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与《智子疑邻》阅读【教师版】

合集下载

新部编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2.编写寓言。

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

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

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二、疏通课文1.学生朗读,自主探究。

2.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

然后教师打出课件,学生解释加点的字。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三、复述故事情节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加深理解。

四、多角度归纳寓意1.先引导学生读课本204页钱钟书伊索寓言新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见解。

《智子疑邻》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塞翁失马》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

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

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

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6篇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6篇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6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智子疑邻》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1文言文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尤其文言文的阅读,不仅要熟练地翻译,还需要理解其意思。

关于《智子疑邻》原文和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和学习!智子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面对相同的看法,富人却“智子疑邻”,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2、想象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后会说一句什么样的话?3、你认为这富人的根本错误是什么?这在当今社会有无表现?若有请举例。

4、假如你是这“邻人”,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去跟那“富人”说明真相?为什么?5、请你续写一个100余字的结尾,说明这“富人”“疑邻”的错误。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1.提相同意见的人,却应因为亲疏关系而遭不同待遇。

(只要意见正确,对人不能持偏见)2.这岂能怀疑我?3.提相同意见的人,却应因为亲疏关系而遭不同待遇。

4.是,因为这样会让我背负不好的名声,同时侮辱了我!5.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写哦~注:《智子疑邻》阅读答案,祝大家的阅读题的练习效果事半功倍!《智子疑邻》阅读答案2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其子曰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疑邻人之父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解读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解读

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深入解读及拓展(一)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⑫。

一.重点词语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认为……是聪明的”雨:yǔ,(古今异义)下雨。

名词用作动词,是意动用法果:果然。

亡:丢失。

父:fǔ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二、理解《智子疑邻》的寓意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篇短小寓言的寓意是什么?1、积极方面:听意见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2、消极方面:进言时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所以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儿子聪明,而怀疑盗贼是邻父。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很大影响。

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三.深入拓展韩非子在《说难》里讲述这个故事,到底用意何在呢?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而疑邻人之父。

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於君。

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馀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故有爱於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

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

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6年《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学生版,教师版

6年《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学生版,教师版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师版一、《智子疑邻》(一)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二)注释:1、坏:毁坏。

2、筑:修补。

3、亦云:也这样说。

4、暮:晚上。

5、果:果然。

6、亡:丢失。

(三)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四)寓意: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五)内容理解1、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其家甚智其子”?明确:(1)天雨墙坏,不及时修补。

(2)富人认为儿子聪明,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他的意料之中。

2、“其邻人之父亦云”,此句省略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不筑,必将有盗。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明确:这篇文章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际跟主人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说明人常常因为亲疏的关系而产生偏见。

4、这则寓言从消极方面说,作者的本意是什么?如果从积极方面解释,又可以如何理解?明确:(1)作者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

(2)如果从积极方面做解释,那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一件是什么人提出来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5、学习《智子疑邻》这则寓言,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明确:(1)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任人和事情。

(2)接受别人的意见只能看它是否正确,而不是看提出意见的人的身份。

(3)要尊重客观实际,不能只凭主观印象,妄下断言。

六、《塞翁失马》(一)原文:近塞上...,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之人有善术者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经过 带领
回来
疑问语气词, 吗、呢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 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 能为祸乎?” 代词,指塞翁,
译成“他”
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 道不是祸害吗?”
有很多
喜欢 摔下来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 其髀。 大腿
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 (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无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脚。
履:鞋。 且:将要,打算。
置:备办,这里当“购买”讲。
自度其足:自己量了脚的尺码。
置:放。 之: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座位。 至:到,等到。
之:往,去。 市:集市。
作业
设想一下,邻人之父 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 会有怎样的反应?为寓言 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
《淮南子· 人间训》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他的儿子说:如果不修筑它,一定 会有盗贼进来。 2、暮而果大亡其财。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1.对相同的正确的意见, 宋人为何智子疑邻? 2.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 怎样的态度?
本意:向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者
的关系,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
duò bǒ

朗读课文,翻译古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 入胡。 靠近
擅长、 精通
逃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 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 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 为福乎?” 安慰 怎么

都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 难道不是福气吗?”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梁某将梁红钢惊醒,并与梁红钢发 生激烈争执。吵架中,徐某、梁某 两人挥刀砍死梁红钢。闯祸后,徐 某、梁某二人逃到赵村东边的一花 坛内,埋掉了作案用的两把菜刀, 接着换掉了血衣,并把血衣拿到村 东北角处的垃圾堆烧掉。两人忐忑 不安地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各自的家 长后,家长做通了儿子的工作,陪 着二人到公安机关自首。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两篇课文。

这两篇文章分别位于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七章节和第八章节。

《智子疑邻》主要讲述了智者通过观察和推理,帮助邻居找到丢失的孩子,体现了古代智者的聪明才智。

而《塞翁失马》则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福祸相倚,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好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两篇课文的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3.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从中提炼出有益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文章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复杂的事物中找到关键线索,解决问题。

2. 课文学习:a. 阅读课文《智子疑邻》,了解文章大意,分析智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到丢失的孩子。

b. 阅读课文《塞翁失马》,理解寓言故事所传达的福祸相倚的道理。

3. 例题讲解:a. 以《智子疑邻》为例,讲解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分析。

b. 以《塞翁失马》为例,讲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b.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智子疑邻》板书:a. 智者:观察、分析、推理b. 关键线索:墙上的脚印、地上的糖果c. 结果:找到丢失的孩子2. 《塞翁失马》板书:a. 寓意:福祸相倚,坏事可转化为好事b. 生活应用: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请结合《塞翁失马》的寓意,谈谈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难,以及你是如何克服的。

2. 答案:a. 小明可能在教室的座位、书包、讲台等地方寻找过笔记本,最终在教室的角落里找到。

2023年最新的《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19篇

2023年最新的《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19篇

2023年最新的《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19篇——节选自《韩非子》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塞翁失马》原文: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

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⑧而折其髀⑧。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⑩者引弦而战⑾。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⑿。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翻译: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

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为此来慰问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都前来安慰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塞内,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十有八九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

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主旨:塞翁失马的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它的寓意: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也所为祸福相依。

《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18)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

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5篇)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5篇)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5篇)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二、教学设计1、导入课文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3、讨论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地毯式复习
智子疑邻
《韩非子》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一、本文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是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智.子疑邻
..智.认为……聪明疑.怀疑邻.邻居
2、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富.富裕宋.宋国雨. yù下雨坏.毁坏
3、其子
..曰:“不筑.,必将
..有盗.
其.代词,他的子.儿子筑.修补必将
..必定将会盗.盗贼
4、其邻人之父亦云
.......
其.代词,代富人邻人
..邻居之.助词,的父. 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人
亦.也云.说
5、暮而果
...
...大亡其财
暮.晚上而.表顺接,无实意果.果然亡.丢失其.代词,他的
财.财物
6、其家甚智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其.代词,他的,代富人家.家人甚.十分,非常.智.认为……聪明
三、翻译全文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倒塌了。

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他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

)这天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他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四、本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
1.从主人的角度来说:听别人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千万不要“以人废言”。

2.从老人的角度来说:当你说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话对与不对,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

塞翁失马
《淮南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一、本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近塞
..入胡.。

..者,马无故.亡而
..上之.人,有善术
近.靠近塞.边塞,指长城一带之.助词,的善.通“擅”,精通术.术数
者.的人故.缘由、缘故亡.逃跑而.表连接,无义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2、人皆吊之
..乎?”
..不为福
..曰:“此何遽
...,其父
皆.都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之.代词,他其.代词,这个父. fǔ,老人
何遽
..怎么就,表反问为.是福.福气
3、居数月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居.经过数月
..几个月其.代词,他的将. jiāng 带领而.表修饰,无义归.回来
4、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皆.都贺.祝贺之.代词,他其.代词,他的乎.语气词,呢
5、家富良
.....。

..,堕而折其髀
..马,其子好骑
富.多良.好好.喜欢,喜好骑.骑马堕.落,掉下来而.表连接,无义折.折断其.代词,他的髀.大腿
6、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战。

...,丁壮者引弦而
居.经过大.大举入.进攻丁壮者
...壮年男子引.拉
弦.弓弦,此指弓箭而.表修饰,无义
7、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之.助词,的死者
..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多数
..死的人十九
8、此独以跛之故
......,父子相保
..
此.代词,这个人独.仅仅,只有以.因为跛.瘸腿之.助词,的
故.缘故,原因相.相互保.保全
三、翻译全文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

(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了胡人那边去了。

人们都来安慰他。

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几个月,他那匹失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们都去祝贺他。

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家里有的是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都来安慰他。

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意保全性命。

四、本则寓言有何寓意?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有两面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在困境中如果能从容、镇静的拼搏奋起,那么,这将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在困境中如果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这祸就只能是祸了。

五、本文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
福祸不单行。

我们要善于用冷静的头脑,辩证的眼光看待福与祸。

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

面对生活的中的各种事情,乐观积极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