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观察与护理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11-11-24T15:26:03.8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李霞1 李静2 [导读] 另外为避免引起患者局部疼痛及药物吸收不良,注射时和患者多交流以转移其注意力。
李霞1 李静2(1山东张店钢铁总厂医院山东淄博 255000;2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淄博 25500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237-01【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护理经验。
方法采用垂直注射法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Hb和Hct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
结论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肾性贫血。
【关键词】促红素肾性贫血护理贫血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已为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所证实,它能改善贫血症状,显著提高尿毒症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观察国产r—HuEPO(克隆怡宝)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并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因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肾衰竭(CRF)并肾性贫血的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18~76岁,平均48.70士19.02岁;接受血液透析4周以上。
治疗前患者Hb值50~80g/L, Hct<30%,1个月内均未输血,未用任何r—HuEPO制剂。
查血清铁>100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低于上述指标者先进行补铁处理。
2 治疗方法使用3000U/支注射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克隆怡宝),每周3次。
透析间期三角肌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Hb和Hct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
不良反应有高血压,透析器凝血,注射部位疼痛,经采取有效治疗预防措施后,均改善。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肾性贫血的治疗作用。
方法:根据使用rHuEPO将40例慢性肾衰竭并血液透析患者分成两组,观察治疗后2、4、8、12周时与治疗前相比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积(Hct)及血红蛋白含量(Hb)的变化。
结果:26例使用rHuEPO100~150IU/(kg・周),6000~9000IU/周,治疗后RBC、Hct、Hb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14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治疗后RBC、Hct、Hb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
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较好地纠正肾性贫血。
关键词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治疗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093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常见的并发症。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为了使CRF患者的贫血得到充分治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用小剂量皮下注射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观察40例维持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4~76岁,平均52.8岁。
原发病:慢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5例,狼疮肾5例,痛风肾4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肾脏病诊断标准[1]。
确诊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尿毒症期并开始血液透析6个月~5年,透析时间8~12小时/周。
治疗前红细胞压积(HCT)<0.25(25vo1%),治疗前血红蛋(Hb)<9g/L,既往从未用过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
治疗方法:EPO100~150IU/(kg・周),分2~3次皮下注射(6000IU/周或9000IU/周)26例,同时根据化验情况给予铁剂、叶酸、维生素B�12及钙剂、活性维生素D3,其他如降压药等维持原治疗方法不变。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
二、铁剂治疗
3.铁剂的用法和剂量: (1)非透析患者及腹膜透析患者可先试用口服途径补铁,或根据铁缺乏 状态直接应用静脉铁剂治疗。 (2)血液透析患者起始应优先选择静脉途径补铁[7]。 (3)口服补铁: 剂量为200mg/d,1~3个月后再次评价铁状态,如果铁状 态、血红蛋白没有达到目标值(每周ESAs 100~150 IU/kg体质量治疗条 件下),或口服铁剂不能耐受者,推荐改用静脉途径补铁。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3.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全血细胞计数(CBC):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 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 度(MCHC)]、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 (4)未能明确贫血病因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穿刺、粪便隐 血等项目的检查。
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6] McMurray JJV, Parfrey PS.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Working Group.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an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Int Suppl, 2012, 2: 288-316.
[9]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0修订版. [10] Lee YK, Kim SG, Seo JW,et al.A comparison between once-weekly and twice- or thrice-weekl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epoetin alfa: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re study.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8 Oct;23(10):3240-6. [11] Provenzano R, Garcia-Mayol L, Suchinda P, et al. Once-weekly epoetin alfa for treating the anemia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lin Nephrol, 2004, 61: 392-405.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0 修订本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2010 修订本版 2010 年 1 月 22 日三亚)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 )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已经 10 余年,不仅应用于血液净化维持透析治疗的患者,而且也应用于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近年来 rHuEPO 治疗肾性贫血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完善,加之出现 rHuEPO 新剂型;为适应我国 rHuEPO 临床应用的变化,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 rHuEPO ,中华肾脏病学分会对 2007 年版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进行了修订。
一、rHuEPO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中的意义众多国内外资料显示:合理应用rHuEPO,不仅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大等心血管合并症发生,改善患者脑功能和认知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和机体活动能力;而且能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因此, rHuEPO 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目前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
二、贫血定义和检查 1、贫血定义 WHO 的贫血诊断标准:成人女性血红蛋白( Hb)<120 g/L,成人男性Hb<130g/L。
但应考虑患者年龄、种族、居住地的海拔高度和生理需求对Hb的影响。
2、贫血检查时机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论其分期和病因,都应该定期检查Hb。
女性Hb<110 g/L,男性Hb<120 g/L时应实施贫血检查。
贫血检查和评估应该在EPO治疗前实施。
3、贫血实验室检查内容贫血检查应包括: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Hb/Hct ), 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网织红细胞计数(有条件提倡检测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铁参数(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 ,大便粪隐血试验。
rHuEPO地临床地的应用
、rHuEPO的临床应用1、使用时机:无论透析还是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若间隔2周或者以上连续两次Hb 检测值均低于11 g/dl,并除外铁缺乏等其它贫血病因,应开始实施rHuEPO治疗。
2、使用途径rHuEPO治疗肾性贫血,静脉给药和皮下给药同样有效。
但皮下注射的药效动力学表现优于静脉注射,并可以延长有效药物浓度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节省治疗费用。
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疼痛感增加。
l 对非血液透析的患者,推荐首先选择皮下给药。
l 对血液透析的患者,静脉给药可减少疼痛,增加患者依从性;而皮下给药可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节省费用。
l 对腹膜透析患者,由于生物利用度的因素,不推荐腹腔给药。
l 对于rHuEPO诱导治疗期的患者,建议皮下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使用剂量(1)初始剂量皮下给药剂量:100~120IU/Kg/W,每周2~3次。
静脉给药剂量:120~150IU/Kg/W,每周3次。
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l 初始剂量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贫血程度和导致贫血的原因,对于Hb<7g/dl的患者,应适当增加初始剂量。
l 对于非透析患者或残存肾功能较好的透析患者,可适当减少初始剂量。
l 对于血压偏高、伴有严重心血管事件、糖尿病的患者,应尽可能的从小剂量开始使用rHuEPO。
(2)剂量调整l rHuEPO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Hb水平:诱导治疗阶段应每2~4周检测一次Hb水平;维持治疗阶段应每1~2月检测一次Hb水平。
l 应根据患者Hb增长速率调整rHuEPO 剂量:初始治疗Hb增长速度应控制在每月1~2g/dl范围内稳定提高,4个月达到Hb靶目标值。
如每月Hb增长速度<1g/dl,除外其它贫血原因(见附录:EPO抵抗原因),应增加rHuEPO使用剂量25%;如每月Hb增长速度>2g/dl,应减少rHuEPO使用剂量25%~50%,但不得停用。
l 维持治疗阶段,rHuEPO的使用剂量约为诱导治疗期的2/3。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摘要】目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诊断为肾性贫血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以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诊断为肾性贫血的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后者在前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治疗8周时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Hb、Hct值。
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
结果: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的Hb、Hct值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Hb、Hct值都有所回升,但是观察组患者的Hb、Hct值回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其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80%。
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不良反应少。
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rhEPO;肾性贫血;安全性;有效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059-02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使促进红细胞生成、防止其衰老及促进其成熟的作用。
人体内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肾脏,一旦肾脏长期慢性受到有害物质的损伤,比如慢性肾脏疾病,肾脏所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如果肾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到一定界限时就会发生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会对全身各个脏器产生不良后果。
目前治疗肾性贫血主要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并且对于改善肾性贫血的作用也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诊断为肾性贫血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为(46.72±5.12)岁;体质量45~82Kg,平均体质量为(63.28±10.52)Kg;高血压肾病7例、慢性肾炎32例、糖尿病肾病15例、梗阻肾5例、多囊肾2例、IGA肾病1例。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彭涛胡昭王荣山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彭涛胡昭王荣山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济南市2.山东省立医院肾内科中国药房2007年第18卷第20期摘要目的:研究常规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慢性肾脏病(CKD)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233例CKD贫血患者按照治疗前血红蛋白(Hbg)值分为3个组,应用rHuEPO治疗12wk后,比较各组应用前后血象变化,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疗程,总显效率为52.8%,总有效率为96.1%,治疗前后各组Hbg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HuEPO可有效治疗CKD贫血,改善肾脏功能及多项实验室指标,是临床上改善CKD 贫血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肾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种肾脏疾病最终导致的CKD会出现肾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Hbg<120g·L-1,女性Hbg <110g·L-1,临床上可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补充人体生成不足,纠正肾性贫血。
rhuEPO治疗CKD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已被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所证实其有效性但是病例数较少,大多采用的是进口rHuEPO。
本研究应用rHuEPO常规剂量治疗CKD肾性贫血,验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根据2003年NKF-K/DOQI(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Kidney Disease Outcomc Quality Initiative,美国肾脏基金会-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指导)诊断标准,本研究选2005年12月~2006年6月共23家医院门诊和住院的CKD肾性贫血患者(包括非透析和透析,比例2:1)共233例。
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04例;平均年龄(56±9.5)a;非透析患者155例,透析患者78例。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彭涛胡昭王荣山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彭涛胡昭王荣山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济南市2.山东省立医院肾内科中国药房2007年第18卷第20期摘要目的:研究常规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慢性肾脏病(CKD)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233例CKD贫血患者按照治疗前血红蛋白(Hbg)值分为3个组,应用rHuEPO治疗12wk后,比较各组应用前后血象变化,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疗程,总显效率为52.8%,总有效率为96.1%,治疗前后各组Hbg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HuEPO可有效治疗CKD贫血,改善肾脏功能及多项实验室指标,是临床上改善CKD 贫血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肾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种肾脏疾病最终导致的CKD会出现肾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Hbg<120g·L-1,女性Hbg <110g·L-1,临床上可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补充人体生成不足,纠正肾性贫血。
rhuEPO治疗CKD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已被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所证实其有效性但是病例数较少,大多采用的是进口rHuEPO。
本研究应用rHuEPO常规剂量治疗CKD肾性贫血,验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根据2003年NKF-K/DOQI(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Kidney Disease Outcomc Quality Initiative,美国肾脏基金会-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指导)诊断标准,本研究选2005年12月~2006年6月共23家医院门诊和住院的CKD肾性贫血患者(包括非透析和透析,比例2:1)共233例。
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04例;平均年龄(56±9.5)a;非透析患者155例,透析患者78例。
中国肾性贫血指南解读
12.KDOQI. Am J Kidney Dis 2006;47(Suppl. 3)S9–145.
贫血纠正:
Hb靶目标11-12g/dL, 不应超过13g/dL
ESA治疗贫血 Yes
纠正患者缺铁
No
血液学检查
20
KDIGO指南:监测Hb的频率
6.KDIGO 2012.
持续性血液透析者贫血的影响因素
6.KDIGO 2012. 7.中国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3, 29(5)389-392.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 2014年6月
中国血液透析登记患者Hb达标水平
2010年
平均值 达标率
透析前血压(mmHg) 147/88 39.1%
血红蛋白(g/L)*
疗期的2/3。若维持治疗期Hb浓度每 g/L,应将剂量降低约25%
月改变>10g/L,应酌情增加或减少 ②推荐在ESA治疗4周后再调整
剂量25%
剂量
7.中国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3, 29(5)389-392. 24.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中国血液净化. 2007, 6(8):440-443.
CKD 5期和透析患者, 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McMurray JJV, Parfrey PS.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Working Group.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an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Int Suppl, 2012, 2: 288-316.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59例慢性肾性贫血患者采用皮下注射rhEPO治疗,每周三次,连续8周,同时补充右旋糖酐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疗程结束后判定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Hb、网织红细胞(Rc)、红细胞压积(HCT)以及外周血异型红细胞百分率。
结果显效23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4.7%(50/59);发生不良反应11例,其中血压增高6例,头痛3例,注射部位疼痛2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影响治疗。
治疗后HCT、Hb、Rc均明显升高,异型红细胞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rhEPO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EPO) treatment of renal anemia clinical effect,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Methods 5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anemia treatment with rhEPO subcutaneously three times a week for 8 weeks andiron dextran, folic acid and vitamin B12, after treatment to determine clinical efficacy,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b, reticulocyte Red blood cell (Rc), hematocrit (HCT) and the percentage of peripheral blood shaped red blood cells..Results 23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27 cases, 9 case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4.7% (50/59); 11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ing increased blood pressure in 6 cases, 3 cases of headache, injection site pain in 2 cases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improved, did not affect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HCT, Hb, R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haped red blood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P <0.05).Conclusions rhEPO treatment of renal anemia, safe, effective, less adverse reaction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enal anemia; hemoglobin; hematocrit; reticulocytes; abnormal red blood cells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
肾性贫血论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136例慢性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肾性贫血论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136例慢性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136例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u,每周一次,对照组患者每次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5000u,每周2~3次皮下注射,随访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2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54.5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起效快,贫血症状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肾性贫血慢性肾衰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剂量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严重程度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贫血程度与肾功能衰竭的程度有密切相关性[1],造成贫血的病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主要激素,产生于肾脏,在肾脏广泛受损时,促红素的产生减少[2],晚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清中有红系造血的抑制物,红细胞破坏过多,血小板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倾向等。
我院应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性贫血,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报告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136例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在19~75岁之间,平均(46.4±5.4)岁,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慢性肾盂肾炎7例,多囊性肾病9例,狼疮性肾炎10例,痛风性肾炎2例,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5例,梗阻性肾病5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31例,年龄在19~75岁之间,平均(44.2±3.8)岁,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慢性肾盂肾炎8例,多囊性肾病7例,狼疮性肾炎2例,痛风性肾炎3例,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3例,梗阻性肾病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24长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4长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要点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agents,ESAs)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常用药物,目前可供临床医师选择的有短效ESAs和长效ESAs0短效ESAs在我国已广泛使用,历史悠久,国内外有众多指南共识。
长效ESAs具有半衰期长、输注频次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等优势,近年来临床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尚缺乏长效ESAs临床规范使用的指导意见。
为此,中国非公立医院协会肾病透析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长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主要介绍了长效ESAs的分类、作用机制与药效学特点,在肾性贫血治疗中应用的适应证、时机、方案,特殊人群应用,不良反应及处理等,以指导长效ESAs类药物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规范化使用。
长效ESAs分类、药物特点1)新型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NESP)通用名为达依泊汀αz是全球首个上市的长效ESAs制剂。
其利用重组DNA 技术对依泊汀a的分子结构加以改造,在原来ASn24、Asn38和Asn83糖基化位点基础上,分别在Asn30和Asn88位点上新增了两个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
与依泊汀湘比,NESP的N末端糖链增加至5个,唾液酸含量提升了近1倍,体内稳定性明显增加;同时,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增加(37OOO)导致药物的肾脏清除率下降,半衰期明显延长。
2)甲氧基聚乙二醇红细胞生成素β一种持续性EPO受体激动剂(CERAXCERA是在完全糖基化的依泊汀β赖氨酸N末端氨基或ε氨基通过酰胺键连接1个甲氧基聚乙二醇链进行修饰。
聚乙二醇化的依泊汀β一方面通过增加药物相对分子质量(60000)从而降低肾脏清除率,另一方面可通过产生空间位阻效应,使修饰物免受蛋白酶水解,增加其稳定性,两者协同降低了药物的总清除率,显著延长了药物半衰期。
3).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EMP)EMP是一种化学合成模拟EPO的环状小分子肽,能够与细胞表面的EPO 受体特异性结合,在体内外发挥与EPO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药指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7年2月10日 北京)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通信作者:陈香美 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 E-mail:xmchen301@126.com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已经10余年,不仅应用于血液净化维持透析治疗的患者,而且也应用于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约 3 400。
血浆中存在的EPO根据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EPO分为2种类型:α型和β型。
2种类型临床应用效果上差异无显著性。
1 rHuEPO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中的意义众多国内外资料显示:合理应用rHuEPO,不仅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大等心血管合并症发生,改善患者脑功能和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机体活动能力;而且能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因此,rHuEPO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目前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
2 贫血定义和检查2.1 贫血定义 WHO的贫血诊断标准:成人女性血红蛋白(Hb)<120g/L,成人男性Hb<130g/L。
但应考虑患者年龄、种族、居住地的海拔高度和生理需求对Hb的影响。
2.2 贫血检查时机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论其分期和病因,都应该定期检查Hb。
女性Hb<110g/L,男性Hb<120g/L时应实施贫血检查。
贫血检查和评估应该在EPO治疗前实施。
2.3 贫血实验室检查内容贫血检查应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b/Hct),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网织红细胞计数(有条件提倡检测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铁参数(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大便粪隐血试验。
2.4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未发现有其它贫血原因,且血清肌酐>176.8μmol/L,则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EPO缺乏。
但如上述贫血检查提示存在EPO缺乏或缺铁之外的异常,则需要进一步的评估,以除外其它贫血原因(见附录:EPO抵抗原因)。
3 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靶目标值3.1 靶目标值 Hb水平应不低于110g/L(Hct大于33%),目标值应在开始治疗后4个月内达到。
但不推荐Hb维持在130g/L以上。
对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前采取标本检测Hb浓度。
3.2 靶目标值应依据患者年龄、种族、性别、生理需求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①伴有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推荐Hb>120g/L;②糖尿病的患者,特别是并发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需在监测下谨慎增加Hb水平至120g/L;③合并慢性缺氧性肺疾病患者推荐维持较高的Hb水平。
4 rHuEPO的临床应用4.1 使用时机无论透析还是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若间隔2周或者以上连续2次Hb检测值均低于110g/L,并除外铁缺乏等其它贫血病因,应开始实施rHuEPO治疗。
4.2 使用途径rHuEPO治疗肾性贫血,静脉给药和皮下给药同样有效。
但皮下注射的药效动力学表现优于静脉注射,并可以延长有效药物浓度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节省治疗费用。
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疼痛感增加。
①对非血液透析的患者,推荐首先选择皮下给药;②对血液透析的患者,静脉给药可减少疼痛,增加患者依从性;而皮下给药可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节省费用;③对腹膜透析患者,由于生物利用度的因素,不推荐腹腔给药;④对于rHuEPO诱导治疗期的患者,建议皮下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3 使用剂量4.3.1 初始剂量 皮下给药剂量:100~120IU/(kg・w),每周2~3次。
静脉给药剂量:120~150IU/(kg・w),每周3次。
①初始剂量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贫血程度和导致贫血的原因,对于Hb<70g/L的患者,应适当增加初始剂量;②对于非透析患者或残存肾功能较好的透析患者,可适当减少初始剂量;③对于血压偏高、伴有严重心血管事件、糖尿病的患者,应尽可能的从小剂量开始使用rHuEPO。
4.3.2 剂量调整 ①rHuEPO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Hb水平:诱导治疗阶段应每2~4周检测1次Hb水平;维持治疗阶段应每1~2月检测1次Hb水平。
②应根据患者Hb增长速率调整rHuEPO剂量:初始治疗Hb增长速度应控制在每月10~20g/L范围内稳定提高,4个月达到Hb靶目标值。
如每月Hb增长速度<10g/L,除外其它贫血原因(见附录:EPO抵抗原因),应增加rHuEPO使用剂量25%;如每月Hb增长速度>20g/L,应减少rHuEPO使用剂量25%~50%,但不得停用;③维持治疗阶段EPO的使用剂量约为诱导治疗期的2/3。
若维持治疗期Hb浓度每月改变>10g/L,应酌情增加或减少EPO剂量25%。
4.4 给药频率(非长效型rHuEPO)①在贫血诱导治疗阶段,无论皮下给药还是静脉给药,均不推荐每周1次大剂量使用rHuEPO。
因为用药之初过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可造成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饱和,而受体恢复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也已降低,造成了药物浪费;② 进入维持治疗期后,原皮下给药的患者,给药频率可由每周2~3次调整为每周1~2次;而原为静脉给药的患者,给药频率可由每周3次调整为每周1~2次;③ 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素每周1次给药,可减少患者注射的不适感,增加依从性;但目前临床疗效的优劣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4.5 不良反应①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都应严格实施血压监测,应用rHuEPO治疗的部分患者需要调整抗高血压治疗方案。
rHuEPO开始治疗到达靶目标值过程中,患者血压应维持在适当水平;②接受rHuEPO治疗血液透析小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血管通路阻塞。
因此,rHuEPO治疗期间,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检测血管通路状况。
发生机制可能与rHuEPO治疗改善血小板功能有关,但没有Hb浓度与血栓形成风险之间相关性的证据;③ 应用rHuEPO治疗时,部分患者偶有头痛、感冒样症状、癫痫、肝功能异常及高血钾等发生,偶有过敏、休克、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及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
5 肾移植后贫血(PTA)的处理肾脏移植后贫血常见。
与其他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肾脏移植后贫血的发生,不仅与移植肾脏的功能水平相关,而且许多移植特有的因素也参与了贫血的发生。
对于肾脏移植后引起贫血的多种因素,建议常规筛查并仔细评估。
由于目前肾脏移植后贫血治疗的循证医学资料有限,rHuEPO在治疗肾脏移植后贫血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特殊性方面,尚缺少成熟意见。
因此,目前建议肾脏移植患者遵循一般肾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5.1 肾脏移植后贫血患病特点① 肾脏移植后最初6个月,常见不同程度的贫血。
这一时期贫血的患病率和程度取决于移植前Hb水平、围手术期的失血量、抽血的频度、缺铁、长期尿毒症、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性、移植肾功能、排斥反应、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② 肾脏移植后1年时贫血发生率最低,此后随时间推移患病率增加。
这种增加可能与移植肾功能下降有关。
儿童中贫血患病率高于成人。
5.2 肾脏移植后贫血的原因5.2.1 移植肾脏功能 移植肾功能水平是PTA的重要决定因素。
患者Hb水平与移植肾功能间的相关性随移植后观察时间而不同。
在肾移植后早期(6个月内),即使移植肾的GFR大于90ml/(min・1.73m2),仍有部分患者贫血,表明除了移植肾功能水平外可能有决定贫血的其它重要因素。
5.2.2 缺铁 缺铁可能是肾移植后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移植前透析患者中铁储备不足且移植成功后红细胞生成铁利用增加,因此移植后早期缺铁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5.2.3 急性排斥反应 早期急性排异可引起EPO急剧减少和贫血。
发生机制可能与参与Hb转录和合成、铁和叶酸结合以及转运的基因有关,也可能与排斥反应引起的炎症或微炎症等造血抵抗因素有关。
此外,严重体液性排斥中出现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也参与贫血发生。
5.2.4 药物 ① 免疫抑制药物:a) 具有骨髓抑制作用的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霉酚酸酯和来氟米特)是移植后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该类药物引起的贫血常伴有白细胞或/和血小板的减少;b) 免疫抑制剂OKT3引起的贫血与微血管病和溶血有关;c)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引起贫血少见,其最常见的机制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和溶血;d) 贫血是西罗莫司与环孢素A、糖皮质激素合用时重要的不良反应。
发生机制可能与西罗莫司干预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间信号传导通路有关,并且西罗莫司也可引起血栓性微血管病;② 抗病毒和抗细菌药物 包括更昔洛韦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TMP-SMZ)等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都可引起贫血;③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可通过抑制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对红细胞前体的刺激以及ACEI诱导红细胞生成抑制蛋白等作用,导致贫血。
5.2.5 感染和恶性肿瘤 贫血是巨细胞病毒感染(CMV)的重要临床表现。
也有肾移植后患者感染副病毒B19诱发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报道。
5.2.6 嗜血细胞综合征(HPS) 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反应性的单核巨噬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在骨髓和脏器中有分化较成熟的组织细胞增生、浸润并伴有明显吞噬血细胞的现象为特征。
HPS是肾移植后贫血的少见原因,常由感染或肿瘤性疾病引起,预后差。
5.2.7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肾移植后HUS可复发,并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
HUS发生可能与应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或OKT3有关,也可能与CMV和流感病毒A感染有关。
5.2.8 与ABO血型不相容肾脏移植相关的溶血性贫血:血型A受体接受血型O供体的移植物或血型AB受体接受血型A或B供体的移植物可以产生溶血,其发生机制为供体的抗A或抗B抗体或过路淋巴细胞的自身抗体所诱发。
5.3 rHuEPO对肾脏移植后贫血的治疗观点5.3.1 肾脏移植前rHuEPO的应用 现有临床资料显示,肾脏移植前EPO的应用与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及移植肾血管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肾脏移植前EPO的应用不会阻碍移植后内源性EPO的产生或对内源性EPO的反应。
5.3.2 肾脏移植后早期rHuEPO的应用 rHuEPO可有效纠正移植后早期的贫血,但所需剂量可能高于移植前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