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合集下载

真正的宁夏 颠覆所有想象

真正的宁夏 颠覆所有想象

真正的宁夏,颠覆所有想象宁夏日报记者马文锋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游客心中,有一千个宁夏。

然而,真正的宁夏,对所有的想象都是颠覆。

许多人想象宁夏地处中国边陲确实,宁夏位于中国的大西北,历史上曾屡屡成为边关。

然而,现在宁夏并不沿边,而是位于“中国之中”。

如果我们在中国地图大陆的最东和最西端之间对折出一条中线,它一定纵贯宁夏。

如果在大陆最北和最南端之间对折出一条中线,它一定横穿宁夏。

也就是说,宁夏位于中国陆地的“几何中心”。

鲜为人知的是,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山脉构成了中国地质地貌东西部的分界线,其中两座大山贺兰山、六盘山,就在宁夏境内。

贺兰山的山脊,还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

许多人想象宁夏旅游资源贫乏确实,宁夏国土面积只有6.6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上面积最小的省、自治区,还不如许多省、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州、盟)大。

宁夏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

仅有5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1个县,9个市辖区。

然而,浓缩的往往是精华。

宁夏地貌复杂,有高山、大河、平原、草原、沙漠、台地、黄土高坡、湿地、丘陵、湖泽、峡谷、盆地、丹霞地貌,涵盖了中国大部分的地理地貌,堪称“袖珍中国”“中国生态盆景”。

全国十大类、95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宁夏有八大类46种,全国少见。

许多人想象宁夏很贫穷确实,宁夏属全国“老少边穷”地区,西海固更是苦甲天下,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目前宁夏南部山区还有100多万贫困人口。

然而,宁夏山川反差很大。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宁夏平原自古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沃野千里,“水阔无边深无底,贺兰山前高射天。

塞北江南旧有名,宁夏信是米粮川。

”2008年,宁夏平原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

2013年,宁夏人均GDP为40173.67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居第15位。

对宁夏中南部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的思考

对宁夏中南部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的思考
中整治 、 综 合 治理 、 全 面 恢 复 。 三 是 在 生 态移 民 搬迁 时边 搬迁 边 拆除 , 对搬迂 户的 院落进 行 全面 彻底 的拆除 , 共 拆除
水 平 带 上属 于 温 带 草 原带 , 具 有 由森 林 草 原 向 干旱 草 原 过
渡 的特 点 【 。 现 有林 业 用 地 面积 1 1 . 5 5万 h m ( 占 土地 总 面
人, 其 中农 业 人 口 3 3 . 3 2万 人 , 占7 2 . 4 %。 地 势呈两南高 , 北
有林地 6 6 . 6 7 h m , 未 成林地 1 6 6 . 6 7 h m , 封山育林 2 6 6 . 6 7
h m , 荒山 1 8 0 . O 0 h m , 耕地 2 1 3 . 3 3 h m 。 区 域 内 沟 壑纵 横 , 地
积的 3 2 . 9 %) , 其 中 有林 地 1 . 3 6万 h m ( 公 益林 0 . 8 3万 h m ,
商 品林 0 . 5 3万 h m ) , 占林 业 用地 面 积 的 1 1 . 9 %; 疏林地 0 . 1 万h m , 占0 . 9 %; 灌 木林 地 3 . 1 9万 h m , 占2 7 . 6 %; 未 成 林 造 林地 2 . 6 4万 h m , 占 2 2 . 9 %; 无林地 4 . 2 5万 h m , 占3 6 . 8 %; 森 林 覆盖 率 为 l 2 . 7 %。
部低 , 海拔 1 4 7 0 ~ 2 1 0 0 m。 地 形复 杂 、 地貌多样 、 梁 峁 交错 、
沟 壑 纵横 , 山地 面 积 占总面 积 的 7 9 . 5 %。 境 内 全年 日照 时数 、 年均 气 温 、 年积温 、 无霜 期 分 别 为 2 5 2 7 h、 6 . 5℃ 、 2 2 6 3 o C、 1 0 3 ~ 1 4 8 d, 年 均降 雨 量 4 0 0 mm( 多 集 中在 6 — 9月 ) , 植被 在

生态移民村人居环境问题整治对策——以宁夏渔光湖生态移民村为例

生态移民村人居环境问题整治对策——以宁夏渔光湖生态移民村为例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106XIANGCUN KEJI 2021年10月(上)生态移民村人居环境问题整治对策——以宁夏渔光湖生态移民村为例杨彦宝1毛凤玲2郭亚鹏1杨彦忠3(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2.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宁夏银川750021;3.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气象局,宁夏同心751300)[摘要]整治好乡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之一。

以宁夏渔光湖生态移民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其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调研发现,渔光湖生态移民村依靠乡村振兴和自治区“四大提升行动”的安排部署,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即政策倾向大,省级领导包抓,多方筹集资金,成立工作专班,划区包片,压实主体责任,制订实施方案,广泛动员群众,全面推进“五化”工程,大力实施“七改三清”行动,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得以完善,绿化面积不断扩增。

但其人居环境整治仍有不足之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不健全,覆盖面不广,工程质量不高,环境整体比较单调,资金缺口较大,部分群众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后期管理滞后。

渔光湖生态移民村在人居环境方面如何达到生态宜居的效果是探析之目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大提升行动”加油助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关键词]生态移民;人居环境;整治[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28-106-31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均衡现象:城市建设越来越好,环境更加优美,而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出现土地荒芜、道路破损、环境恶化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1]。

2021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其中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

打造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农村居民的热切需求,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大提升行动”如期实现,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回村创业,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3]。

西部生态极度恶劣地区生态移民问题思考--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为例

西部生态极度恶劣地区生态移民问题思考--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为例

线路 , 保 留村庄 道路 , 原村 庄 占地全 部按 退耕 还林 草 工程 的整 地要 求 , 退 耕造 林 , 真 正达 到 了人退林 进 , 恢 复 生态 , 造福 子孙 ( 一) 生 态 移 民工程 的 特点 生态 移 民与原有 的 “ 吊庄 ”移 民有 一些 不 同之 处 , 主要 表 的 目的 。 自愿 搬迁 , 减轻人 口压力 。水 源涵养 林 区边缘和 风沙 治理 现在 四个方 面 :
关键 词 : 全 面建 成 小康 社 会 ; 生态移 民; 海原


宁 南 山 区生 态 移 民现 状
地 多 、劳 动密 集型产业 较多 的矛盾 , 也 为贫 困群众拓 宽 了脱 贫
宁 夏 南 部 山 区 包 括 固 原 市 的 西 吉 、 隆德 、泾 源 、彭 阳 致富的路 子。 国营农 场计划安置 移 民2 0 0 0 0 人。 县 、原 州 区和 中卫市 的海原 县及吴 忠市 的盐 池 、同心县共 8 个 新 建小 型灌 区 , 集 中安置 。宁夏 引 、扬 黄灌 区周边 还有 部 土地 平 整 , 扬程 低 , 灌溉 水 源 基本 有 保 国定 贫 困县 , 涉及1 6 2 个 乡( 镇) 、1 6 3 7 个行 政村 , 总面 积3 . 0 4 万 分可 开 发利 用 的荒 地 , 证, 具备资省 、效益好 的特点 。 平方公 里 , 占自治 区总 面积 的5 8 . 8 %。 宁南 山区贫 困 人 口又大 多生 活 在六 盘 山 阴湿地 区 、水 土 2. 按 移 民搬迁 形式 划分 。整 村搬 迁 , 再 造 秀美 山川 。宁 夏易 地扶 贫移 民 的主要 来源 是水 源涵 养林 区, 当地 交通 闭塞 , 流失严 重 的黄土沟壑 区和 中部干 旱风沙 区。生存条 件严酷 , 资 源 匮乏 , 交 通 闭塞 , 生 产力 水 平低 下 , 人 口远远 超 出了资 源 的 生产 水平 低 , 人V 1 超 过 了土地 承载 能力 。采取 整村 ( 自然村 ) 搬 将这 部分群众 搬迁 到条件 较好 的扬 黄灌 区建设 新家 承 载能力 , 农 民收入 的一半 以上来源于 第一 产业 。长期 的人 E l 迁的 形式 , 压力 和经济 贫 困, 形成 了 以落 后的生产 方式对 资源 的掠夺 式开 园, 为群众 脱贫 致富创造 了有利 条件 。同时 , 对 迁出 区 , 除 留一 发, 过 垦 、过 牧、过樵 导致生态 进一步 恶化 , 自然 灾害频 繁 , 农 两 问较好 的房屋 做 护林 点 以外 , 对 住宅 区拆 除 平整 , 拆 除 电力

宁夏移民发展历程简述

宁夏移民发展历程简述

宁夏移民发展历程简述宁夏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主要由回族组成,同时还有汉族、蒙古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宁夏的移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下面简述一下宁夏的移民发展历程。

首先,古代移民:宁夏作为内陆地区,地处黄河流域的西部,历史上曾是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对外交流频繁。

古代中国贸易的重要一环丝绸之路经过宁夏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移民。

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中原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促进了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近代移民:19世纪末,宁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掠夺使得宁夏的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大量的人民被迫流离失所。

同时,内战和国共斗争也导致了大量的内地移民涌入宁夏。

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东北、山东、河北等地区,他们带来了新的种植和工业技术,为宁夏地区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现代移民:新中国成立后,宁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农村的农民开始向城市进发,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也吸引了大量的移民来到宁夏地区,投资兴业,创造财富。

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为宁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最后,未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宁夏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吸引更多的移民来到宁夏投资兴业。

宁夏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入宁夏,为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宁夏的移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古代移民、近代移民和现代移民的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宁夏将继续吸引更多的移民来到这片热土,共同参与宁夏的建设和发展,为宁夏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易地搬迁与精准扶贫:宁夏生态移民再考察

易地搬迁与精准扶贫:宁夏生态移民再考察

易地搬迁与精准扶贫:宁夏生态移民再考察王晓毅【摘要】异地搬迁是解决生态脆弱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手段.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开展异地搬迁扶贫时间比较长且规模比较大的地区,异地搬迁以后,基础设施和供给服务得到有效改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但是移民区的生态退化、农业生产资源单一和短缺,以及非农就业对部分移民的排斥造成了新移民区较高的贫困发生率,同时移民的高流动性和陌生感也给精准识别和精准扶贫造成了困难.要使异地搬迁更好地发挥扶贫的作用,需要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建立具有流动性的扶贫机制,创新自愿搬迁的安置方式.【期刊名称】《新视野》【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8页(P27-34)【关键词】异地搬迁;精准扶贫;生态移民【作者】王晓毅【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市,1007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特邀主持人: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主持人的话:“十三五”期间要完成精准扶贫的目标,其核心就是要切实实施“六个精准”的扶贫机制,完成“五个一批”的扶贫任务。

政府主导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是中国实现大规模减贫的重要经验,但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有认识到扶贫的复杂性,对于扶贫中多方参与的重视不足,从而造成扶贫中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脱节,将扶贫中的政府主导变成政府的独角戏。

精准扶贫要取得成效,需要机制创新,促成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发力。

本期组织的三篇文章主要围绕反贫困的治理机制讨论了目前精准扶贫中出现的简单化倾向和扶贫主体地位的缺失问题。

王晓毅的文章以宁夏的异地搬迁为例,指出在大规模的异地搬迁扶贫中,简单套用非自愿移民的安置方式,忽视扶贫移民的自愿性和流动性,因此,尽管适应了移民的需求,促进了南部生态脆弱山区的贫困人口脱贫,但是也造成了移民的土地资源不足和土地退化,并且有部分户籍与居住地分离的贫困人口得不到政策的有效关注。

顾海娥的文章聚焦于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用利益相关方的理论识别出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着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和贫困户四个主体,这四个利益相关方在扶贫中的投入都严重不足,这是导致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仍然较高的原因。

宁夏移民发展历程

宁夏移民发展历程

宁夏移民发展历程
宁夏移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化的移民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以后的 1980 年代。

这一时期,宁夏出台了一系列政
策和举措,鼓励人口流动和外来人口的定居。

这些政策包括提供土地、财税支持、农村土地改革等,为移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980年代开始,宁夏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移民,主要集中在煤炭、电力、农业等行业。

这些移民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资金,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宁夏政府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夏的移民发展逐渐从以产业劳动力为主转向高技术人才以及知识型移民。

宁夏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并提供了丰厚的待遇和优惠政策。

这些措施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来到宁夏,为当地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同时,宁夏也积极推动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和企业家前往宁夏投资和发展。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宁夏的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国外人才前来工作和定居。

目前,宁夏移民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宁夏成为了人口流动和移民发展的热门地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流入。

宁夏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得到了保障。

总之,宁夏移民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一次从以产业劳动力为主到高技术人才为主的转型。

宁夏政府的政策和举措为移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移民和国际人才前来宁夏。

这些移民和人才的到来为宁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

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

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多山地区,同时也是中国的贫困地区之一。

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宁夏自治区政府制定了生态移民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生态移民的方式,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首先,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将重点关注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的地区,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将当地的农民移民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轻原生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还可以让农民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生活改善的结合。

政府将在移民地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和生态旅游景区,为移民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移民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另外,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还将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保障。

政府将加大对移民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力度,确保他们在新的生活地区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和服务。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对移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为移民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总的来说,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性的政策,旨在通过生态移民的方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这一方案的实施将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宁夏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宁夏移民吊庄区的后续发展——以红寺堡开发区为例

宁夏移民吊庄区的后续发展——以红寺堡开发区为例

宁夏移民吊庄区的后续发展:以红寺堡开发区为例引言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地方采取了移民吊庄的方式来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转型发展。

宁夏作为我国的一个自治区,也面临着这样的转型任务。

本文将以宁夏移民吊庄区的后续发展为主题,以红寺堡开发区为例进行分析。

1. 宁夏移民吊庄区的背景宁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自治区,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和农村人口过多的问题,宁夏也面临着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宁夏开始实行移民吊庄区的政策,希望通过将农村人口迁移至城市开发区,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2. 红寺堡开发区的概况红寺堡开发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是宁夏移民吊庄区的一个典型代表。

该区域过去主要是农村,但在移民吊庄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发展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开发区。

红寺堡开发区拥有良好的交通网络、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红寺堡开发区的发展方向红寺堡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发展红寺堡开发区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任务。

区域内建设多个产业园区,吸引投资,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同时,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3.2 城市规划红寺堡开发区将进行全面的城市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通过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促进城市化进程。

3.3 生态环境保护红寺堡开发区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加大绿化和环境治理力度,建设生态园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生态环境。

3.4 社会事业发展红寺堡开发区将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提供优质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平发展。

4. 红寺堡开发区的成就和挑战红寺堡开发区自实施移民吊庄政策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宁夏移民吊庄工程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宁夏移民吊庄工程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宁夏区发展改革委地区处宁夏南部山区包括固原市的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县、原州区和中卫市的海原县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县共8个国定贫困县,涉及162个乡(镇)、1637个行政村,总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58.8%。

2003年总人口238.4 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19.4万人,分别占自治区总人口和回族人口的42%和60%。

经过二十年的扶贫开发,1999年南部山区已整体基本解决了温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贫困标准统计,到2003年底,宁南山区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6.7万人,低收入人口71.3万人,合计98万人。

这些人口又大多生活在六盘山阴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沟壑区和中部干旱风沙区。

这里生存条件严酷,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远远超出了资源的承载能力,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于第一产业,本身不具备优势的种植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长期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形成了以落后的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过垦、过牧、过樵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以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2001年,宁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区之一,为我们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

通过改善迁入地的生产条件,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因此,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我区又称做生态移民工程。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因地制宜的根据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认真落实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试点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试点工程的特点国家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试点工程在我区叫“生态移民工程”,这是自治区发改委结合宁夏实际起的名字,已经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广泛接受。

移民吊庄Word版

移民吊庄Word版

宁夏区内人口迁移除了像其它省区一样的农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之外,有个独特的“吊庄移民”,吊庄移民历时长、规模大对宁夏人口空间结构有很重要的影响。

3.4.2.1移民吊庄宁夏区内迁移规模对人口再分布影响重大的“吊庄移民”,是1983-2000年自治区政府确定的“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扶贫开发模式,即采取搬迁初期两头有家,来去自由的形式,待移民点得到开发,生产生活基本稳定后再完全搬迁的移民工程。

宁夏主要针对历史上就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贫困县。

由于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愈演愈烈,造成了人口超载、贫穷落后和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成为了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西海固8县都是国家贫困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贫困类型。

因此,这一地区较早被国家列入“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计划。

为了缓解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压力和实现宁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务院和自治区制定并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有规模的吊庄移民开发建设。

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吊庄移民模式(表3)[58]。

[58]王安忠王安忠.宁夏南部山区移民吊庄模式和效益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1998,2:40-44.一是县外移民吊庄模式。

就是将南部山区被迁移民,跨县跨地区迁生活生产条件较好的河套平原区。

已安置移民13万人。

二是县外插户吊庄模式。

南部山区的部分群众经协商在管区县内吊庄插户并由迁入县的属地乡管理。

共完成插户7300人。

三是县内移民吊庄模式。

是指在本县内易灌溉、地宽人少利于生产生活的地方建设移民吊庄点。

此模式安置移民19.8万多人[59]。

(表)表4- 吊庄移民模式及迁移人口数(表)移民类型迁出地迁入地迁移人口//人县外移民吊庄固原县、彭阳县中宁大战场、马家梁、利通区扁担沟26021 泾源县银川芦草洼、15345 隆德县平罗县的潮湖8988 海原县石嘴山陶乐的月牙湖、银川贺兰县的南梁台子13383 盐池县灵武市的狼皮梁2082县外插户吊庄西吉县中卫南山台子东、西台乡2865 海原县石嘴山陶乐的五堆子、红崖子926彭阳县中宁县的长山头7585 同心县红寺堡112000县内移民吊庄同心的河西、河东灌区;海原的兴隆、高崖、李旺灌区;固原七营灌区88563.4.2.2 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2001年国家扶贫工作会议确定,在西部地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极端恶劣、自然条件贫乏地区的特困人口,采取易地扶贫开发搬迁安置的扶贫政策。

宁夏劳务移民与生态移民成效的对比研究

宁夏劳务移民与生态移民成效的对比研究

宁夏劳务移民与生态移民成效的对比研究作者:姜林军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24期摘要移民和生态移民是宁夏移民工程的两种模式。

立足宁夏移民工程现状,对有土安置的生态移民和无土安置的劳务移民的具体成效进行比较研究,寻找他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加快宁夏移民工程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宁夏;劳务移民;生态移民;移民成效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287-021研究背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是我国西北典型的生态脆弱带。

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区内大部分地方干旱缺水,地形复杂,地势崎岖,植被稀少,土地贫瘠,沙化严重,严重影响该地区人民的生存发展。

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开发国土资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自治区政府组织人民群众进行了多批次的移民工作。

为了深入了解宁夏移民现状,笔者对石嘴山市隆湖经济开发区、银川市永宁县闵宁镇原隆村、青铜峡市邵岗镇同富村、吴忠市利通区金织镇工业园区以及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等劳务及生态移民基地进行了实地走访。

该次的移民活动调查研究,是基于对以上地区的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中整理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

2宁夏“十二五”规划以来的移民现状201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百万贫困人口攻坚战略,规划用5年时间完成35万人的生态移民工程,实现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两大目标。

2011年2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计划建设劳务移民安置区40个,建设周转房20 119套,安置劳务移民20 119户86 510人[1]。

为了真实反映迁入地移民生活的实际情况,笔者走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多个移民安置点。

通过分析,数据显示超过95%的居民有移民意愿,其中,21.4%的居民表示愿意选择生态移民,71.4%的居民选择劳务移民。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宁夏生态移民工程一方面有利于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另一方面通过异地开发,有利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

移民工程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在移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利益冲突、文化冲突等问题。

本文试图研究在移民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激发生态移民的文化自主性、完善生态移民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进而实现以人为本的移民理念,保证宁夏地区和谐稳定的发展。

标签:生态移民;社区文化;文化冲突对于“生态移民”(eco-migration)的概念,由于国外、国内移民的方式不尽相同,因而学术界尚没有公认的定义。

但各学者曾从目的层面、原因层面等多维视角对这一概念进行阐释,虽然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落脚点不同,但其核心内涵是共通的,即生态移民是指由于生态脆弱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将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地区的人口。

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一方面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异地开发,进而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宁夏实现生态移民工程的奋斗目标。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宁夏地区成功地将数十万贫困人口从南部山区移出,这一工程使得移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其迁出地的生态环境也得以改善。

但生态移民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其带来的成效在短时间内很难确切的衡量,在移民期间或在迁入地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要使移民融入新的社区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通过移民社区文化建设来进行调节。

一、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随着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进行,移民原有的社区将出现转型、解体,而作为移民迁入地的新社区内会出现重组、组合等现象。

因而将产生移民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认同问题,如果移民间相互认同度高,社区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反之亦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移民融入新社区的过程也是其在迁入地再社会化的过程,英国社会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研究认为:“由于个人必须通过社会化过程来获得与其社会生活地位相适应的习惯和智力特征,才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因此,如果愿意,我们可以称此为文化适应。

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张云雁(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模式进行了探析。

宁夏扶贫开发的基本模式为就地移民模式和异地开发模式,其中异地开发模式包括围绕城市辐射区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城市劳务移民模式和建立大型生态移民区模式3种类型。

总结了宁夏生态移民的成功经验,一是在对移民区生态移民科学选址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二是制定科学、全面的生态移民政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宁夏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1)32-20152-03Analysis of the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ZHANG Yun-y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Abstract By taking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 in ethic group re-gions.The basic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for poverty relief in Ningxia are in-situ migration and new area development pattern.The new areadevelopment pattern includes three types ,namely small town development pattern around urban radiation districts ,urban labor migration pat-tern ,and large-scale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Finally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cologic migration in Ningxia is summarized.First ,scientif-ic industrial planning shall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proper selection of ecologic migration location in immigrant settlement regions.Second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ecologic migration policies should be formulated.Key words Ethic minority areas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 ;Ningxia基金项目2010宁夏自治区哲学社科规划项目(10NXBFX02)。

关于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搬迁的若干问题

关于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搬迁的若干问题

关于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搬迁的若干问题
李东洲
【期刊名称】《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2(014)004
【摘要】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针对宁夏南部山区35万贫困群众的恶劣生存条件,审时度势,决定实施生态大移民工程,并提出“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
【总页数】3页(P17-18,41)
【作者】李东洲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银川7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
【相关文献】
1.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发展问题研究 [J], 王红艳
2.对移民搬迁出村庄生态环境治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宁夏西吉县生态移民迁出村为例 [J], 杨平
3.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几种城镇化模式对比研究 [J], 李鸣骥;黄立军
4.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用水安全保障研究——以平罗县某生态移民安置区为例[J], 和志国;王生鑫;司建宁
5.不同搬迁年代对移民户饮食影响研究——以宁夏西海固生态移民为例 [J], 郭鹏;张爱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生态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宁夏生态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占 专 Z l  ̄ l U 题 A N 研 T ] 究 Y A N i
饭至少没 问题 。但是移 民后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需
要花钱 , 如果没有 收入来源或者 收入减少 , 生活就成 了
每 年看病要花 很多钱 , 他 们很担心今 后 的生活 。家庭
稳定 性 问题 。年轻移 民搬 迁 ̄ ] 1 J l I 区后 , 在城市 打工过 程中, 一些青年人人生观 、 价值观也发生 了改变 。儿媳 因为嫌弃家里贫穷 , 抛弃幼儿离家 出走 , 对孩子对移 民 家庭带来极 大的伤 害。移 民心理 和观念 问题 。刚搬迁
银 行的贷款条件 中首先要求借款人必须有营业执照和
实体店 , 同时要有人做担保 , 还要有一定的抵 押物。但
由于移 民短期 内流动性较大 , 偿还能力较弱 , 用于抵押
决好移 民群众 在生产 和生活 中遇到的实 际困难 问题 ,
为移 民提供后续支持 , 帮助他们度过移民初期的困难 。
( 二) 要 加 强 技 能培 训 , 确 保 移 民稳 定 就 业 。一 要
生态移 民相关政策措施 。生态移 民工程要实实在 在地
区农业 的生产投入 费用远高 于原 居住地 的旱作农业 ,
加 上投入 初期 产出率低 、 见效 慢等原因 , 移民群众无 力 发展生产 , 造成新 的贫 困。
( 三) 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 落实难。当前大多数
改善移 民的生 活条件 , 为他们 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 解
从事农业生产 , 不愿意受企 业管理约束 , 导致 相当一部
分企业不愿 意招用 生态移 民。 五、 政策建议及措施
( 一) 统筹规 划 , 抓 好各 项政策 落实。一是要 统筹 安排 , 做好发展规 划 。生态移 民工程不 是孤立 的社会

宁夏移民发展历程简述

宁夏移民发展历程简述

宁夏移民发展历程简述
宁夏移民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该地区成为中国政
府的一项移民政策的实施对象。

当时,政府通过组织农民迁徙的方式,将大批人口从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到宁夏等内陆地区,以解决东部地区的人口过剩问题。

在移民政策的推动下,大量的移民自愿或者被安置到宁夏,这些移民主要来自山东、福建、浙江等地。

移民们在宁夏进行了艰苦的开发劳动,围绕着农业、养殖业等产业展开了工作。

在移民的支持下,宁夏的农业产能得到了提升,农田面积增加,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而移民群体自身也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方式,与本地人融合在一起,共同建设了这片土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夏移民逐渐从原本的农业劳动者转变为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

他们在宁夏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他们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充实了宁夏的多元文化。

今天的宁夏移民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社群。

他们在宁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同时,他们也成为了宁夏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桥梁,促进了宁夏的发展与繁荣。

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宁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专题之十一: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宁夏区发展改革委地区处区发展改革委地区处宁夏南部山区包括固原市的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县、原州区和中卫市的海原县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县共8个国定贫困县,涉及162个乡个乡((镇)、1637个行政村,总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58.8%58.8%。

2003年总人口238.4 238.4 万人,其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19.4万人,分别占自治区总人口和回族人口的42%和60%60%。

经过二十年的扶贫开发,经过二十年的扶贫开发,19991999年南部山区已整体基本解决了温饱。

决了温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贫困标准统计,到2003年底,宁南山区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6.7万人,低收入人口71.3万人,合计98万人。

这些人口又大多生活在六盘山阴湿地区、这些人口又大多生活在六盘山阴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沟壑区和中部干旱风沙区。

这里生存条件严酷,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远远超出了资源的承载能力,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于第一产业,本身不具备优势的种植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长期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长期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长期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形成了以落后形成了以落后的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过垦、过牧、过樵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以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活不了一方人。

2001年,宁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区之一,工程项目区之一,为我们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为我们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为我们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

通过改善迁入地的生产条件,入地的生产条件,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可以缓解迁出还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

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

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然而,由于长期的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宁夏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改善宁夏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宁夏自治区政府制定了生态移民实施方案。

首先,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将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居民迁徙到生态环境更好的地区。

针对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的地区,政府将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居民搬迁到生态环境更好的地区,同时提供相应的就业和生活保障。

这样既可以减轻恶劣地区的生态压力,也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将加大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生态修复力度。

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植树造林、草场恢复、水土保持等生态修复工作,以恢复当地的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还将加强对生态移民搬迁地区的规划和建设。

政府将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合理规划搬迁地区的土地利用、建设布局等,确保搬迁地区的生态环境能够持续改善,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搬迁地区的生活水平。

最后,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将加强对生态移民搬迁过程中的社会稳定维护。

政府将加强对搬迁地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保障,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对搬迁地区的文化宣传和教育培训,促进居民的文化融合和社会融合,增强居民的社会归属感和幸福感。

总之,宁夏生态移民实施方案将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居民迁徙到生态环境更好的地区,加大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生态修复力度,加强对生态移民搬迁地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对生态移民搬迁过程中的社会稳定维护,全面提升宁夏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宁夏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居民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张云雁(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模式进行了探析。

宁夏扶贫开发的基本模式为就地移民模式和异地开发模式,其中异地开发模式包括围绕城市辐射区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城市劳务移民模式和建立大型生态移民区模式3种类型。

总结了宁夏生态移民的成功经验,一是在对移民区生态移民科学选址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二是制定科学、全面的生态移民政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宁夏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1)32-20152-03Analysis of the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ZHANG Yun-y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Abstract By taking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 in ethic group re-gions.The basic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for poverty relief in Ningxia are in-situ migration and new area development pattern.The new areadevelopment pattern includes three types ,namely small town development pattern around urban radiation districts ,urban labor migration pat-tern ,and large-scale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Finally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cologic migration in Ningxia is summarized.First ,scientif-ic industrial planning shall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proper selection of ecologic migration location in immigrant settlement regions.Second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ecologic migration policies should be formulated.Key words Ethic minority areas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 ;Ningxia基金项目2010宁夏自治区哲学社科规划项目(10NXBFX02)。

作者简介张云雁(1972-),女,宁夏盐池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法经济学研究,E-mail :yunyanzh@163.com 。

收稿日期2011-08-19宁夏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地,回族人口约占自治区总人口的1/3多。

宁夏地区的回族在宗教习惯方面严格恪守伊斯兰教规,饮食方面有特殊的禁忌,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开展,居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回族群众,被集中或插花安置搬迁到水土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到陌生的地方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教派习俗,对这些回族群众生活是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被迫迁移在经济和文化上等同于一次剧烈的地震。

“它使迁移者的收入、资产、权利和地位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损失,它还摧毁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损害了社会和个人的自信心,肢解了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本。

这些经济、社会和心理上的伤痛和损失,从不同的层面对被迁移者产生了长久性和综合性的影响”[1]。

人口迁移对这些具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要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就要以人为本,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满足生态恢复、脱贫致富和民族融合等多重目标。

生态移民不是简单地搬迁活动,而是改变生产方式、改变思想观念、民族融合的活动。

不仅解决他们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资料缺乏等生存问题,还要解决思想观念落后、技能缺乏、民族融合等问题。

它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引导,创造条件、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

1宁夏扶贫开发的基本模式1983年宁夏就制定了“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扶贫开发政策,号召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苦群众到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创建新家园。

经过10多年摸索,已探索出多种开发方式。

扶贫开发模式在空间范围上可以分为就地移民类型和异地移民类型。

就地移民是指在本乡、本土范围内就地安置移民;异地移民则是移民离开原属地,被安置到原属地以外其他地方定居。

2种开发模式各有利弊,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要确保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能够明显改善;迁入地的土地和水资源承载力与人口规模相适应,能可持续性发展。

此外还要注意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习惯,清真寺的选址和搬迁要充分尊重回族群众的意见。

1.1就地移民模式宁夏就地移民是在山区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组织群众兴修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将旱耕地改水浇地,在本县范围内进行生态移民。

同心县河西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河西镇行政村除原有的石坝、桃山、农场村3个村庄外,另外9个村都是20世纪80年代扬黄灌区建立后从同心县喊叫水、窑山、羊路、王团等乡镇山区搬迁而来,吊庄移民约1.5万人。

河西镇现有12村4081户,共20247人,其中回族19842人,占总人口的98%,形成了新的回族聚居区。

曾经的亘古荒原,因为有了黄河水的浇灌和勤劳的移民,如今已变成了同心县最重要的粮食、油料、肉牛生产基地。

就地移民模式“因为空间位移较小、成本低、行政隶属关系仅限于县内各乡镇之间的变动,迁入地与原迁出地之间基本上属于同一社会亚文化类型,既便于组织、又易于文化心理的调试”[1]。

这种移民方式特别适合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搬迁。

迁入地和迁出地相距不远,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接近,少数民族移民心理上不会有太大冲击,容易迅速接受搬迁。

而且,因为是近距离搬迁,所以搬迁费用低。

移民群众就近搬迁到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容易脱贫致富,解决温饱问题。

但这种移民模式前提是在县域范围内有富余的适合搬迁的土地,而现在这样的地方幷不多,所以更多地采取异地搬迁开发模式。

1.2异地开发模式宁夏大多数移民都属于异地搬迁,实行较远距离的人口迁移,这种类型的开发模式是目前异地扶贫开发中最主要的方式。

具体模式有县外集中连片吊庄、县外插户吊庄、大型移民扶贫开发区等。

宁夏从1983年就有组织将西海固地区贫困居民采取整村搬迁、集中或插花安置等方式搬迁到扬水灌区或农垦国营农场、大城市周边地区,2001 2006年,宁夏生态移民主要是依托大中型水利工程异责任编辑徐丽华责任校对卢瑶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1,39(32):20152-20154地安置移民。

经过10多年的移民开发建设,迁移到不同地区从事不同产业的移民显现出不同效果。

1.2.1围绕城市辐射区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在异地搬迁的诸多模式中,在靠近大城市的生态移民走小城镇、无土安置发展模式。

有土安置模式是建立在有适合生产的富裕土地、水资源基础上的,但因为城市周边地区人多地少,适合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

移民虽然不是完全实行无土安置,但是每个移民一般只能分到0.13hm2左右的土地。

随着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接近尾声,红寺堡灌区、盐环定扬黄灌区已没有多少安置容量。

一些移民被安排在银川、大武口等城市郊区周围,移民利用城市辐射功能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走特色养殖,发展服务业,走小城镇化发展之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发展。

例如银川金凤区近郊的良田镇重点发展设施园艺和肉牛产业;西夏区兴泾镇重点发展肉牛产业和设施园艺;西夏区镇北堡镇重点发展葡萄和有机枸杞。

坐落在银川城郊的宁夏华西村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宁夏华西村坐落在贺兰山麓,距离银川37km。

1995年底,由江苏华西村出资,从西海固4县搬迁的860户、4000多名贫困农民在贺兰山下的镇北堡组建了“宁夏华西村”。

面对着这些祖辈生活在边远地区,靠天吃饭的农民,江苏华西村派管理人员指导宁夏华西村人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种植枸杞、葡萄、创办企业、从事运输、基建服务业等二、三产业。

经过10多年建设,这些移民在这里扎根并发家致富。

宁夏华西村先后被国务院命名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列为“科技示范基地”。

宁夏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敏锐地抓住银川近郊的区位优势,围绕银川城市发展,为城市发展服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成为银川市蔬菜、花卉、肉食商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观光、高科技农业开发示范园区;另一方面能借助东部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等优势,逐渐提高移民的素质、培育的优势产业,不仅解决了人多地少矛盾也解决了移民发家致富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宁夏华西村已成为银川市郊经济发展较好的卫星小城镇。

这种小城镇生态移民模式,符合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缩小了城乡差异,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贫困的山区移民逐渐变为城镇居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1.2.2城市劳务移民模式。

利用贫困地区的富裕劳动力,为银川、石嘴山等地及外省市输出大量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实现劳务移民脱贫的发展模式。

例如宁夏石嘴山市在西部生态移民中走劳务移民的安置模式,鼓励、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群众劳务输出和自主创业,为辖区内石嘴山经济开发区、隆湖经济开发区工矿企业、服务业提供人才。

在全国很多地方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大武口市对本市的经济开发区、培训学校与企业进行调查统计,了解辖区企业用工、岗位需求情况;鼓励培训学校为本地或外地用人单位提供定单式、定向式培训劳务人员;鼓励劳务经纪人、劳务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为外省、区提供劳动力;鼓励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基地,同时为资金困难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贴息贷款。

在石嘴山惠农地区为吸引劳务移民,实行“3+1”政策,为每户移民提供54m2的生活房,0.067m2流转地,每家至少一个务工岗位。

惠农区从200多家企业中选定13家规模以上国有及民营企业安置劳务移民,在这些在工厂等地打工的人员每月能领到1700 2400元的工资,基本实现了安居乐业、劳务脱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