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化课件脂肪代谢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 第08章 脂代谢(共68张PPT)

生物化学 第08章 脂代谢(共68张PPT)

合成一分子软脂酸的总反应式
4、脂肪酸的延伸反应
NADPH
5、脂肪酸的去饱和反应
4.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与β-氧化的比较
区别要点
从头合成
β-氧化
细胞内进行部位
胞液
酰基载体
ACP-SH
二碳单位参与或断裂形式 丙二酸单酰ACP
电子供体或受体
NADPH+H+
-羟酰基中间物的立体构型不同
D型
对HCO3-和柠檬酸的需求 所需酶
甘油
R1COOH R2COOH R3COOH
脂肪酸
场所: 细胞质内(主要是脂肪组织) 关键酶:脂肪酶(限速酶) 调控: 激素 功能: 水解产物可进一步氧化分解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
CH 2OH ATP ADP CH 2OH NAD + NADH+H +
CHOH
CHOH
甘油激酶
CH 2OH (肝 、 肾 、 肠 ) CH 2O
α–lipoprotein (high density 脂酰-CoA的跨线粒体内膜的转运
第十章
FAD+2ATP+3H20
(2)脂酰CoA转运入线粒体
脂类的脂消类化代、谢吸收、 CH3(CH2)nCOOH
(hormone-sensitive lipase , HSL) 这对于某些生活在干燥缺水环境的生物十分重要,像骆驼已将β-氧化作为获取水的一种特殊手段。
5~10 50~70 10~15 10~15
20~25 10 40~50 5
45~50 20 20~22 30
生理功能
转运外源性 TG
转运内源性 TG 转运 Ch 转运PL、Ch
第二节 第十章

生化ppt有关脂肪代谢

生化ppt有关脂肪代谢

2.脂酸活化成脂酰CoA
总反应式
3.脂酰CoA转运至线粒体
*β-氧化循环结果 氧化循环结果: 氧化循环结果 原脂酰CoA的α、β碳原子间被断开,释放出一分子乙 碳原子间被断开, 原脂酰 的 、 碳原子间被断开 和原来少2 酰CoA和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 和原来少 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 过程 -脂酰 脂酰CoA(线粒体基质)在脂酸氧化酶系催化下,进 脂酰 (线粒体基质)在脂酸氧化酶系催化下, 行脱氢(FADH2)、加水、再脱氢 行脱氢 、加水、再脱氢(NADH+H+ )及硫解四 步连续反应, 步连续反应, 脂酰基断裂生成1分子比原来少2 脂酰基断裂生成1分子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 CoA和1分子乙酰 和 分子乙酰CoA。 。
脂肪酸β-氧化反应过程
3. 脂酸的 氧化 脂酸的β-氧化
产物---生成大量的乙酰 产物 生成大量的乙酰CoA 生成大量的乙酰 在线粒体中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 化;
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软脂酸( ),进行 氧化, 软脂酸(C16),进行7次β-氧化,生成: ),进行7 氧化 生成: 分子FADH2 7分子 2 7×2ATP 分子NADH+H+ 7×3ATP 7分子 +H+ 分子乙酰CoA 12ATP 8分子乙酰 8×12 共生成 131ATP-活化消耗2ATP -活化消耗2 净生成 129 ATP
叙述甘油三酯分解产能的主要过程(包括 脂肪动员、脂酸活化成脂酰CoA、转运至 线粒体的载体及限速酶、脂酸的β氧化)
组员:何培辉 组员 何培辉 李海: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分解限速酶: (hormone(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HSL) 脂解激素—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肾上腺素、 脂解激素—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 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胰岛素、 --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 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 及尼克酸

生化-第07章 脂质代谢共176页PPT资料

生化-第07章  脂质代谢共176页PPT资料
33 目录
(二)磷脂是重要的结构成分和信号分子
1.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端和疏水端,在水溶液中可聚集 成脂质双层,是生物膜的基础结构。 细胞膜中能发现几乎所有的磷脂,甘油磷脂中以磷 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含量最高, 而鞘磷酯中以神经鞘磷酯为主。 各种磷脂在不同生物膜中所占比例不同。磷脂酰胆 碱(卵磷脂)存在于细胞膜中,心磷脂是线粒体膜 的主要脂质。
14
目录
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
甘油
脂肪酸
C| H2-O-CO-R' R"-CO-O-CH
| CH2-O-PO3H-X
磷酸 含氮化合物
15 目录
机 体 内 几 类 重 要 的 甘 油 磷 脂
16 目录
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 inositol) 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 serine)
动物胆固醇(27碳)
23 目录
植物(29碳)
酵母(28碳)
24 目录
二、脂质具有多种复杂的生物学功能
(一)甘油三酯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
首先,甘油三酯氧化分解产能多。 第二,甘油三酯疏水,储存时不带水分子,占体积小。 第三,机体有专门的储存组织——脂肪组织。 甘油三酯是脂肪酸的重要储存库。 甘油二酯还是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
-9
油酸
9-18:1
-6
亚油酸
9,12-18:2
-3
亚麻酸
9,12,15-18:3
同簇的不饱和脂酸可由其母体代谢产生,如花 生四烯酸可由-6簇母体亚油酸产生。但-3、-6 和-9簇多不饱和脂酸在体内彼此不能相互转化。 动物只能合成ω-9及ω-7系的多不饱和脂酸,不能 合成ω-6及ω-3系多不饱和脂酸。

复旦大学生化课件教材-脂肪代谢

复旦大学生化课件教材-脂肪代谢
脂类代谢(Lipid Metabolism)
脂类代谢[Lipid Metabolism]
一、脂肪的消化与 五、脂肪酸合成
吸收
六、脂肪的合成
二、脂肪的分解 七、磷脂的代谢
三、脂肪酸的氧化 八、鞘脂的代谢
(分解代谢)
九、胆固醇代谢
四、酮体的合成与 十、脂蛋白 分解
脂肪代谢[Fat Metabolism]
运输的脂肪酸解离进入细胞氧化供能。
甘脂 油肪 三组 酯织 的贮 动存 员的
肾上腺素

肪肪
动细
员胞
的中
信激
号素
传诱
导导

脂 肪 动 用 的 激 素 调 节
(+)
胰高血糖素,甲状腺 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甘油代谢
(Glycerol Metabolism)
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不能利用甘油, 随血液回到肝脏,可以发生:
顺 3-顺-2-反异构化 时
氧 化
单 不 饱
顺 反 异 构
和 脂 肪 酸 的

—+
-


还和
到 4
顺 时
原脂
顺 反
肪 酸
异的
构氧

多 酸不 的饱 氧和 化脂

亚油酸
Complete Oxidation of Odd-
Number Fatty Acids
天然脂中的脂肪酸多为偶数碳脂肪酸,奇数 碳脂肪酸在植物和海洋生物中常见。少量的三 碳丙酸被添加到面包和谷类食品中作为霉菌抑 制剂,因此丙酸也随食物进入人体。
左旋肉碱为公认安全、无毒物质。 • 1996年我国第16次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员

生物化学第八章 脂代谢讲课文档

生物化学第八章 脂代谢讲课文档

需从植物中摄取
Why?
第十二页,共119页。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
单不饱和脂酸
多不饱和脂酸: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
饱和脂酸
不饱和脂酸的自身合成:
饱和脂肪酸 去饱和酶 单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去饱和酶 多不饱和脂肪酸
第十三页,共119页。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 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

Δ9,12,15)
花生四烯酸(20:4,ω6,9,12,15)

Δ5,8,11,14)
人体内有Δ4,Δ5,Δ8及Δ9去饱和酶
第十五页,共119页。
人体内有Δ4,Δ5,Δ8及Δ9去饱和酶
软脂酸 Δ9去饱和酶软油酸(不依赖食物摄入) 硬脂酸 Δ9去饱和酶 油酸(不依赖食物摄入)
自身不能合成
亚油酸(18:2, Δ9,12 ) 亚麻酸(18:3, Δ9,12,15)
H 反△ 2-烯酰CoA水化酶 H2O
OH RCH2 CH CH2 CO~SCoA
L(+)β-羟脂酰CoA
第二十七页,共119页。
(3) 再脱氢
OH RCH2 CH CH2 CO~SCoA
L(+)β-羟脂酰CoA
L(+)β-羟脂酰CoA脱氢酶
NAD+
2.5ATP
(4) 硫解
O
NADH+H+
H2O
呼吸链
乙酰CoA
CO2
苹果酸
草酰乙酸
柠檬酸合酶
H2O
柠檬酸 CoA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第四十一页,共119页。
3. 脂酸合成酶系及反应过程
(1) 丙二酰CoA的合成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文稿演示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文稿演示
* 必需脂酸(essential fatty acid, EFA)——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
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成, 需从植物油摄取,故称必需脂酸。
第一节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及命名
Classification and Naming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常见的饱和脂酸
习惯名
系统名
碳原子数和 双键数

分子式
饱和脂酸
月桂酸 (lauric acid)
n-十二烷酸
12:0
CH3(CH2)10COOH
豆寇酸(myristic acid) n-十四烷酸
14:0
CH3(CH2)12COOH
软脂酸(palmitic acid) n-十六烷酸
16:0
CH3(CH2)14COOH
中链脂酸:碳链长度介于10和20之间的脂酸 如:油酸(碳链长度为18)
长链脂酸:碳链长度大于或等于20的脂酸 如:DHA(碳链长度为22)
脂酸根据其碳链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酸 和不饱和脂酸
➢ 饱和脂酸的碳链不含双键
饱和脂酸(saturated fatty acid)以乙酸 (CH3-COOH) 为 基 本 结 构 , 不 同 的 饱 和 脂 酸 的差别在于这两基团间亚甲基(-CH2-)的数目 不同 。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ω或n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例如:
油酸含18个碳原子,在第9-10位间有一个双 键,被称为9-十八碳单烯酸,写成18:1(9)或 18:1Δ9 。
哺乳动物不饱和脂酸按ω(或n)编码体系分类
人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按ω体系可分为四族,各族的 名称根据各族母体脂肪酸从甲基碳原子数起的第一个双键位 置数命名。

复旦脂类代谢PPT课件

复旦脂类代谢PPT课件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 调节血糖,建议多吃蔬菜、水 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 食物。
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
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 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脂肪燃 烧,降低体脂率。建议每周进行 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
动。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 基础代谢率,进一步促进脂肪燃 烧。建议每周进行至少2次全身
个人收获与体会
1 2 3
对脂类代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脂类代谢的各 个方面,对脂类的合成、分解、运输和功能有了 更清晰的认识。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我学会了如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解决 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对脂类代谢的兴趣
本课程让我对脂类代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会 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
对未来研究的期望
01
深入研究脂类代谢与疾病的关系
希望未来能够深入研究脂类代谢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
病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02
探索脂类代谢调控机制
希望未来能够深入研究脂类代谢的调控机制,发现新的调控靶点,为脂
类代谢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03
复旦脂类代谢ppt课件
• 引言 • 脂类代谢基础知识 • 复旦大学脂类代谢研究 • 脂类代谢相关疾病 • 脂类代谢干预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介绍脂类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重要性,说明脂类代谢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阐述当前脂类代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本课程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
06
总结与展望

生物化学——脂代谢 ppt课件

生物化学——脂代谢  ppt课件
Although the details of enzyme structure differ in prokaryotes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and in eukaryotes, the four-step process of fatty acid synthesis is the same in all organisms.
ppt课件
36
(3)诱导调节 调节乙酰CoA羧化酶的合成
高糖膳食:乙酰CoA羧化酶合成 胰岛素:乙酰CoA羧化酶合成
ppt课件
37
4、碳链的延长和去饱和
(1)脂肪酸碳链的延长:肝细胞 脂酸碳链延长酶系
1)内质网(18C,24C): 二碳供体:丙二酰CoA, 还原氢:NADPH+H+ 酰基载体:辅酶A
脂肪细胞及骨骼肌等组织因甘油激酶活性很低, 故不能很好利用甘油。
CH2 OH ATP ADP
CH2 OH
NAD+
NADH+H +
磷酸二
HO
CH
HO
甘油激酶
CH2 OH (肝、肾、肠)
CH CH2 O
P
α
-磷酸甘油 脱氢酶
羟丙酮 肝
甘油
α -磷酸甘油
糖酵解 糖异生
ppt课件
44
脂肪酸在血中由清 蛋白运输。主要由 心、肝、骨骼肌等 摄取利用。 大脑不能摄取
磷脂酸
1,2-甘油二酯
磷脂酸磷酸酶
1,2-甘油二酯+脂酰CoA
甘油三酯
酶:脂酰CoA转移酶 磷脂酸磷酸酶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四、脂肪酸的合成(P1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酸通过脂酰肉碱/肉碱 运输体进入线粒体
脂肪酸的-oxidation
包括四个反复的氧化过程:
1. Acyl CoA的、脱氢,生成反式烯脂酰CoA (enoyl CoA),线粒体基质中发现有3种acyl CoA dHE,都以FAD为辅基; 2. 2-enoyl CoA的水化,形成L(+)-羟脂酰CoA, 由水化酶催化,底物只能为2-不饱和脂酰CoA;
6.ApoC-II激活lipoprotein lipase重新水 解fat为FA和glycerol;
7.FA进入细胞;
8.FA被氧化释放能量,或在肌细胞及脂 肪组织中酯化储存。
的脊 消椎 化动 与物 吸食 收物 过脂 程类
脂肪的分解代谢
脂肪的动员
(Adipokinetic Action)
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在激素敏感的脂酶 的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 入血液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激素 敏感的脂酶受多种激素调控,胰岛素 下调,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上调激 素敏感脂酶的活性。
运输的脂肪酸解离进入细胞氧化供能。
甘脂 油肪 三组 酯织 的贮 动存 员的
肾上腺素

肪肪
动细
员胞
的中
信激
号素
传诱
导导

脂 肪 动 用 的 激 素 调 节
(+)
胰高血糖素,甲状腺 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甘油代谢
(Glycerol Metabolism)
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不能利用甘油, 随血液回到肝脏,可以发生:
脂肪的酶解
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酶
激素激发贮存脂肪的动员
激素接受“能量需要的”信号,脂肪被动员, 被运输到可以氧化脂肪酸产能的组织(骨骼肌、 心脏和肾上腺皮质)。
低血糖引发分泌的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与 脂肪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活化产生cAMP,蛋 白激酶磷酸化并活化激素敏感的甘油三酯酯酶, 水解甘油三酯。产生的脂肪酸由脂肪细胞释放 进入血液,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Mr 62,000]非共价结合脂肪酸(1:10),运输至 骨骼肌、心脏和肾上腺皮质。
复旦大学生化课件脂肪代谢详解演示文稿
脂类代谢[Lipid Metabolism]
一、脂肪的消化与 五、脂肪酸合成
吸收
六、脂肪的合成
二、脂肪的分解 七、磷脂的代谢
三、脂肪酸的氧化 八、鞘脂的代谢
(分解代谢)
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胆固醇代谢
四、酮体的合成与 十、脂蛋白 分解
脂肪代谢[Fat Metabolism]
1 g 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可释放9.3 Kcal的能量,而1 g糖和蛋白质在体内 彻底氧化只释放4.1 Kcal的能量。脂肪 是储存能量很高的物质。
R-COO- + ATP + HS-CoA
Mg2+
R-CO-SCoA + AMP + PPi(2Pi) 活化为脂酰CoA,水溶性增加,有利于反应进 行;-氧化的酶对脂酰CoA有专一性。
脂肪酸转变为脂酰-CoA
脂肪酸跨线粒体膜的运输
FA的-oxidation发生在肝脏及 其他组织的线粒体内,中、短链 FA可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长链 FA须经特殊的转运机制才可进入 线粒体内被氧化,即肉碱 (Lcarnitine)转运。
氧化主要发生在肝脏内。
苯 基 标 记
脂肪酸的活化
FA进入肝脏细胞,首先被活化成acyl CoA。 细胞内有两类活化FA的酶:
内 质 网 acyl CoA synthetase , 也 称 硫 激 酶 (thiokinase),活化12个碳原子以上的FA;线 粒体acyl CoA synthetase,活化4-10碳原子的FA。 反应需ATP。
1. 变 为 -p-glycerol , 与 活 化 的 FA 合 成 FAT;
2. 变为-p-glycerol,生成DHAP,参与 酵解,氧化供能;
3. 变为-p-glycerol,生成DHAP,参与 糖元异生 。







糖异生

甘油代谢
脂肪酸的氧化
Franz Knoop(1904) 通过苯基标 记喂养试验,发现脂肪酸的氧化是从 羧基端的位碳原子开始,每次分解 出一个二碳片段(乙酰CoA) ,提出 了FA的 -oxidation假说 。
左旋肉碱为公认安全、无毒物质。 • 1996年我国第16次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员
会上通过允许在饮料、乳制品、饼干、固体饮料、 乳粉中使用左旋肉碱。 •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105号,肉碱盐 酸盐列入“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肉碱 -羟基--三甲基氨基丁酸
脂酰肉碱
肉 碱 与 脂 酰 肉 碱
3.肠粘膜吸收分解产物甘油和脂 肪酸,在肠粘膜中再转化为fat。
胆汁酸盐 甘油三酯
脂肪酶

肪汁
酶盐
形、
成甘
的油
乳三
糜酯
微和
滴胰

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续)
4.Fat 与 cholesterol 、 apoproteins 结 合 形 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s);
5.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进入组 织;
血脂的来源与去路
食物中脂类 体内合成脂类 脂库动员释放
血脂
500 mg/dl
氧化供能 进入脂库储存 构成生物膜 转变成其他物质
波动范围较大
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中的脂肪在口腔和胃中都不 发生化学作用,消化发生在小肠:
1.胆汁酸盐乳化脂肪形成混合微 团(mixed micelles);
2. 肠 lipases 分 解 fat 为 glycerol 和 fatty acids;
• 1959年Fritz发现肉碱能促进脂肪代谢速率(促 进β-氧化)
• 1973年Engle报道首例肉碱缺乏症,并开始用肉 碱进行治疗。
History of L-Canitine [cont.]
• 1985年芝加哥召开国际营养学术会议,将左旋肉碱 列为特定条件下的必需营养物质。
• 1990年收入美国药典22版。 • 1993年获得FDA和WHO认可,美国专家委员会确认
History of L-Canitine
• 1905年俄国科学家(Culewitsch and Kimberg) 从肉浸汁中发现肉碱。
• 1927年确定左旋肉碱的化学结构。
• 1952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的研究人员Carter 等人才确证了维生素BT即肉碱。
• 1953年开始,肉碱列在美国化学文摘中Vitamin BT索引栏目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