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_活教育学_帕夫雷什中学_

合集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10、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验家、理论家,闻名于世的实验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他出生于乌克兰罗沃格勒一个农民家庭。

15岁时,念完农村七年制学校进入一年制师资训练班。

16、17岁时,在农村小学教书。

从这时期开始,通过3年函授学习和1年住校学习完成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学业。

21岁时,取得了中学教师合格证书。

在卫国战争中,身负重伤。

复员后,到地方先后担任中学教师、教务主任、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

26岁时,辞去局长职务,到中学任教。

29岁时,被任命为10年制普通农村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

他在23年任期内进行了大量教育实验,把这个中学建设成为全国模范中学和闻名于国际的实验学校。

他一生特别尊重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称他们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37岁时,通过了副博士论文。

1970年4月,为取得教育科学博士学位提交了题为《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的报告,因1970年10月去世没有实现。

他除了校长、班主任(一个班)、科任(语文)的正常工作外,努力从事于著书活动,一生撰写4l部专著、600多篇文章。

他的主要著作有:《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1956年)、《中学教师集体》(1958年)、《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培养》(1959年)、《我们是怎样培养勇敢的一代的》(1960年)、《学生的精神世界》(1961年)、《青年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1961年)、《关于人的思考》(1963年)、《劳动与道德教育》(1962年)、《青年一代的道德理想》(1963年)、《苏维埃学校中个性的培养》(1965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1969年)、《致学生的一席话》、《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儿子的信》、《家长教育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1973年)、《公民的诞生》(1974年)、《全面发展的个性的培养问题》(1977年)。

其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一书荣获了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奖,连续发行20版,译成10几种文字。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10、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验家、理论家,闻名于世的实验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他出生于乌克兰罗沃格勒一个农民家庭。

15岁时,念完农村七年制学校进入一年制师资训练班。

16、17岁时,在农村小学教书。

从这时期开始,通过3年函授学习和1年住校学习完成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学业。

21岁时,取得了中学教师合格证书。

在卫国战争中,身负重伤。

复员后,到地方先后担任中学教师、教务主任、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

26岁时,辞去局长职务,到中学任教。

29岁时,被任命为10年制普通农村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

他在23年任期内进行了大量教育实验,把这个中学建设成为全国模范中学和闻名于国际的实验学校。

他一生特别尊重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称他们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37岁时,通过了副博士论文。

1970年4月,为取得教育科学博士学位提交了题为《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的报告,因1970年10月去世没有实现。

他除了校长、班主任(一个班)、科任(语文)的正常工作外,努力从事于著书活动,一生撰写4l部专著、600多篇文章。

他的主要著作有:《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1956年)、《中学教师集体》(1958年)、《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培养》(1959年)、《我们是怎样培养勇敢的一代的》(1960年)、《学生的精神世界》(1961年)、《青年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1961年)、《关于人的思考》(1963年)、《劳动与道德教育》(1962年)、《青年一代的道德理想》(1963年)、《苏维埃学校中个性的培养》(1965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1969年)、《致学生的一席话》、《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儿子的信》、《家长教育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1973年)、《公民的诞生》(1974年)、《全面发展的个性的培养问题》(1977年)。

其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一书荣获了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奖,连续发行20版,译成10几种文字。

教师读书笔记《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教师读书笔记《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教师读书笔记《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帕夫雷什中学》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教育巨著,这是一部“活的教育学”,它没有空洞教条的说教,没有深奥晦涩的教育理论,比任何一部教育学都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因为这全是作者自己教育生涯的结晶,是来自作者对教育工作满腔的热爱。

翻读《帕夫雷什中学》,可以触摸到真理的闪光,人性的真谛,智慧的芬芳,诗韵的神奇;翻读《帕夫雷什中学》,如同聆听一位教育长者的娓娓叙说,如同领教一位智慧大师的彻夜长谈。

读完《帕夫雷什中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一、要关爱学生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关注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教师的情感去感化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去陶冶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帕夫雷什中学》全书充满了对孩子的爱。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具备的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生涯中突出的核心是热爱孩子,喜欢孩子,研究孩子,他从孩子的生理特点入手,研究孩子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的形成,研究孩子的健康成长,研究孩子的发展。

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位教师,要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他说:“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如果他稍有挫折就沮丧,就绝望,如果他认为孩子将会一事无成,认为在学校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生感到苦恼。

”“热爱孩子”、“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贯穿全书的理论主线。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帕夫雷什中学读书笔记一

帕夫雷什中学读书笔记一

1)《帕夫雷什中学》,[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王义高、蔡兴文、纪强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2月第1版。

(2)文中所引均为直接准确引用。

1.关于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他是一位普通乡村学校的校长,与他的名字紧密相联的便是“帕夫雷什中学”。

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包括26年任校长。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就是他的工件总结,《帕夫雷什中学》被赞誉为一部“活教育书”。

(译者的话)2.关于教学过程中的研究:笔者33年的教育劳动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

(前言,P1)3.关于教育的目的: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个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实际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劳动的准备,发展个人的素质、意向和才能。

(前言,P2)4.关于教师工作的独特处: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工作。

(前言,P2)5.关于精神生活中的人道主义:我们认为,劳动乐趣的源泉和劳动中丰富的精神生活在于,年轻的劳动者之间要有深厚的人道关系,要把为他人、为人民创造幸福快乐当做劳动创造的首要原则。

这也就是生活的高尚道德。

(前言,P4)6.关于最好的教师:“年轻心灵厌恶有意的造作。

对于学生来讲,高尚行为应当是非如此不可的事,应当出自集体内部关系的要求本身。

对于孩子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

”(前言P6)“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

”(前言P7)7.关于教育的阶段性:“人的年龄越大,就会变得越保守、越不易教育。

自然本身就为教育孩子划出一段他们神经系统的一个幼年期;这个时期一旦错过,日后便无法弥补。

”(前言P7)8.关于对家长的教育:“生活雄辩地批驳了那种认为未来属于脱离家庭的寄宿学校的主张。

凡属削弱家庭经常教育孩子的一切,同时也会削弱学校。

由此引出学校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向家长传授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10、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验家、理论家,闻名于世的实验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他出生于乌克兰罗沃格勒一个农民家庭。

15岁时,念完农村七年制学校进入一年制师资训练班。

16、17岁时,在农村小学教书。

从这时期开始,通过3年函授学习和1年住校学习完成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学业。

21岁时,取得了中学教师合格证书。

在卫国战争中,身负重伤。

复员后,到地方先后担任中学教师、教务主任、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

26岁时,辞去局长职务,到中学任教。

29岁时,被任命为10年制普通农村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

他在23年任期内进行了大量教育实验,把这个中学建设成为全国模范中学和闻名于国际的实验学校。

他一生特别尊重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称他们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37岁时,通过了副博士论文。

1970年4月,为取得教育科学博士学位提交了题为《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的报告,因1970年10月去世没有实现。

他除了校长、班主任(一个班)、科任(语文)的正常工作外,努力从事于著书活动,一生撰写4l部专著、600多篇文章。

他的主要著作有:《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1956年)、《中学教师集体》(1958年)、《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培养》(1959年)、《我们是怎样培养勇敢的一代的》(1960年)、《学生的精神世界》(1961年)、《青年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1961年)、《关于人的思考》(1963年)、《劳动与道德教育》(1962年)、《青年一代的道德理想》(1963年)、《苏维埃学校中个性的培养》(1965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1969年)、《致学生的一席话》、《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儿子的信》、《家长教育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1973年)、《公民的诞生》(1974年)、《全面发展的个性的培养问题》(1977年)。

其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一书荣获了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奖,连续发行20版,译成10几种文字。

2024年帕夫雷什中学读书心得范本(2篇)

2024年帕夫雷什中学读书心得范本(2篇)

2024年帕夫雷什中学读书心得范本在当代世界教育家行列中,有一位很引人注目,他就是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他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他虽然工作岗位平凡无奇,-位普通乡村学校的校长,他的作为却超群出众,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与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紧密相联的,便是“帕夫雷什中学”。

这是苏联乌克兰境内的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他以这里为基地,实践发展他“自己的教育信念”;他以这里为取材源泉,抒写他那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这里的“教育劳动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

结果,他使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近日我阅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收获颇丰。

这本书总结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多年的教学教育工作经验,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

对了解教育家本人及其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施教措施具有很大作用。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俗易懂。

它以论统实,富论于实;结构严整经纬分明。

其中前言部分言简意赅地阐述了笔者的基本教育信念。

第一章介绍了该校从校长到教师整个集体朝气蓬勃的概貌。

第二章则把该校富于教育性的物质环境主动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第三、四、五、六、七各章分别就体育与健康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五个方面详尽地说明作者全面和谐教育的见解和作法。

《帕夫雷什中学》是一部“活教育学”大家可以了解到校长应具备怎样的品质和素质?校长的领导职能和技巧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提高自己的素养?在书中我学习到: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是行政上的领导。

书中大量记述了他如何坚持听课、兼做班主任、同学生同活动、同游戏、同读书等事迹。

该书介绍了苏氏作校长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教师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从该书中还可以了解到,一个好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养?教师应当怎样去提高自己的素养?《帕夫雷什中学》的主线索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

“活教育学”这几个字是本书留给我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活”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活是一种情感的灵动,活是一种思维的创造。

不能不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伟大的。

他的伟大在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和以创造者的姿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而形成的凝聚着集体的智慧。

在他的感召下,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们成了本学科的教学权威,又是多面手,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多种活动,人人都能写文章,作一定意义上的学术报告,人人都热爱学生,注意发挥孩子身上最强的一面,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待它,“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极为小心”。

以至于苏霍姆林斯基自豪地说:“我校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创造性友好集团,这个集团中每人都为集体的创造做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

”作者指出,“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个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实际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劳动的准备,发展他们的个人素质、意向和才能。

开发每个人的天赋和才能,使他享受到为社会、为人民的幸福进行饶有趣味的、充分发挥了智力的创造性劳动的幸福。

”并且将这作为学校的任务。

学校培养的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思想贯穿本书始终。

苏霍姆林斯基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余活动时间,为学生建立了许多满足每个学生精神需要的课外兴趣组。

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

那里的老师是幸福的,那里的学生是幸福的。

教育需要用心去经营。

很多时候我们有想法,有愿景,却始终不能将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

帕夫雷什中学是苏联乌克兰境内的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他以这里为基地,实践并发展他“自己的教育信念”;他以这里为取材源泉,抒写他那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

想想自己,扪心自问,惭愧不已。

教育已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不将它与学生一起来描绘呢?我们应该以敬畏的姿态来享受我们的生活状态,热爱每个像花骨朵样的孩子,热爱与他们一起度过的充满着灵动的日子。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1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给人们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和近1200多篇文艺作品。

其中《帕夫雷什中学》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担任校长26年的工作总结,是他一生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他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想。

校长和教师的崇高使命就是设计和制造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始终。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全书除了前言外总共七章,分别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系统总结了他的教育,也就是上面谈到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可以说虽然《帕夫雷什中学》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雏形。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采用的很多方法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为苏霍姆林斯基所用了,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是那个时代的创新者和开拓者。

例如在《帕夫雷什中学》中,他把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与培养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在教育时发展学生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等等。

在书中,谈到要学生的全面发展时,总要强调要尽力挖掘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

让其在全面发展中还能保持特别出色的某一面。

因为全面发展并不代表着全面平庸。

每个孩子的思维都按照其独特的方式发展,每个孩子都各自有自己不同的聪明才智。

任何一个孩子都无不有其天分和才能。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指出:“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他年龄可以达到的卓越成绩”,他还指出“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察觉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们施展他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并向他提出在完成中要克服某些困难,从而促使他的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那种任务。

“这种方式和我国古代孔子在教育上所提倡的“淳淳善诱,因材施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6篇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6篇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6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6篇巴甫雷什中学读后感,欢迎参阅。

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

经典摘录(八):
文学使思想血肉丰满。主 观因素,即艺术形式所体现的 社会道德观念和审美原则,在 个人精神世界、信念和行为中的反映深度,在文学感受 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文学感受与人的德育紧密相关。 只有使文学作品成为生活教科书和道德标准的那种人, 才能真正懂得文学。因此,有两个因素具有很重要的意 义:第一,正确选择供阅读和学习的作品;第二,文学 教师应当同时也是懂得并能体察学生道德发展正确途径 的教育者。
心得体会(二): 苏霍姆林斯基所提 出的观点呈递进关系: 只有全面才有和谐,只 有发展才有参与,只有 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学生最终是 要进入社会的,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在社会上做出贡 献。反之,虽然全面和谐发展了,但不能参与到社会 进步的工作中,只懂孤芳自赏,所培养的人才还有什 么意义呢?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穷其一生追求的教育理 想,也应是我们教育者毕生追求的信念。
经典摘录(二):
世界观的形成乃是 智育的核心。它包括获 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创造 才干和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经典摘录(三):
美是道德纯洁、精 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 力的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 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 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 身的美。
心得体会(四): 孩子不仅仅需要呵 护,他们更需要平等的 自由的交往。用人对人 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就 是要把平等、竞争、公平、尊重、宽容、善待等引 进来。想想我们面对成年人时,难听的话总是想想 再说,可当我们面对孩子时就少了许多顾虑。我们 一定要记住,教育首先是感染,其次是教化。
经典摘录(一): 良好的健康和充 沛旺盛的精力,是朝 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 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 泉。

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

经典摘录(二):
世界观的形成乃是 智育的核心。它包括获 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创造 才干和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经典摘录(三):
美是道德纯洁、精 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 力的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 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 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 身的美。
内容简介:
帕夫雷什中学是乌克 兰境内的一所10年制普通 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 这里渡过的。这所中学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 之一。《帕夫雷什中学》是“根据笔者个人经验写成, 在某种程度上是笔者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包 括26年任校长工作的总结。
心得体会(一): 苏霍姆林斯基眼光 长远而独到,当下的教 育功利性太强,家长、 社会对教育的期望是立 竿见影,只关注了当前,而忽视未来,孩子们当前学 得累,未来人所应该具有的勤奋、坚忍、文明、高尚 等情操只能等孩子长大后踏入社会才能去磨练,那样 付出的代价确实有点高了。作为校长,我们要站在社 会发展的角度管理学校,作为教师,我们要站在学生 发展的角度教育学生。
经典摘录(六):
不存在培养善良、 同情、诚恳的专门手段 和方法。只不过要把每 个孩子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女。要想到,当孩子有 什么不对头的情况时,母亲必然要感到难过。有 了这个想法,就会产生善意。而当孩子感受到了 善意,他对待自己的同学、对待长者、对待父母 就会变在学生 心灵中激发了对荣誉 和真、善、美理想的 赞赏之情以及对假、丑、恶事物的憎恶感之后, 便竭力使每个学生去独立地阅读文艺作品,去思 考社会、道德和审美问题,去思考自己人民的未 来和个人的未来。那些按其思想和艺术价值都堪 称生活导师的作品,便成为男女青年的必读书籍。

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

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

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通用1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篇1借着学校“读书节”的活动,,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

这本书理论中不乏趣味性,没有一般教育著作的枯燥,读起来颇为轻松。

我感概万千“帕夫雷什中学”,这座享誉世界的前苏联教育实验样板,当代世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实践并发展了他自己的教育信念,用毕生的心血,抒写出一部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

在《帕夫雷什中学》中,这位教育家用那么多的实例和体会、经验,把枯燥的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阐述得生动明白,如在我们耳边娓娓道来。

读完这本书后,对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帕夫雷什中学,他不仅当校长,还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他带领全校老师在20多年的时间内,将一所曾被德军当做监狱的荒芜不堪的学校,改造成了花园般的、世界知名的“教育实验室”。

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传奇英雄。

我非常赞赏《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所体现出来的,对教师师德的阐述和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核心地位的论述。

教师师德要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去。

中学生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阶段,既是人生中拥有激情和梦想,最富有活力的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时期。

此时最需要老师们对他们的关爱和引导。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是: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应自觉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

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心存关爱,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责任的体现。

教师师德也体现在我们对待工作严谨细致的作风上。

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如果一位教师只是简单地满足于应用现有教材知识而不谋进取之道,就可能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和学科前沿。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2.个人的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说明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主要标志。道德信念的形成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教育对象而是在自己灵魂中确立某种东西的积极战士。
3.“人道主义入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在精神上给别人以温暖的时候,自己也能从中感受快乐”。所以要让孩子感受别人的痛苦、忧伤和不幸,并和需要同情帮助的人共忧患。“没有对人的同情心,就不可能有仁爱精神”,“爱全人类容易,爱一个人难,去帮助一个人比宣称‘我爱人民’要困难得多。”
3.对中学毕业生,应当只要求了解生产的主要部门并掌握一些技能和技巧。普通学校的宗旨并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
4.共产主义首先意味着人的才能、才干、天资的充分发展。“发挥个人创造力的范围是多方面的”,“任何劳动都可以上升到创造性的高度”。我们教育要帮助人在许多生活道路中找更能发挥个人创造能力和个人才能的路子。
4.教师集体要成为一个志同道合的“创造性友好集体”,其中每个人都为集体的创造作出个人贡献。
第二章“学校的物质基础及学生周围的环境”。学校的物质基础(包括学生周围的一切陈设),首先是一个教育过程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是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培养正确观点和良好习惯的手段。“教育的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言语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课堂教学的环境、课外活动环境、校园、校舍内部陈设等,都有很大教育意义。孩子们在周围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们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这里的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都要“有所诱导”,“有所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札记《帕夫雷什中学》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有26年担任校长工作的教育总结,是他一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翻读他的《帕夫雷什中学》,可以触摸到真理的闪光,人性的真谛,智慧的芬芳,诗韵的神奇。

读《帕夫雷什中学》,如同聆听一位教育长者的娓娓叙说,如同领教一位智慧大师的彻夜长谈。

读完《帕夫雷什中学》,好似接受了一次灵魂的庄严洗礼。

读《帕夫雷什中学》,我们无不为作者热爱教育事业的真诚之心所感动,无不为他终生从事教育科研的精神所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为帕夫雷什中学贡献了毕生精力,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永远闪光的宝贵的教育财富。

“热爱孩子”、“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贯穿全书的理论主线。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他指出,一个校长“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

现在,几乎没有一个教师不承认爱是教育的真谛。

但实际上,譬如谁上课不认真听讲,谁没有完成作业,可能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本人教不得法,或者与学生把关系弄僵了,没有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可教师不反思自己的做法,片面地以自己如何辛苦,如何爱学生为题絮叨不止;还有的个别教师以“爱学生”的名义,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尽可能地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他的理论和观点,来自于自己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升华。

他的许多教育主张,言简意赅,闪烁着他教育智慧的光芒,诸如“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为未来而工作”,“真正的学习,就是儿童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各类活动的恰当交替就是休息”,“树立榜样是劳动教育的一种方法”,“只要我们教育得法,没有哪一个人不会发挥出他特有的才能”等等,这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的至理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

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

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

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

苏霍姆林斯是具有执著的教育信念和顽强的工作作风。

自从1948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后,他的教育才华就愈益明显地展示出来。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他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跃在原苏联教育界。

他的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苏霍姆林斯基伟大、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

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

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是一部 “活的教育学”,它涉及到 一所学校教育所涉及到的 所有主要问题,而且提出 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和新鲜 经验。作者坚持了马列主 义全面发展教育、综合技 术教育、共产主义教育等 思想,继承了克鲁普斯卡 娅、马卡连柯的教育遗产。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正是“根据笔者个
人经验写成,在某种程度上是笔者在帕夫雷 什中学任教三十三年、其中包括二十六年任 校长工作的总结”。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特点在于,它能使 读者更集中、更全面地了解苏霍姆林斯其人、 其校及其教育信念、办学思想和施教措施。

总结:
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之后便会发现,它的确如有 人所赞誉的,不愧为一部“活教育学”。 苏霍姆林斯基与帕夫雷什中学已被中国广大教育工 作者所熟知,他的形象已成为中国广大教师以及教 育科研人员的学习榜样。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对共 产主义教育事业的忠诚,献给孩子们的高尚心灵, 生动活泼的教育学,在教育实验中求索的精神,集 体创造之态度,诚实真挚的品格,都感动着、激励 着中国教育工作者。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通俗易懂。它既非空洞无物 的泛论,也不是事实材料的罗列,而是以论统实, 寓论于实。它结构严整,经纬分明。 其中《前言》部分言简意赅地阐述了笔者的基本教 育信念。 第一章介绍了该校从校长到教师整个集体朝气蓬勃 的概貌。 第二章则把该校富于教育性的物质环境生动形象地 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三、四、五、六、七各章分别就体育与健康、德 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五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 笔者的见解和作法。
帕 夫 雷 内的一所十年制 普通乡村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

学任教33年,其中26年担任
了校长工作。他把这些都记
录了下来,因此《帕夫雷什
中学》一书被视为“活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文中引文均出自教育科学出 版 社 1983 年 版 的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所 著 的 《帕 夫 雷 什 中 学 》一 书 。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12 2006 4月(下旬)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三条原则 之外,《帕夫雷什中学》中还有 很 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 比如学校 领导的素质、职能和管理的技巧 , 建立“学校— ——家庭教 育 体 系 ”的 思想, 如何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自然”的教育观, 等等。书中更 丰富、更精化的内容, 有待于读 者 自己去深入挖掘并运用到幼教实 践中去。
妙的, 需要用加倍的爱心去了解 和 呵 护 。他 在 此 后 的 教 育 工 作 中 , 都努力做到深入儿童的精神世 界,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要, 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感 受他们失落时的悲伤。
苏霍姆林斯基还格外关注那 些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原因而扭曲 了心灵的孩子, 热情地关怀和抚 慰他们, 驱走阴霾, 让他们的心灵 世 界 充 满 阳 光 。孩 子 的 冷 漠 、委 屈 和伤心, 他们的怀疑、消沉和沮 丧, 这所有的情绪, 在他们不信任 的人面前都是关闭的, 孩子默默 地舔噬着心灵深处的伤痛, 他们 是那么孤单无助。苏霍姆林斯基 从来不会疏远这些孩子, 他会深 入他们的家庭, 了解他们的生活 环境, 理解孩子所受的伤害, 并积 极地用心灵去感化和疗救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用积极的态度看待 每一个孩子, 他相信每一个孩子 天性都是善良的、聪慧的 , 他们 在 道德上的偏差和学习上的落后状 态完全是由于不良的环境造成 的, 而教育应该, 而且能够引领孩 子走出人生的泥沼。教育应该成
编者按: 幼儿教师, 仅仅学习幼教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而必须有更 广阔、更深厚的教育学的基础和积淀。本期“名家名著”为大家推介的, 还 是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的 著 作— — — 一 部 被 誉 为“活 教 育 学 ”的《 帕 夫 雷 什 中 学》。您或许有“幼儿教师有必要读关于中学教育的书吗”的疑问 , 但 是, 教育的原理其实都是相通的, 编者想让每一位幼儿教师朋友都明 确的是:《帕夫雷什中学》, 是我们的必读书。
“学校及学校所从事的一切 活动赖以确立的基础, 就是每个 教师的多样化的知识、丰富的智 力生活、宽阔的眼界和在学识上 的 不 断 提 高 。”精 神 发 展 的 需 要 和 求知的热情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 本素质, 为此, 帕夫雷什中学为教 师在知识的丰富和学识的提高方 面, 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包括 阅读、试验等等诸多方面的条件 , 在帕夫雷什中学, 有图书馆、实 验 室、试验基地, 教师们享有优越 的 研究条件, 他们可以在自己所热 爱的领域中进行无尽的开拓。
名家名著
Yo u Jia o YuanD i
子自编的关于花的故事。这些语 言是带着真实情感的, 是有生动 形象的, 是儿童思考的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育的 目的绝对不只是学生对课本和已 有的知识进行识记、背诵和重复 , 教育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 过程。为了让学生深入到实践活 动中进行探究和思考, 帕夫雷什 中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物质环 境 , 包括实验室、试验基地和集体 农 庄 、温 室 和 生 物 专 用 教 室 、气 象 站和儿童天文观测台等, 当然还 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苏霍姆林 斯基也经常带领他们到大自然中 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在帕夫雷什 中学, 学生们在每一个学科的学 习活动都是在本学科领域的一次 深入跋涉和历险, 他们会关注某 个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 并 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 讨,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获取 知识的过程中, 孩子获得了各方 面的成长。事实表明 , 实践、探索 和 研 究 是 学 生 最 好 的“老 师 ”。
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
成长 第三条重要的原则, 就是教
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苏霍 姆林斯基对教师自我成长方面的 观点对于教育者思考自身的成长 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教育 者自我的成长可以说是教育活动 展开下去的动力和源泉 ,“教师的 个人爱好、热情所向及着迷之处 恰恰就是那颗点燃学生智慧和心 灵之火的炽热火花。”
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原则 中, 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深入儿童 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 说 : “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 精神世界, 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 金 科 玉 律 。”这 首 条 金 科 玉 律 被 贯 彻在儿童全面发展的各个领域 中。可以说, 苏霍姆林斯基从来不 只是学生的领导者和教育者, 他 与学生是休戚与共的朋友。他始 终与学生站在一起 , 他善感、柔软 的心灵捕捉着孩子们心灵的轻微 悸动, 他会感受到最轻微的伤痛, 也能体会心灵的雀跃。
简单地识记教科书与创造性 的学习, 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差 别很大。在听一堂低年级语文课 时,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清楚地意 识到了两者的差别。在这节课的 课堂上 , 学生的回答非常流畅、完 整, 可是苏霍姆林斯基却发现在 学生们的回答中, 他们使用的许 多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 有很鲜明的表象, 与周围世界的 事物和现象也联系不起来。学生 们仅仅是重复别人的思想, 是在 背诵和复述别人说过的话。而与 此相对比, 他头脑中清晰地出现 了一年级学生娜塔莎的一篇作 文:“这是夏天的事儿, 刮了一阵 大风, 大风把一粒长着毛茸茸翅 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 种子落 到了草原上的青草丛里, 青草惊 奇地问:‘这是谁呀? ’, 种子说: ‘这 是 带 翅 膀 的 花 儿 。我 准 备 在 这 儿 , 在 草 丛 里 生 长 ’…… ”这 是 他 带领学生仔细观察了花的形状、 颜色, 比较了各种花的不同特点, 并引导学生对花儿与周围事物, 草 地 、阳 光 、雨 露 , 忙 碌 的 蜜 蜂 和 悠闲的蝴蝶联系起来之后, 让孩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信念: “要以人对人的方式对待孩子, 要
善于发现他心中响应我们召唤的 那一隅, 这样, 才能使你更容易克 服 那 些 妨 碍 教 育 的 不 利 因 素 。”这 条原则看似简单, 但是, 它没有任 何外在的标准可以参照和评判, 全在乎用心灵去衡量和把握。苏 霍姆林斯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认 识到了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的重 要性, 真正促使他认识到这一点 的是发生在他与学生交往过程中
名家名著
Yo u Jia o YuanD i
2006 11
4月(下旬)
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归属地。
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个人 的创造性活动
第二条重要的原则是, 任何 知识都应该是儿童主动地、创造 性地获取的, 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认 为 ,“ 真 正 的 学 习, 就是儿童个人的创造性活动。 只有当学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触 及了学生的情感, 只有当真理的 获得使他感到是他个人努力的结 果时, 学生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 能 进 行 创 造 的 人 。”这 其 实 是 为 教 育者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一部“活教育学”:
《帕夫雷什中学》
□王 玉
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 学》被称为一部“活教育学 ”, 因 为 这部著作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 己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 的 教 学实践经验写成的。在这部著作 中,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培养“全 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目标 , 以及实 现这一目标的一些重要的教育原 则。所有这些思想都是苏霍姆林斯 基智慧与爱的结晶, 凝聚着一个教 育者对儿童深切的关怀之情。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 每个 教师都应该成为他所教授学科的 专家, 他要了解这些学科内的所 有基础知识和研究的前沿动态, 教师对这个学科的浓厚兴趣和丰 厚的知识, 是对学生的最好的激 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广泛了解 某个领域的丰富知识, 这会为学 生的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 在这种良好的背景下再完成教学 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 学习就会很轻松, 而且, 掌握得也 会非常深刻。否则, 如果教师的视 野只是局限于教学大纲的内容, 那么, 教学就必然会变成枯燥乏
味的重复和死记硬背, 而这样的 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学生的学习 能 力 也 会 下 降 。“如 果 作 为 学 习 背 景的智力生活十分贫乏、狭窄, 那 么,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极小的 知 识量也会成为力所不能及的。”
由此可见, 学生在学习上的 被动和迟滞, 主要是因为我们没 有唤起他们精神追求的热情, 而 这个问题的根源又在于, 我们没 有唤起教师在精神追求和研究上 的热情。只有教师真正对某个领 域开始研究时, 他的热情才能够 感染学生。兴趣和热情的渗透力 和感召力胜过最高超的教学技 巧。苏霍姆林斯基不只是强调要 唤起教师精神追求的热情, 他还 会从人群中发现那些在某个领域 具有浓厚兴趣并自发进行研究的 人, 请他们到学校来当教师, 因 此, 普通的电工成了学生的技术 创造课的老师, 酷爱园艺的人成 为了生物老师。当然, 这些人员要 成为真正的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定 的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知识。
这件事对苏霍姆林斯基触动 很大。此时, 他才意识到自己以前 的做法, 是不自觉地对孩子造成 了一种伤害, 孩子弄断花枝本是 无意的, 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 后悔, 愿意做些好事补偿自己的 过失, 而自己却粗暴地拒绝了孩 子的这种意愿。这实在是一个教 育者不应该犯的错误。
由此, 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 了儿童的精神世界是非常细腻微
的一次失误, 这次失误深深地触 动了他。
那是在苏霍姆林斯基刚刚参 加工作不久。有一个名叫斯捷帕的 男孩, 十分活泼、顽皮, 他在一次玩 耍时无意中把教室里放着的一盆 全班十分珍爱的玫瑰花碰断了。苏 霍姆林斯基非常生气, 严厉地斥责 了这个学生。事后, 班上孩子们又 拿来了三盆这样的花, 苏霍姆林斯 基让孩子们用心轮流看护, 唯独没 有让斯捷帕参加这项活动。渐渐 地, 这个学生变得话少了, 也不那 么淘气了。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当 时想, 这倒也好, 说明自己的批评 对这个学生起了作用。可是, 几周 之后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这 天放学后, 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处理 其他的事情留在了教室里, 恰好斯 捷帕也在这里, 他准备把作业做完 再回家。当发现教室里只有老师和 他俩人时, 斯捷帕便急忙准备回 家。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注意到斯 捷帕情绪的变化, 还叫他跟自己一 起到草地上去采花。可是, 斯捷帕 先苦笑了一下, 接着眼泪滚了下 来, 随后, 就丢下苏霍姆林斯基跑 回了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