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的阅读复习》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材料
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材料
目的
训练材料的目的是帮助四年级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学生可以学会理解和使用说明文的特殊语言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内容。
内容
该材料包括一系列说明文,每个说明文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特定事物或过程。
其中涵盖了以下几个主题:
1. 自然科学:关于植物生长、季节变化、水循环等的说明文,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过程。
2. 历史文化:关于历史事件、名人传记、文化俗等的说明文,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
3. 社会常识:关于安全知识、交通规则、环保意识等的说明文,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行为和态度。
使用方法
这些训练材料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也可以供学
生在自学时使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建议:
1. 阅读指导:每篇说明文前都有简短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在
阅读过程中关注重点内容。
2. 阅读练:每篇说明文后都附带了一些相关的阅读练题,帮助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扩展研究:对于更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阅读材料
或研究任务,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
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材料是一份有益的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和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材料,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测试
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测试
测试介绍
本测试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提高他们的说明文阅读能力。
测试内容根据人教版教材编写,涵盖了常见的说明文题材和阅读技巧。
测试题目
1. 题目:如何正确洗澡
- 内容:请根据下面的步骤来回答问题。
- 步骤:
- 先把身体浸湿。
- 然后倒洗发水在手上,涂在头发上。
- 用水稍微擦一下头发,使洗发水起泡。
- 用手指腹按摩头皮1分钟。
- 再用水清洗头发,使泡沫全部冲掉。
- 最后用毛巾擦干头发。
- 问题:根据步骤,正确的洗发顺序是什么?
2. 题目:如何安全过马路
- 内容:请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正确的做法。
- 提示:
- 在人行横道线上过马路。
- 看清红绿灯的信号。
- 等待绿灯亮起,才能过马路。
- 在有人行横道线的地方过马路时,要走过到对面,不能在中间等。
- 问题:在何处可以安全地过马路?
3. 题目:如何分类垃圾
- 内容:请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正确的分类。
- 提示:
- 将废纸屑放入纸类垃圾桶。
- 将废玻璃放入玻璃垃圾桶。
- 将废塑料放入塑料垃圾桶。
- 将废食物放入厨余垃圾桶。
- 问题:废水果皮应该放入哪个垃圾桶?
测试要求
1. 阅读题目和提示。
2. 根据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3. 回答问题时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请按照测试要求完成答题,祝你好运!。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10道
【导语】说明⽂在近年的考试中⽐例逐渐增⼤,其难度也是越来越⾼,出题⾓度也偏向于对能⼒的考察。
以前考察的⽂体知识逐渐淡化了,然⽽体裁⽂本各不同,阅读理解也有不同⽂体要求和⽅法。
常见的“说明⽂”主要是以表达为主,⽤来介绍或是阐述某种事情的实⽤性⽂体。
准备了⼩学四年级语⽂说明⽂阅读练习题10道,供⼤家练习!⼩学四年级语⽂说明⽂阅读练习题⼀:海洋波能的利⽤ 风起浪涌,海洋波能便孕育在这海⽔的起伏运动中。
当然,没有⽔⾃⾝的重⼒,浪亦难涌。
波能属于势能与动能共同形成的“综合能”。
海浪的⽔质点相对于静⽔⾯位移具有势能;⽽动能则来于⽔质点运动。
在深⽔中波能的传播受到限制,只有占能量总和50%的势能可随波浪传播。
波能的能量密度虽较低,但总能量很⼤,据估计,全世界的海洋波能相当约30亿千⽡电能,其中可利⽤的约占三分之⼀。
南半球海洋的波浪⽐北半球⼤,在南美、南⾮和澳⼤利亚等地区海域的波能也因之较⼤。
中国沿海的波能分布也是南⼤于北。
南海波浪⽐东南沿海⼤,平均波⾼在1.5⽶以上;我国海洋波能的可开发量相当约7000万千⽡电能。
长期以来,⼈们总想利⽤这⼀巨⼤能量。
现今,淡化海⽔的波能搅拌站、波能发动机和⼤型防波堤电站等已经问世。
利⽤波能,必须有波能转换装置。
波能转换装置形式不⼀,但都没有本质区别。
波能转换装置是三级组合装置:第⼀级受波体是将海浪转换为装置实体持有的能量。
装置实体中的受能体直接和海浪接触,将波浪转换为机械运动;⽽相对固定的固定体与受能体形成相对运动。
第⼆级中间转换器,其作⽤是将第⼀级转换与最终转换沟通;因为波能经过第⼀级转换往往达不到最终推动机械运动的要求,不仅是因为其⽔头低、速度慢,⽽且稳定性也较差。
不管哪种类型的中间转换器都要起到传输能量和稳定输出的作⽤。
⽔动式是通过液压泵将机械能变为⽔能,经⽔轮机再将⽔能变为机械能。
它在增速、传输、调节上都⽐直接机械式⽅便。
⽓动式则以空⽓为介质完成能量转换。
它可以减少海⽔对设施的腐蚀,它是⽬前世界上⼴泛采⽤的波能中间转换装置。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说明文的特点?A. 语言准确B. 条理清晰C. 情感丰富D. 逻辑严密2. 在说明文中,作者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来阐述事物?A. 叙述B. 描述C. 议论D. 抒情3. 说明文的目的是:A. 娱乐B. 说服C. 教育D. 启发4. 说明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哪些部分?A. 引言、正文、结论B. 问题、分析、答案C. 背景、过程、结果D. 论点、论据、论证5. 说明文中的图表和数据的作用是什么?A.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B.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C. 增加文章的难度D. 丰富文章的内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______。
2. 在说明文中,作者会使用______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3.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 说明文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5. 说明文中的图表和数据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答:说明文主要是客观地介绍事物,阐述事物的特征和性质,而议论文则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说明文中的图表和数据有什么作用?答:图表和数据在说明文中起到了辅助说明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更准确地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信息。
四、阅读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太阳系的行星》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八大行星组成。
这些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其中,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而海王星则是最远的。
1. 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什么?答:水星。
2. 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什么?答:海王星。
3. 请列举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答: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word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一、课外阅读 ------ 读完下文,达成1—4 题。
人类的保健卫士当你望着那一望无际、生气勃勃的丛林,心中的热爱之情就会油但是生。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丛林呢?假如说啄木鸟是树木的捍卫者,青蛙是农作物的卫兵,那么,我要说,丛林就是人类的保健卫士。
丛林对人类贡献是很大的。
当你走进丛林,就会感觉这里的空气清爽,它使你忘掉忧虑,精神振奋。
为何在丛林里会有这类感觉呢?本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耗费者。
人们需要汲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你就会感觉舒心、舒适的。
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需一公顷的丛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丛林一天可造六七百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一天吸用。
跟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就会感觉城市里的噪音大,丛林却又拥有汲取噪音、除去污染的作用,因此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元勋。
还有构成丛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艺之长,它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
经人测试,一公顷柏树林一日夜内可放出五十公斤植物杀菌素,因此森林内的细菌就极少,一平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也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阔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
可见,丛林卫士的本事还真大呢。
丛林有这么多妙用,难怪城市里的人们都要邀请丛林这个家庭的成员到街道旁、公园花园里安家落户,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我们的情操。
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迎接此人类的保健卫士到我们身旁来安家落户吧!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详细说“丛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3、文章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两种。
方法一:(),例句:方法二:(),例句:4、抄出文中的成语。
,,,。
一、读《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片断,达成1—— 7 题。
中之兴起而那一天上修身,魏校向同学提出了一个:“ 生什么?”同学踊回答,有的:“ 当官而。
”也有的:“ 而。
”“ 明理而”⋯⋯①周恩来向来静静地坐在那边,没有着言。
魏校注意到了,打手大家静下来,点名他回答。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库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库1. 海洋生物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
海洋中有许多奇特的生物。
有些生物看起来像植物,但它们实际上是动物。
比如珊瑚虫,它们外表像花朵,但其实是一种动物。
还有海葵,它们外表鲜艳美丽,但也是一种动物。
这些海洋生物中的一部分,可以提供给人们食用,比如海藻,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1. 珊瑚虫是什么?2. 海藻有什么特点?题目答案1. 珊瑚虫是一种看起来像花朵的动物。
2. 海藻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2. 自然保护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作。
其中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设置保护区。
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特定的植物和动物,防止它们受到破坏和威胁。
在保护区内,人们不得捕杀、破坏或损害任何动植物。
这样可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逐渐增加其数量和种类。
1. 什么是保护区?2. 为什么设置保护区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题目答案1. 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特定的植物和动物,防止它们受到破坏和威胁的区域。
2. 设置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逐渐增加其数量和种类。
3. 垃圾分类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
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活动。
人们应该将垃圾分成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三类。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张、塑料瓶和玻璃瓶等,可以再次利用。
有害垃圾如电池、灯泡和荧光管等,需要特殊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伤害。
其他垃圾指的是不能回收或是有害的垃圾,如食物残渣和纸巾等。
1. 垃圾分类应该分成几类?2. 可回收垃圾的例子有哪些?题目答案1. 垃圾分类应该分成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三类。
2. 可回收垃圾的例子包括废纸张、塑料瓶和玻璃瓶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 说明性文本阅读》专项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说明性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一)普通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
全年皆会发病,但冬、春季多发。
普通感冒病毒可通过说话、打喷嚏和咳嗽等方式,经空气飞沫传播。
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都能诱发普通感冒。
此时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原来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就可迅速繁殖,从而发病,尤其是老幼病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更容易患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发率高,易流行。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
流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冬季是高发期。
其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场所。
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
注射应用现行流行的新毒株制备的流感灭活疫苗,可获得半年至一年的保护。
流感的预防很重要,尤其是在冬季,如果发现流感病人,除了马上把病人送往医院外,还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少在公共场所活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有改动)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普通感冒B.流感C.风寒D.普通感冒和流感2.下列不属于流感高发的地点是( )。
A.学校B.家里C.电影院D.单位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
B.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更容易感冒。
C.流感的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
D.接种疫苗之后就不会再感冒了。
4.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小芳担心奶奶会感冒,请你给小芳提几点预防感冒的建议。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示例如下:
1. 请阅读以下说明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秋天的树叶》
秋天到了,树叶发生了变化。
枫树叶子变成了红色,像一枚枚邮票,梧桐树叶子变成了黄色,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的叶子变成了金黄色,像一枚枚金币。
其他树叶也变成了不同颜色,有的变成了红色,有的变成了黄色,有的变成了绿色。
树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这是因为秋天气温降低了,树叶里的水分渐渐干了。
树叶里的细胞渐渐萎缩,颜色就变了。
秋天,树叶离开了树枝,飘落在地上。
树叶飘落的时候,像一群小鸟在飞翔。
树叶飘落后,大地就变成了金黄色的地毯。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忙着收获庄稼。
树叶的变化,也让人们在收获的季节里,增添了一份美丽的心情。
问题:
a. 文章开头说“秋天到了,树叶发生了变化”,请简要概括秋天树叶发生变化的特点。
b. 文章说“树叶发生了变化”,请简要概括树叶发生变化的原因。
c. 文章描述了树叶飘落的情景,请简要概括树叶飘落的特点。
d. 文章最后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请简要概括秋天的特点。
答案:
a. 秋天树叶发生了变化,特点是变成了红色、黄色、绿色等不同颜色。
b. 树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秋天气温降低了,树叶里的水分渐渐干了。
c. 树叶飘落的特点是像一群小鸟在飞翔,树叶飘落的时候,大地就变成了金黄色的地毯。
d.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特点是农民们忙着收获庄稼。
【暑期培优】 四年级语文阅读试题--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语文阅读试题·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一)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
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
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
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
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
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
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
这里的奥秘何在呢?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
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
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们的体细胞获得永生吗?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学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
1.简要概括上文第一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介绍看,癌细胞为什么能够"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第二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的阅读复习》练习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76公里。
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qiào),中间一层叫地幔,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
①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
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
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
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
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石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
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
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
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说明文的阅读复习
理解用词准确
用词准确性,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 度、范围、时间、频率、估计等词语上。 例如:几乎、相当、大约、可能、部分、 全部……
理解用词准确
普遍 它们普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生 命力强等优点。
这些树栖的恐龙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
有人说,智力包括聪明,并能同时 应付很多事件。
我们学习过的说明方法有: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
做假设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做假设 1.经过多年努力,专家们已经培育出“太空水稻”“太空番茄”“太空黄 瓜”“太空辣椒”等新品种。( 举例子 )
2.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作比较 )
3.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列数字 )
5.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 ( 打比方)
6.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 举例子 )
7.如果电脑确认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即便知道密码也无法将大门打开。( 做假设 )
列数字:用数字使说明更形象。 举例子:用具体事例使说明更具体。 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引 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做假设:假定情况使说明有说服力。
地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 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
列数字 A.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B.用具体事例使说明更具体。 C.用数字准确说明。 D.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方式,通过简 洁、准确的语言说明一个事理或事物特 征的文章。。
说明文的种类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
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针对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阅读的练,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以下是一些练题目和相关说明。
题目一:物体的特征描述
根据下列物体的描述,选择正确的物体名称。
1. 形状圆的、黄色、可以吃的水果是:()。
2. 有四个轮子、可以载人的交通工具是:()。
3. 有羽毛、可以飞翔的动物是:()。
题目二:步骤的排序
将下列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1. ()乘电梯到达目标楼层。
2. ()把书包放在座位下。
3. ()拿起自己的餐盘。
4. ()按下电梯按钮。
题目三:猜一猜
根据下面的提示,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 我是一种食品,能给人们提供能量和营养。
2. 我是一种动物,有四条腿,喜欢在河里生活。
题目四:事情观察
根据下列描述,回答问题。
小明放下了一件背包,上面有一个印有“小明”的标签。
1. 小明放下了什么东西?
2. 背包上有什么标签?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的阅读训练练题目。
希望这些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阅读能力。
注意:本文档所有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说明文阅读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柑橘(瓜类)柑橘属于瓜类水果,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柑橘的果实味道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C,对身体非常有益。
柑橘外形圆润,味道饱满。
市场上种类繁多,有橙子、柚子、蜜柚等。
1.柑橘属于哪类水果?2.柑橘的果实味道如何?3.柑橘对身体有什么好处?4.柑橘有哪些种类?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铁路铁路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主要由铁轨和列车构成,可以将乘客和货物快速运输到不同地方。
铁轨铺设得很平整,列车行驶时会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
人们在铁路上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体验不同的旅行方式。
1.铁路是由什么构成的?2.列车行驶时会发出什么声音?3.在铁路上人们可以做什么?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因此光对植物来说非常重要。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化学反应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叶子中的叶绿素细胞中。
所以,植物需要光线才能生长。
1.植物通过什么制造食物?2.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位?3.植物需要什么才能生长?四、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泡馍泡馍是陕西的传统美食,是以馍为主要食材制作的汤菜。
泡馍的主料是硬筋面,煮熟后切成小块。
加入碗中,再加上肉酱、大葱、豆腐脑等多种配料。
泡馍味道鲜美,是陕西人非常喜欢的一道美食。
1.泡馍是哪个地区的传统美食?2.泡馍的主要食材是什么?3.泡馍的配料有哪些?4.泡馍是什么味道的?五、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景色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的景色也变得美丽多彩。
一片片嫩绿的叶子从树上长出来,鲜花在春风中绽放。
春天的天空湛蓝湛蓝,阳光明媚。
人们在春天里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1.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2.春天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3.人们在春天里可以做什么?。
人教版统编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课外阅读专项复习资料(含答案)
课外阅读一、[说明文]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共16分)明天的太阳城①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将会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②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没有用油加热的装置,房屋千姿百态,有的如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如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还有的房屋甚至可以跟着太阳旋转,因其建造在一个可转动的巨大的水泥板上,这水泥板被安装在环形轨道上,下面装有电机,于是房屋就可以转动起来。
③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发生新的变化。
当太阳升起后,太阳能转换的电流就直接驱动洗衣机、冰箱、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用电设备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开的热水源源不断地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的天气,太阳能可将水分解成氢和氧,而这些氨较易储存在压力容器中,到需要的时候,再作为燃料被提取出来。
④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在几分钟内把饭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或坐太阳能轮船。
尽管其速度不太快,但没任何噪音。
至于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人们不再因需要更换电池而烦恼。
⑤太阳能城里不再有废气,太阳能汽车消耗的是干净的太阳能源或太阳能转换的电能。
这些汽车上装着电池,当电池电量消耗完时,开到“加能站”去补充电量,就像通常的汽车开到“加油站”去加油一样。
只不过这些“加油站”没有通常的那种油罐,替代它们的是一个个电源插座,驾驶员只需把电池的连接插头插到这些插座中就能充电。
城市也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⑥太阳城,沐浴在阳光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到处是彩色的房屋,不需要每天为消耗能源付费,这是多么美好啊!⑦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说明方法练习及答案(2)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3、如1905年,瑞典一艘运载铁矿的船只“英雄”号,不顾水道前头信号站的警告,试图强行驶过大漩涡,结果被甩向岸边撞得粉身碎骨。
()4、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5、鲸的鼻孔长在脑袋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6、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7、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8、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9、就拿长江来说吧,它的水中含大量泥沙,所以是黄色的。
()10、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
()11、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12、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
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
(列数字)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打比方)3、如1905年,瑞典一艘运载铁矿的船只“英雄”号,不顾水道前头信号站的警告,试图强行驶过大漩涡,结果被甩向岸边撞得粉身碎骨。
(举例子)4、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列数字)5、鲸的鼻孔长在脑袋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打比方)6、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7、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列数字)8、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四上说明文阅读练习
四上说明文阅读练习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②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
③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
④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
⑤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
⑥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
⑦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
⑧据说,全世界的50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
⑨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
⑩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只不过长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1、本文第④⑤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第⑦⑧句采用举例子、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更具体地阐释。
2、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强迫杨白劳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卖女儿的"文书"上的做法,可说明指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特征。
3.这段说明文字简要地揭示了指纹的奥秘。
如果让你接着写下去,介绍指纹的用途,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虫国杀手”——螳螂①静静地呆在草丛中,将两条前腿合起来举在胸前,仿佛正在虏诚地做着祷告——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螳螂的形象。
然而,蝗卿却是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
当其他昆虫进入它的攻击范围,它先前那“虐诚”的形象便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硕大的眼中闪出咄咄逼人的凶光,死死地盯住移动的猎物不放,一旦时机成熟,两把大铡刀似的前腿便如箭一般弹射出去,重重地扣在猎物身上,猎物来得及做的不过是抽搐几下或挣孔一阵。
接下来,螳螂会用它并不十分起眼的“小嘴”,一点一点地把猎物肢解、吞噬,直到只剩下一些对蝇卿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的器官,比如一节触须,一段跗肢,或是一小片翅膀。
小学说明文阅读学习复习计划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 ) 白颊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往返摇晃,像荡秋千同样荡越行进,一次凌空挪动的距离就有 3 米远,每次能够连续荡越 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同在丛林的上空飞快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巧、自然、轻松、优美,好像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可以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令人感觉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
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往来如飞,两臂相通,拥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这类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
夜里睡觉也很存心思,老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尾端,差不多刚才能够蒙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
其实,这类奇异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
因为假如有天敌入侵,只需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边的白颊长臂猿立刻就会觉察,立刻就会轻舒猿臂,拂袖而去。
白颊长臂猿喜爱吃各样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品占其食量 90%以上。
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能够胀得很大,使叫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 ,特别喜爱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 、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特别是气吞山河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第一发出引唱,而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识,以及集体中的亚成体单一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 ,音调由低到高,清楚而高亢,震动10 谷,几千米以外都能听到。
每日起码鸣唱1-2 次,有时多达3-4 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假如在清早和夜晚,每次鸣唱连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 分钟,长则在 20 分钟左右。
遗憾的是,它们高昂动听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依据歌声找寻到它们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直接A4纸打印使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题3班级姓名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76公里。
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qiào),中间一层叫地幔,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
①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
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
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
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
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石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
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
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
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
地球上绝大多数
的地震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
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
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前者。
1.本文说明的说明对象是。
2.主要内容是。
3.文中①句中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列数字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
A.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B.用具体事例使说明更具体。
C.用数字使说明更形象。
D.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文中画“”句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列数字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
A.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B.用具体事例使说明更具体。
C.用数字使说明更形象。
D.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5.文中“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中的“可能”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6.文中的“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中的“绝大多数”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