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科研内涵建设及策略
高校内涵建设
高校内涵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高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而高校的内涵建设就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如何促进高校内涵建设,是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内涵建设的理念
高校内涵建设的理念是高校发展的基础。高校的内涵是指高校在教学、科研、创新、服务等方面的实质性内涵,是高校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所形成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形象,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内涵建设的理念应该是多元化、开放性、协同性和创新性。多元化是指高校在内涵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科、文化等方面的多样性,形成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多种教育模式和资源共享机制。开放性是指高校应该积极开放,促进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协同性是指高校各部门之间应该团结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发展。创新性是指高校应该具备创新精神,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和有效途径。
二、高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校内涵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教学:高校的教育教学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教学是高校的重要功能。高校要加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推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开创高校内涵建设的新局面。
科学研究:高校的科学研究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加强科学研究,优化科研环境,培养科研人才。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扩大科学研究的影响力,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更积极主动,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校内涵建设的有效融合。
文化建设:高校的文化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是高校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加强在宣传文化影响力、继承传统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和弘扬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天津高校内涵发展的对策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天津高校内涵发展的对策研究
吴玫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校由外延发展转向以内涵发展为主导的自主发展方式。高校内涵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大学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是内涵发展的保障,师资、课程及学科建设是内涵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科研是内涵发展的动力。经多年努力,天津市高校内涵发展有成绩,也有差距,天津高校在发展规划、资源配置、评价机制、教师队伍、课程与学科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改进,将会取得更好的业绩。
[关键词]高校;内涵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77-(2010)06-0015-04
一、高校内涵发展概念的涵义
!内涵与!外延相对,隶属逻辑学范畴。内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它反映概念!质的规定性;而外延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它反映概念!量的规定性。我们通常所讲的!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只是借用了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事物发展的两种路径和形式。!内涵发展强调事物内在!质的提高和进步,表现为通过事物内部的变革得以使内部各要素的效用最大化;而!外延发展则侧重事物外部!量的扩张和增加,表现为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
所谓高校内涵发展是指在总体规模基本稳定或适度发展的前提下,主要通过高校内部的变革,即通过优化结构、改善环境、改进管理模式、合理配置资源等,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方式。而高校外延发展是指基本不改变高校内部运作模式,而主要通过规模扩张,即扩大招生规模、扩大学校面积等外部措施来扩大高校总体规模的发展模式。
学科建设的内涵诠释和实现策略
建设 ,可 以进 一步带动 教学工作 ,对提 高教育质量 、深化 教学 改革、更新教学 内容 、提 高教材建 设起到积极作 用。
2 通 过 学 科 建 设 可 提 高 师 资 队伍 建 设 . 高 等 学 校 的 主 要 任 务 就 是培 养 能 够 适 应 社 会 、 服 务 社
JI ANG Yuan ig -pn
( l g f t n t cin a gz i mi .ig h u 4 0 2 Col eo yCo sr t 。Y n teUnv t n z o 3 0 5 l e Ci u o e y
Ab t ac s r t: Th pap ic s he c n at e erds us es t on ot i and t e h or tc gnic nc .an a r t he c s r ti on e toft e on h t e e iaIsi f a e i d elbo a es t on tuc on c t n h
( ) 学科的规定 一 对
什么 叫学科 ? 《 现代汉 语词典 》解释 为: “ 照学 问 按 的性 质而划 分的 门类 。” 《 辞海 》解释为 : “ 一定科学 指 领 域或一 门学科 的分支 ,也指教学 科 目,即学校教 学 内容 的基 本单位 。” 19 年6 国务院 学位 委员 会 、国家 教育 97 月 委 员会颁 布 了 《 予 博 士 、硕 士学 位 和培 养 研究 生 的学 授 科 、专 业 目录 》 , 并对 学科 应 具备 的 基本 条 件进 行 了认 定:学科 应具备 其理论 体系和 专 门方法 的形成 :有关科 学 家群体 的出现 :有关研 究机构 和教学 单位 以及学 术 团体 的 建立 并 开展 有 效 的活 动 ;有 关 专著 和 出版 物 的 问世 等 条
用新的思路谋篇布局改革创新,推进高校内涵建设
养模 式, 将研 究生培养 从学术型为主转变为应用 型为主。 要培养 “ 师结构” 双 的教 师队伍 , 让教 师真正 了 解产业技 术发展和企业发展 实际。 第三 , 要深化 高校定位 。 进一步深化高校定位 , 要把握 三个 关键 。 一是要有定位 的坐标 。 在高等教 育 普及 化和大众化 的形势下 , 大学群 的细分 , 做好 并从 中找 出最能体现 自己不可替代 性优势 的方位。 在这个
要构建上海高等教育 国际化体系。 要改进 人才培养模 式 , 培养具有 国际视 野、 了解 国际规则 、 能够参
与国际竞争的多样化、 多层次 国际化人才; 要建设 国际化的课程体 系和教师队伍 , 加强 中外合作办学和学
科建 设、 科研项 目的国际化 , 促进高校 内涵提升;要打造 国际教育 品牌 , 大 留学生教 育工作力度 , 加 增强 上海高等教育 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其次 , 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 。 高校 内涵建设 的核心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多样化高素 质人才。 面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 出的新要求, 高校要把发展工程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建议
江苏科技大学王彬
非常感谢省教育厅给予我们广大师生这个机会,让我们能为《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言献策,畅所欲言。我的建议就是希望《规划纲要》能够更加注重我省高等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高等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是相对于其外延建设而言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内涵和外延,都有其质和量的规定性。所谓内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是事物本身包含的主要内容,是决定事物品质的规定性。所谓外延,就是事物所属的范围、规模、类别等数量方面的规定性。就高等学校而言,其外延建设就是指教育的各种硬件设施的改善以及招生规模的扩大等等,而其内涵建设则是指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科研成果数量的增加等等。
之所以建议要加强省内高等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内涵建设能够推进高等学校的科学定位,帮助高校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升格”就一直是许多高校为之努力的目标和相当一段时期工作的中心任务,学校之间不分类型、不分层次,互相攀比,都向综合型大学发展,千篇一律。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醒各高校减少盲目的扩张行为,转而
注重发展自己原有的基础与特色;
第二,内涵建设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等优质教育的需求。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一直居于全国前列,省内居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凸显,择校的社会心态剧增。面对这种情况,我省高校应作出内涵发展的应对,追求有品质的教育,发挥出我省先进的高校文化与特色;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一、院部简介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为滁州师专企业管理系,2001年改名为经济管理系,2004年升本后升格为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2011年成立为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称经管学院),始建于1985年,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博士4人,学院下设经济学系、管理学系和财会教研室,一个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现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和国际经济贸易五个本科专业及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两个专科专业,在校生2683人,为我校最大的学院。有4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党员和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4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坛新秀,4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教师,6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党员称号。
我院以建成的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为平台,加强实践性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2008以来我院连续四次获“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并于2011年获国家级银奖;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综合应用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级三等奖,安徽赛区一等奖;2010获首届全国市场调查技能大赛三等奖。2011年7月我院率先开展暑期小学期制实践教学活动,赴淮南师范学院学习股票操作; 2011年我院率先开展了“工商管理”
和“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教育工作,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院将“管理课堂”推向了安徽中烟滁州卷烟厂、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滁州市博精模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凤阳小岗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体现了我院的办学定位,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既定目标,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012年7月我院开展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践小学期制活动,通过实践小学期既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深受学校和学生的好评。学院先后与安徽金佩机电有限公司、滁州市中小企业高新开发区服务中心、滁州市全椒开发区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我院通过各种鼓励措施,推进教师科研工作,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机制,教师在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二类以上60多篇,专著7部,其中4部为参著,3部为副主编,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厅级科研项目29项,校级教科研项目74项,滁州市社科联课题7项。我院学生承担校级科研项目46项,同时还在《求索》、《城市建设》等刊物发表4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1. 引言
1.1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性
在当前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办学方向必须与社会主义思想保持一致,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宝。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意味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建设性,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加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方向,高校才能真正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1.2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在实现办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等方面内在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内涵包括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科研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多个方面,是高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在当今社会,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优质的内涵建设是吸引国内外优秀学生和教师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国际间合作交流的基础和保障。
内涵建设——精选推荐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高职教育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在学人数,均已占据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的矛盾日趋明显。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走内涵发展道路,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内涵建设是相对于外延扩张而言的。内涵建设就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动事物朝着健康、高效、有序的方向迈进。内涵建设就是要在各种硬件设施以及显性要素增加和扩大的基础上,优化办学理念,更加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努力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内涵建设关乎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关乎知识经济时代特色人才的成功培养,关乎高等教育“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十五”期间高校发展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启动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稳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质量为核心目标,以改革为动力,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内涵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大,外延扩张过快、内涵发展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办学特色不鲜明、内部管理粗放、人治色彩较浓等方面。在高职教育国际化背景和大众化条件下,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抓好质量和管理这两个核心问题。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把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党团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产学研结合、毕业生质量、学生就业等工作抓好,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把握内涵 科学定位 创新模式——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在国内, 这方面以中国管理科 学研究 院武书连为组长的《 中国大学评价》 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影响最 大. 们采 取先 分类 再分 型 的方法 , 类 ” 映大 学 的学科 特 点 , 型 ” 现 大 学 的科研 规 模 . “ ” 面 把 他 “ 反 “ 表 在 类 方 高等院校分为综合类 、 文理类 、 理科类 、 文科类 、 专业类 ( 包括理 学类 、 工学类 、 学类 、 农 医学类 、 法学类 、 文 学类 、 管理类 、 体育类 、 艺术类 9种), 共计 1 类 ; 3 同时又按 “ 把高等院校分为综合型 、 型” 研究教学型 、 教学
中一个 重要 原 因就是 人们 对 于这 类 院校缺 乏应 有 的认 识 , 因此 需要 我们 加 以研究 .
收 稿 日期 :00 0 — 5 2 1—5 0 修 回 日期 :0 0 0 - 1 2 1 - 7 1
基金项 目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课 题“ 工程创新 型人才的能力结构 与培养模 式研 究” A K 9 1 D 4 ) ( HS 0 — 0 16 的阶段成 果. 作者简 介 : 李德才 (9 3 ) 男 , 16 一 , 安徽 濉溪人 , 肥学 院管理系教 授 , 究方 向 : 合 研 高等 教育与 管理学 ; 李 徽宁 国人 , 合肥学 院学报编辑部 副编审. 军 ( 97 ) 男 , 15 一 , 安
进入 2 1世 纪 , 随着 社会 经济 的发展 , 人们 对接 受 高等 教育 的渴求 不 断 增强 , 于是 高 等 教育 从 “ 英 教 精
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促进学科内涵建设
丽 民 科技 蕾
加强科学 研 究工作 促进学 科 内涵 建设
尚长春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西安科技 大学 学科建设 办公室 , 陕西 西安 7 0 5 ) 10 4
摘 要: 科学研 究是 学科建设 工作 中的动力和基石 , 是促进 学科 内涵建设的重要 内容和 实施 手段 , 高校的科 学研 究与学科 建设是相互协调 , 互 相促进的互动 关系。 关键词: 科研 ; 内涵建设 ; 学科 科学研究 声誉 的提高 , 吸引更 多的专业人 才铺平道 路 ; 了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为 有 队伍 , 各类学科 积淀的教学科研 成果就更丰富 , 吸引更 多的资金支持 , 反 哺科学研究 工作 , 最终形成 良 性循 环。 3 加强科研管理创新 , 带动 高校学科建设全 面发展 31 加强管理功能 , .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从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相互 促进 作用方 面看 , 高校若 不加强学科 内涵建设 , 就无 法推动其他各项 事 业 的全 面发展 ,而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是推动学科 内涵建设的根本手段 , 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科研管理工作。 加强科研管理 。 须首先 明确本单位科研 任务 , 并对 总任务细化到各 二级单位中 , 督促其按时完成年度科研计划。 与此同时 , 还应完善科研管 理有关制度 、 健全科研工作考核体系 , 营造 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 , 全方位 调动教职工从事科学研 究工作的积极性。 就科研工作管理方 面 , 到思想 上高度重 视, 应做 工作 中积极落实。 例 如 , 以加大科研项 目申报工作 力度 , 可 积极组 织 申报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努力 “ 7 ” “6 ” 学科建设工作主要 内容概括 为三个方 面: 练学科方 向 , 凝 汇聚学术 等国家级项 目, 争取 国家杰 出青年基 金、 9 3 、 8 3 等重大科研计 队伍 , 构筑学科平台。 科学研究 的开展渗透到这三个方面的所有 内容 。 因 划项 目; 积极组织青年教师 的科研 培育项 目 及科学技术奖励工作 。 此,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工作 中的重要内容和实 施手段 , 学科建设是 科 3 加 强科研 的社会服务功能 , . 2 确保学科发展活力。科学研究 的主要任 务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 , 高校应 以实 施高校科技创新工 程为抓手 , 不断 学研究的外在表现 , 两者是一种相互促进 的互动关 系。 21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发展 的动力 。一 流的科学研究必将推动所在 增 强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 . 学科迅猛发展 , 一流的学科也一定有一流 的科学研究水平 。学科建设要 加强 与地方 政府和企业 的科技合作 , 扩大科技合作 的领域 , 增强科 实现健康 、 协调、 稳定的发展 , 必须要有 高层次 的学科研 究队伍 、 高水平 技 服务能力 , 拓宽服务领域 , 通过增强科研实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加 的科学研究基地 、 的产学研转化基地 、 系统 完善系统的竞争机制 , 这些 因 强与地方的科技合作 , 力为经济建设 服务。 努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 素都对科学研究有着高标准 、 高要求。 为企业解决技术 问题 , 既能满 足社会发展 的需要 , 也能为学科发展开拓 我国教育部周 济部 长在高校服务地方 开展工作会议 和高等学校为 新 的科研资源 , 寻求新 的学科、 并 科研 增长点。 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服 务座谈会上强调 :高校的发展特别是其 科研工 33 加强学科 与科研 的有 机结合。加强科学研究与学科的有机结合 , _ 离 作, 应该坚持“ 天立地” 顶 的方向。 所谓 “ 天”就是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前 不开人 才队伍建设 , 顶 , 在争取重大科研项 目、 综合性研究课题 的同时 , 力争 沿研究 ,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 , 创造出国际水平成果 ; 立地” “ 就是要重视面 形成若 干个在本行业领域 内较有影 响的科技创新 团队, 并争取省部级科 向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 的主战场 ,切实解决 发展 实践 中大量 的科 技问 技创新 团队。 整合资 源, 积极 申报 国家级、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 对 力争产生出高水平成果 、 题, 特别是面向“ 三农” 第一线 , 着力解 决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 中的重 大问 中心, 已获准科研基地的建设加大投人力度 , 题 。由此可 以看出 ,高校 的科学研究 是科技发展 与社会经济建设 的桥 孵 化出产业化项 目、 培育 出行业 内顶级人才 , 申报 国家重点学科 、 为 国家 梁。 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奠定基础 , 这样在两者相互促进的同 2 科 研工作是学科建设的基石 。高校 活跃 的科 学研究活动必将凝练 时 , 以优化学科布局 , . 2 可 增强科学研究实力。 出学科有特色的研 究方向 ,汇聚 出致力 于本学科方 向上 研究的学术梯 高校应加强开展科 学研究与学科 建设工作的引导 , 协调组织有综合 队, 建设 出一些代 表本学科特色的学科 研究基地和产学研转化基地 , 催 优势 的学科交叉融合 , 相互 渗透 , 有效开展 综合研究 。实施项 目带动战 生出~大批优秀的论 文、 著作 、 科技进步奖 、 教学成果奖 、 鉴定项 目、 专利 略 , 通过组织相关学 科进行跨学 科的科技攻关 , 联合 申报并承担综合性 等丰富的学术成果 , 培养 出一 大批 又~批 的博 硕士高层次人 才 , 继而极 的重大科 学研究任务 , 解决 国家某领 域或某行业 中长期发展 的前沿 着力 大的提高学校的学术声望并扩大影响力 , 促进 学校整体教学科研水 性科学问题 , 中优势对 空 白领域 的关键技术 进行 科技 自主创新 , 有力 集 形成 平 。只有取得这一系列卓有成效 的进步 , 的学科 内涵建设综合实力 学校 批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高水平科 技成果 ;实 现科学研究 的重大突破 , 带 才 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 反之 , 学科建 设水平的提 高又为科学研究 的后续 动学科 的重大发展 。 发展提供合理 的知识、 才结构 , 人 充沛的资金支持 。 为创造 良 的科研环 4 结论 好 境并形成新 的竞争力打下坚实 的基础。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 的根本性建设 ,是不断增强学校办学能力 、 提 从学科 发展 的角度看 , 任何一个学科 的发展 , 只有通过若干重大科 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的基础 , 它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 研项 目的连续集中攻关 , 才能得 以实现。 因此 , 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 的基 平和特色。科学 研究工作是学科建设工作的基础 , 是加强学科建设 内涵 石, 没有健康发展的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只能是“ 水中望月” 。 建设的重要手段 。高校的科学研 究与学科建设 是相互 协调 , 互相促进 的 2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 。高校从事科学 研究 工作的一般 互动关系。 . 3 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选择研究方 向 。 开展研究 选题 、 制定技术路线 高校应 明确科学研究之重要性 , 通过 高水平 的科学研究带动学科建 和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方案和课 题总结 。其中的任何 一个环节都需要高 设发展 ; 发挥传统学科优势 、 出特 色学科特点 、 突 加强新兴学科培育 , 促 校教 师明确 自 身学科特点和发展 现状 , 结合实 际条件 , 对所选 择的研究 进科技创新 、 加强科研 管理的组织 协调工作 ; 织科研与学科的有机结 组
高校内涵建设措施方案范文
高校内涵建设措施方案范文
1. 概述
高校内涵建设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关键。通过加强内涵建设,高校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培养更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本方案将针对高校内涵建设提出一系列措施,以实现高校的全面发展和卓越水平。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力量,对于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校内涵的关键措施。
- 制定优秀教师评选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
- 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
- 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提供各类学术交流和培训机会;
- 建立健全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激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 鼓励教师多与学生互动,提供更好的学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3. 优化学科建设
优化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学科建设,高校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 制定学科专业规划,调整学科结构,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
- 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多学科综合研究;
- 提供学科交流与合作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 建立高水平学科建设评估机制,鼓励学科团队加强科研工作;
- 加强建工作,使学科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 开展课程实习和实训,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
- 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项目和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强化内涵建设 打造一流学科
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一流学科作者:
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22年第01期
河南要實现新增1—2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的目标,必须创新办学理念,转变发展模式,以多层次多类型一流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为基础,更加注重结构布局优化协调,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集成和配置,统筹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及其带头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火车头”作用。
教育部等部委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以相关学科为支撑,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紧密衔接,加快建设对接区域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先进制造、生态环保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凝练方向、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既看重学术造诣,也看重道德品质,既注重前沿方向把握,也关注组织能力建设,保障学科带头人的人财物支配权。
河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创建学科,就承担着“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一流学科高峰”的重任。下面再让我们详细了解各学科已取得的建设成果,并领略各学科带头人的风采。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
学科建设成果
学科拥有煤炭安全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支撑平台16个。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内涵建设与发展方向的探索研究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内涵建设与发展方向的探索研究
作者:陈子谦,田凯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6期
陈子谦田凯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化与实现,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为保证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顺利发展与过渡,国民素质培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逐渐凸显。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载体,在新时期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为此通过树立正确且行之有效的组织内涵将更加高效、顺畅地实现高校的办学初衷和办学目标。
关键词:组织内涵建设高校基层学术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098X(2011)02(c)-0209-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从多方位全角度对我国教育现状及发展规划。文件同时也为我国高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式。在深刻学习文件精神并结合基层学术组织特点的同时,可以通过对基层学术组织内涵建设与发展方向进行较为充分详尽的建设,以迎合我国高校发展方向,实现我国高校发展要求。
1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及其特性
1.1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内涵
学术组织内涵即为学术组织发展的内部要素。对其生态学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阿什比(Eric Ashby)以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自此之后,人们开始把高等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在运作方式上与自然界生态系统类似的大系统。因此“学术组织发展生态”是指影响、制约学院生存发展的各个要素及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系统与环境。学术组织绿色发展生态内涵(学术组织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瞄准建设一流和谐学术组织为终极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挖掘和利用学术组织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促进学术组织生态系统中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各层次、各要素的有效协作,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保障,具有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动力和技术储备。学术组织内涵主要分为精神内涵、制度内涵、文化内涵三方面。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关于独立院校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思考
关于独立院校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思考摘要:针对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从量变向质变的转变,以及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的要求,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内涵建设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理念,认真开展一系列的工作,以确保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独立院校实验室内涵建设实验教学科研
0 引言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是一所民办独立院校,一直以应用型的综合人才为培养目标,办学八年来一直重视实践教学,投入较大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已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完成了“量”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实验室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质”的提升,强化内部管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内涵即内在的涵义,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那么独立院校实验室的内涵应该如何看待,内涵建设又该如何入手呢?结合本校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1 牢固树立正确理念
1.1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独立院校的运行费用均来自学生,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有权利对教育的质量提出要求。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更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评价标准。
1.2 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理念。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如果把实验室纯粹的作为一种“硬件”,只是用来接待外来参观,而不能在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实验室的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1.3 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念。独立院校可用于实验室建设的费用有限,更应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尽管学校不像企业,有多少投入就一定要有多少产出,其效益也不可能马上呈现出来,但是没有产出的投入肯定是不行的。特别是硬件投入到一定规模,达到基本满足办学的要求时,今后的投入肯定是要考虑效益问题了。要树立效益的理念,对于效益高的实验室予以重点投入,对不能很好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效益的实验室减少投入或不再投入。
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时代下,高等教育需要不断提升内涵和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对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当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状
1.发展形势
当前,随着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使命也发生了改变。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与此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化、多元化以及互联网+等新趋势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显得滞后,急需对高等教育进行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存在问题
当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高校之间存在着差距,一些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与国际接轨仍有一定差距;教学教育理念和方式滞后,依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使之成为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要有体制机制上的支持。一方面,应当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和自主权。应当改革高校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目前,高校评价过于注重数量指标,需要加大对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力度,推动高校为内涵发展提供更好的激励机制。
高校科研质量的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
科技与创新I Scie n ee and Tech n o l ogy & Inno v ati o n ----------------------------------------------------------------------------[ 2021 年第05 期]
文章编号:2095-6835(2021 ) 05-0010-03
高校科研质量的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
*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研究”;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课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研究”
李梦娥
(南京邮电大学科研院,江苏南京210003)
摘 要:高校科研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和科研产出的主力军,是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撑、内
涵支撑。以数据分析高校科研当前存在的尖锐问题,包括原始创新和解决重大问题能力不足、行业产业参与度贡 献度不高、顶尖学者领军人才高端团队缺乏,并从点、线、面的战略格局,提出以科研评价挖掘科研潜力,以基
层科研组织、科研特区、新科研组织建设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以校院联动、院院联动、院企联动、人才联动
整合科研学术资源,实现科技创新的融合、叠加、溢出效应,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可持续、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质量;科研管理;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志码: A 1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很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促
进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而且是在国家战略的核 心位置。党的十九大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 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七大发展战略,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校科研内涵建设及策略
2020年7-9月,本人参加了第八期高校处级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通过在线听取了各位专家专题报告,以及小组的专题讨论活动,收获很大,对推进我校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问题以及科研内涵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2019年以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校科研处的科学统筹已经各个二级学院的积极落实下,我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不仅体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的历史性突破,还体现在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项目和奖项的突破。新时期下,如何整合现有的教学科研优势,稳步推进我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高校科研内涵建设,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建议:
1)构建逐层支撑的科研体系,形成科研发展的良好生
态
统筹校级研究中心建设。打破学校外部界线和内部管理障碍,通过梳理整合,调整现有研究中心名称,构建2~3个协同创新中心,着力打造我校科技创新品牌。突出二级分院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科专业发展和自身优势设立研究院(所),注重系(室)的职能拓展。将教研室改为研究室,促进从单一教研功能向教研、科研双重功能转变,明确并稳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方向。实行三层次科研立项。针对专业发展趋势与科研立项数量不相适应问题,增设校级科研立项,形成教
师科研发展基础,提高省级科研项目立项率,通过国家、省、校三级项目体系的构建,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
2)形成重点明确的科研方向,组建优化组合的创新团队
依据“突出重点,集中资源,精准发力”的工作原则,针对重点学科专业和专业硕士培育点建设需要,综合考虑传统优势、新兴学科和发展潜力,抓住制约现代产业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遴选或凝练若干
个重点科研方向。依据科研重点发展方向的实际需要,打破常规方法和常规待遇,引进若干知名领军人才。
3)建设全面开放的科研平台,实现科技发展的要素汇聚
充分认识校校、校企、国际合作对推进学校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对外合作管理机构建设,设置专门对外合作促进办公室,专门负责校企对接的联系沟通工作。强化二级单位主动对接行业产业意识,充分利用学科专业带头人的社会影响力,吸引社会资源,搜求相关人才,提升科技发展实力,形成学校推动、学院主动、业界随动的有利发展格局。
4)注重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强化科技发展的两个功能
坚持“研以致用”的基本理念,组建学校成果转化办公室,统筹管理教师科研成果和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工作。制定科研成果向市场快速转化的激励政策,构建成果孵化、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的支持体系。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及时转化,为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具体案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可能
提高全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专利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通过设置专业辅导讲座,帮助学校科研人员申报职务发明,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定学校“专利管理”“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政策,引导和鼓励老师们跨学科、跨领域联合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价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