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学课程类型: 必修课总学时: 108 讲课学时: 54 实验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 生物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中的作用;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控制;病毒的结构、复制、防治;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生物学的科学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综合”思想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为学生学习有关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中的作用;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控制;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教学基本内容:(1)微生物与人类;(2)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3)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4)微生物学研究对象与任务;(5)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及范围。

2.要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二)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微生物1.教学基本内容:(1)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细菌的群体形态;(2)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放线菌的群体形态;(3)蓝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3~5部分用图表形式概要描述)(4)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繁殖;(5)古生菌的概念、细胞形态和细胞结构。

2.要求:掌握细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细胞结构、化学组成、群体形态特征、繁殖方式。

了解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古生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生活特性。

(三)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真核微生物1.教学基本内容:(1)真核微生物的概述;(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酵母菌的群体形态;(3)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重点以青霉和曲霉为主,霉菌的群体形态;2.要求:掌握酵母菌、霉菌的个体形态、结构、群体形态特征、繁殖方式。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31104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总学时数:72实验学时:30/24(单独开课)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程: 专业导论, 基础化学,生物化学, 生物技术基础实验后续课程: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免疫学等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为生物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自学能力,并要求学生会捕捉新的信息,注意学科的进展与动向。

使学生能够运用微生物学原理,指导和解决今后学习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熟知微生物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手段,能够熟练进行微生物基本操作。

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系统介绍微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功能、营养需求、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传染与免疫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在科研和实践方面的主要应用,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会归纳解决常见问题所适用的方法与手段,知道微生物在生物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微生物的构造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难点: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5.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讲授、自学、课堂讨论、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讲授课程知识,并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术。

该课程教材及PPT为英语形式,旨在提高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Microbiology ------A systems approach,Marjorie Kelly Cowan, Kathleen Park Talaro, Mc 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6主要参考书:1.A photography atlas for th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3rd Edition, Michael J. Leboffe; Burton E. Pierce; Morton Publishing Company, 20052.Microbiology,6/e,Lansing M Prescott, John P Harley, Donald A Klein, Mc 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63.微生物学导论(第二版)影印版,2003,科学出版社.4.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5.沈萍《微生物学》(第五版)(中文版)2003,高教出版社.6.郝素珍《实用医学免疫学》,2005.2,高等教育出版社.二、正文部分Chapter 1 The Main Themes in Microbiology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史及微生物的发展史,了解巴斯德、科赫在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总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1201022.课程名称:微生物学3.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教研室5.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6.面向对象:生物工程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

以微生物作为研究材料,往往会加速生物学基本问题研究的进展;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工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构成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微生物还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而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微生物学通常在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及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3课时)(一)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了解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发展;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二)教学具体内容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课时)2.微生物科学(1课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地位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学研究内容及其分科3. 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的发展(1课时)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学的奠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与展望我国微生物学发展的概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2.难点: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完整版)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微生物学》授课大纲学时数: 72讲课:72学制:四年制本科适合专业:生物科学有关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以取代的重要作用的学科,故本课程分为理论解说和实践授课两大部分(实验部分还有授课大纲)。

理论课授课主要解说微生物发展的历史、微生物的形态构造、营养和代谢特点、遗传规律、生态、传染与免疫和系统分类等内容。

(二)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主要面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讲课,是专业必修课。

经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生化、生长生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判断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互有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认识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好多课程关系亲近,应在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理学等课程的基础进步行学习,并为今后专业课,如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确定基础。

三、授课内容(一)第一章绪论一、本学期的授课安排二、微生物和你三、微生物学四、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五、 20 世纪的微生物学六、 21 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授课基本要求:学习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必定第一认识什么是微生物、主要种类、特点、发展情况、研究意义等等。

本章要修业生在联系本质的情况下掌握微生物的见解、特点,并提起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兴趣。

主要知识点与重点:微生物的见解、类群及特点。

(二)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别和纯培养一、无菌技术二、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三、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四、单细胞(孢子)分别五、选择培养分别六、微生物的珍藏技术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一、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二、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第三节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一、细菌和古菌二、真菌三、藻类四、原生动物授课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别技术、培养技术及显微镜技术。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旨在教授学生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和参考书目,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和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体系;2. 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特性和病原机制;3. 学习微生物感染与抗感染的免疫学机制;4. 掌握微生物检测方法和常见微生物致病原理;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微生物学概述1.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1.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1.3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 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2.1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2.2 微生物的感染机制2.3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3. 免疫学与微生物3.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3.2 免疫系统对微生物感染的免疫机制3.3 免疫学在微生物感染治疗中的应用4. 微生物检测和致病原理4.1 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4.2 微生物致病原理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措施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和相关概念;2. 实验教学:开展微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 学科竞赛和学术研讨:组织学科竞赛和学术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能力。

六、参考书目1. 《医学微生物学》李华主编2. 《微生物学导论》刘伟主编3.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张明等编著最后,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医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为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课程教学大纲-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大纲-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审核人:教学院长:)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三)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四)修读对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五)总学时与学分:45学时。

其中理论45学时。

2.5学分。

(六)相关课程:先修课程:医学免疫学;后续课程:发酵工程(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本课程主要学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生长繁殖及控制,病毒的分离、鉴定、特性、感染及控制、微生物的基因组、遗传规律与特性、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工程、微生物的生态、进化、系统发育、分类鉴定及物种多样性,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及微生物生物技术与产品。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学习微生物学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与讨论相结合。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版主要参考书:1.《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第二版2.《医学微生物学》戚中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二版3.《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杨汝德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内容:1.微生物定义及其类群2.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与疾病间的关系;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微生物学的未来。

3.微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贡献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5.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与难点:掌握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微生物的发展历史。

熟悉微生物学的目的。

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范围。

思考题或练习题: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二)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主要讲授内容:1.无菌技术2.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3.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稀释法4.单细胞(抱子)分离5.选择培养6.微生物的保藏技术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与难点: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及显微镜技术。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生理特性、遗传和进化等内容。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微生物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理解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3. 掌握常见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4. 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过程;5. 理解微生物的遗传和进化;6. 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7. 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微生物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1.1 微生物学的定义1.2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2. 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2.1 细菌的结构和功能2.2 真菌的结构和功能2.3 病毒的结构和功能2.4 寄生虫的结构和功能3.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3.1 细菌的分类和特征3.2 真菌的分类和特征3.3 病毒的分类和特征3.4 寄生虫的分类和特征4.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4.1 细菌的生理特性和代谢 4.2 真菌的生理特性和代谢 4.3 病毒的生理特性和代谢4.4 寄生虫的生理特性和代谢5. 微生物的遗传和进化5.1 微生物的遗传特性5.2 微生物的进化过程5.3 微生物的基因工程应用6. 微生物实验技术和方法6.1 纯培养和鉴定方法6.2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6.3 微生物的染色与观察技术6.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7. 微生物学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7.1 微生物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7.2 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7.3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7.4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实验:安排微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3.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4. 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5. 报告和展示:要求学生撰写报告并进行展示。

五、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4. 实验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质量。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220510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学分:4.5总学时:80学时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先修课程要求: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适应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材:微生物学,袁生主编,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国家规划教材)参考教材:1、《微生物学》,沈萍陈向东主编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国家规划教材)2、《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和育种、生态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熟悉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了解国外微生物学最新进展及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以细菌、真菌、病毒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主要特征;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一般规律及传染与免疫的知识;(2)熟悉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的特点;熟悉微生物育种的一般方法和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微生物生态及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系统发育与分类。

2、基本技能(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利用油镜观察细菌的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技术;(2)熟悉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测定及数量测定技术;熟悉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3)通过综合实验(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及未知菌革兰氏染色鉴定)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微生物的四大操作技术,并初步了解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开课单位 课程总学 实验学时 课程类别
4303195 化学化工学院
32 32 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课程总学分 实验学分 实验项目数
独立设课课程 3 1 1 9
面向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实验室名称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
必做 必做 必做
实验 类型 验证 验证 设计 综合
分组 人数
2 2 2 2
综合 2
综合 2 验证 2 综合 2
26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9
风雨湖水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
4
必做 综合 2
五、教学方式与预习要求
1. 教学方法 现场讲解,操作示范与指导。 2. 预习要求 仔细阅读实验书中有关的实验内容及基础知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实验 的原理及方法,了解实验操作及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记住安全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 上按要求写出预习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
1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2
无菌器材的准备、培养基的配置及灭菌
3
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酵母菌水浸片的制备和形态观察及霉菌的 5
形态观察
6
酵母菌细胞计数及细胞大小的测定
7
微生物菌种保藏
8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
实验 学时
2 4 4 4
4
4 2 4
实验 要求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六、实验项目内容
1. 实验项目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及维护的基本知识;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几种基 本形态;用悬滴法在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细菌的运动。 (2)实验内容
① 显微镜的操作及维护;②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3)主要仪器及耗材 主要仪器:显微镜。 主要耗材: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细菌染色标本。 2. 验项目二:无菌器材的准备、培养基的配置及灭菌 (1)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程;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干热灭 菌法和加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熟悉分离、培养微生物前的有关准备工作 及操作方法。 (2)实验内容
① 培养基的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水的制 备;② 培养基与玻璃器材的灭菌:干热灭菌法(即热空气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
(3)主要仪器及耗材 主要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干热灭菌箱、细菌过滤器、紫外线杀菌灯。
27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三、成绩考核方法
本课程成绩考核方法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考核占 50%,期末考试占 50%。平时考核由日常考勤考核 25%、提交实验报告 50%,平时考核 (每次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实验操作等)25%组成;期末考试分为笔试和操作考试两 部分,各占 50%。
四、实验项目设置
序号
25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 本实验课程的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进行常规常见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原理和基本
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具备利用微生物学手段分析和 解决发酵生产过程中有关实际问题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任务及要求
1. 本实验课程的目的 (1)微生物学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 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微生物学理论课 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本实验课程的任务 学生经过普通微生物学实验的严格训练,能够规范的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 术和基本技能。 (1)通过验证性实验,学生进一步掌握微生物实验操作流程及技能训练; (2)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大量的微生物形态及生理特性,经过 思维、归纳、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综合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查阅、记 忆、思维、想象及表达等全部智力因素,从而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 作能力; (3)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由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观察 现象、测定数据,到正确处理和概括实验结果,练习解决化学问题思维方式,以使学生
主要耗材: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孟加拉红、链霉素、1mol/L NaOH、lmol/L HCl、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
3. 实验项目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1)实验目的 掌握从环境(土壤、水体、活性污泥等)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从而获得若干种 细菌纯培养技能;掌握细菌纯种分离的方法: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掌握几种 接种技术:斜面接种技术、穿刺接种、稀释平板涂布法等。 (2)实验内容
① 用稀释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真菌;② 用平板涂抹法分离土壤中的菌;③ 用划线法 分离土壤中的细菌;④ 斜面接种;⑤ 液体接种;⑥ 穿刺接种。
(3)主要仪器及耗材 主要仪器: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 主要耗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盛 9ml 无菌水的试管,盛 90m1 无菌水并带有玻 璃珠的三角烧瓶,1ml 和 5ml 无菌吸管,无菌培养皿。 4. 实验项目四: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1)实验目的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掌握细菌的一般染色法和革兰 氏染色法;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和识别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 (2)实验内容 ① 简单染色法:染色水洗、干燥、镜检;② 革兰氏染色法:初染、媒染、脱色、复 染、镜检;混合涂片。 (3)主要仪器及耗材 主要仪器:显微镜。 主要耗材: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 5. 实验项目五:酵母菌水浸片的制备和形态观察及霉菌的形态观察 (1)实验目的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观察霉菌的形 态特征;进一步熟悉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2)实验内容 ① 酵母菌---美蓝染液水浸片法;② 霉菌---乳酸石炭酸棉蓝直接压片法观察。
(2)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实验室的规则;使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 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保养方法;学会干热灭菌箱、高 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的使用;具有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能力;掌握基本染色原理 和方法以及制片技术;熟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 学特性,具有菌种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 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