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必背资料:马原经典语
2020考研政治马原常考37条古句及背后的含义
【导语】关于马原部分,想必⼤家最犯难的还是那些古⽂句结合的考察题,下⾯⽆忧考为⼤家分享⼀些历年最常考到的古⽂句以及他们背后的含义。
⼀起看看吧。
1.元⽓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这句话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说,古希腊、罗马关于⽔、⽕、⽓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典型句⼦有:“天地合⽽万物⽣,阴阳接⽽变化起”、“⽓者,理之依也”、“天地合⽓,万物⾃⽣”、“太虚即⽓”、“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也”、“五⾏之⽓、天与⼈相交胜”、“⽔是万物的始基”、“原⼦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2.道之⼤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句话把“天”看成⾃然界的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主义的,⽽且它还⽤静⽌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上学的观点,形⽽上学⽤孤⽴的、静⽌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盾的存在和作⽤。
形⽽上学的典型句⼦有:“⾄⼤⽆外,⾄⼩⽆内”、“⽩马⾮马”、“⼈⼀次也不能踏进同⼀条河流”、“飞⽮不动”等。
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是⼀种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4.“⼈不能两次踏进同⼀条河流”与“⼈⼀次也不能踏进同⼀条河流”前⼀句是辩证法观点,后⼀句是诡辩论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的统⼀。
第⼀句的意思是在⼈第⼀次踏⼊河⽔中的时候,⼈与河⽔相对静⽌,⼈是踏⼊了同⼀条河流中;⽽河⽔是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当⼈再次踏⼊河中,河⽔已经流动,⼈是⽆法两次踏⼊同⼀条河的。
这句话承认了绝对运动,也承认了相对静⽌,因⽽属于辩证论。
第⼆句话意思是说河⽔永远在流动,随着⼈的“踏⼊”,河⽔依然不断流淌,⼈永远也不能踏进同⼀条河流。
这句话认识到了河⽔的绝对运动,却没有认识到⼈在第⼀次踏⼊河流中,⼈与河⽔的相对静⽌关系。
这种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的观点属于诡辩论。
5.⼼诚则灵,⼼不诚则不灵 这句话夸⼤了意识能动作⽤,是唯⼼主义观点。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社会形态的更替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形态的更替1.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又称社会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其中,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
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两个方面的表现:①从纵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的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多样性是指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②从横向看,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有其特定的原因:①取决于民族利益;②取决于交往;③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2020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人名言总结
2020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人名言总结1.“人的意识不但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能够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人的意识不但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是列宁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列宁所讲的“创造世界”首先是指在意识中形成新的观点世界,然后通过实践,把观点世界变为现实世界即改造过的属于人的世界。
这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观点,强调了意识创造性、能动性的观点,而不是唯心主义观点。
2.“物质能够变成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质”(毛泽东)这句话有个前提,即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能够变成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质”。
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原、本质是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能够变成精神,精神可变成物质”是指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具有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和功能。
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点,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3.“观点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1)意识和观点就其内容来说,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
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点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点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实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点,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点把握。
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实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点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4.“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列宁)(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有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
马原分析题背诵语录
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辩证过程。认识的发展是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推进认识过程的深化。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偶然性中有必然,任何偶然的东西都必须受必然性制约。必然性中有偶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补充,而且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所以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5.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所以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个性背后隐藏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所以我们要坚持事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个别把握一般,举一反三。
7.两点论和重点论:事物的发展来自于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次要矛盾也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重点和主流,分清主次,把握事物发展的根本,也要看到事物的整体,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8.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次要矛盾也对事物发展具有影响作用。所以我们要分清主次,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事物发展不仅相辅相成也可以相反相成。所以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转化。
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背考点
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背考点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背考点:唯物论必背考点一人与自然(垃圾分类;荒漠治理;园博会)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必背考点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人能通过自觉的活动去认识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此原理可以搭配必背考点一使用)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背考点:辩证法必背考点一联系定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必背考点二发展定义: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特点:发展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过程。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1.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本段话是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国内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时候,指出其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只是停留在对世界的解释上,也即维护现实世界秩序或者说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对现实社会中的无产阶级的机器悲惨境地的无视。
对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萌芽,马克思的历史观立足于现实,体现了对无产阶级生活工作状况的人文关怀。
同时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质。
2.“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本段话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中的最后一句话,放在宣言的最后,意思有两层,首先是作为一种思想宣传,是一个标语式的口号。
其次,是他的科学社会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美好愿望得以实现的途径,也即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的依靠力量不是分散的无产者而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社会革命,改变个人和整个阶级的悲惨境地,同时也指出只有无产阶级的彻底的革命性和组织性纪律性,没有哪一个阶级因为本身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无产阶级更多更大,因此他们的革命性组织性也最强。
号召无产阶级组织起来与占有一切的资产阶级进行决斗!3.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本段话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科学技术的运用,新的劳动工具投入生产和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原来的封建庄园制社会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知识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生产关系也会对生产力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2020年考研政治肖四马原部分背诵
【⻢马原1】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矛盾的原理理,说明为什什么“实现伟⼤大⾰革命必须进⾏行行伟⼤大⽃斗争”?(或为什什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体现了了⽭矛盾的普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具体为:1⻢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的性质和趋势2⽃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力量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量变;其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
与⾃自然规律律不不同,社会规律律不不会⾃自动形成和实现,其形成和实现均离不不开⼈人的实践活动4因此,胜利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进⾏行行伟⼤大⽃斗争。
2)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为什什么“要注重策略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矛盾分析⽅方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1⽭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不不同的⽭矛盾具有不不同的⽃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斗争形式也不不同。
不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不能把⽃斗争形式的改变误认为⽃斗争的消失。
2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等3⽭矛盾具有特殊性。
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因此必须合理理选择⽃斗争⽅方式,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不让,在策略略问题上灵活机动4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因此必须在⽃斗争中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2020年考研政治肖四马原部分背诵
【⻢马原1】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矛盾的原理理,说明为什什么“实现伟⼤大⾰革命必须进⾏行行伟⼤大⽃斗争”?(或为什什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体现了了⽭矛盾的普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具体为:1⻢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的性质和趋势2⽃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力量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量变;其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
与⾃自然规律律不不同,社会规律律不不会⾃自动形成和实现,其形成和实现均离不不开⼈人的实践活动4因此,胜利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进⾏行行伟⼤大⽃斗争。
2)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为什什么“要注重策略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矛盾分析⽅方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1⽭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不不同的⽭矛盾具有不不同的⽃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斗争形式也不不同。
不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不能把⽃斗争形式的改变误认为⽃斗争的消失。
2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等3⽭矛盾具有特殊性。
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因此必须合理理选择⽃斗争⽅方式,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不让,在策略略问题上灵活机动4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因此必须在⽃斗争中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马原常考名言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9、“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30条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30条马原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考研政治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基本组成部分。
下面是马原必备30条,希望大家谨记。
1.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二者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4.根据对世界状态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020考研政治论述题背诵--马原
2020考研政治论述题背诵--马原12意识的作用作用:能动作用表现:1.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作用理论作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实践作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21对立统一规律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5.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6.矛盾分析法(方法论总结)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矛盾分析法,他是对事物辩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概念: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相互依存(没有上就没有下)-相互贯通(上下可以转换)概念: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激烈程度)-对抗性-非对抗性同一性和斗争性不是时而时而的关系,而是既又的关系。
关系: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同样的,没有同一也就没有斗争。
相互区别—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方法论: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求同存异;批判继承;相互转化。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1.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复习:83条哲学原理1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复习:83条哲学原理1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存有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有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有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
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凡认为思维和存有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有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有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实行。
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2020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的十条知识点原理
2020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的十条知识点原理2020考研的考生很多已经进入考研备考大军中了,政治中马原的知识点比较杂,提前了解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下面小编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的十条知识点原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的十条知识点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原理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方法论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013.34】(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两大特征一、联系1.原理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2.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在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014.34】(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二、发展1.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2.方法论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1.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11.34】(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2015.34】(1)联系我们的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和“大象”的关系?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1.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考研政治必背资料:马原经典语
录(三)
11.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
——《xx意识形态》
本段指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本段话既可以联系到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的知识点,也可以联系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部分知识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指出在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指出不同于建国之初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建设力量除了工农和知识分子,还包括个体工商业者、在民营企业中的科技工作者、自由职业者和其他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等,指出我国人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1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德国理论的彻底性的明证,亦即它的实践能力的明证,就在于德国理论是从坚决积极废除宗教出发的。
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作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也有一个逐步的成长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在研究理论与观察现实中,马克思逐渐转变为左派黑格尔主义者,但是很快冷酷的社会现实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让马克思发现自身学识不足,仅仅从国家、法的角度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为此,马恩先后开始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开始唯物主义转向的一本著作,在本书中还是主要对国家、法与宗教的批判,从而建立自己的唯物主义。
本段话的首句非常之著名。
前半句中“批判的武器”指的是以前及现在的哲学等人文社科理论思想等,而“武器的批判”指的是无产阶级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及改造,是现实的一系列运动,指的是对现实的认识与改造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批判主体的无产阶级及社会运动。
后半句指出物质和意识各自对社会的作用。
指出正确的意识变为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运动的巨大作用。
与本句话相关联的知识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意识与物质关系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领导力量等知识点。
13.革命需要被动因素,需要物质基础。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卡尔·马克思
本句话看起来较难,但实际上指的是: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有客观规律支配的,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只有生产力为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或者相当的物质资料的基础,才可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理论被实现被需要的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可以设想在一个奴隶制社会中对奴隶主进行民主政治教育,要求他对奴隶讲民主、自由、人权是不可想象,也不能实现。
自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一样,只有当一个国家发展到真正需要这个理论的时候,这个理论才能真正进入到普罗大众的眼中,被真正信仰和运用于批判现实与解决现实问题。
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卡尔·马克思
本段主要是关联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和人类的实践活动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对物质起能动的反作用。
人类实践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在目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活动。
也即哲学家主要从事意识领域的思想研究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理论,而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生产生活条件无法产生科学的思想理论,也不能自发的形成自觉的活动,由此就必须有先进的代表提出先进的思想。
但是仅仅有科学的思想理论也不能真正产生改变现实的实践,必须有一个主体去实践这一科学理论,这个历史任务就必然落在无产阶级身上。
15.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卡尔·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