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读写器发送电路原理设计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原理及应用 第3章 RFID读写器技术(35页)

3.2.2 串联谐振电路
由 电 感 线 圈 L和 电 容 器 C组 成 的 单 个 谐 振 回 路 , 称 为 单 谐 振 回 路 。 信 号 源 与 电 容 和 电 感 串 接 , 就 构 成 串 联 谐 振 回 路 , 如 图 3 - 6所 示。
图3-6 串联谐振回路
图3-2 读写器结构
3.1.4 读写器的种类
根据用途,各种读写器在结构及制造形式上可以大致分为以 下 几 类 : 固 定 式 读 写 器 、 OEM读 写 器 、 工 业 读 写 器 、 便 携 式 读 写 器 和大量特殊结构的读写器。以下将简单介绍固定式读写器和便携 式器读写器。
1.固定式读写器
公 司 的 AT系 列 工 业 级 ARM7芯 片 AT91SAM7X256作 为 微 控 制 器 , 该 芯 片 最 大的特点在于:接口丰富、集成度高、性价比高。
AT91SAM7X256芯片最高工作频率为55MHz,工作温度为–4 0 ℃ ~ +85℃,集成64KB SRAM、256KB高速Flash。
图3-13 读写器软件结构图
一套RFID前端设备通常由射频标签(RFID tag)、读写器 (RFID reader)和空气接口协议组成。读写器是一种可以利用 射频技术进行读取或者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二者按照空中 接口协议进行通信。
根 据 协 议 要 求 和 描 述 , 读 写 器 和 标 签 的 体 系 结 构 如 图 3 - 14所 示。
固 定 式 读 写 器 是 最 常 见 的 一 种 读 写 器 , 如 图 3 - 3所 示 。 固 定 式读写器是将射频控制器和高频接口封装在一个固定的外壳中构 成的。有时,为了减小设备尺寸,降低设备制造成本,便于运输, 也可以将天线和射频模块封装在一个外壳中,这样就构成了集成 式读写器或者一体化读写器。
RFID超高频读写器的设计

三 、主 要 的标 准体 系
R I 主 要有三种 标准体系 :美 国的E C l b l FD P G o a 标 准体系和 日本 的U D I 标准体 系 ,以及 国际化 标准组 织 I0 S 标准体系 。其 中,I0 S 标准 体I0 8 0 系 列标准 , S100 涵盖 了从低频 13  ̄微 波2 4 的所有标准 ,在超 高频 3K t l .G
二 、 FD超高 频读 写器 的构成 及原 理 R I
R I超 高频读写器主要 由主机 、天线 、读写器 、 FD
8 0 9 0 H 方面 ,I0 IC 已经 建 立 10 0 6 、 I O 6—6MZ S /E 80—A S/
I C 10 0 6 、I 0 I C 1 o 0 6 三种标准 。从 目前 E 8 0 —B S / E 8 0 — C
,
一 三一
f 0 ≥… 一 … 0 ■ ≤ t
一 .
■0一 …
图 1
图 3
设置好PE I 定时器的值 ( ≥T x ,为1 < ,为O ;X T ), 从F F 中读取 编码信 号数据 ,当为0 IO 时,其值为2 做 T 自减运算 ; 当为 1 ,其值 为4 做 自减运算 。在进 行 时 T 解码设计时 ,采用双相间隔解码 ,读写器采取信号样
中图分 类号 : TU9 4 8
一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0 - 3 4( 0 2) 9 0 0 0 0 9 2 7 2 1 0 —0 4 — 3
、
工 程 概 况
汇 海 路 大桥 位 于连 云港 连 云 新城 汇海 路 ,连 接
二 、 主 要 技 术 标 准
rfid卡读写工作原理

rfid卡读写工作原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电磁波进行数据传输。
RFID卡是一种集成了射频芯片和天线的智能卡,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读写操作。
RFID卡的读写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射频芯片、天线和读写器。
一、射频芯片
射频芯片是RFID卡中最核心的部件,它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器等功能模块。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处理器用于控制数据的读写和处理,调制解调器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天线中。
二、天线
天线是RFID卡中另一个重要的部件,它主要用于接收来自读写器的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给射频芯片进行处理。
同时,天线也可以将射频芯片中存储的数据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发送给读写器进行识别。
三、读写器
读写器是与RFID卡进行通讯的设备,它主要通过发射电磁波信号与RFID卡进行通讯。
当RFID卡进入读写器感应范围时,读写器会向RFID卡发送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
RFID卡接收到信号后,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射频芯片进行处理。
射频芯片处理完数据后,将其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发送给天线。
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发送给读写器进行识别和处理。
总之,RFID卡读写工作原理是通过读写器发射电磁波信号与RFID卡进行通讯,在RFID卡中的射频芯片和天线的相互配合下完成数据的传输和识别。
这种无线通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操作,还可以在恶劣环境下进行数据传输,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超高频RFID读写器部分电路设计

( 河南职工 医学 院河南 郑 州 4 5 1 1 9 1 )
摘 要 :本 文 以设 计 一 种 超 高频 射 频 读 写 器为 目的 ,设 计 和 实 现 了基 于射 频 芯 片 I n t e l l & l O 0 0和 微 控 制 器
AT 9 1 S A M9 2 6 3的读 写 器 系统 ,增加 了外部 P A设 计 ,从 而大 大提 高 了读 写 器的读 写距 离。 关键词 :超 高频 ;射频识 别系统 ; I n t e l RI O 0 0 ; 固件处理器 ;功 率放 大器 中图分类 号 :T N8 3 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2 3 6 ( 2 0 1 4 ) 0 卜0 1 2 4 — 0 3
UHF RFI D r e a d - wr i t e d e v i c e p a r t o f t he c i r c ui t de s i g n
DU G a i — l i
( He n a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f o r S t a fa n d W o r k s , Z h e n g z h o u 4 5 1 1 9 1 , C h i n a )
R F I D技 术 的发 展 可 以 用 “ 日新 月 异 ”这 个 词 来 形 容 , 随 着射 频 识 别 在 各应 用 领 域 如 物 流 、零 售业 的进 一 步 推广 , 针 对 各种 复 杂 环 境 的应 用 需 求 ,对 读 写 器也 提 出 了更加 严 格
。
所 占市场 份 额 会 越来 越 大 。开 发 出具 有 数 据 纠错 、去冗 、存 储 和转 发 以及 时 间管 理 功 能 的智 能 型读 写 器 产 品 系列 将 是 产 品发 展 的方 向 。
RFID读写器设计

接收电路。其电路分别如下图所示:
天线网络的设计
RFID读写器采用PCB环形天线,其电感量由如上公式进行估算:式中长 度单位为cm,电感值单位为nH。l1为一圈导线的长度,取值20 cm;D1为导线 的直径,取值0.1 cm;K为天线形状常数,本读写器是矩形天线,取值 K=1.47;N为导线的圈数,取值2。代入公式,计算得L1=1857 nH。对照芯 片厂家提供的表格进行计算,得到与天线并联的电容容值为132.3 pF,与天 线串联的电容容值为17.5pF。在实际电路设计中,与天线并联的电容采 100 pF与22 pF电容并联得到,与天线串联的电容采用18 pF。接收电路使用了 MFRC500内部产牛的VMID引脚作为输入电压。在VMID和地线之间连接了一 个0.1μF电容,起到了减少干扰的作用。天线及其匹配电路原理图如图。
SetupDiGetClassDevs SetupDiEnumDeviceInterfaces SetupDiGetDeviceInterfaceDetail CreateFile HidD_GetAttributes
结果:是小李,寻人成功;不是小李,找 下一个人;所有人都找遍了,寻人失败
(3)指定HID设备查找
(3)指定HID设备查找
关键代码分析 //枚举所有HID类设备,逐一查找指定设备 SP_INTERFACE_DEVICE_DATA ifData;
ifData.cbSize=sizeof(ifData);
for (int i=0;SetupDiEnumDeviceInterfaces(info,
关键代码分析 //获取HID类的GUID GUID Guid; HidD_GetHidGuid(&Guid); //获取指向所有HID类设备信息的指针 HDEVINFO info=SetupDiGetClassDevs(&Guid, NULL,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
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自动识别
的技术,主要由RFID读写器(或称为扫描器)和RFID标签
组成。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 RFID标签的制作:RFID标签由芯片和天线组成。
芯片存储着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和其他数据,而天线则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2. RFID读写器的工作模式:RFID读写器会向周围发送电磁波信号。
3. 无线通信: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的通信范围内时,标签
会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并利用标签上的天线来接收和解码这些信号。
4. 数据交换:一旦标签成功解码读写器发送的信号,标签会将存储在其芯片中的数据通过无线信号的形式回传给读写器。
5. 数据处理:读写器接收到标签发送的数据后,会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显示、存储或传输给其他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识别技术,即标签不
需要与读写器进行物理接触即可进行通信。
此外,读写器通常具备较大的信号范围,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程和配置。
rfid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rfid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RFID系统由标签、读写器和中间件组成。
标签是RFID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内置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
标签分为主动标签和被动标签。
被动标签没有电池,当接收到读写器的无线电频率信号时,通过能量转换和回波的方式传输数据。
主动标签则内置电池,能够主动发送数据。
读写器是RFID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给标签提供电磁场并接
收来自标签的返回数据。
读写器发送一个特定的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当信号靠近标签时,标签的天线会感应到这个信号并接收它。
在标签接收到信号后,它会使用自身的电能将存储在芯片上的数据发送回读写器。
中间件是RFID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管理软件。
它负责解析来自
读写器的数据,并将其传递给后台系统进行处理。
中间件能够处理和过滤数据,同时也提供了数据存储、访问和管理功能。
RFID的工作原理基于无线电频率的通信。
当标签接收到读写
器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后,它会利用接收到的能量激活芯片,并传输数据。
标签的天线感应到读写器发送的电磁场后,会将感应到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供给芯片使用。
芯片内部的电路被激活后,它可以存储或发送数据。
标签将数据通过载波信号的调制方式发送回读写器。
读写器接收到来自标签的返回数据后,经过处理后将数据传输给中间件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管理。
RFID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流程

RFID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流程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自动识别目标物体的标识,并将数据传输到相关系统。
RFID系统由读写器和标签组成,其工作原理比较简单,但应用广泛,包括物流管理、门禁系统等领域。
RFID的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工作基础是电磁感应原理。
读写器发射无线电频信号,当这些信号与靠近的RFID标签中的电路产生感应时,标签中的芯片就会激发起来。
标签接收并解释读取器发送的信号,然后将其内部存储的信息发送回读取器。
这种信息可以是唯一的标识符或更复杂的数据。
RFID的基本流程1.发送请求–读写器向附近的RFID标签发送请求。
2.标签回应–RFID标签收到请求后,会回应读写器,通常包括其唯一标识符等信息。
3.数据传输–读写器接收到标签的响应后,可以读取标签携带的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相关系统进行处理。
4.系统响应–相关系统接收到标签传输的数据后,可以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处理,比如更新库存信息、记录出入时间等。
RFID的应用领域RFID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 物流管理: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追踪、管理和控制,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门禁系统:通过RFID标签作为门禁卡片,实现对人员出入的自动识别,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智能交通:RFID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如交通卡、智能收费系统等。
•医疗保健:在医疗行业,RFID技术可以用于医疗器械管理、患者信息追踪等方面。
结语通过对RFID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流程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RFID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率提升。
rfid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RFID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并读取相关数据的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标签、读写器和抽象层三部分。
1. 标签(Tag)
RFID系统中的标签是被识别的目标物体上携带的电子标签,通常由芯片和天线组成。
标签可以分为主动标签和被动标签。
主动标签内置电池,可以主动发送信号;被动标签不具备电源,通过读写器发射的射频信号供其激活,并返回数据。
2. 读写器(Reader)
读写器是RFID系统中的设备,用于与标签进行通信。
读写器发射射频信号,当标签处于其作用范围内时,激活标签并接收其返回的数据。
读写器通常连接到计算机或控制系统,实现数据的读取、传输和处理。
3. 抽象层(Middleware)
抽象层是位于RFID系统软件架构中的一层,用于处理标签数据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
抽象层可实现数据解析、存储、过滤和传输等功能,方便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
RFID工作原理示意图
graph TD;
标签 --> 读写器;
读写器 --> 抽象层;
抽象层 -->|数据处理| 应用系统;
以上是RFID的工作原理示意图,通过标签、读写器和抽象层的协作,实现了对目标物体的识别和数据传输。
RFID技术在物流、仓储、零售等领域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物流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了解RFID的工作原理对于深入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RFID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UHF-RFID标签关键电路分析和集成电路设计

U H F R F I D标签关键电路分析和集成电路设计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该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进行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和交换数据。
一个基本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后台系统组成。
其中电子标签芯片包含射频模拟前端电路、数字基带及存储单元三个部分。
其中射频模拟前端电路的关键电路包括整流电路(Rectifier)、稳压电路(V oltage Regulator)、上电复位电路(POR)、解调电路(Demodulator)、时钟产生电路(Clock Generator)、负载调制电路(Load Modulator)等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RFID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接着又介绍了RFID系统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本文的重点是介绍前端电路中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及流程,采用仿真软件tanner对前端电路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一种最优的设计方案。
第一章绪论1.1前言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的自动识别和信息采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处理的数字化已经嵌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数字产品。
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数据采集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动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准确高效的采集手段在近半个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一个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后台系统组成。
电子标签作为存储信息的媒介可供读写器识别和读取。
读写器负责读取与写入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息。
天线用于发射或感应射频信号,其设计对标签的读写性能有很大影响。
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可分为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960MHz)和微波(2.45GHz)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RFID读写器中的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RFID读写器中的电源管理电路设计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自动识别技术。
RFID读写器是RFID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它能够读取并写入RFID标签上的信息。
在RFID读写器的设计中,电源管理电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读写器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保证其正常运行。
首先,RFID读写器的电源管理电路设计应该考虑到功耗控制和电源稳定性。
由于RFID系统常常需要长时间运行,功耗设计合理则能大幅降低能耗,提高功效。
在选择DC-DC转换器时,应该选择具有高效、低功耗的器件,以减少能量损耗。
此外,电源管理电路还应包括各种保护功能,如过流、过热和过压等保护,以确保读写器在面对各种异常情况时能够自动停止或降低功率输出。
其次,RFID读写器的电源管理电路应该具备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RFID系统通常需要与其他无线设备同时工作,因此电源管理电路设计应考虑到抗干扰的需求,以减小外界电磁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在设计中,应采取合适的屏蔽措施,如使用屏蔽罩或选择抗干扰性能较好的元器件。
另外,RFID读写器的电源管理电路还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和可靠性。
在选择电源管理电路的器件时,应该综合考虑成本、性能和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读写器的稳定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
此外,合理的电源管理电路设计还应考虑到读写器的实际使用环境和使用寿命,以使其能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在RFID读写器的电源管理电路设计中,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可选择的电源供应方式多种多样,如电池供电、交流电源供电和太阳能供电等。
选择适合的电源供应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实际需求。
其次,可利用功耗控制技术来降低系统的能耗。
比如,在读写器的待机状态下,可以降低供电电压或选择低功耗模式来降低功耗,从而延长电池寿命或节省能源。
另外,可选择封装紧凑、体积小的电源管理电路器件,以满足读写器的紧凑设计需求,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rfid的工作原理图

RFID的工作原理图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在短距离范围内自动识别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标签(Tag)和读写器(Reader)两部分。
标签RFID标签是包含有存储器和天线的微型芯片,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
标签分为主动标签和被动标签两种。
•主动标签:内置电池,能主动发射信号,工作距离较远,价格较高。
•被动标签:无内置电池,依靠读写器发射的射频信号传输数据,传输距离短,价格更低。
读写器RFID读写器发射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用来激活标签并读取其信息。
读写器和标签之间通过共享的射频信号进行通信。
读写器工作原理主要包括:1.发射射频信号:读写器发射射频信号,激活附近的RFID标签。
2.接收响应信号:激活的标签接收射频信号后,通过自身的天线接收信号并回传数据。
3.解码数据:读写器接收到标签回传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解码处理,从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
RFID工作原理图下面是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图示意图:+---------------------+| RFID Reader || || +---------------+ || | Antenna | || +---------------+ || | || v || +---------------+ || | RFID Tag | || | | || | Microchip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为RFID的简单工作原理图,读写器通过射频信号与标签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识别。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库存跟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便捷性和高效性受到广泛认可。
通过了解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物联网和自动识别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rfid读写器方案

RFID读写器方案概述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识别并跟踪标签中嵌入的信息。
RFID读写器是用于读取和写入RFID标签上的数据的设备。
本文档将介绍RFID读写器方案的概述、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和选型建议。
工作原理RFID读写器由以下几个主要组件组成: - 天线:用于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
-射频模块:对射频信号进行调制解调。
- 控制单元:负责整个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 电源模块:提供电力支持。
RFID读写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读写器通过天线向附近的RFID标签发送射频信号。
2. RFID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将携带的数据进行解码并回传给读写器。
3. 读写器接收到标签回传的数据后,进行解析和处理。
应用场景RFID读写器方案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RFID读写器可以用于追踪和管理货物。
通过将RFID标签贴在货物上,可以实时记录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2. 资产管理RFID读写器可以用于资产管理,如企业内部设备、工具或办公用品的追踪和管理。
通过标记资产并安装RFID读写器,可以实时监控和追踪资产的位置和使用情况。
3. 门禁系统RFID读写器可以与门禁系统结合使用,用于身份验证和进出控制。
通过配备RFID标签的员工或访客卡片,可以实现快速、安全的门禁验证。
4. 仓库管理在仓库管理中,RFID读写器可用于快速识别和跟踪存储的货物。
通过将RFID标签与货物关联,可以提高仓库的出库入库效率,并减少错误和漏洞。
选型建议在选择RFID读写器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频率范围RFID读写器的频率范围决定了其可适用的标签类型和应用场景。
一般有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其他频率范围可选。
2. 读写距离读写距离是指RFID读写器可以与标签之间的最大通信距离。
UHF频段rfid读写器的电路设计

UHF频段rfid读写器的电路设计摘要:近年来,射频识别(rfid)系统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推广和运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UHF频段rfid读写器的使用要求,对基于UHF频段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电路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UHF频段;rfid读写器;电路设计1读写器天线及匹配滤波电路设计读写器控制芯片采用TI公司的耐高温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2370,射频前端芯片采用TRF7970A。
TRF7970A芯片是TI公司推出的一款工作于13.56MHzNFC/RFID系统的集成式模拟前端(AFE)和多协议数据组帧器件,耐温可高达110℃,支持ISO/IEC14443-A/B、ISO/IEC15693以及Tag-it等协议,可完成硬件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组帧分析等数字处理功能,避免软件部分在单片机中编写协议栈,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
TRF7970A芯片可以通过VDD_X由内置的辅助电源整流器向外部供电,并可以通过引脚SYS_CLK向外部提供时钟信号。
为减少读写器组件、降低功耗,设计时由射频前端芯片为提供工作电压和同步时钟频率,仅保留一个13.56MHz标准晶振。
单片机与射频前端芯片以并行方式通信。
射频前端芯片有三个射频收发相关引脚:片内主接收器引脚,片内辅助接收器引脚以及射频发送引脚。
接收时,控制系统会在片内主接受器引脚与片内辅助接收器引脚之间自动切换较大RSSI值的引脚作为主要接收端口。
接收端口阻抗为10kΩ,接收采用负载调制方式,耦合性功率能够较明显地体现在电压上,因此外围电路无需考虑匹配获取最大功率,只要通过分压获得信号电压,能够检测电压的差异即可。
发送端口工作在半功率工作时输出阻抗为8Ω,工作在全功率时输出阻抗为4Ω。
与接收端口不同,发送端口需要为了功率最大化而进行匹配[1]。
射频芯片端口与外接天线匹配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从两端往中间共同匹配至50Ω标准阻抗或者两端直接进行匹配,本文读写器采用前者匹配方式,即天线和TRF7970A的TX _OUT端口共同匹配至50Ω。
rfid芯片工作原理

rfid芯片工作原理
RFID芯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识别技术。
它通过包含有嵌入式无线电收发器和微处理器的芯片,能够通过无线电频率与读写器进行通信交互。
RFID芯片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读写器发出无线电波:读写器会发送无线电波信号,通常是高频或超高频。
2. 芯片接收无线电波:当芯片处于读写器的范围内时,它会接收到读写器发送的无线电波信号。
3. 能量传输:读写器会通过无线电波传输能量给芯片。
这个能量足够让芯片工作,并且激活芯片的电路。
4. 芯片返回信息:一旦芯片被激活,它会利用接收到的能量运行自己的电路,并回复读写器所请求的信息。
这个过程通常是芯片通过无线电波信号返回一串编码。
5. 读写器接收回复信息:读写器会接收到芯片返回的信息,并进行解码。
6. 数据处理:读写器会将解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需要进行记录、存储或其他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RFID芯片工作的距离和频率会受到一些因素
的影响,如芯片和读写器之间的距离、周围环境等。
一般来说,RFID芯片在较短距离内工作效果最佳。
rfid电路原理

rfid电路原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电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技术实现物体自动识别和追踪的系统。
它由两部分组成:标签和读写器。
标签是RFID系统中的被动部分,通常由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构成。
芯片内部存储有唯一的识别码和其他相关数据。
当接收到读写器发送的射频信号时,标签的天线将接收到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用来激活芯片,并将存储的数据回传给读写器。
读写器是RFID系统中的主动部分,它负责发送射频信号,接收并解析标签回传的数据。
读写器通常由射频模块、控制单元和通信接口构成。
射频模块用于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控制单元负责对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通信过程,通信接口用于将读写器与其他设备连接。
RFID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
当标签处于读写器的工作范围内时,读写器发送的射频信号会激活标签上的芯片。
标签接收到能量后,芯片开始工作,并将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回传给读写器。
读写器通过解析回传的数据来实现对标签的识别和追踪。
RFID技术具有无线传输、非接触操作、高速读写和大容量存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库存管理、身份识别、支付系统等领域。
同时,RFID电路的工作原理也为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RFID芯片T5557及其FSK读写器电路设计

[RFID芯片T5557及其FSK读写器电路设计]摘要:T5557是兼容e555x的RFID芯片,但又具有与e555x系列芯片不同的新性能,RFID 芯片T5557及其FSK读写器电路设计。
文章着重介绍了T5557的新特点及工作原理,并对其RSK工作模式下读写器的电路设计作了分析,最后给出了D类功放和FSK解调的应用电路。
关键词:RFID T5557 读写器 FSK D类功放1 T5557的主要特点T5557的Atmel公司生产的非接触式无源可读写RFID器件,这的工作频率(载波)为125kHz。
可兼容e555x系列芯片。
T5557芯片具有以下主要特性:*具有75pF的片上谐振电路电容;*7×32bit EEPROM数据存储器(包含32bit的密码存储器);*独立的64位可追踪数据存储器;*EEPROM中的配置存储器可能设置芯片工作参数;*数据速率可在RF/2和RF/128之间的以2的幂次可选;*编码方式:NRZ、曼彻斯特及Biphase码;*调制方式:FSK、PSK、直接;*具有请求应答(AOR)、密码、常规读、直接访问等多种工作模式;*具有写保护特性;*OTP(一次可编程)功能,电子通信论文《RFID芯片T5557及其FSK读写器电路设计》。
◆分享好文◆2 T5557的应用系统构成T5557的典型应用系统构成图如图1所示。
图中,读写器向T5557(亦称之为tag)传送射频能量和读写命令,同时接收T5557芯片以负载调制方式送来的数据信号。
3 内部组成及工作原理3.1 内部组成电路实际上,T5557芯片的内部电路组成框图也示于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它由模拟前端、写解码、比特率产生器、调制器、模式寄存器、控制器、存储器、编程用高压产生器、测试逻辑等电路构成。
其中:模拟前端电路主要完成芯片模拟信号的处理和变换,包括电流产生、时钟提取、载波中断(空隙gap)检测、负载调制、ESD保护等电路;写解码电路主要在读写器向芯片写数据时,用来解读有关写操作码,并对写数据流进行校验;HV产生器可产生对EEPROM进行编程写入所需的高电压;控制器主要完成四种功能,一是在上电(POR)有效后及读期间,用配置存储器数据(在EEPROM的块0中,见后述)装载模式寄存器,以保证芯片按[1][2][3][4]。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读写器工作原理

RFID读写器(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又称为“RFID阅读器”,即无线射频识别,通过射频识别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RFID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 读写器有固定式的和手持式的,手持RFID读写器包含有低频、高频、超高频、有源等。
RFID工作原理RFID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
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
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如图2所示。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优势RFID读写器作为应用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选型正确与否将关系到客户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和实施成本;在读写器选用方面最好经过严密的流程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
首先、需要关注读写器设备的频率范围,看其是否满足项目使用地的频率规范;第二、了解读写器的最大发射功率和配套选型的天线是否辐射超标;第三、看读写器具备的天线端口数量,根据应用是否需要多接口的读写器;第四、通讯接口是否满足项目的需求;第五、了解读距和防碰撞指标,读距指标要明确什么天线和标签下测试的;防碰撞要明确什么标签在什么排列方式下多长时间内全部读完;第六、一个RFID应用系统除了和读写器有关外,还和标签、天线、被贴标物品材质、被贴标物品运动速度、周围环境等相关,在确定设备前最好能模拟现场情况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产品真是能满足应用需求;第七、模拟情况下连续测试设备的稳定性,确保能长时间的稳定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读写器发送电路原理设计
1.读写器发送电路的架构
无线电规范对读写器发射频谱的要求十分严格。
另外,协议要求的发送的调制方式、调制深度等决定了读写器发送电路的架构。
图1是用于幅度调制的发射电路架构,包括本地振荡(LO)、可变增益放大器(VGA)、功率放大器(PA)以及天线(Anta),其中LO提供了发射电路的载波频率,输入数据通过VGA 来调制发射载波,从而产生幅度调制信号。
PA则把输出功率进行放大,然后通过天线把信号发送出去。
这种发射电路的结构比较简单,采用的硬件比较少。
图2是用于幅度和相位调制的发射电路架构,基于混频器的发射电路架构。
与图1所示的发射电路架构相比,图2能够满足ISO18000-6对调制方式和调制深度的要求。
2.读写器发送电路的原理图设计
根据ISO18000-6标准规范,设计RFID读写器发送设各的系统方案。
发送设备系统主要分为控制单元和射频接口两部分。
控制单元:由MCU和编码电路构成。
控制单元担负着以下任务:(1)与应用系统软件PC 端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系统软件发来的命令。
(2)控制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过程。
(3)信号的编码与解码。
(4)执行反碰撞算法。
(5)对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6)进行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身份验证。
为了完成这些复杂的任务以及后续的信号处理,MCU拟采用ARM7系列32位微处理器。
射频接口:完成对编码信号的调制、滤波、放大。
在REID读写器中,发送设备不是独立的,而是与接收设备配合工作的。
环形器的作用是实现信号发送与接收的时分复用。
915MHz REID读写器发送设各的工作过程如下。
(1)MCU微控制器接收计算机发来的操作命令,启动应用程序,将相应的操作命令发送到编解码电路。
(2)编码电路根据MCU微控制器传来的操作命令进行编码,形成基带信号送到整形电路和限幅电路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号送往混频器(上变频)。
(3)混频器将编码电路送来的基带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进行ASk调制。
(4)调制信号经带通滤波器滤波,再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再送往天线放大器放大,形成最终的发射信号。
(5)环形器将天线放大器电路传来的功率信号送至天线,发给电子标签。
其中,频率合成器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控制、调制深度设定、功率放大器增益控制均由MCU微控制器根据通信协议以及系统工作条件等因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