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眼中的儿童美术教育

合集下载

丰子恺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丰子恺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关键词 :丰子恺 ;儿童 ;美术 教育 中图分 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4730(2012)02—0166—03
我们所 熟 知 的丰 子恺 (1898—1975),是一 位 集文 学 家 、画 家 、艺术 教 育 家 、书法 家 等 于一 身 的 杰出人物 ,他对儿童美术教育也有 自己独到的见 解 。他认 为儿 童美术 教 育应该 立足 于儿童 的本性 和个体差异 ,通过取材于儿童趣味本位生活的教 育 内容 ,因势 利 导 设计 儿 童 的 学 习 。他 的艺 术 眼 光 和艺 术笔 墨聚 焦 于儿 童 的天 性 ,为 我们 展 现 了 一 个 充 满活 力 、纯 真 和 富有 灵 性 的儿 童 世 界 。他 的教育 思想 对我 国 当前 的儿 童美术 教 育仍有启 迪 意 义 。
收稿 日期 :20tl一11—09 作者简介 :孙延利 ,女 ,安徽霍邱人 ,安徽农业 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第 2期
孙延利 :丰子恺 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167 ·
像创 造绘 画 的态 度来创 造其 生活 ” 。 丰子恺强调儿童艺术教育对于完善人格 的作
用 。他继 承 了其 老 师李 叔 同先 生 “先 器 识 而 后 文 艺 ”的 观 点 ,器 识 即是 人 格 ,人 必 须 有 高 尚 的人 格 ,加 以卓越 的艺术成就 ,方能成 为杰 出的艺术 家 。他认 为 “儿 童 画要 与 儿童 的现 实生 活 联 系起 来 ,要 是生 活 的反 映 ,要 具 有艺 术 的形 式 、表 现 的 技 巧及 最重 要 的思 想 感 情 。艺 术 缺乏 了这 一 点 , 就 成 为机械 的 、无 聊 的雕 虫小技 ” 4 J。
2012年 4月 第 31卷第 2期

八大山人之美:幼儿园传统绘画艺术教学案例

八大山人之美:幼儿园传统绘画艺术教学案例

八大山人,字一壶,号石涧,又号芝田,山人,江南安庆人。

他是我国明代后期至清代初期的文学家、画家,被誉为"青莲居士",与文征明、唐寅、徐渭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

他的绘画作品以画竹、画兰、画石为主,且作品以雅俗共赏著称。

他的绘画艺术也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我国绘画史上的巨匠之一。

在幼儿园的传统绘画艺术教学中,八大山人之美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他的作品充满了我国文化的气息,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和创作灵感。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八大山人之美在幼儿园传统绘画艺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八大山人的绘画特点八大山人的画作主题广泛,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画作以清新脱俗、灵动飘逸、别具风韵而闻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他的画作,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国绘画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八大山人的画作构图疏朗大方,笔墨淡雅清逸,自有一种特殊的韵味。

在幼儿园教学中可以以八大山人的画作为范本,教导幼儿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八大山人之美在幼儿园传统绘画艺术教学中的应用在幼儿园的传统绘画艺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八大山人的画作来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让孩子们认识八大山人,了解他的生平和画作特点,引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可以利用八大山人的画作进行实地教学。

可以组织幼儿园的孩子们到博物馆、画廊等地方参观八大山人的真迹,让他们亲身感受八大山人之美,激发他们对绘画的热爱和追求。

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用心观察、用画笔记录自然之美,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的热情。

三、对于幼儿园传统绘画艺术教学的启示八大山人之美在幼儿园传统绘画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孩子们受益良多,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和创作灵感。

通过八大山人之美,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绘画的博大精深,为幼儿园的传统绘画艺术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幼儿美育的启示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幼儿美育的启示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幼儿美育的启示摘要:本文立足于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深入分析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幼儿美育的启示,以此期望能促进我国幼儿美育的发展。

关键词:美育;审美能力;幼儿一、艺术本质下丰子恺幼儿美术思想丰子恺,原名丰润,后改为子恺,堂号缘缘堂,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丰子恺广为人知的是其在漫画上的成就,人们称其漫画作品“曲高和众”、“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

“童趣”是丰子恺作品思想的最大特点,他往往纯粹动人的感情吸引人。

他用童趣写自己的身边琐事,自己的所感、所思、所闻、所见,将叙事、抒情、描写、议论融为一炉。

善于抓住细微的事情,善于捕捉生活中最真最美的感情,更要以毫厘之微如实传达真挚的感情。

正是如此才让丰子恺的这些艺术思想能够如此长久的被人们所喜爱并留存下来。

二、美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一)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感悟到生活中的“美”美育教学重在培育幼儿的美感。

在开展美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是引导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认识“美”的过程,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用自己的感受去体验大自然的“美”。

通过一些美学课程安排,可以激发学术们对世界和自然的热爱。

比如在春天,引导幼儿学习观察桃花、杏花的开花过程,就可以让幼儿更深科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记录和观察事物的生长变化。

种植豌豆,引导幼儿观察,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成长的美妙。

(二)美育教育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幼儿创作的每一件艺术产品都值得它的存在。

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信心非常重要。

自信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泉。

在艺术活动中可以重复锻炼幼儿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和专注性的思维能力。

以艺术活动的创新教育为基础,通过命题创作、想象力和绘画训练,扩大幼儿的思维与知识的结合,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传统的绘画和手工教学中,幼师经常会采用教材中的儿童绘画来进行讲解,例如对绘画中的形状、比例、颜色等进行简介后,便开始要求幼儿“依葫芦画瓢”的形式进行绘画。

小班美术名师名画教育故事

小班美术名师名画教育故事

小班美术名师名画教育故事篇一:小班美术名师名画教育故事:毕加索与小男孩有一天,一位小班美术名师正在教孩子们如何画画。

他展示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并让孩子们模仿它。

这时,班上的一个小男孩站起来,问道:“老师,你知道毕加索吗?”名师点了点头,问他:“你知道毕加索吗?”小男孩自豪地回答:“我知道!毕加索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发明了很多新的画画技巧!”名师深深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非常好,你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孩子。

我想告诉你,毕加索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非常美丽。

但是,我希望你能够理解,即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所以,请好好学习,不断进步!”小男孩听了名师的话,非常高兴。

他意识到,学习是不断进步的关键,而且学习画画也可以让他变得更加聪明和有趣。

小班美术名师教育故事:达芬奇画鸡蛋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小班美术名师达芬奇的。

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意大利画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据说,达芬奇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是一名厨师,但他渴望成为一名画家。

于是,他开始了艰苦的练习,并不断地探索新的画画技巧。

据说,达芬奇曾经画过无数的鸡蛋,目的是为了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和技巧。

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鸡蛋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画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只有通过艰苦的练习,才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

篇二:小班美术名师名画教育故事:毕加索与小男孩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毕加索的美术名师。

他教导了许多学生,但其中一个小男孩特别让他印象深刻。

这个小男孩才小班,却非常热爱画画,每次上课都会兴奋地拿着画笔和颜料,想要和毕加索老师一起创作。

毕加索老师很喜欢这个小男孩,他经常给他讲一些绘画的故事,鼓励他勇敢地尝试不同的颜色和线条。

有一天,毕加索老师决定带小男孩去看一场艺术展览。

展览上,毕加索老师看到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它是一幅抽象画,但是它的美丽和想象力让他不禁驻足不前。

周思聪的表现型风格绘画对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周思聪的表现型风格绘画对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教育观察361视界观.2021.06周思聪的表现型风格绘画对幼儿美育的重要性孙慧霞(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阜阳 236000)摘 要:在当代美术史上,周思聪是一位杰出的女画家。

她的绘画风格由写实主义向表现型风格转变,绘画成就得到了升华,成为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的表现型风格绘画也恰恰是当代幼儿国画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典范。

关键词:周思聪;表现型风格;幼儿美育;水墨精神 一、周思聪的表现型绘画风格 周思聪一位杰出的女画家,她对待绘画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选题都要仔细推敲;每一件作品都要到生活中收集素材,体会生活中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从而把这一创作认真严谨的推敲,构图上一再修改。

她早期的代表作品有《清洁工人的怀念》、《周总理和纺织女工》、《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你》等。

其中写实代表作品《人民与总理》,在1978年,周思聪怀着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赴邢台隆尧震区收集素材,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物画《人民和总理》,再现了1966年邢台地震时人民总理看望灾区人民的历史场景。

这幅作品生动的刻画出了周总理对人民的真切关怀,刻画出了人民对总理的感激和激动,这幅作品笔墨以写实性技法表达人民总理 对于人民的关爱,中间借助留白形式更加突出中国画中的水墨韵味。

随着新思潮的传播和引进,她似乎对于自己写实性的笔墨不够满意,认为技法单一。

从这时她开始尝试新的绘画技法和笔墨表现形式。

表现型水墨的转折性作品—《矿工图》在周思聪的艺术转变历程中,《矿工图》可以说是这种由写实而变形、追求个性化造型语言的开端和标志。

她的这幅作品展出的时候,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甚至指责为赶时髦,她都无所畏惧。

她认为用这种夸张的技法才能表现出矿工的苦难遭遇,以及对于人民大众的同情和对于敌人的愤怒。

她觉得当时是她自己要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她说我想说的话我要把它说清楚。

对于评价她这幅画给人以压抑的说法,她说我就是要这种效果的。

她的艺术探索仍未停息,仍在不断的思索,不断的走向成熟。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理念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理念

2018.NO05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绘画”作为美术的一个类别,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中占有绝对的比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成败与绘画教育有着绝对的联系,而绘画教学的成败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又有着绝对的联系。

毕加索八十一岁时看了一次儿童画展后说:“当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但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才学会画得像他们一样。

”毕加索用了毕生的时间去探索儿童的内心艺术世界,大师追求的其实就是儿童画中的纯真。

现在天真却正在儿童画中渐渐失去,这就亟待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树立新的绘画教学理念。

新一轮美术《课标》明确提出了美术教育教学应追求的理念,“绘画”作为“美术”的一个类别,其教学理念无疑是相同的,只是“绘画”就其本身特有的属性而言,其教学理念可细化为: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绘画”素养;②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③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了解“绘画”,进而认识了解“美术”;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绘画”素养基本的“绘画”素养即:①.对绘画的内容、种类等属性有基本的了解;②.对绘画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技能技巧)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③.对绘画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

由此可见,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基本绘画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教学以及绘画练习,更要注重文化学习(通过欣赏课以及观看画展、画报、影视、广告设计等形式了解绘画在社会中的存在形式及价值和作用)让学生完整地形成基本的绘画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

在学校众多的学科中学生对每一学科的学习态度都不一样,这取决于外在的诱因和内在的兴趣差异。

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家长、教师)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重视的学科都对将来的生活和生存——升学、谋职等有着直接的作用,也就是说与高考有关的学科学生不管是否有兴趣都会用意志去克制自己努力学习,这就是学习活动的外在诱因。

打开小学生视野的七大画家

打开小学生视野的七大画家

1.画家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位可以打开小学生视野的画家。

2.首先是凡高(Vincent van Gogh)。

他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其代表作品包括《向日葵》、《星空》等。

虽然凡高的生平经历多有坎坷,但他在作品中所描绘的颜色和形式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和表现力,是值得小学生欣赏和学习的。

3.其次是毕加索(Pablo Picasso)。

他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西班牙画家之一,与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作品通常展现出另类的、角度独特的视角。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基尔伯特塔》、《亚娜玛丽》等。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毕加索的绘画来学习怎样利用线条和几何形状来构建形象。

4.再次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Katsushika Hokusai)。

他的作品反映出了日本传统文化和风景。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他的代表作品《富嶽三十六景》了解日本山水画的绘画特色,同时也可以通过绘制日本动漫中常见的卡通风景学习其技巧。

5.第四位是荷兰画家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

他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之一,善于描绘人物的情感和形态。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春天的花园》等。

小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模仿他的作品来学习如何利用色彩和笔触来表现情感。

6.第五位是美国画家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他以色彩鲜艳的“马克杯”和其他商品铆钉为代表作品,传达了消费主义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波普艺术的绘画学习如何运用色彩和形式来表达文化价值观。

7.第六位是法国画家马蒂斯(Henri Matisse)。

他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画家,被誉为“色彩大师”。

他的作品以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和轮廓简洁著称。

小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他的作品来学习如何利用颜色和形状来创造艺术效果。

8.最后介绍的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陈鹤琴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陈鹤琴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陈鹤琴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及其启示陈鹤琴是上个世纪初期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开拓了中国幼儿教育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的道路,为后世学前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

二十世纪初,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的兴起和美育观念的确立,使陈鹤琴逐渐对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功能和对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价值有了新的认识,陈鹤琴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发掘了美术的工具属性,为我国创立了科学的儿童美术教育理论体系奠基,并丰富了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且对改进现代儿童美术教育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本文梳理了陈鹤琴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尝试追溯其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并对其儿童美术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在此基础上解读了其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的内核。

陈鹤琴儿童美术教育思想源自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及宗教思想,他认为儿童是独特的、发展的、应该受尊重的人,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陈鹤琴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以美术心理为认识基础,关注幼儿创作的动机,对美感的认知以及美术能力的发展特点等方面;还将培养幼儿的兴趣、技能、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作为美术教育的目标,注重美术教学活动实施的欢乐性、整体性、生活性和民族性,提倡通过游戏、自然、家庭等丰富的途径展开美术活动,并提出多种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法。

通过对其美术教育体系分析,发现陈鹤琴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内核体现在其基本立场:对西方教育思想吸收与改造,把儿童当作儿童,美术是一门需要指导的专门学科。

其儿童美术教育思想体现出科学的、创造的、生活的和游戏的精神本质。

研究者通过上述的梳理,发现陈鹤琴丰富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不仅做出诸多历史贡献,而且促进解决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存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此,研究者受到陈鹤琴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的启发,发现儿童美术教育的部分问题,并从陈鹤琴儿童美术教育思想中寻找可借鉴的部分,得出我们应当植根于中国文化吸收借鉴外国教育思想;制定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应当注重创作过程;基于生活建构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儿童美术教学活动应当游戏化的结论。

对西泽克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

对西泽克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

对西泽克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在美术教育史上,奥地利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是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的人,西泽克认为儿童绘画与成人绘画存在差异性,儿童绘画表现得更加纯真、直接,所以不能按照成人绘画的标准来教育儿童。

他提出儿童美术教育应以释放儿童的自由天性为主,重点放在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

不以儿童画的像不像为标准,儿童有自己看世界的独特眼光。

西泽克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对欧美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促进了各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在二战前后时期,弗兰兹·西泽克的教育思想相继在亚洲广泛传播。

他的教育思想对世界范围的美术教育革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绘画是人类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独特的语言。

每一幅画都传达着画者独特的认识、情感。

儿童绘画更是孩子情感、思想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涂鸦是我们每个人孩童时期都经历过的事情,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拿起手中任何一图画的工具去涂鸦,所以小时候墙面、地板上都记录着我们孩童时期的回忆。

但是,人们对于儿童绘画并不重视,经常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儿童绘画、评价儿童绘画,认为儿童画只不过随意的涂抹,和艺术并无关系。

儿童艺术被埋没在成人眼中的“艺术”而不被发现。

直到弗兰兹·西泽克的出现,肯定了儿童绘画。

在西泽克的思想引领之下,儿童绘画的艺术价值得到认可。

各国的美术教育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儿童美术教育受到了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促使儿童美术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随着我国近些年实施的素质教育,美术教育在各个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方法注重技法的训练,强调造型训练,使儿童在被动中学习画画,失去儿童画本应展现出来的童趣。

阻碍了儿童对事物的真实感受。

第二,教学评价,以成人的审美角度去评价儿童绘画,使儿童画的天真、童趣逐渐殆尽,趋于模式化,技法画的绘画,成为一种成人化的“儿童绘画”。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传授绘画技法上,教师忽视了儿童绘画中儿童心理的变化过程。

以名画欣赏促幼儿审美能力——以康定斯基《圆之舞》为例

以名画欣赏促幼儿审美能力——以康定斯基《圆之舞》为例

以名画欣赏促幼儿审美能力——以康定斯基《圆之舞》为例康定斯基是抒情抽象画派的代表之一,作品以抽象绘画最为经典,通过点线面的运用,在作品当中找到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绘画乐趣,并形成有别于人的理论体系,他的作品具有知觉混合的能力,在他的作品里可以十分清晰的听见色彩,仿佛这些作品不是在绘画而是音乐作品,比如康定斯基的《圆之舞》是“圆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透过俯视的想像,带领我们看到这些圆圈圈,就像夜晚漂浮在褐色大地之上跳跃的泡泡精灵,充满了运动性和音乐性,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好动好探索好表达,就像这些快乐的五颜六色的圆。

如何通过名画欣赏促进幼儿审美素养呢?一、通过欣赏名画认识艺术。

1.开阔艺术视野。

童年应该是艺术世界的陪伴,五颜六色的陪伴,让孩子多看世界名画,让他们长见识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艺术的熏陶下,童年将会丰富多彩。

就像康定斯基在他的“圆之舞”中将自己的理论研究变为现实,他故意限制自己只使用一种形式只画圆圈,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例如颜色和质量以及它们在画布上的相对位置,这决定了构图。

此外,与康定斯基的许多抽象作品不同,《圆之舞》没有任何客观内涵,就是一种纯粹的抽象,孩子们集合日常生活中的小小情绪体验,用眼睛看表面,用内心感受画面的情绪起伏、并把它记下来,就像在春游一般,孩子们用这种浪漫的情绪去驾驭画面感受圆的俏皮和浪漫。

2.接受艺术熏陶。

艺术是一种很美的载体,可以由内而外的改变孩子的一生,而看名画,是接触艺术最近的方式,孩子看到每一张名画的颜色和笔触,都能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让孩子的内心潜移默化得到一种幸福感。

当幼儿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中圆鲜明亮丽的色彩与和极富特色的组合时,感受作品中的音乐性,初步了解抒情抽象的画法。

作品除了各种颜色、各种组合的圆形,还隐含了冷暖色搭配及各种色彩之间的协调处理等一些美术元素,内涵较深,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可以适当渗透冷暖色的概念,以及圆形的组合为切人点来进行,运用圆的大小不同、色彩不同、组合不同三个点进行作品的不同感受、表达。

八位专家谈少儿美术教育

八位专家谈少儿美术教育

杨瑞敏(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会长):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小孩为什么要学美术,是为了做画家还是为了其他的什么?一直以来,社会上泛滥着各种急功近利的少儿书画比赛,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以争第一和获大奖来引导孩子的美术创作,并把获奖的孩子称为"小画家",有的甚至还将其与"大师"相提并论!这种畸形的导向使孩子们失去了从美术中所真正要获得的东西。

我们的教育改革的主旨是以人为本,强调学同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创作的过程中去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丰满人性和情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发展记忆力和认知力。

社会和学校实际很少做到,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别重要,特别是校外教育。

不仅我们的老师,家长,而且要让我们的孩子要有正确的认识:究竟是为什么画画?在现在这些功利性的大奖赛中,许多老师自觉不自觉就这样做了,老师为获奖而教学,学生为获奖而创作,往往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二、三十个孩子的风格都差不多,在比赛中,老师就是导演,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行动,而不是孩子们自己去真正的创作。

我参加过许多评奖,全国各地看过很多,盛受到学校里给孩子们的导向观念很不正确,经常到学校的展览栏里看到"小画家"之类的称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杂志报刊也以"小画家"来称誉获奖的孩子,对此我很反感。

这样小孩会真的把自己当作神童,洋洋得意。

做一个画家多不容易,做画家也有标准。

一个孩子即使有天赋,但也还只是个孩子,还得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人文修养,要有工作经历,相当的阅历。

这样去引导孩子是不合理的,它违反了儿童认知的规律,儿童美术创作本质上是审美体验,提高他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是好的,恰如其分的鼓励也是必须的,但是采取不正确的做法,只是一种廉价的鼓励。

所以,不仅社会和学校要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老师和家长也要正确引导,孩子们才能在良性的教育环境里健康的成长。

陈鹤琴的学前儿童美术教的观点

陈鹤琴的学前儿童美术教的观点

陈鹤琴的学前儿童美术教的观点
陈鹤琴是一位专业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家,她认为美术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因为学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能够通过美术活动获得大量的感官刺激和经验,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陈鹤琴认为,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美术活动的情境化环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术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术技能,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能够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如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总的来说,陈鹤琴认为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核心,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和潜力。

- 1 -。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

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

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

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

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

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

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

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

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

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

”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

”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

美术:大师眼中的秋天

美术:大师眼中的秋天
(3)教师着重引导幼儿从诗歌描绘秋天的语句中,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上表现秋天景色的描绘作品。
(1)教师:请你们看看这副画画的是什么地方?路边有些什么?这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绘画作品的色彩表现进行欣赏)
(2)小结:这是画家画的秋天的美丽图画,他话出了秋天晴朗的天空、彩色的树木,以及落满树叶的街道,看起来秋天很美丽。
(3)评价、展示幼儿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副画,为什么?(请幼儿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可以引导幼儿从绘画的内容、色彩、笔触等方面进行讲述。)
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回忆看到的秋天的景色
通过欣赏不同的色彩表现,感受不同的秋天的色彩,让幼儿对颜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丰富幼儿知识。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3)教师:假如你要花美丽的秋天,你回画些什么?(幼儿根据自己对秋天的印象以及自己的绘画经验进行讲述,教师运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的想象。)讨论:秋天的树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秋天的花草和天空又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围绕秋天的树、花草、天空等景色来讨论。)
(4)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中的其他两幅作品。
三、幼儿自由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1)教师交代绘画的内容。教师:请你们将秋天的树、秋天的果实、秋天的花草组成一幅画,画出美丽的秋天。
教师:使用多种颜色绘画的时候,注意换颜色时将笔洗净再取其他的颜色。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教师知道幼儿大胆的使用各种色彩点画彩色的树叶等景物:鼓励幼儿将作品画大,画满画面,带着秋天的美好想象进行创作。
教育教学设计
主备人
瞿明洁
执教人
活动
名称
美术《大师眼中的秋天》
教学时间

美术教育名人名言

美术教育名人名言

美术教育名人名言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画家张躁)2.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

(石涛)3.用一根线条去闲步(德国艺术家保罗?克莱)4.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

(米开朗基罗)5.我向来不急于画细节,我第一注意一幅画的大体和特色.....(柯罗)6.节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张彦远)7.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能够,止乎不得不但,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与笔墨之外。

(王原祁)8.科技不能够等同于科学,恰似‘画技’不能够等同‘艺术’。

高明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不应是一个匠人,而是一个去发现自然的美,一个去再现自然的美。

(吴冠中)9.着笔不宜一味熟,满意还常三分生。

(关山月)10.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

(毕加索)11.艺术是人类的天性。

(伯克)12.雕琢不用独创,它需要的是生命。

(罗丹)13.美各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美的发现。

(罗丹)14.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席勒)15.美术是揭露真理的谎言。

(毕加索)16.艺术其实不是真理。

艺术是谎言,可是这种谎言能教育我们去认识真理。

(毕加索)17.应从习作中追求快乐。

(塞尚)18.我欠你的绘画真理,我将在画中告诉你。

(塞尚)19.我早已达到技精艺熟,可是此刻我在研究自己的表现手段时,忧如感觉自己刚开始学习。

(马蒂斯)20.绘画有两种:一种为物质的,一为精神的。

(康定斯基)21.艺术,就是自然与人。

(培根)22.绘画愈像雕琢,映在我看来愈感觉它是优异的作品,雕琢愈像绘画,我就愈感觉它是拙劣的作品;雕琢是绘画的火把,它们就如太阳与月亮的光,有天壤之别。

(米开朗琪罗)23.优异的艺术家怀有的任何心思,都有本事透过一块大理石表现无遗。

(米开朗琪罗)24.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层见迭出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罗丹)25.我不画我所看见的,我画我所知道的。

论罗恩菲德美术观视图下的当代儿童美术教育

论罗恩菲德美术观视图下的当代儿童美术教育

一、罗恩菲德美术教育理念及其启示美术为儿童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为儿童提供了五彩斑斓的视觉享受。

儿童可以借助一盒彩笔创造一个玲珑剔透的艺术世界,描绘一个奇幻的梦想天堂,还能够表现自我独特的抽象语言。

美术不仅给儿童提供了视觉感受,还赋予了儿童表现视觉感受的形式。

儿童借助美术创作形象化自己的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使自己的知觉更加自然、生动地得以呈现。

美国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德认为:“艺术必须成为儿童的朋友,当言语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欣喜、忧愁、恐惧和挫折时,他或许便得以依赖它。

”①11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儿童与艺术的关系也会随之变化。

由于儿童心智的成长,儿童与艺术的关系及儿童绘画的发展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

罗恩菲德根据儿童心智的成长,把儿童绘画发展分成六个不同的成长阶段。

在2~4岁时,由于肌肉没有发育完全,儿童常常会画一些线条。

随着心智的成长和肌肉协调性的增强,儿童逐渐会画一些圆圈之类的图形。

这些图形渐渐协调化、形象化,这也是儿童心智成长的一种表现,儿童在这个阶段以涂鸦为主。

在4~7岁时,儿童逐渐创作一些对于自己有意义的图形,开始主动表现一些对于自己而言重要的东西。

这种转变的过程即罗恩菲德所说的样式化前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进行首次表现尝试。

在7~9岁时,儿童以高度个人化的形式表现自己理解人和环境关系的概念,因而绘画中形成了形体概念的形式。

这个阶段即样式化阶段。

随着儿童写实概念和自我意识的强化,儿童绘画进入了党群年龄(9~11岁)理智萌芽的阶段。

儿童在11~13岁时,度过了党群阶段,进入了拟写实阶段、推理阶段。

当儿童成长到13~17岁时,便开始进入青春危机期,这是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罗恩菲德借助儿童心智成长的过程将儿童美术发展分成了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儿童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认知。

这种知觉的加强来源于儿童对于视觉和触觉处理、分析能力的提高。

随着儿童处理、分析视觉和触觉能力的提高,儿童美术创作需要不同的引导方式和体验过程。

简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

简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

简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

摘要:一、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概述二、徐悲鸿美术教育观的核心内容1.艺术为人民2.注重基本功训练3.崇尚写实主义4.培养创新精神三、徐悲鸿美术教育观的实践与贡献1.创建新式美术教育体系2.倡导美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3.培养一代又一代美术人才四、徐悲鸿美术教育观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启示正文:徐悲鸿(1895-1953),原名徐熙,江苏宜兴人,是我国近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美术教育观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时至今日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一、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概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简单来说,就是“艺术为人民”。

他认为,美术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民,不仅培养专业艺术家,还要普及美术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

二、徐悲鸿美术教育观的核心内容1.艺术为人民徐悲鸿强调美术教育要贴近生活、服务人民。

他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反映时代精神,为人民抒发情感。

因此,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向,使美术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2.注重基本功训练徐悲鸿十分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他认为,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艺术创作中游刃有余。

因此,他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严格练习绘画技巧,从素描、色彩到构图、创意,逐一打下坚实基础。

3.崇尚写实主义徐悲鸿崇尚写实主义,认为美术创作应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强调对物象形态、质感的真实表现。

他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深入生活,观察事物,锻炼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洞察力。

4.培养创新精神徐悲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他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突破前人,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他提倡东西方艺术交流互鉴,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为我国美术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徐悲鸿美术教育观的实践与贡献1.创建新式美术教育体系徐悲鸿在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期间,致力于创建新式美术教育体系。

他改革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制度,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位大艺术家的儿童美术课-克利的格子世界

200位大艺术家的儿童美术课-克利的格子世界

美术教育联盟 | Art Education Patnership
视觉艺术 | 儿童美育 | 全球艺术课程分享
新浪微博:@美术教育联盟 @童年美萌 /517705296 微信公众号:美术教育联盟 萌主微信个人号:artman799 美术教育联盟官方微店:https:///?userid=2126631 美术教育联盟官方美术教师淘宝店:https://
1914年,突尼斯之旅让克利从色彩抑制之中解放出来,北非的强烈阳光和绚丽 色彩给克利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进行了一系列生动的水彩画风景写生,在这些作 品中犹如儿童画中所表现的形体一样,风景对象被其简单化,这一经历成了克利绘 画创作的转折点。
他喜欢在绘画前拉上 一段小提琴,这种习惯一 直保持到过世前。
比如常见的冷色有:蓝、白、青色、紫色。冷色通常会让 人联想起凉爽的气候、冬季、死亡、悲伤、冰、夜晚和水 这些事物。冷色可以给人平静、安宁、新人、干净的感觉 。
色彩的明暗
深邃、压抑的感觉。
克利作品欣赏---格子里的世界
克利 / 第112站 / 1918
克利的魔幻格子世界
保罗•克利
Paul Klee,1879~1940
他是一位画家、 音乐家和一位老师。
1920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邀请克利任教,在包豪斯的教学活动 中,克利对艺术的目的和手段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于1925年,出版了总 结其教学和创作经验的著作《教学笔记》,时至今日,该书仍成为美术及 艺术设计教育家们权威性的参考书籍。到了20世纪30年代,纳粹主义充斥 了全德国,为免遭其迫害,克利被迫辗转流亡于意大利、法国等地。
1911年,克利认识了奥古斯特•马凯和瓦希里•康定斯基,并与弗兰茨•马尔克 等人共同结成了小团体“青骑士”,期间抽象绘画先驱者康定斯基给克利的艺术带 来了较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孩子为什么学美术,是为了做画家还是为了其他的什么?一直以来,社会上泛滥着各种急功近利的儿童书画比赛,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以争第一和获大奖来引导孩子的美术创作,并给予获奖的孩子很高的荣誉。

这种畸形的导向使孩子们失去了失去了从美术中所真正要获得的东西。

而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大家思考过吗?
在中国教育史上,较早提出美育主张的是王国维,他认为美育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德育和智育,因为美育有其特殊的功能,那它特殊的功能是什么呢?(一)美育的直接功能
美育的直接功能可用两个字表示即“育美”。

我国学者认为:“美育的任务可以概括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直接功能(审美观以及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等)与美育概念的狭义或形式美育相关。

(二)美育的间接功能
美育的间接功能是一种附带功能,或者说是一种潜在功能,是为其他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的作用,具体讲,就是美育的育德、促智、健体功能等。

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初就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三)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超”是相对于既定的美育功能观而言。

一般的美育功能观认为美育的功能无非在于审美观的确立,审美、创美能力的发展,同时促进德智体诸育等,没有超出以上论及的两类功能的范围。

与这两种功能观对应的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美育概念。

而与实质美育概念相联系的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等,显然已经“超”出了原有的直接和间接功能范畴。

长期以来,儿童美术教育在我们国家整个文化发展历史上是不重视的。

儿童画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当画家,更不是为了当名画家,它只是多方面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就是我们所说的美育。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已经种下这方面的基因,这对他一辈子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现在很多孩子的画里有些大人强加给他们的意图,不是孩子自然的表现。

给任何一个孩子工具他都可以画出很好的画。

从一岁到九岁之前,人有一种天性,就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东西表现出来。

能把这种宝贵的童真的审美一直保持到晚年乃至一生的画家在中国实在太少。

几乎所有孩子都会画画,所以依靠美术教育来开拓孩子在美育方面的天赋应该受到重视。

当然画画将来所能影响的不仅仅是美术,它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人格的健全。

西方有很多为孩子建的博物馆,都是综合性的,包括娱乐性、科技、文化等,就是让小孩玩的。

最近纽约成立一家孩子们的艺术博物馆,规模很小,里面有两千多件作品。

它的功能有两种,一是收藏,一是教育,也教孩子们画画。

他们请一些画家教孩子画,把孩子们一些好的作品留下来收藏。

我有一个感触,中国到处在盖博物馆,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所以社会对孩子们的美术教育需求很大。

如果中国能够建一家专业的儿童艺术博物馆,这将有很大的社会效应,将来也可以搞一些小孩的全国美展,好的作品博物馆收藏,建立一个很好的体制,对孩子的培养会有长期效果的。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
术概论》、《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
1.立足于儿童个体的差异性
丰子恺认为,学习美术必须保证儿童的天性不受压制,自然流露,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要求教师立足于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尽可能少地干扰儿童的个性表现,不要以自己的意志、好恶,来影响学生的美术创作。

2.尊重儿童,通过其特殊表现,理解其本质意义
儿童对于人生自然,另取了一种特殊的态度,他们所见、所感、所思,都与我们不同,是人生自然的另一方面。

儿童大都是最富有同情心的,且同情不但给予人类,又自然的给予猫、犬、花草、碟、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玩具玩耍,其心必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的多。

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

一定要按照孩子的兴趣、意愿,因势利导地设计他们的学习。

所以,他提醒人们要尊重儿童,要透过他们的特殊表现去理解其本质意义。

3.强调趣味的艺术教育
童心,在大人眼里就是一种趣味,培养童心,就是涵养趣味。

小孩子的生活全是趣味的生活,要避免“儿童大人化”的儿童教育病根。

强调对孩子讲话的时候,须得亲自走进孩子的世界中去,讲他们世界的话。

即要求对孩子讲话的时候须得自己完全变成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