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6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新版)沪教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情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奥秘和魅力,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实验规程,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究。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了解溶液、浊液和胶体的定义及其区别;
2.掌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原理,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3.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特性,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将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讨论交流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从而掌握相关知识。
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教学案例。首先,我会为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物质,如盐、糖、面粉等,让他们将这些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分散情况。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溶液、浊液和胶体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此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水中的分散特性。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节内容既陌生又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基础上着重理解溶液②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乳化③认识水溶液的某些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探究,学习对生活实际及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的广泛用途与人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重点:溶液的特征、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教学难点:乳化现象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探究一: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的状况【引入】本节课起我们将共同学习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像我们将糖分散到水中形成糖水;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碘酒等等。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将物质分散到水中的。
【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应用。
【教师设问】物质分散到水中情况是否一样?【演示实验】硫酸铜、泥土、食用油在水中的分散【交流讨论】看情况可以提示从相同和不同之处入手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悬浊液、乳浊液以及溶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溶液的概念【总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讨论】: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溶液的特征有哪些?(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探究二:物质溶解的现象【提问】根据前面的内容回到下列各溶液的颜色:CuSO4溶液、FeCl3溶液、FeSO4溶液、KMnO4溶液、NaCl溶液、【说明】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
【过渡】物质溶于水会形成不同颜色的溶液,那么温度是否会发生改变?【学生实验】请三位学生做溶解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时的温度变化实验【小结】物质溶解时可发生温度变化:溶解硝酸铵时温度会降低、溶解氢氧化钠时温度会升高(补充说明溶解浓硫酸时温度也是升高)探究三:加速溶解的方法【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小结】影响固体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颗粒的大小等【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提示】控制变量法【课堂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作业】1、阅读课本155页拓展视野:乳化作用2、课本159页1、2、3、6、8第二课时探究: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交流讨论】1、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一瓶混浊的液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和我们平时喝的清水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答:混浊的液体可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水的混合物,与我们平时喝的清水不同。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学习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悬浮和乳化的现象。
(二)讲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
1.教学内容: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特点及区别。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不溶于水的液体小滴悬浮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2.教师演示实验:分别将食盐、粉笔末、植物油加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悬浮和乳化现象。
-家长参与监督,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撰写一篇关于“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的小论文,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及区分。
-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讨论。
-生活中的分散现象案例分析。
-对本节化学知识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论文撰写,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初步了解浓度对溶液性质的影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_30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实例介绍混合物的三种类别,以溶液为落脚点,以实验为主要手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解溶液的组成、特征以及悬浊液和乳浊液的主要特征,并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不同物质分散状况的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水平。
2、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探究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科学学习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操。
3、重难点分析:重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及其区分。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难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二、学法和教法本节课首先以学生的亲自体验来活跃课堂、拉近师生的距离、引导学生对普通的现象实行思考,又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探究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表达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的水平,从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
教学器材准备:多媒体课件、碘、酒精、烧杯、试管、镊子、炉甘石洗剂、沾有油漆的白布两块、汽油。
学生实验用具准备:高锰酸钾、食盐、泥土、水、色拉油、汽油、烧杯、试管(6支)以及试管架。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学习了探究的基本方法。
从实践中体会到科学原理,并能用科学原理进一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教师的课堂驾驭水平得到了体现和提升。
学生自我评价方式:1 .谈谈本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
2 .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课前与课后的对比。
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同组成员的作用评价。
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以及作用。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_11
第6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特征;
②知道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方法;
③了解乳化现象及应用。
2、能力目标:
初步探究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初步了解化学实验中的数据采集方法。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协同合作的精神;
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和难点
三种溶解过程的分析,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解决方法
学生能够在课前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挑选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得出正确结论。
三、教学辅助手段:ischool、希沃授课助手等教学软件
四、教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归纳法
五、课前准备:——前一天发导学案,做好准备。
【学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
【我的疑惑】
针对学习任务和学习准备,你有哪些困惑?
七、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_5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一课时溶解与乳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概念的认识;知道加快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乳化作用以及乳化剂的应用。
知识点由浅入深,复合学生的认知特性,知识内容接近生活。
教材事例源于生活,教学实验来自生活,生动有趣,吸引学生。
【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对实验的观察能力,能细心观察实验,描述出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水的溶解性,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能力,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进一步的教学相对容易。
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对乳浊液、悬浊液,学生已经有一定感性认识,并知道了用汽油洗涤圆珠笔颜色等生活常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认识溶解现象,探究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特征。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根据生活经验,举例物质在水中分散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认识乳化现象、明确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溶液的概念、特征;难点:乳化作用的原理。
【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明确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2、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形成体系,明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3、举例加快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乳化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一、预习部分预习案1、物质的溶解:2、溶液:溶液的特征:、。
3、悬浊液:4、乳浊液:5.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一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这种现象称为。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课本知识,在课堂中能够进一步理解并运用知识。
二、课堂探究探究案(一)、探究物质在水中分散情况1.学生实验:高锰酸钾、蔗糖、泥土、食用油在水中分散思考(1)哪些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2)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3)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2. 物质以分散于液体中形成的是悬浊液物质以于液体中形成的是乳浊液3.物质的溶解:物质以或者是以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外一种液体中4.溶液的特征:设计意图: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新版)沪教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混合物⑴溶液的判别①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⑵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⑦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三、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4.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1)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四、溶解时的热效应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3.氢氧化钠、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例1.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碳酸钙B.植物油C.面粉D.蔗糖例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知识点二:溶液的基本特征例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稀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少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三:溶液与浊液例4.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知识点四:溶解时的热效应例5.向如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氯化钠C.蔗糖D.硝酸铵知识点五:综合应用例6.碘是紫黑色晶体,密度比汽油大,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设计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的内容,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章节,核心问题是溶液和浊液的区别以及溶液、溶解概念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对于物质究竟是如何分散到水中缺乏感性认识,少部分学生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还不是很熟悉,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要弄清楚学生对溶液的认识程度,并把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与教学的目标、要求衔接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基于学生已有知识来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熟悉中感受新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深入探究问题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说明溶液的特征。
2、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本质区别,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2.了解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知道某些物质在溶液中的微观形式存在。
2.了解乳化和溶解的本质区别。
九年级化学全册6.1.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新版)沪教版
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1课时)【学习目标】1. 通过活动与实验探究,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2. 了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乳化现象3. 通过探究影响物质溶解的可能因素等实验,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
【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和特征、乳化现象。
【学习难点】溶液的特征的微观理解。
【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纯净物是由_________ 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如______________ 、____混合物是由________ 种物质组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如_______________ 、_2、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___ 色,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 色,硫酸亚铁 _________ 色【新知导学】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请把你所知道的填写到下表中2、物质以_________ 或_______ 的形式________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 、________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物质在水中分散实验1: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并放到试管架上静置,填写下表:小组合作:1、 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消失的原因吗?2、 你认为以上物质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体系可以怎样分类?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2) 冰水混合物是溶液。
(3) 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食盐溶液变稀了。
(4)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物质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6) —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物质被分散。
(7) 物质只要分散到水中就能形成溶液。
(8) 只有溶液对生活有帮助,悬浊液、乳浊液对生活无用处。
活动二、乳化现象小组交流:1、两者现象是否相同?原理呢?A .用面粉和水和成的混合物B .生理盐水C .碘酒D .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2、加了乳化剂后形成的是溶液吗?为什么?生活中的乳化现象有哪些?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 怎样才能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建议: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新版沪教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教学目的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的特点。
3.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特点;会辨认溶质和溶剂;会辨识溶液。
二、教学内容【情景导入】1.人体摄入的食物只有转化为溶液才能被吸收,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2.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有什么应用?实例应用洗衣粉分散在水中洗涤衣服乙醇分散在水中消毒糖分散在水中饮用氢氧化钙粉末分散在水中粉刷墙壁3.让学生根据经验和课本图片思考:为什么黄泥水、油水混合能看到泥土或植物油且不稳定,而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中食盐或者蔗糖看不到、且是稳定的?【课堂探究】探究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问题1-1: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静置,搅拌,观察现象。
问题1-2: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加入水中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食盐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泥土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变浑浊食用油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分层【观察】物质的溶解过程:【交流】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异同:不同点共同点举例分散颗粒静置后现象分散特征溶液离子或分子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溶于水悬浊液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的、不稳定的粉笔灰放到水里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层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汽油放到水里【交流讨论】溶液由几部分组成?溶液有哪些特征?答案: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思考】为什么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答案: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洁精等振荡后,油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这样的现象称为乳化。
用洗衣粉洗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洗头发上的油脂都是利用乳化现象。
【过渡】溶液与浊液的区别:微观上看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溶质溶于水伴随能量变化。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①组成
②、判断溶质与溶剂的方法
三、结束新课
练习册巩固
课题
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特征。认识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发:使学生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
难点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溶液的特点。
c.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
知识回顾:1、物质溶解形成: 溶液
2、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
思考与讨论: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除了物质分散在水中,还有能量的变化。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能量的变化呢?
用手触摸或用温度计测量
知识拓展:
冷却剂:生产、生活中常用水做冷却剂。一些医疗和研究单位常需要更低的温度,所以常用冷冻混合物。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导入
蔗糖放入水中为什么消失?
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请把你所知道的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探究一:几种固体在水中分散的状况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a.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b.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混合物⑴溶液的判别①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⑵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⑦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三、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4.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1)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四、溶解时的热效应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3.氢氧化钠、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例1.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碳酸钙B.植物油C.面粉D.蔗糖例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知识点二:溶液的基本特征例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稀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少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三:溶液与浊液例4.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知识点四:溶解时的热效应例5.向如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氯化钠C.蔗糖D.硝酸铵知识点五:综合应用例6.碘是紫黑色晶体,密度比汽油大,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最终事实。
基础演练1.(2014•北京)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2.对溶液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D.当条件不变时,溶液虽然放置时间较长,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 B.冰水混合物 C.泥水 D.牛奶4.将一块油污抹布分剪成相等的四块后,分别浸泡于等质量的溶有少量洗涤剂的冷水和热水中,其中C、D分别再滴加同一牌子的洗涤剂各5滴。
(1)10 min后捞出抹布,用清水漂洗干净,并进行比较,________杯中的抹布最干净。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从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谈谈在家中清洗餐具时应如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高5.(2014南充校级一模)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白糖、③植物油、④纯碱、⑤白酒、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⑤⑥ D.全部6.(2014·淄博中考改编)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剂体积加溶质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C.汽油清洗油污属于溶解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7.(2015东昌府区校级模拟)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硬水B.油水C.泥水 D.蒸馏水3.(2015大连)以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A.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B.将冰块放入啤酒中C.将泥土放入清水中 D.自制冰激凌时使用稳定剂使各种成分均匀分散4.建筑工地上,我们常看到刚买来的生石灰加水时热气腾腾,这是因为生石灰加水“煮”成了熟石灰(即氢氧化钙)的缘故。
试回答:(1)写出生石灰加水“煮”成了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2)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
(3)将生石灰加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B.溶液里溶质只能有一种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但溶剂只能是液体D.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豆浆 B.冰块 C.蔗糖D.植物油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都是纯净物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4.下列关于蔗糖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蔗糖溶于水就消失了B.蔗糖水下部的浓度比上部大C.蔗糖水恒温放置,不会析出晶体D.蔗糖水不具有蔗糖的化学性质5.(2014莱州市校级期中)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6.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A.空气、石油、冰水B.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C.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7.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8.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受灾害天气影响最大的是正值春运期间的交通运输和电力供应.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MgCl2两种物质组成.试回答:(1)融雪剂除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京用掉的融雪剂多达2000多吨,一些行道树和绿岛植物出现了枯萎发黄的现象,甚至枯死.植物枯萎发黄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融雪剂含有重金属离子,对植物有毒害作用B.融雪剂使气温下降,冻伤植物C.融雪剂使土壤溶液的浓度增大,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而枯萎D.融雪剂有很强的腐蚀性,使叶片腐蚀致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果酱C.蒸馏水D.牛奶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液、固体都可以3.在大烧杯中导入一定量水,加入适量NH4NO3,搅拌,水的温度会急剧降低。
说明NH4NO3溶于水时 ( )A.吸收热量 B.放出热量 C.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无法判断4.下列溶液中,不是以水作溶剂的是()A.10g硝酸铵跟8g水组成的溶液B.10g水跟8g硝酸铵组成的溶液C.1g水跟9g酒精组成的溶液D.100g酒精跟5g碘组成的溶液5.在盛有等体积水的A、B、C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物质,充分振荡后,看到A试管的液体里分散着小液滴,B试管中分散着固体小颗粒,只有C试管中看不到加入的丙物质,但试管内透明液体呈黄色.则A试管中得到的是_______液,B试管中得到的是_________液,C试管中得到的是_______液.如果外界条件不变,三支试管静置片刻后可以看到:A试管中_______,B试管中_________,C试管中________.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6.硫酸铜溶液显色,溶质是,碘酒中的溶剂是。
7.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干净的海水,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④白酒,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⑥木炭粉放入水中,搅拌,⑦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⑧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⑨碘放入汽油中,搅拌.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______.8.将少量油脂放入汽油中,振荡后得到的液体是。
(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