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资料政治题型总结--古诗古语题(1).doc
古代文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诗人不是“初唐四杰”之一?A. 王勃B. 杨炯C. 骆宾王D. 杜甫答案:D2. “诗圣”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A. 感时花溅泪B. 恨别鸟惊心C. 烽火连三月D. 家书抵万金答案:A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A. 王之涣《登鹳雀楼》B. 王勃《滕王阁序》C. 李白《将进酒》D. 杜甫《登高》答案:B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陶渊明B. 孟浩然C. 王维D. 李白答案:A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A. 李商隐《无题》B. 杜牧《秋夕》C. 白居易《琵琶行》D. 苏轼《江城子》答案:A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A. 李白《静夜思》B. 杜甫《月夜忆舍弟》C. 王维《山居秋暝》D. 孟浩然《宿建德江》答案:A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B8.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出自:A.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 王之涣《登鹳雀楼》C. 李白《将进酒》D. 杜甫《月夜忆舍弟》答案:A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张九龄B. 王昌龄C. 李白D. 杜甫答案:A1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A.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 李白《静夜思》C. 杜甫《春望》D. 王之涣《登鹳雀楼》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苏轼的《________》。
答案:水调歌头2.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出自王维的《________》。
答案:杂诗三首其二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杜甫的《________》。
答案:望岳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孟浩然的《________》。
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题库

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题库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题库是为那些有志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学子们准备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题目和相关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研。
# 一、古代文学基础知识1. 题目:请简述《诗经》的分类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内容:《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诗歌,“颂”是祭祀用歌。
《诗经》以其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2. 题目:《楚辞》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色是什么?内容:《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集,以屈原的《离骚》最为著名。
其创作背景是战国时期的分裂与争霸,艺术特色包括浪漫主义色彩、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
# 二、古代文学流派与作家1. 题目:请列举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并简述其特点。
内容:唐代诗歌主要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抒怀诗等流派。
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强调自然和谐;边塞诗以高适、王昌龄为代表,表现边关将士的壮志与豪情;咏史抒怀诗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2. 题目: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内容: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词等方面。
他的诗歌语言豪放,情感真挚;散文则以《赤壁赋》等作品著称,文风清新,意境深远;词作则以《水调歌头》等为代表,情感丰富,风格多变。
# 三、古代文学作品分析1. 题目:《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是什么?内容: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性格天真烂漫、不拘小节,对封建礼教持批判态度。
他象征着对封建社会的反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作者曹雪芹对人性与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思。
2. 题目:《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形象有哪些特点?内容:《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形象多样,他们大多出身低微,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和压迫而聚义梁山。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反抗精神、侠义心肠和对正义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古代汉语试题库(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库目录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2) (10)试题(2)参考答案 (17)古代汉语试题(3) (20)试题(3)参考答案 (22)古代汉语试题(4) (27)试题(4)参考答案 (38)古代汉语试题(5)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5)参考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6)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6)参考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汉语试题(7)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7)参考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汉语试题(8)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8)参考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9)参考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汉语试题(10)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10)参考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汉语试题(11) (42)试题(11)参考答案 (48)古汉语试题(12)及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汉语试题(13)及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汉语试题(14)及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汉语试题(15)及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2016考研政治: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一)

考研政治中对古语、诗句的哲学原理分析,可谓是几家欢笑几家愁。
有些同学能轻松应付,有的同学却抓耳挠腮,不知所以然。
今天老师给大家归纳一部分常见的古语、诗句,以方便同学们学习。
一、物质和意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5.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画饼充饥。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7.掩耳盗铃。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8.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
二、实践与认识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运动变化和发展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2.树欲静而风不止。
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户枢不蠢,流水不腐。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字是形声字?A. 马B. 月C. 森D. 休答案:D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史记》答案:A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4. 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介词答案:C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幼小B. 茂盛C. 枯萎D. 凋谢答案:B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映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孩子B. 书生C. 衣服D. 书信8.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勃答案:B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是什么意思?A. 鸟鸣声B. 鸟飞声C. 鸟舞声D. 鸟食声答案:A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白帝”指的是什么?A. 地名B. 人名C. 官职D. 神话人物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我”的谦称。
答案:臣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你”的尊称。
答案:陛下3.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他”的代词。
答案:彼4.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这”的代词。
答案:此5.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和”的连词。
答案:与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连词。
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连词。
答案:因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连词。
答案:故9.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连词。
古代文学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古代文学学考研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孟子》答案:C2. 下列哪位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A. 王勃B. 杨炯C. 骆宾王D. 高适答案:D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D4. “水浒传”中,被称为“智多星”的人物是:A. 宋江B. 林冲C. 吴用D. 武松答案:C5. 下列作品中,哪一部不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A. 《牡丹亭》B. 《紫钗记》C. 《南柯记》D. 《长生殿》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________”,因为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
答案:诗史7. 《左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_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答案:编年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答案:水调歌头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中的名句,其中“窈窕”形容的是女子________。
答案:体态轻盈1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________》的开篇词。
答案:红楼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史记》的体例及其在史学上的地位。
答案:《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巨著,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
它采用了纪传体的体例,即以帝王本纪为纲,辅以世家、列传、书、表等形式,全面记述了上古至汉武帝的历史。
《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极高,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阐述唐代诗歌的繁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考研政治哲学古文题目

13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 "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C )A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4 、 "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 。
"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 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 A )A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B 、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15 、 "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 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D )A 、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B 、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C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16 、 "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 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B )A 、物质是运动的B 、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C 、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D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17 、 " 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 这表明( D )A 、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B 、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C 、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D 、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18 、 "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
" 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C )A 、事物是运动的B 、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保C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D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9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
常见的古文面试题及答案

常见的古文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句古文是出自《论语》?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ABCD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史记》答案:A二、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答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庄子·逍遥游》,形容人的志向远大。
答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孟子》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符合道德和正义,就会得到众人的支持和帮助;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违背道德和正义,就会失去他人的支持。
2. 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哲学思想。
答案: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和个人得失的境界。
即不因外界的物质利益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感到悲伤,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内涵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答案:《论语·雍也》中的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智慧和仁爱的人格特质的赞赏。
智者喜欢水,因为水具有流动、适应、包容的特性,象征着智慧的灵活和变通;仁者喜欢山,因为山稳重、高远、包容,象征着仁爱的坚定和宽容。
对现代人而言,这句话启示我们在追求智慧的同时,也要培养仁爱之心,以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
2. 请结合《左传》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谈谈你对个人道德修养的看法。
答案:《左传·昭公十八年》中的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在价值观上的根本区别。
君子重视道义,小人看重利益。
在个人道德修养上,我们应该追求成为君子,即在面对选择时,能够坚守道义,不为私利所动摇。
【政治干货】考研政治常出诗句大汇总!

【政治干货】考研政治常出诗句大汇总!古诗词在考研政治试题中几乎年年都有出现,考成形式一般出现在选择题中:单选根据古诗词选择对应哲学原理;多选则是根据相应的原理选择古诗词!针对古诗词大家要先理解后,归纳出哲学原理!然后对应选项做答!选课菌归纳精选了如下诗句,大家可以体会其中的对应关键点和出题老师的思路!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_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这句诗意思是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有:①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的基本范畴,告诉我们要用因果关系的哲学道理分析问题,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唯物辩证法的现象与本质的基本范畴,告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_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这首诗说明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_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这句诗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利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_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这句诗意思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
古代语法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语法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其意义为“的”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之乎者也D. 之乎者也,不亦乐乎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答案:B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缺失的部分:“________,温故而知新。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学习者的要求。
答案:温故而知新三、简答题1. 请简述“之”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几种用法。
答案:在古代汉语中,“之”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它”或“他”。
- 助词,用于连接主谓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 连接词,用于连接两个名词,表示所属关系。
-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
2. 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指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快乐,也不因个人遭遇而感到悲伤。
这句话体现了一种超脱物欲和个人得失的境界。
例如,一个人在面对财富和地位的变化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被外界的得失所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答案:《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最高德行,它包含了爱人、尊重人、帮助人等多重含义。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求人们在对待他人时,应以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为标准。
此外,孔子还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者应当具有广泛的爱心,不仅爱亲人,也要爱朋友,甚至爱陌生人。
孔子的“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翻译题1.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当三个人一起行走时,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六、综合分析题1. 分析《诗经》中的“风”、“雅”、“颂”三种诗体的特点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之乎者也”中“之”的用法是: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形容词答案:B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A. 《诗经》B. 《论语》C. 《孟子》D. 《大学》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子路问于孔子B. 于我如浮云C. 子曰:学而时习之D. 子不语怪力乱神答案:C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长”字的意思是:A. 经常B. 长久C. 长处D. 长度答案:A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和“矩”分别指:A. 圆规和直尺B. 规则和方法C. 法律和道德D. 工具和工具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答案:《周南·桃夭》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育原则,其中“愤”指的是______。
答案:心求通而未得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中的______。
答案:《梁惠王下》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______。
答案:学子的衣领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中的______。
答案:《子张》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诗经》中的“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答案:赋是直接陈述事物,比是通过类比来表达,兴则是通过触景生情来引发联想。
2. 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是什么?答案: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3. 解释《孟子》中“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会影响人的行为。
4.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和意义是什么?答案: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八个步骤,从个人修养到治理国家,再到实现天下大同。
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翻译《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完整版)古代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试题代码:一、名词解释1.楚辞2.《山海经》3.玄言诗4.《辋川集》5.温李6.《中州集》7.吴江派8.四声猿二、简答1.简述两汉乐府叙事诗的成就。
2.以《滕王阁序》为例说说骈文的文体特征。
3.简述宋诗的特点4.简述《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三、论述题1.试述《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试述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概况3.论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4.论述汤显祖《牡丹亭》的成就及其影响5.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迨《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称讽刺之书。
”试展开论述之。
四、赏析(任选一题)《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 鹧鸪天宋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荠菜花。
安徽大学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代码:一、名词解释(1)六书(2)语素(3)荷马(4)文心雕龙(5)意境(6)桐城派(7)创造社二、问答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促进汉语规范化?(2)李白杜甫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试做比较分析。
(3)艺术真实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4)试以王蒙或白先勇的一篇小说为对象,分析其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三、标点下面短文并译成白话文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安徽大学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语言文学基础试题代码一、名词解释1.异体字2.《玉篇》3.音位4.乐府5.初唐四杰6.语丝社7.新写实小说8.文学9.期待视野二、问答题1.简评“四体二用”。
考研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诗词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考研古诗词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________。
”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自杜甫的《________》。
3.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是宋代诗人林逋的《________》中的诗句。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________》。
5.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开篇词句。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句诗不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诗句?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举杯邀明月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自哪首诗?A. 张九龄《望月怀远》B. 李白《关山月》C. 王昌龄《出塞》D. 杜甫《月夜忆舍弟》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哪首诗?A. 《登高》B. 《望岳》C. 《春望》D. 《登楼》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王维的哪首诗中的诗句?A. 《相思》B.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 《送元二使安西》D. 《山居秋暝》5.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句诗出自秦观的《鹊桥仙》中的哪一部分?A. 上片B. 下片C. 序言D. 跋语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所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 请解释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两句诗的意境,并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
四、赏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阅读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回答问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请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包括但不限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1)

2019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1)马原的知识点有很多易错的地方,临近考试更应该对所有知识点得心应手。
下面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1)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这句话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典型句子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水是万物的始基、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2.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句话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它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形而上学的典型句子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白马非马、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等。
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前一句是辩证法观点,后一句是诡辩论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时候,人与河水相对静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中;而河水是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当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经流动,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
这句话承认了绝对运动,也承认了相对静止,因而属于辩证论。
第二句话意思是说河水永远在流动,随着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断流淌,人永远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认识到了河水的绝对运动,却没有认识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与河水的相对静止关系。
这种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诡辩论。
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这句话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考研政治题型总结--古诗古语题

考研政治题型总结—古诗古语题在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选择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有关于古诗词的题,经常题干中给出某一知识点,然后选项中利用古诗古语进行设问,为了方便大家复习,笔者特意将可能设古诗古语题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下面的容全部摘自《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2016》)一、确立成才目标:(262页)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二、在实现中国梦中放飞青春理想:(270页)1.立志当高远:①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②诸亮说“忠当存高远”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2.立志需躬行:(do it)中国古代先哲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271页)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独到理解上: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还表现为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①孔子言“杀身成仁”②孟子讲“舍生取义”③墨子把“兼爱”作为最高的道德理想,提倡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摩顶放踵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也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①将“立德”置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③“改过”、“慎独”、“重行”、“省”、“自讼”、“居敬”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亦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②“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73页)1.团结统一:“化干戈为玉帛”2.爱好和平:①“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②“亲仁善邻”、“讲信修睦”③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通亚非,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3.自强不息:(这个出题可能性最大)①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考研试题及答案

诗词考研试题及答案一、诗词鉴赏1. 阅读以下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分析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及其所蕴含的意境。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请结合杜甫的《春望》一诗,探讨其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诗词翻译3. 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以下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含义。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4. 翻译并解释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以下词句。
>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三、诗词创作5. 以“秋夜”为主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6. 以“江南水乡”为背景,创作一首七言律诗。
>四、诗词分析7. 分析苏轼《赤壁赋》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探讨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8. 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分析其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和艺术特色。
>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五、诗词应用9.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将古代诗词融入现代教育。
10. 论述诗词在现代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一、诗词鉴赏1.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庐山的神秘和壮丽,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表现了瀑布的雄伟和诗人的豪放情怀。
2. 杜甫的《春望》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唐代诗歌的典范,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诗词翻译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意为:我们都是在天涯海角流落的人,既然相遇,何必一定要曾经相识过呢?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A 曰:否,以票易之。
B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以下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A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 假设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C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D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以下句中,“所〞字构造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A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B 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C 诺,恣君之所使之。
D 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以下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承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5、以下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承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A 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以下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A 假设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 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D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7、以下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以下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效劳对象的一句是〔〕A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B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 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以下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A 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考研资料古代汉语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考研资料古代汉语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4 、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5 、厉王虐,国人谤王。
6 、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7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8 、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9 、其始播百谷。
10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1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12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3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4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15 、江水又东,经巫峡。
16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7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18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19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20 、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21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2 、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23 、是何祥也?吉凶安在?24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5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26 、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
27 、臣有一术,曰五禽之戏。
28 、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29 、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30 、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31 、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32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
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
1 、找出几篇文章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
2 、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并说明其类型。
3 、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并说明其类型。
第二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
1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發。
2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3 、舜发于畎亩之中。
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研究生考试 - 中 国古代文学考研题库

研究生考试 -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题库研究生考试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题库对于准备报考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的学子来说,拥有一份全面且实用的考研题库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的众多文学体裁、流派和作家作品。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题库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谈谈先秦文学部分。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包括了《诗经》《楚辞》以及诸子百家的散文等。
在题库中,关于《诗经》的题目会涉及它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
例如:“请分析《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还有“《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对于《楚辞》,可能会出现“简述《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
”“比较《诗经》与《楚辞》在形式和风格上的差异。
”诸子百家的散文也是重点,像“论述《庄子》的哲学思想在其散文中的体现。
”“分析《论语》的语言特色。
”秦汉文学部分,主要有汉赋、史传文学和乐府民歌。
关于汉赋,可能会有“论述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色。
”“简述汉赋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史传文学方面,“《史记》的人物塑造艺术有哪些特点?”“分析《史记》与《汉书》在写作风格上的不同。
”乐府民歌的题目也许是“结合具体作品,阐述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接下来是魏晋南北朝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自觉意识逐渐增强,诗歌、散文、小说等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题库中,关于建安文学,会有“简述建安风骨的内涵及形成原因。
”“分析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始文学方面,“论述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点。
”太康文学的题目可能是“比较陆机和潘岳诗歌的异同。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试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
”南北朝民歌也是常考的内容,比如“比较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差异。
”唐宋文学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唐诗部分,从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每个时期都有重要的诗人和流派。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古代汉语是学习中文专业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考研中语言文学类学科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试,以下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古代汉语题库,包含常见的古代汉语试题,供考生参考和练习。
一、词语解释1. 解释下列古代汉语词语的含义:- 至乎- 夙兴- 诋诃- 隆准- 志趣相投2. 下列句子中的古代汉语词语有哪些现代意义:- 乾坤扇,神通广,皆与众生不同。
- 除却巫山不是云,真个庐山真面目。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文言文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红楼梦》一百六十回畸笏志怀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更峰前一尺雪。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丛被禽惊。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日暮闲云山,松间磬竹阴。
坐地愚公移山志,拈花只许剪春风。
1.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请简要概括其主题思想。
2. 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要介绍一下他的背景和贡献。
三、古代汉语总结1. 简要总结古代汉语的特点和变迁过程。
2.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献非常重要?四、造句练习根据以下古代汉语词语,造出一至两个完整的句子。
1. 枭雄2. 玉石俱焚3. 悲欢离合4. 予取予求5. 无边无际五、古代汉语用法辨析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句子中。
1. 牵挂、忧心、焦急、忧伤、担忧a) 听到他出了车祸的消息,我一直______。
b) 考试成绩一直没有出来,我的______越来越大。
2. 担当、负责、负担a) 解决问题需要大家共同______。
b) 他尽职尽责,毫不推______。
六、句子翻译将以下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古代汉语。
1. 我爱你。
2. 今天天气很好。
3. 他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七、填空题根据上下文,填入合适的古代汉语词语。
1. 大雁南飞,______天涯。
2. 昔日______,今朝不再。
3. 纷纷扬扬的______,给大地增添了生机。
以上为考研古代汉语题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考生们可以利用这份题库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题型总结—古诗古语题
在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选择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有关于古诗词的题,经常题干中给出某一知识点,然后选项中利用古诗古语进行设问,为了方便大家复习,笔者特意将可能设古诗古语题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下面的内容全部摘自《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2016》)
一、确立成才目标:(262页)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二、在实现中国梦中放飞青春理想:(270页)
1.立志当高远:
①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
②诸葛亮说“忠当存高远”
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2.立志需躬行:(do it)中国古代先哲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271页)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独到理解上: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还表现为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①孔子言“杀身成仁”
②孟子讲“舍生取义”
③墨子把“兼爱”作为最高的道德理想,提倡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摩顶放踵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也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①将“立德”置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
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③“改过”、“慎独”、“重行”、“内省”、“自讼”、“居敬”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亦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73页)
1.团结统一:“化干戈为玉帛”
2.爱好和平:
①“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
②“亲仁善邻”、“讲信修睦”
③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
3.自强不息:(这个出题可能性最大)
①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
②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③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首歌曲《中华好儿孙》,大家下去可以看一下它的歌词,“爷爷在移山,奶奶在磨杵,奔跑的夸父,日行两万五…”,体现的就是这一精神。
五、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292页)(这部分古诗词特别多)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重国家)
①“公义胜私欲”
②“夙夜在公”
③“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④“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追和谐)
①“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克己复礼为仁”
⑤“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⑦“仁者自爱”
⑧“兼相爱,交相利”
⑨“和为贵”、“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衿(敬礼让)
①“恭敬之心,礼之端也”
②“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③“不学礼,无以立”
④“礼,人之干也。
无礼,无以立”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恪诚信)
①“养心莫善于诚”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追精神)“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重修养)
①“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②“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吾日三省吾身”
⑤“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⑥“察色修身”、“以身戴行”
六、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280页)(这个地方出题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在这里罗列出来)
1.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2.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4.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七、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注意,这一部分是老教材的内容,今年的大纲解析已经把它删掉了,但毕竟涉及到了古诗古语,因此进行总结,如果实在不想看就不看了)(摘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版 41页):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位卑未敢忘忧国”
③“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下面给出一些具体的题目,供大家参考:
1.(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1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答案:B
解析:爱因斯坦所说的“品格”指道德,爱因斯坦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德比才能更重要,题干讲的是“才”与“德”的关系,只有选项B谈二者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所以本题答案为选项B。
2.(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12)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其中,“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是()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答案:C
3.(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11)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名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以上近似的是()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答案:B
解析:A选项强调的是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题干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方法不符合;B选项强调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方法,与题干“积善成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在含义上相近;C选项是说“具有君子品行的人,什么事都依靠自己,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小人,什么事都责求别人。
”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说:“有把一整天的力量都用在实行仁上而力量不够的吗?也许有,但我没见过”不符合题意。
4.(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31)一位社会科学家发现大楼的一块玻璃坏了,起初他没太当回事,没过多久,他发现许多处窗户都破损了。
经过调研后,他得出结论:一样东西如果有一点破损,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它的破损速度;一样东西如果完好无损,或是及时维护,人们就会精心地护理。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
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与“破窗定律”内涵相近的是()
A.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B.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C.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也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AC
解析:题干给出的“破窗定律”体现了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到得修养要采用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结成优良的品德。
5.(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3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B.四万万人其泪下,天涯何处是神州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答案:ABCD
解析:这道题目的知识点是老教材中的,现在已经删掉了。
注意到“国”、“神州”、“轩辕”、“国家”,它们的意思都是相近的,因此全选。
6.(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7)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
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
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
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答案:A
法律部分的名人名言,给出一道高考题作为参考:
7.(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3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下列表述符合法制精神的是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②“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