宝 。在此情形之下 ,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 的基本观点实质上也就还原为一种极
党的主要任务 的这种总体定位 ,从新 中国成立后一直
到 15 年 9 96 月党 的八大 ,阶级斗争实 际上变成社会主
义改造 的一种政治保障 ,无论从 内容上或形式上 ,它
都 与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很大 的不 同,在这个历 史时期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的新特点提
到了理论议事 日程上来 。
和 进 展 。 回 顾 6 年 的历 史 ,结 合 中 国社 会 的 发展 实际 ,6 年 来 马 克 思主 义经 典 著 作观 点研 究 中发 生 了八 个 重 0 0
大 的主 题 转换 。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研 究 主题转换
【 中图分类号 】A 8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10 一 77 2 l )3 0 1— 5 0 8 l4 (0 00 ~0 4 0
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 6 年来 ,尤其是近 3 年来在马克 0 0 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方 面发生 的八个重大的主题转换 。


从 “ 阶级 斗 争 为 纲 ’ 以 ’到 “ 人 为 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然而,15 年反右斗争 的扩大化导致我们党没有 97
本 ” 的科 学 发 展 观 与和 谐 社 会 建设
阶级 与阶级斗争 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 的重要组成
端激进 主义 的阶级理论 。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阶级斗
行 ,中共 中央强调 ,党在领导人民进行 经济建设 的同
争理论 受到 特别 的关注 ,列宁 阐述这 一 问题 的著作
马 克 思 主 义 论 苑 T E RTC L O IO H O EI R N A H Z


《 国家与革命》 第三届全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 、《 会》 关于战争与和平 问题 的报告》 苏维埃政权的 、《 、《
沿着正确 的方 向贯彻党的八 大的政 治决议 以及 《 于 关
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精神 ,反而得 出了 相反 的结论 ,在 15 年 1 月召开的八届三 中全会 上 , 97 0
部分。马克思 恩格斯在 《 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第一 句话就鲜明表达 了他们的阶级斗争观念 :“ 至今一切社 会 的历史 都是 阶级 斗争 的历史 。 宁一 再强 调 , ”【列 】
主义分子的资本主义复辟问题 。
革命 的强大思想武器 ,正是 由于成功地 运用这个强大 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经过 2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 8
终于彻底摧毁 旧政权 ,建立了中华人 民共 和国。
特别是在用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一切 、用 阶级分析 的方法分析一切的 “ 文革 ”时期 ,阶级 、阶
“ 社会 主义是不能 ‘ 制定 ’的 ;社会 主义是在激烈的 、
毛泽东认 为 ,“ 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社会
主义道路 与资本 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毫无疑问 ,这
是 当前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 ” 随着中苏论战的展开 。而
以及中苏关系 的恶化 ,阶级 与阶级斗争问题越来越被
摆到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来 。15 年庐山会议 以及随后 99
你死我活的最 紧张最尖锐 的阶级斗争和内战进程 中成
长起来 的” 2 。[ ] 在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出于推翻帝 国 主义 、封建 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的革命需
要 ,“ 阶级斗争 ”学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无产阶级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的反右倾 斗争进一步把 “ 两大对抗 阶级的生死斗争 ”引 向了党内并提 出了党 内右倾 机会
是要搞无产阶级专政 。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以人为本”被庄重地铭 写为一种政治宣言 ,并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中激荡 回
响。在 当代 中国,“ 以人为本”已经不是在与 “ 以阶级 斗争 为纲”相对 照的意义 上使用 的 ,因为 ,我们无论 在理论 上还 是实 践上 早 已走 出了 “ 人 色变 ” 的忌 谈 讳 ,那种把 批判人 道主义中的唯心成分 混同于彻底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